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生活風格主題座談會 教你運用創意巧思轉動商機

生活風格主題座談會 教你運用創意巧思轉動商機

生活可以很簡單,很複雜,也可以充滿創意體驗,這都取決於您的選擇。不同的風格引領出各式各樣的生活方式與態度,也創造出許多創意點子。近年來有鑑於生活風格轉變帶動消費者行為趨勢,而創意生活產業是透過生活、文化等元素的創意運用所組織而成,與生活風格密不可分。如何運用生活上的創意巧思於事業經營中進而帶動更大的商機呢? 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執行的2009生活風格主題座談於6月25日(四) 早上9:30至12:30 於The One兩廳院人文聚場(台北市中山南路21-1號),舉辦精采的生活風格轉動商機-主題座談會,將帶領您體驗生活風格與創意生活的新發展趨勢,及如何開創體驗價值之新商機。針對大環境的生活風格趨勢的演變,座談中特邀長年致力於消費者行為模式與社會現象觀察的東吳大學 - 社會學系劉維公教授主講如何研析生活趨勢帶動創意商機。並邀請生活風格達人The One 執行長 - 劉邦初先生分享如何善用生活風格創造上億商機;而用一塊天然手工皂打出台灣在地品牌的阿原肥皂創辦人 - 江榮原先生也將現身訴說他的肥皂人生,與賣皂也賣社會生活價值的精彩故事。透過實際分享,讓您能更清楚掌握生活風格商機,創造屬於自己的商業新風格!本活動採報名入場制,由於場地限制,僅開放70個名額,依報名順序額滿為止,恕不接受現場報。詳情洽創意生活網:http://www.creativelife.org.tw/creative/index.php 敬邀對各界共襄盛舉。報名後免費入場,報名截止日期於2009年06月23日 (二) 5pm止,請Email或傳真(02)2781-7469至中衛發展中心 創意生活組 Email:[email protected] 報名Email信件主旨請註明「報名2009生活風格主題座談會」。主辦單位確認報名手續成功完成,將用傳真或Email回覆結果。相關活動聯絡洽詢  (02) 2751-3468*8889  周瑾怡 小姐■ 活動時間:2009年06月25日(四)  09:30~12:30  ■ 活動時間與地點:The One兩廳院人文劇場 - 兩廳院地下平面2號門入場 (台北市中山南路21-1號)

