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螯合療法,助於排出體內有害重金屬

螯合療法,助於排出體內有害重金屬

「螯合療法」主要是使用EDTA這種胺基酸,螯合住體內有害的重金屬,如鉛、鋁、鎘、汞、砷等,使之成為安全的螯合物,經由腎臟變成無害的尿液排出體外。現在台灣施行的螯合療法,大多運用EDTA這種螯合藥劑,合併適用於患者的維他命、胺基酸、礦物質、抗氧化劑、稀有元素等,以靜脈注射的方式來治療疾病,也就是把「螯合療法」、「營養療法」與「幹細胞理論療法」合併使用。其主要的功用,是螯合住體內有害的重金屬,將其排出體外,再運用營養療法補充各種營養素,使體內原有的幹細胞在補充充足的營養素之後,回復再生能力,讓組織、器官恢復正常。因為補充的原料足夠,所以讓身體回復健康的狀態就更有效率。螯合療法還可以移除體內不正常存在的營養性金屬離子,有效改善新陳代謝與循環系統的功能。譬如:銅和鐵雖然是人體所需的金屬離子,但銅過多時會造成「威爾森氏症」(前陣子報載新竹沿海地區的牡蠣中即含有過量的銅);而因重度地中海型貧血而長期輸血者,血中的鐵含量必然過高……這些都是有用的金屬離子濃度過高所產生的疾病,此時也需要螯合療法來達成體內的平衡。劉大元醫師指出患者因為不同的疾病,所以受傷的器官也不相同,因此檢測不同體質的個人,需要幹細胞再生的細胞、組織也不相同,給予的營養比例也不一樣。每個人體內器官均有潛在的幹細胞,依照個別的需要,將不同比例的營養直接打入人體內,可以活化自體體內的幹細胞,由各個器官內的幹細胞直接吸收的養分,再生成各器官的細胞與組織,就相當於在體內直接培養幹細胞成為器官的細胞與組織,不須在體外培養,冒感染、變性等的危險,更直接有效地讓每個組織中的幹細胞就地分化再生完成,這樣的作法稱之為「幹細胞理論療法」。「螯合療法合併幹細胞理論療法」是預防醫學與疾病治療最佳的組合,它結合了「螯合療法」與「幹細胞理論療法」,在清除體內重金屬的同時,供應身體內原有幹細胞再生所需要的營養,讓體內受傷的器官與組織經由細胞再生的方式,修復受傷的器官與組織,重新建造一個相對健康的身體。(本文摘自:不一樣的另類醫學,由書泉出版社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1/2/172.html

「癌症快易通專業服務」 讓癌友放心問問題

「癌症快易通專業服務」 讓癌友放心問問題

依據英國的研究顯示,病人在聽到醫師告知診斷的當下,因為震驚又無醫學專業知識,對於醫護人員的解說,回家後只能記得十分之一。台灣每年有7萬3千人被診斷為癌症,這樣的情形也每天在各大醫院上演,病人和家屬在一知半解下,面臨治療的決策,及艱苦的治療過程,往往得承受身體病痛以外的精神壓力,部分病人甚至延遲或中斷治療。美國癌症協會為讓病人安心治療,自1990年開始推動領航員計畫,輔導醫院於院內設立單一窗口服務,病人可主動經由該服務,獲得院內與院外資源,解決就醫障礙,並增加對治療的信心。有鑑於該服務,可大幅減少病人延遲和中斷治療,並增加病人滿意度與縮短住院時間,美國乃於2005年通過立法,要求衛生部應編列預算,於社區中推動是項服務。國民健康局亦於97年7月起委託癌症希望協會,於國內6家醫院推動「癌症資源單一窗口服務試辦計畫」。此次參與的醫院有羅東博愛、基隆長庚、林口長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柳營奇美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各院都在常接觸癌症病人的門診區,提供一獨立空間,由資深護理或社工師提供服務。推動一年多來已服務5,500人次,其中在病人的求助上,超過一半的人是癌友主動前來,在都會區就醫的癌友自行求助較多,求助問題以心理需求最多,其次為疾病、照護與營養的問題。經深入訪談病友和家屬,表示透過該窗口,可接受全方位專業服務,包括衛教、諮詢、支持、資源與康復用品、轉介等;它是醫師和護士以外,很好的求助角色,病友不必再擔心「醫師很忙,講太多他會煩」,「護士病人很多,沒有空」,需要時自己就可以很快的找到協助,問問題時也沒有壓力。另外,醫護人員也認為,這個服務可讓醫院整個動起來,不再是只提供衛教手冊,而是與院內其他專業人員一起來,讓他們覺得比過去為癌症病友做更多。國民健康局表示,「癌症資源單一窗口服務」受到癌友和醫護人員雙方的肯定,99年將補助40餘家醫院辦理,期能讓國內所有癌症病友和家屬都能在需要時,可以獲得「快易通」的專業服務,協助處理他們的身心靈需求。

