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肺炎克雷白氏桿菌血清莢膜生成基因表現於肝膿瘍的突破性研究

肺炎克雷白氏桿菌血清莢膜生成基因表現於肝膿瘍的突破性研究

文/三軍總醫院內科部感染科 葉國明 肝臟內部沒有神經支配,發生病變時經常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常被認為是無聲的器官。病毒引起的B型肝炎是台灣地區最常見的肝臟感染。近年來由細菌引起的肝臟發炎、化膿、進而形成膿瘍,逐漸成為臨床常見的感染症。發燒與寒顫是肝膿瘍病人,最常見臨床症狀,有時會伴隨腹部不適。由於初期症狀較為輕微,許多病人並不在意,認為只是單純感冒,直到持續數天的發燒不適後,才到醫院就診。初步檢查後,醫師若懷疑是肝膿瘍,就會安排腹部超音波或是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確定肝膿瘍後,便給予抗生素治療,並且進行經皮穿刺引流,病情嚴重時,就必須進行肝葉切除。在台灣,肺炎克雷白氏桿菌是引起肝膿瘍最常見的細菌。引起肝膿瘍的肺炎克雷白氏桿菌,可能經由血液傳播到眼睛及腦部,引發眼內炎及腦膜炎。膿瘍破裂會引起腹膜炎甚至心包膜炎。一旦有肝臟以外的併發症,病患的死亡率就明顯增高。近年來,在其他國家及地區,如香港、韓國、新加坡等,肺炎克雷白氏桿菌肝膿瘍的病例也有逐漸增多的現象。糖尿病是肺炎克雷白氏桿菌肝膿瘍的主要好發族群。在台灣,肺炎克雷白氏桿菌肝膿瘍的病患,一半以上是糖尿病患。在韓國,糖尿病患約為四分之一。因此糖尿病患一旦有不明原因的高燒時,要及早就醫,以免耽誤肝膿瘍的治療。多年來,三軍總醫院感染科在林永崇主任、及疾病管制局(前三軍總醫院副院長)張峰義局長的領導下,與台北榮民總醫院感染科馮長風主任、與國家衛生研究院蕭樑基研究員合作,共同研究肺炎克雷白氏桿菌肝膿瘍,研究成果普遍受到國內外的肯定。經過多年研究,包括感染科葉國明主治的研究團隊,證實先前發現決定肺炎克雷白氏桿菌引起肝膿瘍的基因,與該細菌的莢膜生成有關,結果刊登於今年四月國際著名感染症期刊。此項研究結果對於了解該細菌引起肝膿瘍的致病機轉有重大的貢獻。

