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夏季「癢眼」雙煞:紅眼症與過敏結膜炎

夏季「癢眼」雙煞:紅眼症與過敏結膜炎

文/新竹國泰醫院眼科 陳祐瑲主治醫師午後時分,一位媽媽帶著女童來診,小妹妹邊揉眼睛邊皺眉,原來學校老師說她得了紅眼症,不給她上課。經過詳細問診檢查,發現小妹妹得的是過敏性結膜眼而非感染性角結膜炎(俗稱紅眼症);妹妹知道她可以回學校上課,這才開心地展眉微笑。紅眼症主要是流行性病毒感染眼睛而造成的急性角結膜炎,初期有眼睛癢、結膜充血、分泌物增加等症狀,嚴重時會造成眼瞼紅腫、畏光、結膜水腫出血、形成偽膜等嚴重併發症。而過敏結膜炎以眼睛搔癢為主要表現,患者通常會忍不住揉眼睛而進一步造成結膜紅腫及角膜表淺破皮的後遺症。右圖:紅眼症的外觀表現由此可知,紅眼症與眼過敏症在初期皆有眼睛紅、癢的症狀,相當難以鑑別,需透過眼科醫師詳細地問診檢查,才可由病史及症狀表現做出正確診斷。因為過敏結膜炎不像紅眼症俱有高度傳染力,患者只需接受藥物治療避免過敏原則可改善症狀,不需要接受隔離(停班、停課);一旦診斷為紅眼症,則需要注意個人衛生,勿與他人共用毛巾臉盆,也要加強洗手、避免揉眼握手等動作。其它容易與紅眼症混淆的疾病包括:乾眼症、角結膜異物、自發性結膜出血、青光眼等眼疾,皆以「眼睛紅腫刺痛癢」表現,一般民眾難以自行分辨!炎炎夏日,正是紅眼症與眼過敏症這對「癢眼雙煞」同時盛行的季節!當你或身邊的親友出現眼睛又紅又癢的症狀時,一定要尋求眼科醫師診治,才不會「將馮京作馬涼」,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乃至於延誤治療而白白受罪哩!

收驚拔罐與傷科推拿 傻傻分不清

收驚拔罐與傷科推拿 傻傻分不清

坊間許多人筋骨酸痛、扭傷,就會想到中醫院所治療,再以推拿、按摩來活絡筋骨,但依目前醫療法相關規定(行政院衛生署99年3月15日衛署醫字第0990200638號令)中醫院所對於病人所進行之「傷科推拿」行為,須在中醫師診治病人後,依其診斷或治療目的所開立之推拿處置始得進行,係屬醫療業務,須由中醫師親自執行。行政院衛生署於99年4月15日公告之「民俗調理之管理規定事項」中明訂:單純對人施以傳統之推拿、按摩、指壓、刮痧、腳底按摩、收驚、神符、香灰、拔罐、氣功與內功等方式或使用民間習用之外敷藥物、外敷生草藥與藥洗,所為之民俗調理行為,不得宣稱醫療效能。前項行為如以廣告宣稱醫療效能,依醫療法第84條、第87條等有關規定處分。故如屬單純所為之民俗調理行為即不得宣稱醫療效能。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目前臺北市451家中醫診所中,於該場所另提供「民俗調理」服務的有171家(佔37.9%),而從事民俗調理工作者有507人。基於前述中醫醫療場所應提供以醫療為目的,並由中醫師親自執行之傷科推拿之規定後,行政院衛生署另針對目前中醫診所已設有「民俗調理」服務之管理規範如下:於99年3月3日前設立之診所得於場所內由原容留之民俗調理人員從事民俗調理服務至101年4月30日,其場所作業動線上應有明確區隔;目前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因應此措施,已將符合規定設置之中醫診所列冊管理,加強實地查核診所內醫療業務之執行及民俗調理與醫療作業動線之區隔。衛生局強調,於醫療機構內執行民俗調理業務,若行為逾越醫療業務範疇,將依違反醫師法第28條規定移地檢署偵辦。另若因推拿及民俗調理等行為,衍生醫療爭議事件,該負責醫師、診治醫師和推拿人員都有可能因過失,而應負連帶責任。衛生局提醒民眾,為維護自身權益,就醫時須注意醫療場所另提供之民俗調理服務與醫療處置有明確區隔,以避免進行單純之「民俗調理」與醫療之「傷科推拿」混淆,衍生不必要之爭議。參考:醫療法第 9條、第84條、第87條第1項、、第102條、醫師法第28條規定醫療法第 9條:本法所稱醫療廣告,係指利用傳播媒體或其他方法,宣傳醫療業務,以達招徠患者醫療為目的之行為。醫療法第84條:非醫療機構,不得為醫療廣告。醫療法第87條第1項:廣告內容暗示或影射醫療業務者,視為醫療廣告。醫療法第104條:違反第八十四條規定為醫療廣告者,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罰鍰。醫師法第28條:未取得合法醫師資格,擅自執行醫療業務者,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金,其所使用之藥械沒收之」。

當心運動性貧血「鐵」定不足!

