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防疫少出門 常備耐放蔬菜補營養

防疫少出門 常備耐放蔬菜補營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不同蔬菜有不同的保質期,不管是想要省時省力、經濟實惠的儲備一些常備菜,或為了防疫而減少去街市買菜的次數,選購以下這些食物可同時兼顧營養與長時間擺放,讓家人在家也能補充足夠的營養增強免疫力、防止病毒入侵。以下分享可耐放的蔬菜*花椰菜:含維他命A、B2、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β胡蘿蔔素等。*大白菜:富含維生素C、鉀及膳食纖維等各種營養,鉀能排出體內的鈉幫助預防高血壓。*高麗菜:煮熟的高麗菜一碗約含有1.5至2克的膳食纖維,可增飽足感且可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祕問題。*茄子:茄子中有百分之九十是水分,富含膳食纖維及皂甘,有助於降膽固醇,而紫色的外皮也含有抗自由基的多酚類化合物。*蓮藕:富含膳食纖維及黏蛋白,有助降低血糖、三酸甘油脂、膽固醇水平,促進腸蠕動,預防便祕及痔瘡、潤腸通便。*馬鈴薯、蕃薯:要延緩發芽速度,可以先拿白紙包住,放入塑膠袋,建議不要使用報紙或廣告紙,以免沾染墨水。*南瓜:除了果肉外,種籽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礦物質等,整顆南瓜都富含多種的營養。*蘑菇:富含人體必需氨基酸等營養成分。*洋蔥:有降血壓、對抗自由基、減肥、抗老化、殺菌抗癌、調節腸道等功能,洋蔥生食後易在口腔內留下異味,可用濃茶、檸檬汁去除。*紅蘿蔔:維生素A、β-胡蘿蔔素均為脂溶性,烹調過後才能被人體吸收,可增強免疫、維護眼睛及皮膚健康。*白蘿蔔:具降血壓及降血脂功能。身體虛弱、四肢容易冰冷的人,建議不要生吃白蘿蔔。*牛蒡:含豐富的寡糖、膳食纖維可健胃整腸,有助於改善便秘、促荷爾蒙分泌。牛蒡較寒,孕婦、產後、經期中、體質較虛寒者、常容易腹瀉者,不宜大量食用。*芹菜:可降膽固醇、助排便順暢。*青椒、甜椒:富含植物鹼,可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豆芽菜:含豐富營養素、水分及膳食纖維。*木耳:可預防便秘、排除宿便,因熱量低,可助達到瘦身之目的。*海帶:新鮮海帶熱量低,具有礦物質碘,是甲狀腺素的重要成分,可增強新陳代謝、調節生理機能。海帶中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助降低膽固醇、增加飽足感,減少熱量的攝取。有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不可吃太多。除了以上蔬菜類之外,還有其他如冷凍肉、冷凍海鮮、雞蛋、即食麵、香菇、冷凍水餃等,皆可成為家中常備的食物選項,讓大家在防疫期間不出門也能獲得足夠營養。若要外出,記得勤洗手、出門戴口罩也是必要的防疫措施喔!

住隔離病房好焦慮 緩憂鬱這樣做

住隔離病房好焦慮 緩憂鬱這樣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大,被隔離人數也不斷攀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關心被隔離者的身心狀況,進行情緒支持與評估,在訪視的30名隔離個案中,發現約有一成出現焦慮或憂鬱等情緒困擾。精神科醫師建議看書、追劇、睡好或放輕鬆,都有助減低焦慮。常見焦慮、憂鬱、極度不安高醫隔離病房與精神部醫療團隊合作,在資訊工務部門協助下,架設遠端的會談系統,讓精神科醫師及心理師在不直接接觸被隔離者的狀況下,與入住隔離病房者進行對談評估。初步發現,多數被隔離者情緒狀況穩定,約僅10%呈現焦慮或其他情緒困擾,需要進一步藥物或心理的協助,所幸這些被隔離者經兩次採檢結果都呈陰性反應。高醫精神醫學部主任柯志鴻醫師指出,在2003年SARS期間,全球約50篇心理相關的論文均顯示,SARS不僅造成病人生理的危險,也導致大眾普遍惶恐,在疫情最初階段,群眾或患者最常見的三種情緒就是焦慮、憂鬱、極度不安(急性壓力反應);而感染者、被隔離者及第一線工作人員則是最常暴露在這些壓力的高風險族群。擔心感染親友 睡眠精神狀況差柯志鴻主任指出,被隔離者擔心的不僅是自身可能被感染的風險,也會擔心隔離前是否感染家人或朋友,回到社區後是否遭到異樣眼光?以及經濟衝擊等多重壓力,常出現憂鬱、焦慮、不安的情緒,進而影響到睡眠或身體精神狀況。