用愛幫助早療孩童展露笑臉「台東縣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啟用

用愛幫助早療孩童展露笑臉「台東縣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啟用

台東縣屬醫療資源缺乏、就醫不便的縣市,自2003年由台東馬偕醫院承接台東縣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後,仍無法滿足台東地區的需求。自2003年五月開啟早期療育服務的東基,竭力整合資源落實早療服務。進而於今年一月,受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託開辦「台東縣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成為台東縣內第二家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為台東縣六歲以下兒童提供聯合評估、分析、治療、追蹤、輔導等服務。台東基督教醫院院長呂信雄再三感謝衛政、社政、教育界等相關政府單位,台東馬偕醫院及民間組織的協力幫補,以及社會善心人士對東基的支持,一起照顧早療孩童。2007年,東基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合作推動篩檢與諮詢服務,六月經台東縣衛生局核准成為台東縣「聯合評估醫院」;2008年六月開啟「行動早療」服務,派治療師走入社區服務有需要的家庭。從2007年的聯合評估醫院開始至今年四月,東基已完成一百五十多名需要早療評估的個案並交予家長綜合報告書,期間也與當地早療個管中心保持密切的連繫。「跨專業的聯合評估」是東基聯合評估中心最大的特色,這個聯合評估門診由專人安排,一天即可完成所有評估程序。東基除了持續推動對發展遲緩兒童的評估、療育的工作外,也將與通報轉介中心合作,不定期進行社區評估工作,還有辦理親職教育課程和早療專業人力研習課程。院方表示,每位兒童的成長發展有著一定的里程碑,三歲以前是人們一生中身體成長最快速的時期。因為遺傳、環境及許多不明原因的影響,並不是所有孩童都能按照期待來成長與學習,因此造成部份兒童在動作、認知、語言、情緒及人際適應等各方面表現比同年齡的兒童出現明顯落後的現象,對於這群落後的孩童,稱為「發展遲緩兒童」。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發展遲緩兒童盛行率約為6~8%,若以2008年底台東縣出生人數統計推估,至少應有904~1,207名處於黃金治療期(0~6歲)的發展遲緩兒童,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介入。台東縣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東基計畫主持人暨復健科主任王和誠醫師指出,發展遲緩的兒童,若能及時接受發展評估鑑定及早期療育,尤其是在三歲之前介入,則往往能有效的提升其神經智能發展,發揮每個兒童之潛能,減少孩子未來對特殊教育與社會福利的需求。東基小兒科主任及小兒神經科醫師黎璧賢醫師表示,早期療育的首要重點工作就是早期發現發展遲緩兒。遲緩兒一旦被發現後,不完美的部份常常無辜地與弱勢、殘缺、羞愧、絕望劃上等號,而且有意無意中被放大許多倍。人無十全十美者,努力學習如何與不完美調適共存,以及跨越不完美,本是生命重大的課題。所以,請不吝給予勇敢陪伴遲緩兒療育的家長掌聲鼓勵,同時也感謝所有的遲緩兒,他們宛如落難人間的天使,最需要扶助,也始終適時的提醒我們:莫忘彼此相愛、視病猶親。每一個小孩都是天使,長著一對讓夢想起飛的翅膀。發展遲緩兒童不是不會飛,只是比較慢才會學會飛。請幫助這群慢飛天使,台東縣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諮詢專線089-960115可以提供相關協助。

有效檢舉,全民健康你我把關

有效檢舉,全民健康你我把關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自99年1至4月底止受理消費者藥物、化粧品、食品等檢舉案件共達3,144件,其中經由市、局長信箱及申訴檢舉專區之網路檢舉案件共2,388件,比例高達75.95%。但因「檢舉資料不全」而無法辦理的檢舉案不在少數,為了儘速有效處理民眾檢舉、裁處不法,衛生局提醒民眾於檢舉時應注意「有效檢舉」,才能做到「全民健康~你我一同把關」。「有效檢舉」是指於檢舉時要提供充足、正確且完整的違規資訊,俾供衛生局即時進行查處。衛生局鼓勵民眾共同為消費者把關,提供便捷的檢舉管道,卻面臨每天收到為數龐大的檢舉信函,而其中多數因「檢舉資料不全」無法成案,常見問題如:檢舉人資料僅留e-mail、缺乏具體物證或事證難以判定產品屬性、僅提供違規者帳號、未附廣告頁面錄影(音)帶或光碟、網頁產品畫面資訊不全,無刊登廠商公司名稱、地址、電話等,導致無法及時調查外,更浪費檢舉人寶貴的時間與精神,實為可惜,衛生局特別呼籲民眾「有效檢舉」務必備有下列完整的檢舉資料:檢舉人之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身分證統一編號及正確詳細住址。檢舉違規產品時,需提供違規者場所名稱、產品名稱、地址、負責人姓名、時間及違法情節。檢舉違規廣告時,需檢附以下資料:平面媒體(報章雜誌)廣告應檢附刊登之整版版面(報紙)、封面及廣告頁面(雜誌)。電視廣告、廣播電臺廣告應檢附宣播違規廣告之錄影帶或光碟,並詳述宣播時間及媒體(包含有線電視系統名稱、頻道及電視臺名稱、廣播電臺名稱及頻率)。宣傳手冊或單張應檢附該手冊或單張,並詳述發放地點之地址及時間。網路廣告,應為國內網站,應檢附清晰之廣告頁面,內容應有下載日期、網址、刊登廠商資料(非網路平台),包括公司名稱、地址、電話及違規內容。為鼓勵民眾共同為食品、藥物、化粧品安全把關,臺北市政府依地方自治條例規定制定「臺北市檢舉違反衛生管理法規案件獎勵辦法」,且提供多元便捷的檢舉方式,包括:臺北市市民當家熱線1999、運用衛生局網頁「申訴檢舉專區」或郵寄至衛生局(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東南區1樓)等。衛生局表示檢舉內容一旦成案,經查證違規屬實依法裁處罰鍰後,待違規人繳清罰鍰,且確認無行政救濟(提訴願)後,衛生局依規定按罰鍰實收金額核發百分之五獎金,並由衛生局主動發函通知檢舉人領取。但檢舉若為網際網路廣告、拍賣網站之個人廣告、購物型錄、匿名或個人資料未提供、主動表示不領獎金、檢舉內容資料不完整、非本市權管移外縣市、未查獲具體違規事證及檢舉項目衛生單位已先查獲或其他檢舉人已先檢舉等,則不符合發放檢舉獎金之要件。有關檢舉獎金相關問題,請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申訴檢舉專區詳閱或請撥打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撥打02-27208889)轉7105,將有專人為您服務。