當心運動性貧血「鐵」定不足!

您是否曾經在運動後有頭暈目眩、蹲下站立後眼前一片黑暗、臉色蒼白的情況?這可能是運動性貧血的症狀!身體在劇烈運動及大量流汗時,會造成鐵質的流失,進而產生貧血的現象,民眾在運動前後若適量攝取富有鐵質的食材,能減少運動性貧血的發生。通常造成運動性貧血,主要與人體的血紅蛋白數目偏低、血漿容量增加、血紅蛋白的製造減少、紅血球的破壞增加等因素相關,鐵質是幫助人體製造血紅素的主要功臣,劇烈運動後可能造成紅血球的破裂,血紅蛋白從紅血球中釋出,喪失氧氣運送和能量代謝等功能,因此民眾也必須同時注意蛋白質與維生素的補充。根據資料顯示,三分之二的成年女性通常缺乏鐵質,加上每月經血的流失,更應適量補充鐵質,以維持健康紅潤的氣色。行政院衛生署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鐵質15毫克,民眾可於運動前後補充含鐵質的食物,如肝臟、海藻、魚、蛋黃、紅肉、全穀類及深綠色蔬菜等食物,以達到適量攝取鐵質的營養標準。除了攝取適量鐵質外,維生素D及蛋白質也是運動前後不可或缺的營養來源,根據研究顯示,喝牛乳可助於增加運動效果,因牛乳含有適量的維生素D,對於進行肌耐力強度訓練的婦女有幫助,也能強化骨骼健康。加拿大McMaster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固定進行肌耐力訓練的婦女,在運動後喝兩大杯牛乳,可以獲得較多肌肉與減去更多脂肪,相較於喝含糖運動飲料更佳,能增加人體骨酪強度、肌肉與代謝健康。現代忙碌的上班族女性,若想強化營養攝取,不妨至便利商店選擇富含鐵質成份的牛乳,若適逢生理期來臨,也可將牛乳微波溫熱飲用,舒緩經期的不適。預防運動性貧血首重加強鐵質及維生素的均衡攝取,民眾運動時應採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可在運動前做暖身操,避免直接做劇烈性運動,以免超過身體負荷而帶來傷害,適時補充蛋白質及能幫助造血的鐵質、葉酸等食物,則可達到運動效果,不讓鐵質趁機流失。

