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免疫調節藥物 是否會讓抵抗力更差?

免疫調節藥物 是否會讓抵抗力更差?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類風濕性關節炎外觀,大部分是以小關節對稱發作為主,手指關節、腳趾關節,幾乎都會受到影響,尤其是近端指間關節或掌骨指骨關節。類風濕性關節炎久了骨頭會蛀蝕、變形破壞;預後不好,也會侵犯頸椎第一二節關節,影響韌帶固定等問題,有時甚至會脫臼,萬一嚴重脫位壓到脊髓,可能影響生命或導致下半身不遂。風濕科現在用的免疫調節藥物,主要是把病人不正常過度反應的免疫系統校正回來,而不在於把免疫系統打趴!我在與病友分享案例時,很多人會擔心林先生都隱球菌感染了,我們還用類固醇之類的藥,是不是會讓他的免疫系統變得更差?事實上,用了奎寧、類固醇後,是讓林先生把他不正常過度反應的免疫系統校正回來,所以他的抵抗力反而逐漸回到正常,就能夠把殘餘的隱球菌感染清除掉,讓他完全回到正常。這個案例傳遞一個重要的觀念:我們的免疫系統,對於外來有害物質或者病菌,最主要的功能是防衛,尤其是在疾病初期!一個感染的發生 ,主要是入侵的病原菌有多強?有多少?如果超過一個程度,其實不論個人的免疫系統如何,還是會被感染。但如果病原菌的量不是很大、不是很毒,免疫系統就可以保護個人免於受到感染。所以當一旦被感染,便表示個人的免疫系統是不夠用於自保、或者被破壞掉了。不論免疫系統本來是不是正常,面對大舉入侵的細菌、黴菌、病毒,就得用藥,利用抗生素去治療,所以一旦感染,免疫系統當下能扮演的保護力就是不足,這時候一定得借助其他的抗微生物藥物,來助一臂之力。免疫系統不平衡 會讓感染一直拖著好不了在感染最後的戰場清理這方面,免疫系統平衡不平衡就很重要。像林先生的案例,當用藥後把大部分有害病原菌、微生物清除以後,剩下最後的收尾,就得要靠病人自己的免疫系統。當個人的免疫系統不平衡,常常感染就一直拖在那裡,無法完全根除。所以健全平衡的免疫系統經由兩大步驟來保護個體的健康,當碰到病原菌時,免疫系統在感染的初期清除阻斷避免感染的建立,例如小便有細菌時避免成為泌尿道感染,至於感染後病人要能完全復原,免疫系統則扮演最後的終結清理角色。(本文摘自/謝松洲談免疫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與乾燥症/大塊文化)

