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另類「性」教育宣導 話劇演給你看!

另類「性」教育宣導 話劇演給你看!

性教育的課程,要怎麼上?「用演的!」4/3上午於鸞山國小,由台東基督教醫院承辦的延平鄉IDS校園衛生教育宣導活動「『性』口開『何』」?」中,鸞山國小一~六年級的小學生以話劇呈現自己關心或認知的性話題。他們可愛、逗趣的話劇表演,吸引台下觀眾的目光,一再成為活動的高潮。除了話劇,中間還穿插健保、防火等多項宣導活動。鸞山國小在校長王武榮帶領下,也利用此機會舉辦兒童節慶祝活動,頒獎及摸彩。整個上午,七十九位鸞山國小及幼稚園小朋友度過了又快樂又有意義的兒童節。活動一開始,由東基社工員楊子昕進行「『性』口開『何』」?」宣導。她透過大量的圖片告訴小朋友,從認識身體的私人部位來做自己身體的主人,並再三強調「身體是自己的,要尊重自己和別人的身體。」她還舉出實例說明什麼是人與人之間「好的接觸」、「壞的接觸」、「怪怪的接觸」?「當有人對你擁抱、握手、摸摸頭,你的感覺是很開心,這是好的接觸;當有人打你、扯你頭髮、觸摸你的私人部位,你會覺得不開心,這是壞的接觸;被人撫摸時感覺不安、有人脫光衣服給你看他的身體、要求你脫衣服給他看身體、勉強你看色情物品,你會感覺怪怪的,這是怪怪的接觸。」如果遇到怪怪的接觸,該怎麼辦?「要告訴你相信的大人。」即使不幸遇到性騷擾或侵犯,你不需要覺得是自己的錯。那應該是侵犯你的大人的錯,而不是你的錯!如果大人在性騷擾或侵犯後,要求你守祕密,你是不必守密。因為這是他的祕密,而不是你的祕密!話劇表演時,一~六年級的主題分別是「小紅帽與狼叔叔」、「認識性騷擾」、「浩哲的生日party」、「小美的一天」、「小強的洋娃娃」、「『愛滋』真可怕」。一年級的小朋友選擇大家熟知的小紅帽故事,提醒大家不可以去陌生人家。話說小紅帽去看望奶奶,中途採野花時遇到狼叔叔,狼叔叔請小紅帽去他家玩,畫面停格,兩位可愛的小朋友分別舉起「要」、「不要」的牌子,反問台下的觀眾到底要選哪一個答案?「浩哲的生日party」,是從壽星浩哲收到生日禮物切入,帶出每個人都有選擇玩具的自主權,男生也可以玩洋娃娃,而且別人不可以取笑玩洋娃娃的男生「很娘!」「小美的一天」的主角小美,由胡姓男學生帶上長長的假髮反串演出,引起眾人的關注及騷動。小美放學後,有一位開著名牌汽車的帥哥向小美搭訕,並準備送小美回家,小美不疑有他坐上帥哥的車。畫面停格,旁白:小美,妳不考慮考慮嗎?然後,畫面倒轉回到之前,小美斷然拒絶帥哥的好意。接下來,安然回到家的小美遇到喝了酒的叔叔,不疑有他的小美準備到叔叔房間玩。畫面又停格,旁白:小美,妳不考慮考慮嗎?然後,畫面倒轉回到之前,小美斷然拒絶叔叔的要求。這場「『性』口開『何』」?」活動,由中央健康保險局東區分局主辦、東基承辦、延平鄉衛生所及鸞山國小協辦。東區健保局在醫管組組長李名玉帶領下,舉辦健保相關衛教及有獎徵答,答題正確者,獲得一份小禮物。延平鄉衛生所則宣導「三不政策」,不要喝酒、不要抽菸、不要吃檳榔,做個健健康康的好小孩。東基的山地巡迴醫療從1964年開始。當時,美國籍譚維義醫師在台東縣成功鎮沿海一帶開著一台二手山巡車巡迴看診。山巡簡單的說,就是把醫護人員、藥品、醫療儀器、衛生教育送往偏遠地區。一組山巡醫療團隊包括專科醫師、護士、藥劑師及志工。直到2001年中央健保局實施IDS(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後,東基自2002年開始承辦達仁鄉及延平鄉兩區的IDS服務,金峰鄉、海端鄉兩個山地鄉的醫療服務則由其他醫療院所接手。在延平鄉IDS部份,東基提供的服務包括專科診療及預防保健服務(產前檢查、子宮頸抺片檢查、成人健康檢查、衛教宣導)。每週一~五,在延平鄉各村落提供家醫科、婦產科、眼科、牙科等專科診療服務,每月提供約廿六診次。衛教宣導方面,自去年開始改以校園宣導為主,今年的主題放在性教育,第一場已於上個月廿七日下午在桃源國小舉辦,三日是第二場。

