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花慈臘八粥 歡喜結好緣

花慈臘八粥 歡喜結好緣

農曆十二月八日,是佛教釋迦牟尼佛成道日,花蓮慈濟醫院志工延續傳統,烹煮臘八粥與所有人歡喜結緣,一月二十日(農曆十二月初六)、二十一日(初七)、二十二日(初八),連續三天中午十一點到十二點半,在花蓮慈院大愛樓門診大廳,與所有醫護同仁、求診民眾與家屬歡喜結好緣,寒冬中溫暖每個人的心和胃。花蓮慈院社會服務室副主任顏惠美師姊說,很多人都聽過臘八節、吃過臘八粥,但卻不知道臘八除了是農曆十二月初八,還是是佛祖成道紀念日。相傳佛祖釋迦牟尼修行時,曾餓倒在地,一位牧羊女送他一碗黏米煮成的粥,釋迦牟尼食後,於河中沐浴並靜坐菩提樹下沈思,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而選在這個時候烹煮臘八粥與大家分享,除了提醒志工們不忘佛祖悟道成佛過程所受的苦難,更重要的是希望熱騰騰的臘八粥,能溫暖每個人的心與胃,讓所有人結下一份善緣。花蓮慈院志工體貼許多求診民眾身體狀況,特地選用壽司米、黑糯米、芋頭、香菇、芹菜、紅蘿蔔、素火腿、蓮藕粉等食材,製作出營養可口的八寶鹹粥,食材都是選用花蓮當地出產的素食食材,不但品質有保證,還減少了許多碳足跡的產生。熱騰騰香噴噴的臘八粥,不但食材豐富,而且大小一致,許多民眾都說真的有感受到志工的用心,每一口都是滿滿的美味與心意。現場還有院內的同仁說要連續三天都來吃。而這份蘊含心意的臘八粥除了在一月二十、二十一、二十二日,連續三天中午十一點到十二點半,在花蓮慈院大愛樓門診大廳,與所有醫護同仁、求診民眾與家屬歡喜結好緣。花蓮慈院志工之後分送至花蓮監獄、榮民之家、主愛之家、禪光育幼院、聲遠老人之家等等單位,讓更多人能分享佛陀的智慧與成道的喜悅,寒冬中溫暖每個人的心和胃,祝福人人長智慧、增福增壽。

正視老人家聽力老化問題 憂鬱焦慮不來煩

正視老人家聽力老化問題 憂鬱焦慮不來煩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耳鼻喉科施水木醫師表示,一位72歲的奶奶,身體健康,行動自如,在家幫助照顧孫子孫女,但最近常覺得與孫子孫女交談時有聽取困難的現象,對戶外公園的鳥叫聲聽不到,也常聽不到門鈴聲而不知道要開門,因此老奶奶變得比較孤僻,出現疏離及拒絕社交的情形,讓家人頗為困擾的。施水木醫師表示,耳朵的聽覺器官和身體其他器官一樣,都會隨著年紀增加而老化。根據統計,60歲以上的老年人約25-30%有聽力的障礙。老年性聽力障礙是一種感音神經性聽力障礙,因老化的關係,內耳毛細胞會退化,以致於小聲會聽不清楚,太大聲又受不了,尤其高頻區的聽力影響最明顯,也最嚴重。施水木醫師指出,造成老年性聽力障礙的原因除了內耳聽神經的老化之外,遺傳、營養及代謝也是重要影響因素,像是患有心臟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常易導致內耳小血管病變,造成聽力障礙,且這類慢性病患者的聽覺比正常人更容易老化。另外,若長期暴露在噪音之下也會造成聽力障礙。臨床顯示,男性聽力老化比女性嚴重,都市居民的聽力老化比鄉下居民的聽力老化嚴重。施水木醫師表示,若與別人無法好好地交談溝通,對自己會越來越缺乏信心,也會產生焦慮,重聽老人常有的心理變化包括有憂鬱壓抑、孤僻多疑、妄想易怒、拒絕社交及疏離親友等。因此,當重聽發生時,家人要積極協助病人做心理復健。此外,老年性聽力障礙是無法用藥物或手術治療改善,但可以配戴助聽器以促進聽力,如果要配戴助聽器,通常建議能配戴兩耳為佳,雙耳配戴的好處包括可增加對聲源的方向感及距離感、有較好的聽力加成作用及提高有背景噪音時的分辨能力等。例如在路上行走時,如果只有單邊可聽到,不容易有聲音方向感,會分不清車子來的方向,非常危險,影響生命安全。施水木醫師鼓勵有重聽的老年人多參加團體活動,擴展社交生活,培養興趣嗜好,信賴兒女親友,慢慢藉由助聽器的輔助,老人一樣可以過正常的社交生活,而且也更有生活品質。因為,如果不積極促進聽力,聽力不僅更易退化,更會加速老年失智症的發生。

