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術後口腔清潔不徹底 大學男拔牙顎骨壞死

術後口腔清潔不徹底 大學男拔牙顎骨壞死

日前一名24歲男大學生因打籃球撞斷牙齒,為求節省時間,大學生同時接受拔、植牙手術,但沒想到術後沒多久卻發生顎骨壞死。患者經過治療後,目前已無任何大礙,可正常進食。天主教耕莘醫院 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 柯文昌醫師說明,顎骨壞死的發生率並不高且發生原因至今仍不明。臨床研究發現,顎骨壞死可能與罹患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與副甲狀腺分泌機能不平衡有關,這些患者因為術後傷口癒合不易,須小心進行拔、植牙手術。其他導致顎骨壞死危險因子還有包括已確診的癌症(如骨癌、頭頸癌及白血病),與其伴隨施加的治療(如化學療法、放射療法、皮質類固醇治療),最後就是手術過程感染,以及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柯文昌醫師進一步解釋,該名男大學生因未罹患任何慢性疾病卻發生顎骨壞死,初步研判可能原因是在受到外力撞擊當時,週邊顎骨也已受到傷害而未於拔植牙前發現,以及患者術後有感染現象,導致傷口無法癒合,最後引起顎骨腐骨裸露等症狀。因此除非患者的口腔狀況理想,否則一般牙科醫師不應建議患者在同一天進行拔、植牙手術,兩次手術間隔6~8週的時間較佳。柯文昌醫師呼籲,顎骨壞死如果是感染引起,患者需要耐心接受抗生素治療,並且細心照顧患部與持續規律回診,約二至六週間即可控制病情。不過,為避免發生顎骨壞死問題,民眾應在接受牙科手術前都該充份告知醫師過往病史,經過醫師審慎評估患者的口腔牙周健康,確保手術安全性後方可進行。並且採取循序漸進的手術治療,千萬不要過度躁進,且剛完成植牙手術時,在前兩週傷口癒合期間一定要特別小心,保護傷口、徹底做好口腔清潔,按時服用藥物,避免傷口感染發炎,以降低顎骨壞死發生機率。

季節性流感疫苗 你打了沒!

季節性流感疫苗 你打了沒!

臺北市季節性流感疫苗成人劑型存量有限,接種前請先確認;幼兒劑型疫苗充足,請儘早施打抗流感!因受 H1N1新型流感疫情影響,今年臺北市民眾接種成人劑型流感疫苗非常踴躍,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今年流感疫苗接種率比區年同期成長2至3成,目前273家流感疫苗合約院所已超過四成合約院所無疫苗可施打,請民眾打疫苗前先上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主題專區--流感疫苗資訊」查詢當日尚有疫苗之合約醫療院所名單,或可洽詢該局防疫專線(02:2375-3782)及轄區健康服務中心,以免白跑。衛生局表示截至10月22日止,臺北市成人劑型已接種16萬288人,其中65歲以上老人有7萬7,021人、國小學童有2萬7,045人及醫事人員有2萬3,709人。目前北市約129家院所尚有成人劑型季節性流感疫苗(3歲以上接種),因數量有限,每日皆有新增用罄的院所名單,該局會每日更新資訊於網路公告。6個月以上3歲以下接種之幼兒劑型流感疫苗,截至目前也已接種1萬2,879人,也比去年成長約7成,衛生局表示今年該劑型之疫苗,中央已全數撥入完畢,目前疫苗充足。由於幼兒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疫苗注射後需2週後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衛生局特別呼籲家長請儘早帶家中幼兒至合約院所接種,在季節性流感旺季來臨前,讓寶貝能有足夠抵抗力。

