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減重困難的真正原因─脂肪與毒素共生

減重困難的真正原因─脂肪與毒素共生

並非所有人對於毒素都有相同的容忍能力。基於以下三點原因,女性通常比較容易受到毒素的影響。首先,女人的身材比男人小,由於女性體重比男性輕的緣故,因此毒素比較容易累積至影響健康的程度。其次,女人身體的脂肪比男人多,而毒素與脂肪的關係又非常密切,當身體無法處理體內的毒素時,往往會把多餘的毒素儲存在脂肪,這正是減肥非常困難的原因之一。身體脂肪其實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儲存毒素。如果毒素並未儲存在脂肪裡,而是不斷在血液和器官裡循環,將會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第三,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荷爾蒙失調的影響。由於許多毒素會對身體產生類似荷爾蒙的影響,因此往往會造成女性體內的荷爾蒙失調。此外,小孩也比大人容易受到毒素的影響。由於毒素在嬌小的身體裡比較容易累積,再加上小孩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因此孩童往往會缺乏處理毒素的能力。毫不令人意外的是,生活型態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你是在充滿化學物質的環境裡工作、或是經常呼吸有毒的氣體,難免比較容易受到毒素的影響。如果你所吃的食物缺乏營養成分,食物中又添加許多糖分、氫化脂肪,那麼體內毒素的累積速度當然會比較快。暴露在充滿人工化學物質的環境裡,也會讓你的身體容易累積毒素。每種化學物質都並不相同,因此身體也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有些化學物質是水溶性的,有些則無法在水中溶解。有些化學物質很快就會分解,有些則會在身體組織裡停留許多年。所以同樣暴露在充滿化學物質的環境中,身體往往會因為不同種類的化學物質,而出現完全迥異的影響和變化。在第二和第三章裡,我將會詳細介紹許多大家經常接觸的有毒合成化學物質,這些有毒的合成化學物質往往與癌症、呼吸困難、荷爾蒙失調、肺部發炎、肝臟受損、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以及其他疾病關係密切。雖然體內毒素的累積與合成化學物質關係密切,但是危害身體健康的原因並不僅止於此。毒素主要分為兩種形式:來自身體外面的毒素和來自體內的毒素。身體外面的毒素包括噪音、輻射線、電磁波、天氣、紫外線、生活習慣等。體內毒素則包括情感創傷、壓力所引起的荷爾蒙失調、生活艱辛導致心情鬱悶、生活完全缺乏使命感等。(本文摘自:米謝爾醫師四週排毒聖經,由山岳出版社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1/2/199.html

