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疫苗佐劑已成熟?有助控制武漢肺炎

疫苗佐劑已成熟?有助控制武漢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前中研院院長、現任生策會會長翁啟惠提出,觀察目前趨勢,2019新型冠狀病毒未來或將演化成如同流感的季節性傳染病,並認為最有效的防治方式是疫苗。不過,研發疫苗首重抗原,後續可搭配的疫苗佐劑卻非一蹴可及,多掌握在各國大廠手中。所幸,昱厚生技開發的LTh(αK)黏膜佐劑技術平台,二期臨床試驗已證實安全和有效性,有望加速疫苗開發。昱厚生技總經理兼任研發長徐悠深博士表示,該佐劑不僅可加強疫苗免疫反應,且可製成鼻噴劑型疫苗,對於呼吸道黏膜感染的新型冠狀病毒預期可提供更好的保護效果,只待各界開發出疫苗抗原,可馬上投入人體臨床試驗!疫苗研發費時 佐劑平台技術加速研發武漢肺炎讓全球聞之色變,專家指出美國國衛院的疫苗可能要等3年,針對疫苗開發難度,徐悠深博士表示,必須短期內製備出抗原,又製備出抗原不代表疫苗完成,還要經過動物實驗,才能進入人體一至三期臨床試驗,進而大規模接種,坦言需要很長的時間,三年已是保守估計。此外,抗原的產量是疫苗發展須考慮的瓶頸,有時製造的抗原會不夠,若有佐劑平台技術加入,可以減少抗原使用量,等量生產的抗原可以施打更多人。進一步而言,若是一般肌肉注射疫苗,無法在黏膜產生抗體,病毒還是會在黏膜處複製後進入血液,這時血液中的抗體才能發揮作用。而加入黏膜佐劑,可將疫苗製成噴鼻劑型,在黏膜組織誘導出抗體,只要病毒進入呼吸道,可以馬上中和,避免進一步感染,無論針對SARS、這次武漢肺炎病毒都能提供更好的保護效果。噴鼻式疫苗已成為現今疫苗發展的趨勢之一,2003年發現SARS病原體的香港大學傳染病權威袁國勇教授,日前也發布其團隊亦投入研製噴鼻式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疫苗分兩部分:抗原+佐劑 佐劑能增強抗原免疫反應徐悠深博士解釋,疫苗分成「抗原」和「佐劑」兩部分,抗原是病毒上面的蛋白質、醣類等,可以經由生技技術量產製成疫苗,接種進人體後可誘導免疫系統產生免疫反應。待病毒感染人體,免疫系統可快速啟動抵抗病毒,因此疫苗是預防傳染病的最好方法。然而,單獨使用抗原接種的免疫反應可能不穩定,尤其是新興傳染病,添加佐劑後,抗原免疫反應可以增強,例如佐劑會吸引免疫細胞吞噬抗原,進而將病毒抗原資訊帶回免疫系統,使身體產生更多有效抗體。LTh(αK)黏膜佐劑技術平台Ready 催生噴鼻型疫苗SARS之後,政府積極推動疫苗及佐劑之研究,徐博士經多年研發成功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將大腸桿菌的LT蛋白去毒,並保留其生物活性製成「疫苗黏膜佐劑LTh(αK)」。徐悠深博士提到,此佐劑加入季節性流感抗原,製成鼻噴劑型的流感疫苗,已在台灣完成臨床一、二期試驗,證實安全性,且能有效在呼吸道黏膜誘導產生很高的專一性抗體,結果發表國際期刊,規劃進入臨床三期。該佐劑技術平台如何加速疫苗開發?由於徐悠深博士解釋,沒有添加適當佐劑的疫苗,可能在後續臨床試驗容易因免疫效率難以掌握而失敗,因此,「只要武漢肺炎疫苗的抗原製備完成,就可添加LTh(αK)黏膜佐劑,增加試驗成功率,若情況緊急,可能從一期試驗進展至三期,通過後盡快接種高風險的族群。」由於因應流行性傳染病時,疫苗研發是不可或缺的,專家學者也體認到想要儘快找出疫苗,得預先開創所謂的「平台技術」,當傳染疫情爆發時,可按病毒的特異基因序列依已建立的平台技術,快速製成疫苗。抗原與佐劑平台技術因預防醫學的興起,吸引世界級科學家與藥廠致力投入,徐悠深博士說,在這2019冠狀病毒爆發的緊要關頭,昱厚生技的LTh(αK)佐劑平台技術已成熟並完成量產準備,願意與產學研各界積極合作新疫苗開發,盡早製作出有效疫苗,儘快解除國民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恐懼。(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反覆流鼻血近一個月 意外發現鼻咽癌

