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兒童精神醫學 解決孩童搗蛋困擾

兒童精神醫學 解決孩童搗蛋困擾

精神科是處理人們思考、行為問題的醫學專科。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是精神醫學的次專科,專長評估與治療影響兒童青少年的思考、行為的疾病,並且對於他們的家庭提供建議。奇美醫院精神科 林健禾醫師表示,跟大人不同兒童、青少年還是發展中的個體,他們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表現出不一樣。例如一個經過藥物治療行為問題已經有改善、學習也得到老師肯定的孩童,媽媽在某次門診中提到為何孩子都只有聽爸爸的話,但不聽媽媽的。除了孩子本身的問題後,就要考量父母親對個案的搗蛋行為後的反應,才可以給家長建議。因此,處理兒童青少年的問題,必須從生理、心理、社會以及發展的角度來考量。這包含了孩童的身體發育、家族遺傳、身心發展、情緒反應、認知能力、教育學習、家庭互動以及社會經濟方面的狀況。在綜合各種因素後,才能與孩童以及家庭提供建議並討論處置。對上述的個案來說,林健禾醫師建議媽媽去觀察爸爸處理問題的差異,經過了兩個禮拜的觀察,媽媽發現爸爸對孩子的問題,相較於媽媽,會比較快做出回應。於是林醫師安排一次家族治療,邀請父母親分享與孩童互動的經驗,並一起討論一致的作法後,媽媽對於孩子搗蛋的困擾就減少了許多。對於兒童青少年,除了上述的藥物治療、家庭治療外,包括個別的心理治療、家族治療、藥物治療、教育環境調整,轉介兒科醫師或提供建議社會資源或司法保護。其主要的精神就是以孩童最大利益作為考量。◆ 常見兒童精神醫學問題除了一般精神科的疾病外,比較特別在兒童青少年時期所看到疾病有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學習困難、智能障礙、情緒行為問題、品行問題等。這些疾病或問題,對孩童的身心發展都會有相當程度的衝擊。例如自閉症。自閉症有三大特徵:無法達到同儕相等的社會互動能力、侷限的語言理解表達、狹窄的興趣。在外觀看起來,這些孩子感覺不太理人,不太在乎別人的反應,有時沒注意會以為是聽障或單純的智障。醫學研究發現,有沒有及早發現給予個別化的安排,對孩子將來的發展,就學安排,會有相當的差異存在。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除了疾病本身造成個案容易發呆或者不容易靜下來以致於影響學習、同儕互動外,長遠來看,學習、人際互動的挫折也可能讓孩童有低自尊、憂鬱等附帶問題出現。因此,早期的發現,可以早期介入外,也可避免因原本的困難所衍生的更多問題。◆ 要如何跟孩子說來看精神科林健禾醫師說,有行為或情緒問題的孩童,要來看醫生,對家人或孩童本身來說,都是一件可能會相當有壓力的事情。一般來說,孩童的問題最早發現的不是孩童本身,而是家長跟老師。最好的方式就是和緩的誠實地告訴孩童,讓孩童瞭解到周遭人的發現以及大人對此行為的感受,同理孩童對看醫生的心理壓力,給予正向的支持。同時,也可以邀請跟孩童比較熟的人共同參與決定。這可以避免孩童對於看醫生的排斥。孩童仍然是好的個體,只是因為疾病問題,導致孩童出現了問題行為。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的角色,就是協助孩童解決這個附在身上的「疾病魔鬼」,讓孩童恢復健康快樂的狀況。

