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沒人關心醫師勞動體制病人如何安心就醫?!

沒人關心醫師勞動體制病人如何安心就醫?!

醫療雇傭關係的三大地雷不移除,白色榮光有志難伸,首先衛生主管機關雖闡明醫院與醫師為雇傭關係,卻未監督落實醫院經營者 應承擔之雇主責任,致使醫療專業在營利導向中犧牲,醫師淪為績效掛帥下的高級計件工。衍生的絕對不僅是健保、稅收費用短收的費用損失,而是當醫師作為受雇勞工,其應有權利長期受到剝奪、箝制,不良勞動條件直接影響醫療品質,轉嫁全體就醫民眾承擔,將耗費更多無形的社會成本。再者,所有醫療保健服務業工作者已於民國87年起被納入勞基法,唯獨排除醫師於勞基法適用對象,放任薪資、工時、假休、福利未受到基本保障,成為勞動市場中的弱勢族群。疲累的醫師要時時打起精神面對醫療過程中的風險,醫療環境成為最不安全的勞動場域。第三點,不合理的雇傭關係下,讓專業空間受到壓縮,也造成醫療職業災害的預防及善後困難。不僅折損了個別醫師的專業生涯,也傷害醫師的健康,更直接影響病人安全,使得就醫民眾權益受到犧牲。因此醫改會提出三點訴求,第一要求勞委會跟衛生署要儘速啟動跨部會的協調機制,儘速將醫師納入勞基法保障應有權益,給醫師放心看診的執業保障。並且透過醫院評鑑機制,檢視並規範醫療院所不當勞動條件與聘雇關係。並應儘速公佈醫院評鑑中已有的個別醫院的醫事人力與床數比、醫師輪值時數等重要資訊。更呼籲立委修正二代健保法時,應具體明定公布個別醫院財務報表,讓各界能檢視醫院是否將收到的健保給付,合理編列專業人事預算,並投入適當的勞動安全條件改善經費,給辛苦的醫師應有之合理專業報酬。而不是多數健保費都進了經營者口袋或遭不當挪移,卻壓榨專業醫事人員,進而影響病人安全與醫療品質。

手部衛生推廣,讓「家家有手護神」

手部衛生推廣,讓「家家有手護神」

5月5日(昨日)是世界衛生組織訂立的「世界手部衛生日」,台大醫院上午舉行「家家有手護神」活動。由蕭副總統夫人朱俶賢女士、行政院衛生署張上淳副署長、疾病管制局張峰義局長、主婦聯盟胡雅美董事長及本院陳明豐院長等人聯合主持「手護之鑰」開啟儀式。「家家有手護神」活動主要以家庭成員為主要推廣對象,希望將”洗手五時機”的觀念,深植於每個社會大眾心中,進而使手部衛生的正確觀念在每個家庭拓展開來,並與世界接軌,共同打造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根據美國早期研究顯示,而約有三分之一的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是可藉由推動感染管制措施預防的。醫療照護相關感染之發生、抗藥性菌株及傳染性疾病的散播牽涉許多因素;其中,重要的傳播媒介之一是雙手。多項研究證實手部衛生是預防醫療相關感染最簡易可行、有效且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自2005年藉由強調病人安全,大力推動手部衛生運動,目前已獲初步成效,再度證明手部衛生結合其他感控措施確可有效降低醫療照護相關感染。世界衛生組織於2009年世界病人安全會議中再次特別強調手部衛生的重要性,世界各國政府及醫院以簽署同意書的具體行動來響應這個全球性的活動--「清潔雙手,拯救生命!(SAVE LIVES:Clean Your Hands)」,希望在2010年5月5日能達到有10,000家來自世界各地的醫院同步響應手部衛生活動。藉由手部衛生推廣,希望保護自己及家人免於受到感染的風險,在醫療院所降低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率,避免醫療工作人員於工作場所得到感染,也防範社區感染或H1N1新型流感等新興傳染病於院內散播,促進病人安全文化。藉由此活動,台大醫院希望全民重視手部衛生的議題,並分享院方的經驗與努力的成果。台大醫院表示,很榮幸接受疾病管制局委託,擔任國家級手部衛生示範中心,成為全國醫療院所手部衛生學習之標竿對象。藉由5月5日,聯想到每個人的五隻手指,分別代表著應執行手部衛生的五個時機,強化手部衛生概念。藉由我們的攜手合作,共同努力維護清潔安全的醫療環境及健康的家園。

膝關節磨損變形 80歲阿婆猛嗑止痛藥險癱!

