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5招瘦腰運動做起來 甩掉你的腰內肉

5招瘦腰運動做起來 甩掉你的腰內肉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過年期間大吃大喝,很容易就讓「腰間肉」纏上身,想要剷肥肚,快跟著教育訓練官動動身體,一次消滅你的腰間肉。此外,多利用下班時間健身甩肉、多吃健身菜單,相信在持之以恆的訓練之下,有一天能練出腰部線條明顯的緊實A4腰。動作1. 撐地轉腰訓練部位:腹斜肌、手臂肌群、核心肌群。步驟:(1) 採俯撐姿勢,身體維持良好曲線,骨盆核心穩定,脊柱保持在良好位置,不拱起、不下壓。注意臀部不翹高。(2) 接著抬起一腳,將膝蓋往身體另一側移動,並且轉動腰部與臀部。(3) 回到起始位置,重複及交替動作,依個人能力,腳移動的速度慢慢增快,但要記得臀部不要翹起來。 動作2. 仰臥摸腳踝訓練部位:腹斜肌。步驟:(1) 採仰躺,雙腳屈膝,雙手自然伸直於地面、掌心貼地。維持骨盆核心穩定,脊柱保持在良好位置。(2) 吐氣時,身體慢慢往前傾,右手朝著右腳踝,往前延伸並盡能力所及觸碰到腳踝,接著再換另一手。(3) 回到起始位置,重複及交替動作,保持自然呼吸。 動作3. 側平板式上舉訓練部位:腹斜肌、臀肌、三角肌、下背肌。步驟:(1) 採側躺,右手臂屈膝支撐於地面;左手(上側手)微微插腰,側面身體垂直於地面、不歪斜。右腳屈膝微微撐於地面,左腳與腳尖伸直。抬頭挺胸、收下顎,眼睛直視前方。(2) 維持骨盆與脊柱在良好曲線、腹部核心穩定,接著開始動作,下半身撐起離開地面,運用側腰、腹部的力量,維持脊椎中立的姿勢,讓身體維持一直線,且肩膀放鬆,建議維持30秒至60秒,依個人能力、量力而為。(3) 回到起始位置,重複及交替動作。進階可以雙腳伸直離開地面,或是上側手可以舉高、朝天花板的方向,能同時訓練平衡感。 動作4.躺姿鐘擺訓練部位:腹斜肌。步驟:(1) 採仰躺,雙手張開、掌心貼地;雙腳抬高,並且屈膝離開地面、雙腳併攏,維持身體自然體線、腹部核心穩定。(2) 接著開始動作,雙腳朝右邊旋轉,左邊側腰、臀部微微轉動;接著再換邊。(3) 回到起始位置,重複及交替動作,保持自然呼吸。若雙腿扭轉時,感覺後背、脊柱不舒服,可墊個毛巾,減緩疼痛感。 動作5.靠牆轉腰訓練部位:腹斜肌。步驟:(1) 採站姿,身體面相牆壁,手臂屈膝、稱於牆面;雙腳伸直、腳尖點地;身體維持良好曲線、腹部核心穩定,脊柱保持在良好位置,不拱起、不下壓。注意臀部不翹高。(2) 接著開始動作,身體往右邊旋轉,運用側腹、核心的力量;右手臂順著身體轉動;右腳不需刻意離開地板,同樣是順著身體轉動,腳仍然點地。(3) 回到起始位置,重複及交替動作,並且保持自然呼吸。 以上5個動作循環為一組,每個動作可做10到15下,可做3到5組,依個人體能情況而定。並且從改變日常習慣著手,例如:上班族大多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建議坐姿端正、有意識縮小腹,以及多起身走走、舒展筋骨;另外過年吃太多好料,年後飲食要變清淡,多喝開水、控制糖分、拒絕精緻澱粉,才是正確瘦身方案! 

