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北市醫事支援報備 e點就通

北市醫事支援報備 e點就通

近來媒體關注「醫師支援報備」議題,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醫師若未經當地衛生主管機關事先報准支援,至院外執行醫療業務,則已違反醫師法第8條之2規定,將處以2萬至10萬元罰鍰。臺北市自94年5月起,鑒於電腦網路之便利,不僅可減少郵務往返之時日,亦降低人工作業耗時,於是開發了「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醫事人員支援報備系統」,以線上申辦支援業務,醫療機構也可隨時至網路查詢申辦進度。申請支援報備程序時醫師應先取得受支援之醫療機構邀請函,再由執業之醫療機構開立同意書,後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醫事人員前往其他機構執行醫療業務」系統登錄操作,本局收到訊息後於4天內核定,即完成報備程序,得依報備事項執行醫療業務。什麼情況可例外,行政院衛生署有明確規範,如『急救』-指醫師於登記醫療機構外,臨時施行急救或施行緊急醫療救護,而『緊急救護』係指緊急傷病患或大量傷病患之現場急救處理及送醫途中之救護。『醫療機構間之會診、支援』-指遇有大量傷病患,需臨時增加醫師人力處理者及對於緊急或重症傷病,需徵詢其他醫師意見者;所以衛生局再次呼籲,到非執業的醫療機構執行醫療業務,務必事先完成支援報備核定,才可安心的診治病患,病人也有多一層的保障;衛生局統計,臺北市醫療院所約3,000家(醫院39家,診所約2,961家),醫事人員<除藥劑師(生)外>約35,000人,依98年上半年統計資料顯示,經線上申辦案件共2,900案次,登錄12,000人次。衛生局為了醫療業務繁忙的醫師,設計了貼心的電子郵件通知,只要醫師在線上申請時,將e-mail信箱地址填上,在支援期限屆期前1個月,系統將自動通知提醒,請醫師多加利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醫事人員支援報備系統網址為http://subweb.health.gov.tw/94tpg/。

老化無可避免 卻可及早因應

老化無可避免 卻可及早因應

依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 97年度全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約240萬人,占總人口比率約10.43%,隨著人口老化,預計到民國120年時,臺灣老年人口將增加至551萬人,即每五人就有一位是老年人。在臺北市,97年1月臺北市65歲以上高齡人口比例為12%,迄98年6月,臺北市高齡人口數共計32萬5,331人,佔全市人口12.43%,台灣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的過程中,除了規劃銀髮族的各項長期照顧服務之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極需正視與關注的議題。依據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在98年3-7月所接獲的社區自殺企圖通報的個案中,有8.3%是65歲以上的銀髮族,而導致銀髮族自殺原因以「情感與人際關係因素」佔了三成之多,而「久病不癒」則佔了兩成以上;生理性與社會性因素突顯了銀髮族的生命議題。但進一步關懷心情困擾的銀髮族後則發現,導致這些有形的生理機能衰退與親友衝突議題背後,來自於心理上的空虛感,使得部份老人家放棄自助、不再向外求援,置親友關懷於心門外,甚至可能因自感孤軍奮鬥與難關無解而走上生命的不歸路。臺北市政府衛生局98年委託數個民間單位就近在社區提供民眾心理服務,其中國立台北護理學院特別關懷老年心理調適的議題。該校生死教育與輔導所李玉嬋所長剖析,當銀髮族面對身體機能的衰退與自我能力表現機會的減少時,常會感到挫折與壓力。然而,現代人因為步伐較快且缺乏耐心,因此家中晚輩總是以「幫忙」解決問題,而忽略了老人所在乎的是情緒紓解協助、或是共同討論解決策略的意圖;也間接扼殺了家中長者的自主尊嚴,使得老人家更加失落。其實親友的陪伴很容易做到,就是讓老人家覺得「有伴」,也就是聆聽情緒(包括憤怒或開心)的原因和心聲,即便是芝麻小事,也有助分擔老年人的心理困擾。李玉嬋所長進一步指出,邁入高齡社會後,銀髮族將成為社會的主要族群,普羅大眾真正需要學習的是與長者相處的能力;而銀髮族在離開職場返回家庭的階段,身心的健康平安、親友或鄰里的支持系統、自主行為的尊嚴和靈性的追求,都將會是維繫銀髮貴族適應的重要指標。針對高齡化社會來臨,李玉嬋所長提出「老化無可避免,卻可及早因應」的概念,要快樂的度過老化適應期,其實要在尚未老化時就做好準備,才能以樂觀、有韌力的態度步入銀髮生活。銀髮族可透過與同儕聚會、投入休閒活動、學習接觸新資訊等方式提高社會參與度,此外也可善用簡式健康量表等心情測量工具進行自我情緒檢核,若發現心理適應問題,須適時尋求相關專業協助,例如可透過各區健康服務中心之心理諮商門診進行深度心理諮詢,以利及早找出問題癥結、化解適應危機。若老人家疑似因心理困擾而出現疾病徵狀,則切勿忽略即時向醫療院所身心科求助的重要性。懂得適時善用社區資源將有助於年長者活得更健康,更有本錢做個快樂銀髮族。若對相關問題有疑問,歡迎洽詢:1.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專線1999轉8858(幫幫我吧)2.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