膝關節磨損變形 80歲阿婆猛嗑止痛藥險癱!

今年80歲的詹女士在退休前任職音樂老師已有20多年,由於教課時經常必須久站,或半蹲教導學生演奏鋼琴,右膝總是覺得刺痛,在一次搬家的過程中,因為蹲下搬重物,讓她感覺右膝有如萬針齊刺,吃了一堆止痛藥不見療效,還差點早上無法下床。在影像檢查後,醫師發現右膝關節已嚴重變形,關節軟骨也幾乎完全磨損,經手術置換人工膝關節後,症狀得到改善。弘大醫院院長劉有漢醫師表示,台灣每年應有4萬6千人以上患者需要手術,但根據健保局資料,每年僅1萬5千多人次接受手術,會造成這樣差距的主因,就在於病患對人工膝關節的恐懼及認知之不足,轉而選擇復健、止痛藥、葡萄糖胺及非類固醇消炎藥或關節內注射玻尿酸等保守治療,但隨著時間變遷,關節逐漸嚴重退化變形,保守治療已不見療效,如果想減少疼痛的話,就可以選擇手術方式置換人工關節以大幅改善生活品質。劉有漢院長補充,弘大醫院統計92年至今,院內施行髖關節與膝關節手數的比例為1:7,遠遠超過其他縣市的1:2,推斷主要原因是大部分苗栗居民以務農為主,加上地形多丘陵地,除了蹲跪在田裡耕作除草或種菜外,許多民眾需常常行走上下坡等動作,長期容易對膝關節造成傷害。劉院長表示,過去人工膝關節手術傷口大約20公分,術後因傷口疼痛而使復建工作無法順利進行。弘大醫院自94年開始即採用人工關節微創手術,採取不切割大腿肌腱之手術方式,傷口可以縮小至6-8公分,同時將血管、神經、肌肉傷害降到最低,手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床,並可減少手術出血量,減輕病患恢復期的疼痛,也讓住院日也同時降低,對於患者來說是較好的選擇。另外也可以選擇使用耐磨材質植入物,來延長使用壽命。當選商業周刊2009年百大良醫的劉有漢院長同時指出,弘大醫院在術前需對患者說明手術過程外,同時還需院內的內科、麻醉科及復健科等相關科系提供「整合性醫療照護服務」,達到追求「全人照護」之目標。目前弘大醫院完成的人工關節手術已超過1千例以上,其中微創手術也達到8百例以上,除了推動復健床邊服務,也就是病患能在自己的病房接受復健師的照護外,並且院內數年來,於每周六召開骨科、復健科、放射科(影像醫學)的共同會議,為每一位骨科住院的病患,量身打造術前術後評估及如何照護的方案,達到共同照護的精神,讓患者能享受最好的醫療品質。

