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民眾有脂肪肝超過5成 代謝症候群達8成5

民眾有脂肪肝超過5成 代謝症候群達8成5

臺北縣立醫院於去年底舉辦的超音波快篩脂肪肝的活動,經統計722位有效樣本數中,男性340;女性382。結果發現,男生有206人出現脂肪肝現象,比例高達60.5%;女生174人,比例45.5%,平均52.6%。此快篩脂肪肝的活動竟高達380人有脂肪肝的現象,比例超過5成且與代謝症候群有相當高的關聯性,比例更是高達8成5!院長沈希哲呼籲民眾,務必注意飲食、控制血壓及多運動,好好寶貝您的心肝。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這次篩檢發現,代謝症候群(與血壓高,血糖高,高三酸甘油脂,低高密度脂蛋白與體重過重相關之症候群)與脂肪肝有相當高的關連性。患有代謝症候群的男性中,達87.5%有脂肪肝,女性則為82.4%,男女平均高達8成5!消化內科主任葉文俊醫師表示,由於國人生活富裕又少運動,加上熬夜應酬、吃太好等因素,導致脂肪肝的發生率普遍提高。而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在臨床上發現,脂肪肝也會引起肝細胞發炎,也有可能會進一步導致肝硬化與肝癌,已成為非病毒肝炎患者的大宗。院長沈希哲也提醒民眾,脂肪肝初期沒有自覺症狀,血液檢查也可能正常,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視。它常出現在體重過重的人身上,同時他們也很有機會患有代謝症候群,而代謝症候群則和糖尿病、高血壓及冠狀動脈硬化有密切關係,所以脂肪肝患者需要注意飲食(少食油脂類及甜食)、預防高血壓(少鹽)及多運動。

巨量植髮技術 改善天生髮際線過高煩惱 打造自信滿分額頭

巨量植髮技術 改善天生髮際線過高煩惱 打造自信滿分額頭

不管男性女性,部分人口存在著天生髮際線過高的困擾。以面相學角度,並不建議用劉海將額頭覆蓋,可能會影響到事業運。年輕貌美卻有髮際線過高困擾的Katy(化名),一直想展露額頭表現女性整體柔和美感,但卻因為額頭過高而不美觀,曾經使用生髮水想要往下延伸額頭的髮際線,卻都未見功效。植髮診所專家張宗哲表示,「髮際線過高容易被誤認為禿頭,但並雄性禿所以無法以藥物治療,也就是說原本過高額頭處並無毛囊存在,無論是使用生髮水或針對毛囊做治療的口服藥,都無法達到生髮的效果,也因此Katy想要藉由生髮水改善髮際線問題,是徒勞無功。」而植髮是運用搬有運無的原理,將頭枕部的毛髮移植到預先設計好範圍內的髮際線處,藉由新植入髮株讓髮際線處生長出頭髮,達到美化額頭進而改善整體美觀效果。植髮專家張宗哲說明,髮際線問題多數源於天生,無法以藥物改善,髮線過高患者通常採取降低髮線的方式來處理;額角缺髮患者會採取額角填補的方式解決;如因意外或是美容整形手術留下無法生長毛髮之傷疤患者,醫師則會採取重點式區域植髮方式進行手術。經植髮手術三個月後植入毛囊開始長出嬰兒般的細毛,半年後毛髮漸漸變粗,一年後可達到頭髮茂盛的效果,經植髮部位將長出茂盛的頭髮。但植髮專家張宗哲叮嚀,植入的頭髮與正常頭髮相同,過度的吹染整燙還是會傷害頭髮健康,規律生活適當營養飲食習慣才是真正愛惜毛髮的基本之道。

立法委員聯手呼籲:報名「2010戒菸就贏」成功戒菸就是你!

立法委員聯手呼籲:報名「2010戒菸就贏」成功戒菸就是你!