LH矯正微創植牙術 同期解決齒列不整與缺牙困擾

LH矯正微創植牙術 同期解決齒列不整與缺牙困擾

與人交際時,很多人常常因為一口參差不齊的牙齒而羞於啟齒,傳統解決方式不外乎戴牙套矯正,但許多患者戴了兩年「大鋼牙」後,卻因為矯正期間清潔不易導致蛀牙甚至缺牙影響治療效果。牙科專科醫師蔡忠翰表示,矯正期間口腔清潔格外重要,進食完畢一定要立即刷牙,才不會矯正完之後滿口蛀牙。若是矯正病患原本即有缺牙困擾,則可以利用全方位矯正微創植牙的方法,將LH矯正合併微創植牙,幫助患者在較短時間內將矯正與植牙兩項療程同時解決。從事公關行銷工作的Cindy,因為業務關係常常需要與人接觸,擁有立體的五官和高挑的身材,但亮眼外型卻總在一開口後破了功。Cindy表示,國中時就曾經花了十幾萬戴牙套矯正牙齒,但因為牙套清潔不易讓他在矯正牙齒期間併發蛀牙的問題,牙套拆掉後蛀牙持續惡化甚至變成缺牙,時間一久,原本矯正好的牙齒更因為缺牙而再度位移,缺牙加上齒列不整讓她加倍困擾,只好再度找上醫師治療。蔡忠翰醫師表示,大多數患者進行牙齒矯正的主因在於齒列不整,而齒列不整常因清潔不易導致蛀牙或牙周病,進而衍伸出缺牙問題。矯正過後若以傳統牙橋方式補其缺牙,有可能再度因清潔不易、磨損好牙或齒槽骨萎縮等問題,造成二次蛀牙或牙周病惡化。因此像Cindy這種狀況,蔡忠翰醫師建議,想要徹底解決齒列不整及缺牙的困擾,只有靠「全方位矯正微創植牙術」,將「LH矯正」與「微創植牙」結合來解決。蔡忠翰醫師解釋,全方位矯正微創植牙方法融合了LH矯正及微創植牙的優點,於矯正中後期進行微創植牙,幾乎可以同時完成矯正及植牙療程,不但省去病患轉診的麻煩也減少了病患二次蛀牙或牙周病產生的機會,大大改善傳統治療之不足。「全方位矯正微創植牙術」幫助患者在較短的時間內將矯正與植牙兩項療程同時解決,為全口重建患者帶來福音。

