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六月新娘婚前面門大改造 淨膚雷射與雕塑療程接受度高

六月新娘婚前面門大改造 淨膚雷射與雕塑療程接受度高

六月結婚潮即將來臨,許多準新娘開始進行婚前門面改造計劃,希望能在婚禮當天呈現最亮眼的美顏。陳怡如醫師指出,經由門診統計發現,準新人們在婚前選擇的項目中,以淨膚雷射及雕塑療程為接受度最高的微整型項目。陳怡如醫師表示,淨膚雷射除了可改善咖啡色痘疤、曬斑、雀斑、顴骨母斑等常見斑點,且術後恢復期短,不會留下傷口,能完成後立即上妝,相當適合忙碌的上班族新娘,因此成為準新娘的最愛!陳怡如醫師說,婚前忙著打理繁雜事務的準新娘應及早做好美容計畫,建議可從婚前三個月就開始進行美容規劃,需持續至少五次的療程,才能在婚禮當天有最完美的呈現狀況。陳怡如醫師說明,準新娘在進行美容療程前,應了解自己的臉部肌膚問題,並經由專業醫師的建議,選擇適當的組合療程進行膚質改善,像是有痘疤問題的準新娘,如接受淨膚雷射搭配飛梭雷射進行治療,可達成預防返黑及加強縮小毛孔的療效。另外,若有斑點困擾的準新娘,可搭配脈衝光療程進行治療。至於長期有粉刺困擾狀況的膚質,可以搭配果酸換膚進行治療。陳怡如醫師提醒,第一次接觸淨膚雷射或是很久沒有進行淨膚雷射療程的民眾,術後前三天可能會有毛囊濕疹的情況,醫師通常會給予藥膏預防,術後毛囊濕疹狀況較嚴重者,則需回診加強治療,通常於連續療程後就不會有此情況發生。除此之外,準新娘們若想在短時間內改善局部肥胖的狀況,可以非手術性的方式進行局部LPG身材雕塑,藉由身體雕塑療程,促進血液及淋巴循環,代謝囤積已久的頑固脂肪,建議準新娘可以每週進行二次療程。陳怡如醫師建議,每個人的膚質狀況不盡相同,需要改善的部位也不一樣,準新娘們應諮詢信任的醫師,依據個人需要及膚質狀況規劃最適當的婚前美容療程,避免被自己不需要的療程廣告吸引,才能對症下藥,在婚禮當天呈現最美的一面!

天哪我的膀胱過動!

天哪我的膀胱過動!

每天吃飯、睡覺、上大號加尿尿,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又不起眼,只有等到出問題才發現這些是那麼的重要。胃不好,不能吃東西了,晚上睜眼到天明;上了年紀,大號老是兩、三天才解一次;小便永遠解不完或是擠不出來,天哪!這是多麼恐怖的事情。年輕人感冒上醫院,藥吃個兩天一切就恢復正常了,這麼簡單。病人進來門診「醫生,幫我順便開開眼藥水還有止咳藥,這樣我就不用再掛其它科了!」看病吃藥在今天的健保制度下就好像逛市場買東西一樣,似乎純粹是個消費行為。錯了!大錯特錯!不知從何時開始,醫療改叫「服務業」花錢的是大爺,卻忘了醫療是解決病痛、救人的行為。於是,病人要拿什麼藥,醫生就開什麼藥,偏偏忘了醫療不只是吃藥而已。膀胱功能障礙,說簡單些,就是小便解不出來了或裝不了小便了。因為膀胱有兩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裝足夠的尿以及有效地把尿排出來,一旦有了問題,就是膀胱功能障礙。誰會有這樣的困擾呢?男人老了,攝護腺肥大了,頻尿、夜尿、急尿、尿不出來了;女人老了,小便就憋不住,動一下,打個噴嚏,尿就漏出來,年輕人有時憋尿,水喝少了,膀胱就發炎,久了膀胱就「變小」了,有時甚至沒來由的就得了膀胱過動症,喔!不會吧,幾乎「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治療膀胱障礙,有時很單純也很簡單,但有時很困難又複雜,有時病人吃吃藥就好了,例如急性膀胱炎、良性攝護腺肥大,但也有為數不少的人,並沒有如此幸運,有很多人每小時就得尿一次,每天晚上要爬起來5、6次;有些人每次尿都尿不乾淨,常常弄濕褲子,吃了許多藥,也不見起色。其實膀胱本身兩個基本功能-儲存尿液及排空尿液是恰恰好相反的,必需依賴良好的神經支配,一旦出了問題,在處理上是相當棘手的,不能單靠藥物,有時必需搭配物理治療、行為療法、手術治療、心理支持……。這些治療是需要耐心與毅力的。在縣立醫院,我們在泌尿科先進的指導下,也即將成立本院的膀胱功能保健中心,將來本中心將肩負起衛教、諮商、物理治療、病友會等工作,搭配醫療、手術來為膀胱功能障礙的患者服務;另外對於大腸直腸外科患者中某些病患,也可惿供骨盆腔會陰收縮復健,祈使本院照顧下的病患能得到更完整的全人照護。