樂當夏日美腿女神 肉毒桿菌注射雕塑勻稱小腿

樂當夏日美腿女神 肉毒桿菌注射雕塑勻稱小腿

女性有多在乎小腿曲線,由網路業者統計的美腿襪破百萬銷售數據即可看出,打出宣稱可消水腫與告別蘿蔔腿的美腿襪,一個月就熱銷三千多雙,顯示相關塑造美腿商品,讓女性們趨之若鶩,但美腿襪是否真的能有效消除小腿頑固肌肉與脂肪?謝孟芸醫師提出說明,美腿襪只能藉助壓力幫助小腿達到血液循環,進而達到消除腿部浮腫,但要拔走惱人的蘿蔔腿,其治療效果不彰,因俗稱的「蘿蔔腿」主要是指小腿內外側肌肉過度肥大,除非根除肌肉太發達的問題,否則就像隔山打牛未能切中目標,徒勞無功。門診中一名經肉毒桿菌注射治療才達到雕塑小腿目標的蔣小姐表示,為了消除肌肉結實的蘿蔔腿,曾嘗試超過幾十種方法改善,如美腿霜、美腿襪、跑步、瑜珈、有氧運動等,結果美腿襪穿太久反而導致血液循環不良,雙腳產生麻痺感,長期跑步運動後驚覺小腿變得更粗大,最後才尋求醫學美容治療,藉由肉毒桿菌注射後,才效達到治療效果,成功拔除惱人的蘿蔔腿。謝孟芸醫師表示,透過醫學美容治療蘿蔔腿,接受度最高且安全的方式即為肉毒桿菌注射,患者應於治療前透過簡單的檢測方式判斷自我小腿肌肉是否過大,建議民眾可採取兩種簡單的方法檢測,一為蹎起腳尖,視小腿兩側肌肉是否有明顯突起的肌肉塊,其次,也可透過腿圍來評估自己的小腿粗細,小腿腿圍若於32~36公分內,都可以視為正常,此外,美腿理想尺寸計算公式如下,理想尺寸=身高(公分)×A,A為0.2~0.21,例如身高為163公分,則小腿標準應該是32~34上下。如超過標準值且小腿肌肉過大,則可採用肉毒桿菌注射來改善。為何肉毒桿菌注射為治療蘿蔔腿接受度最高的治療方式?謝醫師表示,由於肉毒桿菌注射不需動刀、臥床休息、恢復期短、不影響正常工作、疼痛度低等特性,患者較易接受且安全性高,除此之外,針對小腿肌肉注射的肉毒桿菌素,為暫時性的抑制支配小腿肌肉運動的神經,使小腿肌肉因沒有辦法收縮而萎縮,因此不會產生類似神經切斷手術因神經被截斷即無法再生的不可逆效果,造成行走步態改變等不可控之後遺症。謝孟芸醫師呼籲,由於肉毒桿菌注射為暫時性療程,因此只能維持三至六個月的美腿效果,若需持續維持,則需定期施打,且在施打前應諮詢專業醫師施打劑量並溝通期望效果,千萬不可盲目追求越細越好,導致破壞完美的身材比例。謝孟芸醫師提醒,肉毒桿菌注射後,小腿的腓腸肌還是有可能繼續發達,建議患者術後應避免太耗腿力的運動,如爬山、跑步等,並盡量少穿高跟鞋,如此才能維持完美的小腿曲線。

開瓦斯燃汽油自傷、傷人代價大

開瓦斯燃汽油自傷、傷人代價大

人在情緒激動時,往往不能冷靜、理性的來處理事情。近來社會上發生許多自傷和傷人等令人遺憾的事件,像是近日發生在彰化北斗的一對男女,只為了發生一點口角,男方就向女子潑灑汽油點火,造成2人大面積的燒傷;彰化員林一對夫妻吵架,丈夫竟想開瓦斯自殺,幸消防人員破門搶救,差一點釀成悲劇;台中縣一名女子在泰安火車站,企圖吸瓦斯自殺;台南市一名李姓婦人,不滿銀行查封她的房子,灑汽油火燒銀行等。無論自傷或傷人代價都是難以估計的,除了讓家人擔心,浪費社會資源之外,也可能違反公共危險罪涉及法律訴訟並需面對接踵而來的醫療問題。陽光基金會心理諮商師牛慕慈表示出現自傷或傷人行為可能有以下兩類:慣性自殺者:這類朋友常伴隨有長期的情緒困擾,甚至有精神疾病的情形,其生存意志較脆弱,容易在遇到挫折與壓力時,容易選擇以自殺方式處理,這類型的朋友需要長期的協助或治療。衝動(突發)型:常發生在出現巨大的壓力或挫折時(如:分手、離婚、陷入經濟困境),如沒有在當時獲得適切的支持與協助,常會陷入深深的無助與無望感。尤其在酒精催化、藥物濫用情形下,極易失去判斷能力,而做出衝動甚至傷害他人的事情,導致嚴重後果。陽光基金會在服務中發現,人在遭逢巨大壓力與挫折時,如能夠獲得來自親友的支持與關懷;或在經濟陷入困境的時候,尋求社會資源的協助,就可能避免遺憾發生。心理師提醒民眾,若身邊親友或本身出現睡眠或飲食上異常增加減少、對事物失去興趣、無法正常執行日常重要功能,如:工作、生活起居,或常提起死亡話題,表示希望自己死亡等,此時應主動協助關心或可撥打衛生署安心專線0800-788-995、張老師專線1980、生命線1995,或可尋求心理諮商與精神醫療的協助。

