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臺北聽奧H1N1新型流感防治經驗談

臺北聽奧H1N1新型流感防治經驗談

本次聽奧防疫工作,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張聖原及昆明院區院長顏慕庸領軍,全院同仁積極投入與配合,建構以旅館、賽場及醫院監測通報節點的防疫網絡,並於上述管制節點配置酒精性洗手設備。院區並派駐12區健康服務中心防疫人員,採責任制分工每人負責1家飯店或旅館,總計34家維持環境監測與每日類流感症狀個案通報的密切聯繫,另與賽場醫護站連線,若有疑似H1N1新流感個案通報,立即介入疫情調查與控制,杜絕疫情蔓延。本次聽奧期間總計類流感通報管理計22人,確診A型流感人數計5人,5人中確診H1N1新流感1人,另一起4人為H3季節性流感群聚事件,並未發生繼發性群聚感染,本次因H1N1新流感住院或重症治療人數則為0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社區傳染病防治組護理長謝英慧說,第21屆夏季聽障奧運於9/5-9/15在臺北舉行,來自世界各地81個國家聽障奧運選手與工作人員約5千5百多人入境,適逢全球H1N1新流感疫情,短期瞬間人群密度與互動大幅增加,也容易增加傳染病發生機會,一旦爆發疫情,尤以呼吸道傳染疾病,易引發集體感染事件,對主辦城市與選手將造成極度傷害。謝英慧表示,為了鞏固亞洲第一次,守住臺灣驕傲,該院聽奧防疫準備工作戰戰兢兢,絲毫不敢心存有任何僥倖!由事前周全準備至圓滿閉幕為止,所有的人都竭盡所能齊心協力,完成該次任務。聽奧終於圓滿閉幕,所有選手與相關人員於9/18晚間也已全數出境,在所有人共同努力下,臺灣的「好」終於能讓全世界看到!大家都共同引以為榮。但就H1N1新流感防治則尚不可掉以輕心,臺灣是否能贏得這場防疫勝戰,仍需大家繼續努力!謝英慧強調,新流感病毒與季節性流感病毒感染在臨床上都會出現如:發燒、全身痠痛、倦怠等症狀,是非常類似很難區分。所以在家中或共同生活環境社區裡,仍需加強防範杜絕疫情傳播。她再次提醒,H1N1新流感首重預防,防疫由自身個人衛生做起,防疫不可掉以輕心,但也無需過度恐慌!目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忠孝、陽明、中興及和平等五院區,特別因應疫情需要,開設「類流感特別門診」,供出現新流感症狀民眾快速看診。她表示,類流感特別門診採一般門診收費,周一至周五上、下午各開設一診,忠孝院區於周六上午也加開一診,為民眾提供健康照護服務。

參與9/26『遺落的玻璃珠』特映會 響應國際失智症日

參與9/26『遺落的玻璃珠』特映會 響應國際失智症日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為喚起社會大眾對失智症的關心,將於9月26日(六)下午1:30假台北市私立靜修女中(寧夏路59號)大禮堂舉辦『遺落的玻璃珠』特映會暨座談會,本次活動邀請如果兒童劇團特別精心設計失智故事做為開場,映後有獎徵答還提供I Phone手機、翻譯機、限量鏈鏈包等多項大獎,導演賴俊羽先生將蒞臨現場與我們分享拍片心得,歡迎市民朋友電洽陳小姐0800-228585。根據統計,目前台灣65歲以上的老人中,約每二十人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到了2030年,這個比例將達到每五人就有一人,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舉辦「遺落的玻璃珠」記憶減法&愛的加法公益影展活動,藉由這部感人的影片,期盼社會大眾對於失智症患者更加關心,喚起民眾更加瞭解並重視這項高齡化社會所衍生的議題。電影「遺落的玻璃珠」藉由賴俊羽導演運用創新的拍攝手法,透過夢境及現實間的交界,描述失智症的各種精神症狀行為,講述一段如夢似幻的記憶物語。影片中不但呈現失智症患者的症狀,如遊走、無法分辨現實與幻想,甚至連家人都不認識的生命歷程,也傳達了家人互相扶持的愛和包容,影片結束時也誘發觀眾深思失智老人的照顧議題。 ◆賴俊羽-遺落的玻璃珠導演,此片入選2009年台北電影獎。◆9月26日(星期六) 13:30~14:00 報到 14:00~14:05 來賓致詞 14:05~14:30 熱場活動:如果兒童劇團14:30~15:45 影片播放:播放-遺落的玻璃珠(72分鐘)15:45~16:30 映後座談:邀請相關專業人士、賴俊羽導演16:30 活動結束-繳回映後問卷者可獲得「名片型放大鏡」1個(每人限領取1個)。

