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口腔癌好發於45歲以上 死亡率逐年增加

口腔癌好發於45歲以上 死亡率逐年增加

根據衛生署統計,自民國八十一年以後,口腔癌發生率及死亡率節節上升超過了鼻咽癌,已成為國人頭頸部癌症第一位,在93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為第6名。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95年度最新統計,臺灣男性口腔癌每年發生率已高居世界第3,目前臺灣口腔癌發生率約十萬分之三十五,依每年5%增長率成長,估計再五年臺灣就會成為全球第一,約達到十萬分之四十五。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牙科主任馬魁指出,口腔癌發生於口腔顏面部,常造成病患飲食、語言困難及顏面畸型,嚴重病例甚至導致家庭及社會沈重負擔。馬魁表示,口腔癌是由口腔內組織細胞惡化所形成的腫瘤。口腔癌絕大部分是由黏膜細胞惡化所形成,少部分由小唾液腺體惡化所形成的腺癌。臺灣口腔癌以頰黏膜癌和舌癌佔大多數(70-80%),其發生和嚼檳榔、抽菸、喝酒息息相關,統計90%以上的口腔癌病人有嚼檳榔習慣。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隨著檳榔消耗量越來越多,口腔癌發生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加趨勢,而且好發年齡也下降為40-50歲間。有很多因素可能與口腔癌有關,其中重要的應為嚼檳榔,口腔癌患者半數以上有嚼檳榔習慣,頰黏膜癌患者更有八成以上嗜嚼檳榔。馬魁進一步說明,除檳榔外,菸酒亦與口腔癌有密切關係,如同時有嚼檳榔、吸菸及飲酒等習慣者,其口腔癌危險性更增加。其他如口腔衛生不佳,長期溫度或化學物質刺激,歪斜的牙齒或不適合的假牙,對舌頭、齒齦或咽頰造成慢性傷害,口腔粘膜上白斑,都可能會在一段時間以後產生癌病。口腔癌好發於45歲以上,但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且以男性居多。馬魁提出下列必須小心的幾種症狀:嘴唇或口腔有慢性不癒合潰瘍。嘴唇或口腔內部有腫塊。口腔黏膜有白斑或紅班出現。口腔內任何一部份發生不明原因出血、疼痛或麻木感。喉嚨感到有異物,久不癒的咽喉疼痛。吞嚥、咀嚼時感困難或疼痛。聲音改變。耳朵疼痛。牙齦腫脹造成假牙固定不良或不適。以上症狀可因癌症或其他較不嚴重問題而產生,但儘早尋求醫師或牙醫師診斷及治療是相當重要的。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267