小心!幼兒也有急性盲腸炎!

小心!幼兒也有急性盲腸炎!

急性盲腸炎是腹痛常見原因之一,但少見於幼兒,尤其小於五歲。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急診科主任吳芬芬說,一位3歲4個月男性幼兒,因為嘔吐、腹瀉、腹痛來院急診,並住入病房作治療,初部診斷為急性胃腸炎。吳芬芬表示,急診室檢驗報告為白血球16560,中性球/淋巴球73/21,c-反映型球蛋白c-reactive protein 0.00,因幼兒顯示急性生病狀況acute ill looking,住院第一天給予兩種抗生素ampicillin & gentamycin。第二天仍嘔吐、腹瀉、腹痛,腹部超音波圖顯示無顯著盲腸炎現象target sign。第三天腹脹嚴重,腹部電腦斷層圖顯示有盲腸炎現象。同日下午安排開刀,七日後出院。吳芬芬指出,因幼兒腹腔中的盲腸、腹膜、腸系膜淋巴腺體等等尚未發育完全,使幼兒急性盲腸炎症狀常不明顯且不特別,也因幼兒不會正確表達與描述,導致診斷困難與延遲診斷。對於幼兒急性盲腸炎,有以下幾點說明:一、幼兒急性盲腸炎經診斷後開刀也常發現盲腸已破裂併發腹膜炎,通常在第三天後發生。二、腹部電腦斷層檢查與腹部超音波圖檢查也已列為必備檢查項目。三、幼兒急性盲腸炎術前術後皆須適當抗生素治療。

八項”共同注意力”指標 檢測幼兒自閉症

八項”共同注意力”指標 檢測幼兒自閉症

一般嬰幼兒在9至12個月大時,就可以透過眼神交會,了解他人對事物看法或傳達自己對事物感覺,這是在兒童早期發展中一項重要社會溝通能力。透過這項能力,嬰幼兒可以與大人互動,了解周遭世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早期療育評估中心醫師翁菁菁表示,共同注意力(joint attention)是指兩個人(通常為一位幼兒與一位成人)使用眼神注視或手勢,共同分享、注意同一件有趣的事物。翁菁菁說,共同注意力功能不只是一般手勢與注視技巧,它是一種社會溝通能力發展重要指標,與未來嬰幼兒語言發展、社會認知能力發展都有密切的關係。她指出,罹患自閉症的嬰幼兒在一歲之前,共同注意力發展就已有缺陷存在,共同注意力已經被視為目前自閉症兒童早期診斷評估項目之一,許多研究也都證實,共同注意力是預測自閉症重要因素。為瞭解嬰幼兒共同注意力發展情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早期療育評估中心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副教授盧明合作,編製「嬰幼兒共同注意力篩檢問卷」。翁菁菁說,如果家中有一歲半至兩歲半寶寶,可以填寫這份問卷,若有任何疑問,歡迎帶寶寶到早療評估中心預約門診,電話:02-27680802。該中心將安排門診與評估,以了解寶寶共同注意力發展是否正常。嬰幼兒共同注意力篩檢問卷:以【是/否】作答1. 從後面叫孩子的名字或小名,他會回頭。 2. 大人對孩子說話時,孩子會注意大人的眼睛或臉部表情。3. 孩子想要的東西拿不到時,會用手指指著東西要人幫忙。4. 孩子想要的東西拿不到時,他會看看東西、看看人,要人幫忙。5. 孩子有東西覺得好玩或有趣時,會拿給別人看。6. 孩子看到有趣的東西時,會用手指指給別人看。7. 叫孩子並指著遠處他有興趣的東西叫他看時,他會往手指指的方向看去(不是只看著手)。8. (沿上題)這時他會看看人、看看東西,看別人在看什麼。