電子病歷 好處多多

電子病歷 好處多多

病歷是儲存病人健康照護資料與資訊的重要文件,也是所有醫療工作團隊於機構內執行臨床業務時,所製作相關紀錄之記載,雖然醫療機構己普遍利用電腦處理病歷資料,但仍需保有書面病歷並以紙本方式儲存。但實體的紙本病歷仍造成許多間題的產生,例如:空間管理的成本、人力調閱及傳送的秏時、資料難以備份,不易掌握病歷流向、紙張成本之浪費等,病歷管理者將無形中產生困擾。電子病歷對民眾來說,可以保障自身的權益;從醫院的角度來看,可以減少紙本病歷使用及管理的困擾、提升醫療院所財務管理的效率、整合醫療院所之資源、相互支援管理及決策系統,跨組織分享資源,更宏遠的來看,可以提升教學、研究的能力。科技的進步已使醫院的傳統X光片被PACS取代,除了節省空間外,影像穩定、即時,轉換時間快速、報告的準確率亦隨之提高且也降低了費用成本;對衛生署而言,可避免重複的檢查檢驗,節省資源;而且也會帶動其他醫療衛生相關產業的發展,像是遠距醫療、醫學教育及轉診等方面;整體而言,完善的電子病歷基礎架構與系統,可以有效地傳輸健康照護資訊,任何時間點皆可以安全地使用電子病歷和決策資源,以改善健康照護的品質安全及效率。在推展電子病歷的過程中,在法規面、安全面、標準面和推廣面都要兼顧到。實施電子病歷必須兼顧品質與成本,將浪費減到最低,提昇醫院的競爭力,提高病患滿意度,進而使健保給付增加,醫院才會有營利。但是推動電子病歷需要醫院高層大力支持、強力配合,因為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也需要專精的人才,而且醫管人員須與資訊人員合作無間,制定出來的模組除了須符合標準外,臨床專業人員也必須便於使用,如此一來才能達成預期之效益。 (本文作者為澄清醫院平等院區病歷課課長 林佳慧)

眼袋整形手術為美麗加分 拒絕洩漏眼部年齡 年輕風采再現

眼袋整形手術為美麗加分 拒絕洩漏眼部年齡 年輕風采再現

眼袋總讓人感覺沒睡飽、老態的感覺,比實際年齡老上許多。整形醫師廖建勝表示眼袋指的是臥蠶以下至淚溝之間的部分膨出,又分為先天性與皮膚老化兩種。先天性眼袋通常以下眼皮皮膚較薄,眼眶內脂肪較多膨出為主;因老化而造成的下眼皮皮膚、眼輪匝肌及眶隔筋膜,外眥韌帶等支持結構薄弱鬆弛,則為中、老年眼袋族群的主因。較大的臥蠶常被誤認為是眼袋,但實際上是眼輪匝肌肥厚所致,而與眼袋一線之隔的淚溝也具有襯托出眼袋及惡化黑眼圈效果,長時間熬夜或身體狀況不佳也會使眼袋狀況更加明顯。因此術前醫師的評估相當重要,處理時需要一併考量。整形醫師廖建勝表示,以往的眼袋整形手術主要是去除眼眶內的脂肪及下眼皮,時至今日單純去除脂肪只侷限於下眼皮彈性較佳的年輕人,即一般所謂的”內開式手術”(Transconjunctival Lower Blepharoplasty, TCLB),主要是取其無明顯疤痕及較快恢復,但須保守為之;而”外開式手術”指脂肪重新分配,脂肪移位填補淚溝外加眶隔隔膜整形及眼輪匝肌固定懸吊,此為移山填海,一舉兩得同時去除眼袋及淚溝並可使眶下臉頰豐滿減少復發,其缺點惟有較長恢復期及暫時之明顯手術痕跡。如前述有時眼袋並非特大而是被過深淚溝所襯托出來的,則可以玻尿酸弭平凹陷改善之,當然這也是最不需要恢復期的。眼袋整形手術後的恢復期,會因為年齡、體質、術後的照顧而有所不同,手術後2-3日較腫宜整日冰敷,冰敷半小時休息半小時。外開式手術約一週拆線,內開式手術則不用。術後一週盡量休息,避免激烈活動或出遠門,睡前減少水分的攝取,術後要禁止煙、酒、咖啡、辣椒等刺激性食物。眼眶周圍有可能出現瘀血、水腫或滲血,若無擴大,約在1-2週內自然消失。大部分的疤痕皆不明顯,看不出開刀的痕跡。廖建勝醫師強調,在接受手術前,應避免服用促進血液循環或抗凝血的藥物。而眼袋手術後可能的後續情況包括有瘀青血腫及下眼皮外翻,不一定會發生且多屬暫時性,常見於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亢進等疾病之患者,術前應由醫師評估再進行手術。而結膜水腫常見於外開式眼袋手術者,術後早期因眼尾的小拉皮使得組織較為緊繃,有可能輕微影響眼周的淋巴迴流,使眼內有透明液狀體,此為恢復期內暫時性狀況,約3至6週會自然消失,不必擔心。眼袋整形手術後需注意保養,包括避免眼睛過度疲勞,避免光老化,適度營養維持下眼皮及支撐組織彈性,保持充足睡眠,使用含左旋C等適宜之保養品,可延緩眼袋的再度生成。

