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蟲蟲危機!「蝨」「疥」正蠢蠢欲動爬向你

蟲蟲危機!「蝨」「疥」正蠢蠢欲動爬向你

台灣因公共衛生進步,早期50年代幾乎人人會感染的頭蝨,似乎已經銷聲匿跡,或許有人會有疑問臺北市還有頭蝨疥瘡嗎?其實在人口聚集的場所像學校等,蟲蟲還在伺機而動,一旦遇適當時機,極易造成傳染。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資料顯示,97年迄今,已接獲校園通報30起以上之疑似感染頭蝨及疥瘡案件。學校學生眾多,彼此接觸密切,疾病容易交互傳染;且學生正值成長發育時間,若在此時期學生罹患傳染病,不僅影響成長,更可能將傳染病由學校蔓延至家庭,而部份小朋友假期返鄉或未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使得頭蝨及疥瘡問題即使在醫療進步的大臺北都會地區,依然存在。頭蝨及疥瘡屬於接觸性傳染,尤其在學校或團體生活中,常因近距離接觸相互傳播。頭蝨體型小,蟲卵呈乳白色或淺咖啡色,不仔細看還以為是頭皮屑,吸血會讓人覺得頭癢;疥瘡是皮膚感染到節肢動物疥螨而引起嚴重搔癢的皮膚病,典型的症狀為皮膚劇癢且夜間更為嚴重,同時出現很小卻引起劇癢的水泡、膿泡以及全身的搔破痕跡,影響學童學習及上課情緒,甚至因抓破皮引發細菌感染並化膿。 衛生局指出,由於頭蝨是藉由共用帽子、梳子、枕頭或頭對頭直接接觸而感染。因此,養成個人良好的衛生習慣,常洗頭、不用他人的帽子、梳子梳洗用具、枕巾與被褥要勤換洗、勤曝曬等,都是預防頭蝨最有效的方法。而疥瘡主要經由人與人之間皮膚直接接觸而感染外,亦可藉由衣物或被單等傳染疥螨。如果感染疥瘡,患者密切接觸者之衣物、床巾、被單可使用熱水(60oC)燙洗或用烘乾機的高溫熱風烘過或用熨斗燙過一遍,來殺死蟲子及蟲卵,不能燙洗或乾洗的衣物和棉被等,則密封裝於塑膠袋內至少兩週。梳子可浸在酒精1小時,或用熱肥皂水(60oC)刷洗,澈底清潔家中環境,除去可能帶有活卵的毛髮或疥螨。民眾懷疑感染頭蝨或疥瘡時,應立即至醫院皮膚科就診治療,依醫生指示使用藥物,不要自行塗抹藥物,並加強個人清潔衛生,即可遠離頭蝨或疥瘡。衛生局提醒,感染頭蝨或疥瘡除患者本人外,同伴或同住家人均應接受仔細檢查,必要時應一併治療,才能有效控制不繼續傳播。

搓湯圓 繪燈籠 阿公阿嬤長一歲

搓湯圓 繪燈籠 阿公阿嬤長一歲

農曆元月15日慶元宵,配合吃湯圓的習俗,嘉義市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附設護理之家的阿公阿嬤們9日上午自己動手搓湯圓、彩繪燈籠,除了趣味,更希望能藉此活絡手部與相關協調功能;為了鼓勵老人家參與,行政督導侯玟伊特地設計了養生的彩色湯圓,五彩繽紛的顏色,果然吸引了不少阿公阿嬤動手一試,雖然搓出來湯圓有大有小、有圓有扁,不過老人家們覺得很有樂趣,直說開心就好。80多歲的林奶奶說,這一陣子天氣轉暖和,縮在口袋裡好久的雙手終於可以伸出來活動活動;她邊搓湯圓邊提醒其他的老人家,盡量將湯圓搓小一些,吃的時候較好入口,也不怕噎著。陳阿公則說,吃了湯圓又長一歲,因此喝喝甜湯就好;天真童稚的語氣,讓工作人員不禁莞爾。不過長輩們對湯圓該搓成多大?該加肉燥煮成鹹口味,還是加桂圓做甜湯?意見不一,認真討論了大半天;最後工作人員順應長輩心意,大的湯圓煮鹹湯,小的湯圓煮甜湯,老人家皆大歡喜。為增添活動豐富性,工作人員還安排阿公阿嬤動手彩繪燈籠,藉著創作和塗鴉,讓老人家發揮想像力,屬牛的張婆婆開心得在自己的燈籠上畫上一隻隻各種顏色的牛,得到許多讚美,她還不忘寫上自己的名字,顯然很滿意自己的創作。侯玟伊鼓勵長輩一同動手搓搓湯圓,趣味中除能增進手部功能和相關協調功能,也可增進人際交流互動。