咖哩可防疫?印度僅3人染武漢肺炎

咖哩可防疫?印度僅3人染武漢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已擴及40個國家,不過,全球人口排名第二、有13億人的印度,僅確診三例,且都已痊癒出院,而印度政府派包機從武漢接回的645人,經14天隔離觀察及檢測後也確認無人感染,外界認為,這可能與印度人愛吃咖哩有關。醫:薑黃素可提高免疫力彭溫雅中醫師表示,先不論咖哩能否抵抗武漢肺炎入侵,但咖哩中的薑黃素確實可以提高免疫力,建議防疫期間,不妨多吃咖哩料理。薑黃為咖哩主要的成分,而薑黃中的薑黃素能減少身體氧化壓力不平衡時產生的自由基,也就是「抗氧化」。此外,越來越多研究發現,薑黃素還具有抗癌、預防失智及提高免疫力等效果。咖哩成分還有豆蔻、茴香等辛香料,可舒緩上呼吸道不適症狀,並能減少口臭。彭溫雅中醫師建議,如果想透過咖哩、薑黃素來提高免疫力,還是以食物攝取較為保險,如果吃了這類食物,出現上火、便秘等不適症狀,就表示腸胃提出警示,不要再吃。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程涵宇表示,印度人視薑黃為傳統藥品,現代醫學分析薑黃具有抗發炎作用,原因在於薑黃內含的薑黃素,所以市面上有薑黃保健食品,薑黃粉也很常見。搭配十字花科蔬菜料理 增加抗發炎效果程涵宇營養師說,如果擔心咖哩熱量比較高,可以使用薑黃粉炒飯或炒青菜,不但風味獨特,也能增加抗發炎效果,原因是白蘿蔔或高麗菜等十字花科食物,內涵蘿蔔硫素,可以讓薑黃素效用更好。如果買得到未處理的薑黃塊,可以切片炒菜或切塊煮湯,和高麗菜與蘿蔔一起烹調都非常好,間也有賣薑黃茶,平時當茶飲來喝,也能對身體有助益。5種人不適合吃薑黃:*服用抗凝血劑的患者或凝血功能異常者*胃潰瘍*腎結石及膽囊疾病者*生理期*孕婦、準備受孕者