乳房變小莫輕忽,乳房攝影現癌形

乳房變小莫輕忽,乳房攝影現癌形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放射科李孟儒主任表示,最近曾在一天當中以數位式乳房攝影篩檢出兩位乳癌患者,這兩位皆是60歲左右女性,曾經注意到單邊的乳房在這一兩年有慢慢變小的現象,但因為沒摸到明顯腫塊,都以為是年紀大乳房自然萎縮而不以為意,最近在家人及衛生所護士的勸說下接受健保局提供的免費乳房攝影檢查,赫然發現乳房深處有約3公分大小的腫瘤,才趕緊接受治療。李孟儒主任表示,侵犯性乳癌侵犯鄰近組織時,常造成結構變形,引起乳頭或表皮凹陷導致乳房有變小的感覺,如果腫瘤位置較深可能自己會摸不到硬塊,但是利用數位式乳房攝影可以清楚看出內部的放射狀變形結構,以及是否伴隨有微小鈣化並據以實施定位手術;但是若等到乳房外觀改變才做檢查,通常都已經不是早期乳癌,且治療預後較差,同時常常無法保留乳房;所以,即使毫無異狀,40歲以上婦女仍應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不需要切除整個乳房,且乳癌存活率可達90%以上。近年來,台灣婦女隨著生活水準提高、飲食西化、晚婚、晚生第一胎或未婚人口增加,使得乳癌的發生率急遽上升,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1995年到2005年的乳癌統計資料指出,國內乳癌發生率10年來上升了75%,高居女性十大癌症發生排行的首位,不但罹患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較歐美國家約提早10歲,死亡率更是逐年攀升,足見『乳癌防治』已是所有婦女都必須重視的議題。雖然健保局提供50至69歲的婦女每兩年一次免費的乳房攝影檢查,但是仍然有許多符合條件的婦女怕麻煩而沒有接受這項檢查。李孟儒主任指出,已有大量研究證實,定期乳房攝影是早期發現乳癌最簡單且安全的方法。美國癌症學會建議40歲以上婦女應每年接受一次乳房攝影檢查。在台灣,健保局提供50至69歲的婦女每兩年一次免費的乳房攝影檢查已實施多年。台灣婦女因為乳房篩檢,使得發現早期乳癌的人增多,但根據衛生署新出爐的大型研究顯示,國內40歲到49歲的乳癌發生率已經超過3成,由於乳癌發現的時間早晚,將影響治療效果及乳癌死亡率,衛生署計畫放寬40歲以上婦女免費做乳癌篩檢,希望將5年存活率提高到90%以上,這項政策預計明年初就能實施。李孟儒主任強調,屆時40至69歲的婦女應好好把握自己的權益。

