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膽結石要手術治療嗎?

膽結石要手術治療嗎?

一位65歲男性因間斷的上腹部疼痛而住院,診斷為膽結石,但因開刀風險大故採保守治療,抗生素使用一星期後因症狀改善故出院返家休息。半個月後又因相同症狀求診及相同診斷住院治療,家屬發問?膽結石應該要手術治療才能痊癒吧!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姚美惠護理長表示:無症狀的膽結石不一定要治療且大部份膽結石的病患也不會有症狀,但當膽結石出現症狀時就要非常小心,輕者膽囊發炎,重者膽囊破裂或引發敗血性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險。任何治療除了醫療介入措施外,飲食控制及生活習慣的調整才是黃金治療處方。膽結石的治療多以手術為主,腹腔鏡手術將結石取出或摘除膽囊,也可於發炎處置放引流管引流膿瘍。若因其它身體因素不宜行手術治療,也可使用抗生素治療一段期間,也可達到治療效果。預防膽結石應從調整飲食習慣開始,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膩的高酯類食品,避免油榨飲食及控制體重,勿吸菸及過量飲酒,多喝水(每日1,500~2,500cc)保健康,快樂人生就會在身旁。

國內外審美觀大不同 僑生暑期返台拯救塌鼻

國內外審美觀大不同 僑生暑期返台拯救塌鼻

根據美容門診調查發現,在國外長大的華僑,容易因為地域及環境的因素,漸漸產生審美差異,許多僑生希望自己的五官也能像外國同學一樣立體,而每年華僑歸國返台進行微整形手術的風潮,便因僑生的需求而產生暑期美容門診大爆滿的現象,僑生返台進行手術的原因,除了台灣醫學美容價格較外國便宜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國內整形專科醫師較了解華人的特性與需求,在審美觀的溝通上也能得到較佳的互動。門診中從美國回台的華僑Nick(化名)表示,在國外接受整形手術最大的風險即為國外醫師的審美觀和東方人差距很多,看到幾個同學在國外微整型失敗的案例,一直很想透過微整形讓鼻子變得更立體的Nick說:「用英文跟外國醫師溝通美感的形容詞,真的很難說得貼切,評估了在國外進行微整形的風險,最後還是決定返台拯救自己的塌鼻比較有保障!」。整形外科張至德醫師表示,台灣美容醫學良好無礙的互動是一大優勢,加上價格合理的收費,每到暑假期間,許多華僑與留學生便紛紛返台「進廠維修」拯救塌鼻,其中不動刀、安全無虞又快速復原的微晶瓷隆鼻術更廣為華僑所喜愛。堅挺的鼻子是性感自信的象徵,張至德醫師說明,東方人的完美立體臉型,鼻尖、嘴唇與下巴應三點成一直線,俗稱為Venus line,而鼻尖到人中與人中到嘴唇的角度,男性建議為90度,女性為110度,鼻頭的高度(B)應為眼睛到鼻尖(A)的1/2長,鼻子的黃金比例法則為鼻子總長:鼻子寬度=100:64,且鼻子的寬度應與眼睛相同,此為完美鼻形的標準理想狀態,但還是須依患者五官條件與醫師當面溝通較為準確。民眾若想藉由微整型不著痕跡的重塑立體臉型,雕塑挺拔的鼻型是最明顯的方式之ㄧ,可藉由微晶瓷來達到最佳的效果,張醫師表示微晶瓷就像是一種液態鼻骨,可用來填補組織或增加山根及鼻頭高度,微晶瓷的主要成分為人工合成鈣羥磷灰石,類似人體組織中的無機成分「生物軟陶瓷」,外觀有如細微的珍珠顆粒,外層有粘稠狀的凝膠物質包覆著,具有不容易位移、安全性高、維持度久等特性,比起玻尿酸隆鼻效果更加立體有型,適合對鼻型立體感與持久度要求較高的塌鼻族。張醫師提醒,微晶瓷雖然塑型效果佳,但並非永久性存在,在注射後會逐漸被人體所吸收消失,有效維持期約為一年至一年半,因個人體質、年齡、生活習慣而有所差異,因此旅居在外的華人們須定期回台修補,以維持完美的鼻形。張醫師呼籲,有嚴重過敏體質、蟹足腫及懷孕哺乳中的女性皆不適合施打微晶瓷,建議民眾於術前務必諮詢專業的合格醫師,進行詳細的溝通,才能拯救塌鼻,塑造完美臉型,開心享受微整型的滿意結果。