過度哀慟!災民及救災者慎防”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過度哀慟!災民及救災者慎防”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莫拉克颱風雖早已遠去,但這一兩週來災區的報導仍佔據著媒體的主要版面,即使不在災區,透過媒體的報導,我們對於災區同胞的遭遇感同身受,看著滾滾泥漿及無數斷橋而心驚,為了無數被掩埋在黃土裡逝去的生命而落淚。因莫拉克颱風的侵襲,災區居民除了財產物質方面的損失,心靈上的受創更是值得留意,需小心防範及處理「急性壓力障礙」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出現。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精神科鄭海擎醫師表示,急性壓力障礙指的是一個人在遭逢巨大災難後產生的心理情緒失調,一開始可能以解離的症狀表現,受創者因無法再承受面對更大的壓力損失,會出現木然,與外界疏離,喪失情感反應能力,甚至失憶等症狀以避免受到更進一步的創傷。之後會出現焦慮易怒,失眠,容易受到驚嚇,反覆回想或夢到災難事件等症狀,並會刻意去逃避勾起引發災難事件回想的種種刺激。上述症狀如在四週內解除稱之為急性壓力障礙;症狀超過一個月則稱之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鄭海擎醫師指出,有些人在災難過後因遭逢財產損失及至親過世的雙重打擊,產生過度的哀慟反應,會覺得自己一無所有,存活下來沒有意義,甚至會對自己是災難的倖存者存有罪惡感,拒絕外界的協助,如未獲得適當介入處理將成為自殺的高風險群。在急性壓力障礙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治療上,需視不同的階段作不同的介入處理。鄭海擎醫師表示,首先要讓倖存者瞭解到在災難後的情緒失控是非常狀況下的正常反應,切勿輕易將倖存者貼上疾病的標籤,如此反而造成倖存者的二次傷害。接下來是給予適當的同理與支持,讓倖存者能宣洩遭逢天災的無奈與憤怒,並讓倖存者瞭解到他並不是孤立無援;而對於症狀較嚴重的患者,經醫師評估後,給予適當的藥物協助睡眠改善及情緒穩定也是有必要的。鄭海擎醫師另提及,除了災民之外,對救災者而言,長時間救援活動帶來的疲憊,舉目所及盡是災民的無助與絕望,救災者也可能出現急性壓力障礙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有些人在救災的當下並未發作,反而是在救災告一段落後症狀才開始出現,所以對於救災者後續的身心狀況也必須持續予以關注。此次,許多人其實都歷經了程度不等的群體創傷,重建及復原的路很漫長,現在再多的哀悼也已挽回不了逝去的生命,活著的人唯有彼此扶持加倍努力的活下去,才是對已逝者最好的安慰與祝福。

強化防疫危機管理 亞洲主要都市網相互交流

強化防疫危機管理 亞洲主要都市網相互交流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於98年8月25及26日假臺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辦理「亞洲主要都市網(ANMC21)2009年防疫危機管理研習會」,研習會主要為促進亞洲主要都市網(ANMC21)各會員城市之交流,並強化各會員城市防疫危機管理能力,同時為因應將面臨之新型流感危機,會議亦邀請各縣市政府衛生局防疫業務相關人員報名參加。本次研習會邀請臺大醫院急診部石富元醫師、內科部感染控制中心陳宜君主任、臺北馬偕醫院急診科張文瀚主任、臺灣大學公衛學院金傳春教授、新光醫院急診科王宗倫主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璩大成院長以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處顏慕庸處長擔任課程講座,講授各項防疫危機管理課程,並將由東京出席代表分享東京疫情防治策略。臺北市繼95年辦理亞洲主要都市網(ANMC21)大會之後,持續參與各會員城市辦理之活動,與各會員城市即時交流防疫相關經驗與策略,此次因應新型流感之危機,承辦亞洲主要都市網(ANMC21)防疫危機管理研習會,藉由會員城市以及各縣市衛生局之交流與學習,充實傳染病應變能力,於疫情實際發生時快速反應並進行資訊交換,在城市外交的同時亦能將疫情獲致良好之控制。

自幼莫名頭痛 原來罕見顱底腫瘤作祟!

自幼莫名頭痛 原來罕見顱底腫瘤作祟!