艷陽夏比基尼正妹當道 做好小紅管理不怕大姨媽壞事

艷陽夏比基尼正妹當道 做好小紅管理不怕大姨媽壞事

年度暑假盛事貢寮音樂祭剛做完熱身,少男少女們無不蜂湧到海邊當起衝浪客,想像如果這時三五好友約妳去衝浪,好巧不巧碰到大姨媽來拜訪,或是穿上比基尼後一照鏡子才發現,「天啊! 臉上冒起生理痘,連水桶腰都跑出來了」,這可多掃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產科林姿吟醫師說,暑假一向是旅遊旺季,無論海邊嬉水或是出國旅遊,女生最怕就是「大姨媽」也來參一咖,不但遊玩過程要提心吊膽是否有經血外露,甚至連經前症狀也可能使旅遊品質大打折扣。像是多數女生在生理週期前會出現水腫、痘痘,體態改變也影響鏡頭上的美觀。甚至產生情緒低落或易怒等症狀直接影響到旅遊心情。林姿吟醫師分享,其實只要能把月經報到的時間往後調整到假期結束,就不用擔心月經來掃興的問題。目前調整生理週期的方法有許多種,採用以生理週期為設計的口服避孕藥做為「小紅管理工具」是一種安全及方便的做法。一般口服避孕藥的服用周期為21天,當服用完一個週期後,月經約莫在停藥後的一周內報到。如果要做到延長生理週期來臨的時間,只要在服用完當次週期的最後一顆時,繼續於隔天開始服用下一份,一直到旅遊假期結束即可,就可以簡單避開生理周期來臨前後的不適。林醫師說明,口服避孕藥不但可以達到避孕的效果,也可以用來調控內方泌和荷爾蒙波動,臨床上就發現,將傳統口服避孕藥的停藥天數從7天縮短為為3-4天,可以降低荷爾蒙波動,也可以降低生理期來臨時的經前症候群造成身體不適的現象。目前市面上已經有「24+4」劑型配置的超低劑量口服避孕藥,將停用天數縮短為4天,同時透過降低劑量與延長三天活性錠服用天數,讓調節體內荷爾蒙的效果延續一整個月。除了能改善身體水分逗留而產生的「水桶腰」,對於雄性素分泌過旺所產生的痘痘問題也有幫助,還能改善情緒低落、易怒、缺乏活力等心理上的症狀。如此一來,無論是戲水、拍照以及穿上比基尼,都不怕在鏡頭與好友前出現NG表現!年輕的女性朋友們,醫師也提醒千萬不要忘了暑假也是意外懷孕的旺季喔!口服避孕藥的避孕效果可達99%以上,是女性可以自主使用的避孕選擇,適合沒有心血管疾病、血栓及肝腎功能代謝異常等禁忌症的健康女性使用。建議有需求的女性可向婦產科專業醫師諮詢相關知識,增加自己對於自我健康的掌握度吧!延伸閱讀:http://www.wewomen.com.tw/blog/doctor_article.asp?dataId=611