70歲陳先生現身說法 克服腦中風四肢無力與言語障礙

70歲陳先生現身說法 克服腦中風四肢無力與言語障礙

彰化縣埔鹽鄉陳先生67歲時中風,嘴歪流口水,手腳無力,意識卻很清楚,醫師說可能會長期癱瘓。陳先生回想,95年清晨4點左右起床上廁所的時候,突然出現四肢無力,無法行動,更害怕的是說話不清楚,拖到早上9點多,才由表弟送到彰化醫院急診就醫,經過檢查才發現自己是腦中風。當時嘴歪流口水,手腳無力,意識卻很清楚,醫師說可能會長期癱瘓,第一想到的是會拖累太太和兒子,心情就很"鬱卒"。陳先生說,在住院的時候,主治醫師給的信心,還有腦中風團體的專業人員常常到病房關心衛教,最重要的是太太每天都在醫院細心照顧,讓我很感動也很感恩,所以自己意識到更要努力配合治療,就算復健時的疼痛也會忍耐,不會讓太太發現擔心,知道要讓嘴歪改善,就要勤做臉部運動,想到之前就愛唱歌,所以唱歌是當時幫助嘴歪改善的最好方法。現在,陳先生分享健康名言「保持心情開朗,也是影響健康的重大因素;天氣變冷時,特別需要注意保暖,因為腦血管收縮,會提高腦中風的機會,請大家注意」。社工師黃小真表示,病患陳先生很配合醫院的治療,病情開始慢慢有了起色,陳先生不止中風,還有高血壓與糖尿病的慢性病,主要的飲食在營養師的建議下也改為較清淡,保持少油、少鹽、少糖的指標,當然配合復建是很重要的,除了每天到治療室復健時間,也很努力在病房自己按摩手跟腳,讓肢體不會那麼僵硬。住院治療約20天後,病情穩定,出院時已經可以用三角拐走路了。一個禮拜的六天復健,陳先生在太太陪同下每天自己開車準時報到復健,持續半年,四肢改善很多,說話很清楚。社工師黃小真說,陳先生為了可以幫助其他腦中風的病友們,更快從腦中風的挫敗中走出來,志願報名腦中風團體病房關懷志工,不定期跟社工到病房關懷剛中風的病友們,病友們看到活招牌,大大提升病友們復健的動力與信心,亦給家屬很大的支持與鼓勵,因為陳先生中風時,已經67歲,復原後根本看不出來有中風過,而且可以持續常保健康,真的不容易。黃小真指出,彰化醫院長期舉辦腦中風團體活動,安排各科醫師更結合中醫及衛教師、社工師教導,幫助許多患者及家屬吸收專業知識,還讓彼此分享經驗,中風是需要耐心及支持的,也要預防二次中風,希望這個團體能更有效的分享給有需要的患者家屬,相關洽詢:04-8298686轉1955黃社工師。

癌症骨轉移檢查不求人 花蓮慈院自製「氟18氟化鈉」

癌症骨轉移檢查不求人 花蓮慈院自製「氟18氟化鈉」

花蓮慈濟醫院自製生產「氟18氟化鈉」及造影流程4日通過衛生署GMP查核,成為臺灣首家也是唯一可以自製生產「氟18氟化鈉」進行全身骨骼掃描的醫院,取代「鎝同位素」進行全身骨骼掃瞄,特別是對癌症骨轉移檢查是很重要的新利器。花蓮慈院核子醫學部主任高志浩表示,普遍被全球醫界運用全身骨骼掃瞄的鎝同位素,由於位在加拿大,用於生產全世界半數用量的醫用同位素核子反應爐,自去年五月當機至今仍然無法修復,造成鎝同位素嚴重缺貨,大大影響全球所有醫院進行全身骨骼掃描檢查,癌症病患的整體診療也因而受到很大的衝擊。健保局也於去年底通過,同意健保給付骨骼掃描替代同位素「氟18氟化鈉」全身正子斷層攝影,以減少因為鎝同位素缺乏造成的衝擊,同時因為有健保給付,所以不會對病患造成額外的負擔。依照衛生署規定,「氟18氟化鈉」可由設有迴旋加速器的醫院進行生產,花蓮慈濟醫院便自去年八、九月起著手計畫自製生產「氟18氟化鈉」及建立造影流程,並接受衛生署GMP查核,並在4日接獲衛生署來函通知「通過查核」,這是花蓮慈院繼通過查核生產「氟18氟多巴」之後,再次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可以使用並供應「氟18氟化鈉」進行全身骨骼掃描的醫院。高志浩主任表示,所有應該接受鎝同位素骨骼掃描的病患原則上都可以接受「氟18氟化鈉」全身正子斷層攝影;只要主治醫師依照原來處置開立全身骨骼掃描檢查流程檢查單即可。這項好消息不僅花東地區的病人受惠,花蓮慈院所製「氟18氟化鈉」也可供應其他醫療院所,讓有需求的病人權益不受到全球鎝同位素嚴重缺貨影響,可安心放心的接受檢查。