長期頭痛莫忽視!一位吳姓女高中生從國小開始就常犯頭痛,看過許多醫院卻找不到原因。後經光田耳鼻喉科檢查後,竟赫然發現吳小妹腦中長出極罕見的顱底神經源性腫瘤,由於位置非常特殊,若開腦治療風險很高,幸而透過該院耳鼻喉科最新引進的鼻竇內視鏡數位導航系統,以高科技無線導航結合內視鏡從鼻腔進入,終於精準而安全的消除腫瘤。如今吳小妹終於不受頭痛所苦,而多年來為愛女健康提心吊膽的父母更是放下了心中的大石。主治的耳鼻喉科沈炳宏醫師表示,家住清水的吳小妹來看診時,整個人非常消瘦,體重很輕,每當莫名頭疼一發作就讓她痛不欲生,經詳細檢查後才發現原來在顱底部位長出了罕見的神經源性腫瘤,這種病症發生機率不到萬分之一,至於罹病的原因目前不明。醫師評估,這種腫瘤雖然是良性,但若不加以根除,對於吳小妹的生活會造成極大的困擾,對家屬來說更是身心上的煎熬。由於腫瘤位置在顱底,傳統手術要摘除必須進行浩大的開腦手術,若採一般內視鏡手術,又恐怕造成腦部與周邊組織的傷害。但透過光田綜合醫院最新引進的鼻竇內視鏡數位導航系統,在精確度、手術風險等各方面都能提供面面俱到的安全治療,成功為吳小妹消除棘手腫瘤,術後不到幾周,她的體重就恢復到正常值,頭痛問題也從未再發生。醫師解釋,這項技術原理和我們開車用的導航系統有異曲同工之妙。車用的導航是將地圖的圖資先輸入電腦後,衛星再判斷我們所在的位置,然後比對圖資,比對成功後把正確的位置顯示在螢幕上。而醫用數位導航系統的圖資便是我們在術前所作的電腦斷層(CT)或是(MRI),然後手術時先讓患者配戴導航專用面罩作為感應接收器,啟動醫用衛星定位、精密比對後,便能清楚的知道內視鏡手術器械進入後所在的三度空間位置,因而可以精準的切除腫瘤,不傷及重要的器官,病人相對的比較安全。沈炳宏醫師表示,在國外,醫用導航的運用已經從神經外科漸漸普及至耳鼻喉科、骨科及其他專科。就耳鼻喉科而言,因為這項技術治療的病症以鼻及鼻竇腫瘤、嚴重瀰漫性鼻息肉、復發性或頑固性鼻竇炎、腦下垂體(顱底)手術、頭部外傷導致鼻竇結構嚴重扭曲等為主,這些地方都非常靠近重要的器官如眼睛、顏面神經甚至是腦部的組織及動脈等,手術稍有不慎可能會造成鼻中膈穿孔、視力受損、腦脊髓液外漏、大血管受傷等併發症,因此有了數位導航系統後,治療的品質將可大大提升。雖然目前耳鼻喉科所用的醫用數位導航系統在國內還很罕見,健保仍尚未給付,不過隨著台灣醫療水準的快速成長,相信這是指日可待的。( 圖說:左邊為新型導航面罩,只需黏在頭部。右邊為舊式面罩,必須在頭部穿孔。)