人際關係要好 先搞懂26種人格特質

人際關係要好 先搞懂26種人格特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隨著職業生涯建立愈來愈多各種共事關係、友誼,你會遇到一些不同的人格特質,這些特質在每一段關係中都會造成影響。能夠辨別與你共事的同事性格,對你的人際互動方式很有用。樂觀主義者樂觀主義者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與另一種極端的悲觀主義者相比,樂觀主義者更受人歡迎,但前提是他們的樂觀思維合乎實際狀況,而非盲目樂觀。濫好人濫好人是和藹可親、本性和善的理想主義者,他們通常笑容可掬、心情愉快。其實,濫好人面臨的難題是很容易遭到別人利用,因為他們往往只看到人事物美好的那一面。輔導老師輔導老師在絕大多數的工作與志願相關情境下,是很寶貴的人才,但如果他們也必須扮演學生的角色,就需要學習如何與其他扮演輔導老師角色的人自在相處。仁慈領導者仁慈領導者除了有領導力之外,也懂得尊重他人的意見、價值觀與才幹。他們在領導別人的同時,能敞開心扉傾聽不同的看法,並懂得表揚別人的功勞。這種人善於團隊合作,不是獨斷專行的暴君。家長無論有沒有人請求家長幫忙,他們都需要像一般父母那樣,在指導、提出建議方面扮演掌權者的角色。在一段積極正面的共事關係中,這種人格特質可能會出現在人生導師身上,實際上對你的職業發展非常有幫助。特立獨行者特立獨行者老是反對現狀;合群、隨波逐流對他們來說,是充滿壓力的事情。假如你是特立獨行者,或者你正與特立獨行者打交道,請告訴自己或他們,破例一次成為團隊的一分子,不代表你會無法做自己;此外,你也能善加運用這種特質。悲觀主義者與悲觀主義者共事,或為悲觀主義者效勞,很快就會讓你疲憊不堪,因為他們常常預示厄運、覺得前景不妙,彷彿每一件事情都沒有成功達成的一天,或者不會有好結果。即使你知道事情正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悲觀主義者也會找到能讓他們擔心、害怕的部分。工作狂工作狂是盡心盡力投入工作的參與者,請為他們的奉獻精神,投以同情的目光,並祝賀他們吧!不要向他們分析失衡的心理因素,因為工作是他們逃避人際關係、空閒時間的藏身防禦措施。吹牛大王你需要耐心傾聽吹牛大王述說他取得的每一項個人專業成就。盡量不要把話題轉移到你的獲勝事蹟;吹牛大王缺乏安全感,需要獨享舞臺。逞能者逞能者與吹牛大王很相似,差別在於吹牛大王是運用言語贏得別人關注、認可他們的能力,逞能者則依靠行動。假設星期五之前要交報告,逞能者會努力提前交。大嘴巴大嘴巴需要把你們見面之前發生的事情,鉅細靡遺的講出來。你可以放鬆的坐下來,享受大嘴巴分享精彩的故事。你要表達支持、同理心,不品頭論足,但是你也要當心,因為大嘴巴可能會把你告訴他們的私人或職業相關事情流傳出去。控制狂遇到控制狂要留心,因為他們想要操縱所有大小事,有掌控局勢的需求,包括誰說了什麼話、誰付帳。其實,控制狂是很沒有安全感的人;他們關注著事件的發展,同時無法相信自己的直覺,所以他們試圖操縱每一句話、每一種情況。優柔寡斷型優柔寡斷型同事做任何決定之前,需要你一再追問答案。如果你正與這種人打交道,第一次見面商討某件事情時,不要強迫他們決定「可以」、「不可以」。與優柔寡斷型相處時,理想的方法是你們安排幾次見面,每一次見面都與下一次間隔一段時間,不要急著要他們答覆你。速戰速決型與「優柔寡斷型」不同的是,速戰速決型需要在會議結束前得出結論。與他們打交道時,你要言之有物,比如你可以說「我星期一會打電話給你」或「我會把跟你提過的那篇文章寄給你」,尤其是你需要拖延「可以」、「不可以」的結論。別有所圖型別有所圖型會找藉口見你,除非你是很敏銳的傾聽者,要不然你在會晤的過程中,不會察覺到「醉翁之意不在酒」。業餘心理學家業餘心理學家需要分析你說或做的每一件事。請別放在心上!然而,這種人的確需要你的肯定,所以你可以迎合他們,說道:「你的觀察力很敏銳耶。」或「好精闢的見解喔,你很適合當心理學家。」東道主東道主經常攬下召開會議的事務。如果有人質疑東道主的能力或要撤換他們,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侮辱。地下老大地下老大擔負主辦人的角色,但實際上是其他人負責籌辦會議、帳單事宜。地下老大的個性很倔強,不甘於擔任從屬的角色。神經質當神經質打翻水杯、把鮮奶油當成牛奶喝,或者他們的袖子沾到咖啡的時候,不要笑他們,因為神經質也拿自己沒辦法,大概是用餐環境讓他們原本緊張兮兮的狀態惡化了。楷模楷模渴望與別人交流,也渴望指導別人,你不妨輕鬆的坐下來聽他們說話,或許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一些東西,反正他們最後都會把想說的話告訴你。怨天尤人型不管事情進展得多麼順利,怨天尤人型總是無法從自己的問題或挫折走出來。你在他們面前表現得太過積極,只會激怒他們。輕浮者留意身邊的輕浮者,他們對你可能抱有一些幻想,因此你不該說一些讓他們以為你「默許」的話。穿著要得體,避開任何引人遐想的事情。狂暴型當面跟狂暴型談他們的脾氣大概沒有用,因為他們可能不瞭解別人怎麼看待自己。完美主義者追求卓越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完美主義的性格可能會帶來不必要的焦慮與壓力,