警訊!無痛性血尿 輕忽不得

警訊!無痛性血尿 輕忽不得

尿液不但排泄了身體的廢物,也反映出泌尿系統及身體的病情,所以說「尿液會說話」。尿液的顏色外觀上應該是淡黃色。如果水分攝取量很多,尿色會更淡甚至無色;如果水分喝得少或者汗流失量很多,尿液會變濃,尿色也會跟著變成深黃色。上廁所時若發現尿中帶血,那就是值得注意的警訊了。來自台大醫學中心的台東基督教醫院泌尿科醫師賴明志認為:「血尿本身不是病,它只是個『警訊』,告訴我們泌尿系統可能出了些毛病。尤其是無痛性血尿,千萬不要以為不痛就無關緊要。一定要找泌尿專科醫師做必要的檢查,找出病因,加以治療。」  一位六十歲男性,斷斷續續的無痛性血尿已有半年時間,一直服用成藥和中藥治療。直到半年的時間過去,血尿併發排尿困難才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檢查結果,因為病人延誤就醫,致使腫瘤侵犯到膀胱肌肉層,必須切除膀胱,以及小腸造瘻(在腹部做一個人工瘻口,把尿液引流出來,隨時要帶著尿袋收集尿液)賴明志醫師指出,像上述案例中因為輕忽導致延誤就醫的情形屢見不爽,不僅造成腫瘤的生長及惡化,也影響到治療的結果。 血尿一般可分為兩種,一是肉眼觀察就可發現尿裡頭有血色(通常是病人自己發現),稱為「巨視性血尿」;二是肉眼看不出來必須在尿液檢查顯微鏡觀察下,才能發現尿中有紅血球存在(通常是健康檢查時發現),稱為「顯微鏡下血尿」。若依疼痛與否,血尿又可分為兩種,一是「有症狀血尿」,患者通常有腰痛、腰酸、下腹痛、排尿困難及灼熱感。二是「無症狀血尿」,患者偶爾出現血尿,並沒有其他不適症狀。賴明志醫師提醒,通常「顯微鏡下血尿」及「無症狀血尿」因為沒有明顯的不舒服症狀,較容易被忽略。因而延誤就醫,不但減低疾病早期發現率,影響疾病治癒率,所以一定要特別注意。 「有血尿並不一定就是有癌。所以發現自己有血尿時,先不需驚嚇過度,而是應找泌尿專科醫師做必要的檢查。」賴明志醫師說明檢查的過程,醫師會先詳細的問診,做個基本的理學檢查,先排除外傷或會陰部尿道口周圍的出血。接下來做尿液檢驗及X光檢查,往「感染發炎」、「尿路結石」的方向做鑑別診斷。通常膀胱炎、腎盂炎或前列腺炎都有可能伴發血尿,有必要時醫師會做進一步尿液培養,以確定感染的菌種,並選用適當的抗生素治療。難以痊癒的血尿併濃尿,需做尿液的結核菌培養,以瞭解是否有泌尿系統的結核菌感染。X光檢查,可排除是否有尿路結石。若仍有不確定者,可輔以超音波或靜脈腎盂攝影檢查。 賴明志醫師表示,有的人還可能發生「運動型血尿」,也就是一陣劇烈運動後,即發生尿中帶血的情形。其實「血尿」並不須驚慌,但是,一定要就醫檢查、追根究底、找出病因。如果初步的檢查並沒有發現大的問題,不必太過憂心,兩、三個月後再複診檢查即可!