衛生署呼籲 參賽戒菸就是支持健保!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召集委員楊麗環,聯合跨黨派立委田秋堇、丁守中等立法委員,將對支持者的感謝與關懷化為行動,聯手呼籲所有委員同仁,鼓勵自己與家人、助理、親友及支持的選民,保握機會,兩人一組(吸菸的「參賽者」須搭配不吸菸的親友「見證人」)四月底前快上「董氏基金會-華文戒菸網」報名「2010戒菸就贏比賽」,五月一口菸都不抽,一起贏得健康、還有機會抽中30萬!根據過去四屆「戒菸就贏比賽」的統計,所有報名的癮君子,比賽當(五)月的戒菸成功率均高達七成!因此,楊麗環委員大聲呼籲,只要敢報名「戒菸就贏比賽」,就是踏出成功戒菸的第一步!盼望所有委員號召支持者一起來參與及宣傳這個戒菸的好方法!丁守中委員表示,會積極在北投、天母選區,加強向支持者推薦這個優良的戒菸方法,而田秋堇委員也表示,要好康道相報、邀支持者把握兩年一次的「戒菸就贏比賽」,成為助人戒菸的重要他人!為二代健保奔波的衛生署楊志良署長表示,台灣整體的死亡率雖有下降,但因菸害每年的死亡人數約有2萬,我們可以更努力。而且參賽戒菸就是支持健保!菸害對國人健康威脅甚大,且全民健保去年虧損約300億元,而吸菸相關疾病醫療支出增加健保財務負擔一年就高達約450億元!其實,每個民眾都可以用「支持戒菸」的實際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及支持健保的「永續經營」,而鼓勵親友參加「2010戒菸就贏比賽」正是採取行動-支持健保的第一步!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依「98年成人吸菸行為調查」顯示,成年人吸菸率雖由97年的21.92%下降至98年的19.99% ,但與鄰近的香港11.8%的吸菸率相較,台灣仍有許多進步空間,為此政府今年竭力建置「全國戒菸照護網」,也呼籲全國1900萬不吸菸的民眾,一定要站出來當雞婆,鼓勵及支持身邊的親朋好友在4月底前踴躍報名「2010戒菸就贏」,當然也可以善用各種戒菸資源,撥打0800-636363戒菸專線,或是向附近醫院的戒菸門診、藥局藥師尋求專業協助,多管齊下、有效提升戒菸成功率。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董氏基金會從2002年至今共舉辦四屆「戒菸就贏比賽」,報名人次共約九萬人,這些參賽者在5月份比賽期間的戒菸率平均高達七成,而根據國際規範進行的相關調查發現,參賽者一年後仍持續不吸菸的戒菸成功率均超過35%,顯示只要敢報名「戒菸就贏比賽」,就是邁向成功戒菸的第一步。抽了37年菸也戒了26年菸的終身義工孫越表示,2007年發現罹患肺癌初期,開刀切除癌細胞後即無礙,但長期吸菸導致的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對肺部已造成無法回復的傷害,導致現在肺功能為94歲,日常生活容易氣喘吁吁、經常需要大口的吸氣!其實三十年前,戒菸管道不完善,要戒菸只能靠意志力,不像現在有像嘉年華會的「戒菸就贏」比賽、戒菸門診、戒菸專線等,希望大家能把握生命的美好,多利用這些管道及早戒菸!同樣也曾是癮君子的終身義工陳淑麗表示,首先真的要感謝楊麗環、田秋堇、丁守中等很多的立法委員,因為您們的努力讓菸害防制法新制得以在98年1月正式實施,因提供所有民眾基礎性的室內無菸環境,進而幫助了33萬個癮君子成功戒菸!換言之,直接促進33萬個家庭的健康與圓滿;當然,還要感謝行政院衛生署及國民健康局,全力營造戒菸照護網,提供有意戒菸的民眾便利戒菸的管道;此外,我們也獲知,協助配送文宣品到全國八千個宣傳通路的「台灣宅配通」,特別企業加碼,自行提供新上市環保變頻冷氣等獎品,以鼓勵員工踴躍報名且戒除菸癮。最後,立法委員們請大家把握最後一周報名與決志戒菸的機會,並齊聲呼籲~2010「戒菸就贏」就是你!