五月份五千碗湯圓,為育幼院的孩子籌募生活經費

五月份五千碗湯圓,為育幼院的孩子籌募生活經費

美麗的五月,是屬於母親的月份。曾在醫院照顧忠義育幼院孩子的「看護媽媽」詹女士,為了讓育幼院的孩子,在五月份這個屬於母親的節日,也能感受到媽媽偉大的關愛,特邀「彩色養生手工客家湯圓」一起合辦「幸福湯品.甜心義賣」活動,並捐助5,000碗幸福湯品給善心人士與企業團體進行愛心認購,期望能夠藉此義賣活動,為忠義育幼院的院童籌募龐大的生活照顧經費。忠義育幼院為台北市唯一收容0-2歲嬰幼兒的育幼院,民國四十年創辦至今,已經有將近一甲子的時間。多年來,以「家庭化」、「去機構化」的方式聘請專業人員照顧院裡的孩子,讓這些離開原生家庭或是無法與父母同住的孩子,在忠義育幼院安置之後,也能夠延續家庭般的溫暖,感受到另外一種「大家庭」的幸福。因此,在忠義育幼院,沒有一般育幼院的「老師」與「學生」的疏遠關係,只有「媽媽」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忠義育幼院目前收容20多位6歲以下的嬰幼兒,因孩子的身世背景較為特殊,身體抵抗力也較一般的孩子來的虛弱,因此在安置初期,常常容易生病、發燒,需要入住醫院檢查與照顧。而年幼的孩子,在生病、不舒服的時候,往往最需要「媽媽」在旁陪伴與照顧,因此,忠義育幼院與順心看護公司合作,希望看護公司在孩子生病住院的時候,能夠代替院裡的「保育員媽媽」來照顧生病的孩子。詹女士因為照顧忠義的孩子,進而認識了忠義育幼院,感念育幼院在照顧孩子的身心靈各方面均十分盡心盡力,也得知忠義不僅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更依孩子的需要安排孩子接受早療、諮商等課程,同時,體會到忠義在為孩子籌募生活經費上真的非常辛苦。於是,特與看護公司的姊妹店-「彩色養生手工客家湯圓」合作,在五月份的時候,以「看護媽媽」的身份,捐出5,000碗湯品提供義賣,並將所有義賣所得,全數捐助給忠義育幼院,做為孩子的生活、教育、醫療、輔導之經費。期盼社會大眾與企業團體一起共襄盛舉,集結眾人的愛心,為育幼院的孩子籌募生活照顧經費,用實際的行動,關懷忠義育幼院的孩子。捐助專線請洽:(02)29311-659 或上網 http://www.cybaby.org.tw/。

白衣天使 謝謝妳!

白衣天使 謝謝妳!

文/署立基隆醫院 院長室署立基隆醫院歡度國際護師節,99年5月12日護師節當天,為表達對辛苦付出白衣天使的崇高敬意與謝意,院方辦理慶祝活動,除了表揚多位優良護理人員,現場並安排了目前少見的傳統傳光儀式,與陶笛社及谷風管樂團長笛首席郭楠興老師帶來精采的音樂表演。希望讓白衣天使們放鬆心情、重新得力,繼續為廣大的大基隆地區民眾服務。五月十二日國際護士節,是紀念南丁格爾燃燒自己、照亮病友無私精神的紀念日。院方安排了目前少見具傳承意義的傳光儀式,由主任、督導、護理長及同仁一個接一個點燃蠟燭,代表著薪火相傳,綿綿不絕,也象徵護理人員對自己專業的使命感,展現視病猶親的精神,把愛散撥出去的意義。同時也期許每位護理人員在署基這個大家庭中,能在工作崗位上競競業業的努力與付出,持續秉持奉獻之精神來照顧鄉親,讓署立基隆醫院發光發亮。慶祝大會上,除了由該院張士烈顧問醫師親自頒發特殊貢獻獎給護理人員及照護服務員,現場並安排了該院陶笛社及谷風管樂團長笛首席郭楠興老師帶來精采的音樂表演。該院護理科姚文真主任也代表全體同仁感謝院長及各位主管對護理人員的提攜及支持,並肯定所有護理人員對病患的付出及努力。同時,在署立基隆醫院本年度「健康促進、慢性病防治」的推展主軸下,姚文真主任也希望所有的護理人員除了在付出愛心照顧病人之同時不忘維護醫護工作尊嚴,堅守職業倫理道德及護理工作崗位外,也期許同仁瞭解健康的重要性,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永遠健康。