擺脫「數羊」的日子 三招改善失眠症狀

擺脫「數羊」的日子 三招改善失眠症狀

常聽人說『昨晚失眠,數了一整晚的羊,沒辦法,最後還是服用安眠藥才得以入眠。』一般人所謂「失眠症」,是持續一段時間,對於睡眠的質與量出現不滿意的狀況。天主教聖功醫院身心科 葉怡寧醫師表示,因為主觀上每個人對於睡眠的需求有個體性的差異,所以無法以睡眠時間長、短斷定是否有失眠症。當一再出現失眠的現象,患者可能對於睡眠感到焦慮,更難入睡,造成惡性循環。失眠症的診斷,依照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第4版(DSM-IV),原發性失眠症的診斷要件為:一、最主要的抱怨為入睡或維持睡眠困難或睡眠無法恢復精力(nonrestorative),至少已長達一個月。二、睡眠的困擾(或隨之而來白天的困倦)已造成臨床上有意義的不適,或引起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之缺損。 三、睡眠障礙並非僅在嗜睡症(Narcolepsy),呼吸相關睡眠障礙(Breathing-related sleep disorder),週期規律睡眠障礙(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order)或類睡症(Parasommia)的疾病病程中所發生。 四、此種睡眠障礙非僅發生在另一種精神病的病程中(如重症憂慮症、廣泛性焦慮症、譫妄狀態)。五、非由於某種物質(如藥物或濫用物質)或一般疾病所引起的直接生理效應所造成。失眠症的治療,葉怡寧醫師提出以下幾點供民眾參考:一、要養成良好睡眠習慣1、注意睡姿:以右側臥為好,利於肌肉組織鬆弛,消除疲勞,幫助胃中食物朝十二指腸方向推動,避免心臟受壓。2、選擇臥具:選擇適合的枕頭,避免太高或太低,太硬或太軟。3、避免睡前興奮:睡前不要做強度的活動,不要喝濃茶或咖啡等.一般有服用安眠藥的病患,建議中午後不要喝刺激性飲料。4、睡前勿進食 :特別是油膩之品,會增加胃腸的負擔,橫膈肌向上擠,胸部受壓,腹部脹滿,易引起多夢、說夢話。5、定時上床,定時起床:白天儘量勿躺床。6、不要在床上做其他活動;床是睡眠的地方,不要在床上看書看電視。二、非藥物的治療1、食用含有豐富的天然L色氨酸L.tryptophan的食品,如:牛奶、鮪魚、黃豆、蛋。2、養成良好運動習慣。每週最少三次,每次半小時。較適合的運動包括散歨、氣功、太極拳等較溫和的運動。3、泡熱水澡。4、放鬆訓練:慢慢地深呼吸3次,每次都把氣完全吐出,待 3次吐氣完畢時停止呼吸到忍不住為止。如此循環作5~6 回。這種呼吸練習會把二氧化碳聚集在血液中,因而產生鎮定的效果。5、自我催眠等。三、藥物的治療若失眠的症狀嚴重時,需要使用藥物治療。許多人對於安眠藥有許多迷思,有些人可能造成太過小心翼翼,排斥使用任何助眠劑,造成嚴重睡眠障礙甚至影響情緒。但有些人對於安眠藥的使用則是太過於依賴,甚至出現濫用的情形。葉怡寧醫師強調,安眠藥的使用需依醫師的建議使用,不要任意調藥,以免造成依賴性。常用的安眠藥物如下;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 、非苯二氮平類(Non-Benzodiazepines)、抗組織胺、三環抗鬱劑、其他抗鬱藥物等。許多人常常苦於睡眠障礙,無法享有規律性和良好的睡眠,常常難以入睡或容易早醒、甚至一個晚上要醒來數次。葉怡寧醫師指出,改變睡眠的觀念和習慣,可以穩定作息,必要時可以使用短期藥物協助,以恢復較好的睡眠品質,可以保持身心健康.紊亂的睡眠型態並非常態,也許是某些生理疾病或情緒異常的徵兆,須諮詢醫師,並且治療其疾病,以維護身心健康。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Web.asp?id=18491&m=5