香奈兒持菸電影海報 新聞局要求片商立即修訂

香奈兒持菸電影海報 新聞局要求片商立即修訂

暑假期間許多家長帶小孩搭乘捷運出遊,本為親子共同成長學習的機會,但有不少民眾來電抱怨,台北捷運車站出現女星手持香菸的電影海報,家長擔憂該海報企圖傳遞的時尚、優雅風情,會為吸菸行為蒙上浪漫色彩,對兒童和青少年有極嚴重的不良影響;董氏基金會表示該海報已違反菸害防制法相關規定,籲請新聞局即刻處置,勿讓吸菸有害健康的事實,被電影藝術的糖衣包裝所蒙蔽。菸害防制法第二十二條明文規定「電視節目、戲劇表演、視聽歌唱及職業運動表演等不得特別強調吸菸之形象。」電影「時尚女王香奈兒」雖企圖呈現時尚教母的真實形象,但在海報、廣告的宣傳上,卻因凸顯吸菸形象,遭受各國政府的質疑限制;在英國,宣傳照上香奈兒手中的菸被換成了筆;在香港,海報經過處理,刪除了香菸,女主角舉起的右手指中空無一物;甚至在香奈兒的故鄉法國,電影海報也在社會輿論及法律規範的壓力下,全面撤出巴黎地鐵。董氏基金會表示,兒童和青少年是菸商無所不用其極欲開發的潛在吸菸族群,偶像明星的表現對他們皆有示範效果,儘管電影中女主角是配合真實人物的習慣而菸不離手,但電影宣傳上卻不須也不應凸顯此種行為;英國、法國一般在廣告規範上不若台灣嚴格,對於該電影宣傳照上的持菸畫面都已作出處置;台灣今年菸害防制新法甫上路,各縣市政府莫不積極執法、取締違規,在此同時,每日有數十萬民眾進出的台北捷運車站卻肆無忌憚出現強調吸菸形象的電影燈箱海報,又適逢暑假是親子和青少年出遊的旺季,這無疑是直接對兒童和青少年傳遞錯誤訊息,政府絕無坐視縱容的空間。董氏基金會籲請主管機關新聞局出面,要求電影片商即刻修改宣傳海報及相關廣告,否則應立即撤除,切勿讓有心人士以藝術表演或言論自由為藉口,進行吸菸行為的大肆宣揚,使政府防制菸害的努力,事倍功半。目前已收到片商威視電影的正面回應,表達即日起展開修改海報及燈箱廣告作業,預計最快本周五前可全面完成。威視電影公司表示,將會仿效該片在英國上映的經驗,將所有宣傳海報上的菸改成筆,而已刊登的燈箱廣告上,也會將香菸以黑色膠布覆蓋。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終身義工孫越及陳淑麗亦立即函謝肯定新聞局的行政效率,以及對落實菸害防制法的積極作為,同時感謝電影發行公司的配合,共同杜絕強調吸菸形象的不當宣傳,保護我們的兒童和青少年免於菸害。

預防脂肪肝 小心肥胖、血糖問題

預防脂肪肝 小心肥胖、血糖問題

脂肪肝造成之因素很多,如喝酒、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等等許多原因,在醫學研究上對非由於酒精引起的脂肪病變又可統稱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此類的病人在近年流行病學的研究中,發現在亞太地區已開發國家中有明顯增加趨勢,推測可能原因和生活習慣西化及肥胖人口之盛行率提高有密切相關。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醫學科主任 林時宜醫師指出,脂肪肝一般情形下並不一定影響肝臟機能,但有部分「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之患者,有持續肝功能異常之現象,就有可能演變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炎」之情況,這樣的病人就可能進一步引發進行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或肝癌,故十分值得大家重視。在最近之權威醫學期刊中,無論是基礎或臨床的研究都指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之病因和細胞胰島素抗性有關,這又和肥胖及糖尿病息息相關;林時宜醫師表示,科學家已發現某些細胞中的訊息路徑和胰島素抗性及脂肪肝之病因有關,更重要的是研究者在人體臨床試驗中已成功的利用調控前述訊息路徑之藥物,成功的改善將近一半病人之肝功能及肝臟病理發炎指標,重要的是並無明顯之副作用,但由於病人數仍太少,仍須大規模嚴謹之臨床試驗進一步確認。所以在目前的情況,大家必須積極的控制飲食及體重、追蹤血糖、適當運動,林醫師建議若有不明原因之肝功能異常,不可輕忽也不宜亂服藥物,應前往醫院找專業醫師作進一步之檢查。