記錄胎兒生長4D超音波「動給你看」

記錄胎兒生長4D超音波「動給你看」

懷孕的喜悅,卻也讓準爸爸媽媽開始擔心寶寶的健康,署立彰化醫院婦產科除2D超音波外,也全面使用動態4D超音波,紀錄寶寶健康成長,一個打哈欠、揮揮手動作,讓準爸爸媽媽為小生命的奧妙感動。署立彰化醫院婦產科張崑敏主任說,現在生育率低,加上超過35歲的高齡產婦居多,讓懷孕婦女,很關心寶寶的健康,除了產檢的抽血、驗尿可以初步檢查,另外再加上動態4D超音波的使用,除增加動態影像提供孕婦即時觀賞及留念外,亦加強了胎兒心臟血管及腦部等器官特殊異常的檢查。張崑敏主任分享,第一次當媽媽的王小姐,從懷孕4個月後開始收集胎兒4D超音波DVD,讓她看到寶寶在肚子裡很多的臉部表情及肢體動作,而且也可以清楚看到寶寶的五官和手腳,寶寶一個打哈欠、揮揮手動作,都能讓她和準爸爸興奮的大叫。還有一位陳小姐生產後拿到從懷孕初期到寶寶出生的照片DVD,陳小姐馬上流下感動的淚水,讓她回想起懷孕時點點滴滴,產下健康寶寶,認為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張崑敏主任表示,超音波儀器運用在婦產科的範圍非常廣,像是腹部及骨盆腔內巨大腫瘤、超音波導引下的組織病理切片取樣、早期懷孕胚胎最佳的檢測器、不孕症誘導排卵及取卵治療中之監測、聽取胎心音等。現在的4D超音波及彩色超音波對於前置胎盤及植入性胎盤、腫瘤之血流供應及立體構造上,可補強以往2D超音波無法得到的資訊;尤其胎兒有心臟及腦部等器官有特殊異常時,也可以提供相關精確的評估。張崑敏主任指出,一般可聽到的聲音頻率範圍在20~20,000赫茲,但超音波頻率超過每秒20,000赫茲,是人耳聽不到的聲音。所以超音波檢查的超音波影像是藉由聲音傳送過程中,遇到反射界面回音形成影像,呈現在超音波螢幕中讓人們可以用眼睛看到。超音波的演進由2D超音波到3D超音波,直到現代最新的高科技4D超音波。而4D超音波就是靜態3D超音波再加上時間的向量,讓人可以看到動態的胎兒影像;就是利用特殊的探頭取得超音波影像,將小Baby的影像立體表現出來。而超音波根據動物實驗及統計的結果,顯示超音波對人體毫無損害,也不會增加胎兒的異常或畸形的危險。張崑敏主任提出,4D超音波最適合懷孕週數16到32週的孕婦做檢查,但是4D超音波在臨床檢查的應用上是有些需要注意的,例如胎兒週數大小、胎兒姿勢、羊水量、胎盤位置、母親腹部脂肪厚度等,這些都會是影響到超音波的傳送及判讀的精確性。