你的小孩是蘭花?照顧蘭花孩子6法則

你的小孩是蘭花?照顧蘭花孩子6法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maskrosbarn」是瑞典慣用語,翻譯成英語就是「dandelion child」(蒲公英小孩)。瑞典人用這個詞彙形容那些無論到哪裡都能蓬勃成長的孩子,就像蒲公英一樣,有一種「飄到哪裡,就在哪裡開花」的無限能力。另一個瑞典語新詞—「orkidebarn」,也就是「蘭花小孩」(orchid child),形容那些極度易受環境特質影響的孩子,他們就像蘭花一樣,只要悉心照料,就能盛開出瑰麗的花朵,卻也會因為被忽視或傷害而在轉瞬間枯萎、凋零。照顧「小蘭花」的六大法則蘭花小孩(就我們所知,大約五個孩子裡就有一個)對於年幼時遭遇的社會和自然環境,有一種奇特、利弊互見的敏感性。他們對外界環境有一種易感性,容易受其影響,例如觸摸、聲音、味道和相關的體驗,當然還包括愛心、溫暖、惡意和冷漠……等的知覺,而這種感受力會造成他們在身體感官上產生巨大、有時是痛苦的反應。他們像是感官都對外界澈底的開放,因而造就出不是大好就是大壞的二元性結果:在強而有力、具正向支持的社會環境裡,他們比任何孩子都更朝氣蓬勃,但在相對嚴苛有害的環境裡,他們的人生可能會流向失序與谷底。一、生活需要儀式感:新奇是種威脅,日常規律是種保護。對蘭花小孩而言,造成他們人生擾動的,是他們對新奇和意料之外事物的敏感性。凱根稱這種現象為「恐新症」(neophobia)。這是一種深植於性格中、對預期之外或對陌生事物的恐懼。二、給予孩子堅定不移的愛:無論單親、雙親或同志家庭,那怕只有一個大人的關愛也足夠。第二個對蘭花特質的孩子提供安撫和支持的教養做法,就是家長無處不在的關注和愛。雖然所有孩子都渴望並需要父母的注意和關懷,但蘭花小孩需要特別多父母的關愛,而且特別能受惠於他們的影響。這種關注可以是來自雙親中的其一或雙方,祖父母、教父教母或是保姆。三、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對孩子的「敏感」要有敏感度。父母支持關懷蘭花小孩的第三個方法,就是體認並尊重人類的個別差異。切記,就算是在同一個家,但每個孩子感受到的家庭氛圍就是不一樣。父母必須能辨識、了解進而欣賞孩子間的差異與獨特。高質量、有回應的父母之所以能注意並回應子女在需求上所顯現的各種差異,就是因為他們具備這種「對敏感的敏感度」。唯有看到這種差異,肯定差異的正當性,才能讓蘭花小孩和蒲公英小孩各自盛開。四、給予孩子寬容和自由的空間:全心接納,肯定孩子做自己。父母要能接納並肯定孩子真實的樣貌、柔軟的心地和富創意的自我,如此一來,蘭花小孩就能夠茁壯。蘭花小孩能夠敏銳地察覺到父母的批判和意見,對此照單接受,並以強烈的方式回應。他們通常也是最富創意和想像力的孩子,需要找到表達、運用創造力的管道。這樣的孩子如果察覺到,要達到父母的期望,就必須完全迎合父母的欲望和企圖心,完全不能有任何差錯,那麼孩子自己的希望、夢想和創意,可能會受到阻礙和壓抑。五、建立在「保護」與「刺激」之間的微妙界線:不放任,也不成為直升機父母。蘭花小孩的家人必須在精心的保護與壯膽的歷練之間,尋求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由於蘭花小孩容易被外界觸動生理反應,所以父母讓孩子與外界刺激間保持某種隔絕,通常是必要而且有益的保護手段。六、善用遊戲的力量:玩出想像力與療癒力。最後,遊戲、奇幻和想像的樂趣大有助益。蘭花小孩的父母,一如所有孩子的父母,都必須在其中接受陶冶。身在成人世界的我們,之所以深受孩童的吸引,諸多原因中的一個,就是孩子能夠自然且自在地進入生活中充滿想像力的玩樂角落。有時候,我們這些大人,太早也太容易就放棄一度熟悉的嬉鬧和天真的快樂。我們喜愛、羨慕孩子,是因為我們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曾經的模樣,以及我們曾有的經歷。他們提醒我們另一種生存方式,某種曾經是我們所歸屬的「家」。(本文摘自/蘭花與蒲公英/時報出版)