太極拳五式

太極拳五式

組合一:虛實互換右腳向前推撐、同時將身體重心轉移到左腳、左腳腳掌著地、膝蓋彎曲,提肛縮臀。叮嚀:左腳膝蓋不超過腳尖右腳彎曲不動,以左腳腳跟為圓心向右轉(腳掌內扣)、膝蓋彎曲、身體重心平均分配於雙腳,提肛縮臀。組合二:摟膝按掌上肢動作:左手掌弧口張開、四指微張、大拇指指向左腳膝蓋。右手掌弧口張開向上、四指微張,掌指齊眉間。雙手手臂微彎。沉肩墜肘、含胸拔背。下肢動作:身體重心落於左腳、膝蓋彎曲,右腳打直,提肛縮臀。 組合三:進步摟膝按掌上肢動作:同上一動作、維持不變。下肢動作:左腳彎曲不動,將重心轉移到左腳,身體微向右轉,右腳腳尖輕輕點地。提肛縮臀。上肢動作:左手動作不變。身體右轉的同時,右手臂向右劃弧。下肢動作:左腳彎曲不動,身體重心仍於左腳。身體轉向正右方,同時右腳腳尖離開地面,向前延伸。提肛縮臀。組合四:進步必跟摟膝按掌上肢動作:左手掌弧口張開、四指微張、大拇指指向左腳膝蓋。右手掌弧口張開向上、四指微張,掌指齊眉間。雙手手臂微彎。沉肩墜肘、含胸拔背。下肢動作:身體重心落於左腳、膝蓋彎曲,右腳打直,提肛縮臀。組合五:270度轉身進步必跟摟膝按掌上肢動作:同上一動作、維持不變。 下肢動作:左腳彎曲不動,右腳以腳跟為圓心向左轉(腳掌內扣)、膝蓋彎曲、身體重心平均分配於雙腳。提肛縮臀。上肢動作:同上一動作、維持不變。 下肢動作:右腳彎曲不動,將重心轉移到右腳。左腳屈膝、腳掌離地。提肛縮臀。由左腳帶動向後轉身180度向前進步,同時左手向左劃弧。右腳隨左腳跟步上前,膝蓋彎曲,腳尖點地,位置落於左腳右後方45度。右腳點地的同時右手向前推撐。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提肛縮臀。

代謝型態肥胖衛教計畫 免費邀請您參加

代謝型態肥胖衛教計畫 免費邀請您參加

你可曾遵循某種流行的健康飲食法,身體狀況卻毫無改善?首創以美國「代謝型態」檢測技術,結合營養學、心理學、體適能訓練的專業課程。以回歸自然方式,強調吃對食物、用對方法就能健康瘦!為推廣此概念,營養師邀請大家免費參加為期八週的『代謝型態肥胖衛教計畫』!23歲的楊先生(化名),體重高達119公斤,上完八週代謝型態衛教課程即瘦了15公斤,結業後仍靠自己的努力量持續減重,半年內共瘦了30公斤;楊先生表示這段期間並無使用任何藥物,只有單純吃對食物跟適當的運動。在課程中學到的技巧不但簡單易學而且確實有效,不單單是在減重期間內確實瘦下來,更在課程結束後,還能讓自己有能力可以持續保持,並維持良好成果沒有復胖。31歲的Elaine(化名),因懷孕生產期間血壓升高,且有心血管家族病史,產後體重過重、腰圍大於女性正常值,身體力行在代謝型態課程中所教導的方法,順利於八週後成功減下4公斤,體脂肪下降腰圍更少5公分,回復到以往的身材!袁毓瑩營養師說明,坊間減重方法五花八門,但每個人的代謝型態體質都不一樣,因此別人有效的減重方法與適合的減重食物菜單對你不一定有功效,甚至還有可能造成反效果,因為不同的代謝型態體質,需要不同的營養需求比例及禁忌食物也不一樣。而「代謝型態肥胖衛教課程」不僅能幫助你了解自我的代謝型態,更指導你「吃對食物」。讓你健康減脂不易復胖。袁毓瑩營養師認為,只要將行為改變的習慣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減重一點都不難!「代謝型態肥胖衛教計畫」由全台唯一取得認證的專業團隊執行,課程中知識理論只佔了20%,30%安排演練,50%實作,不僅幫你了解自己的代謝型態體質,更進一步量身訂做正確有效的減重計畫。透過體重管理營養師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飲食計劃,並搭配專業心理學方法協助你克服減重過程中的心理障礙,進行正確有效的減重計畫。歡迎有興趣參與的朋友,只要符合BMI >22,或是體脂率 >27;以上任一條件即可至【MissCare 女人假期 網站】報名「代謝型態肥胖衛教計畫」,活動截止後,將請代謝型態體重管理營養師,從中挑選出10名會員參與此次體驗。『代謝型態肥胖衛教計畫』報名網址:http://www.misscare.com.tw/factory/activity_view.php?aid=459上課地點:台北市內湖區114瑞光路513巷28號8樓開課日期:99/5/19起(每週三)19:00~21:00主辦單位:紫金堂股份有限公司‧代謝型態傳播股份有限公司洽詢電話:0800-289666

看牙就抓狂畏懼症惹禍!