中藥調理讓媽媽產後瘦的健康

中藥調理讓媽媽產後瘦的健康

文/財團法人為恭醫院 中醫部 陳世峰醫師生產過程對婦女而言是一個耗氣耗血的過程,產後氣血暴虛,則容易產生各種症狀,如在《傅青主女科》產後篇上卷「產後總論」曰:「夫產後…氣血暴虛,諸症乘虛易入。」又說:「凡病起於血氣之衰,脾胃之虛,而產後尤甚。…必大補氣血為先,雖有他症,以末治之,斯言盡治產之大旨。」說明了產後氣血通常是虛弱的。婦女產後虛、寒、瘀者多,實、熱證者少也。常用的生化湯是專治因產後血虛陰虧血瘀留滯等。瘀血去,新血生。民間常用生化湯作為產後調理的藥方,然而時代變遷,醫學進步,產後媽媽常在西醫婦產科的指示下服用子宮收縮劑,而且現代人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改變,實,熱證體質的人有變多的趨勢,因此傳統的生化湯已不再適合所有的產婦,應該由中醫師配合婦產科醫師以及根據每個產婦的體質來調整開藥。產後瘦身是許多媽媽關心的議題,瘦身固然是媽媽的願望之一,但產後身體多虛,應該在兼顧調養身體的基礎上讓體重自然回復,才是比較健康的觀念。孕婦分娩前體重平均增加11公斤左右,所增加的重量大部分是由全身的血液容積、血管及細胞外的組織間液和增大的子宮、羊水、乳房、胎兒累積而成。分娩後胎兒、羊水、胎盤產出再加上失血,體重就會減輕約5~6公斤,另外,懷孕期間增加的水分也會在產後2~5天藉由尿液排出,此時,體重會再減輕2~3公斤,將孕期所增加的體重扣掉產後自然去除的重量,孕婦須努力減少的體重約只有2~3公斤。由於產後體質偏虛,即使是一般人服用安全無虞的減肥藥在此時都要避免,產後瘦身應該從調養著手,注意膳食調理、飲食禁忌及生活起居。一般來說,產後只要搭配合適當的飲食,體重就能恢復產前的狀態。造成產後肥胖的原因多是因為坐月子期間補過頭,再加上缺乏適當的運動所致。雖然生產後元氣大傷,坐月子期間需要充分的休息,但休息也不表示得整天躺在床上、動也不動,事實上,適度的活動除了有助於產後瘦身還可以幫助傷口癒合,並讓子宮、骨盆腔恢復到產前狀態。此外,現代人的問題常常是營養過剩,其實產後只要配合適當的飲食,以及簡單的中藥調理就可以同時兼顧健康以及瘦身。中醫也秉持坐月子期間應做適當運動的觀念。自然產的婦女若沒有出血過多,在生產後2~3天就可下床走動,產後兩個星期就可以做柔軟的伸展運動;剖腹產的婦女則要看傷口癒合的情況,一般來說,產後1個月就可開始做伸展運動,產後6~8週後才適合作鍛鍊腹肌的運動。   中醫主張調理身體搭配食療,利用合適的進補方式將身體調回到最佳狀態即可加速身體的代謝,自然有助於身材的恢復,而中醫的穴位按摩也可在此時發揮作用,多管齊下,事半功倍。若是想瘦小腹,平時可以多按摩足三里穴,足三里位於小腿脛骨外側約一姆指距離,膝下約四指幅的位置。按摩時以指腹按壓,力道輕柔,略覺酸脹,每個穴位每次按摩約30秒至1分鐘,一天可按摩數次。如上所述,媽媽產後的體質,雖然多虛多寒多瘀,然而有在服用子宮收縮劑的情況下,加上有部分的產婦體質為實熱的體質, 因此傳統的生化湯不宜自行購買服用,況且生化湯配方有很多種,究竟哪一種才適合產婦也是個問題。總而言之,產後的身體調理應該諮詢中醫師,讓中醫師為您的健康把關,配合適當的飲食運動,讓您瘦的健康,恢復好身材。