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大腸直腸癌死亡率

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大腸直腸癌死亡率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直腸肛門外科沈名吟醫師表示,目前大腸直腸癌已躍昇台灣癌症排行榜的第一名,成為國人最常見的癌症,每年約有一萬人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直腸癌,而且人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此與國人的生活習慣日趨西化,飲食中油脂肉食類或奶製品類的比例增加,而蔬菜、水果等膳食纖維的比例降低的結果有關。沈名吟醫師說明,日本和台灣也有相同的問題,大腸直腸癌也是病患數排名第一的癌症,與三十幾年前相比,日本的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增加了4.5倍。沈名吟醫師指出,根據她在日本國立癌病中心進修的觀察,目前日本與台灣的大腸直腸癌有一點非常不一樣,就是在東京的日本國立癌病中心接受大腸直腸癌手術的病人,有將近一半的病人都是沒有症狀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接受糞便潛血篩檢,發現陽性反應後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或大腸鋇劑攝影檢查,就找出隱藏在大腸直腸中的腫瘤,所以治療較少被延誤。在台灣大部分的民眾都是腫瘤出現一段時間直到產生症狀後,到醫院接受檢查才知道罹病了。發明糞便潛血免疫分析法的日本國立癌病中心齋藤博醫生也表示,目前在日本的大腸直腸癌病患,約25-30%是經由糞便潛血篩檢而發現的。而日本國立癌病中心的研究也指出,與未接受篩檢的人相比,接受糞便潛血檢查雖然不能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會,但是可降低大腸直腸癌70%的死亡率,而且病情較不嚴重。沈名吟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剛長出來時,常常不會有症狀,病人不會知道自己體內已出現腫瘤,除非腫瘤長大到一個程度,造成明顯出血或腸子快要阻塞時,才會有便血、大便習慣改變、腹脹、腹痛、貧血、或腹部摸到腫塊的情形。因此,如果要能夠找出早期癌或是癌前病灶,並提高治癒率,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是目前最有經濟效益及低風險的方法。沈名吟醫師建議50歲到69歲的民眾可利用政府提供的每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來達到預防保健的功效。

亂用安眠藥 小心偽藥傷身體

亂用安眠藥 小心偽藥傷身體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日前配合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於本市轄內藥局搜索,查獲大量刻印「STILNOX」及「FM2」字樣之裸錠,刻印「STILNOX」字樣之產品經檢驗結果未檢出核准之有效成分「Zolpidem Tartrate」(佐沛眠),惟檢出「Chlorpheniramine(氯菲安明)及Estazolam(舒樂安定)」多種其他鎮靜安眠類之西藥成分,刻印「FM2」字樣之產品未檢出「Flunitrazepam」(氟硝西泮)成分,惟檢出「Triazolam」(三唑他)西藥成分,目前全案已依法進行調查中。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表示北市轄內有藥局涉違法販售安眠藥偽藥,於6月上旬配合北市大安區藥局搜索,現場查獲到近千顆刻印「STILNOX」及「FM2」字樣之裸錠。經查「STILNOX」中文品名「使蒂諾斯」係由台灣安斯泰來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核准輸入之藥品,所組成之有效成分為「Zolpidem Tartrate」,與「Flunitrazepam(氟硝西泮)」皆為用於治療失眠症狀,此次查獲之產品經檢驗,並未檢出原核准應有之成分,卻檢出其他西藥成分,其中「Chlorpheniramine(氯菲安明)」用於緩解過敏性鼻炎、枯草熱所引起之相關症狀(流鼻水、打噴嚏、眼睛及喉部搔癢)及過敏所引起之搔癢、皮膚癢疹或用於預防或緩解暈車、暈機、暈船所引起之頭暈、噁心等症狀,其副作用為發疹、神經過敏、頭痛、焦感、口渴等。「Estazolam(舒樂安定)」及「Triazolam(三唑他)」用於治療失眠,副作用為頭昏、眩暈、口齒不清、運動失調等,案內產品已屬藥事法第20條所稱之「偽藥」,不肖業者仿效合法產品刻印字樣並擅自製造摻加西藥成分,意圖蒙騙消費者。衛生局提醒民眾,鎮靜安眠藥品為處方藥,須經醫師進行專業診斷後開給處方箋,再將處方箋交付藥師調劑,切勿自行購買處方藥品服用。不當使用,可能造成耐受性、成癮性及其他副作用,如:眩暈、心跳加速、迷幻、皮疹、臉部腫脹、夢遊、失憶、健忘、反跳性失眠,行為障礙、意識受損、暴躁、易怒等,倘若購買到偽藥,其對身體之損傷更無法預期。衛生局提醒,依據藥事法規定,藥品未經核准擅自製造係屬偽藥,製造或輸入偽藥或禁藥可依藥事法第82條規定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000萬元以下罰金。另販賣、供應、調劑、運送、寄藏、牙保、轉讓或意販賣而陳列者偽、禁藥者,可依藥事法第83條規定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5百萬元以下罰金。另外,衛生局也呼籲藥局,不得買賣來源不明之藥品且不得無處方販售處方藥,違者依違反藥事法第49、50條規定,將可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另外如藥品係屬「管制藥品」,則應依管制藥品管理條例相關規定辦理。民眾如對相關藥品真偽辨識有疑問,請參考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http://www.fda.gov.tw/,如發現有藥局涉嫌違規販售不法藥物情事,請儘速向衛生局舉發【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02-27208889)轉1043】,以上訊息可至臺北市政府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查詢。