多桑世代的隱憂 失智症

多桑世代的隱憂 失智症

所謂的「多桑世代」是指台灣被日本統治的50年間,接受日本教育,說一口流利日語,爾後才學普通話的世代。除溝通困難造成目前75歲以上的「多桑世代」與家人的隔離感,失智症也成了必須面對的重要健康課題。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 神經內科醫師劉議謙解釋,失智症最主要的病徵是腦部「記憶退化」,一開始非常輕微而容易讓人忽視,如「完全忘記與別人的約定,且事後怎麼也想不起來有這麼一回事」、「明明就在家附近,卻繞來繞去找不到回家的路」。失智症好發在老年人,如逐漸拖延,會讓疾病進展到中、末期,出現妄想、錯亂等會困擾家人的行為,然而,事實上大多數患者都是在此時期才被帶來醫院就診,不過,中到重度的失智症卻是對任何治療都反應比較不好的階段。劉議謙表示,失智症患者腦海中的記憶就像被強力橡皮擦抹去一樣,給再多提示都想不起來。失智症患者初期會出現「規則的被破壞」症狀,如將鞋子放到冰箱或鍋子擺回衣櫃,而且會重覆不斷發生以及出現語言能力的缺失,如說話的詞彙、引用的成語都會逐漸減少。同時,對方向感及時間概念模糊,雖是患者從小生活的環境,仍會感到陌生,甚至迷路。此外,患者還會出現讓家人十分困擾的行為,包含焦躁不安、日夜不分、妄想、幻覺、不理人、徘徊、收集癖、暴飲暴食、暴露,甚至對家人的言語、行為上的暴力;症狀嚴重時,最好請精神科醫師介入治療。退化型的失智症,症狀可長達數年,如在短時間內進展到嚴重痴呆,常常可能是一些其他的神經病變引起,如腦瘤、腦中風、腦膿瘍、硬腦膜下血腫或腦炎。劉議謙進一步說明,失智症的治療可分成三層面,第一是醫師處方的藥,對於輕中重度的失智症各有不同的藥物治療策略,第二則是行為及認知的治療,主要以輔助及幫助患者的生活為主,第三是筆者個人覺得最重要的層面,也就是家庭的支持,包含了包容與心理的支持,平常身為家中長者的多桑世代,一旦有了失智的問題,心中的挫折與難過不言可喻,家人的關懷與體諒的重要性更甚以往。目前日常生活中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包含每星期固定三次以上的運動、多跟別人接觸以及多閱讀、多動腦,簡單說起來就是別讓自己閒著;至於筆者常被問到的靈芝、銀杏等健康食品,目前沒有大規模的文獻來證明有效。 「多桑世代」年輕時做出了諸多貢獻,現在正是身為後代的我們為他們伸出援手的時候!劉議謙最後提醒民眾,適時找一位神經科醫師聊聊,評估並做出合適的治療計畫是重要的,因為失智症的盛行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多動腦、多運動就可以輕鬆的達到預防效果。

「銀」向健康 咀嚼料理沒煩惱

「銀」向健康 咀嚼料理沒煩惱

根據內政部統計,臺灣早在1993年已跨越聯合國所定義的高齡化社會7%門檻,成為高齡化社會,至2006年7月底止,臺灣65歲以上老年人佔總人口10.09%(內政部統計資料),預估至2010年,臺灣老年人口將高達12%,高齡族群確實逐年增加,雖然長期照護安養機構也逐漸興起,但若能有家庭成員照顧,仍是多數長者期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營養科主任游春梅表示,大家都希望在老年時仍有健康身體,但老化是難免的事實,如何幫助老年人達到均衡營養,是我們做子女的責任。因為有均衡營養才有健康身體,論及營養,就是要能吃得下「食物」。游春梅說明,多數老年人(銀髮族)幾乎都有咀嚼問題(缺牙、假牙),甚至吞嚥有困難等,能幫長者做好口腔牙齒健康最好。游春梅說,若仍無法正常咀嚼,則可多利用目前多功能調理機或調理刀具,依長者營養需求及咀嚼能力,在家就能輕鬆料理符合長者營養餐,讓長者攝取足夠食物,才有健康身體,也因此提升長者生活品質。游春梅介紹以下幾項如何以全家人普通餐再利用調理機具,在家輕鬆又快速為長者準備餐點:首先依長者咀嚼能力,把食物分成五種不同質地製備方式。ㄧ、普通餐符合一般成人營養需求的均衡飲食,適用於全家人及咀嚼功能正常的長者。 內容應包含六大類食物(一人份/熱量685大卡):‧五穀飯-材料:五穀米、白飯‧魚片豆腐-材料:鲂魚、豆腐、香油‧松子玉米肉末-材料:松子、絞肉、玉米粒‧素妙三菇-材料:柳松菇、鮑魚菇、香菇絲、油‧時令蔬菜-材料:清江菜、油‧山藥枸杞雞湯-材料:棒腿肉、山藥丁、枸杞‧水果-材料:柳橙一顆二、細碎餐適用於牙齒功能較差,咀嚼有些困難的長者 內容同普通餐,可利用調理剪刀,將較大體積固體食物剪成較細碎質地,或用研磨機瞬間鍵快速擊碎食物,使食物成為比較好咀嚼且較易吞嚥。備註:營養成分同普通餐三、泥狀餐適用於沒有牙齒,咀嚼有困難的長者。 內容同普通餐,可利用多功能調理機研磨功能,將較大體積固體食物不需加水研磨成泥狀質地,可不需咀嚼且較易吞嚥。 備註:營養成分同普通餐四、半流質餐適用於沒有牙齒,咀嚼有困難且須親人餵食的長者。 內容同泥狀餐,把食物經研磨機擊碎後,加入稀飯、麵條,成不需或稍加咀嚼即可吞嚥的飲食。 備註:1、食用流質的長者,最好少量多餐;2、可用細碎餐或泥狀餐,製作成兩份,一份當正餐,一份當點心來進食。3、每份熱量約250~300大卡五、全流質餐適用於無法咀嚼、吞嚥困難且須親人餵食的長者。 內容同半流質餐,將食物利用調理機調製成液態食物、若吞嚥有困難、易嗆到的長者,可加一些增稠劑,改為小口慢慢地吞。 游春梅強調,論及老年人營養,是指可以吃進肚子且能消化吸收的食物,然而老年人常伴有慢性疾病,必須配合適當修正飲食,若有任何飲食問題,可隨時諮詢營養師。當然家人「真心」付出、每餐「用心」調配、時時「關心」,有如此「孝順之心」,那家人就事事順心。備註:同半流質餐 以上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蔡素琴營養師及趙炯宇廚師提供