日本腦炎來襲,請儘速完成疫苗接種

日本腦炎來襲,請儘速完成疫苗接種

本年度日本腦炎疫苗,已自3月1日起開始接種,臺中市衛生局提醒您,家中如有出生年滿15個月幼兒,或已接種2劑日本腦炎疫苗之幼兒,需再追加接種1劑,請家長速攜帶上述幼兒,至衛生所及合約醫療院所,接種日本腦炎疫苗。臺灣地區現行日本腦炎流行期在5至10月,因此預防接種時間,集中於每年3至5月,希望幼兒都能在流行期前完成接種,出生年滿15個月幼兒接種第1劑,間隔2週接種第2劑,隔年再接種第3劑,國小一年級時再追加1劑,以提升免疫力。日本腦炎是由三斑家蚊、環紋家蚊等病媒蚊傳播,病媒蚊易孳生於水田、灌溉溝渠、池塘、草地積水、大型容器等,其習性為屋外棲息,偶有發現於住宅內;夜間活動,吸血高峰期為黃昏時及黎明時分。衛生局提醒民眾,在流行期間,盡量避免於病媒蚊活動的高峰期,在孳生地點附近活動,或應穿著長袖長褲、塗抹防蚊液以避免蚊蟲叮咬,以降低感染之風險。感染日本腦炎初期症狀類似感冒,如發燒、頭痛、疲倦、咳嗽、噁心嘔吐或無菌性腦膜炎等症狀,若出現頸部僵硬、抽搐、意識不清等腦炎症狀,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會遺留智能、運動障礙、性格情緒及自律神經失調等後遺症。因此,衛生局鄭重呼籲有前述幼兒的家長,應儘速帶幼兒完成接種,以確保健康。另外,成人若欲自費接種日本腦炎疫苗,可洽詢行政院衛生署臺中醫院家庭醫學科(04)2229-4411轉2149。

孩子有過敏體質 父母該怎麼辦?!

孩子有過敏體質 父母該怎麼辦?!

小明(化名)經常打噴嚏、流鼻涕、夜咳、流眼淚,他父親一直以為是感冒,實際上,這似「感冒」又非「感冒」的疾患就是過敏性鼻炎。孩子的「感冒症狀」說來就來、反反覆覆,實在讓父母心煩。台東基督教醫院中醫科黃俊傑醫師指出,台灣地區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高達三至五成,已經成為父母最頭痛、小朋友最常見的過敏疾病。小兒過敏性疾病除了最常見的過敏性鼻炎以外,還包括支氣管性哮喘(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結膜炎、小兒慢性咳嗽、小兒夜尿等。過敏性鼻炎與遺傳因素有關,當父母都有過敏體質時,子女有70%的可能得到過敏體質。黃醫師表示,「過敏性鼻炎主要表現為持續性或仰臥時明顯的間歇性鼻塞,以及陣發性噴嚏,繼而流大量清涕或黏涕,早晚症狀會加重。小兒因鼻癢而時常揉鼻或皺鼻,或因眼、咽、耳等部位瘙癢出現揉眼、摳耳等表現。部份小兒也有皮膚瘙癢、注意力及學習力不足、過動等情況,甚至是牙齒發育異常、咬合不正的主因之一。」根據以上的特殊表現,父母只要仔細觀察是不難與感冒區別的。中醫首重的並非排除「過敏原」,而是從「整體」去分析疾病與五臟的關係,藉調理體質來治療小兒鼻過敏。黃俊傑醫師說明:「中醫對於過敏體質小兒的調理原則是『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許多中藥可阻斷過敏反應中的一個或多個環節,發揮抗過敏的作用,而使得急性鼻炎的症狀可以快速的緩解下來;等到小兒的急性期症狀穩定後,就要開始進行體質調理與增強免疫功能。這個階段,主要著重在小兒肺、脾、腎虛體質的調理,另外注意肝肺熱所造成過敏程度的輕重。而具有溫肺補腎的大多數中藥均具有抗組織胺的作用,可減少過敏介質的產生。另外補肺腎的藥物也有增加腎上腺皮質系統的活化,以及興奮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也可避免西藥疲倦、嗜睡的副作用。」近年經臨床證實,在特定季節使用「三伏貼」也對改善過敏現象有極顯著的幫助,再配合中藥的治療就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黃俊傑醫師表示,「三伏貼」是在夏季最熱、陽氣最旺的時候,在人體穴位上敷貼藥物,經皮膚吸收後直透經絡溫暖臟腑,調整體質,可治療與預防過敏性疾病。今年初伏在國曆七月十九日(一)、中伏七月廿九日(四)、末伏八月八日(日),但七至八月間均可敷貼。患有小兒氣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肺部疾患,或一些因體虛氣弱,免疫力低下所引起的症狀,適合用三伏貼調理。需要注意的是,二歲以下幼兒不適合三伏貼,兒童敷貼時間約一至二小時,青少年及成人約二至三小時以上,最多不宜超過五小時。黃俊傑醫師呼籲,過敏性疾病是種頑固性疾病,三伏貼的治療必須連續三至五年,配合口服中藥調理體質,以提升免疫力,降低發病率。即日起至八月三十一日可預約黃俊傑醫師「三伏貼特別門診」,預約電話為(089)342-910。