健康五合一:寶寶平安 媽媽放心

健康五合一:寶寶平安 媽媽放心

台灣世界展望會與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為呼籲社會大眾關注五歲以下嬰幼兒健康,於上週末在新竹醫院共同舉辦「健康五合一:寶寶平安 媽媽放心」宣導記者會,提醒爸爸媽媽注意這項免費的「新生兒公費五合一疫苗接種」防疫措施。會中署新醫院小兒科謝德貴主任說明新型五合一疫苗的施打注意事項。他表示:嬰兒在出生後兩、三個月,來自母體的自然免疫抗體就會逐漸減少,因此容易受到細菌病毒侵害。此時必須依防疫專家所訂定的期程,到指定醫療院所施打疫苗,才能避免致命性的傳染病,讓幼小的生命受到威脅。然而在世界上許多仍普遍處於貧窮匱乏的國家,由於衛生條件不良,又缺乏醫療資源,隨時隨地一個簡單的疾病,就可能引起大規模流行,奪走嬰幼兒的生命。像是肺炎,根據統計每年在全世界造成超過150萬名五歲以下幼童死亡;而影響孩子肢體發育的小兒麻痺症,在東歐亞美尼亞等國家,至今仍有相當高的傳染率,主要是因為環境衛生條件差,孕產婦在生產過程中常因接觸被糞便污染的器具和水,讓寶寶在出生時就受到感染,造成一生的缺憾。自今年3月1日起,國內將實施「新生兒公費五合一疫苗接種」。這支新型的五合一疫苗,在原來的白喉、破傷風、百日咳三合一外,加入了沙克注射型小兒麻痺及b型嗜血桿菌疫苗,讓寶寶一出生就受到完整保護。b型嗜血桿菌感染引發的肺炎最容易侵害五歲以下嬰幼兒,在全世界貧窮落後的國家,肺炎是造成五歲以下嬰幼兒死亡的主要殺手之一,每年在全球奪走數以百萬計的幼小生命。注射型小兒麻痺疫苗亦可避免口服劑型可能造成小兒麻痺併發症之發生。國內最新施打的五合一疫苗,將可讓台灣的寶寶免於肺炎和小兒麻痺的威脅。謝德貴主任也提醒家長,五歲以下的嬰幼兒,身體非常脆弱,父母應隨時注意孩子的健康狀況,從生活中加強兒童保健,給予孩子充足的營養、睡眠與活動,並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以保障視力與牙齒。而在傳染性疾病流行期間,更要盡量避免讓嬰幼兒出入人多的公共場所。最重要的,孩子若生病,一定要盡快讓專業醫師診斷治療。會中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了一份「全球兒童健康問題」的簡報,展望會西區辦事處主任賴薇亞指出,台灣在世界各國中,醫療體系可算是相當先進而健全,醫療資源足夠,費用也合理。多數家庭中的小朋友,若有健康問題,都能很快找到專業醫師治療;清寒家庭則能透過政府相關部門或像展望會這樣的社福機構協助,同樣也得到良好的醫療照護。出席這場活動的社工員,同時也是孕婦及幼兒母親的徐雅惠說,她覺得生活在台灣真的很幸福,不僅醫療資源充足,人員專業素養佳,社會福利也不斷在進步。像她的第一胎在接受接種疫苗時,就要分次施打好多針劑,寶寶受罪媽媽也心疼。若想一次打齊多項疫種,就只有昂貴的自費疫苗。現在有了公費的五合一疫苗,不但寶寶少受皮肉痛苦,爸媽也減輕經濟負擔,實在是新生兒家庭的一大福音。在場的媽媽們表示,身為母親,非常能體會那種擔心無法保護自己寶貝的恐懼感。看到這麼多寶寶,只因為缺少一項簡單的補給品或藥品,就被剝奪生命或健康,實在令人非常不捨。她們希望社會大眾能更重視年幼兒童的健康,不僅是週遭的孩子,也能將這份關愛推己及人,送到世上最有需要的地方,讓每個媽媽與寶寶都能平安和放心。台灣世界展望會自今年起推動「兒童健康立刻行動」計畫,關顧五歲以下兒童的健康權益,目標是在2015年,讓全球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全世界有880萬名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絕大部份是死於可預防、可治癒的疾病,如肺炎、瘧疾、腹瀉、營養不良等。只要透過一些簡單、低成本的健康措施,就能搶救其中600萬個小生命,讓他們有機會和家人歡慶五歲生日。欲進一步了解「兒童健康立刻行動」相關內容,請上台灣世界展望會活動專屬網頁http://childhealthnow.worldvision.org.tw/,並以連署及資助行動來響應。