脫下醫師袍 署基與長者同樂

脫下醫師袍 署基與長者同樂

署立基隆醫院附設護理之家於昨天下午辦理健康九九慶重陽音樂饗宴活動,藉由一連串的音樂才藝表演活動,拉近與護理之家住民的距離。由署立基隆醫院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PGY1)社區實務組的醫師及署基樂陶陶一同策劃演出,在重陽節之際,表達對護理之家阿公阿嬤們的敬意及關懷。活動由署基樂陶陶的陶笛表演展開序幕,接著便由鄭孟伯、劉靖揚、黃志生三位接受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的醫師利用鋼琴等樂器演奏一些阿公阿嬤們耳熟能詳的曲目,還有一連串的帶動唱,脫下醫師袍的三位醫師變得很親民。尤其是這位來自台北醫學大學畢業、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的黃志生住院醫師,除了展現好歌喉以外,連當今正紅的韓國最夯的sorry sorry舞蹈都融入在懷舊老歌中,不管是望春風、桃花鄉、還是雨夜花,曲曲都帶進了特別搞笑的舞蹈,逗得每位住民都笑的很開懷。個性外向的黃志生醫師表示,看到阿公阿嬤們展開笑顏的那一刻,就覺得很值得。署立基隆醫院這群來自承接衛生署「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的醫師們,自98年10月1日起至本院接受為期一個月社區實務訓練,在訓練結束前夕,適逢九九重陽,於10/28(三)當天在本院附設護理之家主動規劃了一場音樂饗宴活動,學習之餘,透過活潑生動的音樂表演,拉近與護理之家住民的距離,與長者同樂。署立基隆醫院除了秉持服務大基隆地區民眾之責,積極提供醫療及社區服務外,也希望能夠藉由本次由醫師自發性的音樂饗宴表演,改變以往總是讓人覺得冷冰冰的醫院及有距離感的醫師印象,同時,透過活動,也希望在護理之家的阿公阿嬤們可以感受到署立基隆醫院的用心與關懷。