到宅照顧維修補給站 讓失能者安心生活

到宅照顧維修補給站 讓失能者安心生活

半年前張奶奶(化名)在開刀住院中併發敗血症,當時加護病房治療了一個月放上了鼻胃管、導尿管,並做了氣管切開術,雖經過治療後出院返家,但張奶奶的兒女面對母親突然完全臥床、生活完全無法自理,舉凡抽痰、翻身拍背、活動四肢、鼻胃管灌食…等等,有好多的照顧技巧要學習,而奶奶不只瘦了一大圈,連手腳也都因為臥床太久變的僵硬無力…還好透過臺北市長照中心資源,協助轉介居家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師到府指導,經過數週的復健後,原本連自行翻身都不行的張奶奶,現在已經可以拿助行器下床走到客廳看電視…,另外居家營養師,到宅指導製備天然管灌飲食,還調配不會讓奶奶嗆咳又可兼顧營養均衡的餐食,終於可以由口進食,不但奶奶顯得非常開心,女兒更由衷感謝居家醫療團隊的專業指導…。居家復健或是營養服務既經濟又便民,可說是一項利多的政府德政,每次居家專業人員到宅指導,一般戶政府會補助六成訪視費用,民眾只要自付六百元(含四成訪視費用與兩百元車馬費),張小姐表示這樣的花費實在值得,專業人員依個別需求量身訂做提供合宜的復健與營養計畫,不僅讓家屬照顧上更安心也學到很多寶貴又實用的居家照顧技巧。 臺北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經常遇到類似上述家屬提出照顧問題的電話諮詢,而最適合上述案例之需求莫過於居家復健服務(包括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與居家營養服務。社區中失能長輩出院後若因出門困難、就醫不便或無法使用健保資源,但確有其醫療需求時,可透過本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評估並轉介居家專業人員(如居家復健師、居家營養師等),提供到府復健與營養指導,讓社區失能長輩即使不便外出就醫亦能行的安全、食的安心,維持其健康狀況與生活品質,並減輕照顧者身心負擔與壓力。凡設籍且實際居住於臺北市,經「日常生活活動功能量表」或「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功能量表」評估為需他人協助之失能者,可向本市長照中心提出居家復健、營養服務及申請補助。收費及補助標準依據個案之社會福利身分別與失能等級不同審核其補助標準,費用包括訪視服務費1,000元及交通費200元,低收入戶者由政府全額補助,中低收入戶者需自付10%費用,一般戶則須負擔40%訪視服務費與全額交通費。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有需要申請居家復健、營養服務或其他長期照顧服務之民眾,可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按9,或至臺北市長期照顧資訊網站(網址:http://www.health.gov.tw)>相關連結>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相關資訊,查詢相關資訊。■ 居家復健服務內容為教導並訓練失能民眾日常生活自理功能復健,主要可分為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兩類:1. 物理治療目標及內容之擬定:包括治療性冷熱敷、電療、按摩、被動關節運動、肌力及耐力訓練、運動訓練、神經肌肉誘發促進技術、平衡訓練、床上活動及轉位訓練、行走訓練、心肺功能訓練、相關輔具之使用訓練及指導,個案及照顧者之物理治療諮詢與衛教等項目。2. 職能治療目標及內容之擬定:包括環境改造或諮詢、輔具諮詢、製作與訓練、自我照顧訓練、手功能訓練、功能性轉位訓練、認知知覺功能訓練、上肢或下肢功能訓練、副木製作與諮詢、平衡訓練,個案及照顧者之職能治療諮詢與衛教等項目。