吃完湯圓 撫摩腹部可幫助消化

吃完湯圓 撫摩腹部可幫助消化

春節剛過,熱鬧的氣氛,通常還會一直到元宵節才結束,除了各地有慶祝活動外,吃元宵更是元宵節傳統的習俗之一,起初人們把元宵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著家家戶戶都能團圓、美滿。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林東宏醫師表示,湯圓的主要成分是糯米,中醫認為,糯米性甘溫、無毒,其功效為暖脾胃、補中益氣、縮小便,主治脾胃虛寒、小便頻數、脾胃泄瀉、氣虛自汗。市售甜餡湯圓本身已有甜味,所以湯不需要再加糖,以減少熱量攝取;若是無餡小湯圓,湯可以用桂圓紅棗湯或桂圓薑湯取代,有安神祛寒的功效,或放入枸杞、白木耳等,增加營養和美味;無餡料小湯圓還可以用花茶來煮,味道更清鮮;煮鹹湯圓時可多放一些蔬菜,增加纖維素含量。林東宏醫師指出,由於糯米性溫黏滯,難以消化,對於腸胃功能不佳者、老年人、兒童,在食用湯圓的時候就應特別留意,切記要緩慢、小口,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吞嚥阻礙;湯圓餡種類繁多,其中油脂含量均較高,會影響慢性病患者病情;另外,甜餡常會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花生、芝麻、豆沙餡等會加重腎臟病患者病情,應特別注意;對於體重超重或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都不宜過量攝取含大量油脂及糖分的湯圓;對於痛風病患者,高油脂的食物會影響尿酸的排泄,增加痛風病復發的可能。由於熱量高,食用湯圓後,適當的走動,可消耗一些熱量,也可撫摩腹部,以促進腸胃蠕動。如果有腸胃問題情形而不能緩解,林東宏醫師建議還是求診於醫師,以改善病情。

