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世界腎臟病日 健康要謹「腎」

世界腎臟病日 健康要謹「腎」

每年三月的第二個星期四是訂為「世界腎臟病日」,今年台灣地區訂於三月七日全省各地同步舉辦「愛腎園遊會」,花蓮區將在花崗山中正體育館上午八點盛大舉行,活動多元又精采,除了安排了身高、體重、血壓、血糖、尿液篩檢等簡易檢查,現場還有醫師、護理師、營養師、社工師提供腎臟病衛教、營養咨詢、社會資源宣導及諮詢服務,歡迎大家踴躍參與。「腎臟疾病初期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花蓮慈院腎臟科方德昭主任表示,台灣慢性腎臟病的好發率為11.9%,平均每10人中,至少有1人罹患。其實腎臟就像是人體任勞任怨的阿信,即使受傷也不喊疼,等到腎功能失去六成以上才會出現警訊,因此許多人罹患「慢性腎臟病」卻渾然不知。尤其台灣人是個很喜歡吃藥的民族,像是補藥、地攤藥、「健康食品」、減肥藥、止痛劑、類固醇、抗生素及不明來歷的藥品取得容易,但這些都可能增加腎臟的負荷,加上保腎觀念不足,往往在診間常看到很多前來就診的患者臉腫、腳腫,驗血後才知道腎臟早已出了問題。方主任表示,早期腎臟異常會出現「泡、水、高、貧、倦」等臨床症狀,分別是小便起泡泡、皮膚水腫、高血壓、貧血及疲倦等,若出現兩項以上症狀,就可能罹患腎臟病。此外,方主任也與民眾分享保護腎臟四不一沒有的秘訣,「不抽菸、不濫用藥物、不服抗生素和止痛藥、不憋尿以及沒有鮪魚肚。」方主任表示,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導致血管硬化及血管收縮,對腎臟極為不利;另外服用來路不明藥物、任意增減藥物劑量也會傷害腎臟。因此民眾應重視腎臟病,並且每年至少要做一次腎功能檢查,而慢性腎臟病患「護腎33」做法,就是每3個月定期回診,進行量血壓、驗尿、驗血3種檢查。七日上午,由花蓮慈院、門諾醫院、花蓮縣衛生局、花蓮市衛生所將聯合舉辦「愛腎園遊會」,設計了多種趣味活動,讓民眾抽問題回答和腎臟病衛教有關的問題,在輕鬆的遊戲中增加健康知識。另十三日下午兩點,花蓮慈院將在協力樓協力講堂舉辦腎臟病宣導防治健康講座,一系列活動精采又有趣,千萬別錯過囉!

癌症病人常見「化學治療」的三種副作用

癌症病人常見「化學治療」的三種副作用

化學治療產生的副作用因人、藥物而有所不同,當發生毒性時,可能會造成療程的改變,包括降低劑量、延遲治療或停藥,嚴重的毒性反應更可能因此而造成死亡。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藥劑科藥師 魏麗雲簡述常見化療藥物引起之藥物毒性,包括皮膚毒性、神經毒性、肝腎毒性等:● 皮膚毒性,包括手足症、掉髮等,說明如下:手足症:手足症雖然不會是嚴重威脅性命的副作用,但是卻會對病患產生非常大的困擾。常見的個別藥物包括Doxorubicin、cytarabine, docetaxel、以及 fluorouracil。而發生的機率則與劑量有關,包括最高的血中濃度,及累積的劑量均有相關。主要症狀包括皮膚疼痛性的紅腫,最後可能造成麻痺,發生部位侷限於手掌及腳底部位。魏麗雲說明,對於手足症的治療,一般會以局部或全身性給予抗發炎藥物,但是改善此副作用成效有限,有研究顯示,維他命B6可改善手足症的症狀,但確切療效仍需更進一步的研究證實。掉髮:由於毛囊細胞分化快速,因此容易受到化學藥物的影響,掉髮速度可能是很快的,可能由微禿進展至全禿,但通常是可逆的。化療引起的掉髮是無法避免的,患者基於美觀可以假髮遮蓋。曾有研究顯示,頭部低溫處理或降低血流量可以減輕掉髮的嚴重性。● 神經毒性急性神經毒性較常發生於接受頸動脈灌注的頭頸癌病人,主要症狀為嗜睡、小腦失調、運動失調等。症狀包括意識混淆、激動、神經感覺性聽力喪失、定向力障礙、抽搐及深度昏迷。這些症狀通常在停藥後是可逆的。有研究建議,補充維生素B1能減輕神經毒性的傷害。● 肝腎毒性 經由腎臟排泄的化療藥物尤其是含鉑類的化療藥,例如Cisplatin。Cisplatin所引起的腎毒性通常是急性的,有劑量累積性的,是不可逆的。腎毒性臨床表現可能出現creatinine clearance降低以及腎臟鎂離子的流失,而化學藥物所引起的肝毒性通常會見到某些生化檢查值提高。魏麗雲表示,抗癌藥物不僅會破壞癌細胞,同時也會對正常細胞組織造成傷害,化學治療毒性一向為病患所詬病,治療療效與副作用如同魚與熊掌,往往不可兼得。醫界一直以來企圖將化學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降到最低,因此充分了解藥物治療所引起的毒性反應是非常重要的,並且避免因副作用的產生造成劑量的降低或療程的中止,而影響腫瘤的控制,更可因此提升病患的生活品質及避免因藥物副作用引起的醫療損失。