注意!壯陽食品的致命危機

注意!壯陽食品的致命危機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日前針對市面上疑涉宣稱壯陽之產品進行專案抽驗,結果檢出含有壯陽西藥成分!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不肖業者看準男性對於性功能障礙多半難以啟齒,寧可自行食補心安,也不願依循正常管道經由專業醫師診斷治療,所以大膽以「食品」之名義販售,但非法掺雜壯陽西藥成分,謀取暴利,大賺黑心錢,枉顧消費者健康!產品普遍標榜中草藥萃取成分,惟另標示「事前2-3小時服用」、「正常人事前1小時提前服用1顆,即可維持雄風」等詞,實不難看出端倪,消費者購買前應仔細閱讀產品資訊,否則花大錢反傷身,也求償無門。衛生局查獲製造、販賣這類產品之業者將爰依藥事法第82條(製造或輸入偽藥或禁藥者,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000萬元以下罰金)及第83條(明知為偽藥或禁藥,而販賣、供應、調劑、運送、寄藏、牙保、轉讓或意圖販賣而陳列者,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500萬元以下罰金)處分。 追求強壯持久,是許多男性的夢想!衛生局特別呼籲男性民眾,「性」福其實需要健康的身心配合,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作息、調適壓力、注意均衡飲食,並要有適當的運動,才能有幸福美滿的生活。不要購買來源不明之產品,也不要聽信偏方,身體如有不適或需求,皆應求診專業醫師,不當使用市售摻加西藥之產品,其成份含量不明,後果堪虞,男士們如有心血管方面疾病,倘若又服用該產品,嚴重的話可能會有致命的危機,各位男士們於購買此類壯陽養身的食品前千萬要三思!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再次呼籲民眾,目前國內核准具有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產品,皆屬處方藥,必需經由醫師診斷,開立處方。切記「食品」不具療效,大家一定要有「食品不是藥品,絕對不可能有任何醫療效能」的概念,因此,不具療效的「食品」如食用後具有療效反應,則極有可能違規添加西藥成分,若您有發現不法產品或食品宣稱具有醫療效能者,請儘速向衛生局舉發【不法檢舉專線:1999(外縣市02-27208889)轉1043】,以上訊息可至臺北市政府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查詢。

勿自行過度使用眼藥水 以免造成中毒性角結膜炎

勿自行過度使用眼藥水 以免造成中毒性角結膜炎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眼科柯美蘭醫師表示,一位男性病患走進眼科門診,告訴醫師「他看了很多醫生,但是不會好」。經檢查,病人的右側紅眼而且下半側結膜比上半側結膜嚴重,角膜亦呈全面性上皮細胞脫落而且下半側也比上半側多。經仔細詢問病人,才得知病人在兩週前,有一顆沙粒飛入眼睛,隨即看醫生,拿了藥之後,醫師告知一天點4次,但由於病人心急,因此一天就點了7、8次。兩天之後,病人感覺沒有全好,又看了第二個醫師,這一次醫生給了兩種藥,病人又很努力的點藥,又自行各點了7、8次,由於愈來愈嚴重,只好再換一個醫師,如此來來回回,折騰數週。柯美蘭醫師表示,這是一個典型中毒性角結膜炎的案例,仔細的問診就可發現病人多點很多藥水,因病人誤以為多點藥會好的更快。事實上,藥水內的抗生素或者所含的防腐劑則促使角膜、結膜不斷發炎而無法痊癒。因此原本快要好的傷口及正常組織,經不起過度刺激;而由於坐著或站著點藥,藥物易集中於角結膜下半部,因此更容易受傷。於是停掉所有眼藥水,只給予病人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之後,病人在二週內即逐漸恢復正常。柯美蘭醫師指出,大部份的眼藥水都含有防腐劑,雖然含量都在安全範圍,但過度使用則會傷害到眼球的組織,尤以角膜、結膜首當其衝。柯美蘭呼籲民眾勿自行過度使用眼藥水,若需多次點藥或長期使用眼藥水,則須與醫師作進一步的討論,以免得不償失。

親愛的,我忘了我的PDA!

親愛的,我忘了我的PDA!