食物過敏造成嬰幼兒蘋果臉

食物過敏造成嬰幼兒蘋果臉

最近兒科門診中也出現不少父母親帶著皮膚抓到破皮流血小朋友來就診。異位性皮膚炎,這個每到冬季病人數就會激增的過敏性疾病,其盛行率在各個國家也正逐年增加中。以往大家常以如嬰兒般吹彈可破、白裡透紅肌膚來稱讚別人好膚質,但近年來卻有越來越多焦急父母親心疼地帶著出生沒幾個月大、卻兩頰紅咚咚嬰兒前來詢問,為何小寶貝出生沒多久,皮膚就變又紅又粗,甚至還破皮結痂,這到底是生了什麼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醫師張凱琳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慢性過敏性皮膚疾病,在臺灣孩童盛行率越來越高。異位性皮膚炎通常於出生後六個月內開始發病,接著就一直時好時壞反覆發作,不過幸運是,大多數患童會隨著年紀增加而逐漸改善,多於兩三歲大之後不再發作。張凱琳說,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於四肢關節處、臉頰、耳朵後面、頭頸部、眼睛及嘴巴四周等處皮膚,依不同年紀而好發部位亦不同。最大特色就是患處會很癢,使病童不自覺去抓,但越抓會越癢而造成惡性循環,同時亦會造成皮膚紅腫或粗糙增厚等變化,甚至可能因抓破皮而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異位性皮膚炎不僅會造成身體不適,患童還會因癢感影響睡眠品質,不但白天精神活動力降低,也會造成性情不穩定、脾氣暴燥,長期下來更會妨礙孩童生長發育,對身心健康可謂影響甚鉅。張凱琳還說,異位性皮膚炎為異位性體質在皮膚上的一種表現,其致病原因相當複雜,目前認為和遺傳過敏體質、天生皮膚屏障功能缺陷、加上環境因子如過敏原、溫度變化、情緒壓力等刺激所共同作用造成。此種異位性體質,也使得患者本身或家族成員常同時患有其他過敏疾病,如氣喘或過敏性鼻炎。張凱琳提醒,幼兒期異位性皮膚炎主要是由食物過敏原所引起,因此應儘量哺育母奶至少六個月以上,若無法餵食母奶,則建議使用低過敏奶粉。此外,副食品延後至嬰兒六個月大時再添加,並且在一歲之前避免餵食高過敏性食物,如牛奶、蛋白、大豆、花生、有殼海鮮等。年紀較大的小孩,除非每次吃了某種食物就會發癢,則應盡量避免該食物,否則不必刻意限制飲食。另外日常生活中常見過敏原如塵蹣、黴菌、貓、狗皮屑等,也常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因此保持居家環境整齊清潔,譬如床單等寢具包覆物每週定期以60℃熱水清洗,或使用防床單、被套、枕套。使用除濕機或空氣濾淨裝置,避免使用厚重窗簾布或地毯,室內不要養狗、貓等寵物,消滅蟑螂等,也是預防異位性皮膚炎惡化重要工作之一。還有平時心情要盡量保持輕鬆,父母須注意小孩是否有壓力來源並應加以開導解決,避免情緒壓力使異位性皮膚炎惡化。她建議,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皮膚保養方面,洗澡時水溫不宜過熱,時間不可過久,並用非皂鹼類、低刺激性清潔用品來清潔皮膚。另外,保濕工作也很重要,尤其冬天洗完澡擦乾身體後,要立刻擦上保濕性強中性低敏感乳霜以避免皮膚乾燥。夏天則避免流汗,室內保持通風涼爽、衣著選用透氣棉質衣料。在小兒過敏專科醫師指示下,適當藥物治療亦不能輕忽。異位性皮膚炎藥物治療,主要包括外用以及口服止癢和抗發炎藥物。這些小孩皮膚亦容易有繼發性感染,當有細菌感染時,應合併給予抗生素治療。張凱琳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需要耐心去照料的慢性疾病,患童父母及其本身都要有長期抗戰體認,除了注意居家生活照顧外,適當藥物治療亦不能疏忽。部份患者就因為害怕藥物副作用而不敢接受治療,反而導致異位性皮膚炎持續惡化,影響小孩情緒及社交發展。只要對此疾病有正確認識,從保養與藥物治療雙管齊下,仍然有機會將皮膚狀況改善到相當理想狀態。

中興慶元宵 彩繪燈籠求好運

中興慶元宵 彩繪燈籠求好運

為慶祝元宵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秉持著關懷住院病患,在元宵節當天舉辦『中興慶元宵 牛年好運到』活動,讓在醫院接受治療的民眾能夠暫時忘卻病痛,於元宵節當日特邀請知名魔術大師姜伯泉先生至院區進行魔術表演,現場除了有魔術表演外,還邀請幼稚園學童一起進行彩繪燈籠活動,期透過魔術表演及幼童天真的繪畫,為住院的病患加油打氣,祝福他們早日康復,本活動於今天(星期一)上午9時30分起,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1樓大廳舉辦。魔術大師姜伯泉先生將至中興院區進行魔術表演,透過生動有趣的表演激發小朋友的想像力,同時讓小朋友擁有一個不一樣的元宵節回憶。另外,當天民眾只要憑2月9日醫療收據至服務台兌換院方精心準備1000份元宵節牛型Q版燈籠,因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兌換時間98年2月9日上午8時至下午5時。中興院區期待透過這樣的活動使病患們暫時忘卻病痛,沉浸在年節氣氛中。本活動歡迎大家一同共襄盛舉,共同為牛年祈求好運。