反覆流鼻血近一個月 意外發現鼻咽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反覆流鼻血近一個月的62歲男性,原以為經常挖鼻孔導致流鼻血,後來至醫院就診,經醫師執行鼻咽鏡檢查,後續經病理切片,以及影像醫學檢查確診為「鼻咽癌第三期」。鼻咽位於鼻腔的最後方,一般的檢查並不容易發現鼻咽癌,鼻咽癌的病人中5成會有頸部淋巴腺腫情形、單側耳朵悶塞感持續2週以上、中耳積液、鼻塞、鼻涕中帶有血絲或有複視等病症,平均發生年齡為40~50歲間,男性比率較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放射腫瘤科醫師洪文欣表示,病人過去有胃潰瘍及痛風病史,也無抽菸、喝酒及嚼食檳榔等習慣。但檢測出曾感染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經頭頸癌團隊建議同步化學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為cisplatin三次療程,再加cisplatin及5-FU三次療程;同時放射治療為每周五次,為期35次,總劑量為70葛雷的療程。 圖為治療前的核磁共振影像,圖中顯示左側咽隱窩(fossa of Rosenmüller)長出一個約三公分大小的腫塊病灶。右圖為接受完同步化學放射治療後追蹤的核磁共振影像,圖中顯示腫瘤明顯縮小。病人順利完成整個療程,在放療期間發生照射患部皮膚發紅乾癢脫皮變黑,口水變少導致口乾,吞嚥疼痛等症狀,這些症狀在放療結束一至二個月即逐漸改善。洪文欣指出,鼻咽癌主要好發在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發病原因至今不明,在台灣本土研究中,吸菸會增加鼻咽癌的發生率,另外兒童時期攝食亞硝酸鹽及亞硝胺(添加在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中,用來防止食物腐敗)也會增加鼻咽癌的發生率。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與鼻咽癌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常見症狀為頸部腫塊、流鼻血、鼻塞、頭痛、複視(侵犯第六對顱神經),顏面的麻木感(侵犯第五對顱神經),以及聽力障礙、耳鳴、耳悶塞感。由於鼻咽癌對放射線及化學藥物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因此主要治療方式就是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化學治療皆以cisplatin(順鉑)為主,輔加5-FU(5-氟尿嘧啶)及paclitaxel(太平洋紫杉醇)或Docetaxel(歐洲紫杉醇)。放射治療則採用弧形調控放射治療(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 VMAT)及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可提供腫瘤均勻分佈的劑量並能減少正常組織的劑量,每次1.8至2.0Gy的分次劑量(dose fractionation),每週五次,在六至七星期內給予70-70.2Gy的總劑量。目前頭頸癌皆由多專科不同領域醫療團隊進行療護,達到最大的治療效益。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的治療儀器,亦能提供最先進的放射治療技術,提供各類癌症病人最佳的醫療服務。

中醫師教你日常保養法 提升免疫力

中醫師教你日常保養法 提升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一個月多以來,大家的情緒似乎隨著武漢肺炎疫情的緊繃,也跟著開始不安起來,開始全民搶口罩、乾洗手。其實除了戴口罩這些被動防護之外,有正確的防疫知識及健康的心態,更有助於自己及親友遠離疾病,也才不會被網路上眾多不一的訊息搞得人心惶惶。圓扶原中醫診所甄至翔醫師表示,台灣經過2003年的SARS的經驗,相信不管是政府或是民間的各級醫療院所,第一時間都會有完善的應變及後續的醫療診治。防疫的另一大重點,就是在自身的管理,預防的部分,例如:一、口罩不離身二、勤洗手、少以手觸口、鼻、眼三、人多之處少接近四、避免接觸、餵食或食用野生的禽鳥、動物五、手機清潔不可少另外,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建立、提升自己的免疫系統更是病毒不慎入侵時最好的防線。我會建議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一、均衡及多樣性飲食,尤其富含維生素C、E的蔬果,例如:芭樂、黃金奇異果、草莓、柳橙、花椰菜、亞麻籽油二、作息正常,不熬夜三、早晚注意保暖、減少受涼感冒四、維持適度運動,以不在室內多人群聚的場合及不過度流汗為主五、將黃耆、枸杞、紅棗(可斟酌添加二、三片白蔘)洗淨後,每次抓一小把泡置在保溫瓶中,靜置半小時後飲用,補氣養神提升平時的免疫力。一週建議飲用三次。最後也提醒大家,如果有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咳嗽、肩頸痠痛、無力及發燒,務必要就醫診治及篩檢,才可以有即時的醫療及防護。這種傳染性的肺炎,在中醫是屬於溫病、溫疫的範圍,中醫在診治上也有數百年的經驗,中西聯手把關,一定可以度過難關。(文章授權提供/扶原中醫體系)