春天養肝好時機,中醫師教你如何擺脫疲倦

春天養肝好時機,中醫師教你如何擺脫疲倦

文/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 陳彥行「醫師,我每天都覺得很累,怎麼睡都睡不飽,我的肝是不是出了問題?」「我的工作經常要輪大夜班,常要熬夜,會不會爆肝?」「我每天的工作都很操,睡眠又不足,能不能幫我開一些顧肝的中藥?」門診當中常會聽到患者擔心爆肝,尤其是正在衝事業、拼業績、或是工作需要輪三班的上班族,會不會「爆肝」始終是大家心中的夢靨。像這一類因工作負擔過重、用腦過度、作息顛倒、睡眠不足所引起身體疲倦的困頓感,時下的流行用語稱為「爆肝」,其實大多不是真的肝臟功能不好,肝功能檢查也大多正常,不過在中醫證候的分類上可能會被歸納成「肝」的問題。中醫講的肝和現代醫學說的肝臟(單指器官)是不完全相同的,中醫說的肝是指肝的臟象,是五行的分類,把類似肝(木)的生理特性全歸納在一起:「肝主疏泄」是指肝就像樹木繁密的枝葉一樣暢行無阻,具有維持全身氣機舒暢的作用;如果肝的疏泄功能不好,全身的氣都鬱住了、憋住了,就會產生身心俱疲、渾身不暢、鬱鬱寡歡的症狀,甚至影響胃腸的消化排泄,這和新陳代謝、自律神經系統比較有關係。「肝藏血」是指肝有貯存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用;如果肝血不足了,除了表現出頭暈、心悸、失眠、體倦、乏力等血虛症狀外,也會影響肝主疏泄的作用,所以歸納在一起。「肝藏魂」是指人的睡眠品質和肝血濡養有關;如果肝血虛了,就容易睡眠品質不好,睡眠當中容易作惡夢,甚至大聲尖叫,這也是屬於自律神經方面的問題。「肝開竅於目」是指眼睛的視覺功能,有賴於肝血的濡養;如果肝血不足,就會影響視力,造成眼睛乾澀、視物模糊等,例如用眼過度,尤其是長期使用電腦或沉迷線上遊戲的宅男宅女應該會特別有感受。一旦肝的疏泄功能表現的過度亢奮時,例如口乾口苦、耳鳴頭痛、眼睛紅赤、容易動怒生氣等症狀跑出來,就成了我們平常常聽到「肝火大」、「火氣大」的狀態,這類症狀都可以藉由養肝的方法而得到舒緩。為什麼春天是養肝的好時機呢?因為中醫認為,一年當中的春天正好是植物萌芽、向外綻放,動物甦醒、脫離冬眠的季節,大地逐漸轉暖,陽氣正要升發;就人體來講,恰好也是肝氣生發、活力漸盛,脫離蟄伏、擺脫疲倦的時機。所以肝與春氣相通,春季特別適合養肝保肝,有利於人體肝氣的調達和舒暢。平常的生活起居要如何養肝保肝呢?可以從下面幾項做起:避免熬夜晚睡:晚上11點到凌晨3點這一段時間,是人體膽經和肝經當令的時間。中醫說:『肝主藏血』、『臥則血歸於肝』,此時處於熟睡對肝膽經是最好的修復,不宜熬夜。所以盡量在晚上11點以前就寢,以強化肝膽經的功能。容易失眠的民眾,晚上盡量不要從事耗損腦力的工作,以免影響睡眠品質。保持心情愉快:情緒的控制要像春天的嫩苗一樣,充滿生機,不被壓抑。工作難免有壓力,但得失心不要太重,保持樂觀,不要讓自己的情緒起伏過大,否則「怒則傷肝」。中醫古書更強調:『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藉由寬恕、施捨、讚美別人等類似行為治療的方法,讓自己的心情開朗,肝氣才會通暢而不抑鬱。減少攝取酸食:中醫講究中庸之道,五味食物的攝取太過或不及對養生而言都不好。雖然酸性食物是入肝的,但不建議春天過度食用,一方面是因為酸性收斂,不利於春季肝氣的升發和調暢,另一方面是因為春天是肝旺的季節,過度攝取酸食,反而會使肝木過旺而影響胃腸消化。所以古籍記載多建議春天攝取甘味食物以養脾氣,秋天收斂季節才食用酸味食物助斂養肝。春季養肝食療:春天萬物復甦,除了有利於肝氣的升發調暢之外,春季還適合補養陽氣。因此養肝主要是利用略帶甘溫的食物或藥物來補養氣血,協助肝氣提升。以食物而言,例如:雞肉,牛肉,排骨,鰻魚,海參,豬肝,春筍,蘑菇,香菇,金針菜,芹菜,白木耳等都是適合養肝的食物。經常熬夜晚睡、輪夜班工作的人應避免過量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油炸、燒烤、咖啡等,否則容易助長「肝火」症狀的發作。以藥物而言,例如:黨參,黃耆,紅棗,山藥,白朮,白木耳等都是適合養肝顧脾的食物。但若是經常熬夜,火氣大,口乾舌燥,眼睛紅赤的人,可以改用菊花、枸杞、決明子當作茶飲,或者以杞菊地黃丸來保健。當然,如果是肝炎則用藥就更複雜了,應尋求合格中醫師診斷,根據體質擬方服用才是上策。以上簡單介紹大家春季養肝的方法,同時不要再把疲勞誤當肝炎看待。最後還是要再三提醒民眾,千萬不要亂服來路不明的中草藥秘方,以免延誤病情。