讓改革曙光 照進15年來健保支出黑箱

讓改革曙光 照進15年來健保支出黑箱

給醫界合理經營土壤 民眾安心就醫環境醫改會對於二代健保中支出面改革的部分,應該有更明確的法條內容提出相關意見與修法訴求,包括監理會、審議藥物給付及醫療支付標準之協議會議、各總額支委會(政院版§4、39、58)皆須符合。對等協商。利益迴避。事前公開議程。事後應公開發言實錄。並且要將相關規定,在母法中直接明訂公開發言實錄,以免以後又推說公開「於法無據」!應該讓繳健保費的頭家 有權「與」、「聞」健保支出決策。再者,對於醫院財報應比照財團法人醫院經會計簽證並「個別」公開(政院版§69),而非政院版中的「得」公開財報,而是「應」公開財報,才能杜絕喊價式健保協商。健保局有責任向民眾公開健保管理相關之服務品質資訊,並應定期公開民眾需要、有助於就醫選擇之醫療品質資訊。民眾拒絕空白授權!對於個別醫院服務量及金額、醫事人員數、評鑑結果等,何不直接明定公開? 公開健保違規資訊、保障醫界清流,應有美國人之魄力!(政院版§77),對於重大違規如不被揭露,民眾無法幫忙監督抓漏或自保,對違規院所也難收警惕效果;未來醫界更會在哪些是重大違規的定義爭執不休。目前僅公佈近半年的違規院所名單、最後偵查結果也並未更新,無法提供民眾警示,避免誤入地雷受害;醫界也無法從中學習為戒。建議修法明確公佈違規名單與事實,並保留10年供民眾直接上網查詢。最後,對於支出面合理化與健全醫療服務環境,才是二代健保改革重點!延伸閱讀:醫改會版(支出面)健保法修正草案條文對照表

該如何協助精神障礙者重返職場,遠離偏見?!

該如何協助精神障礙者重返職場,遠離偏見?!