你喝的豆漿安全嗎?小心添加防腐劑,造成肝腎負擔

你喝的豆漿安全嗎?小心添加防腐劑,造成肝腎負擔

豆漿是國人常見的早餐主食,依規定不得添加防腐劑,惟富含蛋白質及水分的豆漿若保存不當,則極易腐壞。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掌握市售豆漿產品現況,特進行市售散裝豆漿抽驗,抽驗地點涵括校園及其周邊早餐店、傳統市場、豆腐店等,主要檢驗項目為防腐劑(苯甲酸、己二烯酸、去水醋酸)。衛生局表示,苯甲酸俗稱安息香酸,進入人體後,在9~15小時內可從尿中排出,過量食入苯甲酸會刺激腸胃道引起胃痛,也會對肝腎產生影響。己二烯酸食入後會代謝成二氧化碳及水,屬於毒性較低的防腐劑,但亦不可隨意添加於食物中或過量使用,依現行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規定,豆漿不得添加防腐劑。由於豆漿製品屬高水活性產品,常溫下易腐敗,業者較易添加防腐劑,惟豆漿為民眾經常食用之飲品,嚴正呼籲業者應秉持職業道德,勿濫用食品添加物,應採「先進先出」原則,以維持產品的新鮮與品質。民眾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1061。以上稽查結果,可上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查詢相關訊息。

不需藉助手術、藥物和美容儀器的回春法

不需藉助手術、藥物和美容儀器的回春法

想要永遠年輕,是不論男女所有人的希望。即使是看起來毫不介意自己周遭事物的男性,或是嘴上說「我年紀已經大了,無所謂了」,似乎不再感興趣的女性,其實所有人的心裡都希望保持年輕。不論身體多麼健康,如果心理老化,一定無法展現發自內心的年輕。同樣的,即使內心年輕,如果生活不檢點,還是難以阻止身體老化。「所謂老化,就是酵素力量(Enzyme power)的衰退」。體內的物質的合成與分解、消化、排泄、解毒等維持生命所必要的活動幾乎都與酵素有關。這種酵素力量衰退,人就會逐漸老化。簡單的說,不但應盡力養成勿使身體氧化的飲食生活,以及避免消耗酵素的生活方式,更要努力提高酵素力量。從醫學的角度來說,肉體的老化某種程度是無法避免的。但還是可以防止過度的老化。而且,過度老化的身體也能夠恢復與年齡相當的狀態。不過我所說的「與年齡相當」的狀態,遠比一般人所認為的要年輕。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實際年齡年輕。只有與實際年齡相當,以及比實際年齡衰老的人。也就是說,你能夠想像的最年輕的人,只是符合實際年齡的狀態。「那個人為什麼看起來這麼年輕?」這種令人羨慕的年輕狀態,其實是大家本來的樣子。人類心理與身體的關係是無法切割的。只對身體有益,或是只對心理有益,都無法得到真正的年輕。同時實施身體與心理的回春法,才能夠實現真正的年輕。請大家務必實踐這種回春法,以恢復原本的青春、原本的美麗和原本的活動力。本文摘自:永保青春的飲食,由如何出版社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18/12/270.html