迷走神經刺激器 降低頑固型癲癇病童發作

迷走神經刺激器 降低頑固型癲癇病童發作

台大醫院於今年1月14日針對無法以外科顱內手術或抗癲癇藥物,也無法使用生酮飲食來輔助治療之頑固型癲癇病童,植入「兒童型迷走神經刺激器」,採用連續24小時,定時經由左側迷走神經傳送微量電刺激到腦幹NTS(孤立束狀核)的部分,抑制病灶處異常放電,術後病童癲癇的情況獲得大幅改善,亞洲國家在此案例之前並無植入兒童型迷走神經刺激器之前例。此4歲病童為頑固型癲癇,因頻繁發作導致神經發展及語言學習退步、認知障礙、和過動行為,且一旦發作病童會跌倒,故需要戴鋼盔預防頭部外傷,走路也退化成必須以推車代步。今年1月即使服用4種抗癲癇藥物,每日癲癇發作仍高達20-40次。藥物劑量增加並未使抽筋減少,反而增加副作用,經MRI等腦部影像及腦波檢查結果,評估病童不適合使用傳統外科手術切除病灶來控制或降低癲癇發作,因此轉至小兒神經外科接受迷走神經刺激器植入手術來改善病症。患童於98年1月14日植入兒童型的迷走神經刺激器,並於元月底開機使用。開機三個月後,大發作情況消失,但每日仍有7到15次小發作;患童開始可以墊腳尖行走,認知方面增加視線交會的溝通,同時開始聽得懂部分的指令。開機五個月後,白天的發作消失,每週約4次發作;人際關係的互動頗有進展,患者開始會對人笑。六個月後患者不再有癲癇的發作,即便發高燒生病時也未見復發,腦波檢查的結果也發現原本頻繁的癲癇放電波已消失;同時患者的步態漸趨穩定,可以自行走路及跑步;認知方面則進步到會和其他小朋友玩,同時會發出一些聲音,原本過動的他也變得乖巧聽話許多。迷走神經刺激器,是在胸口皮下植入一個刺激器,將刺激器的神經導線纏繞於左側頸部迷走神經上,植入迷走神經刺激器後,兩週內須定期回診微調刺激器的刺激參數。透過每天定時定量的釋放微量電刺激,利用電刺激方式來改變腦部不同區的血流量,以降低癲癇發作。

子宮頸抹片檢查異常該怎麼辦?

子宮頸抹片檢查異常該怎麼辦?

大部份子宮頸抹片檢查異常是人類乳突狀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這是一種以性接觸為感染途徑的疾病,通常人類乳突狀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細胞變化會自然消失,但某些類型的人類乳突狀瘤病毒(HPV)感染和「子宮頸癌前病變」及「子宮頸癌」有關,有時候子宮頸上皮細胞的變化是由於其它感染所引起;如陰道滴蟲、細菌或霉菌,這些感染可以用藥物治療,更年期婦女細胞的變化呈現萎縮,這只是缺少「女性賀爾蒙而老化」的結果,可不必介意。光田綜合醫院 婦產科 黃哲政醫師說明子宮頸抹片檢查異常可以做更進一步的檢查,包括:(1)人類乳突狀病毒測試:可檢查是否帶有高風險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2)陰道鏡檢查:陰道鏡檢查已成為評估異常子宮頸抹片的標準方法,在陰道鏡下,子宮頸可放大5到20倍,塗上3~5%的醋酸,觀察其顏色變化及血管增生情形,必要時可就不同病灶分別切片。(3)活體切片:醫師切除一小塊組織樣本,送到病理室檢查,病人可能感覺到些微的捏痛。(4)圓錐形切除:有些時候必需圓錐形狀切除子宮頸,才能獲得詳盡的檢查資料,而決定治療方針。如果切除的邊緣沒有被癌細胞侵犯,病變也祇限於「高等級癌前病變」。圓錐形切除也可算是一個完整的治療,可以不用切除子宮,只需要定期追蹤就可以了。黃醫師提醒,只要每年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就可以在「子宮頸癌前病變」階段診斷出來,而避免「侵犯性子宮頸癌」的發生。

你喝的水符合衛生標準嗎?

你喝的水符合衛生標準嗎?

為了解市售包(盛)裝飲用水之衛生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針對超市、便利商店及製造工廠等進行包(盛)裝飲用水標示檢查及水質檢驗。此次查驗產品檢驗項目為大腸桿菌群、糞便性鏈球菌、綠膿桿菌及重金屬鉛、鋅、銅、汞、鎘、砷,衛生標準不符規定之業着,將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0條規定,爰依同法第33條第1款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並提醒民眾,購買包裝水,應詳細檢查標示:廠商名稱、電話號碼及地址、有效日期、水源別、水源地、營養標示…等。如標示不符規定者,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7條第1、2項,爰依同法第33條第3款規定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  「大腸桿菌群、綠膿桿菌、糞便性鏈球菌」是評估水源水質製造配送過程的衛生指標之一,數量過高,表示水源水質可能不潔或在製造、儲存、取用過程中遭受汙染,衛生局呼籲業者應落實衛生自主管理及品質監控,以免觸法。該局提醒民眾於購買包裝飲用水產品時,均應仔細觀察產品外觀,切勿購買含有懸浮物或雜質的商品,如發現產品有上述現象,請不要再飲用,如對產品的生菌數含量有疑慮,建議可煮沸後再飲用,為保護消費者,任何純淨水長期放置或儲存都會變質,且開封後的包裝水放置室溫或冰箱中,細菌數都會增加,因此民眾應注意包裝飲用水是否包裝完整,並存放在陰涼處,避免陽光照射或放置車箱內,開罐後宜儘早飲用,且購買時注意食品標示是否完整,民眾如有相關問題可電洽1999臺北市民當家熱線(撥打1999熱線以市話費率計算,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077。以上稽查結果,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查詢相關訊息。