文/高雄凱旋醫院 職能治療師兼科主任 郭明慧台灣慢性精神病身心障礙者人數截至98年6月底已達104,906人(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其中以精神分裂病患者為大宗,年齡介於25歲至54歲者佔總個案人數73.98%(97年度健保局統計資料),此年齡階段為就業市場主要人力來源,個案若無法經合適就業訓練及輔導回歸就業市場,將造成個案整天在社區閒晃,依賴家人或政府津貼補助生活,增加社會成本支出,也讓有工作潛能的個案無法有效發揮產能,無法獨立於社區生活。且精神障礙者除急性發作時期需住院治療外,大部時間均居住於社區,若因病人及家屬對精神疾病缺乏正確認知,無法主動就醫,服藥順從性差,容易使病情難以穩定控制導致重覆住院。依據行政院勞委會96年台灣地區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資料,精障個案就業比率佔所有身心障礙者僅達5.67%,而肢障個案就業比率佔所有身心障礙者高達54.27%。這顯示精障個案在身心障礙者就業情形是身障者中的弱勢族群,其就業困難原因除了自身精神症狀不穩定、藥物副作用影響、缺乏就業動機及興趣、對新工作環境適應不佳、因疾病造成工作技能及人際關係不佳外,社會大眾對心理與精神疾病的不了解,造成對精障個案的偏見、排斥及污名化,也是造成精障者無法順利就業之主因。為了幫助具有工作潛能之精障者經復健訓練後輔導至社區就業,高雄凱旋醫院向高雄市政府勞工局申請「99年度身心障礙者支持性就業服務計畫」,聘僱3名就業服務員協助精神障礙者社區就業。3名就服員皆為社工及心理相關領域之專業人員,服務個案就業的首要因素取決於精障者是否有工作意願。不論個案過往的工作經驗為何,就服員會提供就業職場上的支持與協助,個案必須在被僱用的地方工作,雇主應按照當時勞動市場狀況給予個案工資,並維護服務對象的權益。其權益如個案有自由決定的權利,可選擇是否要接受或退出支持性就業服務;就服員對其個人資料有保密義務;所有個案都應被公平的對待,不因身分背景的不同而被歧視;並協助個案免於遭受來自就業轉銜服務過程的任何傷害等。由於個案外出工作常見的問題如:常請假缺勤或無法準時工作、缺乏自信害怕不能勝任工作要求、與同事相處困難、與上司或老闆不合易起爭執、對目前工作或環境不滿意而常換工作、難以調適工作上的壓力及挫折、遇壓力容易緊張焦慮、遇到困難不知如何尋求協助等。就業服務員能於個案社區就業期間,持續提供個案工作評估、問題解決,能力強化與支持等就業服務,並協助個案與雇主間維持良性之互動。透過就服員深入且持續的職場支持,使個案能回歸社會和一般人工作,藉由提供支持性及個別化就業服務,協助精障者在職場上穩定就業,並獲得合理待遇。透過就服員的關懷及支持,會使每位精障者在就業媒合的過程中,勇於面對挑戰,使他們求職的過程走得更順利。依高雄市政府勞工局之規定,高雄凱旋醫院提供個案就業服務之標準如下:開案標準:設籍或居住於高雄市、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之18歲以上求職者。具有工作動機、意願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但礙於工作技能、人際溝通、環境適應與交通等,就業未成功者。經評估或職業評量測量後,適合支持性就業服務者。結案標準:穩定就業達三個月以上。個案無故且連續缺席二週,得予以結案。個案若病情惡化時,經醫師評估需住院治療者。長期無法適應或配合機構所提供的支持性就業服務者。如有工作職缺願意提供給個案,歡迎與我們連絡,聯絡電話:(07)726-1053,社區復健中心成冠緯治療師。

大笑解憂愁,讓失智症家庭恢復笑容

大笑解憂愁,讓失智症家庭恢復笑容

依據內政部截至99年2月統計資料,臺北市65歲以上老人近33萬人,若以臺灣失智症協會(2004年)針對65歲以上老人其失智症盛行率概算約5%,北市失智症患者應超過1萬6,000人。再就社會局資料顯示,至99年2月底,臺北市65歲以上領有失智症身心障礙手冊者有4,737人,中山區371人,顯示大多數失智症患者隱藏於社區中,其家屬或誤以為是正常老化或因名譽諱忌等原因不願公開,因此,失智症的預防保健與高危險群的健康促進是臺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早年失智症診療較不被社會熟悉,截至目前為止亦無任何一種藥物可以完全治癒,患者因為認知功能障礙,在生活上會造成家屬之困擾,摸索走來艱辛又無助,長期下來主要照顧者更成為憂鬱症的高危險群,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辦理支持性照護活動,讓失智老人可得到最溫暖的照護,更希望失智症家屬不要忘記笑容,願藉著經驗分享傳播給深陷痛苦的失智症家屬。75歲的徐太太是一位失智症重度患者,她原為美術老師,13年前歷經親人過世引發憂鬱,性情改變,開始容易忘東忘西、最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她的照護者徐先生從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護士關懷訪視與相關衛教手冊中得知,原來現在衛生單位就失智長者照護有一系列的策略,使家屬感到有所期盼,也願意分享照護經驗;呼應健康服務中心所辦理的失智照護活動,甚至於社區中推廣笑功,期望人人都能一笑解憂愁再笑治百病。多年來徐先生尋求中西醫併治外,以愛心耐心陪伴照護,用熟悉的音樂輔療,以輕柔的言語讚美,每天定時外出散步,近更自拍DVD讓懷舊的照片與樂曲企圖讓徐太太留住笑容,現在的徐家已少了憂傷多了笑聲。近年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積極從事社區篩檢、關懷訪視、衛教宣導與資源轉介,在失智症的照護上不遺餘力。如辦理活動,透過多元的肢體律動、感官刺激課程與團體關懷互動,激發長者重拾信心得到愉悅,減緩失智症病情發展。又如邀請心理諮商師教導家屬紓壓解憂與尋求資源之方法,另結合社區資源辦理家庭照顧者培訓與家屬支持團體,提供長者臨托服務,讓家屬專心學習照護知能,相互支持與交流經驗,減輕家屬身心負荷,得以喘息紓壓。親愛的失智症的家屬們!「您有多久不曾開懷大笑?」看到曾經親密的家人漸漸變得陌生,那煎熬又漫長的照護歷程,那心力交瘁與徬徨無助,臺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看得到,也願一路相隨關懷與照護。臺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網站http://www.zshc.taipei.gov.tw/。