愛閱位置大公開!臥室K書首選,出門情鍾圖書館

愛閱位置大公開!臥室K書首選,出門情鍾圖書館

你最喜歡在哪裡看書?城邦出版集團針對5000名讀者進行「愛閱位置」網路調查結果發現,有64%的讀者最愛在「臥室」閱讀;如果不在家中讀書,32%的讀者鍾情於「圖書館」消磨閱讀時光!調查結果也發現,年紀愈大的讀者,愈在乎閱讀時不能有人干擾;而年紀輕的讀者最在意的是閱讀位置是否舒適。為了解讀者偏好的閱讀空間,城邦出版集團配合「2009年愛閱節」活動,與PIXNET痞客邦共同舉辦「愛閱位置」大調查。調查顯示,64%的讀者最愛在臥室閱讀,其次是書房(18%)、客廳(12%),還有少數人會在浴室裡(3%)看書。至於大家覺得最舒服的閱讀位置,53%的讀者最愛在柔軟的床舖上看書,24%的讀者還是習慣坐在書桌前讀書,16%的人偏愛沙發。有趣的是,有5%的讀者喜歡在上廁所時看看書,因此馬桶是他們認為最自在的愛閱位置。城邦出版集團6月舉辦「2009愛閱節—找出你的愛閱位置」系列活動,除舉辦「愛閱位置」大調查外,也邀集張曼娟、藤井樹、詹宏志等多位暢銷作家擔任愛閱大使,共同推廣閱讀。愛閱節策展人城邦出版集團營運平台副總林福益表示,每位讀者都有專屬的閱讀品味,在閱讀地圖的座標上都能找到相對應的位置和感動,期待透過這次活動與愛閱大使的推薦,協助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好書。針對讀者的愛閱場所調查結果,愛閱大使們也公開了自己最舒服的閱讀地點。剛推出《流浪的終點》新書的網路暢銷作家藤井樹說,他最喜歡在家裡的書房看書,最好肚子餓的時候,高呼一聲就會有人送飯來。陳履安之女、《天觀雙俠》作者鄭丰(陳宇慧)表示,她喜歡在飯桌旁和床上讀書,讀到入迷時,甚至會吃睡皆忘!《台灣建築不思議》作者、名建築學者李清志,則是強烈支持交通時間看書的代表,因為他認為「移動」有助於思考的進行,便於激盪新的靈感。調查指出,71%的讀者會利用交通時間閱讀,更有29%的讀者表示,一定會在交通時間中閱讀,一分一秒也不浪費。至於在什麼交通時間下閱讀?26%的讀者會在長途旅行的路上看書,17%的讀者則是利用上班上學的交通時間讀書。而帶哪種書陪自己打發交通時間的關鍵?48%讀者最在意書會不會太重,其次是主題類型(18%)與是否容易閱讀(15%)。 如果出門當個閱讀的氣質型男或美女,32%的人首選為圖書館,其次則是咖啡店(24%)及書店(24%)。以不同年齡層來看,25歲以下的學生族群,較常上圖書館;26歲以上的上班族,則較常在咖啡廳看書。林福益表示,這顯示讀者出門選擇閱讀場所可能與經濟能力有關。至於住家以外的愛閱位置選擇考量,29%讀者最在意是否容易到達,其次是「提供冷氣」(15%)及「周遭安靜」(15%)。林福益表示,本次調查也希望了解國人現今的閱讀量究竟如何?調查顯示,國人平均每人每年會閱讀6.6本書,其中有35%讀者每年平均讀11本書以上,而年齡層愈高的讀者,閱讀量相對的也較年輕讀者來得多。不過如果與大陸2008年成人人均年閱讀量4.72本相較,國內讀者顯然更為熱愛閱讀。為了讓每位讀者在閱讀地圖上找到自己喜歡的書,並提供更輕鬆的消費價格,城邦出版集團也配合「2009愛閱節」推出愛閱書展,活動期間只要到全台城邦書店、城邦讀書花園網站或索取書虫閱讀誌郵購特刊,就能享受「本本折10元」的購書優惠。機會難得,切勿錯過。【2009愛閱節活動訊息】愛閱書展期間:2009/6/2~2009/7/15(城邦書店至6/30止)愛閱專線:城邦出版集團書虫公司 02-2500-7718~9愛閱節官網:http://www.cite.com.tw/98ireading

連續加班24小時 引發急性循環系統疾病

連續加班24小時 引發急性循環系統疾病

一位40歲年輕女性,從事行政業務,農曆年前一個月,由於業務結算加上人力吃緊,因此加班超過一百小時,出現右側手抖及肢體無力至門診求診,院方懷疑腦中風收治住院治療,經診斷為毛毛樣腦血管疾病(moya moya disease)。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職業醫學科醫師許良豪說,此位女性病患本身有高血壓、高血脂於門診治療,並且身體質量比(BMI)為33,符合代謝症候群診斷,頸動脈超音波檢查右側中大腦動脈有50%局部阻塞。本身即為急性循環系統疾病高危險因子,又由於業務關係,造成超時工作,因而引發急性循環系統疾病。許良豪表示,96年國民健康局代謝症候群準斷標準為以下五項危險因子中有三項或以上,較易發生急性循環系統疾病;1. 腹部肥胖:腰圍: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2. 高血壓: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85mmHg。3. 高血糖:空腹血糖值≧100mg/dl。4. 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HDL):男性<40mg/dl、女性<50mg/dl。5. 高三酸甘油酯≧150mg/dl。若在加上最近連續不斷工作24小時、或最近一星期每天工作超過16小時以上或最近一個月加班超過100小時、或最近二至六個月每月加班超過80小時、或不規律的工作、或工時過長的工作,都可能引起急性循環系統疾病。許良豪提醒,勞工應該定期接受健康檢查,40歲以上成人,也可以利用國民健康局提供的每三年一次免費成人健康檢查,以提早發現是否有代謝症候群情形,並改善生活及飲食習慣,定期追踨治療,注意身體健康,不要超時工作,當有疲勞症狀出現時,應該儘早休息,以免造成日後無法收拾的後遺症及不良後果。