提高免疫預防疾病 趕緊補充9營養素

提高免疫預防疾病 趕緊補充9營養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因應中國大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除了減少聚集公眾場所、戴口罩和勤洗手之外,建立正確的飲食習慣和觀念是預防疾病的手段之一。然而,目前外食族居多,額外補充營養素來調節免疫功能,進而預防疾病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國軍桃園總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沈明忠醫師表示,體內免疫系統,可分為三大環節:粘膜屏障(如皮膚、眼睛、呼吸道、消化道黏膜組織)、非特異免疫機制(如巨噬細胞、單核球),以及特異性免疫機制(如T淋巴細胞毒殺、B淋巴細胞)。調解免疫系統所需要的營養素 維生素A:是T淋巴細胞生長、分化與活化過程不可缺少的。一旦缺乏,淋巴細胞增殖能力下降,T淋巴細胞輔助B淋巴細胞產生抗體的能力也會下降。常規補充劑量為2500-7500 IU。 維生素B群: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及其他含有管壁和內腔的器官,修復上皮細胞層的關鍵營養素。生活壓力大、熬夜和大量腦力活動等,都會消耗很多維生素B。 維生素C:促進淋巴細胞增殖,增強吞噬細胞的活性與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提高體內抗體,補體的含量與活性,而維持最佳免疫狀態的維生素C的需求量遠遠大於機體最佳生長的需求量。根據國際分子矯正醫學會的建議是每天至少3公克。 維生素D:能支持免疫系統,國際分子矯正醫學會建議每天125微克(5000 IU)持續兩週,之後每天維持50微克(2000 IU)。每天125微克(5000IU)持續兩週,兩週之後維持每天50微克(2000IU)每天125微克(5000IU)持續兩週,兩週之後維持每天50微克(2000IU) 維生素E:在淋巴細胞中的含量比紅血球中高十倍,缺乏時,淋巴細胞增殖能力不正常,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也會下降。 鋅:缺乏時,T淋巴細胞減少和巨噬細胞功能異常。國際分子矯正醫學會建議每天20毫克。 硒:是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所必須的,對清除自由基有重要作用,缺乏時會導致免疫力低下。根據國際分子矯正醫學會建議每天100微克。 鎂、鐵、銅:對免疫系統都有支持作用。其中鎂建議每天400毫克。 魚油:每天500-6000毫克。充足營養素 助降低感染風險沈明忠醫師表示,體內的免疫系統,需要各營養素的相互合作,每日攝取多種營養,才能讓免疫系統具有抵抗外來病菌的作戰能力。我們每天面對流感或武漢肺炎的感染威脅,額外補充營養素雖然不能殺死病毒,但充足的營養素不僅可以支持免疫系統和調節免疫力,最主要可以降低感染的風險。因此,我們每天除了正視自己吃的食物是否健康之外,也可以額外補充營養素。(文章授權提供/國軍桃園總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沈明忠醫師)