隱適美與傳統矯正差異?牙套人須知

隱適美與傳統矯正差異?牙套人須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師,隱適美跟一般傳統矯正究竟有什麼不同?」艾康牙醫齒顎矯正專科醫師林泰興表示,10個患者裡面會有10個這麼問我,我想科技來自人性,這兩種矯正方式也是對應著需求不同的您而產生,所以並沒有誰比較好,而是哪一種比較適合!從外觀上來說,隱適美是近乎透明的隱形牙托,而傳統矯正器的材質可分為金屬和陶瓷,對於需要在配戴期間維持美觀的人,隱適美近乎隱形的特性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從功能上來說,隱適美矯正的是定量移動,我們的牙齒與牙齦中間有著牙周韌帶,每一副隱適美牙套預設只會移動0.25mm,幾乎不會引起疼痛。而傳統矯正則是屬於定力移動,利用不同大小鬆緊的橡皮筋,產生不同程度的拉力,將不齊的齒列狀況牽引為整齊的樣子。以維護清潔來說。隱適美因為能夠自由拆卸,可以依照一般刷牙方式來清潔,清潔過後再配戴上隱形牙套。傳統矯正因為裝置而在口腔內產生許多縫隙角落,容易造成卡住食物殘渣的可能性,因此也需要比平常更用心的在清潔牙齒上。該如何判斷您適合哪一種矯正?就需要由醫師來進行專業的診療了,矯正效果好不好更是取決於醫師的技術以及大家的配合,只要與醫師相互信任,就能創造出最自信的笑容!

走路時膝蓋疼痛卡卡 竟因半月板斷裂

走路時膝蓋疼痛卡卡 竟因半月板斷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50歲曾姓男子與一名60歲林姓婦人至骨科求診,兩人皆反應長期覺得膝蓋疼痛、腫脹及走路時膝蓋卡住的感覺,在醫師經膝關節鏡檢查,診斷為「半月板內側根部斷裂」,在安排由膝關節鏡修補破裂的半月板後,患者症狀獲得明顯改善。大部分的人聽到「半月板受傷」都會聯想到與運動員或打籃球等劇烈運動後不慎受傷有關,而中老年人的膝蓋疼痛多聯想於退化性關節炎,醫師提醒,中老年人退化也會導致半月板磨損、破裂等問題。國軍台中總醫院骨科陳建甫醫師(現支援南投醫院)表示,半月板是弦月狀的軟骨組織,每邊膝蓋皆有兩個半月板,主要是功能是緩衝、避震以減緩膝關節負荷。半月板受損不易診斷,陳建甫醫師表示,由於半月板包覆在膝關節中,透過X光無法正確診斷半月板,需安排核磁共振檢查或經膝關節鏡檢查,才能確定其受損情況。治療的部分多以手術為主,醫師會依患者個別狀況給予適合的手術治療,來修補、切除半月板,甚至安排人工關節置換術,來穩定膝蓋結構。膝關節退化酸痛是每個人一生都可能碰到的問題,老年膝蓋疼痛不一定都是退化性關節炎引起,出現疼痛感時也不要急著吃藥或花錢補充一堆營養品,最好尋求專科醫師診斷治療。要預防膝蓋受傷,在運動前需充分暖身、伸展,並且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避免衝擊性的運動,盡量避免從事爬山或長時間跑步等活動增加膝蓋負擔,平常可以多做抬腿動作加強肌耐力,游泳或水中行走也是不錯的選擇,或用溫熱水按摩膝蓋,減少膝蓋受傷的風險。陳建甫醫師也提醒民眾,當出現膝蓋疼痛、腫脹等不適症狀時,別自行判斷病情、服用止痛藥,這樣無法痊癒,且在未對症下藥的情況下,恐導致症狀惡化,建議應盡早尋求專業醫師進行診療。