愛美也能節能減炭?善用零包裝的保養品 愛自己更愛地球

愛美也能節能減炭?善用零包裝的保養品 愛自己更愛地球

愛美、玩美,漂亮女生容易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讓大部分女性對於膚質的亮麗動人趨之若鶩,女性對美的需求不斷增加,化妝品早已變成了生活必備品,但這些瓶瓶罐罐不僅效果有待檢驗,也被環保人士認為有破壞生態環境之嫌。醫療科技進步的現在,微整型風潮慢慢在女性間擴散,皮膚科醫師盧靜怡認為,妥善運用零包裝的保養品,即將具保養效果的針劑直接注入體內,效果遠比使用化妝品來的有效率且更為自然健康。許多膚質不甚理想的女性常常提出疑問:「為甚麼女藝人拍戲趕通告,熬夜、日夜顛倒又飲食不正常,卻還能維持晶瑩剔透的膚質和身材,自己有做保養和治療,效過卻不如螢光幕前的女明星呢?」一般人都認為這是化妝或攝影所呈現的效果,但盧靜怡醫師表示,光艷動人的女明星多半是天生麗質的美人胚子,儘管熬夜有如家常便飯,只要能及時的修復和調理,都能維持原來的美貌甚至幫助她們變得更漂亮。當身體機制與循環不在良好的狀態下,外在的保養是無法發揮效果的,現代女性較難依據古法調理身體,幸運的是卻能享有更簡便更有效的科學保養,最近備受愛美人士推薦的美白針劑注射便是許多藝人用來變美和補充體力的秘方,適時的自我保養才是變美的關鍵。皮膚科盧靜怡醫師表示,美白針劑其實就是一種營養點滴,將製造美膚的養分,一次足量的由靜脈注射,讓養分直接被人體吸收,在最短時間內修復並促進身體循環與強化健康機能。至於打了為什麼會有讓人感覺變白了呢?是因為身體循環變差時,無法代謝累積在體內的毒素,使皮膚看起來黯沉,當身體補足養分後,循環代謝和臟器的解毒機能強化,廢物排出,皮膚自然會呈現出透亮與光澤。許多人原本是為了變白而來打美白針劑,後來才發現除了皮膚變漂亮,連體力也變好,身體機能和體內循環都有明顯的改善。但是盧靜怡醫師也強調,若是體質虛弱、有遺傳性疾病或過敏體質的民眾,在施打前要主動告知病史,以免產生不良反應。且切記過度依賴針劑,飲食均衡、早睡早起、保持身心健康才是維持美麗的不二法門。

提升免疫力 溫瓶玻璃瓶牛奶補充乳鐵蛋白

提升免疫力 溫瓶玻璃瓶牛奶補充乳鐵蛋白

自從SARS肆虐全球後,民眾開始理解,病毒感染性疾病在治療上的極限,許多病毒引發的疾病如腸病毒、肝炎病毒,甚至感冒病毒感染,醫學界只能採取強化免疫力的支持性間接療法,其實,人類本身的免疫力,就是抵抗疾病最佳的利器,只可惜現代人由於環境污染,飲食精緻化及不均衡,導致體內自由基不斷提高,造成免疫力的衰減。蕭勝明醫師表示,由於冬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很多營養也隨之流失,因此在乾燥的冬季,需要多補充優質蛋白和多種維生素礦物質來增強抵抗力,像是在冬天溫瓶玻璃瓶牛奶,補充乳鐵蛋白,亦是增強免疫力的方式之ㄧ。根據林口長庚兒童醫院一份針對二百名三歲以下幼童,飲用添加乳鐵蛋白牛奶的結果顯示,乳鐵蛋白對腸病毒71型具有抗菌之功效。蕭勝明醫師指出,乳鐵蛋白最主要的功能在於對鐵的吸附能力,可調節人體對鐵的吸收,有利於組織吸收,另外,由於乳鐵蛋白屬於嗜中性白血球,因此攝取乳鐵蛋白,可活化體內的吞噬細胞,進而達到調節人體免疫的功能。蕭勝明醫師強調,在流行性感冒盛行時,補充乳鐵蛋白也可以提昇體內對抗病毒的免疫力,預防感冒所引起的嚴重併發症。蕭勝明醫師分析,牛乳中雖然含有大量的乳鐵蛋白,但很多乳品製造商為了保存鮮乳,經過高溫加熱及殺菌的過程,已破壞了牛乳中乳鐵蛋白的機能性,其活性及功能幾乎消失殆盡。目前已有乳品廠商研發新技術,利用膜過濾的方式,殺菌過程全程於低溫下進行,避免乳鐵蛋白的機能性被破壞,是一項科技的突破。蕭勝明醫師說,低溫殺菌鮮乳不僅可保留逾九成的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等乳清蛋白成分,亦可抑制71型腸病毒、輪狀病毒等病菌,建議民眾養成喝鮮乳的習慣,在冬季每天溫瓶玻璃瓶鮮奶,補充乳鐵蛋白,增強免疫力。