高齡衰弱等同失能?五項臨床表徵

高齡衰弱等同失能?五項臨床表徵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衰弱」是指一種狀態,表示身體多項生理系統的的儲備量下降,超出其原來年紀該有的程度,導致外界壓力的來臨時,無法維持身體的恆定,身體平衡被打亂後的恢復變慢且不完全。醫院常見有些老年病患,體格偏瘦但看似健康但尚能自我照顧,只是行動稍慢,因泌尿道感染住院治療一週後,竟喪失走路能力,甚至只能臥床,生活不能自理需他人全程照顧,這就是典型的「衰弱」。這樣的老人其身體狀況處於危險邊緣,任何風吹草動都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臨床上發現,有「衰弱症」的老年人是不良健康後果的高危險群,往往需要較多的健康照護及社會資源使用,比起強健的老人死亡率甚至高達三至五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家醫科葉孟奇醫師指出,造成高齡衰弱的原因是多重的,無法以單一問題來解釋,可以分為內在及外在因子。內在因子例如老化、生理、心理狀態、多重慢性疾病、營養不良、生活習慣等;外在因子例如社會、經濟、環境等。內在及外在因子會彼此交互作用而誘發並促使衰弱的發生。高齡衰弱症的五項臨床表徵2001年國外學者曾提出五項衰弱臨床表徵:無預期的明顯體重減輕、費力疲憊感、肌握力下降、行走速度變慢、體能活動度低,若符合3項以上,即認為有衰弱症。研究顯示:衰弱的人在死亡率、住院率、跌倒率、日常生活及行動能力變差的比率等,皆比無衰弱的人高。因此衰弱被認為是失能前的重要表徵,且衰弱的等級越高,其改善的可能性越小,不良預後及死亡的風險也增高。肌少症造成高齡人口快速衰弱目前有許多生理機轉被提出與「高齡衰弱症」有關,其中「肌肉減少症」被認為與「衰弱」有高度的相關。肌肉質量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不經常使用的肌肉減少的速度會更快。肌肉質量與強度的衰退,容易影響步態和平衡,進而容易跌倒,造成行動能力下降,促使衰弱速度加速。許多急、慢性疾病及老化的相關狀況,也都會間接或直接誘發衰弱的產生;衰弱又會更進一步使疾病、肌肉質量及相關情況惡化,導致衰弱老人進入每況愈下的惡性循環。運動加營養 減緩高齡衰弱症葉孟奇醫師建議「高齡衰弱症」目前尚無標準治療方法,最好是預防並針對有衰弱傾向的老年人及早介入。目前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規律的運動或保持動態的生活型態。規律的運動或休閒身體活動除了可以維持身體的功能之外,也能促進、維持或改善身體的協調與平衡功能,並且減緩「肌肉減少症」的惡化,減少跌倒的機會。同時加上適當的營養、控制慢性疾病且戒菸、保持開朗的心情及多社會參與的活動,如此多管齊下,才能減緩「高齡衰弱症」的發生。

B型人 較不易染腸胃型諾羅病毒?

B型人 較不易染腸胃型諾羅病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會不會得腸胃型感冒,與你的血型有關!每到冷颼颼的冬天,就是諾羅病毒發威的季節,引發腸胃型感冒大流行,使人上吐下瀉,且其傳染力極強,然而,有些人好像不容易被感染。印第安納大學生科系榮譽退休教授、微生物學家Patricia L. Foster指出,諾羅病毒感染與紅血球表面的醣蛋白有關,這類醣蛋白又決定一個人的血型,大體來說,B型的人對諾羅病毒較有抵抗力。諾羅感染力強 專家這樣分析根據疾管署,諾羅病毒感染症狀主要為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絞痛,也可能合併發燒、寒顫、倦怠、頭痛及肌肉酸痛。一般而言,年紀較小的幼童嘔吐症狀較明顯。所幸症狀通常會持續1至2天,之後就會逐漸痊癒。感染源包括被病毒汙染的飲水、食物,接觸被病毒汙染的物體,再碰處口、鼻等處,接觸病人的排泄物、噁吐物等。只要10顆病毒顆粒就足以使人感染,諾羅病毒為何感染力那麼強?Patricia L. Foster在《現場科學》撰文表示,諾羅病毒是不具外套膜(enveloped)的裸核病毒(Naked capsid virus),受到一層蛋白質外殼(Capsid)保護,因此難以被酒精、肥皂、較弱的漂白水消滅。病毒可在手上幾小時,物體、食物中存活幾天。不容易被感染諾羅病毒?與血型有關Patricia L. Foster解釋,血型是由紅血球上的寡糖鏈(oligosaccharides)抗原,決定A、B、O等血型。這類抗原也出現在腸道的細胞,諾羅病毒會「抓住」這類抗原進行感染,例如常見的H1抗原。因此,許多特定歐洲族群缺乏H1抗原,較不容易感染諾羅病毒。目前已知有29種會感染人類的諾羅病毒,變異性很大,每個血型都對一些病毒有不同的抵抗力,一般而言,B型、或缺乏H1抗原的人對諾羅病毒較有抵抗力。諾羅病毒百變 疫苗難研發Patricia L. Foster指出,免疫系統很快就能殺死諾羅病毒,感染後卻很難獲得免疫力,相同病毒的免疫力只能持續6個月,也無法抵抗其他類型的諾羅病毒,因此反覆感染腸胃型感冒是可能的。由於這些特性讓諾羅病毒的疫苗研發困難,不過,目前科學家正試圖透過蛋白質外殼(Capsid)當標的,針對兩種最常見的病毒來研發疫苗,測試疫苗是否能減輕感染後症狀。參考資料:Your Blood Type Might Influence Your Risk of Getting the Stomach Flu(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老人肺炎急診快速診斷 助少用抗生素