「信二無菸檳,樂活又健康」踩街健走活動 署基邀您一同響應

「信二無菸檳,樂活又健康」踩街健走活動 署基邀您一同響應

文/署立基隆醫院 院長室因應全球目前最夯的菸、檳害議題。署立基隆醫院將於明天99年8月11日(星期三)上午10:00至12:00與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仁壽、義昭、仁義、義民、義和、智慧、孝岡七個里辦公室及社區發展協會一同合作於田寮河步道辦理踩街健走暨闖關宣導活動,現場並備有精美宣導品,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將於署立基隆醫院一樓中庭展開,除安排精彩的舞蹈表演外,當日也將邀集張通榮市長、黃景泰議長、衛生局王博恩局長及該院李源芳院長、各里的理事長等與信義區友善店家(OK便利店、7-11便利店、國豐商家、協裕商家)、戒菸諮詢站(祥裕藥局)進行無菸、檳連署宣示及授證儀式,期望打造樂活健康的信義社區。田寮河步道間,分別在祥龍橋、銀蛇橋、及署立基隆醫院設置了三道闖關關卡,各個關卡均以健康議題為主軸,有四大癌症、代謝症候群及菸檳的宣導,每關均備有精美的紀念宣導品。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平均有540萬人死於菸害,平均有六秒即有一人死於菸害,使用菸品者平均年齡壽命減少約15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第25年蟬連首位,其中口腔癌罹患率在89年至94年短短的五年間增加了超過180%,是國人男性癌症最快的癌症,也是青壯年癌症死亡的第一位。該次的踩街健走活動,也將由該院的李源芳院長及蒞臨的貴賓、共同連署的里民及店家們,以行動鼓勵社區民眾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著想,加入無菸檳社區,共同維護優質的社區環境。歡迎民眾一同共襄盛舉。

你知道為什麼要做根管治療嗎?

你知道為什麼要做根管治療嗎?