想小朋友健康長大 切勿只照著年齡喝奶粉

想小朋友健康長大 切勿只照著年齡喝奶粉

在門診中常常有媽媽帶著瘦小的小朋友,著急地問:「小朋友長不大、不吃怎麼辦?」碰到這種情形,做父母的應該先了解什麼是生長遲滯和小兒厭食常見的原因,才能有正確的態度來處理這惱人的問題。所謂「生長」指的是身體質(體重、身高、頭圍)的增加,「發育」指的是身體的功能,也就是到了該年齡是否會做該年齡會做的事(例如七月大會坐,八月大會爬)。臺安醫院小兒科 - 方旭彬 醫師表示,要知道生長是否正常,可以參考健保手冊中的生長曲線,根據不同的性別年齡對照體重身高頭圍,可得知小朋友目前座落的百分位為何,如果在第三個百分位(意味著在一百個同性別年齡的小朋友中只贏過三位)以下,表示確實有生長遲滯。兒童的生長是一場漫長的接力賽,有時增體重,有時長身高,除了上述小於第三個百分位的情形之外,在短時間內百分位有明顯下降(例如兩個月內由第十百分位掉到第三百分)時也要小心。方旭彬 醫師指出,根據這三種測量,大致上可以區分為三大類:(一)體重最差、身高其次、頭圍正常:這類病人多因飲食攝取不夠或熱量不足造成,應該檢查有無腸胃消化吸收的問題,並進行營養評估給予正確的飲食指導。(二)只有身高較差:這類病人可能有內分泌疾病,或骨骼、軟骨異常,應該做內分泌如生長激素的檢查,同時看看骨齡是否正常。(三)身高、體重、頭圍都差:這類病人可能是胎內感染、懷孕時接觸致畸形物質、染色體或基因疾病所造成,通常會被新生兒科醫師追蹤時所發現,應該要回溯懷孕史,同時安排染色體或基因之檢查。小兒厭食有兩個常見的年齡,一個是在三、四個月開始,常見媽媽將奶瓶塞入寶寶口中,寶寶不是抿著嘴,就是把頭撇向一邊,這種厭食大多屬心理性的抗拒,再加上奶量已無法大量增加,如果已經達四個月以上,或者體重達出生時的兩倍,或者每天總奶量已達一千西西,可以考慮開始逐步添加副食品,最好不要太強迫性地餵奶,否則可能會使厭奶更嚴重。另一個高峰期是一歲以後開始學走路的幼兒,因為嬰兒後期沒有養成良好餵食固體食物的習慣,仍然慣用奶瓶,再加上仍以牛奶為主食,進入學步期後,對外界的好奇也分散了他們對食物的注意力,造成厭食。有的媽媽甚至誤信奶粉廣告,以為小朋友只要照著年齡喝該年齡的奶粉(嬰兒奶粉、較大嬰兒奶粉、幼兒成長奶粉等)就可以長得好,殊不知一歲以上的幼兒應該對蛋奶魚肉蔬果米麵各類食物均衡攝取,除了跟大人一起吃三餐外,可以在兩餐之間給予點心,只需早晚兩杯牛奶(鮮奶、優酪乳皆可)即可。方旭彬 醫師說,曾有媽媽帶著她四歲的女兒來門診,一問之下發現幾年來幾乎只喝豆漿,其他食物少之又少,難怪長得又瘦又小。最重要的是,如果厭食合併有便秘、嘔吐、腹脹、腹瀉等症狀,應該配合小兒科醫師做詳細的檢查,找出病因加以治療,將潛在的疾病治癒,食慾才可能恢復正常。有鑑於此,臺安醫院小兒腸胃科與營養師也積極合作,幫父母解決小朋友不吃、長不大的問題。方醫師建議,可先由小兒腸胃科檢查有無潛藏疾病,並教導家屬回家做三天飲食記錄,再回到營養師門診做營養評估,看看究竟是總熱量攝取不足,還是有哪類食物嚴重缺乏,並給予飲食選擇及烹調的建議。希望藉此能夠使這些厭食又瘦小的小朋友能夠長得更好、更壯、更健康。

齒顎矯正成功,戽斗資優生拒當”會唸書的鞋拔子”

齒顎矯正成功,戽斗資優生拒當”會唸書的鞋拔子”