老是忘吃藥?一根導管幫你降血壓

老是忘吃藥?一根導管幫你降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天氣忽冷忽熱,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包括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多為高血壓所引起!一般來說,治療高血壓除藥物治療外,還需搭配生活型態調整;然而對部分用藥效果不佳、經常忘記吃藥、或是合併有器官損傷等患者,近幾年來的「高血壓導管」治療,可協助患者控制好血壓,是高血壓非藥物治療的另項新選擇。為何心血管疾病好發於秋冬?和高血壓有很大的關係!高雄長庚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葉漢根表示,動脈血管的平滑肌在收縮時會受神經調控,由於交感神經受冷時會興奮,所以遇冷時心跳會加快,血壓就會上升,當天氣變化大,寒流來時,血壓就會升高。  而高血壓成因為遺傳,其次是後天環境造成,除家族史外,肥胖不運動且吃得特別鹹都是危險因子!葉漢根醫師指出,有血管之處,都會受到血壓的沖擊影響。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形成血管內粥狀硬化物,使冠狀動脈阻塞及心肌缺血;且腦部血管也會受影響導致中風,腎臟也容易受傷害,嚴重恐須洗腎。高血壓對健康危害大 該如何防範?葉漢根醫師建議,以非藥物性控制血壓,包括運動、睡眠充足、少鹽、多吃綠色蔬菜,對輕度、中度患者都有益;此外,有不少患者須用藥控制血壓,卻擔心吃藥會腎衰竭?葉教授強調,正確使用高血壓藥物是安全而不傷腎,不吃藥更傷害腎臟,且血壓高不會有感覺,嚴重時可能已發生出血性中風。葉漢根醫師表示,高血壓有兩類,逾90%以上是本態性高血壓,以及第二型因疾病引起的高血壓,找到原因解決就好控制;然而,第一型本態性高血壓不是每個人都控制得好,也有少部分人吃三顆藥以上都控制不好的頑固性高血壓,則適用利用導管所進行的「腎臟交感神經阻斷術」治療。腎臟交感神經竟與高血壓有關!導管治療助降血壓高雄長庚心臟內科醫師宋沛勳解釋,血壓受到神經和荷爾蒙調控,當患者因壓力、情緒緊張,交感神經興奮,血管會收縮,使血壓升高,而腎臟正好參與神經與血管收縮的調控系統,因此透過「腎臟交感神經阻斷術」,可以阻斷腎自主神經對血壓的調控,配合適當的降壓藥物,與生活飲食習慣調整,達成加乘降低血壓的目的。宋沛勳醫師指出,根據目前發表的臨床文獻該術平均一年後可降低收縮壓8-10 /舒張壓5-7 mmHg,而三年的全球登錄資料顯示約可下降收縮壓18-20 /舒張壓8-10 mmHg,大約是1-2顆降血壓藥的效果,尤其對需要多種降壓藥來控制頑固型高血的患者,在用藥上會方便許多。高血壓導管治療怎麼做?  宋沛勳醫師說明,一般是從腿部鼠蹊部切一小傷口,伸入導管進入左右腎的遠端腎動脈沿著血管做電燒,阻斷神經傳導,術中患者保持清醒,但術前和術中皆會靜脈給予鎮定、止痛藥物;手術時間因人而異,大約1-1.5小時。然而從腿部進入,患者術後必須臥床6-8小時來達到傷口有效止血,較不方便。高雄長庚擅長從手肘部進行導管手術,透過檢查心臟用的軟性冠狀動脈導管,克服許多彎曲的血管與不正常腎動脈開口的狀況,「優點是導管更容易進入腎動脈,電燒過程導管的固定也相當穩固,且從手部綑綁止血即可,術後患者可趴趴走,且傷口併發症更低。」患者可考慮高血壓導管治療 注意事項有這些高血壓受很多因素影響,針對已使用3-4種以上高血壓用藥(包含利尿劑)、血壓還無法控制在160mmHg以下的病患,醫師會評估建議「高血壓導管治療」來輔助對血壓的控制。宋沛勳醫師表示,對於頑固型高血壓患者最主要還是去找到誘發加重因子,先排除潛在性如腎上腺腫瘤,內分泌異常等問題,若找不到明確原因的高血壓,高血壓導管治療是一個有效的輔助治療。宋沛勳醫師提醒,導管手術的安全性高、導管與電燒手術產生併發症風險極低,患者可放心。(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甲狀腺功能穩定 好孕跟著來