文/奇美醫院電子報第26期 牙髓病科陳昭安醫師為什麼要做根管治療呢?因為每個牙齒是由牙冠和牙根組成的,在口腔內只能看到牙冠,牙根則埋在骨頭內。牙髓腔和神經管內的活性組織稱為牙髓組織。牙髓組織包含動脈、靜脈和神經分支。細菌是最常造成牙髓發炎和感染的原因,他們會從蛀牙進入牙髓腔,突破免疫系統的防衛後,破壞神經管內的組織。當細菌的毒素擴散到骨頭時,會造成根尖周圍炎。牙齒骨頭嚴重發炎時,很容易會擴散,造成臉部腫脹、疼痛,也就是蜂窩狀組織炎。口腔內有許多細菌,為了保持神經管內不受到汙染,必須使用橡皮帳隔離口水,才開始將牙齒打洞抽神經。所謂抽神經,通常會使用挫針來清潔和清創神經管,以後再準備將神經管充填。神經管清潔完畢後,必須使用馬來膠充填神經管。有些牙齒的神經管在牙根尖部位特別容易有分支的小管,然而這個地方若無法清潔乾淨,如果有細菌藏匿,會造成骨頭的發炎。在牙根極度彎曲的情況下,是無法清潔乾淨的,殘留在牙根尖的細菌會造成骨頭發炎。在這種牙根極度彎曲而且無法清潔乾淨的情況下,牙齒不一定要拔除,我們可以藉由手術方式移除受細菌感染的牙根尖,成功地保留牙齒。以前對根管治療的認知還不是很清楚時,常常以「點藥」的方式來處理此類問題,故也稱為「ㄊㄠˇ神經」。其做法通常是多次的放藥在牙齒內,直到牙齒不再疼痛時,即是治療結束。然而這只是治標,讓急性的症狀轉為慢性,而實際上並未根本上解決問題,仍會再出現病灶。在門診時,病患聽到需要根管治療時,常會問「要ㄊㄠˇ幾次?」,其觀念還停留在過去治療的印象中。事實上,目前的牙齒根管治療工作已摒棄過去以藥物為主的做法,而是強調牙齒根管內的器械清創為主。如果時間上允許,一次做完也是可以的。不過,若考慮到患者的時間與工作繁忙的因素,以及醫師門診時間的限制與門診工作上的負擔,想要一次完成牙齒根管治療,則必須視情況而定。依其患齒複雜程度與清創的難易與否?可以分二次到多次來完成整個治療的過程。多次療程並不會影響到治療的成功率,並且治療後,患者有術後的疼痛時,較容易處理;另外,患者也較不會擔心或懷疑醫師,單次之療程的牙齒根管治療是否草率。總之,患者接受單次或多次牙齒根管治療的療程之決定因素,主要取決於門診時間限制、牙齒的處理難度、牙齒形態的變化、治療工作的複雜度、患者時間及工作的配合度等因素。

肚藏4.5公斤巨瘤 婦人竟以為是發胖

肚藏4.5公斤巨瘤 婦人竟以為是發胖

家住龍井的63歲蔡姓婦人上個月因頻尿及腹脹到光田醫院看診,經泌尿科及婦產科醫師會診後,赫然發現蔡女士肚子裡藏了一顆長約33公分、重達4.5公斤的巨大的惡性卵巢腫瘤,比一個小嬰兒還要重,術後突出的大肚子頓時全消。奇怪的是婦人十年來並無明顯症狀,要不是最近因腫瘤壓迫膀胱造成頻尿腹脹,恐怕還不自知。光田綜合醫院泌尿科馮超傑主任表示,患者蔡女士已有10年以上的時間未進行健康檢查,除了肥胖問題外,最近下腹部偶有悶痛感,且頻尿的情況越來越明顯。她原本懷疑自己是泌尿道結石或尿失禁等毛病,還拖了好一段時間才來泌尿科就診。馮超傑主任為其安排腹部X光,發現腹部有很大一片的陰影,經斷層掃描詳細檢查後,發現蔡女士病情並不單純,因為她的腹腔到骨盆腔竟完全被一顆直徑達33公分的巨大腫瘤塞滿,因此緊急會同婦產科共同手術。婦產科黃哲政醫師表示,患者的腫瘤過於巨大,手術打開腹腔時竟然只看得到腫瘤,其他器官都被擠壓到周邊,連下方的膀胱都被壓到變形,因此才會出現頻尿症狀。經取出腫瘤進行病理冷凍切片證實為右側卵巢癌,為避免癌細胞擴散,還同時進行左側卵巢,輸卵管、子宮及後腹膜淋巴腺切除手術,患者術後恢復良好,上週已出院,目前在門診追蹤治療。醫師指出,卵巢腫瘤是女性常見的婦科疾病,初期常常沒有症狀而遭到忽視,但隨著腫瘤體積的增加有可能導致扭轉,以致於下腹疼痛不適,有部分患者合併有腸胃不舒服如:噁心、嘔吐和腹部慢慢變大等症狀,只要透過超音波檢查,就能發現卵巢腫瘤的存在。大部份的卵巢腫瘤屬於良性,若停經後的女性有卵巢腫瘤且抽血檢驗腫瘤標記指數有增加的情形就應該要懷疑可能有卵巢惡性腫瘤,應該立即就醫尋求適當的治療方式。建議30歲以上的婦女朋友,每年定期接受抹片檢查時不妨請婦產科醫師為您加做腹部超音波,以利及早診斷,讓您的健康更有保障。

瞎咪!近親輸血比陌生人捐輸更危險?