孩童攝取鈣質 牛奶、起司較健康

孩童攝取鈣質 牛奶、起司較健康

孩子在發育期間,生長需要攝取足夠鈣質,根據2001-2002年衛生署進行臺灣地區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NAHSIT)顯示,飲食中鈣質攝取量以6歲男孩及12歲女孩為最高(約600毫克),其他性別年齡層學童則均在600毫克以下。衛生署對孩童鈣質的每日建議攝取量,7至9歲為800毫克、10至12歲為1000毫克,可見如何增加孩童飲食中鈣質攝取量是一個重要議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科營養師杜明徽指出,牛奶含有豐富蛋白質、鈣質及維生素…等,是孩童們成長所需鈣質重要食品來源,一杯240cc牛奶可提供約250毫克鈣質,建議孩童每日飲用2杯,再搭配飲食中其他類食物的鈣質來源,則較容易達到衛生署建議攝取量。杜明徽提醒家長,目前市面上販售的許多調味乳製品,如調味奶、發酵乳…等,種類繁多、口味多元,比一般鮮奶或低脂奶更吸引孩子們,有些產品強調牛奶成份高,家長在替孩子挑選時,容易認為這些調味乳製品和鮮乳具有相同營養量,進而傾向選購調味奶類,以滿足孩子們的味覺。她表示,若與一般鮮奶比較,分析市售調味乳製品中的牛奶、鈣質及糖含量,一杯240cc的調味奶、稀釋活性乳酸發酵乳、優酪乳和100公克優格,含牛奶比例由高到低依序約為:優酪乳(60%)、凝態優格(50~60%)、調味奶(50%)、稀釋活性乳酸發酵乳(35%)。含糖量由高到低則依序約為:稀釋活性乳酸發酵乳(30克)、調味奶(15克)、凝態優格(10克)、優酪乳(15~40克)。一杯調味奶的含鈣量,約只有一杯鮮奶40%。稀釋活性乳酸發酵乳的含鈣量則僅約鮮奶30%。所以,如果想從調味乳製品補充足夠鈣質,則也可能伴隨著攝取過多糖分。杜明徽建議,正在成長發育的孩童要攝取充足鈣質,又要避免吃到過多糖份,每日應攝取二份奶類食品,每份食品如:240c.c低脂牛奶或2片起司,是較為健康的選擇。至於調味乳製品,建議家長在挑選時應閱讀食品標示,選擇含糖量較低為佳,以避免孩子攝取過多甜食,如此一來,孩子可以在美味與健康之間取得平衡。【調味乳製品類別與一般鮮奶比較】(含糖量以『方糖』顆數換算)‧稀釋活性乳酸發酵乳:一杯240cc、含牛奶比例35%、含鈣質比例30%、含糖量5~9顆。‧調味乳:一杯240cc、含牛奶比例50%、含鈣質比例40%、含糖量3~4顆。‧優酪乳 一杯240cc、含牛奶比例60%、含鈣質比例30~60%、含糖量4~10顆。‧凝態優格:一盒120cc、含牛奶比例50~60%、含鈣質比例20~40%、含糖量2~3顆。