胃癌,台灣四大死亡癌症之一

胃癌,台灣四大死亡癌症之一

文/奇美電子報第22期 肝膽胃腸科 郭樂明醫師胃癌是亞洲國家如日本、中國等地相當常見的消化道癌症,根據近年來的統計胃癌在台灣癌症的死亡原因中高居第四名位。因此在胃腸科來講胃癌是非常值得重視的一種癌症。事實上發生在胃部的惡性腫瘤不只一種,除了常見的胃腺癌還包括胃惡性肉瘤、惡性淋巴瘤以及類癌腫瘤等,其中以胃腺癌占了90%以上,因此一般民眾認知的胃癌指的就是胃腺癌。發生胃癌的原因胃癌的病因尚未完全釐清,但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結果認為內在因素,如遺傳因素以及外在因素,如食品添加致癌物質及硝化物質以及環境中的其他致癌物質都是發生胃癌的可能的原因。文獻顯示,家族中若有人罹患胃癌,其家屬得病比例有增加傾向。飲食方面則應避免醃製、煙燻、燒烤以及黴變的食物,此類食品被認為是促進胃癌發生的誘因。此外,近年來為醫界及一般民眾所熟知的幽門螺旋桿菌也被認為是發生胃癌的危險因素。原因是幽門桿菌感染所導致的胃上皮細胞增殖增加了細胞惡性變化的可能性。胃癌的臨床症狀胃癌早期並無特殊症狀,然而隨著腫瘤的增大會逐漸出現一些徵兆,較常表現的症狀為上腹痛、上腹脹感、食慾減退、體重減輕以及胃出血,另外臨床症狀也可能依腫瘤發生位置而有所差異,如靠近賁門的胃癌呈現吞嚥不暢或吞嚥疼痛、腫瘤靠近幽門位置則會顯現阻塞症狀,如飽脹、嘔吐等。若是求診者出現嚴重腹痛,且併有延伸性下背痛或有異常腹脹,腹水現象,可能癌症已侵犯到後腹壁周圍組織以及擴散到腹腔內,已屬晚期癌症,因此提高警覺早一點去找胃腸專科醫師作檢查,才有機會早日診斷、早期治療。診斷胃癌的方法胃癌的診斷方法有上消化道內視鏡(胃鏡)檢查以及上消化道X 光攝影。主要還是以胃鏡檢查容易確認病灶,並可同時作病理切片來證實癌細胞的存在。尤其是早期病變以胃鏡檢查較為不易漏診,然而對於一些胃黏膜破壞不明顯或是黏膜下發展的腫瘤,有時則要靠X 光、內視鏡超音波或CT 配合檢查。另外,對於已經確定為惡性病變的病灶,胃鏡可以幫助認定癌症的分期,有利於決定後續的治療。早期胃癌的定義為癌細胞只侵犯到胃壁的黏膜或黏膜下層,由於早期胃癌的預後良好,手術後的五年存活率可達95%,中晚期胃癌則降至10~40%因此診斷早期胃癌是胃腸科醫師一項重要的課題。診斷早期胃癌的要點如下:早期胃癌通常缺乏明顯的症狀,因此建議成年人尤其是40 歲以上者,以及高危險群患者應定期接受內視鏡檢查。如經常出現上腹不適症狀,尤其是上腹痛、腹脹、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及不明原因貧血,都應接受胃腸專科醫師診察及安排胃鏡檢查。若是屬於胃癌高危險群者,如有家族癌症病史,罹患慢性萎縮性胃炎或胃黏膜小腸化生、胃腺瘤性瘜肉、胃手術後十年以上者以及慢性胃潰瘍皆應定期接受胃鏡檢查。治療原則上以外科手術為主,視情況配合內科相關科系做綜合治療。早期胃癌的治療率為90%以上,大部份優先考慮外科根除性手術,或視情況而定安排內視鏡或腹腔鏡手術。晚期癌症因有周圍淋巴或器官的波及手術治療並非根治方法,此時常需合併化學抗癌藥物治療或加上放射線治療。