防疫精兵活力營 體驗農場DIY

防疫精兵活力營 體驗農場DIY

花蓮慈濟醫院社區健康中心將在廿七、廿八日兩天舉辦「防疫精兵活力營」活動,邀請國小三、四、五年級的學生與家長認識各樣傳染疾病及預防方法,同時有休閒農場DIY體驗、有獎徵答及遊戲等學習回饋活動,護理師還將帶動「幸福美滿呼啦啦」健康操,讓大家跳出健康與活力,增強大家抵抗力。 根據九十五年疾病管制局統計資料花蓮縣的法定傳染病中第二類(腸病毒、桿菌性痢疾、登革熱、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等)、第三類(結核、恙蟲病、流感、水痘、梅毒、淋病、百日咳等)等每十萬人口發生率都高居全國之冠。 衛生署公布國人死因中,民國九十五年結核病位居第十三位,結核病為唯一排名國人主要死因之法定傳染病,花蓮縣結核病發生率也是居全國之冠,九十五年每十萬人口發生率為120.42%,全縣13鄉鎮中結核病發生率花蓮市僅次於秀林鄉,因此衛生署及花蓮縣政府九十七至九十八年防疫將結核病列為防疫首要重點,其他如腸病毒、流感、愛滋病、登革熱、桿菌性痢疾等也是防疫重點。 由於學校是一個人口密集的團體,校內師生眾多,彼此接觸密切,一旦有傳染症就可能會發生交互傳染聚集現象,有些傳染病癒後不佳,不僅影響健康狀況,且可能造成終身遺憾,甚至將傳染病由學校蔓延至家庭,更可能波及社區,而釀成大流行。 花蓮慈院為了落實「防疫知識全民化,社區防疫生活化」,加強防疫觀念從根紮起,社區健康中心規劃「防疫精兵活力營」,將在六月廿七、廿八日兩天在君達香草健康世界休閒農場登場,希望讓學童及家長在營隊中認識各樣傳染疾病及預治方法。為了提高孩子參與學習的意願及學習效果,還有休閒農場DIY體驗活動及有獎徵答,全程免費。 這次活動預計邀集一百五十人參與。經社區健康中心與學校、社區結合,報名人數已有一百二十多人,希望藉由學童及家長建立防疫正確知識與建立健康行為,並落實日常生活中,將防疫正確觀念行為由學校帶入家庭進而影響社區民眾,增進民眾健康與預防傷害達到防疫防治目的。 報名日期將在六月二十日中午十二點結束,諮詢電話請洽03-8561825轉2401或2403或2109,社區健康中心林淑緩護理師。

改善小兒腦性麻痺 三歲前是治療關鍵

改善小兒腦性麻痺 三歲前是治療關鍵

小兒腦性麻痺是指胎兒在出生前到出生後1個月內,大腦在尚未成熟階段受到損害或損傷,而引起的以非進行性中樞性運動和姿勢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症,是一種嚴重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疾病。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表示,該主要表現為站立遲緩、行走遲緩、發展遲緩、牙齒發育遲緩、語言遲緩或頭軟無力、不能抬頭;手無力,不能握拳,下肢癱弱,口唇軟而無力,不能咀嚼,皮膚鬆緩,肌肉軟而不長;或相反的一種現象:頭項硬,手硬,足硬,口硬,肌肉硬等。它是西醫病名,在中醫學科中還沒有專有病名,屬於中醫學中“五遲”、“五軟”、“五硬”的範疇。目前治療的方法是利用復健,刺激小兒肌力,重建腦內迴路,使他能做到生活自理、語言表達,進而學習能力與正常小孩一般。至於中醫方面,針灸對於刺激腦神經迴路已有相當多的研究成果,推拿治療和中藥治療也陸續證實對小兒腦性麻痺患者有治療效果。北醫附醫傳統醫學科指出,針刺治療腦性麻痺能緩解肌張力,提高肌力,改善患兒運動功能,達到治療目的;推拿治療具有舒經、理筋、整復、祛瘀、活血、改善內臟功能作用;中藥治療更注重從患兒整體調理出發,給予辨証分型治療,治療以益氣活血、祛瘀通絡。另外“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所有的經絡都匯聚在頭,頭皮針對於各臟腑器官功能的調整及神經系統發育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病程短、年齡小、治療時間越早,效果越好,也就是說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治療小兒腦性麻痺的首要條件。3歲以內的患兒,大腦處於迅速發育過程,如接受早期治療,能使受損傷的腦組織所支配的功能得到較為有效的代償。中醫治療方法再與現代復健方式及其他治療如藥物療法、外科手術療法、物理療法、運動療法、語言訓練、感覺統合治療、矯形器等治療手段進一步結合,能夠早一步改善患兒的症狀。