沙塵暴時節 該如何自我防範

沙塵暴時節 該如何自我防範

固定在胸腔科拿藥的老伯伯,情況一向都很穩定,用藥也都很確實,可是在三月份回診時,看起來呼吸比較喘,痰也比較多,甚至還喘出血絲來,原因追究起來還是和幾天前的沙塵暴有關。臺灣地區空氣品質除了受到工廠或汽機車的影響外,每年春季還有一個不定因素,就是來自大陸的沙塵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詹雲翔表示,顆粒較細小的沙塵隨風吹到臺灣,其中還會伴有病菌及其他化學物質,除了直接接觸眼鼻以外,較小的沙塵較容易進入呼吸道,造成刺激和發炎。詹雲翔說,上個月的幾次沙塵暴,造成不少疏於防範的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病人、氣喘病人、支氣管擴張症病人的發作,也有許多老年人及小孩發生急性支氣管炎,胸腔科門診量也因此上升1至2成。詹雲翔又說,其實雖然3月是沙塵暴最頻繁的季節,在臺灣到5月前都還是可能遭遇到沙塵暴來襲。所以他提醒民眾應隨身攜帶口罩,注意空氣警訊。在沙塵暴來襲時應減少外出,在外一定要戴口罩,家裡則建議關窗或打開空氣清靜機,尤其老年人、小孩、或有呼吸道疾病的成人要特別注意,而民眾一旦身體狀況有多咳或呼吸不順時也應儘速就醫。