慈濟頭頸癌團隊 接力陪伴病友抗癌

慈濟頭頸癌團隊 接力陪伴病友抗癌

頭頸癌是全球第六大癌症,發生的部位包括舌頭、嘴巴、唾液腺、咽喉、喉頭、鼻竇和其他分布在頭頸部的癌症,患者多為男性,其中近九成有抽菸、喝酒與嚼食檳榔的習慣。花蓮慈濟醫院頭頸部癌症團隊的整形外科醫師王健興六日晚間將在大愛電視的志為人醫守護愛節目中分享守護頭頸癌病人的生命與健康的醫療記錄。 在花蓮慈院的地下一樓,癌症醫療中心裡的研究人員與個案管理師,負責蒐集、追蹤癌症病患治療前、治療期間與治療後的資料,提供統計中心未來進行癌症醫學與流行病學分析,病友在回診前都會接到個案管理師謝樹蘭親切的電話叮嚀。 花蓮慈院頭頸癌團隊就像一群優秀的賽跑大隊,在病友抗癌的路上,接力陪伴病友,守護病友。除了耳鼻喉科以外,還有外科、血液腫瘤科、病理科、放射腫瘤科等專科及護理部,提供整合服務。無論是開刀,化療、電療、病體檢驗,團隊醫師定期開會討論病友的病情,提供病友不同病程的醫療諮詢。頭頸癌團隊不只在醫院裡服務病友,也定期舉辦溫馨的病友會或是居家訪視,因為病友離開醫院後的適應問題,更是癌症治療重要的一環。六日晚上九點半至十點,「志為人醫守護愛」,將邀請整形外科王健興醫師,分享花蓮慈院頭頸癌團隊,為了關懷遙遠的病友,二月底遠赴台東市舉辦病友會,以及家訪病友,關懷術後復建的情況。同時還有八位醫師提供鄉親電話茲詢問健康。

光田慶祝兒童節!邀請大貓熊和病童抱抱

光田慶祝兒童節!邀請大貓熊和病童抱抱

一年一度的兒童節又即將到來,許多小朋友都歡天喜地的準備要迎接這個屬於自己的節日。不過對於受到病魔侵襲,必須到醫院看病或住院的小朋友來說,今年的兒童節似乎特別難過。光田綜合醫院為了讓院內生病的病童們暫時忘卻病痛的煩惱,和健康小朋友一樣度過快樂的兒童節,特於今日在沙鹿總院小兒科門診區及兒科病房,舉辦「慶祝兒童節散播歡樂散播愛」活動,邀請到可愛的貓熊卡通人偶與小朋友互動玩耍並贈送兒童節小禮物,現場還有造型汽球達人為小朋友製作可愛的汽球,讓每個孩子都笑得合不攏嘴。為了讓院內病童度過一個與眾不同的兒童節,今年光田綜合醫院特別邀請到台中縣私立親子藝術幼稚園的老師與工作人員,巧扮成目前最受小朋友們歡迎的大貓熊現身,而光田綜合醫院吉祥物──小光、小田也粉墨豋場,帶領著志工至病房與兒科門診散播歡樂與愛的種子。活動中由幼稚園老師裝扮的大貓熊熱情的與小朋友握手玩耍,逗得孩子們哈哈大笑,紛紛要求與大貓熊「抱抱」,場面既熱鬧又溫馨。一名住院小朋友非常喜歡熊貓,貓熊人偶的出現讓他特別驚喜,精神也振奮許多,相約出院後,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再到台北木柵動物園和貓熊相見。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周宇光主任指出,由於最近早晚溫差大,因此目前住院的病童大多以感冒引發呼吸道疾病如氣管、支氣管炎或肺炎為主,提醒家長在換季期間要特別注意孩子添加孩子的保暖衣物。而每年的三、四月起即進入了腸病毒流行期,近來院方也已收到幾例腸病毒個案。醫師提醒家長,要避免幼童遭受腸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全家人力行「濕、搓、沖、捧、擦」的正確洗手方式,此外還需注意家中環境衛生,小朋友最常接觸的玩具亦可能是病毒傳播的媒介,最好將家中玩具清洗並放置太陽下曝曬,紫外線可大幅降低腸病毒的活性,同時最好減少帶小孩出入公共場所,若外出返家時,切記先洗手再抱家中小孩,以免自身成為傳播的媒介。