陽光口癌防治嘉年華 邀您3月14日來艋舺給情人一個健康之吻

陽光口癌防治嘉年華 邀您3月14日來艋舺給情人一個健康之吻

口腔癌近年來成為愈來愈棘手的健康危機,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為呼籲民眾重視口腔健康與世新大學公廣系四年級同學合作,舉辦一系列的口腔癌防治宣導活動,包括在網路與街頭舉辦的「我愛健康之吻大募集」、以及3月14日在萬華艋舺公園舉辦的「口腔癌防治嘉年華」,活動中世新同學將發揮說學逗唱的十八般武藝,模仿演出阿洪之聲脫口秀和艋舺電影檳榔特別篇;藉由學生的創意與活力,讓口腔癌防治的觀念用更活潑、更有趣的型式傳達出去。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第16屆畢製小組的同學,為陽光基金會的口腔癌防治宣導活動,創意發想了許多有趣的點子,讓活動深入人群,也展現學生的熱情和活力,從3月6日星期六起,學生利用週末在台北市東區和西區兩大商圈開始招募健康之吻,對象是熱心公益,重視口腔健康的情侶、家人或朋友,除了以實際的一吻支持宣導口腔癌防治,在填寫問卷後,還能有機會得到企業贊助的「陽光創意工場隨身壼」和魏德聖導演拍攝並親筆簽名的「陽光下的檳榔樹DVD」。活動至今已經募到近七十個健康之吻,世新大學公廣系學生林欣頻表示「大部份民眾都很熱心公益大方獻吻,但也遭遇不少拒絕的挫折,深深覺得口腔癌防治宣導必須做的更多更廣」。學生預定在3月14日白色情人節當天完成一百個健康之吻的目標。除了街頭募集外,也開放民眾上網報名,只要搜尋陽光基金會官網或facebook,詳閱活動辦法後上傳你的健康之吻照片和填寫問卷即可參加。陽光基金會的口腔癌防治嘉年華在3月14日當天下午1:30到4:30選在萬華艋舺公園,歡迎一般民眾到現場進行免費的口腔篩檢,活動中還有口腔癌病友現身說法和衛教人員進行衛教宣導,期望讓民眾建立「早期發現,正確治療」的觀念。現場以設計趣味闖關送紀念品的活動方式,鼓勵民眾踴躍參加。除了口腔健康篩檢,世新大學同學還構思以多元的表演活動,透過更有趣、更Kuso的方式傳遞口腔健康的重要。舞台活動設計有熱舞表演、模仿演出阿洪之聲脫口秀和艋舺電影檳榔特別篇,劇中小凝將飾演檳榔西施,志龍、和尚和蚊子將演出電影中沒有的嚼檳榔橋段。這一次的活動在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第16屆畢製小組余欣穎等四位同學們與陽光基金會的共同努力下,邀請到萬華健康服務中心、萬華富民里辦公處、台北仁濟院、仁濟醫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楊素卿中醫師、利廉股份有限公司、允富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等公私立機關團體一起共襄盛舉,陽光基金會也歡迎民眾在白色情人節當天踴躍攜伴參加,一同為口腔健康把關。想了解更多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化小愛為大愛「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啟用