瞎咪!近親輸血比陌生人捐輸更危險?

文/署立桃園醫院檢驗科 蘇盈方「捐血一袋、救人一命」如果挽袖捐血對象是自己的親人,更讓人義不容辭;連續劇中常出現為搶救車禍重傷者,父母輸血給子女的催淚橋段,這種行為或許感人, 卻十分不智。最近當紅的偶像劇「下一站,幸福」中出現一個兒子急需輸血,父親原本想挺身而出,卻因「直系血親間不能輸血」被阻止的劇情,引發了觀眾的熱烈討論。近親可以輸血嗎?在血庫偶爾也會接到護理站代替焦急的家屬打電話來詢問:「小姐,病患的親屬想要自捐血給病患可以嗎?」這時候,我們往往要解釋清楚現在血液供應不同於從前,自捐血不見得安全;並且告訴他們,近親輸血比陌生人捐輸更危險!醫師指出,近親、尤其是直系血親間的輸血,因血源太接近,可能騙過受血者的免疫系統,引起致死率高達99%的「移植物抗宿主疾病」;尤其在緊急狀況時,寧用外人的血,也不宜冒險用近親的血液。日本紅十字會捐血中心執行長竹尾(Dr. Takeo)就曾經在台北舉行的國際輸血學會亞太地區大會中,發表因輸血而導致造成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s;簡稱GVHD)的報告中指出,醫界最早發現輸血及骨髓移植後產生GVHD 反應,多半出現在免疫系統有缺陷的患者;後來,醫界也發現,這種抗宿主反應也會發生在一般人身上,尤其是常被忽略的近親輸血對象。據林媽利醫師著作之輸血醫學所述,輸血引起的GVHD是當某特定HLA單倍體的純合子捐血人將血液輸送給同HLA單倍體雜合子的病人,這時,病人本身淋巴球HLA型與捐血人部份相同,無法分辨捐血人的T細胞與自己的不同,所以不排斥。但相反的捐血人的T細胞認出病人的組織是不同的,不認同病人原有的淋巴球而影響病人本身之免疫辨識機制,導致輸血排斥反應,因此發生GVHD。台灣早期由於捐血觀念不普遍,血液來源困難,各種病原之篩檢技術不足,對輸血後之後遺症了解有限,為救治病人祇要「有血就好」、「就近取用」,才有鼓勵近親捐血的事宜。近年來,由於中華捐血運動協會、台灣血液基金會旗下捐血中心之努力,無償捐血踴躍,此外,醫療科技進步,病原篩檢之精益求精及對輸血風險之深入了解,目前「輸血」是以安全為首要,倡導「快樂捐血」、「用血安全」的觀念,更要向「輸血零風險」邁進,所以,現在,不再鼓勵近親捐血,也不鼓勵指定捐血了。

原來不是卵巢癌!?

原來不是卵巢癌!?

黃女士61歲,五年前罹患大腸癌,並於楊梅當地醫院接受手術切除腫瘤,近幾年大腸癌追蹤均為正常。今年5月發現停經後陰道出血及乳房漲痛情況,於是至婦產科診所求診,經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側卵巢有一大約12公分的腫瘤。醫師建議至醫學中心複查,5月底轉診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經超音波檢查證實左側卵巢有一大的實質腫瘤,疑似惡性腫瘤。於是安排一系列檢查,包括大腸鏡、胃鏡及乳房超音波,檢查結果均無異常發現。腫瘤指標CA-125為115(升高),CEA為6.1(稍高),因此在懷疑為卵巢癌的情況下,黃女士於今年6月初入院接受卵巢癌減積手術。術後病理報告為由大腸癌轉移到卵巢的轉移性卵巢癌。手術後,黃女士復原良好,並轉診到大腸直腸外科接受後續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林世基說,本案是一很特殊案例,因為這次手術前之大腸鏡檢查竟然是正常,看得出癌症有時候潛伏與發展的詭異,所幸絕大部份病例均能藉由大腸鏡檢查出來。林世基解釋,轉移性卵巢癌是一較少見的卵巢癌,其發生率約佔所有卵巢癌的5-10%,好發年齡平均為45-50歲,較一般卵巢癌的好發年齡年輕,最常見的原發部位為大腸直腸、胃及乳房。臨床症狀並不明顯,常見症狀有腹痛、腹脹、摸到腹部腫塊、停經後出血及體重減輕,但約有10%是毫無症狀的。他還說,轉移性卵巢癌較難在術前診斷出來,約有40-60%的病例是在手術中或手術後才診斷出來,因此極易被誤診為卵巢癌而接受卵巢癌減積手術。轉移性卵巢癌的癒後不好,總體平均5年存活率約為18%,然而卵巢癌減積手術對於病人存活率是有幫助的,尤其是原發為大腸直腸的轉移性卵巢癌。林世基表示,當病人有疑似惡性卵巢腫瘤時,醫師常會安排一系列檢查,包括胃鏡、大腸鏡、乳房攝影或乳房超音波。病人常會質疑,我的病灶在卵巢,為何要做這些檢查?他說,做這些檢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排除轉移性卵巢癌的可能性,卵巢癌是個無形殺手,無論是原發性或轉移性卵巢癌,罹患時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常常被忽略掉。林世基建議婦女同胞應定期接受婦科檢查,甚至常聽見的卵巢囊腫,在觀察3個月以上仍未縮小或消失時,醫師多會建議更積極的手術介入,尤其是曾罹患子宮內膜癌、乳癌、大腸直腸癌和胃癌等癌症的婦女更須定期檢查,期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增加存活率。