「兒童飾染DIY」親子同樂溫馨共度兒童節

「兒童飾染DIY」親子同樂溫馨共度兒童節

在兒童節即將來臨前夕的4月3日(五)上午10:00,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於2樓門診小兒遊戲區,特別安排社團法人新竹市野鳥學會辦理「兒童飾染DIY」活動,讓小朋友過一個不一樣的兒童節。當天活動現場熱鬧非凡,爸爸媽媽帶著小朋友親子一同印染小手、小腳,留下值得紀念的印記,以及親手印染鳥形、樹葉等圖飾T恤,活動中小朋友的創意不斷,讓大家驚呼連連;野鳥學會同時也介紹鳥兒的種類及習性等相關知識,讓大家覺得收獲良多,更感受到節日歡樂氣氛,提前歡渡兒童佳節。該院小兒科謝德貴主任表示,近日天氣陰晴不定,瞬間速冷又速熱,小朋友紛紛掛病號,感謝野鳥學會在兒童節前夕能到醫院,帶來關懷與愛心,為小朋友和家屬加油打氣,學會成員熱心公益、犧牲個人時間來院辦理活動,此種精神令人感佩,當場謝主任也秀了一手國中時期學到的印染技術,印染了一件可愛鳥飾T恤。新竹醫院對推動公益、關懷弱勢一向不遺餘力,該院自97年起辦理「大新竹地區學童健康保護網計畫」,給予無健保學童就醫協助,期使弱勢學童及其家庭獲得完善的保護,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溫馨與和諧。野鳥學會是新竹地區一群因賞鳥而結識的熱心人士,於民國79年7月1日成立,是一個倡導自然生態保育的公益社團。學會定期及不定期舉辦各項近遠程的野外賞鳥活動、植物辨識課程,以及內容廣泛的自然生態通識課程,適合各種年齡層的民眾參與。自4月1日至6月30日止,野鳥學會亦在該院一樓杏苑畫廊展出「跳動的精靈-鳥類生態攝影展」,透過學會攝影師們的耐心等候,以相機捕獲鳥兒們美麗的身影,我們才得以近距離的看見她們的真面目,新竹醫院歡迎大家一同前來細細品味、用心聆聽這些美麗身影的婉轉鳥語。