做個快樂的不倒翁 保命防跌13招

做個快樂的不倒翁 保命防跌13招

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的資料顯示,事故傷害列台灣地區65歲以上十大死因的第七位,其中又以跌倒為第二大原因。根據流行病學調查(1985~1994年)顯示,每年因跌倒所造成之死亡人數平均為335.1人,其中65歲以上老人即佔了43.81%。另有國內學者(黃子庭等,1993)指出,老人發生跌倒之盛行率為51%,重複跌倒機率更高達39.2%,可知老人跌倒比率甚高,且易再次跌倒。由於老人常有高盛行率的共存疾病(comorbid diseases),例如:骨質疏鬆症、器官功能退化,尤其是進入冬季後,氣溫降低、活動量減少、手腳協調較差等種種因素,更易造成跌倒發生。有些老人會因害怕再次跌倒,而限制自我活動,漸漸失去獨立活動的能力,使得身體功能愈來愈差,也造成家人的負擔。老人跌倒原因造成銀髮族易跌倒之高危險因素可分成兩部分:1. 內在因素:有特殊筋骨關節病變、反應較慢(含平衡功能失常)、感覺能力差(視、聽、本體覺差)、身體疾病或服藥、年老體衰……等2. 外在因素:有1/3的銀髮族在居家環境中跌倒,特別是在廚浴樓梯、濕滑或不平地面、昏暗空間、光差大、鞋子不合適……等情境之下;而在外出時又多因新環境、照明差、移動物體、不平路面……等因素而容易跌倒。預防跌倒13招1. 排除障礙物,維持生活空間動線流暢:如家具擺設應固定、走道樓梯要暢空、電線要固定或收好,避免使用地毯。 2. 照明、採光需充足:盡量採用不會使人炫目的燈光,並備有緊急照明設備。夜晚入睡後,浴室及客廳應留盞夜燈,並保持樓梯、走道隨時有光線照明。 3. 放慢速度,勿匆忙:下床或起身的動作要緩慢,不要突然蹲下或站起。 4. 加裝安全扶手及止滑設計:樓梯及浴室可加裝安全設置,並盡可能將老年人的臥房與主要活動空間都安排在同一樓層,以減少老年人攀爬樓梯的機會。5. 地面應保持乾燥,勿潮濕或光滑。 6. 規律運動:保持身體柔軟性與耐力,但勿過度劇烈,並須注意早晚的保暖,以防關節僵硬無力。 7. 穿著合腳的鞋子或拖鞋:鞋底要防滑,鞋內不要墊有太厚的鞋墊,以免影響腳底感覺8. 使用安全的輔助器材:如枴杖、助步器及輪椅等,並將其放置於靠床處。 9. 調整床墊、座椅等設備及常用物品放置的高度,以方便老年人使用。 10. 藥物的服用應經由專業人員的指示,並確定不會影響走路的平穩性。 11. 每年定期檢查視力和聽力。 12. 不喝過量的酒。 13. 將寵物繫上鈴鐺,以防寵物在老年人不注意時溜到腳下,發生絆倒意外。 安全跌倒‧降低傷害許多老年人跌倒時,下意識的反應會以手掌著地或就地跌坐,易造成手腕的橈骨及脊椎、髖骨的斷裂,因此,萬一跌倒時,該如何處理呢?1. 尋找周邊固定支持物抓握,或雙手、雙腳彎曲的動作下跌倒,以減緩、分散跌倒時所受的衝擊力。 2. 跌倒後,在移動身體之前,應該警覺是否會受傷或打破物品。 3. 沿著地板,緩慢移動身體至一個穩固的家具旁(如椅子),讓身體好好休息。 4. 若無法移動肢體或劇烈疼痛,應大聲求救,並先檢查是否有嚴重腫脹或骨頭變形,若疑似有骨折現象,可就近取木板或長型硬板(長度要超過傷處上下的關節),再以紗繃或絲襪、毛巾做簡易的固定,並立即送醫檢查、治療。 5. 若無上述症狀,可在旁人的協助下,或自己慢慢站起,持續觀察,並給予冰敷,於事後發現症狀或疼痛加劇、漸漸無法活動,仍建議需儘速就醫。 做個快樂不倒翁老人跌倒並非純然意外,相反的,跌倒是可以透過許多方法加以預防,如:環境改善、運動、視力照護等,若能提升銀髮族群本身對預防跌倒的認知與技能,對於醫療與社會照護成本、長者生活品質等,有莫大的幫助。總之,為了體貼家中的老寶貝,讓我們一起杜絕除可能製造跌倒的因子,讓老年人做個快樂不倒翁,為他們的居家安全再加分。 相關網站資源:老人保命防跌資訊網 http://teacher.he.ntnu.edu.tw/fall/居家安全進網 http://subweb.health.gov.tw/homesafety/shareold.html

