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關懷遲緩兒 弘毓志工招募中

關懷遲緩兒 弘毓志工招募中

「七坐八爬九發牙」,對於一般家長總認為是理所當然之事,但對於這些在背後默默推著發展遲緩孩子的家長而言,卻是一種目標及一種前進的動力。弘毓基金會自93年承接「台中縣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海線個管中心」服務以來,為無數位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務,辦理各式親職課程、支持團體,也漸漸讓海線地區的民眾了解早期療育之重要性。同時,為了服務廣大海線地區家庭,「弘毓志工隊」希望能招募更多具有熱誠、愛心及耐心的志工,協助我們一同來關心弱勢兒童及家庭;並由社工員帶領,為有需求之家庭提供服務,也能讓家庭在同理與關懷中逐漸成長、茁壯。弘毓基金會志工隊招募的服務組別有:(1)教室管理組(協助管理開放空間、說明使用規則及維護環境整齊美觀)。(2)關懷組(協助電訪關懷家庭、定期更新資源)。(3)居家課輔組(設計活動與兒童互動、至案家進行課業輔導)。爲讓加入的志工在服務過程中有所成長、學習,並培養所需之專業知能,基金會將於三月、五月、十一月舉辦志工培訓課程,邀請各專業老師教授課程。課程有「認識發展遲緩兒童」、「中心服務流程」、「志工倫理與精神」、「早期療育福利資源介紹」等,歡迎有心想參與志願服務的夥伴踴躍報名參加,一起關懷慢飛天使與家庭! 報名專線:2636-5175  黃小姐。服務地址:台中縣沙鹿鎮福幼街8號4樓(兒福館四樓)。

”整合順勢醫療”搞定棘手過敏

”整合順勢醫療”搞定棘手過敏

18歲的小齊(化名)從小就是衛生紙不離身,一日之晨都是在不停的打噴嚏,流鼻水中開始。當天氣轉變,或是感冒更是如火山爆發一般,令他脾氣火爆,焦躁不安。但是,服用抗過敏藥物總是讓他頭昏腦脹,更加不舒服。當他願意接受生活作息調整,運動,以及接受順勢醫療後,打噴嚏,流鼻水的次數逐漸減少。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劉玲伶說,最近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精神社會因素會造成過敏性疾病。當遇到壓力時,免疫與神經系統會分泌荷爾蒙與神經牲肽,如果長期處在壓力下會造成正常的免疫與神經系統失調,發生過度或是不足的異常反應,最後產生過敏性疾病。心身症與過敏性疾病彼此是雙向關係,過敏性疾病患者在精神社會壓力下會使過敏疾病惡化或是發病,而在有精神疾患者也較易罹患過敏性疾病。劉伶伶指出,對於有些慢性過敏症患者只使用傳統抗過敏藥物治療的效果並不好,市面上治療過敏的藥物,如:抗組織胺或類固醇等藥物,長期使用常併有其他副作用。因此許多研究除了在尋求更安全與更方便的醫療與過敏原檢測方式外,也著重身心靈整合式醫療,更關切過敏性疾病患者的精神心靈健康,來有效打破精神社會壓力與過敏性疾病的惡性循環。傳統上,「輔助性與替代性醫學(Complementary & Alternative Medicine)」,又翻譯為”整合與另類醫學”,被定義為那些不被醫學院教導或無法在醫院取得的非正統醫療行為而言。近年來,由於主流醫學對於許多癌症,過敏或是慢性病疾病有些盲點。「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只要能治療疾病,且低副作用就是好的醫療,因此使用替代性與輔助性醫療的人數急遽增加。據估計美國每年花費於替代性醫療的總額超過數十億美金,而且許多病患願意自費接受有些未經主流醫學驗證或評估的療法,替代性醫學可說是對醫療照護體系產生了巨大的衝擊。1991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成立替代性醫學局(Office of Alternative Medicine,OAM),對替代性醫學進行研究,近年更被提昇為醫學中心並改名為「國家輔助性與替代性醫學中心」。因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為了提供社區民眾更完整的整合醫學健康服務與知識,決定進行過敏性鼻炎順勢醫療研究,籌辦「社區民眾整合醫學健康知識提升計畫」,並且成立「中華順勢醫學學會」。學會會員不乏資深名醫,劉玲伶指出,初步規劃將以「過敏性疾病」為服務與研究主軸,未來將逐漸擴大範圍,輔以各項經過實證醫學篩檢的整合醫學工具,如營養與草藥醫學、訊息與經絡醫學、脊骨神經醫學期能達到低副作用與完整治療的醫學新境界,而且期盼此第三醫學的發展能在安全、合理與合法上與日俱進,逐步成為幫助全民健康的良好工具。該醫學會將於2月22日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檢驗大樓六樓的會議中心,舉行第一次會員大會與公共講座。未來每月在仁愛院區將各舉行一場精采的公共講座,此外更研擬各項專科醫師培訓及專業諮詢師培訓計畫,將整合與順勢醫學的種子有規劃的散佈耕耘,向下扎根。