~值得重視的成人注意力失調(缺失/過動)症「記得小學時我的外號叫做“迷糊愛搗蛋”,上課時老師問問題沒舉手就先回答,常常不聽課自己玩文具或看著窗外做白日夢,當兵時也是一名糊塗兵,好幾次忘了槍枝擺在那裡或走錯營區而被關了數不清的禁閉,但最喜歡演習前緊張刺激的氣氛,我的表現也是最好;現在進了這間公司快六年了,我自己的座位總是一團亂,交代的事情外出只做了頭尾兩項,中間三項是回來才記起來,有電話鈴聲或同事聊天就無法專心辦公,不時在跺腳或咬著指甲,愈想努力就愈糟糕,太太和同事以為我是不是得了健忘症,一直叫我多吃維他命或給我進補,現在又不景氣,事情愈來愈多,我就愈來愈力不從心,我已經不曉得怎樣規劃我的生活,太太也買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來幫我忙,可是已經是第三台了……」這是一位小孩被診斷有注意力缺失症(ADD)的40歲父親回顧這一生的情況描述。大部份人都聽說小孩子愛搗蛋不寫功課,可能是有過動症(ADHD: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或是注意力缺失症(ADD: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傳統精神醫學或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都會告訴小孩的家長這些好動分心症狀在長大成人後就會消失,所以不再那麼緊張或在意。但事實上有1/3到2/3的動過小孩可能身體不再那麼活躍,但心理上仍是衝動渙散的。根據哈佛大學統計資料顯示,100位成年人中,至少有2名成人注意力失調症(Adult ADHD/ADD)的患者,全美有超過一千萬的成人受到分心,衝動及注意力不集中的困擾,保守推論臺灣也有30萬人因為心靈活動過度和注意力失調而造成工作,人際和婚姻的受損,接著引發憂鬱焦慮等精神病和賭博喝酒嗑藥等上癮行為,也意味著成年人注意力失調的問題是比想像中的廣泛和嚴重,而多數治療效果不佳的憂鬱躁鬱症或成癮患者可能是他們真正的病因並沒被確實診斷出來。成人注意力失調症存在下列幾個核心症狀:一、注意力不集中或容易分心:常造成無法專心聽講、閱讀或做人,有的人在做愛做的事會分神或打岔搞怪等。二、過動行為:站立不安或跺腳晃手,常有焦慮感或神經質,想到什麼就做什麼,不做會很難過。三、衝動性強:自我控制有困難,說話不經大腦,沒耐心常打斷別人談話,不爽就換工作或塞車擦撞就要扁人。四、情緒變化快:情緒起伏大,表現兩極化,常有負面的內在感受,也常覺得容易興奮激動,自我形象不良易有低自信和低自尊。五、脾氣易爆發:情緒沸點低,導火線短,頓時生氣暴怒,旁人都覺得活在未知的狂風暴雨中。六、缺失組織能力:對空間安排及時間掌握有困難,常忘記按時繳稅,或常遲到,做事總是雷聲大雨點小,虎頭蛇尾。七、抗壓能力低:對壓力反應過度或不適當,一點事情就會弄得心身緊張,愈想作好就愈作不好。由於存在這些困難,所以注意力失調的成人可能會藉著煙、咖啡或興奮劑來減少這些症狀或喝酒來穩定情緒,也和成績不好的過動小孩一樣,這類成人不管在工作上或家庭都是低成就者。除了有著閱讀,拚音及溝通障礙,也因為缺乏同理心,無厘頭和亂發脾氣,往往釀成婚姻危機和人際挫敗。也因為這些問題相當普遍也有可能是其它疾病造成,所以正確的診斷是相當的重要,除了要符合「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SM-IV)」有關注意力缺失/過動疾病以外,而且這些狀況都可以追溯到兒童時期就一直存在,(可能要問父母或師長),同時也要排除是憂鬱症,躁鬱症及藥物濫用或依賴。研究也顯示50%的患者合併焦慮症,另外20%存在反社會人格特質,一般過動小孩男生遠超過女生(4:1),但同樣困擾的成人男女比例卻是一半一半,除了是女性較會求醫外,很有可能是女孩子不容易被認定有過動問題(只是發呆出神罷了)即使是在精神醫學發達歐美,成人注意力失調適應也是最近10年來,才被逐漸正視的問題。由於腦顯像醫學和生物精神醫學的飛躍進展,也使得注意力系統的運作和失調有了更明確的病因和佐證,連帶注意力集中的治療有著更令人鼓舞的結果。注意力失調和過動衝動可能是下列因素造成的:一、大腦前額葉皮質的功能不足。二、多巴胺與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不夠。三、DRD4基因及Adrenergic基因變異或失序。四、腦電波異常電生理反應(Theta慢波增加而Beta快波減少)。所以刺激前額葉皮質功能,及增加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分泌的藥物治療成為主要方式,臨床上根據注意力研究權威─猶他大學Wender教授和我們門診實際經驗顯示,使用皮質刺激興奮劑(如Ritalin,Cylert及Adderall等)和特殊抗憂鬱劑(TCAs,Wellbutrin及Effexor等)有7成左右的成人患者有效改善注意力失調症狀,並且沒有治療藥物上癮的情況,這為多年來因注意力失調所苦的成人徹底改變他們的生活。如果再加上自我生活管理的行為治療,指導式注意力訓練和婚姻諮詢及團體支持治療,對於台灣目前因為不景氣等各種壓力下而逐漸浮現注意力失調。成人們,不用再酗菸、酗酒、酗咖啡,也能有集中的注意力,清晰的組織力和持續的親和力,這是多令人振奮的消息和可期待的美好將來。附註:我們將ADHD/ADD譯成“注意力失調症”,主要是患者仍然會有過度集中的情況,可以鎖定在一個主題(像拼命追女友)或活動(如打電話玩具)而很難離開。所以從太不注意到太過注意,患者本身面臨兩大難題;一是難以停留在一個主題,二是一但卡住一個主題就難以退出,注意力無法適當調整來因應環境才是最大的致命傷,而不是完全缺失或過動所致。

