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女王變身「A級美女」4計畫(上)

女王變身「A級美女」4計畫(上)

5,000萬人氣格主的「女王」,以新時代女性的思維和獨特的文章觀點,深受網友喜愛;為了投資自己、變得更正,女王在陳美齡醫師的量身打造下,接受瘦臉、除皺、打造蘋果肌以及隆鼻4種療程;本文先介紹打造蘋果肌和隆鼻療程,看女王如何變身為更有身價的A級美女! i 美計畫之1  我要變成蘋果肌女王─玻尿酸注射關於女王肌膚狀況:在眼袋和淚溝的重疊處有輕微凹陷的現象,造成蘋果肌部位有陰影,像輕微瘀青、黑眼圈向下擴散的感覺,容易給人疲累、沒精神的印象。女王說:第一次發現蘋果肌的重要,愛美一定要做! 療程進行Start!Step1.填寫資料/諮詢在進行療程前的首要步驟,就是先讓醫師檢視臉部五官與膚質狀況,在美麗爾診所陳美齡醫師對個人美學的量身評估及打造下,建議女王先接受打造蘋果肌的療程,利用中分子玻尿酸(PERLANE)的皮下注射,填充眼袋下的凹陷處,使其微微鼓起成豐潤的蘋果肌,讓臉部線條從凹陷變立體,整個臉部視覺也因此變得年輕圓潤,更有朝氣。女王與陳美齡醫師 Q&A女王:「療程後會有紅腫反應,影響工作嗎?」陳美齡醫師:「視個人狀況,一般注射後會有輕微紅腫的反應,但上妝即可掩蓋,不影響工作及社交!」Step2.麻醉仔細清潔臉部。 塗上麻醉藥膏。 為避免藥劑氧化,達到更好的麻醉效果,在臉上包覆保鮮膜。 等待藥效發揮約30~40分鐘,可趁機放鬆或小睡一下。 Step3.療程進行 1. 拿掉保鮮膜,進入手術室。2. 醫師將玻尿酸注射填入凹陷的眼袋下方,並同時以手塑形,調整出最自然的蘋果肌效果。3. 注射過程中,醫師請女王看著鏡子,說明療程步驟與進行狀況。Step4.療程後保養療程結束後,繼續進行下一個計畫─挺鼻。保持年輕甜美的秘密武器打造蘋果肌很多女性朋友過了30歲後,最在意的就是眼睛下方的凹陷愈來愈明顯,看起來很憔悴,即使勤做保養、上厚厚的妝也沒有效果。所謂蘋果肌指的是眼睛下方的倒三角位置,笑起來會微微鼓起的區域,也被稱為「笑肌」,常見於小嬰兒及年輕時的baby face,隨著年齡增長,膠原蛋白、玻尿酸逐漸流失,原本飽滿的皮膚變得凹陷下,就會顯得蒼老、無神,一般來說,眼下的玻尿酸與膠原蛋白很容易流失。陳美齡醫師建議,可利用玻尿酸或微晶瓷等填充物注射,打造蘋果肌,除了可以解決眼睛下方的凹陷問題,也會讓淚溝和法令紋變得較為不明顯,臉部的整體感顯得更年輕貴氣;女王使用的是中分子玻尿酸PERLANE,它會被人體自行吸收,效果可維持8~12個月左右,雖然必須重複施打,但優點是安全、可立即塑型,且術後傷口小,不需恢復期,術後腫脹的情形也不明顯。療程前後注意事項療程後的照顧事項很簡單,僅需要在術後前幾天,加強保濕以增加皮膚對玻尿酸的吸收力,增加飽水度以提升手術效果,並注意術後一週內,盡量避免長時間的壓迫、做臉、按摩、洗三溫暖等活動,影響蘋果肌塑形的效果,是非常適合現代人忙碌生活的微整形美容。女王感想原以為臉頰肉肉的女王,從未想過注射蘋果肌的效果如何,這次在陳美齡醫師的建議下,才發現原來以往即使精神再好、睡得很飽,仍看起來氣色不佳、皮膚卡卡乾乾的原因,就在於蘋果肌凹陷的關係,這次注射玻尿酸打造蘋果肌後,感覺真的很不一樣,整個人的氣色煥然一新,看起來有精神多了,女王驚嘆地告訴大家:「真的,熟女們一定要打蘋果肌,好氣色會讓人變年輕喔!」i 美計畫之2 主標:我要變成挺鼻女王─微晶瓷注射關於女王美麗訴求:由於經常需要出席活動,加上出書拍照的關係,女王對於外在形象的自我管理頗高,因此希望鼻子再高一點,營造更佳人氣。女王說:挺鼻可以提升臉部立體感,愛美一定要做!療程進行Start!Step1諮詢由於女王之前曾接受玻尿酸隆鼻的療程,至今時間相隔已久,女王希望重新施打塑造挺鼻美感,經陳美齡醫師評估後發現,確實有些鼻段凹下問題,需要以微晶瓷注射來填補這些部位,達到拉直及抬高鼻型的效果,至於鼻頭的部位已經很完美,不需再做任何調整。女王與陳美齡醫師 Q&A女王:「之前注射過玻尿酸的人,之後也可以注射微晶瓷嗎?」陳美齡醫師:「可以,二種材質不會相互排斥,也不會對人體有負面影響。」Step2療程進行由於女王在前面步驟已上過麻醉藥,以下文稿直接進入療程階段,為您詳加說明。1. 醫師在鼻子欲施打的部位畫線。2. 為求形狀均衡完美,注射過程中,醫師一邊用手修飾鼻型,一邊請女王看著鏡子討論想達到的塑形效果。隆鼻的明星注射物─微晶瓷 微晶瓷是最近非常流行的一種隆鼻注射物,在歐美和韓國已被廣為使用,主要成分為磷、鈣等,類似牙科用來填補牙齒的骨粉,外觀有如細微的珍珠顆粒,以粘稠狀的膠質物包覆,由於具有支撐力強、不易位移、塑形美等特性,非常適合鼻子部位的立體雕塑,而且它與人體有很好的相容性,屬於安全性較高的注射物,將可逐漸被人體分解和吸收。消費者接受微晶瓷治療後的有效維持約可達1~2年,但是會因個別的年齡、膚質、生活型態及肌肉活力等條件不同,而有所差異。除了隆鼻外,微晶瓷還可應用於豐頰、豐下巴、法令紋和嘴角紋填補、臉部脂肪萎縮和疤痕修補等。微晶瓷VS.玻尿酸微晶瓷是全新一代的皮下填充劑,很多人會有疑問,到底微晶瓷隆鼻好,還是玻尿酸隆鼻好?陳美齡醫師表示,微晶瓷對於法令紋、笑紋、眼袋等凹陷處的填補改善,效果可以媲美玻尿酸,而且在鼻型的注射及塑造上,更具漂亮自然、更為持久的效果,從直挺、自然到秀氣等鼻型,皆可以透過醫師的手,依消費者的需要進行雕塑,達到預期效果。療程前後注意事項微晶瓷是與人體組織完全相容的製劑,並不會使人體產生過敏反應,因此不需在治療前進行皮膚測試;療程後僅需要注意在一周內,盡量避免用力擠壓,也不要去洗溫泉,影響塑形效果。女王感想陳美齡醫師的動作非常輕柔,幾乎沒有疼痛感,而且更令我驚呼連連的是,術後完全沒有瘀青反應,整個過程很放鬆舒適!原以為之前注射玻尿酸的效果不錯,擔心換微晶瓷後,效果不知如何,但就如醫師所說,觸感柔軟且線條自然,女王想跟大家分享的心得是,隆鼻除了讓臉部更立體外,還具有讓輪廓變小V的效果喔!別忘囉!女王還有2個療程─「瘦小臉和除細紋」要與大家分享,敬請期待11月號的相關報導吧!