營養師籲:飲食正確,更年期也可輕鬆度過

營養師籲:飲食正確,更年期也可輕鬆度過

文/天主教聖功醫院營養科 葉欽琪營養師女性因年齡增加,卵巢分泌荷爾蒙的功能逐漸衰退,此時月經週期變得紊亂,逐漸停止排卵,從最後一次月經來後一年內沒有月經,稱為「停經」。在完全停經前,卵巢開始功能衰退的時期,就是所謂的更年期,更年期雌激素的分泌減少,使得許多的婦女出現了一些不舒服的更年期症狀,稱之為「更年期徵候群」。因為個別體質的差異造成生理上的不適也會有程度上的不同。經由健康飲食的概念,日常生活的調整,放鬆技巧及減輕壓力可減低因更年期症候群所帶來的不適,輕輕鬆鬆度過更年期,迎接更健康的人生階段。營養保健原則如下:均衡飲食:每日吃30種以上不同的食物,增加營養素的來源。可多選擇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以補充女性所分泌不足的荷爾蒙,如:豆類、山藥、茄子、紅蘿蔔、腰果、葵花子、杏仁、瓜子、燕麥、祼麥、玉米、人參、橄欖、大蒜、蘋果、櫻桃等。天天五蔬果:每日安排5份的蔬果,提供豐富的維生素C、β胡蘿蔔素及纖維質。五穀根莖類:每週至少安排三次全穀類或未精製之穀類食品。豆、魚、肉、蛋類:減少肉類的選擇,每天不超過4兩,可以豆製品或魚類取代。因為魚富含魚油,有利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黃豆類食物含抗氧化劑及似女性荷爾蒙的植物固醇類,可減輕停經不適的症狀。蛋黃含高量膽固醇及飽和脂肪,以每周3個為限。奶類:每日2杯低脂或脫脂奶類及1份低脂乳酪,預防骨質疏鬆。少油、少鹽、少糖、高鈣的飲食:更年期雌激素分泌降低,會抑制肝脂酵素的活性,影響血脂組成代謝異常,造成低密度膽固醇上升,高密度膽固醇下降,增加心血管疾病罹患率,為預防更年期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宜採取低脂(尤其是飽和脂肪)、低鹽的飲食,可降低發生心臟病的危險性。減少高鹽、高糖、高油、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不僅可讓更年期的婦女身材保持健美,亦可減少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性。 停經後的媽媽,容易會發生骨質疏鬆症可多吃乳製品、魚乾等含鈣量豐富的食物,加上每日適度地運動及照射陽光10分鐘,能合成體內維生素D,幫助鈣質的吸收,以預防日後骨質嚴重的流失。   除飲食保健身體之外,可選擇散步、快走、騎腳踏車、舞蹈、體操等溫和且具抗壓的運動。以健康與圓融的身、心、靈,來過個輕鬆自在的更年期並享受停經後的未來生活。