吃得正確,反而變得更胖,怎麼回事?

吃得正確,反而變得更胖,怎麼回事?

事實上,國家飲食原則的確讓我們改變飲食習慣,想辦法符合飲食金字塔的結構,少吃上層的邪惡脂肪,多吃底層的善良碳水化合物。整個食物供給業也為了反映新的營養價值而進行重組,開始販賣低脂豬肉、低脂餅乾,還有低脂麵條和高果糖(也是低脂!)的玉米糖漿給我們吃。奇怪的是,聽話的美國人吃了新的低脂餐之後變得很胖。的確,很多人都記得現在流行的肥胖症和糖尿病,都是從一九七○年代晚期才逐漸出現的,那時美國人為了預防專家講的油脂各種壞處,便開始狂吃碳水化合物。不過這件事的內情比表面看到的更為複雜。一九七七年之後,美國人的確改變了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比例,前者佔總熱量的比例呈下降趨勢(從一九七七年百分之四十二到一九九五年的百分之三十四)。即便如此,美國人並沒有少吃油脂類食物,而是多吃了其他東西。飽和脂肪的消耗量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專家建議的多元不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肉的消費量其實跟以往沒有兩樣,一直都很穩定,只是我們被教導不要吃紅肉,改吃白肉來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量。基本上我們做的最大改變,就是多吃了一堆碳水化合物來欺騙自己,餐桌上的主菜卻是愈來愈大塊的動物蛋白質(去皮白肉)。怎麼會這樣? 我認為要怪就怪營養主義,不能只歸咎碳水化合物。此外,這也牽涉到人性的弱點。怎麼說呢,飲食建議光是把營養素用好、壞來分,應該少吃哪些東西卻說不清楚,很容易讓人把一九七七和一九八二年宣布的飲食原則簡化成:多吃低脂食物。而人們也真的這樣做了!當我們得知什麼東西可以多吃的時候,總是滿心歡喜地接受(大概除了燕麥麩之外)。備受信賴的營養主義說我們可以吃的,一開始是低脂餅乾,再來就是低脂啤酒。如果麥戈文最初要大家少吃肉、少吃乳製品等,以食物為主體的建議被採用的話,也許不會造成對低脂——高醣食品的狂熱,又或者人們的健康不會同時都惡化到這種程度。因為從這個既清楚又明白的建議當中,你不可能導出醫生希望你多吃一包餅乾的結論!現在你開始體會營養主義對所有人的致命吸引力了!從消費者到製造者,當然更不用提靠它起家和賴以維生的營養學家和媒體記者。這套意識型態為加工食品的開發和行銷提供了一個高尚的理由,也讓人們吃得理直氣壯。還有,營養建議每次的更正,正是營養學家寫書、發表論文的好機會,製造商也趁機推出新產品,人們也可以吃到更新奇、更健康的東西。如果說某項產品塑造出健康的形象,又有政府背書,那麼吃很多想必也是健康的,甚至會讓人更健康。對食品業者來說,營養主義也許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這個行業的成長在過去受到來自消費群的種種限制,而消費群也無法配合市場成長的需要擴大,這樣便無法滿足華爾街股市投資人的期待。在以前,跟其他消費性商品相比,人們對吃的需求彈性很低,因此營養主義的出現,解決了食品業頭痛的「胃撐不大」的問題。人吃的東西有限,選擇也深受傳統習慣的影響,以前吃什麼現在就吃什麼,不會再去吃別的。事實上,不只是營養主義偏好更多新奇的高度加工食品(這也是利潤最高的),連醫界和政府也都努力地幫忙促銷這些東西。如果策略正確,你還可以讓美國心臟學會為新推出的早餐麥片「有益心臟」背書。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FDA才剛核准讓樂事洋芋片在包裝上加印健康訴求,理由是選擇以多元不飽和脂肪炸過的洋芋片,有助於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這對心血管有好處。如此一來,典型的垃圾食品,按照營養學的邏輯竟然說得通,搖身一變成為健康食品。(本文摘自:食物無罪,由平安文化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2/6/111.html