健康的第二大疾病 骨質疏鬆症

健康的第二大疾病 骨質疏鬆症

每年的10月20日是全球世界骨鬆日,繼英國、希臘、德國、日本、香港等等國家之後,上週末10/18(星期日)下午,由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及台北市衛生局共同主辦的「台灣世界骨質疏鬆日」,於台北101大樓北方噴水池廣場熱烈展開,今年度台灣世界骨質疏鬆日的宣導主題為:【為健康骨鼓掌!挺直腰,大聲講;有骨氣,為健康!STAND TALL -- SPEAK OUT FOR YOUR BONES!】,希望透過媒體、醫護人員、民眾等對象舉辦衛教活動,建立「定期篩檢骨密、注意骨鬆徵兆、增加營養補充及運動、早期接受正規醫療」等觀念,期望能提高國人對骨鬆的認識並降低骨鬆對國人造成的嚴重威脅。現場除骨鬆學會前理事長宋永魁教授、常務理事楊榮森教授、秘書長黃兆山醫師、理事黃泓淵醫師、高義然醫師、前衛生署署長侯勝茂醫師之外,台北市衛生局林秀亮副局長、國民健康局成人及中老年保健組徐瑞祥組長、台灣更年期醫學會理事長葉聯舜醫師等皆到場一齊共襄盛舉。為喚醒民眾防治骨鬆的意識與警覺心,現場更安排了極有意義的「為健康骨鼓掌」活動,由醫師群、林口長庚志工媽媽、現場民眾等,以整齊劃一、完美融合的四部掌聲及口號,來呼籲全民拿出台灣人的骨氣,一起「挺直腰、大聲講、有骨氣、為健康」。另外現場也免費提供超音波檢測儀器及骨鬆車檢測,還有包括克寧奶粉保鈣配方、克寧銀養奶粉、統一營養強化牛乳,3M防滑貼片等廠商提供試飲活動,並設計骨鬆衛教攤位區四大闖關活動、舞台活動區骨鬆問題對對錯活動及一連串精彩表演活動,近2千位民眾來到101噴水池廣場,共同響應世界骨鬆日,並踴躍參加衛教活動及測量骨密,用行動表達對骨質健康的關心。由於骨鬆骨折是導致老年人失能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且衍生的醫療照護費用甚至超過許多慢性病,世界衛生組織更提出警告:「骨質疏鬆症,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造成健康問題的第二大疾病!」,但是在台灣,骨質疏鬆症卻被一般民眾所忽略。前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宋永魁提出呼籲,預防骨質疏鬆症應該要從年輕就開始。在飲食上,30歲以下的民眾要注意充分的鈣質及維他命D攝取,每週進行規律而適量的載重式運動,幫助骨骼發展健全;50歲左右開始,就要有定期測量骨質密度的概念,當骨密檢測結果(T值)低於-2.5,就代表可能罹患骨鬆,需要更積極的尋求正規醫療來解決,而治療骨鬆的藥物,應由專業醫師診斷後開立處方,千萬不要錯把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葡萄糖胺、鯊魚軟骨素等拿來當成正統治療藥物,而延誤病情。

管理及促進健康專業人員培訓課程 開跑了!

管理及促進健康專業人員培訓課程 開跑了!

21世紀醫學革命性的發展結果,帶動了基因研究、器官複製和老化生物學等各方面的突破。照理說,醫學愈進步,人類的健康就應該更有改善,病人也應該愈來愈少才是;但我們觀察各大醫療院所,卻發現許多門診總是大排長龍,而且許多怪病、慢性病患也愈來愈多,讓我們不禁疑問,究竟是什麼環節出了問題呢?完全優整合醫學診所林承箕醫師就表示,現代人類社會中,只有約10%的人正在生病,有15%的人是真正健康的,剩下的75%是亞健康或亞疾病的人,而絕大多數的你我都是屬於這個族群,但在醫療體系上,我們卻無法獲得任何相對應比重的醫療照護資源。而亞健康的人,經常會有一些像是痠痛、睡不好、腸胃脹氣、便秘、四肢無力等狀況,西醫用各種檢查都查不出病,但病人就是覺得不舒服,這其實就是『功能』上已經出了狀況。」林醫師認為,未來的醫療模式應該要走向「非藥物性生活型調整」,也就是完整地教導各種衛教知識,如何吃、如何動、如何健康生活,運用自然的方式,讓身體自行痊癒及常保健康。根據國外研究發現,影響人類壽命的原因,20%是基因,20%是環境(水、空氣汙染),10%是醫生的診斷治療方法(醫療作業的能力)。另外的50%,其實就是操控在個人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上。林承箕醫強調,『整合醫學』是要教導民眾積極地『促進健康』,掌握這50%的健康自主權!為順應對長保健康之積極需求與世界潮流所趨,中華民國職業病醫學會將於10月24日起至12月26日止,舉辦一系列管理及促進健康專業人員培訓課程,提供學員整合性治療疾病、預防疾病,進而管理及促進健康的知識、觀念與方法,以增進個人及親友的身心健康,提升醫療健康服務的專業能力與品質,進而促進跨領域的健康研究、實證與推廣。詳細課程訊息請上:http://www.i-nature.com.tw/news/cont-11.html