無法勃起很困擾?威而鋼之外治療方式

無法勃起很困擾?威而鋼之外治療方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俗話說「女性對性的需求,30如狼40如虎。」不過,對比同年齡層的男性卻恰恰相反。根據統計,40歲以上男性約半數有程度不一的勃起功能障礙,一旦小弟弟出現不舉,輕者造成心理因素,重者恐是心血管疾病。根據台灣男性醫學會所做的男性健康管理研究指出,在650位,48到80歲的男性,高達8成的比例,體內睪固酮全都低於標準,更有健檢中心的統計資料顯示,只要年齡一超過35歲,達5成的男性,睪固酮全都出現驟降的趨勢。不舉並非只有中年男人,泌尿科醫師提醒,年輕人不舉多半是因不良生活習慣造成,或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三高,甚至是肥胖患者,不得不慎!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院的定義,勃起功能障礙是指男性沒有能力勃起,或無法維持足夠的陰莖硬度,導致無法順利完成性行為或性行為不滿意。引起勃起功能障礙的三原因一般而言,正常男性勃起硬度應如小黃瓜堅挺,若有勃起功能障礙會硬度不完全,造成無法行房,或是硬度勉強可行房(此時陰莖摸起來應如未剝皮的香蕉),但還沒射精往往就先軟掉,依嚴重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院長蔡培斌表示,引起勃起功能障礙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1.心因性:心理因素造成,多半與壓力、焦慮、憂鬱等心因性影響有關。2.器質性:與年齡有關。主要是老化影響到神經、血管、荷爾蒙系統,或是外傷、手術、藥物引起。3.混合型:混合前二者(合併心因性與器質性)影響造成。不舉三因:肥胖、三高、壓力大蔡培斌院長觀察,儘管勃起功能障礙者仍以中年以上的男子為主(40~60歲男性約占六至七成),但因不舉來求診的年輕患者也愈來愈多。隨著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許多年輕男性都因念書或工作,太忙、太累、太緊張,導致小弟弟也跟著不健康。蔡培斌院長分析,和中老年人的器質性不舉不同,年輕人不舉多半是心因性,或是患有三高等慢性病、肥胖造成。其中又以糖尿病傷害最大,因為糖尿病會引起神經和血管病變,不僅會破壞勃起神經,也會影響陰莖海綿體內血管和內皮細胞,造成勃起困難。至於肥胖和不舉的關聯,國內曾有研究發現,40歲以上熟男,若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超過27、達肥胖標準,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將比BMI27以下者高62%,主要可能是跟睪固酮濃度下降有關,且陰莖海綿體需充血才會勃起,但肥胖會讓脂肪堆積在血管壁,導致充血不足,因而造成不舉。 除了威而鋼、犀利士之外的治療方式治療方面,隨著口服藥物第五型磷酸二脂酶抑制劑(PDE5i)問世,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威而鋼或犀利士,雖可解決大部分男性的勃起障礙困擾,但仍有部分男性對藥物反應不佳,得靠其他治療方式協助,包括陰莖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真空吸引器治療、陰莖海綿體注射或手術治療等。蔡培斌院長解釋,陰莖低能量震波治療(Li-ESWT)是非侵入式治療,運用探頭產生低能量震波作用於陰莖海綿體上,改善海綿體神經功能,同時促進陰莖血管新生,幫助局部血流循環,改善勃起狀況。 醫籲:別自行購買壯陽藥東方男性遇到勃起功能障礙,總礙於面子問題,不好意思就醫,但換個角度想,若能在治療的同時,揪出其他疾病或不良的生活習慣,便能提早預防更嚴重的疾病發生。蔡培斌院長建議,性功能治療最好偕同伴侶一同就診,也呼籲伴侶千萬別在「小弟弟」低頭時,抱怨「怎麼那麼差」,不差也會因心理壓力而變差,「伴侶彼此稱讚鼓勵,才是治療的最佳良方。」且蔡院長提醒,勃起功能障礙是許多中老年男性可能遇到的問題,目前對於勃起功能障礙有多種治療方式,有很大的機會可以改善!