經常喝酒老的快 毛孔粗大、臉下垂

經常喝酒老的快 毛孔粗大、臉下垂

雖然有許多的研究指出,少量的飲酒有助於心血管的健康,但是飲酒過量卻有許多的危險,包括對皮膚的損害。一般人都認為,酒精對皮膚不好,因為酒精會讓我們脫水。人們認為,他們可以大量喝水以抵銷這種情況。補充水分當然很重要,但是酒精會在我們全身造成發炎,其所造成的影響遠比脫水長久。酒精會改變皮膚的血流,長期下來就會讓我們的外表不健康。這會造成皮膚粗糙、毛細孔加大、呈現班點、膚色起紅點、眼睛四周浮腫、臉型走樣、下陷,以及喪失彈性。全球知名皮膚科研究者和科學家尼可拉斯.裴禮康博士表示,之所以會產生這些負面的結果,是因為酒精讓皮膚裡面的細小血管擴大了,讓更多的血液流經皮膚的表面。除了讓膚色泛紅,感覺溫熱外,血管擴張還會破壞臉部的毛細孔。酒精還會造成皮膚脫水,而乾燥的皮膚比水分充足的皮膚更容易留下線條。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免於飲酒過量對身體和外貌所造成的損害,也就是說,我們皮膚的損害不會像老年人那樣的嚴重,因為年輕人的身體比較有彈性。但是這些影響是累積的,總有一天會浮現出來。當我們將酒精和陽光的損害混合在一起時,我們就會加速老化及損傷皮膚,包括維護皮膚堅實與彈性所必須的膠原也會受損。每次飲酒過量後,裴禮康博士建議,可在皮膚上擦一些保養品——例如維他命C酯、二甲氨基乙醇(DMAE)和硫辛酸(ALA)的配方乳液——可以在許多方面增強你的外表:● 保持年輕健康的亮麗、紅潤的臉色● 重新活化粗糙、無生氣的肌膚● 減少眼睛四周的浮腫● 減少臉上的細紋與皺紋● 防止皮膚受到自由基的損害(本文擷取自『無齡美肌細胞回春力』一書,由凱特文化出版社發行)

探討脊髓損傷 避免肢體癱瘓的遺憾

探討脊髓損傷 避免肢體癱瘓的遺憾

先天脊椎發育不全或意外都可能造成脊髓損傷,發生肢體癱瘓的遺憾,這類病人往往需要透過手術、復健治療,甚至長期的照護。根據統計,在台灣地區每年約有超過一千名的脊椎損傷病患。產生脊椎損傷的原因以交通事故或自高處跌落等因素最多,脊髓損傷產生的肢體癱瘓及併發症不止對病患是一大打擊,對家庭及社會也是一大負擔。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哈鐵木爾今晚(九日)將在大愛電視「志為人醫守護愛」節目中探討脊髓損傷,並提醒民眾如何從輕微症狀發生時,便尋求神經科醫師治療。現場還有來自麻醉疼痛科、神經科、神經外科、復健科等八位醫師接受民眾call in 問健康。 脊髓損傷病友吳春滿及林秀如也將分享走出病痛尋找生命希望的歷程。 吳春滿是因為車禍意外導致脊髓嚴重損傷。勇敢面對傷痛的吳春滿經過幾次重大手術,在醫護人員的細心照料與鼓舞,咬緊牙關按部就班接受復健後,逐漸可以下床行走。曾在鬼門關徘徊的吳春滿,不僅體悟人生無償,更是滿懷感恩。特別是在住院期間,受到醫護人員,以及慈濟志工的關懷與照顧,更讓她在出院時發願趕快養好身體,然後做志工付出,幫助更多人。 脊椎發育不全症好發於青少年,但近五十歲的林秀如卻突然發病,全身癱瘓、大小便失常。林秀如雖開過刀,到過許多醫院檢查治療,卻還是找不出病因,無法改善身體的狀況,甚至還被醫生宣判「她的病沒救了」,讓她傷心與失望,於是經同事,她到花蓮慈院找哈鐵木爾醫師求治,試著尋找最後一絲的希望。 在大愛電視台由花蓮慈院主任秘書梁忠詔主持的現場節目「志為人醫守護愛」,播出時間為每週一晚上九點半至十點。