中醫養生茶飲 讓你「便」,才無礙

中醫養生茶飲 讓你「便」,才無礙

便秘是門診中患者常常抱怨的症狀之一,臨床表現包括排便次數減少,經常3、5天或6、7天,甚至更久才能大便1次。或者雖然次數不減,但是排出量少、質太乾燥、堅硬。少數患者,雖有便意,大便並不乾硬,但就是經常排便困難、不順暢。從國人的飲食習慣來看,現今的食物普遍太過精緻,肉類吃太多,富含纖維素的水果、蔬菜吃太少,使腸內容物對腸壁的機械性刺激不足,蠕動相對變差。再加上現代人因為壓力大、生活焦慮緊張、常熬夜,沒有固定上廁所的習慣,日子一久想便也便不出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中醫師楊佩龍指出,便秘從體質上可以簡單分成實熱型便秘、氣滯型便秘、虛寒型便秘三類。通常實熱型便秘兼有煩熱,口臭口乾、口舌生瘡、小便短黃等症狀,多半因為飲食不節制、辛辣燒烤厚味吃太多導致。氣滯型便秘表現為便不甚乾結,但排便困難不暢,多半與情緒因素或平時久坐少動有關。老年人或體質較弱、氣血虧虛的患者,由於大腸傳送功能不佳,也可能會出現怕冷、四肢冰冷,有便意但排便困難這類虛寒型便秘。◎ 便秘養生茶飲1.木耳蜂蜜湯材料:木耳120克、蜂蜜30g 作法:先將木耳以水500c.c.煮沸至200c.c.,趁熱加入蜂蜜即可服用適用:腸燥陰虛之便秘2.芝麻桑椹飲材料:鮮桑椹100克、黑芝麻30g 作法:取新鮮桑椹搗碎榨汁後濾去渣,再加入黑芝麻,即可飲用適用:老年人氣血不足的便秘便秘患者平時要注意飲食起居調攝,進食和水分都要適量。在日常飲食物中,常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粗米、蔬菜,水果、豆類,保持情緒安定心情舒暢,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這些都對習慣性便秘有改善作用。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慢性或習慣性便秘患者,不應該養成服藥通便的依賴思想。因為常服瀉藥通便,使腸壁經常受到刺激,反而容易導致腸蠕動反應減低。中醫治療習慣性便秘,並非一味地單用通下的方式,而是依照個人體質不同,選擇相應的治療方式。建議有習慣性便秘的患者可以找中醫師診斷,針對體質調理,才能真正遠離便秘,有「便」才無礙。