術後照護是隆乳手術的成功關鍵

術後照護是隆乳手術的成功關鍵

近年來,在內視鏡的輔助下,鹽水袋與果凍矽膠隆乳技術已趨成熟!隆乳手術的成功關鍵,除了慎選經驗豐富的整形外科醫師與高品質的植入物之外,細心呵護的術後護理更扮演著最後的成功關鍵因素。通常術後三個月為黃金修護期,適度的按摩與照顧,不僅可以加速復原,同時也可以使胸型更加柔軟及自然。整形外科周聰鐸醫師表示,隆乳手術的成功與否,術後照護是非常重要的,適當的按摩尤其是最主要的關鍵。按摩的主要目的是讓填充物(鹽水袋或果凍矽膠)在適度的移動,避免產生莢膜,以維持柔軟與真實的觸感。周聰鐸醫師提醒,隆乳術後不同階段的注意事項、按摩方式、以及如何選擇適合的胸罩等都是照護重點,此外還要特別注意以下「按摩小叮嚀」與「胸帶」的使用方式。【按摩小叮嚀】視乳房呈現的形狀,搭配內推或外推的按摩︰(A) 乳房形狀正常或外擴內推按摩︰雙手交义,利用指尖的觸覺找到填充物的底部,再用手指前端的力量將義乳往中間集中,直到乳溝呈現一直線為止,這時候手指和手掌之間的角度大約是90度。建議每次按摩兩分鐘,每隔一小時做一次。(B) 乳房集中外推按摩︰用同側的手掌,自填充物底部將填充物往外推,可用另一隻手來輔助,手掌必須確實頂住肋骨才有效;也可以用對側的手掌將填充物往外推,再用另一隻手來輔助。建議每邊每次一分鐘,每隔一小時做一次。【輔助工具–胸帶】胸帶是一條寬約八公分的鬆緊帶,可調整胸形,並防止填充物移位,建議在術後一個月內儘可能廿四小時穿著。如果填充物有高低狀況發生時,胸帶的輔助調整方式為︰(A) 一邊太低,另一邊太高︰利用S型胸帶綁法來調整,太高的那邊用胸帶從胸部上緣往下壓,同時內衣肩帶放鬆;太低的那邊用胸帶從胸部下緣往上托高,同時內衣肩帶調緊。(B) 一邊太高,另一邊正常︰將胸帶斜綁於胸部上緣來調整,太高的那邊胸帶往下拉,正常的那邊胸帶往內摺並且往上拉,同時把太高那邊的內衣肩帶放鬆。(C) 一邊太低,另一邊正常︰將胸帶斜綁在胸部下緣的方式來調整,太低的那邊胸帶往上托住填充物,正常的那邊胸帶往下拉,同時把太低那邊的內衣肩帶調緊。

慈濟竹筒聚大愛 愛心清流不間斷

慈濟竹筒聚大愛 愛心清流不間斷

讓每天的一念善心,捐輸到最需要幫助的角落!慈濟四大志業體主管昨天(8/24)中午齊聚花蓮慈院門診大廳,共同為災區居民虔誠祈福,並且以慈濟竹筒聚大愛,捐出平時累積善心善念的「竹筒撲滿」,成為助人的力量! 雖然八八水災至今過了超過了兩個星期,但是災區重建之路還有很長一段要走,災區居民需要的,不光是短暫的金錢等物資,也不只是最即時的救援、清掃、醫療等援助,他們需要的是長期的膚慰,以及不間斷的愛心陪伴,所以,慈濟志業體全體員工在響應募心募款專案後,又捐出平時累積點滴善念的竹筒。 風雨無情,人間有愛!橋斷了,大愛不斷;路毀了,付出不悔。「粒米成籮‧滴水成河」,昨天下午的「竹筒回娘家」活動,除了要為援助災民持續的投入力量,更希望帶動所有人響應「竹筒歲月」的精神,讓點滴累積的大愛清流,灌溉每個人的心田,永遠不斷。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陳紹明表示,感恩各個志業體員工的響應,「竹筒歲月」是「善念時時生,慧命日日增」的精神,期待這份愛心效應能不斷傳達出去。 慈善、醫療、教育、人文,慈濟四大志業體主管、員工,與醫院志工雙手合十虔誠的祈禱,在祈禱的影像紀錄中,看見災區裡的情境,雖然有許多災區的交通還是中斷,但是愛的接力絕不能斷。 在花蓮慈院,莫拉克風災捐款處從八月十一日開始募集善心善款,到二十一日就已經募集超過千萬元,其中院外大德的奉獻就將近五百萬,這些全都是社會愛心資源的匯流。今天慈濟四大志業體號召「竹筒回娘家」的累積,也募集了十一萬四千三百六十二元。 看著竹筒裡的點滴慢慢匯聚,也讓人看見愛的光輝,為了不停的延續這份大愛清流,花蓮慈院志工就在一旁修補竹筒,要讓各單位員工隨即回收竹筒繼續存愛心。 花蓮慈院石明煌院長分享,許多醫療志業同仁,不只出錢還出力進入災區義診,實際看到災區的情況,更加深他本身及全體員工付出的心念。而在花蓮慈院門診大廳,每天下午一時二十五分都有祈禱時間,歡迎大家一起共同凝聚善念,多一份福就能少一分災。 這次參加「竹筒回娘家」活動的各志業體主管還包括慈濟大學校長王本榮、副校長賴滄海與張芙美,慈大附中校長李克難、慈小教導主任蘇秋碧,以及花蓮慈院副院長高瑞和、主任秘書梁忠詔、護理部副主任鍾惠君與陳佳蓉、資訊室主任陳冠宇、總務室主任張世寰、社服室主任潘國揚,以及多位護理部督導、護理長等主管與員工匯集善款,並把回歸竹筒歲月的精神帶回各志業體,點滴累積大愛清流。