不要將自我肯定 放在他人的評價上

不要將自我肯定 放在他人的評價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想要感覺自己是有價值的!」和「我想被愛」一樣,「我是有價值的」也是人類本能追求的情感,人都希望這種感受能不被動搖。那做什麼事才能感覺自己有價值呢?「錄取好的大學或企業」、「工作有成果」、「出人頭地」、「年收入提高」、「受到顧客稱讚」......這些當然都會讓你感覺自己是有價值的。然而,自我肯定感如果一○○%取決於工作成果或他人的評價,並不是好事。當然,每個人對於自己的評價多少會受到他人評價的影響,然而,將自我肯定感的基礎放在他人的評價上,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為什麼呢?因為工作成果和他人的評價有時候起伏不定。因此,如果用工作的成果或他人的評價來決定自己的價值,一旦這些全部消失,那一瞬間你的自我肯定感會急遽下降。追隨自己的原則而不是他人的評價,心情就不容易動搖就我的例子而言,業務員時期的業績排名、剛擔任講師時客戶在問卷上打的分數,都會動搖我的自我價值。然而,業績有很大一部分受到公司的客戶分配,也就是說,我的自我肯定感可能會因為公司的決策而產生變化。此外,在研修課程中,因為我是承諾要讓學員有所轉變,因此就算問卷上的評價不佳,我也必須站在學員的立場說些他們不喜歡聽的話。有時候為了公司著想,我同樣必須針對不討喜的主題進行教育。如果我的自我評價和學員的問卷評價連動,我將無法做必要且根本的事。那麼,你該怎麼做才能覺察自我價值,不被他人的評價牽著鼻子走呢?首先,你要覺察,你的存在本身就有價值。韓國作家金約翰(John Kim)說:「你活到了今天。光是這一點,你就值得讚賞。」所謂肯定自我價值,是接受不妥協、也無可取代的自己。試著問自己:「如果我在工作上不受肯定,我就沒價值了嗎?」你的自我價值,早就已經存在,不會受到偶爾變動的成果或他人的評價而有所動搖。其次,你要將自我肯定感的基礎放在自己的行動目標、價值觀、原則、使命等,以自己為軸心、可以自己控制的事情上,而不是放在別人或工作成果等容易變動的事物之上。當你確實做好了自己該做的,這份自信能使你肯定自我的價值,成為你自我評價的主軸。順從自己的原則和使命,自我肯定感就會提升最難受的莫過於當我們怠惰並感到自責時,又受到了他人的指責。此時,我們的自我肯定感將大幅降低。當你過於在乎他人的評價,就算只有一個人討厭你,你對自己的評價也會大幅下降。在這種時候,自己肯定自己的價值,專注在你自己的評價軸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本文摘自/打造理想人生的習慣大全:65個習慣開關,讓你輕鬆戒掉壞習慣、無痛養成好習慣/采實文化)

女性常反覆尿道感染 竟因黏膜抗體

女性常反覆尿道感染 竟因黏膜抗體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類風濕性關節炎最主要病變以關節炎為主,但會併發乾燥症、間直性肺炎、腎病變、類風濕結節、血管炎等。類風濕性關節炎對關節的破壞,從發病的3-6個月內就開始,而這樣的破壞是不可逆的;所以及早治療,對緩解、療效、預後都是可期待的。30歲的周小姐一直在陰道炎、泌尿道感染,婦產科建議她來看免疫科,以確診免疫系統是不是有問題?到了風濕科,風濕科醫師一聽描述,再看周小姐病歷也沒得過什麼嚴重的感染,風濕科醫師覺得她有乾燥症的風險是存在的。經過各種檢查,發現她有黏膜抗體,再進一步檢查,發現周小姐的唾液腺功能、淚腺功能相對不足。很多病人,會把乾燥症只侷限在眼睛乾、嘴巴乾,其實乾燥症與外分泌腺體有關,對全身的皮膚黏膜都有影響。所以也會有腸胃道、食道、陰道……問題。像周小姐因為乾燥症,受影響的位置在陰道,造成保護性的腺體分泌功能不足,以至於導致她反覆感染。經過乾燥症與調整抗體的治療後,發作的頻率就明顯減少,周小姐不再像以前,每個月都得向醫生報到。但她也沒完全好,因為疾病已經進展了一陣子,即使經過治療還是有留下功能不足的地方。乾燥症,是相當需要去重視的疾病,因為在臨床上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症狀輕微進展慢,很容易被忽略。尤其是初期,大家幾乎都不自覺的藉由調整生活習慣或模式代償那些潛在的身體不舒服,所以也就不太會主動去看醫生。(本文摘自/謝松洲談免疫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與乾燥症/大塊文化)