「市民健康卡」有獎徵答 誠摯邀請大家踴躍參加

「市民健康卡」有獎徵答 誠摯邀請大家踴躍參加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讓廣大的市民朋友瞭解「市民健康卡」集點活動辦法與內容,增進民眾辦卡意願,將於98年6月27日(星期六)下午3時至5時,參與臺北市政府稅捐稽徵處於國父紀念館西側廣場辦理之「2009擁抱租稅幸福社會」統一發票租稅園遊會,設置「市民健康卡」宣導活動攤位,現場提供便利之「市民健康卡」申辦服務,只要市民持相關身分證明文件,立即隨到隨辦,馬上擁有臺北市民專屬之健康權利。現場併有「市民健康卡」有獎徵答,答對者即贈送精美紀念品乙份,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歡迎市民踴躍參加。截至98年5月31日止,「市民健康卡」總發卡量計有18萬2,773張,累積健康點數已達43萬4,110點,共計有6,940人以健康點數換取健康服務,包括:計有6,398人換取就醫免門診掛號費、65人換取健康教室、116人換取初階健康檢查(價值3,000元)、167人換取進階健康檢查(價值8,000元)、194人換取高階健康檢查(價值12,000元)。想進一步瞭解「市民健康卡」活動詳情,請瀏覽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或洽各區健康服務中心、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及其院外門診部或臺北市立萬芳醫院。期許每一位善用「市民健康卡」的市民朋友們,皆成為自身健康最佳的守護者。

北市救護車加強自主管理 避免警鳴器遭濫用

北市救護車加強自主管理 避免警鳴器遭濫用

臺北市人口稠密且醫療資源豐富堪稱全國之冠,目前登記立案救護車共計187輛,其中消防局72輛,公、私立醫院70輛,其他為救護車營業機構或安養院等機構所有。然而,北市地狹人稠,更突顯民眾對緊急救護需求等問題,所衍生的各項議題更是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重視的。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自97年起接獲民眾陳情救護車相關問題的案件中,以警鳴器音量太大最多(佔34%),其次為疑似涉及交通違規事件(佔23%)及人員管理及服務態度問題(佔16%)。由上述民眾反映的事件可知,救護車的警鳴聲雖可能偶會影響民眾居家安寧,但是警鳴器之使用在於確保緊急傷病患救護任務之時效性,因此該局已積極訂定「臺北市救護車警鳴器使用時機相關規定」,為避免警鳴器遭濫用,明定如非屬重症院際間轉診、出院、就醫及載送病患回程等情況不得使用警鳴器。另外為降低救護車警鳴器音量分貝,已實施「救護車警鳴器音量自主管理」之措施,包括:救護車於夜間(10PM至翌日6PM) 配合降低警鳴器音量至95分貝以下、宣導救護車抵院前100公尺關閉或調降警鳴器音量(只開紅色閃光燈)等措施。此外,衛生局定期督導醫院及救護車營業機構落實相關規範,並列入年度督導考核項目,藉此除維護民眾的生活品質之外,同時兼顧救護車的行車安全。在救護車的服務品質管理方面,民眾陳情以人員服務態度、濫用路權或執勤違規等案件較為常見。為提升救護車服務品質,除落實既有之緊急醫療相關法規,衛生局業於97年推行「民間救護車機構自主管理」,其項目包括: (一) 人員管理(如出勤前嚴禁飲酒、抽煙或嚼食檳榔、須隨身攜帶救護資格證書)、(二) 車輛維護(如車輛性能正常、出勤後依流程消毒、廢棄物處理)等13項查核項目。救護人員出勤前須逐項完成並檢視自主檢查表,目的為提高救護效率,建立救護人員自律精神及榮譽心,不但可提高民眾對其服務品質與人員素質之觀感,亦可作為機構評核救護人員之重要參考。衛生局呼籲,民眾若發現救護車輛有違規之具體事實,請記下救護車的車牌號碼並向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檢舉(電話: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7122),大家共同為臺北市的緊急救護品質把關。