保乳手術後 乳癌患者應持續追蹤篩檢

保乳手術後 乳癌患者應持續追蹤篩檢

由於台灣與西方對乳癌醫療觀念不同,許多患者因乳癌求醫後,必須面臨乳房全部切除的事實。醫師會為患者解釋道:『將乳房全部切除才能保住生命,這是斬草除根的最佳方法,以免癌細胞隨著淋巴蔓延…』一般而言,乳房全切是較保險的手術方式,預防乳癌復發機率可高達95%以上,然而乳房對多數婦女來說是重要母性象徵,全部切除後對女性心理影響甚鉅,是犧牲生活品質才能換得保全性命的殘酷事實。然而近年治療乳癌的方式偏向為患者選擇局部切除感染區的保乳手術,與術前術後的腫瘤個案管理師及護理人員提供諮詢服務、給予心理支持,讓患者能夠安心治 療,掌控身體狀況。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乳房健康管理中心表示,其實只要做好保乳手術後的持續追蹤與精密的乳房篩檢,乳房全切與保乳手術後的存活比率不相上下,醫師和患者的密切配合與溝通,就能為患者換取生活品質與健康的平衡點。北醫附醫乳房健康管理中心指出,幫助乳癌患者重拾健康笑容 – 乳房重建、隆乳術前 / 術後,一定要認識的乳房專用螺旋磁振造影掃描。果凍矽膠是目前最新、感度最佳的隆乳材質。無論採用何種材質,都應了解植入物易使乳房組織均質化,這對乳房X光攝影及乳房超音波而言都是造成難以判讀的事實。但目前已無需為此就對乳房重建怯步,乳房專用螺旋磁振造影掃描的專利技術可壓抑植入物及脂肪訊號,一樣能做出完美的透視影像,對日後的持續追蹤,也能同樣擁有良好的篩檢效果,讓乳癌患者得以掌握健康狀況,重建生命價值。 ◆ 北醫附醫乳房健康管理中心諮詢電話 02-2732-7339