內視鏡拉皮手術 輕鬆解決媽咪的下垂眼皮問題

內視鏡拉皮手術 輕鬆解決媽咪的下垂眼皮問題

你有多久沒跟媽媽同桌吃飯了,找機會仔細看看母親的臉龐,是否發現原本媽媽緊緻的眼神,變得泡泡的沒有精神,上眼皮垂下來有點遮住了黑眼珠,眼尾在不笑的時候也拖著一條長長的眼線,好像有點三角眼,還有媽媽在跟人說話或看電視時,好像需要用力把眼睛撐大,還常常嚷著自己抬頭紋變深,好像老了好幾歲的感覺?這些都是媽媽為家庭付出的痕跡,也是女性皮膚老化、彈力蛋白流失、皮膚及肌肉隨著地心引力下垂的警訊。坊間有許多拉皮或緊緻肌膚的療程,但是如果眼皮或臉頰下垂得很嚴重,就需要以外科手術中的內視鏡拉皮方式來解決,成果會較為持久與明顯。整形專科醫師吳榮表示,想判定自己有沒有眼皮下垂的問題,有幾個方式可幫助確認,如眉毛高度低於眉骨,或眼尾過長往太陽穴的方向延伸,以及上眼皮內雙過深影響視線、常需使用抬頭肌的力量撐開眼睛,有這些情況時就表示眼皮下垂的嚴重程度高,一般的電波拉皮或光療已經無法滿足需求,此時可考慮微創傷口的內視鏡拉皮手術,來解決眼皮下垂的問題。內視鏡拉皮手術的傷口極小又十分隱密,位於頭皮內,由專業醫師透過四個不到一公分的切口,以內視鏡等精密特殊的器械,將下垂的組織以特殊手法拉回固定,這種微創手術的優點就是出血量極少,手術風險低,傷口小、多數人在術後兩三天內就能恢復正常作息,因此受到許多繁忙的高階主管喜愛,除非有嚴重的蟹足腫、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等相關病史,需提前告知醫師,這種手術對一般人來並不會有太大負擔。許多部分民眾有眼皮下垂的問題時,會先考慮用「剪眼皮」的方式來處理,導致術後變成明顯的「眉壓眼」,日後想改善「眉壓眼」或「內雙」時,卻發現沒有多餘眼皮空間可進行二次手術。吳榮醫師以窗框及窗簾來比喻眼框及眼皮,他說,若是窗框不在對的位置就來決定窗簾的長度,很容易造成比例失當的問題,因此比較正確的作法,可以內視鏡拉皮手術整體拉提上額及眼周肌肉組織,再來考量是否需修剪眼皮,如此術後才會看起來自然美觀,且根據吳榮醫師的臨床經驗,有八成眼皮下垂的患者經過內視鏡拉皮後不用再修眼皮,就能重現年輕時的眼神,因此「除非是眼皮本身就過長,不然經過內視鏡拉皮手術後,眼皮應該會回到正常位置才對,患者根本不用再挨一刀」。許多人以為年紀大才需要拉皮,但其實有些遺傳導致先天眼皮鬆弛的患者,可能在年紀很輕的時候就需要內視鏡拉皮手術來幫忙了,吳榮醫師就曾遇過16歲的少男,因為眼皮下垂變成瞇瞇眼,才由家長帶來諮詢;或是有過度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導致皮膚老化快速的三十歲輕熟女,也因為眼皮下垂看起來沒精神,又希望能有較持久的拉提效果,而考慮內視鏡拉皮。而四十歲以上的女性若平常疏於保養,沒有防曬習慣,都有可能在臉上出現皮膚下垂的老化痕跡,建議女性平時可考慮以光波療程來加強日常保養,並以內視鏡拉皮改善皮膚下垂的程度,就能延緩光陰流逝在臉上留下的痕跡。

熬夜如何恢復?內外兼顧免當黃臉婆

熬夜如何恢復?內外兼顧免當黃臉婆

許多人都有熬夜後,隔天起床整個人看起來無精打采、膚色暗沉的經驗,皮膚科醫師陳怡如說,這是因為熬夜容易影響皮膚的血液循環,使皮膚蒼白蠟黃,且對細胞有害的自由基會增加,使得原本的小細紋變得更明顯,皮脂腺分泌變高,痘痘也容易冒出來,加上體內的淋巴液也聚集在眼袋部位形成浮腫的眼圈,所以整個人看起來彷彿老了好幾歲。熬夜如何恢復好氣色呢?陳怡如醫師建議,想改善膚色蠟黃及臉部浮腫的問題,可透過淋巴按摩來改善。在洗臉前先以輕柔的去角質產品幫助肌膚代謝老廢角質,拍完保濕化妝水後厚敷一層保濕乳液,再以雙手指腹從上到下、從內到外的沿著臉部及頸部骨骼按壓肌肉和脂肪,將代謝不良的廢棄物藉由淋巴按摩加速排除,之後可用冷水輕拍臉部,就能輕鬆找回神采奕奕的臉龐。而針對有些人熬夜後,常出現的頭暈目眩及臉色蒼白等症狀,營養師許美雅表示,可能是體內鐵質不足導致的貧血現象。熬夜如何恢復體力,找回紅潤的臉色與水嫩嫩的皮膚?營養師建議,此時可增加鐵質、葉酸及抗氧化物如維生素A、B群、維生素C、E等類食物的攝取,例如全穀類、強化鐵質及葉酸等營養的牛乳、紅肉及新鮮蔬果等食物,來幫助恢復元氣。由於鐵質是製造紅血球必要之原料,體內含鐵的蛋白質及酵素參加了很多反應,包括氧氣運送、能量代謝反應,足夠的鐵質可以支持肌肉的運作。而抗氧化物等維生素則是幫助新陳代謝,降低體內自由基,舒緩疲勞與不適。許美雅營養師表示,鐵質存在蘆筍、核果類、燕麥、蛋黃、肝臟、肉類中,而富含葉酸的食物有蘆筍、烤馬鈴薯、花椰菜、香蕉、菠菜及黃豆,飲用添加小分子奈米鐵及葉酸的牛乳也是非常便利的選擇,另外也要注意,攝取充足的維生素C可提高鐵質吸收,而茶飲中的多酚類及草酸、植酸等成分,則會降低鐵質的吸收,建議民眾可以避開同時食用。至於熬夜如何恢復明亮的大眼睛,陳怡如醫師也有撇步,起床後利用毛巾冷熱交替的按摩眼周、促進血液循環,或使用市售的眼膜產品,也有不錯的效果。