精神障礙者家屬的照顧負荷與身心調適

精神障礙者家屬的照顧負荷與身心調適

根據內政部統計98年9月底止底全國領有身心障礙者手冊之慢性精神障礙者高達10萬5,810人,18至65歲者的可工作人口群高達91.30%。此年齡正處於個人組成家庭及工作養家的階段。然而,精神疾病的發生除了衝擊個人的社會角色之外,也使得家庭角色重整,進而成為家屬的照顧責任、經濟壓力與社會壓力。楊延光醫師說明,照顧罹患精神病友時,家屬可能面對的問題,包括有五點:情緒上的影響:從否認、憤怒、憂鬱到接受的過程。並伴隨有絕望、恥辱感、自怨自艾、無助、挫折、自責及矛盾焦慮等情緒反應。工作表現受影響:為了照顧精神障礙者,工作的穩定度受影響。治療效果的不確定帶來不安。經濟及其他負荷:經濟困難、社會歧視、身心過度疲累、家庭關係摩擦、與鄰居親友的衝突等。因著精神病友疾病的進展,影響其日常生活能力,帶來家屬照顧時的心理壓力。在漫漫的照顧歲月中,家屬付出許多心力,有時因為不放心病友獨自在家,而不敢外出,時間久了,自己也快崩潰了。曾有家屬說:「陪伴精神疾病家人的過程就像是練功,也像是長期抗戰,需要好的方法,一步一步來,靠自己是不夠的……。」因此,如何調適與因應,就顯得相當重要。首先,必須試著了解自己需要面對的壓力,一一寫下自己的壓力清單,再就急迫性或是重要性排列處理的順序。接下來,是要合理客觀地看待問題,避免受報章雜誌片段嗜血的報導所影響,如果自己或是病友做得的地方,就要適度地鼓勵肯定一番。再者,試著參加醫療機構、康復之友協會所聚辦的活動,與有經驗的家屬或是醫療團隊討論。更重要的是,適當處理自身的情緒,先學會照顧自己,才會更有力量照顧病友。文章提供:高雄凱旋醫院 / 社會工作師室  梁秀青