六成遲緩兒母親 最擔心孩子受歧視

六成遲緩兒母親 最擔心孩子受歧視

伊甸基金會針對家中有六歲以下小孩的母親進行立意抽樣,共獲得438位遲緩兒家庭及3437位的一般家庭,發現3成(30.2%)遲緩兒母親擔憂「孩子醫療費用開銷大」,為一般家庭的7倍(6.29倍)!6成遲緩兒母親擔憂孩子的「社會歧視」為一般家庭的2倍以上!即便如此,「不能說的秘密」是多數遲緩兒母親的窘境,填答「不喜歡別人問起孩子的情況」的比例高於一般家庭的8.19倍。伊甸基金會執行長黃琢嵩表示,透過服務過程中發現,遲緩兒近九成(89.91%)的主要照顧者皆為母親,此次透過問卷呈現母親獨力承擔照顧壓力的真實面貌。遲緩兒母親與一般家庭母親都共同擁有「孩子的支出比想像中多」、「照顧孩子比我想像中難」,以及「照顧孩子讓我身體狀況變差」的現象。在31個壓力選項中「擔心孩子就學時被欺負、取笑」、「孩子升學」、「未來沒人照顧、結婚、工作等」均為前六名。顯示遲緩兒母親擔心社會大眾對於「身心障礙者」的刻板印象,讓孩子被排擠、被貼標籤,社會適應不良導致受到歧視。然而,一般家庭母親較困擾的是「時間支離破碎,難以計劃安排自己的生活」,及「在教養孩子上與家人的衝突變多」,多屬於個人與家人親子間的問題。家有遲緩兒的母親擔心孩子未來的比例比一般母親高出1.97倍,且照顧的成就感低。另外「孩子的醫療費用開銷」和「醫療資源不易取得」的壓力方面,分別高於一般母親6.29倍與3.65倍,推估此與6成(57.29%)的遲緩兒母親為照顧孩子而放棄工作有直接關係。特別的是,此份問卷顯示出遲緩兒母親的處境如同「現代灰姑娘版」;在受訪對象中,遲緩兒家庭成員有二個以上小孩的比例為63.85%,且有11.8%的家庭另有一位以上的老人或身心障礙者需要照顧,足以顯出雙重的照顧壓力。◆ 伊甸早期療育十五年,致力成為母親的療育夥伴黃琢嵩指出,對於養育發展遲緩兒的母親來說,必須比一般家庭承受更多「社會歧視」與「醫療資源缺乏」的壓力,伊甸自民國83年推動早期療育服務以來,總共幫助超過六萬名遲緩兒,包括陸續開辦親職講座、家長團體等服務,且展開「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觀念倡導、推動「聯合醫療專業評估」,及經濟支持、尿布、奶粉等相關療育資源連結工作項目,為的就是幫助遲緩兒家庭減輕壓力!在4月1日伊甸慢飛天使記者會當天,內政部兒童局局長簡慧娟、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婦幼及生育保健組組長黃蔚綱、BabyHome寶貝親子網執行長江立群、以及台北亞都麗緻大飯店營運副總經理譚得祥蒞臨現場支持,陶晶瑩小姐與遲緩兒阿賢的母親共同分享照顧孩子的心得,呼籲家長把握孩子六歲前的黃金療育期,以及邀請大家為失能家庭加油!伊甸執行長黃琢嵩指出,4月開始,全國也將展開六場發展篩檢活動,幫助家中有六歲以下的孩子進行發展檢測,相關活動查詢可上伊甸官網http://www.eden.org.tw,或洽詢全省伊甸服務中心。

伊甸早療,幫助阿賢跨出人生的第二步

伊甸早療,幫助阿賢跨出人生的第二步

一歲時感染嗜血性病毒造成腦部受損的阿賢,不再能開口叫爸媽,也無法行走,焦慮的媽媽為了讓阿賢恢復生病以前的發展能力,每週必須帶著他往返伊甸早期療育中心、醫院,進行肢體、語言以及職能訓練等療育,不論在醫療開銷或是時間分配上都是極大的負擔。在經歷了三個學期的努力,原本賴在地上哭鬧的表達方式有了明顯的進步,經過特教老師的教導下,阿賢連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都變好了!現在,阿賢會對著最喜歡的玩具車低聲地說:「老師說不能買。」阿賢媽媽紅著眼眶說,「這些都是伊甸的功勞。」。不只是阿賢進步了,在療育期間,媽媽也積極參與伊甸基金會舉辦的親職講座,增進許多與孩子互動關係以及早療的專業知識。◆ 阿賢上學去,星光媽咪──陶晶瑩幫他加油!由於阿賢的療育情況良好,在伊甸慢飛天使記者會當天原本是阿賢要進一般幼稚園報到的第一天,此次活動代言人──星光媽咪陶晶瑩特別送了阿賢最喜歡的玩具車,祝福他能像車子加滿油,火力全開地向未來前進。陶子表示,她第一次看到阿賢的時候很驚訝,原來遲緩兒經過療育後還是可以發展得很好!而被問到之所以會成為代言人,她表示是因為體會到父母真的很辛苦,「光是餵荳荳吃飯,就要跟她玩高鐵開門的遊戲來吸引她,更何況是家中有發展遲緩的孩子,要操心的事比我們想像的多更多。」陶子也希望透過記者會給更多遲緩兒父母鼓勵,以及呼籲新手父母之間應該多交流資訊,更重要的是,多多注意伊甸的早期療育訊息,因為有很多資訊也是她來參加記者會才知道的。「幫小孩,就是幫媽媽!」伊甸基金會執行長黃琢嵩指出,社會上還有更多發展遲緩兒等待被發現以及需要接受早期療育的機會,及早付出愛心,就能為遲緩兒與媽媽握住長大的機會,捐款專線(02)2230-6685。