老人肺炎急診快速診斷 助少用抗生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呼吸道病毒感染是老年急診就診的主要原因,受限於缺乏病毒快速診斷的工具,醫師通常只能當成細菌性肺炎治療,也導致抗生素的過度使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台大醫院和北榮團隊發現,導入新檢驗科技,一小時快速診斷,開啟老人感控新方向。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與台北榮總急診醫學科主任侯重光(現為金門醫院院長)進行雙中心研究,引進床旁快速呼吸道病毒分子診斷的新科技(biofire FilmArray),只需採集鼻咽黏液檢體,一小時就能快速診斷17種呼吸道病毒和3種非典型病原。對急診老年呼吸窘迫患者進行全面篩查。李建璋醫師表示,以往急診遇到年長者有肺炎病徵的呼吸窘迫狀況,沒辦法即時診斷是不是病毒感染、是否給抗病毒藥物治療就好,得送實驗室1、2週才可能確診。但因年長者肺炎常是生死交關,不能因等檢驗結果延誤治療,臨床上會一律當細菌性肺炎治療,給予5到7天的抗生素,且可能住院7到10天,對病人負擔重,也可能有抗生素濫用。研究結果顯示急診老年呼吸窘迫患者,有百分之二十是病毒感染,過去卻無法診斷。致病病毒前三名包含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以及鼻病毒。老年流感病毒感染可能不會有發燒、肌肉痠痛等典型症狀,而是直接以呼吸窘迫表現,所以給予抗病毒治療率低。研究證實,快速呼吸道病毒精準診斷可以有效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療,和前一年歷史對照組相比,抗生素降階或停藥增加10%,靜脈抗生素天數使用平均減少4.5天,住院天數也縮短2.3天,但治療結果不受影響。李建璋醫師說,香港目前也在臨床使用此快速檢驗工具篩檢疑似武漢肺炎的患者,如果可快速篩出病毒感染,就可排除武漢肺炎。但此工具無法「確診」武漢肺炎,且因需自費至少新台幣數千元到萬元不等,如果要用在台灣臨床,經濟效益和成效有待考量。

不愛喝水生結石 此碎石術不痛免留疤

不愛喝水生結石 此碎石術不痛免留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58歲莊女士,因為不愛喝水加上體質容易得結石,三年來每當腰痛就會至泌尿科接受治療,去年底再次因腰痛赴醫檢查,發現雙側腎臟有各有一顆約3公分結石,先選擇經皮穿腎取石術解決左側結石,術後住院九天配合施打抗生素後才順利出院,但因春節假期即將來臨,想縮短住院治療時間,因此決定改採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治療右側結石,術後隔天即下床走路,配合抗生素治療三天後即返家休養,身上無傷口令愛美的她相當欣喜。腎結石常見的3種處理方式患者多位親友有腎結石家族病史,且本身吃東西口味重,體質十分容易長結石。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邱鴻傑表示,腎結石常見的處理方式有三種:一是體外震波碎石術:侵犯性最小,但若結石大於2公分,因健保給付關係,效果則較為受限。第二種為經皮穿腎取石術:創傷性較大、留有傷口、較為疼痛,且腎臟組織癒合後恐有受損風險,適用於治療巨大結石,或當其他腎結石手術失敗時使用。第三種方式為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使用可彎曲的軟式輸尿管鏡,經尿道自然孔道進入,在不破壞腎臟的情況下,搭配高功率雷射進到腎臟將石頭擊碎並取出,不但沒有傷口,且清除結石的效率佳,患者隔天即能下床。邱鴻傑提醒,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不適用於輸尿管狹窄,或是嚴重泌尿道感染的患者,而治療泌尿道結石的方式相當多元,建議民眾接受治療前先經醫師評估,才能選擇安全又有效的治療方式。