正子醫學再創新 花蓮慈院獲「零缺點」肯定

正子醫學再創新 花蓮慈院獲「零缺點」肯定

花蓮慈濟醫院核醫製藥中心九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兩天,接受衛生署「正子放射同位素」兩年一度的評鑑,不只獲得評審委員零缺點的肯定,研究團隊所提出的新正子藥物F-DOPA注射液,更通過衛生署正子檢查用藥生產GMP的查核。 核子醫學,是應用透過注射放射性藥劑反映體內生理變化的技術,觀察像患者的腫瘤、心臟等等的變化,讓醫師可以作出精確的判斷甚至是有效的治療。 而花蓮慈濟醫院核醫製藥中心,除了接受衛生署正子放射同位素兩年一度的評鑑,另外還申請了新藥物評鑑,由來自長庚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助理教授魏孝萍、台灣大學獸醫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詹東榮、台北榮民總醫院核子醫學部林漢民總藥師、新光醫院迴旋加速器中心殷國維技術主任四位訪查委員,及兩位衛生署陪同人員藥物食品檢驗局連淑華、藥政處黃淑萍共同評鑑。 目前台灣醫學常做的FDG,也就是氟去氧葡萄糖注射液,主要用在癌症攝影上,而花蓮慈院這次提出新正子藥物F-DOPA注射液,通過衛生署GMP用藥查核後,未來將使用在巴金森氏症及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檢查上。 花蓮慈院核醫製藥中心主任高志浩表示,我們是醫院並不是藥廠,但是在東部,為了守護所有民眾的健康,有些藥物是需要自己研發的,這次通過衛生署正子檢查用藥生產FDG以外的新藥物GMP的查核,是國內第一個通過這項認證的醫院。 針對這項研究花蓮慈院從2002年開始研發,主要是用來診斷巴金森氏症,過去是受限於法規,經過多年來與衛生署溝通後,制定新的申請辦法,可以提出申請而獲得核准,高志浩主任說,相當感恩醫院多年來的支持,及核醫製藥團隊的用心與努力,未來也會積極爭取開發新藥的申請。 花蓮慈院的巴金森治療技術曾經榮獲國家品質標章認證的榮譽,現在又有新正子藥物的提出,在核子醫學領域中,花蓮慈院可說是獨步全台,對巴金森氏症患者來說,更是一大福音。

「讓EYE亮起來」眼科醫師至連江縣為馬祖鄉親服務

「讓EYE亮起來」眼科醫師至連江縣為馬祖鄉親服務

白內障是造成馬祖地區老人視力不良的首要眼睛疾病,許多獨居老人缺乏親人照顧或患有白內障視力不好,在生活與交通方面造成許多不便,使得部份白內障患者無法適時到臺灣本島接受適當手術治療,影響生活品質。連江縣衛生局為了體貼馬祖地區老年人,特別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安排眼科醫療團隊,於9月29日至10月2日專程遠赴馬祖為鄉親們做白內障與青光眼衛教,並於連江縣立醫院安排白內障手術,讓老年患者不用再為了白內障手術照顧辛苦奔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任蔡景耀表示,此次「讓EYE亮起來」活動包含眼科衛教與白內障手術,活動期間從9月29日至10月2日。眼科團隊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院長劉秀雯領隊,醫師陣容由中興院區眼科蔡景耀主任、張聰麒醫師、仁愛院區王泰元醫師與陽明院區江立峰醫師共同組成。另外由愛爾康大藥廠臺灣分公司贊助此次活動所需要的手術設備及精密檢查儀器,由基隆船運包括白內障超音波晶體乳化儀、角膜屈度儀與水晶體度數測量儀等醫療設備至馬祖,提供全面性完整眼科服務。活動期間,連江縣衛生局疫情處理中心更安排由中興院區眼科蔡景耀主任主講「白內障治療最新發展暨白內障手術衛教」講座,仁愛院區王泰元醫師主講「青光眼藥物治療」講座,馬祖地區許多關心眼睛健康的鄉親,不畏風雨特地前往聆聽。手術部分,在連江縣立醫院為馬祖居民提供白內障手術19例及術後追蹤治療,獲得當地民眾熱烈迴響。蔡景耀表示,國人平均壽命逐漸增加,根據統計,民國89年,年齡65歲以上的人口已佔全國人口數8.6%,推估到民國110年,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高達14%,老人視力健康照護將是未來重要課題,其中,白內障在老人視力危害上佔有極重要角色。蔡景耀說,統計資料顯示,白內障罹患率:50歲以上有60%,60歲以上有80%,70歲以上則高達90%以上,所以老年性白內障可說是老年人很普遍的疾病。在這次「讓EYE亮起來」活動接受白內障手術病患當中,有位68歲的曹阿姨平常有種菜習慣,後來因為視力不好很少到菜園去。在接受手術的隔天換藥後,覺得視力有大幅進步,便不顧家人反對堅持要馬上回去菜園看看,她的家人還趕回醫院拜託醫師,一定要當面囑咐曹阿姨手術後幾天暫時不要去菜園種菜,好好休息,按時點藥。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所屬聯醫團隊自89年7月支援馬祖地區醫療業務迄今已多年,聯醫眼科將繼續協助馬祖地區利用現有醫療資源,與聯醫團隊共同形成一個完整醫療網絡,提供當地民眾連續性、系統性及持續性眼科醫療保健照護。