奧比斯「聖誕慈善獎券」板南線專車請您一起幫「盲」帶領眼疾孩童迎接彩色聖誕

奧比斯「聖誕慈善獎券」板南線專車請您一起幫「盲」帶領眼疾孩童迎接彩色聖誕

全球有140萬名孩童,因家貧或身處醫療資源貧乏的偏遠地區,導致眼疾無法即時醫治而從此陷入黑暗。為了呼籲社會大眾正視全球兒童盲疾議題,奧比斯基金會在平和媒體與智威湯遜廣告公司的協助下,運用一列捷運專車,傳達「好心,有好運」的概念。自即日起在台北捷運板南線,用「正向的力量」妝點捷運車廂內部,並邀請民眾在歲末年終之際,與奧比斯攜手送出「視力」這份珍貴的禮物!智威湯遜廣告公司由於認同奧比斯的救盲理念,除贊助「聖誕慈善獎券」捷運車廂海報主視覺設計,還協助了獎券設計的創意發想。獎券設計概念看似簡單,但背後訊息卻別具意涵,智威湯遜創意團隊表示:「這次奧比斯聖誕慈善獎券的設計,運用了小時候大家都玩過的螢光塗料,會在黑暗中發光顯現圖案的特性,傳達愛心就像黑暗中的一絲光芒,帶領眼疾孩童走出黑暗,迎向光明。」 奧比斯基金會代理執行長李茹芳強調:「孤零零的眼球寶寶代表著生活在黑暗中、無助的失明孩子,他們正亟待我們的救援。而我們只要捐助100元,便能為這群孩子擦亮靈魂之窗。100元看似微不足道,但無數的100元匯集起來,卻能成為強大的救盲力量,改變更多失明孩童的命運。本活動所募得善款,將用於奧比斯全球兒童盲疾防治工作。」本次活動得到許多企業及善心人士贊助,獎品總值超過新台幣25萬元。頭獎是價值新台幣50,000元的台北老爺大酒店「老爺套房」,其他精美獎項包括:太平洋SOGO百貨公司禮券、捷安特登山腳踏車、American Tourister高級行李箱、白木屋禮券、君悅大飯店晚餐餐券、台北西華大飯店自助餐餐券、U Care高級面膜組、六福皇宮大飯店餐券等。即日起至2009年12月21日止,只要於奧比斯「聖誕慈善獎券 」活動網頁上捐款100元,即可獲得一張抽獎券。活動期間單筆捐款滿2,000元(含)以上,還可獲贈阿原肥皂獨家贊助的精美禮盒乙組。本會將於12月24日公開抽出幸運號碼,並公佈於活動網站,更多奧比斯「聖誕慈善獎券」活動詳情,請瀏覽 http://www.luckyxmas.org.tw/ 與 http://www.orbis.org.tw,或洽詢捐款專線(02)2546 5046分機19。關於國際奧比斯國際奧比斯是一非營利醫療教育組織,肩負全球救盲使命。奧比斯透過提供醫療設備和技術,以及培訓眼科醫護人員,協助落後國家制訂長遠的救盲計劃,解決可避免的失明問題。我們積極提升各地眼科醫護人員的技術水準,期待受助地區的醫療夥伴能夠自行營運,為人們提供可負擔、方便及持續的優質眼科服務。想進一步認識奧比斯的工作,請瀏覽 http://www.orbis.org.tw。