化小愛為大愛「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啟用

「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移植病房於3月12日在臺大醫院舉行揭幕啟用典禮,為共同提升幹細胞移植醫療服務品質及研究發展而努力。自從郭董事長胞弟郭台成因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逝於北京後,郭董事長深切體悟失去至親之痛,決定化小愛為大愛,以永齡健康基金會之名義捐贈總值約新臺幣100億元的癌症中心及質子治療中心予本校;另規劃50億元與本校進行多方位的產學合作案(包括非營利之高端設備醫療中心、幹細胞移植中心、預防醫學中心及醫學工程合作研究等)。昨日(3/12)揭牌營運的「臺灣大學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移植病房,即為150億捐贈暨合作案中第一個正式營運的項目。「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之成立宗旨為:因幹細胞治療已成趨勢,故盼望藉由研發幹細胞移植及細胞免疫治療尖端技術,以應用於血液疾病與組織器官修補與再造。提升幹細胞移植醫療服務品質,培訓專業人才。建立幹細胞治療研發平台,成為世界一流的幹細胞移植中心。目前中心團隊共計16人,由唐季祿醫師擔任中心主任,在唐醫師的領導下,中心已建立「幹細胞移植臨床資料庫」,彙整過去26年間超過1200例的幹細胞移植資料,並協調永齡健康基金會辦理新台幣參仟萬元之實物捐贈,協助臺大醫院兒童醫療大樓5樓8間幹細胞移植病房展開部分改裝及搬遷啟用,及臺大醫院東址原3D1之6間骨髓移植病房進行改裝工程及醫療儀器設備之購置,預計可於3月中旬開始服務病患。本病房啟用後,台大醫院將可提供14間幹細胞移植病房,比原先之6間病房大幅提升1.33倍之服務容量,同時將成為臺灣最多幹細胞移植服務床數及醫療設備最先進之醫院,希望可縮短病人待床時間以把握最佳治療契機。為創造人性化醫療環境,秉持人文關懷初衷,此病房將試行日間家屬陪病制度,希望提供全人、全家、幹細胞治療多科部整合性團隊照護模式,以建立高品質幹細胞移植臨床服務與照護品質。另建置幹細胞研究及處理實驗室,藉以發展幹細胞移植及白血病診斷相關之前瞻技術,提升幹細胞移植治療水準。

父母該怎麼做,小孩才不會覺得偏心

父母該怎麼做,小孩才不會覺得偏心

平日常會聽見家長大聲的斥責手足之間的爭吵,大部分家長的處理模式多半是要年長的讓年幼的或者是一視同仁通通有獎,以平息糾紛,其實不論是用那個方式,多半只能短暫的平息爭吵,可能沒有多久又再次發生,常會導致家長的疲憊與無力感,而家長的情緒又會造成小孩的不安與恐懼,反而又會引發下次的衝突,所以家長常會想要知道是否有更有效的處理方式。為恭醫院 兒童精神科主任   吳四維醫師表示,手足間的爭吵與其說是爭吵倒不如說是競爭,而爭的便是父母比較疼誰;其實手足之間的競爭是成長過程的一部份,這種競爭常是由遊戲開始,年幼者聽年長者指揮與分配東西,覺得不公平便開始爭吵,之後達到彼此妥協,其中就包含有遊戲、社會化與價值觀的建立,對於任何學齡前兒童來說,那是一種必經且重要的過程。吳四維說明,爭吵是遊戲過程中常見的一種情況,當弟弟覺得為何哥哥有我沒有,或者本來是哥哥的卻被弟弟拿走,因此就容易產生羨慕與嫉妒的情感,如果向父母抱怨,無法得到公平的回應,可能就會以動作來爭奪;羨慕通常自出生後一個月開始就會出現,是對於自己沒有的東西的一種期待,這種現象在2-3歲之間就會開始出現,終其一生這樣的感覺不會消失,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修正想法與作法,也就是長大了。減少手足間爭吵有些技巧吳四維建議家長,不要怕他們爭吵,雖然當下會很煩,但儘可能先觀察與等待,不要立即介入或者回應,你讓你的小孩先「自行」處理,反而有助於建立其容忍、獨立與慷慨大方的特質;但是當衝突擴大已有肢體暴力或者危急安全之時,立即停止其暴力衝突是必須的,不一定要聽其爭辯或者判定誰對誰錯,告訴他們「暴力」方法不好,讓大家都不愉快,建議應以其他的方式解決;因為現實生活並沒有完全公平的處理方式,強行介入判斷是非,即使家長覺得再公平不過,但是一方總是覺得你比較偏袒另一方,所以「你與其說為了公平才這樣做,倒不如說我愛你們才這樣做」,因為通常小孩的競爭,常是看誰能獲得媽媽多一點的疼愛。吳四維提醒家長,若是覺得你的小孩仍完全無法管教,即使已經做了很多的努力,千萬不要灰心,因為不是父母沒有能力解決問題,只是方法還沒有找到,可以從書本上、網路或者朋友中試著找方法或答案,若經過六個月以上的努力,仍無法改善,建議可向兒童精神科醫師或者教育單位尋求協助。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ex.asp?aid=8232