膝蓋骨半脫位 退化性關節炎前兆

膝蓋骨半脫位 退化性關節炎前兆

「醫師,我的膝蓋會痛,不能蹲下來,尤其在上下樓梯時更不舒服。」「走平路不痛,但下樓梯或坐久站起來時會痛 。」澄清醫院平等院區骨科-錢樂禮主任表示,在門診常常會遇到這種問題,這就是髕骨軟化症的徵兆。髕骨即是膝蓋骨,而軟化則是指膝蓋骨上的軟骨變軟,產生早期磨損發炎,這是造成膝蓋疼痛很常見的原因。引起髕骨軟化症的原因不明,大致有下列幾項原因,(1) 軟骨表面不平或老化,(2) 髕骨半脫位,(3) 髕骨直接撞擊股骨髁,(4) 使用過度等。這症狀以成年女性居多,老年人次之,和骨質疏鬆症無關。錢樂禮主任指出,髕骨半脫位會影響整個膝關節,症狀以膝蓋前緣疼痛為主,在上下樓梯時出現疼痛無力,有時蹲下困難,或是從蹲姿或坐椅站起來時產生悶痛感,偶爾會感覺到膝蓋在彎曲時有磨擦聲。嚴重時膝關節會有腫脹、僵化、持續疼痛和肌肉萎縮情形出現。而這主要和大腿股四頭肌無力有關,引起膝蓋骨在彎曲時外移造成髕股間軌道不良。這種軌道不良即髕骨半脫位,一般膝蓋X光片正面或側面無法明顯看出問題,必須加照膝蓋彎曲45 度由上向下的Merchant View X光片來看膝蓋骨有無傾斜,外翻或與股骨的間隔變窄,才能辨別出是否膝蓋骨及股骨的軟骨是否有磨損情形。軟骨軟化只是個磨損前兆,若是保養不好,磨損一旦形成,就會影響整個膝關節,成了退化性關節炎。■ 復健運動的保守治療為主治療方法以復健運動保守治療為主,第一是抬腿運動,增加股四頭肌力量。躺臥在床上、地板或沙發上,讓膝關節伸直,腳板背屈,整隻腿抬高大約45度,支撐3到5秒鐘,再慢慢放下,重覆這個運動每天一百次,或早晚各五十次。第二是強化股四頭肌運動。坐在高椅或桌上讓腳垂下,在腳髁上套上1至2公斤的東西如沙袋,先舉起一腳至90度,支撐3到5秒再放下,這個動作重覆大約十分鐘,每天做兩個課程。若是疼痛減少,可增加重量,加強肌力。錢樂禮主任說,大部分的病情可由復健運動獲得改善,若物理治療及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仍然無效的話,這就需要至醫院做關節鏡手術檢查或做膝外側韌帶放鬆手術來改善髕骨半脫位的問題。

懷孕讓你胖?體驗窈窕月子餐 甩油沒負擔

懷孕讓你胖?體驗窈窕月子餐 甩油沒負擔

產後肥胖是每位孕婦的夢魘,有許多女士很惆悵的訴說,懷孕前腰圍只有這麼一點大,懷孕後變胖,產後卻怎麼也瘦不下來!全昌堂傳統中醫醫院 - 徐慧茵院長表示,事實上產後肥胖是因為懷孕、分娩時引起下視丘分泌功能紊亂,而導致脂肪代謝失調所引起的,那麼該如何預防呢?首先,孕期間要適當控制體重。保持體重在懷孕期適量增加十公斤左右即可,超過十一公斤以後的體重大約都在媽媽的身上,要恢復可就難了。除了在產前、產後作適當的運動之外,徐慧茵院長強調,產後坐月子進補一定要適量,因為新產之後,腸胃消化、肝臟分解功能較差,如吃了過多食物,再加上月子期間的體能消耗大不如平時(不餵奶者),這時多餘的熱量都會變成脂肪儲存在鬆垮的肚皮內,肚子能不變胖嗎?所以想知道坐月子到底該怎麼吃,才能兼顧健康、美味,又可以迅速恢復身材嗎?即日起至98年3月16日止,快上uho網參加「預約幸福饗宴」活動,就有機會免費體驗30天的貴婦月子餐,包你吃包你喝,還有專業中醫師、24小時個人專屬調養師產後諮詢與照護服務!30天讓您躺著吃都能瘦哟!活動網址:http://www.uho.com.tw/event/misscare/index.asp

關懷獨居老人 歡迎民眾提供二手物義賣

關懷獨居老人 歡迎民眾提供二手物義賣

舊愛換愛心,嘉義市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籌募社區「獨居老人基金」,以及推廣社區老人共同關懷理念,訂於3月2至4日舉辦愛心義賣活動,歡迎民眾在2月25日前,捐出家中堪用的二手舊物參與義賣,共襄盛舉這個有意義的活動,捐贈聯絡電話請洽275-6000轉3309或3307社區健康組。希望結合眾人愛心與力量,以期提供社區老人更多的協助;聖馬爾定醫院舉辦跳蚤市場愛心義賣,活動地點在聖馬爾定醫院1樓大廳,義賣內容包含:手工藝品、愛心二手物品,以及保健天使志工製作的養生饅頭、蜜餞等傳統美食;邀請社區民眾一同參與,響應這個有愛心兼具環保的活動。關懷獨居老人愛心義賣二手舊物募集站設於聖馬爾定醫院地下2樓社區健康組,民眾可逕將欲捐贈物資送至,或聯絡275-6000轉3309或3307社區健康組。

流感肆虐 年輕力壯併發肺炎也可能送命!

流感肆虐 年輕力壯併發肺炎也可能送命!