小心!勿因骨質疏鬆而忽略可能的共病

小心!勿因骨質疏鬆而忽略可能的共病

前陣子有位70幾歲女性病患,因跌倒骨折被送到急診就醫,經手術治療後出院。但過了不久,又再次跌倒造成另一處骨折。初步經由血液檢查發現,病患鈣離子濃度異常偏高,進一步詳細檢查及切片結果,病患有多發性骨髓瘤。這種疾病會導致骨頭融解、釋出鈣質。經醫師詢問發現,她因長期背痛,而自己以為是骨質疏鬆症,當作骨質疏鬆症治療,不但症狀沒有改善,反而耽誤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張訊主治醫師表示,骨質疏鬆是一種無聲無息的流行病,在65歲以上老人有相當高盛行率,近年因資訊普及與媒體宣傳,大部分銀髮族都知道此一疾病的存在。但民眾往往把許多骨骼疾病當作是骨質疏鬆症,反而忽略了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張訊指出,許多老年人有腰痠背痛、膝蓋痛,都會以為自己是骨質疏鬆;往往經由朋友建議,在外面購買鈣片跟保健食品吃。卻不知道這些症狀其實不是骨質疏鬆引起的,長年累月吃下來,症狀沒有改善,反而白花了許多冤枉錢。他提醒民眾,若是有腰痠背痛、膝蓋痛、肩膀痛…等症狀,可能要考慮退化性關節炎、免疫系統疾病、腫瘤、以及感染的可能。因此有以上相關症狀,一定要經由醫師詳細檢查、診斷,千萬不要自以為是骨質疏鬆,一昧的吃鈣片而延誤治療時機。張訊解釋,骨質疏鬆是骨質減少,因而增加骨折機會的疾病。通常是一天天慢慢在進行,並沒有明顯症狀。多數是發生骨折後才會發現,一般骨質要流失30至50%以上,方可在普通X光片上看出。腰痠背痛患者,有時於常規X光檢查,才無意中發現沒有症狀的胸椎楔形或腰椎壓迫性骨折,這通常是唯一可以發現的症狀,骨質疏鬆病患與一般人幾乎無異,唯一差別是跌倒時,別人沒事,而骨質疏鬆的人就骨折了。有鑒於臺北市民高齡人口日漸增加,骨質疏鬆等疾病發生率隨之增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除了一般骨科門診看診外,為服務臺北市民,特別又成立了骨鬆特別門診,希望高齡長者針對容易產生各種共病的問題加以整合評估,以達到確實診斷及治療的效果,民眾可以多加利用。

面對惱人五十肩運動治療不可少

面對惱人五十肩運動治療不可少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復健科賴彥廷醫師表示,一位52歲的女性因「五十肩」前來門診求診,主訴其深受該疾病所困擾,肩部活動時倍感疼痛,手不能高舉,亦無法自行拉開背後拉鏈或洗澡擦背等,已嚴重影響了她的日常生活……。賴彥廷醫師表示,「五十肩」又名「冰凍肩」,醫學名詞為「粘黏性關節囊炎」,係因肩關節發炎導致粘黏,故而肩關節活動受到限制。「五十肩」一般好發於50歲左右的民眾。根據研究統計,糖尿病患者、疼痛忍耐度較低者與不配合運動治療的人,也都是「五十肩」的高危險群。賴彥廷醫師說,「五十肩」可分為「原發性」和「次發性」兩大類。「原發性五十肩」多發生於40歲至60歲的民眾,真正的病因目前還不清楚,通常較好發在左肩。「次發性五十肩」係指病患因為先得了某種疾病或受到創傷,而後引發出「五十肩」的症狀。次發性五十肩的原因很多,例如中風病患的患側上肢如果不及早從事「被動運動」,很可能在中風發生偏癱後的幾週內,便使得該處肩關節活動受限。其他原因如肩關節脫臼、骨折、乳癌開刀或運動傷害(肩部肌肉、肌腱拉傷)…等等,都可能因為肩膀疼痛不敢動或須固定肩關節一段時間,而逐漸造成肩關節攣縮,而續發「五十肩」。 賴彥廷醫師指出,罹病初期時,患側肩關節有時候會有疼痛的症狀,也可能晚上睡覺時比白天工作時感到更不舒服。約經過兩三個月後,患側肩關節的活動角度開始受到限制:當肩關節活動到受限制的角度(或超越)時,肩部附近便會出現劇烈疼痛,該不適感可能會順勢向上傳到頸部或向下傳到手肘。而當患側肩關節不動,或活動不超越限制的角度時,則不會引起疼痛。所以病患在此「疼痛制約」之下,都傾向儘量不去活動該肩關節,或者減少患部的動作,進而使得患側肩關節的活動限制愈來愈嚴重。賴彥廷醫師強調,治療惱人的「五十肩」,一定要合併「運動治療」才有效。雖然口服止痛藥、電療、熱敷等,確實可以減輕患部疼痛,但療效一過就又恢復原來的狀況;而且要緩解肩關節活動限制,必須搭配「運動治療」才能事半功倍。賴彥廷醫師叮嚀,運動治療需經由專家指導,最好一天至少做三次(如三餐飯前各做一次),每次從事運動約十分鐘。賴彥廷醫師呼籲,有五十肩的民眾應及早就醫,透過醫療專業的協助,認真從事運動治療,將可有效改善五十肩的狀況。