甲狀腺功能穩定 好孕跟著來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王小姐長期不孕,經檢驗發現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問題,治療後成功受孕。張小姐罹患甲狀腺功能亢進,功能還未控制穩定就懷孕,所幸在醫師協助下,穩住功能,順利生產。許多患者因不了解甲狀腺疾病與懷孕有什麼關聯,在妊娠經驗受挫的案例不勝枚舉。甲狀腺功能亢進 早產死胎風險增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葉乃誠表示,孕婦如果有甲狀腺功能亢進,又沒有適當治療的話,會增加早產、死產、胎兒生長偏小、子癲前症及心衰竭的風險,因此,患者應應在懷孕前達到穩定且正常的甲狀腺功能狀態。且若計畫懷孕,應該請醫師把處方藥物換成PTU(Propylthiouracil),一般認為妊娠前三個月PTU較為安全。若在第一孕期使用其他甲狀腺亢進藥物,會增加先天畸形的機率,例如先天性皮膚發育不全、後鼻孔閉鎖、氣管食道廔管、臍膨出等。甲狀腺功能低下 恐影響胎兒智商反之,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女性因排卵異常不易受孕,在妊娠早期也易出現自發性流產,因此懷孕婦女中,大約只有0.3%的人合併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狀況。孕婦如果有甲狀腺功能低下,有時症狀不易自我察覺,在沒有適當處理,會增加子癲前症、胎盤早期剝離、早產、低出生體重的風險,甚至會影響胎兒經發展和智商。葉乃誠醫師表示,雖然甲狀腺功能低下或亢進未治療,會對母體及胎兒造成不良影響,但目前醫學會仍不建議對育齡婦女全面篩檢甲狀腺功能。至於甲狀腺抗體的有無,在某些研究結果也顯示它們對妊娠預後的重要性,例如比利時所做研究,甲狀腺刺激素(以下簡稱TSH,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過高且甲狀腺素過氧化酶抗體(TPO-Ab),呈陽性的婦女給予甲狀腺素治療,可減少流產機會。不過也有其他研究持相反結果,類似族群予甲狀腺素治療,發現妊娠併發症並無差異。計畫人工生殖 應檢測TSH葉乃誠醫師強調,目前沒有足夠證據建議育齡婦女全面篩檢甲狀腺功能,但有甲狀腺功能異常病史,及曾經或目前正服用甲狀腺素或抗甲狀腺製劑的妊娠婦女,產前檢查務必檢測甲狀腺功能。另外,計畫人工生殖或已知甲狀腺素過氧化酶抗體(TPO-Ab)陽性的婦女,也應檢測TSH,排除異常,以改善妊娠預後。

一天喝8杯水 一個月減重5公斤?

一天喝8杯水 一個月減重5公斤?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喝水好處多,足夠的水分能促進體內新陳代謝,更是塑身和養顏的好幫手。但許多易胖體質的人,總覺得自己連喝水都會胖,到底問題出在哪?德國科學家發明提出的「8杯水減肥法」,指的是每天在特定時間喝8杯水,一個月就能瘦下5公斤,快來看看究竟要怎麼喝才能輕鬆瘦!每天8杯250c.c.的水 幫助代謝和排毒8杯水減肥法強調每天在對的時間喝下8杯250c.c.的水,幫助身體新陳代謝。營養師提表示,人體無論是排毒、燃燒脂肪、增加肌肉都需要水分,所以正確喝水可以幫助瘦身。建議大家喝水的時候盡量小口小口喝,一口氣喝掉的話,往往身體無法留住、會直接變尿液排掉。「8杯水減肥法」 建議的喝水時間1.早上起床後:睡醒時身體處於最缺水狀態,在早餐前先喝一杯水,補水開啟一天。2.早上9點:根據中醫說法,9點是腸胃排毒時刻,喝水可以幫助腸胃蠕動。3.中午用餐前:午餐前喝一杯水,可幫助增加飽足感,也可加速體內排毒。4.下午1點:飯後半小時喝一杯水,可以幫助消化。5.下午3點半:要怎麼避免下午茶時間吃甜點?用水代替飲料和零食,就是最好的方式。6.下午5點半:接近下班時間來一杯水,減緩飢餓感,同時能提振精神。7.晚上7點:這個時間是體內新陳代謝最頻繁的時段,補充水分最能促進血液循環與排毒。8.睡前2小時:可以幫助調節血液濃度。建議睡前兩小時,是為了避免睡前喝太多水、造成夜間頻尿,這樣反而會影響睡眠。頻尿、易水腫的人不適用雖然喝水好處多多,但營養師建議以下三種人不適用這個方法。*易消化不良或胃潰瘍的人,避免在餐前喝水、以免稀釋胃液而影響消化。*夜間頻尿的人,頻尿會影響睡眠,反而影響生長激素分泌,是瘦身大忌。*體質易水腫的人,前一晚喝水後、隔天臉或手腳易浮腫,建議睡前少喝水。