量「體重」不如量「體溫」

量「體重」不如量「體溫」

「冷」等於體溫低下,與各種疾病的起因有關,因此從這方面來看,我們現代人每天必須測量的不是體重,而是體溫。現今可能只有少數30歲以下的年輕人,平均體溫能達到36.5度;而幾乎所有人的體溫都只有36度左右,甚至不到35度。在這種情況下,難免會出現畏寒、水腫、肥胖、過敏、膠原病、高血脂症、生理不順、生理痛、慢性疲勞症候群、痛風、糖尿病等各種症狀,甚至是肺炎、支氣管炎、肝炎等感染性疾病。本來以為低體溫只是年輕人特有的現象,但近來測量各年齡層患者的體溫卻驚訝地發現,現在的日本人,不論男女老少幾乎都是低體溫,這樣一來自然經常生病。那麼我們溫熱身體的「熱」是從哪裡來的呢?來源當然就是食物。當我們把食物放進嘴裡,食物就會在體內產生化學變化,就會產生熱。身體所需的大部分醣類來自於澱粉,藉由唾液和胰液中的澱粉酵素分解成雙醣類的麥芽糖,但也有一部分醣類是從蔗糖(砂糖)、乳糖等雙醣類中攝取。麥芽類、蔗糖、乳糖會分別由麥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分解成葡萄糖,從小腸進入血液。而蛋白質則是由胃液中的胃液素,以及胰液中的胰蛋白酶等酵素分解成氨基酸,再從小腸吸收。食物中的脂肪(中性脂肪=三酸甘油脂)是由膽鹽或胰液中的解脂酵素分解成脂肪酸和單酸甘油脂,從小腸進入淋巴管,蓄積在脂肪組織裡。必要時會成為脂肪酸進入血液,與血清白蛋白結合,成為游離脂肪酸,被運送到各個組織,成為能量來源。人體吸收醣類、氨基酸及游離脂肪酸等能量來源後,會經由各細胞裡的小器官--「粒腺體」的「檸檬酸循環」氧化,產生能量。身體就是藉由這種能量來維持骨骼肌的收縮或生物體的運作。熱就在體內各個細胞、組織、器官的運作下產生,體溫也就得以維持。人在安靜時,重量占體重一半的骨骼肌產生最多熱量,而心臟重量只有體重的0.5%,卻產生11%的熱量,可見產能之大。此外,肝臟的重量雖只有體重的2~3 %,生產的熱量卻達20%。不過,當肌肉量多的人,一旦開始運動身體,肌肉產生的熱量比率會提高到近80%。由此可知,要讓體溫提高,改善寒氣,預防疾病,肌肉運動是多麼的重要。本文摘自:驚人的體溫健康法,由晨星出版社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2/6/300.html