家中易忽視的黴菌!洗衣機蓋要打開?

家中易忽視的黴菌!洗衣機蓋要打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黴菌不只存在於灰塵中,還會附著在浴室牆壁、天花板,一旦出現,不論如何打掃,都會不斷滋生。尤其是氣候潮濕的時候,有很多人都會為此煩惱吧!眼所能見的黴菌雖必須立即除去不可,但其實也需要注意眼睛所看不見的黴菌。因為有案例是因黴菌致死的,我們現在呼吸的空氣中也有可能浮游著致死原因的黴菌。我們都認為黴菌是在室內產生的一種菌,但它本來是生存在戶外的一種生物。黴菌多數生存在土中,其胞子會乘著風進入室內。若室內有細小的泥沙或灰塵飛舞,黴菌的胞子就會一起飛舞,通過我們的口鼻,侵入支氣管,或是更深的肺部。黴菌容易孳生的場所家中會滋生黴菌並不限於梅雨季。最近,利用加濕器來對治乾燥的家庭增多了,即便在冬天,黴菌也有偏多的傾向。若用眼睛就能看出黴菌的繁殖狀態,就已經是在拉警報了。和病毒不同,黴菌在自然環境下也能不斷增生,所以重要的是在還看不見的階段就要想出應對方式,學會不讓它增加的技術。黴菌會發生需要滿足氧氣、溫度20度以上、濕度80%以上3個條件。氧氣無法隔絕,所以要預防黴菌增生就要經常通風、換氣,營造出黴菌討厭的環境。在此將介紹特別容易被忽略的「黴菌容易滋生處」以及3種應對方式。1. 洗衣機的洗衣槽在洗衣槽中,黴菌容易繁殖,而且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場所代表。除了衣服會附著上黴菌,在充滿黴菌的洗衣槽中,若還洗了打掃地板用的超細纖維拖把的布巾或抹布會如何?愈是拿那個布巾來打掃,愈是會將黴菌的胞子散播在房間地板上。洗衣槽的使用頻率雖不同,但請2個月打掃1次吧。此處的重點是使用的洗潔劑。不過現在的洗衣機大半都是不鏽鋼製的洗衣槽,若長時間浸泡氯系漂白劑,恐怕會讓洗衣槽生鏽。因此我推薦,配合使用有防止生鏽劑的氯系洗衣槽用清潔劑。同時,在使用洗衣槽清潔劑時,因為每個產品中的氯氣濃度都不一樣,洗衣機的水量也依機種而有差,所以請遵照各產品的使用說明書來使用。如果使用的是不用擔心生鏽的塑膠製洗衣槽洗衣機,也有方法是用較為便宜的廚房用漂白劑來代替專用的清潔劑。廚房用漂白劑中配合有界面活性劑(洗潔劑成分),這個界面活性劑會讓漂白劑的氯氣成分容易滲透進黴菌中,能確實殺菌。最後,使用完洗衣機後,要記得每次都要打開洗衣機的蓋子,保持通風良好。2. 浴室天花板在浴室,不僅是門口的踩腳墊跟地板,也請關注一下浴室天花板上水滴乾掉的痕跡。黴菌的孢子約5微米(0.005公釐),是非常小的生物,會黏附在浴室天花板所產生的水滴四周。孢子被稱為菌絲,會不斷邊伸展絲邊增生,直到變成可以用眼睛確認的大小,我們才會知道有黴菌存在。水滴的水分若蒸發,菌絲的成長就會停止,菌絲的伸展雖會停止,但相對的,菌絲前端會開始形成許多孢子。這些孢子會落在地板或空中,再次為尋找能繁殖的場所展開旅程。雖然稍微有點麻煩,但若使用完浴室,請用長柄的橡皮刮水器(裝有光滑的橡膠,可以去除窗戶玻璃水滴等的T字型打掃用具)或超細纖維拖把去除天花板的水滴。單是這樣就是非常有效的黴菌應對法。3. 地毯炎熱的夏天,含有空調溼氣的冷氣比較會沉積在房間下方靠近地板處。若地板的材質是地毯,纖維會吸收水分,使得腳底黏呼呼的。如果在地毯完全乾燥前使用了吸塵器,吸塵器的紙袋內就會充滿濕氣,造成黴菌繁殖。要解決地毯濕氣與黴菌問題,只有曬乾。若家中有嬰幼兒或高齡人士,大家要不要試著考慮乾脆替換成能分割型的拼貼式地毯呢?以上列舉出特別容易被忽略的3個黴菌繁殖重點。其他家中黴菌容易繁殖的地方可以列舉出有:◆用水處 ◆會結露的窗戶周邊 ◆床四周◆無隙縫緊貼牆壁的家具內側 ◆通風不良處◆日照不好處 ◆空調或加濕器請確認這些黴菌發生的高風險處,並保持家中通風良好,不要讓濕氣滯留。還要定期打掃空調濾網與加濕器的水槽,在黴菌產生前先下手為強。在家中,請務必趁還看不到黴菌的時候努力除濕,將房間濕度經常維持在80%以下、用完水後每次都要擦乾水滴,還有要清掃會成為黴菌飼料的灰塵與髒汙,不要放著不管,希望大家都能留心防治黴菌。(本文摘自/健康掃除力:醫療級專家教你30個不生病的居家清潔妙方!/時報出版)