腦內長青春痘 害婦舌痛難言語

腦內長青春痘 害婦舌痛難言語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青春痘長在腦裡!一名女性因經常性舌頭痛,無法說話而影響人際交往,經檢查確診「腦內皮上瘤」,接受刮除手術,疼痛反而蔓延到整個頭部。她強忍不適長達一年半,日前經微創手術刮除腦內增生的脂肪組織,終於恢復正常生活。罹患腦內皮上瘤 症狀為頭痛眩暈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林英超表示,「腦內皮上瘤」就像青春痘長在腦裡面,是毛囊裡的一些囊腫,類似脂肪組織,腦內皮上瘤長得很慢,很多人是在年紀漸長才發現。原因通常是刺激到神經,在後顱產生症狀,大部分是疼痛、頭痛、眩暈,如果在大腦就可能出現癲癇或視力模糊。該名患者在其他醫院確診也接受手術治療,為何還會疼痛亂竄?林英超醫師解釋,患者的「腦內皮上瘤」長在小腦的耳咽神經旁邊,剛好緊貼三叉神經,沿小腦邊一路長下去,包著三叉神經、顏面神經,然後往下走到顱顏。第一次在他院手術,就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較大程度的破壞瘤膜,致使脂肪一直流出來,整個靠在神經上,造成持續疼痛。刮除瘤細胞與脂肪 可解除疼痛林英超醫師再次為患者手術時,刮除瘤細胞與脂肪,順利解除患者疼痛。他提醒患者,腦內皮上瘤只要適當清除,症狀都能解除,而且手術危險性相對較低,很快可以恢復正常生活,千萬不要苦忍疼痛,傷害日常生活品質。

男小便灼熱染淋病 女伴應一同篩檢

男小便灼熱染淋病 女伴應一同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名戴口罩的年輕人,在門診等候區滑著手機,進入診間馬上焦急的詢問:「醫師,我這幾天尿尿時感覺灼熱疼痛,分泌物也比較多,上網google好像是……」醫師仔細詢問病史後,判斷需進行身體檢查,年輕人一脫下長褲,醫生發現內褲上沾有許多黃白色的膿液。免疫力差恐引發腦膜炎這是泌尿科診間常見的情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醫師莊梓昱表示,年輕男性患者近期有性接觸史,排尿時有明顯灼痛感,合併尿道口有分泌物,需要高度懷疑是性傳染病引起的尿道炎。這樣的情況可以分成兩類:淋病性尿道炎及非淋病性尿道炎。以淋病為例,男子性行為後約2至7天出現尿道黃綠色膿性分泌物,少數免疫力較差的患者,甚至會出現心內膜炎或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診斷是以細菌培養或蒐集分泌物進行檢查;而非淋病性尿道炎則以披衣菌感染為大宗,尿道分泌物較為半透明,排尿刺痛,若不留意後續可能形成副睪炎。男性會尿道化膿 女性症狀不明顯也應篩檢淋病主要影響生殖系統,男性感染後2至7天會出現尿道化膿,排尿有刺痛或灼熱感等症狀;女性感染後大多不會有疼痛感,症狀也不明顯,因此常被忽略,若沒有及時接受治療,不論男性或女性,都可能會造成不孕。因此,男性患者最好能帶著發病前10天有過性接觸的伴侶一同前來篩檢。疾管署分析發現,常用口服抗生素Ciprofloxacin的抗藥性高達95%,另一種常用口服抗生素Azithromycin也已被發現產生具抗藥性菌株(37株,2%)。建議醫師治療淋病務必選擇針劑抗生素以肌肉注射治療,勿單獨使用口服抗生素以免治療失敗。且須注意在治療期間禁止性行為。疾管署呼籲,為防止淋病無藥可醫,民眾應避免參加轟趴及性派對,或有多重性伴侶等危險性行為、拒絕使用成癮性藥物,發生性行為時,應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並搭配水性潤滑液。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或懷疑感染,勿自行買藥或誤信偏方,應立即就醫。

