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菊花飲明目+護眼操 學童視力好健康

菊花飲明目+護眼操 學童視力好健康

詹小妹(化名)平時喜歡閱讀,父母親也提供良好閱讀環境給她,但長時間閱讀卻讓眼睛得不到休息,以至於從小二開始就發現視力模糊情況,一開始檢查已經近視150度,經過一年又增加150度。她母親帶她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接受針灸及耳穴療程,並加上護眼操及減少閱讀時間,半個月後近視加深程度漸趨緩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羅國正說,依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於95年委託台大醫院調查「台灣地區國小學童屈光狀況之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95年度全國國小近視盛行率在1995、2000、2006年國小一年級盛行率依序為12%、20.4%、19.6%,國小六年級盛行率依序為55%、60.6%、61.8%。其中,台北市年年穩坐倒數第一名寶座。羅國正解釋,近視在中國古代稱為“能近怯遠症”,至清代《目經大成》始稱為近視。中醫針灸治療近視早已行之有年,藉由刺激眼睛周圍穴位可直接作用於眼睛周圍,通過調整眼部及經絡氣血,緩解睫狀肌痙攣進而達到視力保健效果。他說,近視學童大部分是後天所致,不良用眼習慣是主因,遠離近視要從保護眼睛開始,再輔以護眼操,採取穴位針灸,眼睛周邊穴位如睛明、攢竹、絲竹空、四白、瞳子髎等處,藉由穴位刺激來幫助眼睛氣血循環,改善近視。[做做護眼操,健康好easy][菊花明目飲]材料:菊花6朵、麥冬3錢、枸杞子3錢、東洋參3錢、水500cc。對象:眼睛疲勞、酸澀與精神不佳的學齡兒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明天3/28(星期六)上午10點,於院區內舉辦中醫養生講座慶祝婦幼節活動,現場講授及成品展示,歡迎民眾踴躍参加。

慶祝婦幼節 親子健康之旅邀您參加

慶祝婦幼節 親子健康之旅邀您參加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將於3月28日星期六上午9點至12點於第一醫療大樓停車場舉辦【“愛是妳,愛是我” - 活出健康 活出快樂!】婦幼節活動,期待帶給社區民眾兼具趣味、溫馨、健康的親子健康之旅。現代婦女平日忙碌於家庭及工作,常疏忽了自己的健康照護。於婦幼節前夕,本院區為體貼辛勞的婦女朋友們,特別邀請外科醫療部陳火木主任分享乳癌相關常識,教導婦女朋友們平時自我檢查的方法及年年定期到醫院篩檢的重要性。活動中並有“有獎徵答”,備精美小禮物等您來拿喔! 活動當天除了乳癌常識分享外,還有以健康議題為主的「園遊會」及跳蚤市場;現場並提供免費產品體驗、試用(吃)等活動,更安排了義診服務以回饋熱愛婦幼的社區民眾。此次節目由市立聯合醫院公關主任陳家傑與資深藝人張琪聯手主持,節目精彩可期: 有小朋友的童詩及律動、新移民之傳統舞蹈表演、精采的中東肚皮舞及印度寶萊塢風情舞,更有張琪之經典老歌演唱,透過熟悉的旋律,讓民眾重拾往日美好時光,在不景氣的氛圍中,更希望大家活出健康、活出快樂!

洗手有方法 小動作大保健

洗手有方法 小動作大保健

提醒大家幾個洗手的重要時機,進出醫院前後〈尤其是加護病房探病前後〉,外出返家後,吃東西前後、抱小嬰兒前、上廁所後等等,請大家一定要記得,時時勤洗手,病菌遠離我。然而洗手也是有方法的喔!該如何達到有效且正確的洗手保健呢? 澄清醫院平等院區門診護理長 - 龐家麗要告訴大家,要遵循「濕、搓、沖、捧、擦」的洗手五步驟。【濕】在水龍頭下把兩手淋濕,記住要全部淋濕,可不是只淋一根小指頭。 【搓】擦上肥皂手心手背搓揉起泡約二十秒 → 兩手掌心互相磨擦 → 兩手揉搓自手背至手指(特別要注意清潔戴戒指處)→ 兩手揉搓手掌及手背 → 作拉手姿勢以磨擦手指尖。 【沖】用清水將雙手洗淨。 【捧】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再關閉水龍頭。 【擦】用乾淨毛巾或擦手紙巾將手擦乾。