淺談「精神分裂症」

淺談「精神分裂症」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精神科陳麗卿醫師表示,一位40多歲女性,因嘔吐至該院急診室就診,病人及家屬至急診後,其父親堅持要看精神科急診。經詢問之下,才知道病人多年來已多次「發作」,之前均至腸胃科就診,但後來都被轉介至精神科,經診斷為「精神分裂症」。然而,病人仍未規則在精神科門診追蹤,只有在極不舒服的狀況下,才願意就醫。陳麗卿醫師表示,追溯該病患的病史發現,病人在20多歲時曾急性發作,身體不適之外,另有激躁、失眠等症狀。當時曾至精神科就醫。後來雖然沒有急性症狀,病人卻一直沒辦法工作,而且常常對家人發怒,認為家人對不起她。家人也搞不清楚她在想什麼,甚至以為她去工作,會對她的精神狀態比較好。當病人急性發作時,動不動就罵家人,認為父母親怪她、罵她,之後就開始吃不下、甚至嘔吐。  陳麗卿醫師表示,經過診斷性會談之後,發現病人雖然沒有明確的幻聽或是被害妄想等等,但其思考邏輯、思考內容卻是有明顯障礙。加上過去病史的資料佐證,診斷其為精神分裂症。陳麗卿醫師指出,「精神分裂症」這個病名已即將被修正。因為它背負了太多汙名及誤解,這是一個腦部的疾病,症狀表現在思考內容或流程及知覺方面之異常,目前精神醫學會正在集合各方共識,希望將這個病正名為「思考知覺失調症」。

寫寫、拍拍、稿愛滋!

寫寫、拍拍、稿愛滋!

2009年世界愛滋病日網路行銷活動開跑了唷!你有滿滿的創意嗎?還是想擺出性感姿勢傳達愛的訊息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邀請您一起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參加網路徵稿活動,大家一起拼創意、拿大獎喔!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鼓勵全球對愛滋防治研究的重視,以及對感染者提供醫療照顧與關懷支持,特將每年12月1日訂為世界愛滋日,呼籲全球共同攜手防治愛滋,一同為關懷愛滋盡一份心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今年為了響應世界共同對抗愛滋病的決心,透過網路力量宣導傳遞愛滋防治的觀念與關懷,特於10月8日起至30日止,辦理「寫寫、拍拍、稿愛滋!」網路徵文、徵圖活動,除前三名有精美3C大獎外,還有線上人氣王徵選喔!歡迎有理想、有創意的夥伴們,一同加入我們防治愛滋的行列。