國醫中藥茶飲 增強抵抗力防武漢肺炎

國醫中藥茶飲 增強抵抗力防武漢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疾管署於21日宣布確定台灣出現首例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案例。疾管署宣導防疫措施:勤洗手、戴口罩、不要出入人群密集的地方、不要接觸野生動物!天益中醫黃育富老國醫表示,武漢肺炎目前看起來傳染力雖強但致死率遠低SARS,中醫對於武漢肺炎之類的冬春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防治方法,呼籲民眾無需過度緊張。黃育富老國醫說明,呼吸道傳染疾病屬於中醫疫病的範疇,在治療方面,是回到幾千年來中醫<辨證論治>的根本,把病因分為外感六邪(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邪),與內生五邪 (內風、內寒、內濕、內燥、內熱等五種病理變化),採以八綱辯證論治,“八綱,指陰、陽、 表、里、寒、熱、虛、實八類證候”,由表里辨病位的淺深,寒熱辨病症的性質,虛實辨邪正的盛衰,陰陽則是統攝其他六綱的綱領。呼吸道傳染疾病主要分為濕熱與寒濕疫毒兩種證型黃育富老國醫表示,根據他40年臨床經驗的觀察,冬春呼吸道傳染疾病(包括武漢肺炎、流感在內),屬於中醫疫病範疇,病因為感受時行疫戾之氣,主要分為濕熱與寒濕疫毒兩種證型。通常西藥對寒濕證型的療效有限。這主要是因為以中醫角度來看抗生素多屬於寒涼性質,對寒濕型瘟疫無助益,所以寒濕證型應慎用抗生素。〔濕熱型〕:主要有發高燒,口乾口渴,痰黃,脈浮數、舌紅苔黃膩的症狀,方藥以麻杏石甘湯加消風散加減,以達到清熱除濕功效。倘若高燒不退,可加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寒濕型〕:主要有惡寒發熱,痰清,流清涕,脈浮緊、舌體偏胖大有齒痕,厚膩苔的症狀,方藥以小青龍湯加消風散加減,以達驅寒祛濕的功效。黃育富老國醫表示,流傳幾千年的中醫聖典《黃帝內經》中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意思指各種邪氣傷害人體的前提是身體「正氣不足」,邪氣才「乘虛而入」,雖然武漢肺炎是新型病毒,但只要身體的免疫力夠強,就能抵禦各種病毒細菌的入侵。在遵循必要的防疫措施外,要呵護好正氣,保證充足的睡眠,增強免疫力,在大寒的節氣裡做好保暖避免受寒,自然可以抵禦各種病邪的入侵。防疫中藥茶飲《黃帝內經》說:「冬傷於寒,春必病溫」,意指冬天感受寒邪,寒邪伏藏於體內,日久化熱,待春天就會形成溫熱病。冬春是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流行的季節,武漢肺炎、流感猖獗,面對春季時行疫毒肆虐,天益中醫診所許豪庭中醫師提供一帖中藥茶飲,有清熱解毒,扶正祛邪功效,在防疫期間,適當飲用可增強身體抵抗力,預防病邪的侵襲。〔材料〕:金銀花(八錢)、 連翹(八錢)、 蘆根(八錢)、竹葉(4錢) 、薄荷(4錢)、荊芥(4錢) 、桔梗(4錢)、藿香(4錢)、生甘草(4錢) 。〔用法〕:將以上中藥材泡水30分鐘,以中火煮開15分鐘,熬水三次共800CC,每日飲用1次,1次200CC(小朋友飲用量可酌減)。這貼中藥茶飲可供4人1日飲用,如果未飲用完,剩餘的放涼後放入冰箱儲藏,要喝時再加熱即可。許豪庭中醫師說明,這帖中藥茶飲有清熱解毒、疏風解表、芳化濕濁的功效,民眾適當飲用可以清熱解毒、增強抵抗力,預防風濕寒熱諸邪的侵襲,減少感染疫病的機率。不過因為民眾個人體質不同,建議有需要應找中醫師把脈諮詢。許豪庭醫師另外介紹中醫提升身體抵抗力的簡易方法,平時用艾灸湧泉穴(足心),神闕穴、關元穴、氣海穴 (肚臍周圍),足三裏(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等穴位,可以溫陽散寒除濕、調理脾胃,同樣提高抵抗力,減少感染疫病的機率。不過,許豪庭醫師提醒,疫情期間,如果民眾已經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應配戴口罩立即到就近醫療院所看診,以免延誤診治。 