看牙就抓狂畏懼症惹禍!

根據統計,近四成五的民眾看牙醫時,最害怕聽到鑽牙機的電鑽聲,讓他們感到神經緊繃、害怕。牙科醫師胡芳瑋指出,不少患者害怕看牙,可能是從小沒有接受牙齒檢查,等到蛀牙嚴重或疼痛才找牙醫處理根管治療或進行拔牙,變成不愉快經驗所影響,門診中有一名蛀牙嚴重的10歲女童,看牙時會出現狂哭、全身發抖,甚至情緒失控差點被咬傷的案例,經轉診精神科才發現是罹患「單純畏懼症第二型」。女童母親魏媽媽表示,幼時不愉快的看牙經驗,讓女兒十分害怕看牙,儘管換過不少醫師,都無法減少她的恐懼,每當她坐上診療椅便出現歇斯底里的狀況,一聽到鑽牙機聲就開始狂哭、全身發抖,甚至會翻白眼、窒息,讓醫師都受手無策!眼見女兒狀況越來越糟,卻仍無法順利完成治療,所以在醫師建議下改以鎮靜麻醉方式看牙。魏媽媽說,以前從沒想過牙醫治療會對兒童心理有影響,現在回想到過去女兒看牙時求助的眼神,讓她深覺自責!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研究中心齒顎矯正科胡芳瑋醫師表示,魏小妹來診時發現口內已有六顆蛀牙及一個牙齒殘根,其中二顆牙已侵蝕至牙髓,差點引發蜂窩性組織炎!但小妹妹嚴重無法配合牙醫治療,便建議先轉診到精神科,經診斷為「單純畏懼症第二型」,符合鎮靜麻醉健保補助條件。經過鎮靜麻醉治療後,患者已順利進行根管治療、蛀牙填補以及殘根拔除。胡芳瑋醫師指出,鎮靜麻醉可為害怕看牙的患者帶來更有品質、尊嚴的治療過程,目前政府補助有嚴重齲齒或合併其他口腔問題,經條件送審核准過的2歲以下小朋友鎮靜麻醉可由健保給付,另像腦性麻痺、癲癇症、多重障礙、失智症、中度以上精神障礙、自閉症、染色體異常…等患者也可申請健保,但一般人則需自費。胡醫師說,鎮靜麻醉約進行兩小時左右,在麻醉師、護理師及精密儀器全程監控下治療,患者不再五花大綁於診療椅上,醫師可更專心看診,家屬及患者也不會因看牙而累得人仰馬翻。胡芳瑋醫師提醒家長,小朋友長牙時便應培養定期牙齒檢查的習慣,讓孩子先熟悉看牙過程,習慣牙醫器械聲音,切忌拖到蛀牙時才治療,造成小朋友第一次接觸牙醫就留下恐懼的印象。像魏小妹因出現畏懼症而拖延治療,差點就引發蜂窩性組織炎,不但患者痛苦,也讓治療過程變得更加辛苦!

「塵璊」是氣喘發作的最大主因?!

「塵璊」是氣喘發作的最大主因?!