106歲也能換關節 人瑞阿嬤歡喜再當勇腳馬

106歲也能換關節 人瑞阿嬤歡喜再當勇腳馬

家住苗栗縣通宵的人瑞阮李繼妹女士高齡106歲,平時行動自如。不料跌倒髖骨骨折後,只能臥床或坐輪椅行動,苦不堪言。上週經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療團隊完善的評估後,為阿嬤進行了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復原情形十分良好,主治的鄭本岡醫師預估不久的未來阿嬤就能再度行走,同時也打破傳統認為高齡不宜動刀的迷思。而光田綜合醫院也特別選在人瑞阿嬤出院當天準備了蛋糕與花束,慶賀她復原良好並祝福永保健康。阮李繼妹女士的兒子阮金胡先生表示,母親每天早睡早起,起床後還會出門散步。今年初卻因跨門檻不慎摔倒骨折,此後就無法起身走路,加上傷處疼痛,母親整日鬱鬱寡歡。前陣子,她不知從哪來的決心,竟主動跟家人要求到醫院接受人工關節手術,希望自己能再當回勇腳馬,家人原本都擔心母親高齡無法承受手術,但光田綜合醫院醫師的專業與精湛醫術讓母親恢復良好,真的非常感謝。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鄭本岡醫師表示,阮李繼妹女士骨折時雖開刀以鋼釘固定,但因骨質疏鬆不能癒合,經評估後再施以手術,用人工關節取代無法癒合順利的傷處,預估術後搭配復建,阮李繼妹女士就能再度行走。醫師指出,老人年因身體退化,幾乎多會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問題,因此骨頭特別脆弱,常常一不小心就跌倒造成髖部骨折。而老年人心肺等器官功能逐漸衰退,手術所帶來的風險較年輕人高,因此許多家屬對手術治療的意願較低。但臨床統計發現,老年人骨折後如未進行積極的治療,除需終身在床上渡過外,約有百分之五十的患者會在六個月內因下肢血栓、呼吸道感染、褥瘡所引起之敗血症等併發症而奪走性命。其實隨著醫療的進步與院方完善的醫療團隊照護,高齡患者的治療風險已經能夠大幅降低,上了年紀的人除了儘量預防跌倒以減少骨折的機會外,骨折後完整的評估配合治療及復健,即使百歲人瑞,仍可安全的接受手術,這樣才能避免長期臥床而產生的嚴重併發症。

血尿現象可能是癌症警訊

血尿現象可能是癌症警訊

血尿是尿液中呈現過多紅血球即為血尿,一般人聽到血尿都以為只是尿中有血,其實有些病人血尿肉眼並無法看見,而是透過尿液檢查發現,其原因可能從最輕微的感染到嚴重癌症都有可能。腎臟科醫師說,大部分血尿都會自然痊癒,但也不可不防是由癌症所引起的血尿。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腎臟科主任陳達隆表示,該院區洗腎(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病人近兩年下來,約有十位病人有腎泌尿道癌症發生,病人通常都會伴有血尿現象,若沒注意可能會當成其他原因所造成的血尿,誤以為是泌尿道感染或是抗凝劑使用過多,延誤癌症治療時機。陳達隆說,血液透析病人因為是將血液引至體外,透過機器將血液中毒素及多餘水分排出,因此都會使用到抗凝血劑,以避免血液凝結造成阻塞。但抗凝血劑用多了,有時身體會有出血現象,其中一個特性就是血尿或是皮膚瘀青,如果發現血尿,除了可能是抗凝血劑造成外,也可能是其它原因如腎泌尿道癌症,尿毒症病人本身免疫力就比較差,而且很多人都有糖尿病,所以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癌症。所以洗腎病人更應多注意血尿現象,因為無法從血尿嚴重性而判斷引起血尿原因。陳達隆指出,腎泌尿道腫瘤很多沒有症狀,或者只以血尿表現,但如果有腰痛或腹部腫塊,則要考慮腎細胞癌。而泌尿道的上皮癌症典型表現則為肉眼可見的無痛性血尿。他提醒每個有血尿的病人,都應該做一個完整檢查,尤其是有尿毒症的病人更是癌症高危險群,所謂的完整檢查包含:腹部X光、腎臟超音波、靜脈泌尿道攝影、膀胱鏡、尿液細胞學檢查…等。文獻報告年齡超過40歲,泌尿道上皮的惡性腫瘤機會巨幅增加。其他泌尿道上皮腫瘤危險因子有:1.大於四十歲 2.抽菸 3.職業暴露(塑膠或染料工業以及精煉工業) 4.藥物 5.骨盆放射線暴露。針對長期洗腎患者,陳達隆建議:若尿液中有血或是驗出血尿,必須馬上與主治醫師討論,千萬不要因為血尿現象消失以為沒事,延緩癌症治療時機。