每天三句話 練習自我肯定與價值

每天三句話 練習自我肯定與價值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常會自我責怪,甚至否定自己的價值。像是「我就是很糟!」「我不可能會成功!」「我怎麼如此一無是處?」這些話語,便會浮上心頭、縈繞耳邊;更糟的是,若我們把焦點放在自己與他人的比較上,便可能過度放大自己的不足,而以為全天下就只有我最糟,人人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特別是,如果你曾經受過傷,自我價值碎裂一地過時,在很多時候,即使你表現得再好,你仍然覺得自己不夠好;當然也可能無止境地追逐那虛幻的目標、假想中的幸福樣貌。陳志恆諮商心理師表示,我曾經遇過一個大學生,他的心情總是低落,與人接觸時常感到緊張萬分,人一多時便有窒息的感覺,即使那些人他都很熟,也想立刻逃離現場。他說他快樂不起來。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我注定就是個糟透的人,我不喜歡自己,也不會有人喜歡這樣的我吧!」他生長在一個父母長期失和的家庭中。從他記憶所及,父母便成天爭吵不斷,嚴重時,甚至大打出手。曾經有一次,他被父親用力勒住脖子,父親在他耳邊憤怒地說:「都是你,害得我和你媽整天吵架!」那時,他才只有上幼兒園的年紀。後來,父親便時常不在家,但偶而仍然會回來一次。他很討厭父親回來,父親不在的日子,他不會聽到或看到父母爭吵,心裡是安定的;只要父親一回家,就是惡夢的開始。他多麼想離開這個家,一直到上大學,出外唸書,才感覺稍微脫離家庭的風暴。長期目睹家暴 缺乏安全感也難以自我肯定一個長期目睹家庭暴力長大的孩子,雖然沒被毆打、沒被攻擊,更沒被虐待,但成長的過程常會缺乏安全感,也難以自我肯定。為什麼?因為,幼小的他,會不自覺地把父母失和的責任承擔在自己身上,認為「就是因為我不乖、我不好,所以爸爸媽媽才會吵架」。於是長期有著「我是帶來父母問題的麻煩人物」的念頭,可想而知,自我價值感肯定低落不已。「現在長大了,我也知道我與我父母他們的感情問題無關,可是,我就是覺得自己很糟,那個感覺早已深植內心,根深柢固!」是的,理智上他可以分辨事實為何,但情感上,他卻難以走出這灘泥淖。該如何幫助他重建自我價值呢?在心理諮商與治療中,當然有許多技術可以使用。但如果要有長期的效果,當事人得在生活中不斷做練習,用新的想法與感覺,逐漸取代舊有的情感回路。於是我告訴他,每天找個固定的時間,問問自己這三個問題吧!(一)今天我做得不錯或值得被肯定的地方是什麼?回答這個問題,就是要設法找出自己亮點,看到自己的難得之處。但許多人一開始就卡關了,左思右想後說:「沒有」或「找不到」。因為,每天的生活都是如此平淡無奇,有什麼好值得被拿出來說嘴的地方呢?因此,在回答這句話時,還有一個秘訣是:「即使是很小、很平凡的地方,都可以。」於是,你就不用把焦點放在自己做了什麼豐功偉業上,而是日常生活中微小但也不錯的地方,例如:多走了一段路、有準時起床、少滑手機10分鐘、有和家人道早安、準時赴約……等。你說,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正因為我們是如此高標準地看待自己,把好多現象都視為理所當然,因此,便忽略了要好好讚賞自己一番。然而,這些理所當然,也都是長期花力氣去堅持下來的結果呀!(二)我是如何幫助自己做到的?這句話假設了,這些好事情,絕非憑空出現,一定是你做了什麼才促使它發生。也許你認為這很自然,但你還是功不可沒,因為,沒有你的允許,這些好事是不會發生的。我們就是要去找出來,見證自己的付出、見證自己的努力、採取了有效的方法。有人問:「我今天會願意走出門,是因為看到天氣晴朗;所以,我沒有做什麼呀!」那麼我要問,是什麼讓你願意看到外頭的藍天白雲,就選擇要出門呢?即使你沒有做什麼,但你內在的動機或渴望,或者你的一個念頭,左右了你去做了件值得被肯定的事情,這功勞還是要記在你的身上。(三)做到這件事,對我而言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比較難回答,但仍然很值得去思考。有個父親告訴我,他在孩子放學後,刻意去稱讚孩子,孩子露出燦爛的笑容,讓他心頭暖洋洋,他覺得,一切都值得了,這正是最大的意義。有位正為體重煩惱的企業主管說,今天刻意走樓梯上公司,雖然很喘,但發現自己做得到,這件事的意義就是:「原來人有無限潛能!」。每個行為背後的意義,可能來自於自己的渴望、自己在乎的人,或者,為社會人群的使命,都有可能。當我們能為某件事找到特定的意義時,這件事便會被放置到一個神聖的位置上,再次出現的可能性也會大增。幾個月後再遇到,我問那位時常自我否定而心情低落的大學生,練習得如何?「我很認真地練習喔!」他說:「可是,我還是時常覺得自己不夠好,活得很厭世。甚至,當我想不出我有什麼值得被肯的地方時,我覺得自己更加一無是處了!」我聽了有些沮喪,這個方法似乎幫不上忙。「可是,我有發現,我對生活好像多了一些期待……」「什麼意思?」「就是,有比較喜歡自己一點點啦!」原來,這三句自我對話的練習對他而言,根本無法撼動他那些根深柢固的自我批評,然而,在自我否定之餘,他也刻意自我肯定;於是,也同時開始看到自己的優點,也願意多欣賞自己一點。因此,即使他仍然極度悲觀,仍然無窮厭世,但他也可以擁有些許的樂觀,看事情的眼光也可以多一點正向。正面思考的練習:「不是試圖取代,而是允許存在。」我腦中想起了這句話。也許這類正面思考的練習,難以趕走我們腦袋裡那時常負面思考的討厭鬼,但至少讓我們的生活平衡一點,不會永遠充斥著自我責備的聲音。當我們能夠更有現實感地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好事或壞事,並如實地接納下來,或者,這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樣貌吧!(文章授權提供/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美髮師手指卡卡 罹板機指職災