癌症治療全方位 花蓮慈院成立「癌症關懷之家」

癌症治療全方位 花蓮慈院成立「癌症關懷之家」

花蓮慈濟醫院為了便利民眾落實檢查,繼年初設立「癌症篩檢快速窗口」整合各科資源提供快速篩檢服務,日前更設立了癌症病友資源中心「癌症關懷之家」,要為病友與家屬提供各項諮詢與轉介服務。兼任花蓮慈院癌症醫學中心主任的高瑞和副院長表示,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平均每七分鐘就有一人罹患癌症,癌症已連續28年成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但是一般人對於癌症的認知與治療方式,了解的還是很有限,如果說「癌症篩檢快速窗口」是從預防醫學的方面保護健康的民眾,那「癌症關懷之家」就是罹患癌症的患者及家屬溫暖的避風港。來到「癌症關懷之家」,將會有專責人員與篩檢個案管理師提供有關癌症的各項知識,包含各種癌症的介紹、最新治療的趨勢、還有患者與家屬最關心的癌症藥品介紹,以及國內外癌症相關網站的推薦、臨床試驗的介紹等等。除了幫助病友及家屬正確認識癌症之外,高副院長強調,「癌症關懷之家」還有平常就在陪伴病友及家屬的慈濟志工駐點,用病友與家屬最熟悉的親切態度,打造一個溫暖的分享園地,陪伴著病友及家屬共同勇敢的面對疾病,志工與個管師也會針對每個患者的狀況提供心理、營養等諮詢服務。高副院長表示,在治療癌症的時候,其實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通常都能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以子宮頸原位癌為例,治癒率可達100%,所以,除了在院內成立「癌症篩檢快速窗口」,還結合了社區醫學部的資源,深入社區落實癌症篩檢服務。而兼任社區醫學部主任的許文林副院長則跟大家分享,感恩各科團隊的付出,從今年一月至今,就已經協助十一位民眾在原位癌時期就發現病變,目前皆已成功治癒。知道花蓮慈院要成立「癌症關懷之家」,許多癌症病友也前來關心,紛紛表示有了這個「新家」以後,就能常常來這裡找志工談心,有問題也不需要長時間排隊掛號,在這裡馬上就能得到回應。而有別於以諮詢為主的「癌症關懷之家」,花蓮慈院將「癌症快速篩檢窗口」設立在門診大廳服務台,讓需要的民眾一進入醫院就能找到的貼心設計,也深獲病友及家屬的認同。花蓮慈院林俊龍院長也特地感恩包含醫護、行政與志工團隊在內團隊同仁,因為沒有各個團隊的相互支援、用心付出,是沒有辦法提供全方位的治療與關懷,尊重生命守護健康是團隊的責任,希望社區民眾也都能跟著團隊一起,往健康的目標邁進。最後高瑞和副院長表示,花蓮慈院癌症醫學中心已經成立八年,並在2008年獲得國家認證A級,一直致力於推動癌症篩檢與治療的服務,如今「癌症關懷之家」的成立,就是要提供更完善的癌症治療,從預防、治療、到關懷,全面的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