減肥過度禁食 當心變肥胖體質

減肥過度禁食 當心變肥胖體質

肥胖是人體的一種異常體態,光田綜合醫院營養室指出,當攝入的熱量超過身體所需的熱量時,即在體內轉變成脂肪大量蓄積。當身體處於超重狀態時,很容易即會有易疲勞、呼吸短促、不能耐受較重的體力勞動、頭暈、心悸及新陳代謝異常等常見症狀。肥胖雖然僅是體脂肪過量的情況,但臨床上已認為肥胖即是一種慢性疾病,尤其因肥胖而導致之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高血脂、心血管等疾病,除了以藥物進行治療外,若能合併體重控制,對於穩定病情有很大的幫助,常有民眾以為自已體重尚在標準範圍內即代表正常,不需進行體重控制,其實雖然體重符合標準,但體脂肪卻有可能超過正常值,而影響健康。營養師也提供民眾依個計算標準體重的方式:標準體重的計算有許多方式,BMI(身體質量指數)是較常使用的方式,算法為BMI=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公告台灣標準:BMI介於18.5-24之間皆屬正常,大於24為過重,大於27為肥胖。一般來說,肥胖的成因複雜,但主要都是長期熱量攝取大於熱量消耗所致,不過不當的減重,甚至一個月瘦10公斤,都可能造成骨密度的流失、胃潰瘍或慢性疾病等副作用;禁食、瘦身湯、蘋果餐、吃蛋減肥或一天只吃一餐等極低熱量飲食法,都是應用嚴格的熱量限制,來達到快速減重的目的,一旦身體熱量不足,會將體內蛋白質轉化成熱量,如此一來在短期內減少的體重則為肌肉組織,容易短期內再度體重上升,上升時增加的卻又都是肥肉(脂肪),如此惡性循環反覆減重復胖結果,使得身體脂肪的比例愈來愈高,變成所謂的「溜溜球效應」,讓身材愈減愈肥,下次減重更困難。減重無捷徑,一般健康安全的減重方式是每天減少500~1000大卡的熱量攝取,每週約可減少0.5~1公斤體重,唯有針對肥胖的成因,減少熱量的攝取,並維持均衡飲食及正確飲食習慣,才能有效的減重,窈窕一生。建議民眾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一) 飲食控制:控制熱量攝取,三餐定時定量,不可以先餓一兩餐,然後再下一餐大吃一頓,因為再餓了一兩餐後,會讓人飢不擇食,因而吃進許多在平時很小心不去吃的高熱量食物;同時只吃一餐或二餐時也容易產生補償心理,會吃得特別多,或是不斷的想吃點心或宵夜,而這些點心或宵夜的熱量往往比正餐吃的飯菜要高得多,這是許多想減重的人總是無法達到目的的一大主因。(二)適當運動:以運動333為原則(每週最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讓心跳率達130下/分)(三)恆心和毅力:減重成功的要素減重時,每日熱量攝取儘可能控制在1200~1600大卡(依個人工作活動量而異),千萬不要為了減少熱量而偏食或斷食,因為這樣反而會賠上健康,所以減重時飲食應要以均衡飲食為原則,也就是說要均衡的攝取六大類食物(包括五穀根莖類、奶類、蛋豆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等),這樣才能減重又保持健康的目的。

氣候變遷導致體質改變 青春痘患者激增15%

氣候變遷導致體質改變 青春痘患者激增15%

地球暖化、氣候變遷,也改變了原本的體質?很多研究顯示,導致過敏的原因,是和氣候變化有關,特別是今年夏天,天氣異常炎熱,陰晴不定,皮膚科門診的青春痘患者明顯增加了。整形外科醫師李鐵國表示,根據他的觀察,打從入夏以來,前來門診詢求治療青春痘的患者,與往年相較,大約成長了15%,仔細詢問患者的生成原因可以發現,有部份是和壓力有關,還有一部份患者,都是因為天氣變化快速,導致原本就已敏感的肌膚更為敏感,讓青春痘不停地冒出來。李鐵國醫師分析指出,入夏以來的天氣,屢屢創新高,有時候早上還是酷熱無比的艷陽,下午一場大雷雨過後,晚上氣溫可以降個五、六度,甚至七、八度,對於易敏感肌膚患者而言,最難以承受這種快速的氣溫變化。有一位年約三十歲的上班族,除了青春期的時候,偶而會長幾顆痘痘之外,平時根本就是痘痘的絕緣體,即使再怎麼熬夜,也影響不大,但這陣子卻莫名其妙,冒出了大大小小顆不等的青春痘,讓她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麼「怪病」,經就醫檢查發現,只是單純的過敏引起,經油離雷射治療之後,情況已大為改善。李鐵國醫師指出,治療青春痘,切記不要隨意自行塗抹藥膏,需尋求專業的醫師對症下藥。現在的新治療方式,可以利用油離雷射的雙波長特性,先行用1320nm控制油脂,再用1064nm消除紅腫,大約3~5次療程之後,就可以明顯改善青春痘、痘疤。油離雷射是種雙波長的雷射,主要是利用不同波長的雷射特性來達到治療效果。1320nm可進到真皮層,使膠原蛋白重組再生及抑制皮脂腺增生,進而控制油脂量分泌;1064nm能有效吸收表皮層的血紅素,消退紅腫,抑制發炎。李鐵國醫師特別提出叮嚀,地球暖化、氣候變遷,讓大環境改變了,很多已知的「定律」,好像也都變得模糊了,就像一場中度颱風莫拉克,竟會在南台灣造成百年災情,這是想都想不到的事。對於人體也是一樣,很多人的體質,也有可能因為氣候變化而改變了,所以更要隨時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生活作息正常、不熬夜、多運動,增加自己的免疫力,自然可以抵抗外在環境的變化。