有器官就有癌 泌尿系統症狀自我覺察

有器官就有癌 泌尿系統症狀自我覺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體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所組成,負責尿液的產生、運送、儲存與排泄的重要機制。然而,泌尿系統就像一個悶葫蘆,過去不太容易知道是否發生病變,如今超音波影像學檢查非常普遍,因而可以即時被診斷出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器官,就有癌?――泌尿系統相關腫瘤泌尿系統是一個空腔,附著於上的黏膜就是所謂的「尿路上皮」,尿路上皮的下方有一層「肌肉層」,肌肉層外面則是「臟壁層」。其中,臟壁層是很薄很薄的組織,肌肉層可以想成一堵強壯厚實的城牆,假使罹患了尿路上皮癌,尿路上皮通常是從城牆最內層的黏膜長出來,如果只在黏膜裡面生長,還沒有長到肌肉層,就叫作「非侵犯性的尿路上皮癌」;如果侵犯到肌肉層,就叫作「侵犯性的尿路上皮癌」。一旦侵犯到了肌肉層,正因為臟壁層實在太薄了,臟壁層幾乎沒有阻隔腫瘤突破的能力,癌細胞一旦進逼,很容易突破臟壁層,造成擴散的風險。人體裡面總共有三十七兆個細胞,怎麼可能都不出錯?若是裡面不小心有了差錯,又很幸運地逃過免疫系統的監視、身體檢查系統稽核的話,就有可能變成癌細胞。如果再次發生變化,進而侵犯到其他器官的話,確確實實就成了一顆癌細胞了。請大家務必記得一個大原則:「只要有器官,就會長成腫瘤,差別只是發生機率的高低!」為了避免一時疏忽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關於泌尿道腫瘤,我們可以從以下可能症狀,作一些簡單的自我覺察:◆ 疼痛關於泌尿腫瘤,最常發生的症狀是疼痛。一旦腫瘤細胞壓迫或發炎,甚至造成出血,可能讓人感到疼痛,因此有時疼痛也是腫瘤早期的徵兆。◆ 血尿因為很多泌尿系統的癌症,都是從尿路上皮的黏膜生長出來,自然會接觸到尿液,就有可能透過尿液的沖刷,進而造成出血。因此,一旦發現有血尿的狀況,就需要進一步做詳細檢查,檢查血尿是否由癌症所造成?通常癌症造成的血尿,病人都不太會感到疼痛,幾乎都是沒有症狀,只單純呈現出血尿而已。如果病人只有血尿,而不感到疼痛,罹患癌症的機會就跟著提高;如果伴隨著疼痛或是其他症狀,癌症機率就會相對減低。但是,不管是否有伴隨症狀,患有血尿都應該進一步詳細檢查。◆ 腫塊除了血尿以外,最要擔心的就是腫塊。若是癌細胞數量夠多,就會長成腫塊,從解剖學來看多半長在較為深層的位置,我們不一定摸得到腫塊。所謂腫塊指的是在器官上鼓起的東西,其中分為良性和惡性。有時候像是手上的一顆痣,也是一個腫塊,只是我們都知道那是屬於「良性瘤」,就沒有健康上的疑慮;有些腫塊則是「惡性瘤」,就可能產生身體的危害。除此之外,假使腫塊壓迫到旁邊的器官,或是產生出血、發炎,可能造成疼痛,就有機會發現這個潛在的危險。◆ 下泌尿道症候群下泌尿道症候群,更是泌尿系統經常發生的毛病,亦即所謂的頻尿、急尿等相應症狀,通常和腫瘤並沒有太大關係。不過,臨床上有少部分膀胱癌患者只會產生此類症候群,但是,卻完全沒有血尿的情況。由於下泌尿道症候群會對日常造成相當明顯的困擾,因此,病人通常會就醫,自然就會被發現,所以問題也不大。一般而言,一旦身體有任何症狀都應該密切留意,千萬不可輕忽。不過,也無須過度擔心,只要透過就醫檢查,進一步確認是哪裡出了毛病,趕緊治療處理即可。我常常對患者說:「檢查有問題,就來處理問題;檢查沒事,那就放心過生活,不要過度憂慮!」總之,對於自己身體的狀況,做到「關心而不擔心」,這樣才是最為適切的方式!(本文摘自/泌壺裡的癌變/博思智庫)