為響應世界氣喘日,署立基隆醫院在昨日5/4(二)的宣導地點提供氣喘病患簡易的健康檢查,篩檢項目包含尖峰呼氣流量計測試、血壓、血糖及ACT檢測,並提供吸入型藥物使用及相關衛教宣導,透過各項檢查來測量您的肺功能,署立基隆醫院也會將醫師判讀的檢查結果寄交給受檢民眾參考及後續追蹤治療。希望民眾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減少肺功能受損、提升生活品質。據估計,目前全世界約有3億人口罹患氣喘病,全國則約有160萬人,再就台灣地區主要死亡原因看來,97年有5,314人因支氣管炎、肺氣腫及氣喘等吸呼道疾病而死亡。數目日益增加的氣喘病人除了造成個人與家庭的困擾外,總計全年因氣喘病的健保支出就高達新台幣265億,也增加了健康照護系統與政府方面沈重的負擔。有些人不知什麼原因特別容易有噴嚏、流鼻涕、鼻塞、頭疼等症狀;還有些人老是覺得有胸悶、上氣不接下氣及夜咳的症狀,感冒好像怎樣都不會好,其實這都可能是過敏和氣喘在作祟。署立基隆醫院胸腔內科陳建帆醫師提到:氣喘最典型的臨床症狀就是呼吸短促、喘鳴、多痰及咳嗽、胸悶,其他則如鼻炎、鼻竇炎、鼻息肉及異位性皮膚炎等,是一種會反覆復發的疾病。陳建帆醫師也提到:誘發氣喘發作大多以過敏原如塵璊為最多,約占90%以上,在居家照護除了應作好居家的過敏原(尤其是塵璊)防治措施外,尚須注意乾冷的天氣與局部地區的空氣污染指數急劇變差時,也會造成病人的氣喘病發作,此時應戴口罩或儘量減少外出機會。另外抽菸與吸二手煙也會增加異位性個體氣喘病發作的發生率,最好也能保持居家在無菸環境中,尤其基隆地區較為潮濕多雨,更容易罹患此病,不管是先天遺傳過敏體質還是後天生活環境不同過敏原的感染,即使症狀相當輕微或只有偶爾才會感覺不舒服,也要儘早治療,才能改善症狀、避免惡化。

注意!排尿有異常,可能是腎臟病的病徵之一

注意!排尿有異常,可能是腎臟病的病徵之一

文/衛生署桃園醫院王偉傑 醫師腎臟位於我們的後腰部脊椎兩側,也就是在最後一根肋骨(第十二根)與脊椎相接的夾角地區;外形就如我們所吃的蠶豆般,大小大概跟拳頭差不多。每個腎臟約由一百萬個腎元所組成,每個腎元則包括了腎絲球及腎小管,當身體中的血液經過腎臟時,腎元就會過濾身體的廢物、水分以及電解質,成為尿液。腎臟除了製造尿液機能外,另外還能製造紅血球生成素、活化維他命的D3以維持血中鈣磷平衡,以及生成腎素及血管張力素來調整血壓,而腎臟病的症狀有下列四點是值得注意的:排尿異常(正常一日排尿量約1,000-1,500CC)。● 小便有灼熱感。● 小便次數增加或減少。● 小便中有血或尿色異常。● 夜間頻尿、尿崩症。下肢水腫、眼臉水腫。高血壓或貧血。容易疲倦、腰部疼痛、臉色不好。若有出現以上類似的症狀,一旦發現便可尋求醫師的協助,早期發現可早期治療,腎臟病的種類有許多種,進一步的檢查確定病因後,對症下藥才可成功治療。如何檢查腎臟病?血液學檢查的項目包括:尿素氮、肌酸酐、尿酸、白蛋白等等,來檢查腎臟的功能是否正常。尿液檢查是腎臟病很重要的檢查:● 尿液常規檢查:看有無紅血球或白血球、結晶體等等(婦女在月經來潮的前後三天不要檢查)。● 尿液細菌培養:看有無泌尿道感染。腎超音波檢查:對於腎臟大小形狀,腫瘤、水腫…等等,診斷效果良好。X光攝影:對腰痠背痛的可能原因,是快又有效的檢查方法。腎臟切片檢查:常用於以上各種方法都無法診斷時,所採用的檢查。平常如何預防腎臟病?腎臟病是現代社會人的一大隱形殺手,一開始並無明顯特別症狀,可能許多民眾已罹患“慢性腎臟病”卻毫無感覺。也因此,預防腎臟病,要從生活做起。飲食方面應該要注意少糖、少鹽、少油。多吃蔬菜、常喝水(要小心被重金屬汙染的水)。生活習慣要規律,不要熬夜、憋尿。不隨便亂服成藥或是來路不明的藥、不抽菸。發炎鍊球菌感染時,要立即治療,不隨便亂停抗生素,由醫師決定。定期做腎臟病的檢查。總之,平常的預防不可少,畢竟,預防總是勝於治療,還要多注意有沒有可能症狀的產生,最重要的是定期的健康檢查,如此一來才能夠早期的發現,並提早做治療,避免「洗腎」這條路。