牙醫師公會全聯會仲秋夜之歌「排灣族歌舞與西洋樂曲」關懷音樂晚會

牙醫師公會全聯會仲秋夜之歌「排灣族歌舞與西洋樂曲」關懷音樂晚會

台灣偏遠地區城鄉差距大、資源匱乏,造成當地民眾經常面臨就醫困難的窘境,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在蘇鴻輝理事長的帶領之下,因為辦理健保偏遠地區醫療方案,有感台東縣達武地區地方社會及教育資源極度不足,經多次探訪地方及學校,積極地希望能夠為偏遠的達武地區作正向社會提昇工作。在臺東縣大武及達仁鄉推動「躍昇達武,希望臺灣」提升學童競爭力圓夢計畫,成立醫療站派遣牙醫師輪流駐診,提昇居民與學童的口腔照護並且捐贈經費補助大武國中等5所學校,並希望此計畫拋磚引玉,將牙醫師對弱勢族群的關懷,提升為對偏鄉醫療資源缺乏地區總體競爭力提昇的實際行動,也呼籲社會各界正視落後發展族群的窘困,共同提昇台灣平衡的成長。台東縣大武鄉地區為全台低收入戶密度最高鄉鎮。「躍昇達武,希望臺灣」此計畫約投入新台幣550萬的預算,除了提升其醫療品質,也針對大武地區國中小學軟硬體各項設施做改善。計畫中捐贈地區(衛生所)高科技牙科醫療設備至大武衛生所,更於七月份開始巡迴醫療服務,提升當地居民就醫便利性。全聯會理事長蘇鴻輝醫師也看到了孩童們的需求,「一直以來大家努力縮短城鄉之間的差距,但該區各項資源明顯不足。像班級並未都有電腦可以使用,這樣的學習速度根本無法追上城市的學童。學校組成男女足球隊,卻缺乏練習工具,甚至連教練都請不起,這要如何提昇山區孩童的學習品質!?」更讓理事長擔憂的,許多孩童家中經濟狀況不佳,父母工作時數過長及隔代教養問題,孩童放學後或假日常在外遊蕩,於是在計畫中特別編排「伴讀活動」安排老師於假日、寒暑假陪伴孩童寫作業或閱讀,希望藉此升孩童學習及閱讀的興趣。蘇鴻輝理事長以及此次圓夢計劃負責人陳世岳醫師表示,為了讓學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公會捐贈了由學校規劃的課外讀物新書共1000多本,訂定「每人每週一書」的目標,也補助學校每學期的獎學金,以激勵學生的奮發向學精神。而達武鄉地區原住民以排灣族居多,為保有台灣原住民傳統文化及特色,也編列預算讓各校發展其特色,例如安朔國小特有的傳統排灣族傳統歌舞及鼻管團、大武國小直笛團及角力隊、大鳥國小合唱團及英語班、尚武國小的足球隊還有大武國中足籃球體操隊及管樂隊,分別聘請專門的教師來培養其才藝。針對這些從未踏出過台東的學童,特別安排四天三夜的「台北秋令營」的活動,行程包括有參觀總統府並由總統親自接見、到動物園參觀與團團、圓圓熊貓見面、至士林科教館體驗科學之旅,更於10月9日當晚與台北市國小來場「排灣歌舞與西洋樂曲」的音樂交流之旅,也歡迎民眾攜家帶眷,爸爸媽媽帶小朋友來一同參與這場音樂盛會。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也特別準備1200份精美小禮送給到場參加的民眾,讓大家在仲秋的夜晚可以輕鬆的聆聽來自於不同地區的音樂饗宴。活動時間地點:98年10月9日(五)晚間7點 劍潭青年活動中心大禮堂(台北市中山北路四段16號)活動參加辦法請洽: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02)2500-0133分機213羅小姐分機211楊先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