流感嚴重肆虐,根據衛生署統計,今年度流感重症主要集中年輕力壯的學生與青壯年,顯示目前普遍有「重症年輕化」的趨勢!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內科副教授、肺感染及免疫疾病科主任林鴻銓警告:「氣喘、抽菸者、糖尿病患三個族群的肺部功能不佳,肺部情況脆弱如同『草莓肺』,罹患肺炎鏈球菌肺炎比例大增,更可能併發膿胸、呼吸衰竭,嚴重者可能致死!」要妥善預防肺炎鏈球菌肺炎,林醫師建議預防勝於治療,危險族群應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並可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有效防止罹患肺炎。■ 肺炎鏈球菌感染率、致死率加倍氣喘、吸菸者及糖尿病患三族群,因肺部功能脆弱,已成為肺炎鏈球菌的鎖定目標!林鴻銓教授指出,氣喘病患呼吸道脆弱,重度氣喘患者肺功能甚至不到正常人6成,加上氣喘者鼻腔容易滋生肺炎鏈球菌,也導致氣喘患者感染肺炎鏈球菌風險為一般人2倍,感染後症狀更嚴重! 除氣喘患者外,吸菸者因長期吸入煙草有害物質,菸齡越久、菸癮越大者,感染風險高出非吸菸者4.1倍!65歲以上吸菸者和非吸菸者肺功能相比,差距更高達6成,即使戒菸也難以恢復一般人的肺部功能,台灣目前就有將近500萬吸菸人口置身於感染肺炎鏈球菌的高風險中!此外,對肺部功能僅有正常人的80~90%的糖尿病患而言,肺炎鏈球菌更是可怕的死亡威脅!糖尿病患肺功能每年減少程度較正常人多1成,一旦罹患肺炎,不但症狀加重,也會導致糖尿病病情惡化,全國超過120萬名糖尿病患正處於感染肺炎鏈球菌的風險,一旦感染更有高達3倍的致死率。■ 年輕氣喘者染肺炎當感冒  呼吸衰竭進加護病房別以為只有老人及小孩才會感染肺炎鏈球菌,門診經常發現許多年輕病患多半認為自己抵抗力強,對小感冒不以為意,反而可能陷入肺炎威脅而不自知!曾有27歲年輕人從小就是氣喘兒,卻因為仗著年輕身強體壯未警覺肺炎威脅,誤將肺炎當感冒,直到出現呼吸困難症狀送醫急救才發現已引發呼吸衰竭,需要加護病房治療;也有28歲的抽菸族,10年來幾乎每天一包菸,久咳不癒卻以為是感染小感冒,錯過黃金治療時機,直到發生胸痛、高燒不退現象,經過X光檢查才發現胸腔竟積滿了1,000c.c膿水! 林鴻銓教授表示,「年輕人容易忽視肺炎對身體的威脅,尤其是氣喘、抽菸者、及糖尿病患因為肺功能不佳,感染率也較高,往往從類似感冒徵狀一下子演變成肺炎,控制不好甚至可能演變成呼吸衰竭或膿胸,膿胸的致死率可達20%,若不及早住院治療,很容易導致遺憾!」■ 遠離肺炎威脅  自我保健加施打肺炎疫苗在最近流感肆虐的高峰期,又有因肺炎死亡的重症案例警示下,屬於肺炎的三種危險族群一定要開始注重肺部保健,林鴻銓教授建議氣喘、抽菸者、和糖尿病患,「預防勝於治療」,透過維持良好衛生及飲食習慣、固定運動、避免感冒、戒菸、控制血糖等「自我保健」方式,更可同時施打流感及保護力可維持5~10年的肺炎鏈球菌疫苗,「內外兼顧,遠離肺炎威脅!」

響應結核病防治 兒童動漫畫創意競賽開始囉!

響應結核病防治 兒童動漫畫創意競賽開始囉!

為達成「結核病十年減半」之目標,臺北市自86年起積極推動結核病防治相關策略並合併推廣監督服藥『DOTS』(都治)計畫,於95年結核病發生率首度突破下降至47.4人/10萬人口,97年底臺北市管理中個案數首次降為1千人以下,98年元月更達984人,其成果豐碩。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賡續傳達結核病防治策略及響應3月24日世界結核病日,訂於即日起至3月8日舉辦『兒童動漫畫創意設計競賽』活動,主要以「結合關心、遠離結核」、「早期發現、規劃治療,即可治癒 」及「你我全『都治』,結核遠你我」為設計主題,期望藉由結合多媒體動畫及趣味漫畫,吸引和鼓勵兒童、師生及家長於創作過程中,增進對肺結核防治之認識,以達寓教於樂之效,且希冀爾後若成為肺結核病源者週邊的接觸者,亦可正確面對,並配合醫師指示,必要時參與潛伏預防性投藥,將可儘早排除感染結核病之可能。本活動凡具有中華民國國籍或領有中華民國護照,且年齡為十二歲(含)以下之兒童皆可報名參賽,最高獎項可獲得等同值市價新臺幣2萬元之獎品禮卷,並於世界結核病日(98年3月24日)假臺北市政府沈葆楨廳接受優良作品之表揚暨所有參賽作品之展覽,有意願參加之兒童可至本局網站(網址http://www.health.gov.tw/)詳見報名說明。