一至三成頭頸癌患者接受放射線治療易導致顎骨壞死

一至三成頭頸癌患者接受放射線治療易導致顎骨壞死

放射線療法為癌症常見的治療方式之一,尤其是口腔癌及鼻咽癌兩大頭頸部癌症,因對放射線治療的感受性良好,因此常以放射線治療為首要選擇。但許多頭頸部癌症患者經過放射線治療後,雖然癌細胞可能成功被消滅,卻可能會引發其他合併症,其中以放射線治療後的顎骨壞死(Osteoradionecrosis)最為嚴重,發生機率約1-30%。臺安醫院牙科部陳和錦主任說明,頭頸部癌症患者接受放射線治療後,放射線照射途徑中所經過的表皮、唾液腺、黏膜組織及顎骨組織皆會出現破壞與損傷的情況。主要是因為人體細胞若受到高劑量放射線後(大於6000 rads)會喪失正常複製及合成能力,因此造成患部軟組織纖維化,局部血流供應減少。進而組織癒合變慢且抵抗力大大降低,使細菌容易繁殖,繼而轉變成細菌性骨髓炎。一旦細菌破壞組織的能力超越自我修復的能力,便會產生自發性的顎骨壞死,不過更多時候是因為外來的傷害(如拔牙、植牙等手術),使得原本就脆弱的區域更容易發生感染、潰瘍,增加了顎骨壞死的發生機率。放射線治療後的顎骨壞死所造成腐骨裸露等現象常常造成病人很大的痛苦,但並非無法治癒,陳和錦主任表示,顎骨壞死治療需要病人耐心接受抗生素並可以搭配高壓氧治療,透過高壓氧艙內高濃度氧氣的吸入,可以提高局部組織的血液灌流及血氧濃度,促進局部組織癒合及血管新生。陳和錦主任強調癌症患者在接受放射性治療、化學治療或是開刀甚至是骨髓移植等治療時,皆會因為藥物造成體內的免疫系統被抑制。因此,癌症醫師在制定治療計畫後,應立即照會牙科部門,並安排患者接受全口檢查,以提前排除需要拔牙的可能性,爾後再進行癌症治療,否則拔牙或植牙的治療需要間隔二至三年,以避免引起顎骨壞死。若屆時仍無可避免這類侵入式的口腔治療,應盡量配合醫師指示,妥善維持口腔細菌濃度才可以避免感染發生,使傷害減少到最低。

飯前喝水減低食慾,達到減肥功效?

飯前喝水減低食慾,達到減肥功效?