水中的賀爾蒙,對人類健康的威脅

水中的賀爾蒙,對人類健康的威脅

美國地質調查局自一九九○年代末,運用高敏感度試劑檢測境內飲用水的含藥物量。二○○二年,地質調查局公佈檢驗結果,指日常飲水中有八十二種藥物,包括:天然賀爾蒙和合成賀爾蒙、抗生素、高血壓藥、頭痛藥、抗憂鬱症藥。此外,還驗出飲水中含有咖啡因、尼古丁、洗髮精、防曬油、殺蟲劑。這些物質幾乎無所不在:鄉村的飲水中有,都市的飲水中也有,地表水、地下水、井水裡也都有。這些藥物由化糞池滲漏出去(你的大小便中含有你吃的藥),或混雜在動物飼料中變成動物糞便,由污水處理廠處理後排放入溪河。我們的飲用水中含這些藥物的量非常非常小,甚至不到一ppb或一ppt,但供應者卻源源不斷供給。科學家最近發現,魚類發生突變與水中的賀爾蒙有關,有些雄性魚類竟然長出雌性器官。賀爾蒙不像其他藥物,不容易被分解。科學家認為,溶解於水中的賀爾蒙數量雖然很少,但長期暴露於微量賀爾蒙的環境中,對生物有影響。國際化學暨應用化學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以及環境問題科學委員會(Scientific Committee on Problems of the Environment)合作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兩百種以上的水生生物和陸地生物,已證實或被懷疑因賀爾蒙類物質引發病變。但是,飲水中殘留的賀爾蒙對人類有何影響?英國的研究人員認為,生活環境中的賀爾蒙與男性精蟲稀少和胸部豐滿有關。同樣地,美國男性胸部豐滿的比例也有增加的趨勢。此外,男性罹患乳癌的人數,自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九八年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六(乳癌被認為與女性賀爾蒙有關)。另外,美國與其他國家天生陰莖細小的案例也有增加的趨勢。科學家們認為,這種病症與胎兒時期暴露於遭女性賀爾蒙污染的環境有關。北極地區的某些村落,新生女嬰的比例是男嬰的兩倍。北極監視與評估計劃(Arctic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Programme)的科學家認為,這與北極女性的飲食有關:極地的海象、海豹和北極熊攝取水中的雌性激素,北極的媽媽們以這些動物為主食,輾轉吸收入體內。如果環保署的研究發現,水中的賀爾蒙對人類健康有威脅,將採行什麼措施?迄目前為止,淨水廠並沒有任何去除賀爾蒙、抗憂鬱藥、頭痛藥和洗髮精可塑劑的計劃。但這不表示他們做不到。由淨水廠操作員組成的水環境聯盟(Water Environment Federation)前總裁琳恩•奧芬(Lynn Orphan)指出,現有的科技足以解決這些問題:「可以使用活性碳或薄膜過濾,也可以使用逆滲透法或臭氧或紫外線。有時候只需讓水在貯水池中多放些時候,就能解決問題。」但是科技非常昂貴,尤其是處理每日都必須大量供應的民生用水。環保署資深廢棄物處理政策分析師修•考夫曼(Hugh Kaufman)指出:「安裝和運作這些設備的經費猶如天文數字──僅一座工廠的興建和運作就要數億美元。」堪薩斯市淨水廠廠長麥克•克連德,與其他的淨水場人員一樣,對於水中含藥物問題不願意多談。政府既沒有要求他們注意和控制,他們當然不必勞神。(本文摘自:別喝瓶裝水!,由商周出版社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8/7/215.html

2009驚爆演藝娛樂圈 下一個名模就是妳?

2009驚爆演藝娛樂圈 下一個名模就是妳?