糙米排毒檢測法-找出你的過敏源

糙米排毒檢測法-找出你的過敏源

當我們身體出現慢性症狀,如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或是皮膚代謝異常時,就要考量是不是有飲食不耐或是食物過敏的情況。除了抽血檢測以外(但一般抽血檢測比對的項目,不一定符合國人飲食習慣),Dr. Wang認為其實透過「過敏源排除檢測飲食法」,就足以在家找出最貼近自己生活、又影響到健康的飲食問題徵結。為了提升檢測精準度,Dr. Wang建議讀者養成寫飲食日誌的習慣,記錄每餐的內容與分量,甚至進食時間、排便次數、身體反應和情緒狀況等等,盡可能越詳細越好,如此才能看出食物與身體變化的連結。【盡可能只吃下列食材】「糙米排毒檢測法」的施行方式很簡單,就是使你的三餐飲食單純化,盡可能只吃下列食材,攝取的量則不限制:》有機糙米:有些人會抱怨糙米煮出來的口感很硬,我的建議是,除了以溫水洗米五、六次之外,最好能將糙米浸泡在水裡至少六小時,或者前一晚就開始泡也可以。水跟米的比例是二至二‧五比一,也就是大約兩杯或兩杯半水對一杯米,當然也可依照個人口感喜好,調整水與米的比例。接下來以電鍋煮熟即可。》有機蔬菜:除了玉米跟菇類以外,其餘的蔬菜種類不限,但要確認清洗乾淨。不限制烹調方式,生吃、蒸、烤或川燙都可以。蔬菜不妨搭配糙米一起食用。但是,請勿選購冷凍或罐頭蔬菜。》有機水果:除了香蕉跟乾燥水果以外,其他水果都可任意食用,同樣請確保清洗乾淨。另外,水果應與其他食材分開食用,可於飯前半小時或飯後兩小時吃。》調味料、佐料:橄欖油、檸檬、不含有鹽或味精的香草調味料、亞麻籽油。油類要選冷壓初次萃取者,烹調不可超過燃煙點,且油料產品最好開封後三個星期內使用完畢。》飲料:過濾的純水、有機花草茶(菊花、薄荷、檸檬等等)、新鮮蔬果汁、現榨或百分之百的果汁。果汁與水一比一的稀釋飲品也可以,飲料要在飯前半小時或飯後一小時攝取。》其他可用食材:扁豆、米果、芝麻、深海魚、放山雞、豆腐。》絕對禁止的食材:帶殼海鮮,如蝦子、蠔、蛤蜊、龍蝦、蜆、干貝和鯰魚。【施行建議】在施行七日糙米排毒法之後,要慢慢回復正常飲食,千萬不要大吃大喝,尤其請遠離速食、內含大量添加物的垃圾食物。這個飲食方法可提供你在排毒與療癒過程中所需的養分,讓你不必餓肚子,也不需要計算熱量、秤重或者精挑細選食物,肚子餓了就可以吃,吃多少都沒關係。不過,基本原則是用餐到八分飽,不要過量也未必要按照一日三餐,往往少量多餐會更健康,而且可能會帶來意外的收穫——體重下降。進食時,水果、蔬菜要跟糙米分開。某些食物在搭配組合上,會對身體產生不同的效果反應,雖然可能是更容易消化,但當進食組合不正確時(例如同時食用大量的肉與澱粉類),就容易讓消化系統產生負擔。因此建議最好讓飲食單純化,只吃蔬菜水果,或只吃糙米。另外,進餐時不要喝飲料,因為會稀釋腸胃裡消化食物用的酵素;飲料在飯前或飯後十至十五分鐘飲用比較適合。(本文摘自:自然醫學DIY,由商周出版社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1/2/120.html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