鬱卒失眠看診不怕貴 健保有給付

鬱卒失眠看診不怕貴 健保有給付

生活在競爭環境,人際之間疏離,加上近來全球金融風暴影響,失業率居高不下,都讓人的壓力感到越來越大,這樣的壓力一旦得不到適當紓解,鬱卒失眠情形隨之發生,還可能衍生出各種精神疾病。精神科醫師說,台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有專業醫療團隊,隨時提供最妥適的協助。在精神疾病污名化現象尚未大幅改善前,有些人對要走到醫院去看精神科仍有所疑慮,或誤以為只是普通心理問題而忽略,且很多時候到醫院看病需要白天常常請假就醫,對公司或學校又無法交代,時間拖久了變得更灰心喪志,安眠藥也越吃越多,家人朋友倍受精神折磨,大家都不好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宗憲說,該院區於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設立一門診部,提供精神科夜間門診(成人及青少年兒童),使許多白天需上班上學個案,可以得到方便醫療服務,患者族群亦多為精神官能症,可讓患者看的安心。劉宗憲指出,有位長期情緒低落患者於網路中得知訊息後前來就診,情緒明顯改善,才覺得根本不需要受那麼久的苦,又到藥房買那麼多又貴又吃的頭昏腦脹不知名安眠藥吃,而且下班後再來看病,也不必常要找理由請假看病。他表示,此公立診所形式的門診有別於私人診所,在不以營利為目的前提下,提供有品質看診及多元精神醫療服務轉介,不論住院、急診、復健、安置、心理治療及團體衛教,都可在松德院區及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支援下進行,使患者得到最適切醫療服務。另一位患者因憂鬱症看過許多醫院及診所,但都只是看病拿藥,說要進一步心理治療得自費,一個小時就要數千元治療費,無奈自嘲說看到帳單心情就快樂不起來,來到本門診後,除看診拿藥費用比醫院低,還由醫師轉介回松德院區進行專業連續性心理治療,費用由健保給付,生理心理雙管齊下治療,病情明顯改善。劉宗憲告訴民眾,位於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附設精神科門診,提供優質環境且便利夜間門診,又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及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專業支援各項轉介醫療服務,深受鬱卒失眠所苦市民,只要願意走出來就醫,未來就不會一直是灰暗。

元宵熱量高 勿過量食用

元宵熱量高 勿過量食用

元宵即將來臨,臺中市衛生局為維護消費大眾健康,於本(98)年1月至本市各大賣場、超市及傳統市場抽驗「元宵食品(元宵湯圓) 」共8件檢驗防腐劑,檢驗結果與規定相符。臺中市衛生局提醒消費者選購元宵湯圓時,需注意包裝是否良好,標示是否齊全(例如:有效期限、電話號碼、廠商名稱、住址、原料成份、食品添加物名稱…等),購買冷藏(凍)販售食品時應注意冰箱溫度是否達冷藏7度以下,冷凍負18度以下,才能確保產品之新鮮度,並選擇陳列地點乾淨衛生的販售場所,才是保障衛生安全之道。臺中市衛生局亦呼籲因元宵的熱量很高,為了健康,請淺嚐勿過量食用,尤其對體重過重或有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另元宵(湯圓)外皮以糯米為主,粘性高不易消化,對於咀嚼功能不全或胃腸機能不佳的老人、小孩,在食用時應謹慎,最好慢慢進食。

出國前,請做好登革熱防疫措施

出國前,請做好登革熱防疫措施

春節前後期間本國機場入境旅客居住本市發燒個案共計60例,本市衛生局已完成追蹤個案,大部份已退燒或就醫,並無異常情形。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最新資料統計,自98年1月1日至98年1月23日止,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已有17例,其中印尼10例、越南4例、泰國2例及印度1例,與去年相較明顯增加。去年同期僅4例境外移入病例,其中印尼2例、越南及菲律賓各1例。進一步分析發現,該17例境外移入病例中,經由入境旅客體溫篩檢確認的有12例,占71%;而在1月20日至22日通報者即有8例,占47%,其中6例是由入境旅客體溫篩檢確認。上述資料顯示,由於在東南亞經商旅遊之民眾紛紛返鄉過年,而東南亞各國登革熱疫情亦較往年嚴峻,使得我國今年前4週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數再創新高。臺中市市衛生局於春節假期前接獲醫院通報2例,自印尼返國之登革熱境外移入個案,經密切聯繫追蹤並完成住家環境二次消毒後,個案於春節假期間均已治癒返家。  因此臺中市衛生局呼籲民眾出國前,可先上網至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查詢當地相關疫情,並作好防疫措施,特別是自登革熱流行地區返國之民眾,務請注意身體健康,做好自我健康管理,若有發燒、頭痛、全身倦怠、後眼窩痛、肌肉痠痛或關節痠痛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迅速就醫,並將出國史一併告知醫師。若有疑問,請電洽臺中市衛生局諮詢專線04-2380115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