老年心理健康的一大殺手「憂鬱症」

老年心理健康的一大殺手「憂鬱症」

老年憂鬱就如同其他年齡層出現的憂鬱症,可透過多種面貌呈現。為恭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  湯夢彬醫師表示,從壓力事件後出現的伴隨憂鬱情緒之適應性疾患,至重度憂鬱症(強烈的無望感或罪惡感、食慾不佳、專注力下降、自殺想法或嘗試等)。老年憂鬱症被視為是常見的老年心理健康的一大殺手。傳統憂鬱的9大症狀有:一天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很憂鬱,且幾乎天天如此。對日常活動皆失去興趣。胃口不佳(體重減輕)或食慾增加(體重上升)。失眠或過度睡眠。精神運動激昂或遲滯。疲勞或失去活力。無價值感或過度的罪惡感。思考力、注意力減退,或容易猶豫不決。反覆地想到死亡,或有自殺意念、企圖自殺等情形。湯夢彬說明,老年憂鬱症患者,常合併記憶力減退,表現出與失智症類似的症狀,易被誤診。老人憂鬱的記憶力主要受到憂鬱症狀的影響,在憂鬱前,記憶力是正常的,憂鬱時,記憶力明顯減退,憂鬱症狀消失後記憶力又恢復正常。而老年失智的記憶力在病發前是逐漸衰退的,且不會隨著情緒變化而改善。老年憂鬱症是一種可治療的疾病,但一般人總認為老年人本身應該是孤獨的、寂寞的,且應該帶有一些憂鬱症狀這是正常自然的現象,只要出去走走及旅遊一下即可舒發而無需治療。湯夢彬提醒民眾,其實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老年人一旦有憂鬱症狀,不論輕重,都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其生活品質,如不及早治療,可能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憾事,不可不慎。

聚餐飲食 醫師提醒切勿暴飲暴食

聚餐飲食 醫師提醒切勿暴飲暴食

農曆新年過完,各公司行號陸續進入吃「春酒期」,不少員工盼藉此大吃一頓,放鬆一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一般外科主任楊明叡提醒民眾注意聚餐飲食,特別是胃腸手術後的患者,以下為民眾就醫時所發生的案例:〔病例一〕胃腸炎病患腹瀉後,出現腸阻塞,診斷為大腸扭結症(colon volvulus)。楊明叡表示,此小腸炎患者因吃太油膩,導致腸胃消化不良而出現急性反覆腹瀉、腸出血、出現急性小腸阻塞狀況。(誘發因素為:腸炎並小腸炎性粘連而出現大腸扭結之腸阻塞)。〔病例二〕患者平時胃腸大致正常,因突然出現急性腹瀉,一天之內突發性腹部絞痛而至仁愛院區急診就醫,經腹部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掃描診斷為大腸腸套疊(ileo-cecal -colic intussusception)並大腸絨毛狀息肉瘤。〔病例三〕患者因患有再發性鼠蹊部疝氣(recurrent inguinal hernia)、消化不良,而出現腹部疼痛及腹脹。診斷為小腸阻塞並部份小腸鑲嵌性壞死。〔病例四〕患者最近出現消化不良、便血、便秘與排便習慣改變,經大腸鏡檢查診斷為右結腸癌(colon cancer)並部份腸阻塞。上述四名患者接受手術後,狀況良好皆已出院。楊明叡說,民眾春酒聚宴時,不要吃太撐或太油膩食物,恐因吃太飽,出現消化不良、胃腸肝膽不適或其他腸胃急症。如民眾本身原有胃腸潰瘍、出血或膽囊炎、肝炎等肝膽病史、或腸阻塞手術後之病患,應特別留意。避免因飲食不正常或太超過,腸胃潰瘍加劇,或出現上述胃腸急症、急性膽囊炎等的問題。楊明叡說,胃腸手術後之患者,飲食平時原已經很小心,但聚會吃飯難免會放鬆一下。但若飲食上不小心,吃喝不正常,很容易出現胃腸阻塞等急症等的問題而接受急診手術,或有小腸粘連阻塞手術病史者,因飲食不正常,小腸粘連阻塞再發。因此楊明叡提醒,正常飲食不要吃太飽或太撐,以免胃腸症狀加劇,或小腸粘連阻塞再發。