實名制買口罩 2/6起持健保卡購買

實名制買口罩 2/6起持健保卡購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中國大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全球掀起搶購口罩之亂象,為遏止國人搶購、囤積口罩的風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今(3)日宣布,口罩販售實名制將於2月6日上路,希望讓更多有需要的民眾買得到口罩,並讓資源利用公平及透明。指揮中心表示,變更口罩販售方式重點如下:一、政府徵用的口罩,在民生方面,原先超商通路自明(4)日起停止販售。二、健保署兩天內修改全國電腦資料庫系統並完成測試,由郵差配送口罩至全國6,505家健保特約藥局,每家藥局每天配發200片成人口罩、50片兒童口罩;另偏鄉地區將由當地衛生所代為處理。民眾自2月6日起,可持本人「健保卡」前往購買,每張健保卡可用10元購買2片口罩,7天內不能重複購買。三、為分散購買人潮,身分證字號末碼雙號者可於每週二、四、六購買,單號者可於每週一、三、五購買,週日則開放全民皆可購買。另上班族及行動不便者,可委託親友代為購買,一人限代持一張健保卡,購買規則相同;同時,兒童口罩僅限12歲以下兒童健保卡購買。四、針對需要口罩之獨居長者以及身心障礙者,將要求地方政府社會局與衛生局合作,提供地方政府存有的口罩,就近、優先提供這些弱勢國人。指揮中心強調,國內專家已再三呼籲口罩使用時機應著重在「看病、陪病、探病的時候要戴,有呼吸道症狀者應戴口罩,有慢性病者外出建議戴口罩」,健康民眾及一般學生無須戴口罩,請民眾將口罩留給需要的人,讓資源發揮最大效用。