氣溫過度變化 起床後小心腦中風

氣溫過度變化 起床後小心腦中風

溫差變化大容易引起心血管不適而導致中風,臺北縣立醫院日前就有2個案例,都是在早上起床後不幸中風。縣醫神經內科蔡東融醫師呼籲民眾要做好預防措施,如醒來後宜先動動手腳再掀開棉被,以避免環境溫度的過度變化;高血壓患者更應按時服藥,可降低腦中風的風險。蔡東融醫師表示,案例一的52歲女性患者,平日無任何不適。她是在早晨起床進食後突然右側肢體無力並且言語困難,家人緊急送醫,確定是心律不整引起腦中風。案例二的60歲男性患者有高血壓,但不規則服藥,也是在早晨起床時左側手腳麻木就醫,經檢查後確定為腦缺血性中風。腦中風是因為急性腦血管阻塞或破裂出血,因傷害腦神經而導致肢體無力、麻木、說話不清、甚至陷入昏迷或死亡。其中,腦血管阻塞約佔70~80%,又可分為血栓性及栓塞性腦中風,致病因子包括心臟病、心律不整、心肌梗塞、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中風雖然可怕,但卻是可以預防的,包括避免環境溫度的過度變化,如泡溫泉或寒流低溫時切記保暖、避免過度勞累、脫水、便秘及情緒激動等,更應該要注意心臟病、血壓、血糖、血脂及飲食控制與規則運動等。另一項預防中風的有效利器則是健康檢查,經由精密的檢驗儀器,不僅可以快速篩檢出有無腦中風的危險因子並加以控制,也可以讓其他潛伏的病兆無所遁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

交友不易!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孩童失信心 醫師籲:應及早就醫,以免影響孩童心智發育

交友不易!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孩童失信心 醫師籲:應及早就醫,以免影響孩童心智發育