腰酸背痛 驚發現是脊椎轉移性腫瘤 醫師籲:不可輕忽背部酸痛原因

腰酸背痛 驚發現是脊椎轉移性腫瘤 醫師籲:不可輕忽背部酸痛原因

背部酸痛是現代人相當常見的毛病,不少人因工作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或是久坐上網打電腦而引起腰酸背痛,但背痛不一定只是單純的肌肉酸痛,有可能為嚴重的脊椎病變,長庚醫院骨科部部主任陳文哲醫師呼籲民眾,若有長期背部酸痛困擾,千萬不可大意輕忽而延誤治療!門診中即有一名女性美國華僑表示,因美國醫療看診沒有台灣方便,雖然背部酸痛不已但礙於美國就診流程繁瑣,就自己以酸痛貼布與服用止痛劑來治療,幾個月下來背部酸痛情形沒有緩解還更加惡化,至美國家庭醫師求診也檢查不出原因,最後才返台至專業骨科門診進行精細的醫療儀器檢查,卻驚發現背部酸痛原因竟是由乳癌移轉至骨骼的脊椎轉移性腫瘤,雖然最後終於找出病因可對症下藥,但也延誤到最佳治療時機,造成遺憾。骨科權威陳文哲醫師表示,造成背部酸痛原因之多,大部分背部酸痛原因多為姿勢不良、運動傷害致肌肉或韌帶受傷,導致背部筋膜發炎,通常只要予以適度休息,熱敷按摩或服用消炎止痛藥即可舒緩症狀;有些背部酸痛原因為骨質疏鬆症骨折、椎間盤突出、骨刺或坐骨神經痛或是脊椎、受到細菌或結核菌感染,最嚴重者就是因脊椎骨原發性與轉移性腫瘤所引起。脊椎專科陳文哲醫師說明,骨癌的成因可分成原發性及轉移性骨癌兩大類,而以其他部位癌症轉移至骨骼的情況較為常見。在醫學臨床統計上,骨骼是僅次於肝、肺臟較容易被癌細胞移轉之器官,且任何一種癌症皆可能轉移至骨骼,若民眾或癌症患者發現不明背部酸痛,務必盡快就醫,請骨科專業醫師給予正確的鑑別判斷,如確定是由癌症所轉移而導致,盡快進行化療、標靶治療、放射線治療或手術治療,給予最適當且完善的照護,不讓病灶繼續擴大。陳文哲醫師提醒,雖然腰酸背痛是相當常見的,但形成背部酸痛原因眾多且複雜,民眾千萬不可大意。尤其是老年人,千萬不要以為背痛就是長骨刺,就自行服用止痛劑或以民俗療法醫治,使情況更加惡化延誤病情,應透過骨科專門專科醫師從患者的工作性質、飲食習慣、過去病史等問診,並透過專業儀器輔助檢查,如X光脊椎攝影、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或血液檢查,查出真正的背部酸痛原因,才能抽絲剝繭對症下藥,得到最有幫助的治療,獲得最佳的療效。

「美波」操之在我?隆乳可在術中自我決定

「美波」操之在我?隆乳可在術中自我決定

擁有曼妙身材卻苦無美胸陪襯,是多少平胸女說不出口的困擾,只得求助整形醫師進行加料,而這波「向上看齊」的整形風潮,在著重外表的年代更顯得方興未艾。開業整形外科莊家榮醫師表示,隆乳手術由來已久,基本原理雖未有重大的修正與更新,但手術過程中的程序與步驟,卻隨著消費者導向不斷精進改良,例如更新手術切口,更安全的麻醉方式甚至剝離空間等,無非就是要讓消費者得到更好的服務品質,減輕對隆乳手術的恐懼感。若能讓消費者於手術中自己決定乳房大小,術後又能盡快從麻醉中恢復,這對隆乳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感的女性來說,將是一舉數得的解決方式。莊家榮醫師解釋,術中自我決定隆乳法是讓患者在植入鹽水袋前,親自「試穿」測試水袋的乳型大小,並在手術過程中當場決定尺寸,是由日本乳房手術權威醫師南雲吉則博士首創,在日本已風行十餘年,在整型領域中是項需具高度技術性的手術。莊家榮醫師進一步說明,除了出血量少、減少疼痛、恢復期短等優點外,在手術過程中經由控制麻藥的劑量,讓患者可依照自己的喜好調整乳房大小,並直接與醫師互動討論,這種作法可減少傳統隆乳由醫師揣摩患者想法,再自行決定患者胸部大小的誤差,使醫師與患者間對乳房大小的認知一致。術中自我決定隆乳的另一項特點是醫師用器械輔助手指進行組織剝離,相較一般傳統隆乳使用破壞性較大的器械剝離來的更為精緻,且術後較不會疼痛。莊家榮醫師指出,每個人對胸部的大小認知不盡相同,醫師認為漂亮好看的胸部,患者卻未必認同,同樣300cc的鹽水袋放在高挑瘦長和嬌小玲瓏的患者身上,兩種給人的視覺效果就差很多,而術中自我決定隆乳法的好處是不論胸型、乳溝還是大小,全都交由患者自己決定,在確定無疑後才植入永久性鹽水袋,高度自主性的方式使手術更加人性化,適合術前左思右想猶疑不定、但又想透過手術做出一對美波的女性。多數對於先前手術的乳房大小不甚滿意的患者,多是因聽從醫師建議模仿他人乳房,或與術前模擬的大小有差距等原因,讓術後出現了雖不滿意卻只得勉強接受的局面,而術中自我決定法是目前唯一能避免理想與實際有落差的隆乳方式。另外,莊家榮醫師也提醒術後患者,術中自我決定隆乳術後保養與傳統隆乳方法一致,需要持之以恆按摩,並至少持續按摩半年以上,以保持乳房自然觸感,也能讓乳型漂亮及增加柔軟度,並減少莢膜發生的機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