運動後頭痛?3大預防方式助改善

運動後頭痛?3大預防方式助改善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不少頭痛病友在養成固定運動習慣後,頭痛的狀況有跟著改善,所以,林新醫院腦神經內科林志豪醫師經常鼓勵大家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來幫助改善。但最近有不少人,在運動完突然頭兩側開始抽痛、整個頭脹脹的,是為什麼?林志豪醫師表示,其實運動後會頭痛,主要和運動時心跳變快、血管擴張所導致,另外則可能和天氣因素、身體脫水或突然進行太高強度的運動等等有關。一般人運動後的頭痛大多在短時間內就會緩解,但如果是頭痛體質的朋友們,就要特別留意身體狀況,盡量避免太高強度的運動。以下這幾個運動是比較推薦的:瑜珈、皮拉提斯、太極、舞蹈、游泳和走路。另外這幾年蠻夯的 飛輪課,也是有不少國外專家推薦給容易頭痛的人,比起在室外,室內的腳踏車運動比較能避免因為天氣誘發頭痛。林志豪醫師提供幾個能夠幫助「預防」運動後頭痛的方法一、隨時補充水分不管是在運動前、中後,都要持續補充水分,讓自己保持嘴巴不乾燥並持續出汗的狀態,如果水分不足就可能會誘發頭痛。二、補充足夠能量大家都知道運動會讓人血糖降低,因此要維持足夠的能量來源。像是在運動前,可以吃一些含蛋白質的食物,像是茶葉蛋、無糖豆漿或燕麥棒等等。三、記得熱身‍突然進行太劇烈的運動,也會容易引發頭痛。建議不管從事任何運動,都要先熱身一下,像是可以先走路走個幾圈再接著慢跑、或進行重訓等比較激烈的運動。林志豪醫師提醒大家,如果你運動中會出現劇烈的爆炸性頭痛,還是要盡快找醫師評估喔!(文章授權提供/腦神經內科林志豪醫師)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長者易缺5營養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長者易缺5營養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忙碌打拼一整年,平時也要好好關心長輩,返鄉團圓更要注意長者營養問題!根據調查發現,長者前「5大缺乏的營養素」:鈣、維生素E、維生素D、鋅及鎂,攝取不足比例高達5-7成,面臨營養失衡危機。而近年養生風盛行,營養補給品成為超夯送禮佳品,更有業者推出營養配方,補足營養素,讓患者「吃得下、吃得好、吃的均衡」,若家中有營養失衡虛弱及營養不良的患者,不妨與醫師或營養師討論,挑對營養品。老人這些原因 容易營養失衡台灣65歲以上人口已突破350萬人,約佔台灣人口數的15%,推估115年老年人口將超過20%,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因感覺功能變差,面臨咀嚼、吞嚥能力,腸胃消化功能漸弱等情況,容易衍生營養不良問題。45歲以上: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逐漸失衡 你吃對了嗎?45歲開始,健康、體力便逐漸下降,平日飲食不均衡造成營養問題,導致陸陸續續出現虛弱、慢性病等問題;依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2013-2014年長者的飲食「熱量」攝取不足盛行率為42%,前5大缺乏的營養素的鈣、維生素E、維生素D、鋅及鎂,攝取不足比例高達5-7成。如此現況若再加上長者牙口不佳、咀嚼退化、備餐不便,甚至因為慢性病或服用多種藥物造成飲食限制或食欲不佳,極易導致熱量及蛋白質營養不足,進而引發營養失衡、虛弱、營養不良等問題。前5大缺乏營養素 「鈣」:鈣為組成身體骨骼及牙齒的主要成分,若攝取不足,長者容易骨質疏鬆,應多攝取鈣質、維生素D、多運動預防。 「維生素D」:協助鈣、磷的吸收與運用,幫助骨骼和牙齒發育,也是神經和肌肉運作所需。 「維生素E」:減少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維持細胞膜完整性,有助皮膚及血球細胞的健康。 「鋅」:鋅營養狀態與免疫、生長、神經傳遞、生殖功能的維持息息相關。 「鎂」:鎂是人體含量第四多的陽離子礦物質,是維持骨骼結構及功能的重要元素,若含量太低,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質疏鬆、焦慮及憂鬱等疾病風險有關。六大營養素均衡攝取 長者健康好過年如何透過均衡的營養來減少營養不良的問題,同時提升體能和活力便十分重要。除了注重飲食六大營養素均衡攝取,補充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補給品更成為一種方便、呵護的選擇。民眾可適時與醫師和營養師討論,比較各廠牌營養素不同,若腸胃不適患者,也可注意是否無纖、等滲透壓等,減少腸胃刺激,幫助營養吸收。(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