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又稱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或注意力缺失過動症),是學齡期兒童最常見的精神疾病,根據資料顯示,目前台灣約有5~7%的學齡兒童患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其中只有5%的孩童尋求正確就醫管道,就診率仍低於盛行率。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梁歆宜醫師呼籲,家中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孩童的家長應積極面對,鼓勵孩童就醫,及早讓孩童接受治療,以避免影響孩童心智發育,進而出現自信心低落,人際關係的問題或是行為偏差。怎樣判定孩童患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根據美國精神疾患診斷標準 (DSM-IV),要符合下列條件,除了過動、衝動及注意力不足等症狀,需持續超過六個月之外,另外還包括在七歲以前,開始出現症狀,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情境出現(如:學校、家裡、公共場所),並造成社會、學業或生活功能上的損害。因此ADHD孩童,常因衝動、不專心、自我控制薄弱,常見的不只課業學習有困難,也常會和同學之間發生衝突。梁歆宜醫師表示,門診中就有一名小四女童,除了注意力無法集中造成學習上的困難,另外,伴隨情緒衝動及愛發脾氣等症狀,因而經常和同學發生爭執,甚至被同儕孤立,變得退縮且沒有自信及情緒低落。經由門診評估後診斷為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接受半年藥物及行為治療後,女童情緒平穩許多,與同學的相處變得較為融洽,也大幅降低了行為偏差的頻率。女童表示,隨著病情改善,她開始學習如何控制情緒及如何與同學相處,慢慢的交到了朋友,她也開始喜歡上學,這些進步都增加她繼續治療的動力;這也突顯出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的孩童在校適應的困境,包括同儕相處,自信心不足等問題。梁歆宜醫師進一步說明,在臨床案例中,曾經有位小二男童,上課中突然起身拿拖把至走廊拖地,拖完地後又若無其事走回座位,經由老師詢問才得知,原來是男童發現走廊上有一灘水漬,便突然興起拖地的念頭;類似如此脫序的行為,是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孩童在學校經常發生的情況。梁歆宜醫師提出,針對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孩童的學習策略,應盡量降低環境的干擾,包括教室座位的調整、減少桌面的干擾物;在課程設計的部分,可以結構化方式進行教學,以視覺導向替代聽覺導向,可大幅提升孩童的學習。另外,過度的處罰對於患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的孩童並無幫助,應該以鼓勵代替處罰的方式,刺激學習動機,才能幫助孩童達成更好的學習效果。治療ADHD,除了行為治療外,更需要搭配藥物治療,梁歆宜醫師指出,ADHD症狀影響是24小時全天候的,從起床到入睡都需要持續的疾病控制,因此建議家長將治療藥物的時效性列為考量,如果藥物改善症狀的效果並非全天候,可能於藥效消退後,出現耐心不足、情緒衝動、心不在焉等症狀,恐將影響孩童學習成效和生活品質,並產生和同儕與家人間人際互動的問題。目前已有數百個國際研究證實,藥物治療是針對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在藥物選擇方面,除了傳統的管制用藥中樞神經刺激劑外,現在新型的非中樞神經刺激劑(atomoxetine),屬於非管制藥品,藥性溫和,可以消除家長用藥疑慮。優點是一天只需服一次藥,藥效長達24小時,提供給容易健忘,無法定時服藥的孩童全天候的症狀改善,家長不必擔心孩童在學校或放學回家後,因藥效消退或未能及時服藥而產生偏差行為,有效減輕家長和老師的負擔,並提高孩童學習成效及社交能力。梁歆宜醫師建議,對待患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的孩童,應適時給予正面鼓勵,增加孩童的自信心,藉由行為及藥物雙管齊下的治療方式,加上孩童本身、家長、老師、醫護人員的協調合作,才能發揮改善病症的最佳療效。