默默行善助人好行,讓就醫民眾「行」得方便

默默行善助人好行,讓就醫民眾「行」得方便

行政院衛生署竹東醫院日前接獲熱心民眾遠從台南捐贈10部輪椅,捐贈人曹文宗先生在捐贈時表示:「這只是我小小心意,讓大家更方便;不足以讓大眾知道」,也彰顯社會善心人士的可愛之處。竹東醫院社服室社服員謝韻棠小姐表示:「許多民眾到醫院就醫或陪家人就醫可能有借過醫院輪椅使用的經驗,但是可能不知道這些輪椅背面的噴漆代表的是一個個善心人士的熱心捐贈,過去的一年雖然因為景氣低迷使得捐贈物資銳減,但是仍有部分善心人士持續默默行善」。捐贈人曹先生在台南經營碾米廠,因為太太數年前曾在竹東醫院服務,了解醫院需要有善心人士捐贈輪椅,因此即便遠嫁台南多年,只要能力許可仍不定期與先生捐贈輪椅給竹東醫院,讓需要乘坐輪椅的就醫民眾「行」得方便。醫院中經常有一些路倒、弱勢或低收入邊緣的民眾就醫,繳不出醫藥費或沒有錢準備一些住院所需生活用品,這些往往是透過醫院社會服務室協助,謝韻棠呼籲民眾若就醫有困難者,請善用醫院的社會服務提供協助;此外,捐贈物資時不僅限災難時捐至災區,若民眾平日有多餘可用之日用品或物資,歡迎捐贈給住家鄰近醫院社服室,可以讓可用的物資達到最大的使用效益。

帶著寶貝快樂做菜 親子烹飪比賽,報名開始!

帶著寶貝快樂做菜 親子烹飪比賽,報名開始!

用心準備滿桌營養佳餚,孩子卻看著食物發呆!好說歹說,一口飯怎麼還是吞半天?先別發動餐桌戰爭,董氏基金會邀請您帶著孩子一起快樂做菜吧!兒童在建立飲食習慣、培養食物喜好度的成長階段,父母親是極為重要的示範形象;若家長在供應餐點時,能多花點心思提供符合健康原則的餐點,就可以發揮無形的影響力,讓兒童從小養成健康的飲食口味與行為模式。一起動手做菜是很好的生活教育,孩子可以從買菜、整理食材到烹煮的一連串過程中,多接觸、熟悉食材,了解食物的營養成分,進而產生親切感,願意嘗試更多元的食物種類,甚至是原本抗拒的特定食物,以此改善偏食等不良的飲食習慣,還能學習珍惜食物和培養責任感、做事更俐落;更重要的是享受天倫之樂,增進親子間的親密互動,讓營養餐點不僅味美更有情,吃出健康也吃出幸福!為營造兒童均衡飲食、健康成長的營養環境,董氏基金會特別舉辦「健康廚房‧快樂用餐」親子烹飪比賽,希望藉由實際活動的舉辦,喚起大眾對日常飲食習慣的重視與改變,帶動親子合力烹飪健康菜色、全家快樂享用營養美食的風氣;以期能營造均衡的飲食環境,並增進親子間的互動溝通;好吃好玩又能拿大獎,快帶著孩子一起來快樂做菜吧!即日起開放報名至99/7/2截止(郵戳為憑)。詳細辦法請點選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活動網站:http://nutri.jtf.org.tw/ 。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