糖尿病友甘苦談 破除胰島素治療迷思

糖尿病友甘苦談 破除胰島素治療迷思

糖尿病治療目的主要為減輕症狀、改善生活品質、防止急性及慢性併發症、治療或改善併存疾病、及減少死亡率等。因此糖尿病人如以飲食控制及加強運動仍無法有效控制血糖時,應考慮使用藥物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說,藥物選擇應因人、因病種類及嚴重程度、因併發症有無、因是否有伴隨其他疾病(如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尿酸過高等)而異。例如第1型糖尿病病人如體內胰島素嚴重缺乏,則必須施以胰島素注射治療。其他如懷孕婦女、患有急性疾病如感染症、心肌梗塞、或接受手術者,或對口服降血糖藥失效或有禁忌或過敏等糖尿病患者,均應給以胰島素注射治療。因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為讓民眾更了解胰島素治療,於98年2月21日上午9點至12點,在該院陽明院區九樓大禮堂舉辦「專題社區講座-胰島素使我重生與病友經驗分享」,洪建德並於會中分享20餘年臨床使用經驗,及邀請個案江小姐於會中分享為了懷孕生子,以及胰島素安全使用下,如何將血糖控制穩定,並如願生下一男一女經驗甘苦談;個案洪小姐在懷孕末期發現高滲透壓高血糖症危險性妊娠,也經過胰島素注射而安全分娩;個案黃小姐也願意與大家分享她懷孕心得,讓民眾藉此更了解胰島素使用好處,以破除傳統使用胰島素迷思。活動中將有陽明志工黑貓歌舞團精采表演,當天現場有免費驗血糖,並有營養師及個管師備詢,前180名贈送便當一盒,有興趣民眾,歡迎踴躍參加。活動辦法請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新陳代謝科網站(http://www.tpech.gov.tw),查詢或洽詢柯小姐電話:28353456轉6653。交通方式:可搭乘捷運淡水、北投線,芝山站下車,再搭陽明院區接駁車,每隔10分鐘一班。

孩童睡眠型態紊亂 原來是罹患癲癇

孩童睡眠型態紊亂 原來是罹患癲癇

家中有睡眠型態紊亂的孩童要多注意了!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神經科主任葉伯壽醫師表示,一位十一歲男童因入睡二小時後會自行起床上廁所、洗臉、漱口,之後又回床繼續睡覺;有時有夜驚情形,冒冷汗、表現出害怕的樣子、發出叫聲,甚至說些聽不懂的話,隔天醒來顯現出疲憊感,且對昨晚發生的事毫無印象。經腦波檢查後發現是小兒癲癇患者。葉伯壽主任呼籲家長如發現此情況可至神經科做進一步的檢查,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葉伯壽主任表示,根據統計,癲癇罹患率約1/250,即約0.4%左右,可見痙攣病患不在少數。小孩痙攣往往是種種疾病過程的最終狀態,一般發作源始於腦神經細胞異常放電所致。其發作特徵則依據開始放電之腦灰質部位及其被傳播的部位所決定,而當整個腦皮質視丘及中腦之網狀體被波及時意識會喪失。大部份的癲癇,只要得到適當治療,都不會影響孩子的智力及未來。葉伯壽醫師指出,癲癇發作時可能的症狀包括:雙目直視、失神、發呆、身體局部抽搐或麻木、眨眼、咂嘴、咀嚼、全身僵直、抽搐、雙目上吊、牙關緊閉、口吐白沫…等。此病的遺傳比例不高,目前有藥物及手術兩種治療方法。葉主任說,癲癇並不可怕,痊癒機會也大,需要患者本身及家屬,並與醫師密切配合。藉由長期服用抗抽搐藥物,讓癲癇得以控制,減少發作次數及減輕發作程度,甚至痊癒不再發作,當異常放電的病灶消失,即是疾病痊癒的時候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