美髮師手指卡卡 罹板機指職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0歲的美髮師劉小姐,最近在幫客人剪頭髮時,使用剪刀及手指伸直時,偶爾會無緣無故卡住不動,造成生活及工作的不便!烏日林新醫院骨科謝博欽主任表示,劉小姐來院檢查後,確診為「板機指」,由於工作上過度使用手指,才會導致「手指肌腱發炎」。板機指一般多發生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但現在也出現不少30~40歲上班族,因長時間使用電腦及手機,另外還有其他手指需要過度使用的職業,如:電腦工程師、工廠作業員、美髮美容業、廚師,甚至是打高爾夫球、網球過度施力,也會引起板機指,因此不再是專屬老人家的疾病。罹板機指主因為長期頻繁使用形成板機指的主因是當手指動作長期頻繁使用下,容易導致肌腱與腱鞘摩擦過度而產生發炎,出現手指無緣無故卡住不能動,需要另一手去扳開。板機指共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手指關節處疼痛發炎、大姆指和中指根部明顯疼痛,以及手指屈伸活動困難,此為早期症狀。第二階段為手指彎曲時有如板機一般卡緊,如果靠外力施力後會突然彈開且按壓會痛,此為中期症狀。第三階段為手指卡住不動也扳不開,已無法自主或靠外力屈伸。板機指較常發生在大拇指,其次依序是無名指、中指、小指跟食指,有時並非只出現在一隻手指。許多人以板機指只是單純發炎,多多休息或是自行揉捏、推拿就會好轉,但事實上是當沒有及時獲得正確治療,恐會讓板機指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建議只要出現初期症狀的民眾可至骨科接受治療,避免板機指狀況惡化。消炎藥止痛外 讓手指休息更重要!謝博欽主任表示,板機指治療初期以消炎藥物來止痛,再配合復健及避免重複同樣手部動作,大多會有改善。若是無法改善,則可建議局部注射類固醇,但不建議過度頻繁注射,三個月一次為佳。當保守療法都沒效、症狀持續時,為改善生活品質就得考慮手術,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