體重減輕鬧胃痛?早期檢查杜絕胃癌

體重減輕鬧胃痛?早期檢查杜絕胃癌

天氣涼,感冒、腹痛的人也多了,腹痛的病人一般都會以為胃不適,吃一點成藥拖過不痛就好了,可是不要忘記如有上腹痛一至兩週沒有好轉或反覆發作,一定要到醫院做檢查。尤其40歲以上的人,胃、十二指腸潰瘍以外胃癌的發生率還是有的。癌症位居台灣主要死因第一名,胃癌即佔居第五名,胃癌的死亡率是佔第五名,患病初期有58.2%出現上腹部不適的症狀,經由體檢發現為胃癌初期的有5.8%。在日本40歲以上民眾每年皆做胃鏡檢查,所以他們的早期診斷率相當高,相對的手術後五年以上的生存率也高。所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非常重要的。胃癌最常見在50-60歲,高危險群是血型A、抽菸、喝酒、吃較鹹、燻製的危險食物,及發酵可保存的魚乾、肉乾等食物。有過慢性胃炎、惡性貧血,幽門桿菌引起的胃潰瘍及有切胃手術的病人都是高危險群。體重減輕、腹痛都是胃癌常見症狀,有些也會有解黑血便、貧血、嘔吐、厭食及吞嚥困難來表現,等到有摸到腹部腫塊、淋巴節及腹腔有水已是末期了。所以胃鏡及切片是最好又準確的診斷工具。早期診斷無法用身體觸診及血液來判斷,但這幾年有新的發明,例如用PET-CT可檢查全身有沒有癌症發生,而透過胃鏡切片檢查胃癌更有100%的準確率。若只透過胃攝影(UGI series)對初期胃癌檢查較無幫助,而電腦斷層及超音波是用來幫忙診斷肝、腹腔、淋巴有無癌細胞轉移。如果多處轉移,治療效果就會比較差,可能給予患者緩和症狀的治療。初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高達90%,可是整體而言,胃癌開刀的病人五年存活率小於30%,所以早期診斷與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藉由花精,看到自己個性的盲點