睡前運動洗熱水澡可助眠?4迷思破解

睡前運動洗熱水澡可助眠?4迷思破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大家應該都有聽說過睡前運動、洗熱水澡可以助眠,但其實這些習慣反而會讓你睡不著!腦神經內科林志豪醫師特別整理了一些比較常見的錯誤迷思,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在新的一年擁有更好的睡眠品質。迷思一、如果睡不著,就是要一直躺在床上直到睡著其實一直躺在床上會讓身體更焦慮,如果睡不著反而應該起身走走。迷思二、睡前洗熱水澡可以幫助入眠洗熱水反而會讓大腦更亢奮,睡前1小時內要盡量避免洗熱水澡。迷思三、睡前可以做些運動讓身體累一些,自然就很好睡運動同樣會讓大腦亢奮,建議睡前3小時內都要避免運動。迷思四、一定要在11點前睡,並睡滿8小時才是最好的其實每個人入睡的時間點和所需睡滿的時數都不一樣,如果過於執著反而會導致失眠。如果你是只睡6~7個小時精神就很好,那也不一定要睡滿8小時。除了上述比較常見的幾點以外,另外像有些人睡不著就會一直看時間,其實這樣也是會加重失眠,還有如果晚上失眠,也不要利用白天補眠,這樣反而會打亂生理時鐘,應該讓自己維持正常作息。最後,林志豪醫師幫大家總結,想要睡得好,很重要就是避免給自己壓力,例如說一定要幾點睡覺、要睡滿幾小時。其實很多人的失眠都不是真正的失眠,而是因為無形中規定自己一定要幾點前入睡,但你的生理時鐘如果沒那麼早,當然就會失眠睡不著。另外也不要過於擔心失眠對身體造成的危害。記得保持平常心、放鬆心情,找出失眠的真正原因,適時尋求醫師診治,就可以重拾美夢。(文章授權提供/腦神經內科林志豪醫師)

不菸不酒 久咳就醫才知肺癌骨轉移

不菸不酒 久咳就醫才知肺癌骨轉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年約六十歲的女性,走進胸腔內科門診,主訴自己不抽菸、不喝酒,也沒感冒,但咳嗽咳了很久沒有好,近期又有些肩頸疼痛,相當困擾!經過詳細的檢查後,竟發現是肺癌第四期病患,且因為腫瘤骨轉移到頸椎部位,而產生肩頸疼痛。三軍總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彭忠衎提及,肺癌症狀早期並不明顯,患者大多沒有感覺,臨床常見到癌細胞擴散到骨頭時,才知道已經是肺癌晚期的狀況,若是發生骨轉移,將帶給患者及治療上棘手的問題。晚期肺癌骨轉移 比例高達四成晚期肺癌遠端轉移可能會侵犯的部位,除了肺之外,還會轉移到肝臟、腦部及骨頭等其他器官。統計顯示,約有40%的比例會轉移到骨頭,「骨轉移最常的表現就是疼痛,轉移部位常見為肋骨、脊椎等處,有時也會轉移到骨盆腔位置。」患者一開始可能只會感到不舒服或有輕微的痠痛,但癌細胞會在骨骼作用中惡性循環,持續破壞骨頭組織,加劇疼痛感。彭忠衎醫師指出,肺癌一旦發生骨轉移後所產生的嚴重影響,包括骨頭的強度會變弱、容易塌陷,進而發生骨折及脊椎壓迫,往往影響病患的生活起居與行動力,惡性循環下,狀態就會愈來愈不好。骨轉移治療目標:緩解疼痛、延緩骨骼事件的發生彭忠衎醫師表示,肺癌的治療,如今已邁入精準治療,目前針對骨轉移的治療目標有兩大方向,一為緩解骨轉移相關症狀,提高生活品質;另一則為預防或延緩骨骼併發症。「骨轉移後,骨本不夠,會加重疾病嚴重性及照護的複雜程度,目前已有健保給付保骨藥物,每月施打一次,可抑制腫瘤造成骨骼代謝的不平衡,減少骨質流失,降低日後骨折的發生風險。」彭忠衎醫師提醒,肺癌初期不容易察覺症狀,可能多數患者發現時已經偏晚期,因此,若是習慣抽菸或有家族肺癌病史者,建議務必定期接受肺癌篩檢。此外,國健署日前正積極宣導合適的高危險族群可考慮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期望能及早篩檢疑似患者,及早就醫診治。同時,若有超過一個月以上的咳嗽,且排除是胃食道逆流、過敏性鼻炎等,就要高度警覺,接受進一步的檢查,以避免延誤就診的情形。(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酒精買不到?自製消毒液正確打掃防疫