久坐辦公桌,罹患頸椎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6倍

久坐辦公桌,罹患頸椎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6倍

劉先生36歲,頸背疼痛多年,常伴有頭痛、頭暈,手麻痹,睡覺起來常有落枕情形發生,到臺北市立聯合醫就診,得知自己得了頸椎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陳重嘉表示,近幾年來,因肩頸不適而就醫的患者明顯增多,原本常發生在老年人的頸椎病,現在罹患此病的年輕人有增加趨勢,而且工作多集中在頭頸部長期處於同一姿勢的人員,或頭頸部活動頻繁,以及從事頸部容易受傷職業的人員,如久坐辦公桌的白領階層、電腦操作員、會計、教師等,需長期伏案工作的職業,這些人患頸椎病的機率通常比一般人高出4至6倍。陳重嘉說,由於頸椎周圍神經血管較多,若發生問題會影響全身多方面機能。西醫認為頸椎病是由於頸椎椎間盤慢性退變(如髓核脫水、彈性降低、纖維環破裂等)、椎間孔間隙變窄、椎體後緣唇樣骨質增生等壓迫和刺激頸部脊髓、神經根及椎動脈所致,所以臨床會有頭腦、頸肩、眼耳鼻喉、內臟器官,以及交感神經功能紊亂等諸多症狀,如肩背怕冷,頸肩痠痛,且牽及上肢甚至手指酸麻脹痛等症狀,許多患者久為其苦,甚至寢食不安,煩躁不寧,所以頸椎病臨床上也稱頸椎症候群。其部分症狀分別見於中醫學的「頭痛」、「項強」、「頸筋急」、「頸肩痛」、「骨痹」、「眩暈」、「慢性勞損」等病症中。陳重嘉解釋,引起頸椎病的原因一般包括頸部勞損,如長期低頭工作等。外傷,頭頸部的任何損傷都可能導致頸椎病、頸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等。頸椎病按其受壓部位不同,一般可分為頸背型、脊髓型、神經根型、交感型、椎動脈型等。開始常以神經根壓迫和刺激症狀為主要表現,以後逐漸出現椎動脈、交感神經及脊髓功能或結構上的損害,並引起相應臨床症狀。由於受損部位不同,頸椎病的臨床表現十分複雜,單憑臨床症狀來診斷頸椎病仍嫌不足。X-ray影像可見頸椎體有唇狀骨刺突出,或小關節及椎間孔周圍骨質密度增加,或頸椎前突生理曲度消失。因此頸椎病的診斷應重視臨床症狀和理學檢查,並結合頸椎影像學資料,只有三者相互印證才能確立診斷。陳重嘉說,中醫認為,頸椎病的病因是年老體衰、肝腎不足、筋骨失養;或久坐耗氣、勞損筋肉,或感受外邪、客於經脈,或扭挫損傷、氣血瘀滯,經脈痹阻不通所致。針灸治療是以頸項局部取穴為主,常取風池、天柱、後溪、列缺、肩外腧、華佗夾脊(頸椎),再依據病症部位的經絡走向特點,配以局部穴位。針灸治療頸椎病機理是通過對腧穴的適當刺激,達到疏通經絡、扶正祛邪、調理氣血陰陽,恢復人體正常功能;因此,針灸在治療頸椎疾病引起的疼痛、痠麻、肢體不適等有明顯的緩解效果。延伸閱讀:「如何預防頸椎病?」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530

量腰圍能預測代謝症候群罹患機率?