很多減肥者堅信飯前喝杯水會減低食慾,讓自己少吃,以達到減肥的功效。我們依此做了實驗,不過結果令人困惑。另一個降低食慾的技巧是細嚼慢嚥。原理是吃飽的訊息傳到大腦要花時間,所以慢慢吃是讓自己等待飽足感的訊號來臨,就可以不用吃了。【實驗一:細嚼慢嚥】我們的第一項實驗是看慢慢吃會不會吃得比較少。這個方法從一九六○年代開始就被用來治療肥胖症。有人研究過慢吃對食慾的效果,但是都沒有達成一致的共識。比方說,英國布萊頓大學(Briton University)在一九九七年就指出慢慢吃反而會引發食慾。而在二○○六年,路易斯安那州芬妮頓生醫中心(Pennington Biomedical Research Center)的柯比.馬汀(Corby Martin)醫師卻說慢慢吃會吃得比較少。他發現這個效果在男性身上比女性顯著。這次我們請馬汀醫師來協助實驗,地點選在倫敦一家生意興隆的麵包店員工餐廳,商請四名員工參與實驗,我們會提供兩天的中餐,吃的速度要依照實驗設計來進行。午餐的食物是把剝成小口的麵包和一壺水放在桌上,不限制吃多吃少。實驗總共是兩天。第一天的方式是參與者可以隨便吃;第二天要等我們的電腦嗶聲響才能拿一片來吃。但兩天都要吃到飽才能停。我們的實驗也沒做出結論,也許用四個人做實驗人數不恰當。第二天速度放慢時,兩個人吃得比較多,兩個人吃得較少。【實驗二:喝水填肚子】接著我們做餐前喝水增加飽足感的實驗。水不含熱量,所以如果真的能讓人快一點飽就真的有效。這個實驗邀請了諾丁罕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的研究人員來參與。我們找來二十名志願者,提供內容一樣、作法不同的餐點。菜單是烤雞肉、青菜、洋菇和一小瓶水。第一種作法是把固體食物全盛在盤子裡,開始吃之前先把水喝掉。第二種作法是把所有材料跟水混合煮過,再打成濃湯汁。純水因為不含任何養分,所以只會流經消化道,不做任何停留。但湯汁裡的水分含有許多養分,會在體內留得久一點。我們猜測,因為湯汁會在胃裡占較多空間,所以實驗結果應該是喝濃湯的人飽得比較久。用餐後的三個小時,研究人員讓參與者每隔四十五分鐘就填寫一份問卷,記錄他們的飽足感,以及過了多久又會想再吃下一餐。為了實驗更徹底,大學研究人員還為其中三位志願者做一系列的核磁共振造影(MRI)掃描。從影像掃描可以看出,沒喝湯的人胃裡被食團占據的空間確實比較小。這只是個小實驗,實驗次數只有一餐而已,所以無法俱下結論。但是問卷和掃描結果都支持我們的看法:想利用水分來增加飽足感的人,最好是喝湯。【湯的秘密】低卡蔬菜湯是節食的秘密武器,用湯當點心可降低食慾。蔬菜的纖維和水分會形成較大的食團占據你的胃,卻不會增加多餘的卡路里,讓你覺得肚子一直是飽的。【不可不知——飽足感】食慾受到抑制,人就會吃得少。切記:1. 低能量密度的食品可以滿足想吃的慾望,但不會提供過量的卡路里* 盡量吃水分多的東西,如湯、水果或蔬菜* 選擇低脂食品,因為脂肪含有較高的熱量2. 高纖食品會撐開你的胃,讓你覺得飽* 多吃高纖類食品,如全麥食品、水果或蔬菜3. 高蛋白質食品——如瘦肉、魚和堅果——可以讓你溫飽耐餓。下表提供高蛋白食物及蛋白質含量,熱量均為一百五十卡。餓的時候就試試這些食物吧!* 隨身攜帶一小包杏仁果當零食,不吃洋芋片或巧克力* 早餐吃綜合堅果加優格* 用全麥麵包取代白麵包* 以全麥麵取代白麵條* 增加晚餐的蔬菜分量* 三明治裡多夾點蔬菜沙拉* 以水果或蔬菜條代替零食* 在湯或燉菜裡再多加一點蔬菜* 附餐請點沙拉吃主菜前喝低卡蔬菜湯,先把胃撐飽。(本文摘自:食物的真相,由商周出版社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2/6/137.html

經常間歇性神智改變,可能是長了胰島素瘤

經常間歇性神智改變,可能是長了胰島素瘤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新陳代謝科楊宏智醫師表示,一位中年女性最近幾個月來經常發生間歇性神智改變,例如突然分不清周遭人物,事後又完全記不得當時狀況,最初就醫是當作類似癲癇狀況來處理,直到有一次發作時送到醫院,當時檢驗出血糖非常低,而在注射葡萄糖後,症狀迅速恢復,診斷為低血糖症。楊宏智醫師指出,這位因低血糖症被轉介到該院的病患,經抽血檢驗發現胰島素過高,於是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胰臟有一個約一公分的腫瘤,診斷為胰島素瘤,手術切除後,病患即不再發生任何神經症狀。楊宏智醫師表示,低血糖是經常可以遇到的狀況,大多數是糖尿病患者使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或胰島素注射過量所引起。低血糖症狀有二類,一類是自主神經症狀,如出冷汗、心悸、手抖等,一類是中樞神經症狀,如意識混亂、嗜睡、抽筋等,這二類症狀可單獨發生或一起發生。若是正在接受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發生以上症狀,就會推測病人是發生了低血糖。楊宏智醫師指出,非藥物引起的低血糖並不常見,原因有許多種,其中一種很特殊的就是上述的胰島素瘤。若一個人無緣無故發生低血糖就需要懷疑是否罹患了胰島素瘤,有時因沒有考量到病患的症狀是由低血糖引起,則可能會有症狀發生後多年以後才診斷出是胰島素瘤。此瘤一般長在胰臟,會分泌胰島素造成血糖降低,若診斷確定,經手術治療,常可根治此症。胰島素瘤雖然不常見,因其診斷及治療的特殊性,經常發生間歇性神智改變的病患,需考量是胰島素瘤造成低血糖而引起,若真是此症,手術常可治癒。