藉由花精,看到自己個性的盲點

花精是心靈之水,讓愛萌芽花精的驚人療癒能量,已經在無數個案身上獲得應證。研究學者指出,花精的作用方式主要在於,它高層次的能量波頻,會共振到人的心靈磁場,在大腦以及細胞間製造出電位差的反應,刺激人的自我覺察以及自癒的能力。如果只是把花精稱為「藥」,和醫學臨床上使用的百憂解等相近,都是控制情緒的藥物,似乎無法完整傳達花精的特質。一般藥物,多半是經由影響生理機能,例如抑制腦神經中樞,或引發生理症狀來激發人體防禦機制,進而達到症狀的平抑。而花精和一般藥物最大的不同在於,她是愛的精神能量,靈魂的滋養劑,當內在核心因為愛的能量共振而覺醒、而提升,我們會看到自身失衡的部分,無論是情緒或生理問題,我們自然會去面對與修正,透過花精正面能量的幫助,使之恢復平衡健康。台灣花精創辨人 陳祈明老師表示,每一個情緒創傷就好比心靈的坑洞,它藏在潛意識裡,隱隱作痛。大多數人感受到內在的這些坑洞,總是會往外尋尋覓覓替代者來填補,然而人們一定會發現,所尋得的替代品不是轉瞬即逝,使內心更害怕失去,就是根本與自己期待的完全不符!如果你發現每一段戀情都陷入同樣的困境,換了不同的工作卻還是碰到相似的問題,或者人際關係上總是遭遇到相同的挫折,也許你該回頭檢視自己,潛意識裡有著什麼樣的坑洞。情感、金錢、成就、榮譽、地位……這些替代品都不是我們內在本有的,所以我們擁有之後也很難感覺到真正的滿足。坑洞是一種心靈匱乏,需要心靈層面的療癒力量,花精的作用並不在於直接填補這些坑洞與匱乏,這只是初階的影響,她真正的作用是使心靈自行滋長,讓殘缺的重新長出來。也就是說每一個人的內在是本自具足的,只是透過花精的能量來重新啟動而已。我們的心靈有許多種子尚未萌芽,花精就好比「水」,澆灌這些發芽不完整的愛,讓它們一一成長茁壯。服用花精的心情反應服用花精,可能會面臨幾種心情反應:感覺更為平穩、愉悅、開懷、自在,生命力提升,更有動力與創造力,有一種完整的存在感。這時我們所呼應的是花精的正面特質。花精的能量源源不絕,傳遞出宇宙大愛的圓融完滿,使身心靈相連一致,內外和諧融融,就像在我們心靈開啟了一扇窗,讓我們呼吸到清新空氣,擁有更寧靜寬廣的生命視野。我們將獲得很重要的生命啟示,活出更達觀的人生意義。我們也可能感覺到各種負面情緒紛紛出現。當花精調動過去的身體創傷或情緒經驗時,會讓人誤以為自己的情緒因為使用花精而變多了,其實這些都是早已潛藏在我們心中的不平衡波動,而花精讓我們的覺察力提升,看到了自己的這些情緒問題。陳老師指出,有時花精在潛移默化中帶來的平穩與平和心情,會讓我們產生「沒有感覺」的錯覺。這就像生病不舒服時,我們會特別注意身體的感受,從生病到康復的過程感覺十分明顯,但在平日健康狀態下,反而會忽略生理的運作一樣。如果自認為用了花精卻「沒有感覺」,不妨靜下心來想一想,最近生活的重心是不是偏向感情、工作或某個特定事件,而忽略了心理的感受;面對生活、工作時,處理事情的態度是不是比以往沉穩多了;有沒有比以前更容易察覺到自己的生氣、悲傷等情緒波動,而且可以比較快平穩下來;對自己的覺察力是不是提升了……。最好是隨時把自己的心情記錄下來,再和先前的心境相互對照,會比只憑「感覺」有沒有效,更理性看到自己改變的程度。