仁愛院區4月開辦高齡長青整合門診

仁愛院區4月開辦高齡長青整合門診

臺北市銀髮族保健進入團隊專科醫師照護時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首先宣布,自98年4月起增設高齡長青整合門診,將由一群老年專科醫師及經驗豐富專業人員,天天提供老人門診服務,讓臺北市銀髮族不會求助無門。仁愛院區高齡長青門診成員包括:老年科專科醫師三名(神經內科一名、家醫科兩名),及心臟內科、精神科、神經內科、胃腸科、復健科、骨科、胸腔科、新陳代謝科、眼科、泌尿科、中醫科共13科的次專科醫師各一名。並有社區專科護理師、社工師、職能治療師、營養師及志工等非醫事人員共同參與,提供老人整合評估及醫療照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任甄瑞興說,老年人的健康照護涵蓋很多複雜問題,尤以多重共病、多重用藥、孱弱狀態與老人症候群,恐非單一專業科別能獨立照顧。台灣在家庭計畫推動下,出生率逐年降低,以及戰後嬰兒潮世代加入,台灣老年人口將於民國104年後大幅增加。依照內政部資料,民國98年老年人口佔10%。其增加速度驚人,由7%倍增到14%的年數僅次於日本為27年。根據行政院經建會人口推計趨勢,2020年加倍到14%,在16年後的2036年又增加為21%。根據研究,65歲以上人口37%健康良好,59%健康不佳但可獨立生活,4.63%(約5.5萬)需長期照護資源。甄瑞興強調,高齡長者容易出現日常生活功能改變、體重減輕、反覆性跌倒、多重藥物使用、新發生的尿失禁、認知狀態改變等,長者經由高齡周全評估門診評估後,可得知病人疾病各種狀況,由老年科醫師及個管師給予建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經衛生署評定為「區域教學醫院」,肩負著社區醫療服務、教學、研究三大任務。仁愛院區高齡長青整合門診初期規劃每週一至五提供長青門診服務,每日開設1至2診。凡65歲以上需由整合型高齡長青醫療服務的長者,皆可經由網路或現場掛號來院就診,為能提供高品質醫療照護服務,每診限額20名,經特別門診醫師評估後有需要者,則可透過長青門診、周全性老年評估門診及長期照護門診等相互轉介,轉介相關科第2次掛號費優免。甄瑞興說,高齡長青整合門診每週二及週四設有高齡周全性評估門診,當天同時免費居家護理及社會心理諮詢,以發掘長者醫療、功能、社會、及心理問題,建立病患基本資料,擬定病患為中心的個人照顧計畫,以便長期追蹤變化。該院區可提供長者深入檢查、作精確診斷,例如:骨密度攝影、乳房攝影、全身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心智評估及所有相關實驗室檢查及X光檢查,提供藥物使用指導,居家照護、社區心理及營養諮詢服務等。高齡長青門診設有個案管理師,為80歲以上長者、65歲以上同時罹患三種以上慢性病長者、65歲以上出現急性日常生活功能下降併有老年症候群長者,或高齡長青門診專科醫師確認有需要收案長者列入個案管理。高齡門診收案病患固定每1~2週召集老年科、相關專科醫師及社工師、護理師、營養師開個案討論會。長者可經由長青門診醫師進行免費轉介,加強長青門診資源利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