量腰圍能預測代謝症候群罹患機率?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學會暨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於99年5月16日(星期日)上午假臺北市瑠公國中舉辦世界高血壓日「虎山親山步道」登山健行GOGOGO活動,現場有血壓及腰圍量測、醫療諮詢及市民健康卡集點服務,歡迎市民踴躍參加。今年「世界高血壓日」為99年5月17日,主題是「Healthy Weight」,宣導「健康體重與高血壓的關係」。高血壓是國人最常見的疾患之一,是腦溢血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根據臺北市97年衛生統計(97年臺北市民死因分類配合衛生署改採WHO第十版),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與高血壓性疾病,分別為北市十大死因第2、3、10位,其死亡百分比各佔13.3%、7.9%、2.5%,合計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百分比為23.7%,亦即本市將近每4名死亡個案中,即有1名與心血管疾病有關。隨著年齡的增加,罹患高血壓者越多,這些高血壓患者中,知道自己有高血壓者僅一半左右,而其中能好好加以控制的人也僅約半數而已。高血壓治療是長期性的,若不好好控制,五年或十年後將會引起腦中風、心臟衰竭及腎臟疾病等合併症發生,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愈來愈多證據顯示,腰圍能反應腹部、也就是腹內深層脂肪的多寡,可預測這個人罹患全球新興流行病─代謝症候群的機率大小。不管是女人的蘋果身材,還是男人的鮪魚肚,腰圍已經成為醫界近年來最關注的健康新指標。正確量腰圍的方法是調整皮尺,使皮尺通過肋骨下緣與髖骨上緣間的中間點。如果男性腰圍大於或等於90公分(35.5吋)、女性腰圍大於或等於80公分(31.5吋),就代表腰圍過粗。若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加上血壓超過130/85mmHg,容易有代謝症候群。國民健康局97年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測調查結果顯示,本市18歲以上運動盛行率約69.68%,尚有四成人口未建立運動習慣。到目前為止已有不少研究證明,運動有降低血壓的功效,尤其是高血壓患者降低血壓的效果更大。尤其是耐力型的運動,如:步行、打太極拳、外丹功、高爾夫、登山、慢跑、游泳或有氧舞蹈等。然而,高血壓患者運動前,應先至醫院接受醫師的檢查,藉此了解自己的體能和安全的運動量後,再斟酌自己的病情和體能狀況來從事運動。高血壓不易發覺,大家身體力行「人人量血壓,時時知血壓」的號召,至少每二至三月量一次,以及早預防。高血壓的預防首先著重於日常生活自我健康管理,其預防及非藥物控制方法有:定期量血壓,維持理想血壓120/80mmHg以下,最好自己與家人也學會量血壓。定期量腰圍,男性腰圍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不超過80公分。控制食鹽食用量。控制脂肪的攝取量,少吃肝、豬油等高脂肪食物。不要吃的太飽,忌暴飲暴食,維持理想血糖於100mg/dl以下。戒菸、少喝酒。控制體重,適量運動,以保持心臟強健。應養成習慣,維持輕鬆開朗的心情,凡事不急不躁,心平氣和。