藉由花精,我們也可能看到自己個性的缺失或盲點,例如嫉妒、易怒、拖延、畏縮沒自信……,這些負面陰影和自我期待產生衝突矛盾時,我們就會厭煩逃避而不想面對。從抗拒掙扎到面對問題的消化與調整過程中,可能會有哭泣、悲傷、憤怒、恐懼、焦慮、頭痛、胸悶……等身心反應。這就好比我們看到滿屋子雜亂,才發覺平日不隨時清理環境的習慣害苦了自己(問題或盲點),而真正付諸行動清掃房間,勢必會揚起灰塵(情緒),待清掃工作完成,房間恢復舒爽潔淨,我們會調整自己,養成按時整理、隨時保持整潔的好習慣(個性改變)。花精並不會平白無故引起情緒反應,她比較像是一面明鏡,把潛抑未解決的情緒呈現出來,讓我們有機會面對與整理。我們清明的看著、感受著情緒轉化的過程,比較不受影響,我們甚至能夠覺察到情緒所相連的慣性行為模式,藉由再次體驗的過程,轉化掉負面的情緒與模式。只要勇於面對自己,花精自然會激發我們的生命能量,協助我們走出過往傷痛,讓身心重獲自在。不只是對症下藥,而是整體平衡也許你會疑惑,為什麼花精不直接安撫我們的情緒,讓心情立刻平靜無波呢?這就是「症狀治療」和「完整療癒」最大的差異所在。負面情緒磁場隱藏在我們心中時時隱隱作用,讓我們不勝其擾,若只求暫時安撫,就好比一個房子裡堆放了不用的物品、不喜歡的東西,雖然我們努力釘箱子放雜物,以維持表面的整齊,但每個角落都堆積著各式各樣的物品,久而久之灰塵、蛛網愈積愈厚,勢必會讓住在房子裡的我們生病!面對這樣的情形,我們是得過且過維持表面的整齊,還是把房間徹底清理乾淨比較好?同理,牆壁滲水時,是直接貼上壁紙或重新粉刷,來掩蓋水痕,還是應該查出滲水的原因徹底解決?清理房子,看到成山的垃圾或物品時,我們不免心生煩躁,更何況花精調動潛藏的情緒,讓我們毫無保留的看見個性的缺失呢。面對自己,的確是需要勇氣。情緒修復危機(好轉反應)的重要窮人身上一毛錢也沒有,我們可以選擇不斷給錢救濟他,或者也可以教他一項維生的技藝,讓他自力更生。症狀治療可以比喻為前者,病人頭痛,給他止痛藥來緩解疼痛,就好比窮人沒有錢,於是給些錢讓他暫時溫飽一樣。表面上看來好像沒有問題了,但三天後錢用完,窮人又陷入同樣的狀況;而病人頭痛的因子沒有根除,也許一輩子都要仰賴止痛劑。若我們能教他一套自力維生的智慧,不但可以解決貧窮飢餓的問題,他甚至可能由貧窮轉為富裕。完整的療癒不只是對症下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或者讓情緒、創傷直接消失不見,而是激發我們建立起自我療癒的機制。當我們擁有了轉化煩惱的智慧,不管遭遇到任何的挫折、痛苦,都懂得如何化悲憤為力量,從中累積生命的正向能量,進而擴大生命的視野與可能性。如果花精不讓過去的情緒創傷呈現出來,我們何嘗有機會轉化療癒,並且從中習得生命的智慧。花精是靈活睿智的訊息,她尊重我們每一個人內心的意願,調動的情緒或其深度,永遠是我們已準備好要面對的,所以無須擔心過多的負面情緒呈現,自己會承受不了。當我們的負面情緒被花精牽引出現時,只要單純的信任自己、信任花精,安住、體會、不抗拒,我們就能夠生出智慧與能量,來化解這些隱藏在心,持續隱隱困阻我們的負面磁場。這才是平衡情緒的根本之道。(文章摘自:花精心靈書,由遠流出版社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6/3/147.html