立院明逐條審議二代健保 醫改會籲全民共同關心

立院明逐條審議二代健保 醫改會籲全民共同關心

立法院社環委員會預計今日起連續兩天,逐條審查攸關全民保費負擔與就醫權益的二代健保法。醫改會特設置「二代健保修法網頁專區」,並發行修法特刊,幫助各界了解行政院版本草案的缺失,歡迎上網瀏覽或來電索取。醫改會的網頁專區,提供健保改革品質面、收入面、支出面等修法完整資訊,以及醫改會建議之修法版本。醫改會特別提醒,二代健保不應只聚焦在保費計算議題上打轉,或是只是為了漲保費,而應該思考如何達成健保照顧弱勢與民眾就醫權益、強化政府對健保責任、擴大民眾參與監督、落實健保資訊公開以打破財務、違規、品質、黑箱等四大目標上,才能真正確保健保永續經營。醫改會也把這些攸關民眾權益的資訊與法條,編印成紙本特刊,歡迎各界索取以共同掌握修法關鍵資訊。另外也提醒關心健保修法動態的民眾,屆時可上立院「網際網路多媒體隨選視訊系統」,點選「社環委員會」的審議實況轉播,並勇於表達您的心聲與意見,才能讓健保修法更符合大家期待。二代健保修法專區:http://www.thrf.org.tw/Page_Show.asp?Page_ID=1183 。