酒精買不到?自製消毒液正確打掃防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來勢洶洶,台灣各地口罩、酒精甚至抗菌濕紙巾皆開始缺貨,但你知道嗎?其實正確的打掃法,跟洗手、漱口一樣重要!日本醫療級專家松本忠男便提醒,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打掃方式,例如「用抹布來回擦拭」、「酒精能消毒諾羅病毒」、「抗菌紙巾可殺菌」等,有可能越掃越不乾淨,反而容易生病。醫院工作超過30年的醫療級專家松本忠男,撰寫了《健康掃除力:醫療級專家教你30個不生病的居家清潔妙方!》一書,他致力研究如何打造「更衛生、舒適」的環境,除了引用論文、科學理論數據,更融入他數十年來豐富的打掃經驗,NHK、TBS等日本各大電視台皆爭相邀請他上節目傳授掃除祕訣。對抗病毒:擦拭方式、消毒劑比例、抗菌濕紙巾成份都很重要《健康掃除力》提到,若要消毒環境,重點在布巾要「朝同一方向擦拭」。若像是汽車雨刷那樣來回擦拭,那麼附著在布巾末梢的細菌以及病毒,可能會再次附著在打掃處,反倒越擦越髒。松本忠男也特別強調,不是所有病毒都可以用酒精殺死。許多病毒都被稱之為「包膜」的脂質膜所覆蓋,例如流感和德國麻疹;但也有少數如腸病毒、諾羅病毒沒有包膜的類型。針對酒精起不了效用、沒包膜的病毒來說,有更強力殺菌效果的次氯酸鈉(家庭用漂白劑)則非常有效。可以將家庭用氯系漂白劑稀釋為0.02%,以布巾的同一面朝同方向消毒擦拭。衛福部2月1日也在臉書粉專發文,鼓勵民眾可以用含氯漂白水來調製消毒劑,做為居家環境、物品消毒用。松本忠男提醒,含氯消毒液的氯氣濃度會隨時間降低,應該使用前再做稀釋,而不是做好一大桶放著;且因濃度低,妥善使用就不會對人體有害。而75%酒精在台灣已經大缺貨,同樣引發搶購潮的「抗菌濕紙巾」,松本忠男則提醒,其酒精含量可能不到30%,不具有殺菌效果。他說,不要想著「有加酒精就安心」,得注意有無添加除菌成分。

流感死亡累計61例 公費疫苗餘42萬劑

流感死亡累計61例 公費疫苗餘42萬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除了要注意武漢肺炎,流感也不能輕忽!國內流感疫情下降但仍在高峰,疾病管制署再次呼籲,近日氣溫變化較大,請民眾切勿輕忽流感嚴重性,應落實肥皂勤洗手、咳嗽禮節,及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以減少病毒傳播。一旦出現呼吸困難、發紺、意識改變等流感危險徵兆,儘速就醫,以降低引發重症、死亡的風險。流感重症死亡病例累計61例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流感疫情仍處高峰,國內上週(1月26日至2月1日)門急診類流感就診達102,013人次,較前一週下降13.5%;急診類流感就診病例百分比為22.2%;近4週社區流行病毒則以A型H1N1為主,約佔84.6%;本季(2019年10月起迄2020年2月3日)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累計858例,年齡層以65歲以上為主(43%),其次為50至64歲(32%);98%病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且近8成具有慢性病史;流感重症死亡病例累計61例,98%病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98%病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近期北半球溫帶國家流感活動度持續增加,其中中國大陸、美國及加拿大處高峰,香港處流行期且持續上升,新加坡、日本及韓國近期疫情減緩,惟仍處流行期,另歐洲地區活動度亦呈上升。世界衛生組織監測資料顯示,全球病毒型別仍以A型(62.3%)為主要流行株,並以A(H3N2)為多;B型病毒株中,則以維多利亞株為主。公費疫苗尚餘約42.2萬劑 籲盡快前往接種國內目前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儲備量約298.9萬盒,其中約44.9萬盒已配送至各縣市政府衛生局及合約院所,分別為口服式克流感膠囊、易剋冒膠囊及吸入式瑞樂沙旋達碟,三者均可用於治療A型和B型流感;國內目前共4,394家合約醫療機構提供公費藥劑。截至2月2日止,全國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達561.8萬劑,尚餘約42.2萬劑,籲請符合公費接種資格的民眾把握機會儘速接種。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大陸冷氣團來襲 避免血壓急飆這樣做