自六月一日起歐洲紫杉醇擴大健保給付 預計每年嘉惠超過800個乳癌患者家庭

自六月一日起歐洲紫杉醇擴大健保給付 預計每年嘉惠超過800個乳癌患者家庭

乳癌鬥士肩負教養子女及經濟支柱責任 不能被擊倒!34歲的洪小姐是個樂觀的母親,去年剛生完小孩,今年年初哺乳時,發現右乳房出現刺痛感,連續轉診了三位醫師,於三月初確定罹患乳癌二期,洪小姐說:「剛確認罹患乳癌時,我沒有太多哭泣和抱怨,我知道我必須勇敢,畢竟我還有一個一歲大的兒子、一個歹命要伺候我的丈夫、四隻可愛的貓,以及每個月要靠我的薪水才能支付的三萬塊房貸;雖然,生命中有很多不能預期的事情發生,但我得在還能努力的範圍裡,做個負責任的母親及妻子,因此,我不能被擊倒!」繳房貸還是付醫藥費?自費11萬歐洲紫杉醇 全靠乳房切除失能補助金 洪小姐感嘆的說:「年初進行右乳房切除手術後,透過志工得知,術後能夠領兩個月的失能補助金(相當於兩個月的薪水),我心想,幸好老天爺是眷顧我的,在我沒有能力工作支付每月三萬塊的房貸時,還有一筆錢可以拿來運用,沒想到,醫師卻告訴我們,為了降低術後復發風險,必須進行術後輔助化療,聽到自費化療藥物需要11萬元費用,我的腦中是一片空白,到底要先解決房貸問題還是支付醫療費用,讓我頓時陷入兩難,直到老公說,身體比房貸重要,先把身體照顧好,房貸的部份,我們再來想方法…」。歐洲紫杉醇擴大健保給付 助乳癌病友一臂之力洪小姐自稱自己是個幸運的患者,因為在治療過程中,自己曾和許多病友一樣,陷入自費化療與家庭生計的經濟考量,差點失去接受更好的術後化療機會,索性從醫師口中得知,自己很幸運地能夠在治療前,趕上6月1號歐洲紫杉醇擴大健保給付列車,洪小姐及家人都開心的表示:「歐洲紫杉醇擴大健保給付措施,對於乳癌患者及其家庭有很大的幫助,能讓更多病友無後顧之憂勇敢抗癌!」台灣居全球生育率倒數第一 醫師籲:台灣女性晚生、晚育及不育現象,恐提高乳癌發生率根據內政部人口政策委員會最新資料顯示,國內20到34歲的婦女生育率,連續8年下降, 35到39歲高產婦的生育率,卻連續4年增加。往年國內生育率最強的年齡區間為24到29 歲婦女,近年來已由30到34歲婦女成為第一主要生育群,顯示國內婦女生育步調明顯延 後。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訓徹醫師表示,女性荷爾蒙容易刺激乳癌細胞生長,現代女性因晚育、少育、不育的比例逐年增加,導致女性持續暴露在女性荷爾蒙的刺激之下,致使乳癌發生率愈來愈高。根據美國人口資料局數據顯示,台灣為全球生育率倒數第一的國家,陳訓徹醫師亦針對此現 象提出說明,乳癌與女性荷爾蒙關係密切,初經早、停經晚、未懷孕及晚生育已被認為是引發乳癌的重要危險因子,美國癌症協會亦將生育年齡列為乳癌風險分析的重要指標之ㄧ,陳訓徹醫師建議,女性最好不要超過於35歲生育,產後應餵哺母乳,並至少生2胎較為理想,未來才有較低的乳癌發生率。調查顯示動情激素陽性患者佔所有乳癌病例五成以上,其中高達半數患者年齡介於36至48歲正值女性經濟、事業及親職壓力沉重時期;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侯明鋒醫師分析,根據民國96年乳癌癌症期別與治療分析報告顯示,國內乳癌總人口數為7,502人,其中約有57%為動情激素陽性患者,而陽性患者中更有高達48%患者年齡介於36至48歲間,此時女性正值子女年紀尚幼、經濟壓力及親職壓力沉重時期,若不幸遭逢乳癌劇變,對家庭經濟、教養子女的責任,甚至個人的生涯規劃都有極大的影響,此時若能有效控制復發風險、延長早期乳癌患者的存活率,並以健保給付來降低自費負擔,對眾多乳癌患者的家庭來說,具有極大的意義!歐洲紫杉醇應用於早期乳癌 可降低三成復發風險及死亡風險 有效增加患者五年存活率侯明鋒醫師指出,目前台灣地區早期乳癌患者約有七成屬於荷爾蒙受體陽性,過去主要接受以不含歐洲紫杉醇之傳統化療,並合併荷爾蒙類藥物治療;而荷爾蒙受體陰性病人因對荷爾蒙藥物的反應較不明顯,健保局則優先給付合併歐洲紫杉醇藥物的術後輔助性化療。侯明鋒醫師強調,早期乳癌患者大多需要接受化療,來降低癌細胞的復發率,根據兩篇大型隨機取樣試驗BCIRG 001與PACS 01所納入之3,490位病患進行最新合併分析,研究顯示歐洲紫杉醇(Taxotere)應用於荷爾蒙受體陽性病患之治療效果與荷爾蒙受體陰性一樣卓越,可降低三成復發風險及死亡風險,並有效增加患者五年存活率。侯明鋒醫師說明,由於上述兩項大型研究皆顯示,歐洲紫杉醇應用於荷爾蒙接受體陽性患者有更好的預後療效,健保局亦將於今年6月1日放寬健保給付範圍,於淋巴結轉移且動情激素受體呈陽性病患,預計每年將嘉惠超過800名乳癌患者及其家庭,可望降低國內乳癌整體復發率,提高乳癌之整體治癒率。國泰醫院乳癌中心主任杜世興醫師表示,過去醫師針對早期乳癌患者術後輔助化療之投藥建議,須評估患者的經濟狀況,而患者本身更因自費化療的昂貴費用,陷入生計與健康考量的兩難選擇。未來透過擴大健保給付措施,患者及醫師可不必再因考量自費用藥造成經濟負擔的問題,而影響選擇更好的術後化療機會。杜世興醫師呼籲,初期乳癌並不可怕,若能早期診斷,不僅治癒率極高,更可採用局部切除的治療方式保留乳房外觀。目前最有效的篩檢方式即為結合乳房攝影與超音波影像,對早期乳癌患者有高達90%的診斷率;若國人皆能提高乳房定期篩檢的意識,相信國內乳癌患者的存活率定能大幅提高,死亡率也可逐年下降,挽救更多因乳癌造成的家庭悲劇。