一成不變好無聊 去做期待的事吧!

一成不變好無聊 去做期待的事吧!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存在在這世上的幸福比所有人想像的都還要多,可是大部分的人卻找不到。」─ 莫里斯. 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比利時文學家、一九一一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童話《青鳥》(The Life of the Bee)作者〕想要產生正向情感,就必須要創造出令你期待的人生或生活。你有沒有這些煩惱呢?「我日復一日過著往返於公司和住家的刻板生活。」「我沒有興趣嗜好,所以假日總是不知道要做什麼,時間很多。」「什麼新刺激也沒有,一年一下子就過去了。」如果你因為一成不變的生活感到無聊,我建議你養成習慣「採取令自己雀躍期待的行動」。有一年夏天,我列出十項令我期待的行動清單。因為我希望能透過新體驗拓展自己的世界,因此清單上的每一項都是我第一次挑戰的行動。我在社群上公開宣誓將在一個月內完成整份清單,接著便開始行動。1. 體驗釣魚。2. 參加人生中第一次的高爾夫球無限暢打。3. 一個人到酒吧回顧人生。4. 和家人烤肉。5. 體驗太極拳。6. 旁聽開庭審判。7. 攀登高尾山。8. 參觀樣品屋。9. 和家人一起去海水浴場。10. 騎水上摩托車。一旦在付諸實行後,只要有兩個小時的空檔,我就去無限暢打高爾夫球。而要體驗一個人進酒吧,我找了一下,自家附近就有。一個月之後,我騎著時速四十五公里的水上摩托車馳騁在神奈川縣美麗的江之島海岸,一邊眺望晚霞和富士山,一邊沉浸在完成了十項行動清單的成就裡。這份清單的其中一項優點是可以邀家人同樂。直到現在,我還是每個月都這麼做,我實際感受到,有多少的好奇心,人生就會有多快樂。在好奇心甦醒後,日常生活變得有趣,感受的習慣也有所改善。如同孩子一般的好奇心甦醒後,你將會發現世界充滿愉快且好玩的事。而讓你的世界變得狹窄的,是你的行動、思想、生活模式所造成的束縛。此外,一旦開始做著令自己期待的事,有時會在偶然下,遇見不可思議的人事物,會是你的人生轉捩點。請試著從既定模式中挪開腳步,踏進新的世界裡。你的好奇心愈多,世界就愈寬廣,人生的選擇也會增加,或許你將從這裡展開新的人生。(本文摘自/打造理想人生的習慣大全:65個習慣開關,讓你輕鬆戒掉壞習慣、無痛養成好習慣/采實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