大陸冷氣團來襲 避免血壓急飆這樣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中央氣象局預報資料顯示,氣溫一路溜滑梯,受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各地天氣逐漸轉冷,且日夜溫差大。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低溫與早晚溫差大均會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呼籲民眾面對氣溫下降,一定要加強保暖。抗低溫做好保暖工作 泡湯需留意促發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長者、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天從起床到外出,保暖是最基本的自我保護行為,適時增添衣服,外出要戴上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務必做好禦寒防護措施,以嚴防因低溫及溫差過大促發心血管疾病之發生。除了注意保暖外,如果選擇泡湯驅寒,特別提醒心血管疾病與年長者,天冷泡湯時易因溫差過大而可能促發心血管疾病,因此,建議泡湯時要結伴同行,勿單獨泡個人池,泡湯勿超過15分鐘、泡湯後勿太快起身、溫度勿超過40℃、避免冷熱水交替,泡湯前後都應喝足水份、以及飲酒或吃大餐後隔1.5小時以上再泡。避免天冷大吃大喝 胸悶、單手無力等徵兆應就醫此外,在寒流期間,也要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或是情緒起伏太大,三高患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除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量血壓,並做好血壓監測。對於有心臟病史的民眾,任何時間都要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如有出現心臟病的徵兆,像是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立即就醫;另要注意中風症狀,記住FAST口訣:臉部(Face)表情不對稱、雙手力氣(Arm)不一樣、或講話(Speech)變得不清楚,有任一症狀,記下時間點(Time)並快快就醫,爭取黃金搶救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常感疲倦、三高纏身 恐是鎂不足!

常感疲倦、三高纏身 恐是鎂不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慢性疾病的治療指引每幾年就會翻新,奇怪的是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肪等三高疾病的盛行率卻是逐年增加。其實是因為導致慢性疾病的根本原因沒被發現並予以矯正的關係,如導致高血壓的因素是內皮功能障礙,而造成的原因有毒素、不當飲食...等。國軍桃園總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沈明忠醫師表示,很多藥物,如降血壓藥會導致體內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失衡,所以有些患者會反映肌肉痠痛(肉鹼不足),疲倦(缺鋅、鎂和Q10)等。其中,鎂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礦物質之一,它參與了我們體內300多種的化學反應,具有維持神經和肌肉健康,保護骨骼和平衡血糖的作用。研究估計,約80%的人體內缺鎂,主要是因為大多數人吃的是加工的精緻食物,這些食物幾乎不含有鎂;另外,大量飲酒、過量攝入鹽份、咖啡因、長期壓力或某些西藥,如抗生素,利尿劑和降血脂藥等,也會影響鎂在體內的儲存。缺鎂的症狀體內缺鎂,會產生的症狀如肌肉痙攣、失眠、焦慮、疲勞和血壓血糖不穩等。低血鎂者其糖尿病罹患率、代謝症候群發生率與心血管疾病致死率都有增加現象,鎂可改善包括心肌代謝、鈣累積、心細胞 死亡、末梢血管抗性、心臟輸出、心律不整、血管內皮細胞功能、血脂濃度、自由基傷害、氧化壓力、子癲症、子癲前症、經痛、懷孕婦女腿抽筋、改善便秘、消化不良、氣喘症、偏頭痛、代謝症候群、葡萄糖與胰島素代謝等。鎂的功效包括預防便祕、降血壓、對抗身體發炎、改善失眠等,也是對抗壓力的重要營養素。通常可通過食物來補充鎂,如深綠色蔬菜(菠菜、莧菜、甘藍菜)、堅果、豆子、扁豆、全穀類、魚類、香蕉和黑巧克力等。因此找出導致疾病的根本原因並補充足夠營養,才有機會脫離藥物,達到逆轉慢性疾病的可能。(文章授權提供/國軍桃園總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沈明忠醫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