創傷後壓力疾患(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

創傷後壓力疾患(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

古媽媽帶著樂樂(化名)來到了門診,醫師看著她,這18歲女孩兒眉頭深鎖,不發一語,古媽媽說,自四年前樂樂去學校的路途上被三個混混拖進暗巷輪暴後,從那天開始,她的女兒就變了,樂樂一段時間裏,談到那次強暴時,好像是在談論發生在某人身上的某件事,跟她毫無相干,其實樂樂是知道的,但是就是沒有任何感覺,後來等到樂樂開始記憶重現,樂樂再也不再和異性來往,保持著安全距離,夜裡常噩夢連連,尖叫著醒來,偶而電視轉到新聞時,樂樂便開始哭泣,然後跑開,情緒開始起了變化,總是容易無故發怒,容易因為一點事情而被驚嚇,但因為這件事情發生在聖誕節那天,每年這一天即將來臨之際,樂樂心中的焦憂和恐懼是大到難以想像的,無法放輕鬆,甚至認為自己是不會再有美好的未來了。樂樂表示,她很害怕,不知道何時從這無止盡的噩夢解脫…,她好希望可以離開人世,來擺脫這一切。醫師想起了前天由孫婆婆帶來的不斷在哭泣的10歲男童大寶(化名),台灣歷年來重大災情之一『八八水災』,造成無數家庭破碎,無論是大人、小孩,甚至是救災人員,都遭逢前所未有的打擊,造成許多人一輩子的噩夢,大寶便是那次災害的犧牲品之一,大寶親眼目睹爸爸被暴漲河水沖走的畫面之後,早就脫離會尿床年紀的大寶,開始無法控制的夜夜尿床,對於愛吃的食物也興致缺缺,總是要孫婆婆哄半天才願意吃幾口,本該活潑可愛的大寶,開始消沉不安,言談是越來越少,對周遭事物缺少了他該有的好奇和興趣,總是處於恐懼的狀態。以上這兩個個案其實就是典型的創傷後壓力疾患(PTSD),在現在這個動盪不安的社會及環境,遇到的意外及災害是越來越多,人們對這個詞開始有了一些認識,但還是一知半解的,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遇到壓力事件後都變成PTSD,若可以在創傷發生後,迅速獲得協助,能有穩定的社會支持系統,沒有其他身體會精神相關疾病,是部分的人才會演變成PTSD。究竟什麼才算是PTSD呢?是人們在經歷重大傷害事件,而這類事件通常會造成人普遍的痛苦,如大自然災害、戰鬥、嚴重意外、目睹強烈死亡、強暴或其他犯罪的受害者等,其中以小孩、家庭人口簡單、朋友少的人,以及老人、是最容易發生的族群,而一般人經歷以上事件,會有急性壓力反應,出現焦慮不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作惡夢等症狀,若急性壓力反應未隨時間減緩,持續一個月以上,極有可能演變成為「創傷後壓力疾患」。有些人會在6個月內痊癒,有些則會持續更久的時間。有些案例中,其狀況可能是慢性的,偶而,這個疾病創傷事件後數年之久都不會出現。如上面的所說的八八水災的受害者的大寶,在面臨巨大的災變後,身心嚴重受創,更容易變的感覺麻木、情緒暴躁不安、甚至會有怕黑、尿床、粘著家人、不吃飯等恐懼與內疚的情形發生,而年紀較大的青少年如樂樂這樣的青少年,則容易變得情緒易怒、人際關係不穩定、厭世的邊緣性人格或具暴力傾向、不合群的反社會性人格,甚至日後發展成憂鬱症或躁鬱症的機會增加,所以對於此病症,我們是必須得高度重視的,以下是較為詳細鑑別病症的依據。一、經驗重現對於創傷事件的痛苦影像、認知,反覆在記憶重現,心驚的畫面歷歷在目,且反覆被惡夢糾纏(不自覺「掉回過去」)。.情緒或行為彷彿重演創傷事件反應強烈(包含創傷經驗歷歷在目的感覺、錯覺、幻覺及清醒時解離性瞬間經驗再現)。當處於和創傷事件相似的情境會感到強烈的悲痛或生理反應。二、持續逃避與此創傷事件有關的刺激,或對創傷反映麻木逃避與創傷有關的想法、感覺或話題。逃避激起創傷回憶的活動、地點、人物。無法想起創傷事件的重要部分,對於創傷嚴重部分選擇遺忘,甚至失去記憶。對活動參與趣減少明顯減少。對人有疏離感或與他人疏遠,社交有退縮情形。對未來悲觀(如不期待擁有事業、婚姻、小孩或正常生活)。三、警覺度增加睡眠品質變差。脾氣易怒。注意力欠集中。過度警覺。誇大驚嚇反應。看完了以上的文章,免不得得要告訴各位,若真有那天不幸發生,其實可以藉由以下的方式來治療:藥物治療:臨床上投予抗焦慮劑、抗憂鬱劑等藥物治療,除改善創傷症狀外,對焦慮、憂鬱等合併症亦有療效。心理治療:初期著重傾訴、宣洩經驗,教導個案災難後心理歷程為一正常化之反應形式,以減緩個案對症狀不時干擾之恐慌,增加個案控制感可減緩個案之無助感,增強其社會支持,可遞補災變中的失落,協助個案走出悲情,重新面對未來,並發展新的角色及生命意義。最重要的是接納個案,陪伴及支持,因為對於這些身心靈都受傷的人們,親友的心理支持是最為重要的,故家人的心理建設要做好,不要跟隨著個案一起消沉,陪伴他(她)一起度過人生的難關,創傷事件及災難心理反應是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除了藉由專業人員協助,更需要你們一起跟他(她)逐步跨越生命斷層的遺憾。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