遠離子宮頸癌 享受健康人生

遠離子宮頸癌 享受健康人生

親愛的女性朋友們,問問自己『您有多久沒有關心一下自己的身體了?』子宮頸癌目前是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每年約新增加2,500~3,000個子宮頸癌病例,可說是婦女健康的隱形殺手,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日前表示,目前『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是最有效篩檢出子宮頸癌的方式,為提醒婦女們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院方配合健保局提供30歲以上女性每年1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歡迎姐姐妹妹們踴躍受檢,關心自己身體的健康。 此外,院方指出,只要您是30歲以上女性,受檢時請攜帶健保卡和身份證。於每週一至週五上午 9時至12時、下午2時至5時,透過院方規劃的快速篩檢流程,讓女性朋友們能夠無負擔的輕鬆受檢,不過,受檢須需注意下列事項:不要沖洗陰道、避免盆浴、勿放置塞劑、前一夜不要有性行為、避開月經期間。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說明,由於子宮頸癌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很容易被忽略而延誤治療的第一時間,於是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就成了防治子宮頸癌的不二法門!尤其,如果出現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包括性交後的出血、兩次經期間的出血或停經後的出血或是異常的分泌物症狀出現,如陰道分泌物有臭味或夾雜血絲,更需要至醫院接受抹片篩檢。不過,有些婦女認為本身已經停經或是很少發生性行為了,可以不必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院方指出,這是個相當錯誤的觀念!國外研究發現,凡有性經驗的女性,尤其是早婚、生育子女多、性伴侶較多的婦女,三年內應至少接受一次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60-90%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其實,子宮頸癌雖是女性朋友健康的頭號殺手,但卻也是最容易早期發現和診斷的癌症,尤其零期癌的治癒率更高達百分之百。因此,爲了自己的健康,院方表示,千萬不要諱疾忌醫,應該定期至婦產科門診接受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做一個珍惜生命、疼惜自己的女人。           院方呼籲女性朋友,就從現在起,把握自己的受檢權益,來一趟耕莘醫院接受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經由快速篩檢流程,讓自己輕鬆遠離子宮頸癌,享受健康人生!

青澀戀情易分手 劇團教你學會「分手快樂」

青澀戀情易分手 劇團教你學會「分手快樂」

隨著社會環境變遷,現代家長必須提早面對仍就學的孩子就開始交起男女朋友的狀況,然而加上現代普遍的雙薪家庭,父母缺乏時間陪孩子,青少年也大多傾向不與大人討論自己的感情問題。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委託「如果兒童劇團」,到各國中校園內將現今校園戀情的狀況用生動的演劇方式呈現給同學們,讓學生在觀賞的笑聲中自然地瞭解到關鍵的解決之道。對早已成年的父母來說,常會覺得尚未成年的孩子,哪裡懂得什麼叫做愛情?然而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在最近一次對臺北市校園心情調查中,經過諮詢校園老師及輔導專家,在問卷中將「在戀愛」明確定義為雙方承認彼此有愛慕關係,且此關係有第三者知悉。結果顯示,表示有過戀愛經驗的國中生比例佔24.62%。開始普遍嘗試戀愛交往的國中生,碰到心理困擾向朋友同學求助佔35.93%,而會向家人求助的僅佔9.75 %,尤其會向專業的輔導人員求助的僅佔2.58%。該局表示,基於青少年時期的求助特性「心理健康教育」更要採取靈活、不落俗套的方法,以吸引學生注意及接納。衛生局今年特別委託有豐富演出經驗、廣受歡迎的如果兒童劇團,演出青少年性別相處議題「希望你快樂」,直接觸碰到青少年戀情中常見的暗戀、身體親密,甚至成人世界常被談論的三角戀情等。從教導預防重於治療的觀點,要讓青少年知道情感常有挫敗失落的經驗,談戀愛的過程要學到關懷、付出與瞭解,即使對方不愛自己,仍需要保有自尊及對別人的尊重。心理衛生行動劇「希望你快樂」至今年10月的場次顯示在5,000多份有效問卷中,喜歡這樣宣導方式的佔92.57%。衛生局進一步說明大人協助青少年處理分手經驗的重要性。根據調查顯示,有戀愛經驗的國中生中有分手經驗者高達7成,其中有超過2成的學生仍無法接受事實,也就是說,在全體接受調查的國中生每100個有3到4個在分手後仍有無法調適困擾。為了避免像是幾年前曾出現有高中生因分手問題持刀傷害對方,專家建議家長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甚至開始和異性交往,父母可主動邀請孩子將朋友帶回家認識,也可以鼓勵孩子在進行一對一交往以前,多參與群體性的活動,以幫助孩子發展社交技巧及自然發展友誼。