讓愛相隨「失智症」照護講座周六登場

讓愛相隨「失智症」照護講座周六登場

全世界每7秒鐘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隨著國內老年人口增多,失智症患者的比例也越來越高。然而對於失智症、照顧失智症患者所可能遇到的問題及社會資源卻仍然陌生。因此花蓮縣衛生局、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與花蓮縣生命線協會,規劃「失智症照護」系列講習課程,首場講座將在3月13日登場,由花蓮慈院精神醫學部李浩銘醫師要帶大家正確認識「失智症」。希望藉著系統化的講習課程,提升社區民眾對於失智症照護的相關知識以及照護技巧以減輕家屬照顧負荷並能改善失智症長者的生活品質。李浩銘醫師表示,很多人都把「失智症」稱呼為「老人痴呆」,但其實「失智症」不是只會發生在年紀大的長者身上,而且這不僅僅是患者個人的事,家中若有失智症患者,其親人在面對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及「精神症狀、異常行為」,如妄想、幻覺、遊走、攻擊等各種不同症狀,時時刻刻都承受關照的負擔及壓力,更是連帶讓整個家庭生活受到嚴重的影響;而在患者漫長的疾症退化過程中,甚至可能造成社區的困擾,進而演變成社會問題。而「失智症照護」系列講習課程從3月13日開始,每個隔週的周六上午10:00~12:00,地點在花蓮縣生命線協會(花蓮市林森路236-23號6樓),除了要教導大家正確認識「失智症」,還要告訴大家如何在飲食、營養、排泄、穿衣、洗澡、睡眠、安全等生活必須行為上,與失智症患者相處,歡迎有興趣的醫療相關人員、失智症家屬及社區民眾都能報名參加。

雇主注意!外籍勞工也需定期健檢,以免受罰

雇主注意!外籍勞工也需定期健檢,以免受罰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雇主及外籍勞工仲介業者,外籍勞工務必於入國工作滿6個月、18個月及30個月之日前後30天完成定期健康檢查,且將檢查結果送衛生局備查,以免違法且造成防疫缺口。邇來發現雇主未依期限提早辦理外籍勞工定期健康檢查案件,經查係民眾接獲勞委會直接聘僱聯合服務中心所發送的簡訊及E-mail通知而提前辦理健檢,為避免健康檢查結果合格,但有時限不符之爭議,衛生局再次提醒民眾,請於規定時限內辦理外籍勞工定期健康檢查,勿因提早健檢致使需重新辦理,造成困擾與不便。依據「受聘僱外國人健康檢查管理辦法」第7條規定,雇主應於丙類人員入國工作滿6個月、18個月及30個月之日前後30日內,安排其至指定醫院接受定期健康檢查;並於指定醫院核發健康檢查證明之日起15日內,檢具相關文件向衛生局申請備查,以免違反就業服務法第57條規定,而經勞工主管機關依同法第67條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辦理外勞定期健檢前,應先查詢最新指定醫院名單(外勞健檢指定醫院查詢網址:http://www.cdc.gov.tw/ct.asp?xItem=2335&ctNode=147&mp=1),以免延誤健檢備查時效,影響到雇主及外勞之權益,民眾如有疑問,歡迎撥打市民當家熱線1999,將有專人為您說明。