齒若編貝不但是顏面美學的重要因素,更是個人形象的表徵,現在越來越多人想要藉由齒顎矯正來得到一口整齊排列的牙齒,藉由改善外觀提昇自信心。然而以往進行齒顎矯正治療需要配戴一口不甚美觀的矯正裝置相當長的時間,昂貴的治療費用加上矯正期間所造成的不適和不便,讓很多人望之卻步。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副秘書長,同時也是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專科醫師蔡士棹說,隨著牙科醫療材料與技術的進步,在適當的案例選擇下,使用美觀性的矯正裝置(如隱形牙箍或是舌側矯正裝置),可以免除以往佩戴頰側不銹鋼矯正裝置所造成的美觀上的困擾。此外,若有機會選擇在適當的時間進行齒顎矯正,也可能大幅減短矯正時間。蔡醫師表示,儘管齒顎矯正已成為非常普遍的治療項目,但仍有許多弱勢家庭的兒童無法負擔非屬全民健康保險給付項目的自費齒顎矯正治療費用,造成許多齒列咬合不正的兒童,從小因為外觀的因素,逐漸喪失自信心及競爭力。適逢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二十周年慶,甫獲行政院衛生署認證通過為齒顎矯正專科。秉持弱勢優先,善盡社會公民責任,將於兩年內提供全國各縣市200名11-18歲有齒顎矯正需求的弱勢兒童,接受齒顎矯正專科醫師提供之完整專業齒顎矯正治療服務,即日起接受申請(http://www.tao.org.tw)。蔡士棹醫師指出,在門診中曾診療過一個令他印象深刻的案例。有位資優生同學,由於天生戽斗的因素,即使考試名列前矛,也常常被笑稱為”會唸書的鞋拔子”,久而久之,變得沉默寡言,也不擅於和人交往。藉由齒顎矯正,解決戽斗困擾之後,學業成績優秀的他選擇了醫學院就讀,走出外觀的陰霾,希望貢獻自己的能力造福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蔡醫師建議,家長若發現家中孩童有齒列不整或上、下顎骨位置不正反咬錯咬等問題,應該要盡早諮詢齒顎矯正醫師,以掌握治療的最佳時機。

不吃檳榔仍得口腔癌!?建議男性加強口腔衛生

不吃檳榔仍得口腔癌!?建議男性加強口腔衛生

據國民健康局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男人最常見的癌症依次是肝癌、大腸癌、肺癌與口腔癌,其中最可怕的癌症是應該算是口腔癌,因為口腔癌嚴重影響外觀與進食功能,對病患生活品質影響極大,且就25歲到44歲的青壯年男性來看,口腔癌是最常見的癌症,平均發病年齡比起其他癌症年輕了10歲,平均壽命則比國人平均壽命少活了20年。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 - 劉耿僚 醫師表示,台灣口腔癌的成長率高居世界第一,主要的致癌因子是嚼檳榔、抽煙與喝酒。最近研究則發現一種引起女性子宮頸癌的病毒「人類乳突瘤病毒」也是口腔癌的致病因子。據研究顯示,高危險性致癌的乳突瘤病毒存在1/4的正常人口腔與咽喉中,正常男性的咽部更高達36%的感染率,而且約1/3的口腔癌患者帶有這種高危險性的病毒。      這種病毒的傳染途徑一般認為與口腔黏膜或皮膚傷口接觸到已受感染的患者有關,這其中包括了接吻、親密性行為如口交、口腔長期蛀牙潰瘍與口腔衛生習慣不佳等等。劉耿僚 醫師指出,這個發現也部份解釋了為何一些沒有嚼檳榔抽煙或喝酒的人也可能罹患了口腔癌的原因。這種病毒的預防性注射疫苗在國內已經上市,也就是一般中文所說的「子宮頸癌疫苗」,正確來講應該說是「人類乳突瘤病毒疫苗」,劉耿僚 醫師說,目前衛生署核可建議9至26歲女性可考慮施打以預防這種病毒的感染,不過未來應當可以推廣到男性也施打此種疫苗,因為這種病毒的傳播,男性才是扮演了關鍵性散佈者的角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