遺傳疾病父母也能安心產下健康寶寶

遺傳疾病父母也能安心產下健康寶寶

臺大醫院生殖醫學團隊在婦產部楊友仕主任領導下,胚胎切片著床前基因診斷再創佳績,成功完成先天性耳聾病例,於98年5月順利產下一正常女嬰3200公克。再接再厲,引進囊胚期胚胎切片著床前基因診斷技術,大幅提高準確率,完成脊髓小腦萎縮遺傳疾病(SCA6 CAG repeats異常)病例,避免懷有遺傳疾病之胎兒,並於98年7月產下一正常女嬰2900公克。傳統的產前遺傳疾病診斷包括絨毛膜取樣及羊膜穿刺檢查,一旦發現有遺傳疾病時,則必需面對流產手術,孕婦及家屬身心上皆面臨很大的壓力,如果能在懷孕前就能篩檢出胚胎是否正常,選擇正常者植入女性體內,可避免這些傷害。甲個案夫婦第一個小孩有嚴重之先天性聽力障礙,併有前庭導管擴大,才發現在SLC26A4 基因有變異(c.919A>G)。他們先至基因醫學部蘇怡寧醫師門診諮詢,此疾病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夫妻均為帶因者,懷孕後有1/4的機會胎兒會罹患此遺傳疾病、1/2會是帶因、1/4則是基因正常。這對夫婦希望再育有一健康的小孩,考慮進行試管嬰兒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以協助懷有正常胎兒或自然懷孕再做羊膜穿刺。至婦產部門診,經陳思原醫師詳細解釋試管嬰兒及胚胎切片的療程,充分了解試管嬰兒的過程、成功率、及可能的風險後,決定採取此方法,總共接受2個取卵週期治療後,達成單胞胎懷孕。懷孕過程相當順利,在懷孕11週時接受絨毛膜取樣檢查,證明其基因正常,小孩出生後接受耳鼻喉科許權振主任及吳振吉醫師檢查聽力功能,結果顯示正常。單細胞基因診斷的技術必需有很精細的實驗操作技巧,並且避免污染及放大失敗的發生。傳統胚胎切片是在8細胞期取一個細胞,診斷上可能較不易精確;囊胚期切片可於滋養層取得較多的細胞,診斷較準確,理論上是一種很理想的方法,但因過去在體外將胚胎培養至囊胚期的比例並不高,因此限制其發展。近年來囊胚培養進步,已有學者開始應用囊胚期切片做著床前基因診斷,並獲得良好成果。滋養層細胞取樣的技術,是在胚胎培養到第三天的時候,以協助孵化的方式,使用雷射在胚胎的透明層上鑽出一個小洞,在第五天以切片針吸取約5-10個細胞做檢查。乙個案夫婦太太有脊髓小腦萎縮遺傳疾病(SCA6 CAG repeats異常),為顯性遺傳疾病,懷孕後有1/2的機會胎兒會有此遺傳疾病,經詳細諮詢,決定採囊胚期著床前基因診斷,避免懷有遺傳疾病之胎兒。經治療後達成單胞胎懷孕,在懷孕11週時接受絨毛膜檢查,證明其基因正常,於98年7月產下一正常女嬰2900公克。目前在8細胞期之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方面,共檢測14個週期116個胚胎,80個做出診斷 (70%),有13個植入周期,5位懷孕(38%),成功生下4位健康寶寶;在囊胚期方面,檢測6個週期52個胚胎,49個做出診斷 (94%),有4個植入周期,2位懷孕(50%),成功生下1位健康寶寶,另有1位懷孕中,4位胚胎冷凍保存中。因此初步資料顯示囊胚期診斷可提高基因之診斷率。除了基因之診斷外,著床前診斷對於染色體位移所造成的習慣性流產,也是重要的治療方法。