幼兒感染肺炎鏈球菌若併發膿胸症狀,未即時治療恐威脅性命!

幼兒感染肺炎鏈球菌若併發膿胸症狀,未即時治療恐威脅性命!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內科部副部長邱政洵醫師表示,肺炎鏈球菌莢膜多醣體血清型1跟血清型5、7F為肺炎鏈球菌90餘種血清型中感染侵襲性疾病風險最高的,目前已有新一代肺炎鏈球菌十價接合型疫苗問世,提高保護範圍加強預防高度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邱政洵醫師說明,肺炎鏈球菌為幼兒感染侵襲性疾病最常見的細菌之一,全球每年約有100萬名5歲以下幼童死於肺炎鏈球菌感染症。而2歲以下嬰幼兒因免疫力較差,更是罹病之高危險群。邱政洵醫師表示,肺炎鏈球菌易潛伏於鼻腔內,當患病或體內免疫力下降時,肺炎鏈球菌即從呼吸道或血液侵入人體造成感染,引發中耳炎、鼻竇炎,甚至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等致命的侵襲性疾病。日前一名五歲幼童因高燒數日、呼吸窘迫,至長庚醫院就醫檢查後發現是肺炎鏈球菌感染,且已造成嚴重肺炎,甚至引發膿胸、菌血症,經超音波及X光顯示,可見大量膿水積於肋膜且患病側肺部明顯變白,經胸腔管引流手術導出膿液,住院近2個禮拜才康復。經過進一步檢驗發現,該名案例為感染肺炎鏈球菌血清型1,此為造成膿胸之常見血清型。邱政洵醫師指出,在英國及西班牙境內,因感染肺炎鏈球菌併發膿胸之案例約半數為感染此血清型,顯示該血清型具有造成膿胸的高危險。而膿胸是肋膜腔內有膿液聚積,多數為繼發性的且來自胸腔內或胸腔附近臟器或組織間隙感染。若未及時治療,恐導致肺壞死或併發腦膜炎、敗血症,甚至有致命危險。邱醫師表示,肺炎鏈球菌共包含90餘種的血清型,其中血清型1、5、7F造成侵襲性重症之風險很高。由近年全球感染之血清型分佈可見,而血清型1、5、7F之感染人數日趨增加,其中血清型1更是在近10年增加了近10%。對此邱醫師表示,雖現有肺炎鏈球菌疫苗之血清型的涵蓋率約70%,但並未涵蓋具高侵襲性重症風險之血清型1、5、7F,因此無法避免此種血清型之感染。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醫師說明,日前獲衛生署核准上市的新一代肺炎鏈球菌十價接合型疫苗,保護範圍除現有疫苗涵蓋之7種血清型外,另增加3種血清型1、5、7F。根據台灣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新型疫苗對於10種肺炎鏈球菌血清型抗體保護效果約9成以上,尤其針對具有高度侵襲性且日漸盛行之血清型1、5、7F都具有良好保護效果。主要接種對象為6週大至2歲以下之嬰幼兒,接種時程與次數隨接種年齡不同而改變,按照時程完成接種能達到最完整保護。令此疫苗已通過包括歐盟國家、澳洲、加拿大等全球61個國家的上市許可。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於5月中旬將開放山地離島偏遠地區幼兒常規接種新一代肺炎鏈球菌十價接合型疫苗,將有約7,400人可受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