中醫補骨有妙方 植牙前請先確認牙齦骨質是否符合條件

中醫補骨有妙方 植牙前請先確認牙齦骨質是否符合條件

高先生56歲,因為牙齒脫落而選用植牙方式,但是經牙醫師第一步處理後,發現因為牙齦的骨質流失,已一個多月沒有長出骨質,所以無法繼續植牙。經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傷科主任吳建隆診察後,根據高先生的體質與症狀,使用適當的中藥治療服用二個星期,高先生轉述牙醫師好像長出骨頭了,再過一個半月左右,從X光片看到牙齦骨質有再增長,於是牙醫師評估後可再進行植牙,高先生因此在飲食及生活上獲得方便性。吳建隆表示,植牙是一個新技術,選用生醫相容性高的材質-鈦合金之類,只要在牙齦上打洞,放入人造牙根,等待牙齦的骨頭與人造牙根緊密長好,再來放上假牙。這種方式可以避免破壞兩邊正常牙齒,但在植牙前要確定牙齦骨頭密度、厚度之外,更要注意本身骨質是否符合植牙條件。吳建隆說,隨著年紀增長,骨質容易流失,能選用植牙方式的人本來就比較少。即使骨質符合植牙條件,但當一個外來物植入後,某些人的牙齦骨頭並不一定會按照所想,會和人造牙根密切長好,這使得在植牙過程中,產生許多困擾與心情不悅。他解釋,從中醫臟腑角度來看,牙齒及牙齦骨屬腎、牙齦肉屬脾胃,因此在使用中藥時,會先考慮用補骨滋腎的藥物,如骨碎補、枸杞,以增加骨質生長,以提高人造牙根穩定度。同時會使用顧護脾胃的藥物,如四君子湯(黨參、白朮、茯苓、山藥),藉由強化腸胃機能,進而強化牙齦肉,來抓助牙齒、保護牙根。再由經絡角度來看,足陽明胃經經過下牙齦、手陽明大腸經經過上牙齦,因此牙齦問題,無論是牙齦浮腫、虛火牙痛、牙齒動搖好像要掉的感覺,都跟這兩條經絡有關。而且這些症狀,同時也是胃腸的火作祟,去除此火,上述症狀也會一同改善。雖然上下牙齦經過的經脈名稱不同,總的來說,陽明經脈不論是手足都和胃腸有關,所以用藥都必須加上腸胃藥物。吳建隆強調,無論中醫西醫,腸胃是一個很重要的系統,如果腸胃消化吸收能力不好,再好的營養也無法進入身體使用,因此用藥必須以脾胃為前提,再酌加補骨滋腎藥物。由於補養藥物較具溫性,故加入一些清熱藥物來緩和,以免使用較久時,出現口乾舌燥、上火現象。因此,該院區針對打算接受植牙的年長民眾,推出『強固齒齦』即飲包,可事先在中醫師辨證下,改善脾胃氣血循環、強化牙齦骨質。吳建隆 說,在植牙過程中,也可讓中醫師把脈,若證型合適,就可選用此方幫助骨質增生,以提高植牙成功率。在中醫診治下,平常使用也可減少牙齦浮腫、虛火牙痛、牙齒動搖好像要掉的感覺。吳建隆介紹「強固齒齦」即飲包的組成有:黨參、骨碎補、茯苓、白朮、菊花、夏枯草、枸杞、甘草等。黨參、茯苓、白朮、甘草,就是四君子湯,可以改善腸胃機能,增加消化吸收能力。骨碎補、枸杞,有補骨滋腎作用,可以增加骨質生長。菊花、夏枯草的使用,是防止上述藥物久服後出現上火、口乾舌燥的現象,而且菊花、夏枯草可清肝明目,同時減輕視力模糊、眼油黏黏的現象。他最後提醒,病患在植牙期間,除了和牙醫師密切配合之外,也要留意每天作息,避免熬夜晚睡。運動則宜日出而作(太陽出來後較好),並且選擇合適運動來做。飲食方面也要注意,除了吃些補骨食材之外,最好避免吃燥熱上火食物,例如烤炸油膩,也不宜在太晚吃晚餐或在睡前吃宵夜零食,以減輕腸胃負擔,如此多方配合,應可有個又新又強的牙齒。

老年虛弱是病嗎?

老年虛弱是病嗎?