菸捐漲不漲?!114萬名吸菸者有意戒菸

菸捐漲不漲?!114萬名吸菸者有意戒菸

今年初菸害防治新法實施全面室內禁菸及近期將提高菸品健康捐等措施,再次讓戒菸話題被炒得火熱;台灣地區18-55歲的249萬吸菸人口中,約114萬名吸菸者有戒菸意願,主要戒菸動機來自於健康、家人及女朋友等因素影響。戒菸除了意志力之外,若配合使用戒菸貼片,經臨床試驗證實其戒菸效果較僅藉由意志力戒菸者3倍之成功率,有效抵抗菸癮成功戒菸。◆ 近七成吸菸者一早起床就摸菸高雄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 薛光傑醫師指出,台灣地區近69%吸菸者為菸齡超過10年,老菸槍人數較大陸及香港比例來的高。不僅如此,台灣地區5成吸菸者每日吸菸量超過一包,是兩岸三地之榜首。66%吸菸者對於香菸有高度依賴,習慣在每天起床後一小時內就需要吸菸。薛醫師指出,這些數據顯示台灣地區吸菸者對香菸的依賴程度高;自高雄榮總的戒菸門診資料顯示,菸害防治新法實施當月確實帶動戒菸人數,吸菸者的戒菸意願提高;吸菸者想要戒菸,僅依靠意志力恐怕難以抵擋香菸誘惑,容易讓戒菸努力因此破功。因此,醫師建議戒菸者可藉由選用適合自己的戒菸輔助劑來協助意志力抵擋菸癮、戒除香菸。若早上起來越快摸菸,對尼古丁的依賴度越高,亦越難戒除,選擇長效便利的戒菸輔助劑,可以有效抵抗對清晨第一支菸的渴望。目前國內已上市的戒菸貼片,其獨特TTS®(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結構設計,使用恆穩釋放技術(Steady Flow Technology®),讓有效成份在24小時內穩定持續釋放,解除戒菸時的焦慮不安;臨床試驗證實,使用戒菸貼片較僅依靠意志力戒菸者3倍之成功率,並且1天只要貼1片戒菸貼片,戒菸者使用非常方便,順從性相對容易,輕輕鬆鬆的完成戒菸療程,達到成功戒菸目標。薛醫師建議,戒菸貼片1天只需要使用1片,貼在上半身無毛髮及皺折處,例如腰部、手臂、背後等位置。戒菸貼片可提供有效戒菸效果及高度便利性,對於廚師、空服員、警察、軍消防員或上班族開會或拜訪客戶,也不必受限於工作或場合而中斷戒菸產品的使用而影響戒菸成效。◆ 創意主廚董老師成功擺脫菸癮擔任知名電視劇及多項產品代言人之創意主廚 董孟修老師表示,老婆目前懷孕四個月,希望能在迎接家中第一個新生兒之前,成功改掉抽菸的習慣。但以往的戒菸經驗,讓他知道光靠意志力真的很難抵抗菸癮,過去也曾使用過其他的戒菸產品,但因效果不佳便放棄,目前選擇使用戒菸貼片後,每天洗完澡後貼1片,隔天起床原本10分鐘內就要抽菸及睡前的吸菸習慣也沒有了,平常在攝影棚或是廚房內已經不會有想抽菸慾望而打斷工作的進行,真的是非常有效方便。

《健保新知 》拒絕牙醫惡意拖延療程

《健保新知 》拒絕牙醫惡意拖延療程

看牙時最怕遇到牙醫故意要求把療程拆成很多次,不僅多跑好幾趟,每次的掛號費與部分負擔都讓荷包失血;甚至單純的補牙療程,明明只要短短幾次就能處理好的,一個月內居然被要求就診8-9次才完成。民眾遇到這些不合理的要求,該如何保障權益呢?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發組 - 呂佳育研究員指出,根據健保局新規定,從98年3月起,如果民眾在同一家牙科診所,被無故要求在一個月內分成多次治療,導致在同一診所就診超過9次以上,健保局將會扣減牙醫師的診察費,以防止牙醫惡意拖延治療時間或增加治療次數,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您可以依這項規定與醫師溝通,或向健保局申訴。這項新規定,只針對一般病患;癌症、先天凝血異常、唇顎裂、身心障礙者,則不受就診次數之限制。一般民眾如有醫療需要每月診療超過9次,牙醫也不能拒絕。呂佳育研究員叮嚀,健保局並沒有規定補牙一次只能補幾個洞或是幾顆牙,民眾應充分和牙醫師溝通,了解目前牙齒的狀況,討論安排最合適的看診次數和時間。如果民眾確有看牙需求,牙醫師卻以「本月份看牙超過9次,健保不給付」的理由拒絕診察,或是要求民眾自費,可向健保分局申訴。