視力模糊 可能是鼻咽癌症狀

視力模糊 可能是鼻咽癌症狀

一位28歲男性病患,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門診求診時,主訴是左側視力模糊有複視現象,整個病程還不到一個星期,他還自述左側嘴角附近皮膚有輕微麻痛感。經過眼科初步檢查,診斷該病患為疑似左側顱底腫瘤因壓迫所導致的第六對腦神經(眼外旋神經)麻痺,最後確診竟然是鼻咽癌作崇。為進一步診斷,眼科醫師安排該病患住院檢查,並安排頭部核磁共振影像檢查後,會診耳鼻喉科,目的在排除顱底聽神經(第八對腦神經)腫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蔡佳叡指出,在檢視病患的核磁共振影像時,即發現該腫瘤是由更低的鼻咽部蔓延至顱底導致神經壓迫症狀,非原發於顱底的聽神經瘤。於是馬上替病患進行鼻咽內視鏡檢查,果然在左側鼻咽部發現一個大腫塊,已生長到後鼻孔邊緣。當下替病人進行鼻咽腫瘤切片,而之後該切片檢查的病理結果證實為一惡性腫瘤,亦即俗稱的鼻咽癌。蔡佳叡解釋,鼻咽癌為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發生率極高的一種惡性腫瘤,臨床上常見表現症狀如下:1.頸部腫塊。2.流鼻血。3.單側耳症狀,如耳悶塞感、聽力變差或耳鳴。4.鼻症狀,如流鼻膿、鼻塞等類似鼻竇炎的病狀。5.單側頭痛。6.神經症狀,如視力模糊、動眼肌麻痺或臉部感覺神經麻痺等。在臨床上以頸部腫塊為表現症狀的病例最多,像該名病患並無任何耳鼻喉科相關症狀,僅以眼睛神經症狀表現比較少,且雖然病患主訴有症狀時間僅在一週以內,因為造成神經壓迫時,腫瘤已長得較大,瀰漫至超過鼻咽部範圍,在癌症分期上都屬較差。蔡佳叡表示,鼻咽癌好發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包含臺灣港澳及東南亞,癌症發生有認為和種族及遺傳相關,也有和飲食習慣及病毒感染(Epstein-Barr Virus)相關的研究。在治療上均以放射治療為主,並可能輔以化學治療,一般來說,鼻咽癌對放射治療反應良好,是屬於預後較佳的一種癌症,但是因症狀表現常較不典型,導致病患忽略而延誤早期診斷及治療時機。