不知曾幾何時,注意周遭年邁的親人朋友,大致上都有聲音愈來愈弱,神情愈來愈退縮,身子愈來愈瘦,腳步愈來愈輕的身影。為恭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  湯夢彬醫師說明,老年虛弱(Frailty)會讓週遭的人或自身感覺是否自己生病了,尤其在老人生活密度較高的非都會社區裡,更要了解老年虛弱是病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佛瑞德(Linda Fried)在2001年首度為虛弱症候群(Frailty)下了定義及五個臨床指標:體重在一年內減輕5%。肌握力變差。費力,即病人一週內至少有3天以上做每件事都要花很大力氣,甚至沒力氣做事。行動遲緩。體能活動度下降,台灣目前是參照美國的標準,男性一週內活動消耗少於383卡,女性小於270卡。湯夢彬表示,還有另一項指標可以注意,就是老年人的睡眠狀況:虛弱的病人會睡得比較多,但活力卻下降,做起事來沒精神。虛弱可以是老化過程的表現,不是需要緊急處理的疾病發作,但虛弱會導致跌倒、失能、住院、住進養護之家的機率提高,也較容易死亡。現今是倡議預防醫學的年代,如何使年老的人緩慢地進入虛弱或強健虛弱的體質是很重要的,鼓勵運動和增強活力是被建議的。不過湯夢彬提醒民眾,要慎選適合老年人的運動,游泳、騎單車等負重較少的運動很適合關節有問題的長者,在身體許可之下,慢跑、健走都是不錯的選擇。多動多活力,你我都會邁入銀髮族,養成運動習慣,即可延緩老化。

不怕與時間賽跑 全瓷牙冠矯正打造門面盡善盡美

不怕與時間賽跑 全瓷牙冠矯正打造門面盡善盡美

開春以來喜事連連,許多藝人紛紛在今年完成終身大事,為了穿上夢寐以求的婚紗,新嫁娘們無不想盡方法讓自己看起來更上相,因此不論瘦身還是微整形,都必須和時間賽跑,快又有效率地完成。對齒列不整卻得在有限時間內重整門面的新人來說,牙科經驗豐富的蔡忠翰醫師建議,可利用以假亂真的全瓷牙冠進行門面重塑,療程時間短,改術後滿意度也比以往反應來得好。許多人煞費苦心進行齒列矯正,到最後才發現結果不如預期,跟「齒若編貝」的理想差一大截。蔡忠翰醫師說明,本身齒型複雜或口腔條件限制多者,即使將一口亂牙重新排列過,視覺上也不易盡善盡美,甚至施以二次矯正也難有進步空間。這類型患者可運用全瓷牙冠仿真特性及假牙製作的原理,重塑上排門面6~8顆牙齒,將原本凌亂的牙齒磨小後再套上高透感全瓷牙冠,這樣一來牙齒不僅變得工整,形狀、大小、比例亦可按照不同臉型、嘴型及個人期望再做調整,達到美觀又真假莫辨的境界。齒列不整又滿口假牙的患者若貿然進行齒列矯正,可能不如以全瓷牙冠矯正來得經濟實惠。蔡忠翰醫師解釋,患者在進行齒列矯正時因牙套黏著於瓷牙表面容易脫落,因此牙醫師多以臨時假牙代替瓷牙,待患者矯正療程結束後再將瓷牙重做回去。故若患者本身假牙顆數過多,假牙拆掉後重做的金額可能還比齒列矯正總額更為高昂,花費時間也長,相當不值得。另外,蔡忠翰醫師指出,因全瓷牙冠內部不含任何金屬成分,是以仿象牙質材料製作而成,不似傳統假牙是以金屬做為內冠,不但顏色較為暗沉,也容易產生牙齦過敏的狀況。全瓷牙冠不僅透光性佳,與真牙相似度高,也能減去牙齦變黑的疑慮,再搭配牙冠本身潔白的色澤,亦可同時達到牙齒美白的效果,是許多日韓明星屬意的治療療程。蔡忠翰醫師補充,部分患者有結婚拍照、工作或出國留學計畫,沒有一至兩年的時間緩慢且持續做齒列矯正,這類型案例即適用全瓷牙冠快速矯正。另外,不適合二次矯正、滿口假牙的朋友也別灰心,齒列矯正雖幫不上忙,利用全瓷牙冠作為矯正方式,倒不失為一個經濟又省時的選擇。