過台灣生活,活英國時間─「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

過台灣生活,活英國時間─「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

陳同學是某科技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從大三上學期開始常常缺課,或者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夢周公。到了傍晚以後他的精神越來越好,午夜十二點吃完宵夜,便開始上網到凌晨四、五點鐘,等待天空出現魚肚白才上床睡覺,一睡就過了中午才起床。              考試到了,陳同學勉強早起到學校應試,監考老師不斷提醒,仍然趕不走瞌睡蟲,成績更是直直落,終於落到被「三二」退學的地步。老師與家長會談之後,發覺兩方的意見大不相同。老師認為陳同學得了嗜睡症,老是在學校打瞌睡,父母卻認為他得了失眠症,晚上要他早點睡卻睡不著。                                            於是陳同學被帶到神經科睡眠障礙特別門診求診,經過夜間睡眠多項生理檢查和白日多次入睡檢查之後,發覺學校和家庭兩方的猜測都不太正確。於是陳同學被安排到睡眠醫學中心接受了生物節律測定的特別檢查,睡眠技師在他身上安裝輕便的攜帶型感應器,包含腕動儀,用以偵測動靜狀態;中心體溫感應線,用以偵測耳溫變化;心電圖,用以偵測心律變異。                                       陳同學必須配戴這些感應器72小時,然後返回睡眠中心,由技師將所有記錄到的生理訊號下載到電腦裡,經由生物節率計算軟體進行分析和判讀。才發現原來陳同學罹患的是「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也就是說他腦子裡面的生理時鐘比台灣的時間慢了八個小時,等於是他雖然生活在台灣,體內運行的卻是英國時間。           醫生對他半開玩笑說:「你請父母送你到英國唸書,問題不就解決了!」陳同學在睡眠中心接受為期一個月的「模擬太陽光照治療」,每天不管多晚起床,都到醫院接受30分鐘10000燭光的光照。他能越來越早起,光照的時間也不斷提前。加上陳同學遵照醫生的指示,確實做好睡眠衛生,三個月之後,陳同學已經能夠回復正常的生活作息,雖然換了一家學校就讀,成績仍在持續進步中。「睡眠相位後遺症候群」為好發於年輕人的生物節律障礙,其好發率大約是百分之十至十五。主要的臨床症狀是嚴重晚睡晚起的作息型態,如果發生於學生或上班族,晚上想要早點睡卻睡不著,白天想要早點起卻起不來,上課和上班的時候無精打采,容易打瞌睡,影響學業或工作效力。                         如果讓病患能夠依照自己想要的方式上床睡覺和醒來,通常凌晨兩點以後才上床睡覺,接近中午或中午過後才會醒來,但是整個睡眠的過程是正常的。這樣的病人必要時必須接受睡眠中心的全夜睡眠多項生理檢查、白日多次入睡時間測定、腕動儀和生物節律測定,配合病人或家人記錄的睡眠日記才可以診斷。治療上包括睡眠衛生的教導、模擬太陽光照治療和生物時鐘療法,才可以徹底改變病人的作息型態。                                                          更重要的是當病人好不容易回歸到生活正軌時,千萬避免再任意改變作息習慣,宛如鬧鐘要做好「定時」,才不致於誤事。高醫神經科睡眠中心剛剛通過全國睡眠中心評鑑,為南台灣首批且目前唯一通過之醫院,希望藉此提供睡眠障礙病患更優質的服務。延伸閱讀 》睡美人睡王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