腿部酸麻、腫痛 當心「血路不通」危機

腿部酸麻、腫痛 當心「血路不通」危機

如果家中上了年紀的長輩,走路時常會抱怨腿部酸麻、腫痛甚至晚上睡覺時會突然出現抽筋等現象,就應該注意是否有週邊動脈阻塞的可能。光田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郭達智主任表示,這些症狀都是周邊動脈阻塞的警訊,如果本身為糖尿病、高血壓的病人更是動脈阻塞的高危險群,若置之不理造成腿部肌肉壞死,則需面臨截肢的命運。郭達智主任表示,人體的周邊動脈就如同四通八達的公路一樣分佈在全身,但隨著年紀的增長動脈會逐漸失去彈性而硬化,此時某些「路段」就會造成血液”塞車”的現象,使得養分無法供給到身體的每個部份,這種狀況尤其特別容易發生在下肢。週邊動脈阻塞的初期症狀是走幾十公尺就會出現小腿酸麻、僵硬的現象,只要略做休息即好轉,因此患者通常不甚在意,不過隨著腿部不適的次數愈來愈頻繁,甚至半夜還會因腳部抽筋疼痛而醒來時,週邊動脈阻塞的症狀已經十分明顯,緊接著下肢會陸續出現冰冷、蒼白的現象,若在此階段還置之不理,等下肢變黑時就只剩截肢一途了。郭主任也指出,臨床上碰到許多老人在週邊動脈阻塞症狀十分明顯時前來醫院就醫,在聽完醫師說要開刀後,仍寧可聽信偏方拖延治療時機,等患部發黑再來就醫時,往往早已回天乏術了。因此,郭達智主任呼籲民眾,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及抽煙習慣或狹心症的人應該特別注意週邊動脈阻塞的危機,初期只要使用藥物控制即可,但是若已經出現走路會酸麻、疼痛等狀況,還是唯有開刀一途才能解決,其實只要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週邊動脈阻塞的狀況都能在開刀後得到完全的改善。

過敏指數預報 輕鬆預防小朋友氣喘

過敏指數預報 輕鬆預防小朋友氣喘

96年臺北市衛生局委託調查統計發現,以臺北市國小一年級學童為例,氣喘的盛行率已從73年的10.79%攀升1倍至97年的20.34%!有鑒於此,日前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推動「臺北市國小一年級學童氣喘防治過敏篩檢」服務,讓臺北市國小一年級的小小市民們,能早一步發現本身是否具有潛在的過敏體質,提前做改善及調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邱局長文祥說:「小朋友的健康是國家最寶貝的資產,讓國家未來棟樑健康的成長,是刻不容緩的首要任務。希望藉由衛生局推動國小一年級氣喘過敏篩檢服務,並搭配臺灣氣喘衛教學會提供過敏指數紅綠燈預報,可以讓更多家長和小朋友都能輕鬆的預防、減少過敏不舒服情況的發生!」此次「過敏性鼻炎處置暨過敏指數」系列講座,是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臺灣氣喘衛教學會及臺北市立圖書館為提供民眾氣喘防治相關資訊與服務,於98年4月12日至6月7日上午9時至11時假臺北市立圖書館十二分館合作辦理。本次系列講座活動的對象為氣喘過敏兒及家長,現場並特別邀請小朋友的最愛--蝴蝶姐姐,一同分享身為過敏兒的苦惱,並帶領大家讓過敏兒的生活,不再只是被動的接受藥物治療、浪費醫療資源,而是主動的控制環境來增加預防功效,才是正確的了解過敏、打擊過敏,歡迎家有氣喘過敏兒家長及民眾踴躍參加。民眾除了隨時都可以至臺灣氣喘衛教學會或衛生局網站查詢以及民視的氣象預報中得到最新過敏指數預報之外,臺灣氣喘衛教學會將展開一系列宣導推廣活動:包括每個月在馬偕醫院福音堂舉辦固定衛教講座外,並自4月12日起至6月7日止,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及十二分館舉辦「過敏指數暨過敏性鼻炎處置新觀念系列講座」,提供市民過敏問題的居家照護解決方案。