咳嗽咳到吐、持續咳嗽挾帶吸入性哮聲小心感染百日咳

咳嗽咳到吐、持續咳嗽挾帶吸入性哮聲小心感染百日咳

史上最長的寒假結束,各級學校也已經開學恢復正常作息,這陣子你是否留意到身邊的嬰幼兒或成人有咳嗽咳到吐、持續性劇烈咳嗽、且咳嗽時挾帶哮喘聲等類似感冒的現象,別輕忽,這可能就是百日咳的徵兆,需要立即就醫以免疫情擴散。台北市立忠孝院區小兒科主任邱婷芳醫師表示,百日咳在台灣並未絕跡,2009年的通報案例即為前年同期的2倍,確定病例則為近幾年的最高,接近100例;每年寒假過後,因旅遊或接觸人群的機會增多,因此常見百日咳流行的高峰期,建議民眾要更警覺這種經由飛沫傳染的疫病徵兆與危險性。邱婷芳醫師指出,由於百日咳感染初期症狀極似感冒,因此高達99%的病患皆因未能正確診斷而有延遲治療的情況,其中一歲以下未打完百日咳疫苗基礎劑的嬰幼兒,是感染風險最高、症狀最嚴重的族群。嬰兒的感染源通常是來自主要照顧及接觸者,其中父母親佔75%,其他為家人、醫護人員、保母、親友等等,由於多數成人體內的百日咳抗體經十年效期已消失,因此常成為疫情散播者而不自知。臨床數據指出,約九成以上感染百日咳的嬰幼兒可能需要住院,且年紀愈小的嬰兒感染後,發生痙攣、肺炎、癲癇、呼吸中止、喪失知覺、腦病變等併發症的情況會愈嚴重,因此百日咳死亡案例9成是小於3個月大的嬰幼兒,顯示百日咳對初生嬰兒的危害,大家必須慎重看待此傳染性疾病。而成人及青少年罹患百日咳的癒後雖較嬰幼兒良好,但患者在過程中仍會出現相當程度的不適,如激烈的持續性咳嗽,導致無法呼吸、有近乎窒息的感覺,同時伴隨嚴重的咳嗽吼聲、吸入性哮聲,有時還會有咳嗽咳到吐、或咳到眼結膜下方出血的情況,有些人甚至會因缺氧而導致嘴唇和眼眶發黑,最後全身虛弱無力,對成人的工作、睡眠品質,及青少年的學業都有大幅的影響。為了減少嬰幼兒感染百日咳的機率,目前台大、長庚、馬偕、國泰、成大、高醫等各大醫學中心及婦兒醫院等,皆實施於產婦離院前自費接種成人型百日咳疫苗(Tdap),部份醫院產後媽媽接種的意願已超過50%,顯示媽媽對預防嬰幼兒百日咳的重視已逐漸提升;另外,從97年度開始,衛生署也已針對國小新生免費再補打一劑百日咳疫苗(Tdap),來延續學生、青少年對百日咳的防護力。邱婷芳醫師呼籲,其實會接觸或有可能接觸一歲以下嬰兒的成人,若上次施打百日咳疫苗已超過十年,還是應該補打一劑來保護新生兒,其中包括父母、祖父母、新生兒超過11歲以上的兄姊、保母、產後護理之家人員、產病房醫護人員等等,以減少百日咳傳染;另外醫師也建議,女性朋友最好在懷孕前補打一劑成人型百日咳疫苗,能夠在孕期保護自己,也能在寶寶出生後提供抗體,避免遭受外界傳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