品質與技術的雙重保障 了解植牙手術費用差異化

品質與技術的雙重保障 了解植牙手術費用差異化

新的植牙診療方式不斷推陳出新,造成植牙手術費用不斷的上揚,尤其人工植牙價錢昂貴,動輒叫價8~10萬,對許多民眾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醫療支出,因此許多消費者便陷入醫療支出與醫療品質的掙扎,植牙專科醫師盧家正提醒民眾,千萬不可貪小便宜,若誤使用到未經核可的植牙體,品質不但沒有保障,還可能賠上牙齒的健康。門診中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50歲出頭的黃先生,左半邊假牙裡的真牙已經蛀的所剩無幾,他堅持不去牙科檢查,覺得用另一側的牙齒也能咀嚼食物,一點兒也不妨礙進食,可是每當吃飯時,黃先生卻只能吃一些稀軟的食物,子女看在眼裡,一直勸他儘快去植牙,黃先生卻以植牙手術費用昂貴為理由一直拖延,直到影響咀嚼功能,危害健康了才就診。盧家正醫師表示,牙齒有問題就應該趕處理,晚了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與金錢才能補救,反而得不償失。盧家正醫師解釋,植牙手術費用的差異和植牙體材質的選擇有很大的關係。植牙體在材質面有鈦金屬,也有氫氧磷灰石塗層、鈦合金等不同的材質,依品牌價格落差頗大。但盧醫師強調,價格只是參考指標之一,貴的不一定就好,重要的是須由專業醫師依患者的齒顎狀況來挑選適合的植牙體。有些民眾覺得植牙手術費用高,所以選擇採用假牙治療,盧家正醫師表示,人工植牙與傳統假牙的最大不同處,在於植牙較為美觀自然容易清潔、穩定性佳且、可避免磨損犧牲健康的鄰牙,但患者是否適合植牙手術還是要諮詢專業牙科醫師,參照病人的個別情況而定,如患有心血管疾病、嚴重糖尿病、惡性腫瘤等疾病,或是內分泌失調、骨代謝異常,服用抗凝劑或骨質疏鬆症藥物等的患者,則較不建議進行植牙手術。依台灣的稅務法規,若因牙齒疾病必須做植牙、假牙的醫療費及器材費,報稅時可以憑醫師出具的診斷證明及收據列報扣除抵稅,如果您想要如此做的話要存放好這些收據,隔年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可採用列舉扣除方式,從所得總額中減除醫療費以節省稅金,減輕患者經濟負擔。不過,牙齒美容相關手術這一類不屬於治療性質的花費是不能提出申報抵稅的,民眾在治療前可詢問相關服務醫療院所,千萬別讓自己的醫療權益「稅」著了。

要活就要動 骨科醫師分享「護骨」行動

要活就要動 骨科醫師分享「護骨」行動

一般人總覺得,跌倒摔斷骨頭,照顧好再生就好了,但許多老人家,往往因為骨折,才發現骨質已經疏鬆得很嚴重,甚至一跌不起。在台灣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骨折已成為主要的健康照護問題,其中老人家髖關節骨折的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五至二十,多數是因為骨折帶來的併發症。花蓮慈院骨科主治醫師邵柏洲說明,老人跌倒的原因很多,包括腳沒有力氣、步態不穩、頭暈、有疾病在身、營養不良、藥物影響及環境等因素。即使足不出戶,家中也是老人最容易跌倒的地方,因老人視力不佳,家裡的門檻、階梯、地面物品,高低落差地方、濕滑地方,都可能讓老人家跌倒。另外,憂鬱症也可能是造成跌倒的原因。因為,憂鬱症可能讓老人更害怕面對社會,足不出戶,長期下來造成肢體無力、體力衰退,連走路功能都會退化,或是老人因體力衰退,擔心跌倒,不敢再走路,[因此加速活動及社交功能的退化,反而加重憂鬱症的病情。邵柏洲表示,一般人總覺得,跌倒摔斷骨頭,照顧好再生就好了,但許多老人家,往往因為骨折,才發現骨質已經疏鬆得很嚴重,甚至一跌不起。另外,骨折所造成的行動不便,常會導致昂貴的住院費用及漫長的復健過程,長期下來令家屬與老人家身心交瘁。邵柏洲舉例,一位方姓阿嬤,勞動了一輩子,全身筋骨幾乎都出現問題。本身就有腰椎壓迫性骨折,不能久站、久坐的方阿嬤,平日必須藉由輪椅輔助行走,卻有次不小心在住家附近的巷子跌倒,阿嬤這一摔,卻摔裂了右側髖關節,緊急送往醫院,接受醫師建議,開刀治療後,才挽救了阿嬤的行動能力。「雖然沒有辦法俐落地跪坐在蒲團上,但幸好自己還可以走,至少不會對家人造成困擾。」另一位林姓患者,因為老年的退化,讓他的膝蓋就像氣象台一樣,風還沒吹過來就先痠痛,嚴重時甚至還用爬行才能前進。因為左膝不能彎曲,如廁對林姓患者而言更是一大折磨,還要家人攙扶才能如廁。這名病友在不堪其擾之下,才決定接受邵柏洲醫師換置人工關節。手術後,這名林姓患者「走」出病苦陰霾,迎接開心的人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