醫師建議:影像醫學有風險不適合當做每年健檢

醫師建議:影像醫學有風險不適合當做每年健檢

現代民眾已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觀念,對健康檢查的認知及需求也愈來愈普及,除了基礎全身健康檢查之外,也透過影像醫學檢測,輔助診斷癌症等重大疾病。近幾年來很多醫院重金買下高階影像儀器,並以政商名流使用經驗來吸引民眾檢測。不過,部分民眾對高階影像醫學趨之若鶩,誤以為一項影像醫學檢查,即可取代基礎健康檢查,卻並不清楚影像醫學有一定風險存在。■ 影像醫學非萬能 小心輻射及過敏風險日前衛生署考慮放寬基層診所購置電腦斷層掃描儀,並會同專家提供意見,不少醫界人士提出對於此政策憂心萬分。根據原子能委員會建議,健康成人每年的輻射最好不要超過1毫西弗,一般胸部正面x光射影的輻射量約0.1毫西弗,而一次正子斷層造影檢查(PET/CT)則高達10毫西弗,相當於照了一百次的X光。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副院長曾碧娟進一步表示,部分影像醫學檢查需要注射顯影劑輔助清楚掃描,必須審慎評估是否有過敏體質,避免造成過敏反應。曾碧娟表示,檢查的項目愈多、死角愈少,影像醫學檢查雖有輻射及過敏的風險,但仍具有早期診斷的醫療價值,能精準找出0.1-0.4公分的微小病灶,提高及早治癒的機會。不過,健康檢查的主要目的在於了解健康狀況、預防疾病發生,而影像醫學檢查僅能針對已經成形的癌症及心血管疾病做篩檢,對於早期的腸胃疾病、代謝症候群及慢性疾病,則無法直接判讀。■ 量身訂作健診項目 全面掌握健康狀況曾碧娟指出,高階影像醫學健檢有它的功效,但也有它的限制,且動輒數萬元,並非每位受檢者都需要,應透過專業人員綜合評估其必要性,包括年齡、身體不適的主訴、個人及家族疾病史,並且比較先前的健診項目等,為受檢者量身訂作完整、適當的健檢項目,才能保障受檢者的健康又不花冤枉錢。曾碧娟說,日前一位34歲女性,在親人安排下前來進行全身健檢,透過超音波及血液檢查,發現有嚴重甲狀腺機能亢進問題,但受檢者表示並無不適,也沒有眼凸、大脖子等明顯病徵,難以相信檢查結果。在聯安醫師抽絲剝繭詢問下,發現她已經出現大腿肌肉無力的症狀,只是受檢者難以自行判斷與甲狀腺有關。這樣的案例,若僅藉由昂貴的高階影像儀器,也無法及早發現。曾碧娟強調,所有的檢查項目都有其篩檢限制,影像醫學的發展協助提高疾病的篩檢率,然而並非萬能,也不能完全取代傳統全身健檢的項目。民眾在為自己安排健檢時要有正確的觀念,應從個人固定健康檢查做起,將高階影像健檢當作進階輔助工具,畢竟價格不斐,在不景氣的時代,不只為受檢者把關健康,也要為受檢者守住荷包。延申閱讀:預防醫學院