美眉快快看過來 魔兒圓妳名模夢由倫華集團旗下享譽盛名的知名模特兒經紀公司魔兒國際主辦,「Good Day美少女 魔兒圓你夢」活動從10月19日起至10月29日全面開放報名,讓想進入電視娛樂圈成為專業模特兒的美少女們不再擔心被騙財騙色,真正離自己的模特兒夢想更進一步。「Good Day美少女 魔兒圓你夢」活動由台北東區備受年輕族群喜愛的知名美墨速食餐飲GoodDay卡斯柏餐飲企業主贊助,和魔兒國際一同舉辦招募青春陽光、活力健康、對電視螢光幕及伸展台有興趣想進入專業模特兒圈的美少女們參加。此波徵選活動成功入選的美眉們除了可擁有魔兒國際提供的模特兒經紀合約及模特兒養成專業訓練外、還有平面電子媒體、廣告拍攝、MV、偶像劇等試鏡機會與演出,讓有志朝演藝娛樂圈發展的年輕女孩們,獲得真正的圓夢機會。活動期間凡有機會入選的美少女們同時都有機會於試鏡前獲得專屬的美模變身改造及個人專屬外拍宣傳照唷!「Good Day美少女 魔兒圓你夢」活動由魔兒國際主辦,Good Day卡斯柏餐飲企業主贊助,同時由PChome健康樂活頻道、FunNews生活娛樂互動網及uho優活健康網等媒體單位共同協辦,希望透過正面健康的活動操作讓想成為模特兒的年輕美少女們在追逐夢想的圓夢之路上同時能具有正確的認知及健康的心態,發揮此波圓夢活動之社會教育性的意義,也讓真正有心朝演藝娛樂圈更進一步的美少女們能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優點與在社會上的價值。10/19至11/29活動期間同時邀請所有支持圓夢活動的網友們一同參與奪得活動期間的多樣免費好康。魔兒國際:http://artist.ems-taipei.com/活動暨報名相關資訊請上:http://www.funnews.com.tw活動信箱:[email protected]活動專線:02-25312881

仁愛心、聯醫情病人安全關心您!

仁愛心、聯醫情病人安全關心您!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為了提升市民朋友對於「病人安全」的重視,特別訂於10月19日上午8時30分在該院區醫療大樓一樓舉行「仁愛心、聯醫情 病人安全關心您!」病人安全活動。近幾年來行政院衛生署致力推動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服務,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更是醫院的重點工作之ㄧ。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醫務長蕭勝煌表示為了持續推廣及促進民眾對病人安全知能的提升,特別將10月19日至23日訂為院區病人安全週,期望能透過活動的手法,建立醫護同仁及民眾對安全醫療作業的正確觀念,營造一個安全的醫療環境。為了讓民眾能更貼近了解病人安全的議題,仁愛院區特別以病人為中心設計了「病人安全」相關議題的行動劇表演、有獎徵答、趣味闖關…等等,希望以最輕鬆的方式,讓市民朋友參與其中,也增進互相學習經驗分享,共同建構以病人為中心之醫療安全照護服務,對病安有興趣的民眾如錯過19日活動也不用可惜,仁愛院區表示該海報展將持續於該院醫療大樓一樓展出,為期一週,有興趣的民眾可自行前往參觀。

你喝的乳酸飲品有毒嗎?

你喝的乳酸飲品有毒嗎?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9月下旬成立專案至市面上便當店抽驗隨餐附贈的稀釋發酵乳。 檢驗項目包括防腐劑己二烯酸、苯甲酸、去水醋酸,衛生指標大腸桿菌群、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等及發酵乳活性可食發酵菌乳酸菌數。稀釋發酵乳依法不得添加任何防腐劑,若經調查確認違法屬實,可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2條及第33條第3款規定,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說明,去水醋酸為一種廣效性防腐劑,對腐敗菌、黴菌均有效,因毒性較大,目前行政院衛生署僅公告限制使用於乾酪、乳酪、奶油及人造奶油,限量為0.5 g/kg以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乳酸飲品製造業者勿濫用食品添加物,應重視製作過程、運送及貯存環境衛生及自主管理情形,包括產品的品質衛生、人員、設備及環境衛生等,以確保產品的安全與品質。 民眾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 (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1061。以上稽查結果,可上食品資訊網http://food.doh.gov.tw/或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查詢相關訊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