「董氏基金會」五點政策聲明稿

「董氏基金會」五點政策聲明稿

董氏基金會近日收到不少民眾針對「禁止邊騎車邊吸菸」、「禁止邊走路邊吸菸」與「不自備熄菸袋將開罰」等媒體報導的批評與建議,本會除非常感謝社會大眾的關切與指導,更將實際狀況及立場一併說明如下:一、「禁止邊騎車邊吸菸」與「禁止邊走路邊吸菸」是兩個不同的條文,並非同一法案,因媒體混為一談,以致有某些錯誤報導、引起環保署未經溝通推動修法的民怨,實為誤會。二、「禁止邊騎車邊吸菸」之立法,是基於「安全、環保及健康」的考量,加上高達九成支持的民調為依據,已由立法委員丁守中主動連署提案,該草案已進入提案程序,董氏基金會等民間團體亦樂見其成。三、所謂「禁止邊走路邊吸菸」與「不自備熄菸袋將開罰」等政策,據本會了解, 係環保署內部蒐集民意後進行初步討論的議案,主要是針對走路吸菸者,若無攜帶熄菸袋,可能隨地丟棄菸蒂,故考慮予以處罰,而並非邊走路邊吸菸即應受罰。主管機關因此議案之可行性或具體內容尚未達成共識,故未送交行政院或立法院進行提案,媒體報導顯然有誤!四、對於「邊走路邊吸菸者,若不自備熄菸袋就開罰」的政策邏輯,本會確實無法贊同。依法論法,「走路吸菸」或「未攜帶熄菸袋」等事實,均不應用以推定「隨地丟棄菸蒂」之違法行為;走路吸菸者,雖未攜帶熄菸袋,亦可將熄滅之菸蒂棄置於路旁之垃圾筒或攜回處理,遽予處罰,難免有過當之虞。本會認為當前最重要的應是建立「菸蒂就是垃圾」的正確觀念,教育吸菸者丟棄菸蒂時,應先把菸蒂熄滅,再丟入垃圾筒、熄菸筒、熄菸袋或自備的各式可重複使用之小容器等帶走,如是既不會多製造二手菸,更不會製造環境髒亂。五、據媒體報導,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先生致電環保署署長,表示「走路吸菸就罰錢太超過」,以致該政策急喊卡云云,如上所述,環保署就該議案尚未獲致結論,亦未送交行政院或立法院進行討論,並無所謂的喊卡! 至於部分人士或媒體認為金秘書長"以黨干政",本會謹希望事件回歸菸害防制正軌,不擬對政治性議論表達意見!惟本會認為,面對不同輿論,掌權之上位者理應苦民所苦,當謹言慎行,不應在未能瞭解環保署實質政策內容的情形下,率爾將該政策錯誤簡化為「禁止走路吸菸」,並透過媒體強烈表達反對;此等言行,難免被部分媒體或民眾解讀為「高層不支持積極性的菸害防制政策」,對政府近年來努力配合WHO政策,堅定落實菸害防制目標的積極形象,確實已造成相當的疑慮與傷害。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組2010.1.18

老人自殺 憂鬱症是主因

老人自殺 憂鬱症是主因

憂鬱症嚴重危害銀髮族的健康,也是老人族群自殺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85歲以上的自殺成功率更高。臺北縣立醫院廖婉秀醫師指出,多數的患者會在自殺前一個月有就醫的紀錄,值得家屬及醫師提高警覺。廖婉秀表示,雖然時下醫學發達,但仍有不少老年憂鬱症患者未被診斷或受到不適當的治療,常造成老人家不必要的痛苦、生活功能減退、增加死亡率或其他疾病的發生率及嚴重度。她說,診斷老年憂鬱症對醫師是一大挑戰,常需借助一些適當工具,如老年憂鬱症量表、簡易心智量表等,而幾乎大多數有憂鬱症狀的老年人,一開始都會因為身體的症狀到基層醫療院所就診,值得家屬及醫師特別留意。憂鬱並不是正常老化的現象。健康、可自理生活的銀髮族,重度憂鬱症的發生率甚至比一般人低。但罹患重大疾病,特別是癌症、心肌梗塞、或神經性疾患,如中風、巴金森氏症等,其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會大為增加。女性、社交孤立、喪偶、離婚、分居、社經階層低、疾病纏身、無法控制的疼痛、失眠、生活或認知功能受損,都是老年憂鬱症的危險因子。輕度憂鬱症在銀髮族的盛行率比重度憂鬱症高,接受治療幾乎都能痊癒,但廖婉秀提醒民眾,老人家常因其他慢性病而服用多種藥物,爲避免副作用或藥物間彼此發生反應,單一種類的藥物治療較為理想,起始劑量也約為年輕人的一半,再根據病患反應慢慢調整至足夠的劑量,所以通常需要4到8週甚至12週之久,才會達到療效,然後長期服用以避免復發。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