”燒腫癢汗咳瘦” 淋巴癌警訊

”燒腫癢汗咳瘦” 淋巴癌警訊

惡性淋巴瘤是原發於淋巴結及其它器官中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是癌症的一種,它又分為何杰金氏症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淋巴癌的發生率,在台灣約占所有癌病的 2%。男性發生的機會比女性稍多,發生年齡從小孩到老年皆可能罹患。在美國,40%以上的淋巴癌是何杰金氏病;但台灣地區,則以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較常見。 依據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淋巴瘤為所有癌症發生率的第11位,但若與十年前相比,發生人數約成長了兩倍,這可能與醫療診斷進步及民眾對於此病的警覺度提高有關。雖然,因為目前此病致病明確原因仍不清楚,較無法有效的預防及篩檢,但民眾若能瞭解淋巴瘤的徵兆,於疾病發生時早期發現,它是少數能治癒的癌症之一。 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 - 陳威宇醫師指出,淋巴瘤最常見的症狀為淋巴結突然腫大,它常是無痛性的,它可能出現在看得到的頸部、腋下、腹股溝的淋巴結,也可能是身體內部的淋巴結,如胸部縱隔腔或腹部;有些則會有發燒、夜間盜汗、體重減輕、疲倦、皮膚搔癢等症狀。醫師如果懷疑有淋巴瘤的問題時,會需要問詳細的病史及做身體檢查,並做血液檢查、胸部X光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攝影及骨髓檢查等來協助診斷;但要確定淋巴瘤的診斷必須切取部份腫大的淋巴結送病理組織切片化驗。一旦淋巴瘤的診斷確立時,接著就要確認疾病類型(何杰金氏或非何杰金氏)及分期。淋巴瘤的分期分為一到四期:第一期:局限於單一淋巴區。 第二期:有兩個或多處淋巴區受侵犯,但都在橫膈膜的同一側。 第三期:橫膈膜上下兩側都有淋巴區的侵犯,或脾臟被侵犯。 第四期:非淋巴器官已被侵犯,如骨髓、肝、肺等。 陳威宇醫師表示,知道分期後,為瞭解疾病預後及選擇適當的治療,醫師會再依淋巴瘤的免疫、形態、分子生物等資料將之區分為低、中、高惡性度三大類型。低惡性度淋巴瘤的生長及分裂緩慢,初次診斷常為晚期但症狀輕微,後期常發生細胞的轉變而急速惡化,而中惡性度和高惡性度淋巴瘤,生長及分裂快速且易引發嚴重的症狀,若未經治療只有6個月至2年之壽命,但積極治療則可達 5年之緩解期;且有30%至40%的患者可能痊癒。 近年來,淋巴瘤的治療已有顯著的進展,醫師會依疾病的分期及細胞的型態,選擇化學治療搭配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及手術治療。目前,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五年存活率約90%,10年存活率已增至80%,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完全緩解機率也可提高到約七成。不過有些病人只是長期的緩解,有時會在多年以後再發疾病,所以要長時間的追蹤,以早期監測有無次發的惡性病發生。 陳威宇醫師強調,早期發現、早期積極治療、持續追蹤,是打敗淋巴瘤的不二法門。當您出現「燒(發燒)、腫(淋巴腫大)、癢(皮膚癢)、汗(夜間盜汗)、咳(咳嗽)、瘦(體重減輕)」等症狀時,也應注意是否是「淋巴癌」找上門了。

防範腦中風合併症 照護人員須知事項

防範腦中風合併症 照護人員須知事項

台灣近二十多年來,腦血管疾病雖偶而下降到第三位,但大多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位,高血壓的防治得宜,會讓腦血管疾病死亡率,有略為下降的趨勢。罹患腦中風後,最怕一些合併症的發生,如智力退化、憂鬱症、褥瘡;攣縮、肺炎;泌尿道感染;大小便失禁;深層靜脈栓塞,要防範以上合併症,澄清醫院平等院區五樓內科病房 - 張玲瑜護理長表示,在照護上要特別注意以下措施:■ 預防吸入性肺炎至少為病患每2小時翻身一次,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執行背部扣擊。若病人有吞嚥困難插胃管以利進食,還要注意採安全吞嚥法,勿用吸管喝水,應使用小湯匙慢慢餟食等。必要時仍須抽痰(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執行)。■ 預防泌尿道感染要避免尿管阻塞或逆流,適當固定導尿管,預防扭轉導致阻塞及拉扯造成出血或是感染。尿管若有感染或阻塞時需馬上更換,使用尿布者應常更換保持乾躁。■ 預防褥瘡張玲瑜護理長提醒,除了至少每2小時翻身一次,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執行背部按摩。此外,床單、衣服需拉平整;骨頭突出處應避免直接壓迫,需墊軟墊或經濟許可使用氣墊床。■ 預防關節或肢體僵硬一天可執行多次全關節運動。假若疾病較輕微,可在他人或助行輔助器協助下,執行日常生活活動。用枕頭、足托板、手握捲軸、軟球等,協助身體維持正確姿勢。■ 預防便秘給予病人定食、定餐、定量的均衡高纖飲食,如胚芽米、全麥麵包、高纖蔬果等。適當地使用軟便劑,安排定時排便習慣。張玲瑜護理長說,居家照護則需注意,要按時服用藥物、控制血壓或血糖值、禁吃補品、穿著較寬鬆之衣服、要注意保暖、需有人在旁陪伴、搬動病人時應注意避免拉扯無力肢體。如果發生失語症的情形,除了早期配合接受語言治療外,宜盡量鼓勵病人說話。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