守護學童健康 花蓮慈院已展開國中小學健檢

守護學童健康 花蓮慈院已展開國中小學健檢

「我有近視,我不健康。」「你有看醫師、配眼鏡,不影響視力,就是健康了。」花蓮慈濟醫院院長石明煌到中華國小關心慈院承擔的中小學健檢服務,聽到小學童對自己的健康不滿意,除了關懷也傳遞正確的保健觀念給孩子。 守護生命、守護健康是花蓮慈院的任務,平日除了遠距醫療、人醫會義診,關懷偏遠社區的鄉親健康,同時在新學年度開始之後參與花蓮縣國小、中學一、四、七年級學生健檢服務,守護學生的健康。 今年,花蓮慈院與玉里慈院已連續第三年承擔花蓮縣國中小學健檢服務,並自十月五日在吉安國中展開,預定在十二月二日完成全縣一百三十二所國中、小學的學生健檢。其中,由花蓮慈院服務的學生數將近一萬人,由玉里慈院受檢人數約二千四百五十人。 花蓮市中華國小的健檢服務,由小兒科醫師林俊松、賴佩君分別爲男女學生做內科項目檢查,牙醫師黃秉緯爲孩子們檢查口腔,此外還有頭頸、脊椎四肢、泌尿生殖、寄生蟲和尿液等健檢項目。 石明煌院長抽空到學校關懷健檢流程與服務品質,同時也關懷學童的健康。學童看到石院長都很開心,不停的提問。學童很關心的自己的健康,有的孩子說到自己因為近視戴眼鏡,語調就顯得氣餒,認為自己不夠健康。 石院長也透過回答學童的問題傳遞正確的保健觀念,並且也提醒孩子,等健檢結果出來,若有異常的項目,別忘了到醫院複檢,這樣才能守護健康。

保養型美膚雷射三效白瓷光讓肌膚亮白、暗沉掰掰,美麗光采!

保養型美膚雷射三效白瓷光讓肌膚亮白、暗沉掰掰,美麗光采!

夏日陽光炙熱,紫外線指數飆高,加上空氣潮濕,想要維持肌膚理想狀況難上加難。偏偏夏日又是結婚、畢業、求職等各種重要活動集中的季節,如何能在炎炎夏日,自信美美的出席各種場合,更是重大考驗。盧靜怡醫師表示,醫學美容日新月異,除了醫療用療程,更為忙碌的現代人提供了完整的保養型美容。皮膚科醫師盧靜怡表示,治療級的醫學美容,例如雷射美容等是針對諸如痘疤、毛孔粗大、雀斑、曬斑、色素斑、肌膚鬆弛等症狀。保養型的醫學美容則可強化與維持治療後的肌膚狀況,尤其是針對沒有治療需求,僅希望讓皮膚狀況看起來更好的族群,這種保養型的醫美療程更符合忙碌現代人的需求。盧靜怡醫師指出,保養型雷射是將治療型雷射的能量調整至最安全有效的低能量狀態來操作。例如雷射治療中的淨膚光(又名柔膚光或白瓷光)。臨床治療主要針對皮膚的深層班與色素沉澱。當用做保養用途時,則可利用其低能量的釹雅各(波長1064nm)雷射光束,藉由累積的光熱微爆作用,刺激膠原蛋白增生,促進毛孔緊縮與增加皮膚彈性。現在保養型雷射已有逐漸取代傳統護膚做臉的趨勢,為了符合現代人重視效率和立即見效的需求,在保養雷射後再利用親膚性苦杏仁酸換膚與美白導入,使膚質不僅緊實,更能維持晶、亮、透、白,達到緊緻、美白、透亮,三效合一的效果,而且也比傳統的保養方式能維持更久的效果。盧靜怡醫師建議像這種三效合一的白瓷光保養雷射,可以視為一種溫和、深度的保養性治療,平均1~2週一次,並持續5~6次,就能持續維持良好的膚質。不過術後仍需加強保濕、修復以及防曬產品使用。除了孕婦、光敏感、紅斑性狼瘡或正處於皮膚發炎狀況中的患者,是不適宜接受這項療程。一般而言這是安全有效適合普遍大眾的保養方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