極罕見!心肌梗塞造成心臟破大洞竟無自覺

極罕見!心肌梗塞造成心臟破大洞竟無自覺

家住梧棲,五十初頭的黃福星先生罹患心肌梗塞並出現極為罕見的心室中隔破損併發症,而他本人在命在旦夕之時竟無自覺,還以為是「肚子不舒服」,好在經光田心臟內外科診療發現,並進行極困難的心室重建手術後才撿回一命。醫師表示,心肌梗塞患者合併心室中隔破損的個案極少見,患者手術死亡率超過30%至50%,且幾乎都癒後不良。但透過該院心臟內外科的全力搶救,黃福星先生不僅手術成功且如今生活恢復如常,他本人直呼自己實在是”福星”高照,真要感謝醫療團隊的妙手回春。22日早上,院方也特別為他舉辦了一場慶祝會,祝賀他重獲「心」生。心臟內科黃炳賢醫師表示,一開始,黃先生只是覺得腹部「怪怪的」、呼吸有點喘,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整個心臟冠狀動脈的左前降支都塞住,且由於部分心肌壞死,導致左心室和右心室之間出現一個大破洞,心臟科醫療團隊評估心導管手術已無法治療,必須緊急進行心室重建手術。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外科郭達智主任指出,這種因心肌梗塞引發的心室中隔破損發生率低於1%,極為罕見,印象中遇到的前一個個案已是多年前。郭達智主任進一步指出,發病者多為年輕體健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推測原因可能是由於中壯年心肌梗塞都來的較突然,不像老人家是經年累月「慢慢塞」,所以心臟一時間難以承受下,就可能出現心室中隔破損的情形。郭達智主任表示,過去手術的治療方式,是將整個壞死的心肌切除後直接縫起來,但這種手術方式由於心室的壓力大,心臟再度破裂的機率較高,患者日後健康會大受影響,也因此過去這類患者不是死亡,就是術後健康狀況一落千丈。但現在利用馬的心包膜重建心室,修補破洞,成功率高,復發率低,黃先生在手術之後恢復的很順利,已經能進行日常的活動。醫師也呼籲,心肌梗塞患者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顯示心臟病已經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患者症狀一般為持續性的前胸部劇痛,病情輕微者,只是感到有點胸悶,容易被患者忽略,像這位黃先生,一開始還以為是腹部問題而延誤了治療時機,若嚴重者,可能出現心律異常,並發生猝死或出現休克、心臟衰竭,甚至死亡。心肌梗塞的致病原因除肥胖之外,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所造成的情緒問題,以及交際應酬過多飲食不規律等,都容易造成心臟動脈阻塞,進而心臟肌肉缺血壞死造成心臟衰竭。醫師提醒大家,不要以為年輕就輕忽了心臟疾病找上門的危機,維持適當的體重及拒絕菸酒,同時做好控制血脂肪的動作,才能遠離心肌梗塞的威脅,若自知自己是心臟疾病的高危險群,更別疏忽了身體所發生的警訊,即早就醫才是保命之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