眼乾舌燥,怎麼辦?

眼乾舌燥,怎麼辦?

41歲的劉小姐,自覺有眼睛及嘴巴乾澀症狀已半年多,過去曾在其他醫療院所懷疑有自體免疫疾病,因而經由眼科醫師轉介,至過敏免疫風濕科門診作進一步檢查。經淚液與唾液腺掃描檢查發現,皆有分泌不足現象,加上血清學檢測發現抗核抗體(ANA),anti-Ro/SS-A,與anti-La/SS-B等自體免疫抗體均為陽性,因此診斷為修格連氏症候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吳彥林解釋,修格連氏症候群俗稱乾眼症或乾燥症,不過並非只有侷限在眼睛或口腔的侵犯,是一種全身性、慢性、進行性的自體免疫疾病,包括肌肉關節、皮膚、呼吸道、消化道、腎臟、神經系統、甲狀腺、血液淋巴系統都可能受到影響,最主要以破壞人體的外分泌腺(如淚腺、唾液腺、消化腺等)為主。吳彥林指出,在修格連氏症候群病患的血液中,常可以檢驗到一些不正常的自體免疫抗體,如抗核抗體、類風濕性因子等。患者的外分泌腺在受到淋巴細胞侵犯後,產生慢性發炎,於是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細胞,慢慢被淋巴細胞取代,逐漸喪失腺體分泌的功能。西元1933年,瑞典的亨利克.修格連醫師首先在醫學文獻上提到,有一些女性慢性關節炎患者,同時也合併有眼睛及口腔乾燥症狀,這些症狀其實是全身病變初期表徵。之後世界各地便陸續有醫師發表類似病例,因而以此命名。不過,臨床上有一些情況,例如用眼過度,老化,抗組織胺、利尿劑、安眠藥、抗憂鬱劑等藥物使用,外傷,腮腺炎等病毒感染,過敏性鼻炎,糖尿病,內分泌異常,類肉瘤,甚至血液惡性腫瘤的侵犯等,也可以引起眼口乾燥的症狀。吳彥林表示,這些情況較諸自體免疫疾病來說更為常見,應注意排除這些原因。另外,C型肝炎所引起的混合性冷凝球蛋白病患,也常會伴隨有乾燥症,不過其症狀較輕,且通常不具有SS-A或SS-B抗體。他還說,修格連氏症候群基本上是一個比較良性的自體免疫疾病,一般而言雖不影響正常壽命,但是外分泌腺不足所引起的各種乾燥症狀,會使得生活品質降低。極少數患者會因為特定組織侵犯,產生嚴重併發症,如低血鉀,腎功能不全,肝硬化,肢體無力,呼吸肌麻痺合併呼吸衰竭等。值得特別注意的是,修格連氏症候群也可能是其他較嚴重的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早期症狀,發生惡性淋巴瘤的機會也比一般人來得高;因此,這些病患應該長期與醫師配合,定期追踪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