長期服用止痛藥 小心頭痛上身

長期服用止痛藥 小心頭痛上身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神經科郭璨銘醫師表示,一位58歲的老婦人前來就醫,主訴頭痛已二十多年,幾乎每天頭痛,逼得她一二十年來,每天都須服用止痛藥才能過日子。仔細詢問她的病史,頭痛的特色是整個頭緊縮與壓迫感,中度的疼痛感,日常活動會使頭痛更不舒服,頭痛發作時並不會伴隨噁心或嘔吐,通常她只要服用止痛藥後,半個到一個鐘頭,頭痛就會緩解,一天大約服用2~3次,這樣的情形已經困擾她一二十年。神經理學檢查並無異狀,這種頭痛在頭痛分類中被歸類為藥物過度使用的頭痛。郭璨銘醫師表示,藥物過度使用頭痛又稱為「反彈頭痛」、「藥物引發之頭痛」、「藥物誤用之頭痛」。因每個人對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有些人一點點疼痛就得吃止痛藥,這類人在長時間的惡性循環之下,就容易產生「藥物過度使用頭痛」。一般來說,這種頭痛通常一個月會痛15天以上,加上病人長期規則服用止痛藥而造成的,而且止痛藥過度使用期間頭痛發生會變得頻繁或惡化,通常藥物過度使用頭痛在藥物中斷後,頭痛在2個月內會緩解或回復原來模式。郭璨銘醫師指出,病人以為止痛藥可以使頭痛緩解,而過度依賴藥物,長時間過度使用的結果,殊不知治療頭痛的止痛藥,也可能成為頭痛的原兇,此時應該要停藥才對,否則頭痛會反覆的發生。各類治療頭痛的止痛藥,甚至市面販售的單方或複方成藥,都可能引起藥物過度使用頭痛。止痛藥本身並沒有問題,重點是在於藥物使用的方式。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正是這個道理。因此,長期頭痛且依賴止痛藥的人應該要小心注意,若頭痛長期無法改善,切勿一昧的服用止痛藥,應尋求醫師進一步診察或諮詢,才不會患了「藥物過度使用頭痛」而不自知。

熱衷情趣用品自娛 當心陰道未老先鬆

熱衷情趣用品自娛 當心陰道未老先鬆

一名單身熟女因性需求大,經常使用情趣用品增加情趣,且越玩越熱衷大尺碼,長期縱慾的結果竟讓陰道逐漸寬鬆,實際發生性行為時無法獲得滿足。開業整形外科醫師莊家榮表示,一般人認為陰道鬆弛是女性產後才需注意的事,實際上,部分未曾生育過的女性因多種因素交叉影響,造成陰道與實際年齡不符的情形。莊家榮醫師依據五年來門診發現,未生育婦女前行陰道緊實術者有漸增趨勢,約多二至三成左右,陰道未老先衰若非因生產造成,則多是因年齡自然老化及外力強入引起,尤其若情侶恩愛時經常使用情趣用品助興,或本身性需求較大及較早熟之女性,從年過三十歲後就應格外注意陰道彈性漸失的問題。不論是先天寬鬆還是後天使用不當,都可藉由陰道緊實術做妥善處理。莊家榮醫師解釋,一般來說,陰道緊實術可概分為兩種方式,傳統的「陰道修補術」是先在陰道後壁處縱切一道約10公分的切口,將陰道黏膜下的肌肉層分離後,運用修補方式帶緊肌肉層,最後將鬆弛的軟組織與黏膜切除縫合即可,此種手術可將陰道做帶狀的緊實不易再度鬆弛,缺點則是傷口稍大,恢復期稍長。「陰道黏膜下填充術」是抽取大腿或腹部脂肪與結締組織,再從中萃取出高純度自體脂肪,亦可利用人工真皮墊於黏膜下層陰道入口鼓脹與飽滿,而達到環狀厚實之效果,此法傷口小、恢復快,但因運用脂肪移植有自體吸收的可能性,人工真皮材料費則會較為昂貴。一般未曾生孕女性因不若產後婦女有著大幅度陰道鬆弛的困擾,莊醫師建議,使用陰道黏膜下填充術做功能性矯治即可,但術後3~5天內私處不可碰水清洗,一個月內不宜有性行為及激烈運動。莊家榮醫師叮嚀,往後若有計畫懷孕並以自然產出之女性不建議施行該項手術,因生產時嬰兒頭部通過產道生出,將會拉扯肌肉纖維導致撕裂傷,也讓陰道因此被撐大造成鬆弛。此外,女性自有性行為後即可開始嘗試以凱格爾運動或練瑜珈維持陰道緊實度,倘若做一段時間後仍無法改善,再行考慮進行私密處整形也還不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