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只跌了一跤 竟導致無法站立

只跌了一跤 竟導致無法站立

45歲的陳小姐住在草屯並在草屯清潔大隊擔任清潔員;上星期四於路邊進行清掃工作時,不小心踩到鐵罐而跌坐在路面,當時只覺得下背部疼痛,但很快的疼痛的感覺延伸到左小腿。36歲的林小姐,因為下背痛並延伸至左下腿,聽別人說:「千萬別開刀、因為萬一開不好會終身下半身癱瘓」年輕的林小姐不知該怎麼辦?但下背又疼痛難耐。而41歲的王先生是一名搬運工,約一年前因工作不慎由一公尺高的平台跌落,之後下背痛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他,雖然曾就醫求診,但症狀不但沒改善,反而治癒來愈嚴重,甚至延伸至兩大腿,令他坐立難安。41歲的陳老師則是因2~3年前,因學生的惡作劇,在他站起來不注意時將椅子挪開而跌坐地上,之後開始有下背痛情形,雖然接受復健保守治療,但疼痛不斷的延伸至兩大腿、膝蓋,左腳甚至有麻痛感,導致他無法站立、久坐。經台中醫院神經外科門診檢查,陳老師是腰椎第4-5椎間盤突出,因椎間盤突出造成了下背部疼痛及下肢有神經根壓迫症狀;王先生則是第五腰椎及第一薦椎椎間盤突出,因椎間盤突出造成背部疼痛及下肢有神經根壓迫症狀;陳小姐則是第四第五腰椎椎間盤突出併神經壓迫;精醫師解釋及說明後,建議他們接受椎間盤成形術。在接受椎間盤成形術處置後,他們的困擾消除了,重新拾回以往的生活品質。台中醫院神經外科邵國寧院長說明,椎間盤成形術是一種利用經皮穿刺針刺入椎間盤,將低溫電漿汽化棒經穿刺針置入椎間盤,汽化椎間盤部份髓核組織以達到減壓目的,移除穿刺針及汽化棒,在傷口貼上紗布或美容膠,只要觀察60分鐘後患者即可出院回家。患者只需局部麻醉,術後除了些許的傷口痛之外,患者下背痛很明顯的立刻獲得改善且步態穩健。邵院長表示,許多人對椎間盤突出併神經壓迫必須接受開刀治療會怯步,擔心是否會造成永久性傷害甚致癱瘓,因此常「忍痛求生」,導致生活品質大受影響;而椎間盤成形術不但可以幫助患者除去病痛,還能免除他們的擔憂,生活品質很快的得到改善,是患椎間盤突出併神經壓迫患者最好的選擇。

真的假的!燕麥熱量比白飯高1.6倍?

真的假的!燕麥熱量比白飯高1.6倍?

近日媒體報導指出,每100公克燕麥熱量高達389卡,熱量比白飯多出1.6倍。實際上兩種食物的比較基準有極大的差異。100公克的白飯可以直接食用,只有半碗左右;而高達390大卡100公克的燕麥片約有15湯匙,一個飯碗都還裝不下,而且它是乾燥狀態,並不能直接食用,需加熱水泡發;可以食用時,其體積約已達2碗飯左右,所以它的熱量當然比半碗飯來得多。前者是含水份的熟重,後者卻是水分偏低的乾重,若以100公克為基準比較其熱量時,應該是以「米」與「麥片」來比,就會發現兩者的熱量差異不大了。市售的燕麥片多屬全穀類,除了熱量及三大營養素外,尚含有較高量的抗性澱粉、維生素、礦物質、植化素、可溶及不可溶纖維,是吃精白米、白麵的現代人較容易缺少的營養成分,國產的糙米、玉蜀黍(不是玉米片)也屬全穀類。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金惠民也同時提醒民眾,目前市面上有許多琳瑯滿目的燕麥奶、燕麥穀奶、喝的燕麥…等產品,這些產品雖然可以提供有益於人體健康的膳食纖維,然而,它們為了口感,多數產品添加了果糖、蔗糖等,其所含的熱量與成分來源則不容忽視。這些產品每100毫升的熱量大約50至55大卡,民眾如果喝了1罐市售300~350毫升的燕麥奶類產品,就等於喝進約150大卡,相當於半碗白飯的熱量,對於健康的效益有正有負,消費者需仔細閱讀其標示,並視個人狀況有所節制。多數全穀類對於現代人慢性疾病的控制,如:血糖、血脂肪、血壓、體重等都有助益,國人應養成習慣以全穀取代精製穀類產品,燕麥只是其中一種而已。

打擊惡視力,要從小做起

打擊惡視力,要從小做起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維護及保障兒童健康權益,從民國88年起開始辦理視力保健篩檢,並於95年起結合醫療院所、健康服務中心及幼托機構全面辦理「學齡前兒童整合性(視力、聽力、口腔、身體檢查)社區篩檢」,期望透過此項篩檢服務,於兒童早期發展階段,及早發現異常,早期矯正及治療。依據衛生局辦理此項篩檢之歷年結果顯示,臺北市學前兒童疑似視力異常者由95年20.66%,至97年上升到27.83%,其中以弱視、斜視及屈光不正(含近、遠視)等異常情形最為常見;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游麗惠處長表示,許多學(幼)童的弱視,必須在視覺神經系統完全發育之前(約六歲)的黃金期及早矯正治療,以免造成永久性弱視,故幼稚園及國小一年級前為斜、弱視矯治關鍵期。近視目前是全世界相當普遍的眼睛疾病,也是造成視力障礙的主要原因,而臺北市近視比率有逐年上升之趨勢(93年至94年增加率為12%,94至95年增加率為19%),且近視年齡愈來愈年幼化,根據97年學齡前兒童整合性篩檢複檢結果,近視確診率為36%,98年升至37%,另近20年來發現國小1年級學生的近視率提高,近視已成為國小低年級學童的主要視力問題之一。根據調查,學童近視嚴重的主因為「長時間、近距離、不當用眼」所造成,因長時間的近距離不當用眼(如看書、打電腦)導致眼壓增加,眼球膨大及眼軸變長;再者,都會化的生活型態,學童戶外活動機會相對減少,也使得眼睛無法有效的放鬆。有鑑於此,為改善學(幼)童視力不良之問題,衛生局除積極推動「學齡前兒童整合性社區篩檢」,因幼兒及學童在校(或園所)的時間皆長,教師是幼兒及學童保健習慣養成重要人員之一,另結合教育局共同推動改善學校教室桌面及黑板照明度,將視力保健融入教學課程,綠化校園,落實鼓勵學生於下課10分鐘確實走出戶外及望遠凝視制度;並透過輔導、評鑑、獎勵等機制,推動健康學園自主管理及鼓勵園所發展特色主題計畫,以全方位方式推行幼托園所視力保健。此外,平日家長也應協助培養學(幼)童在家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包括讀書寫字時保持正確姿勢、打電腦時保持螢幕與眼睛的距離、長時間工作時,每30~40分鐘,休息10~15分鐘或遠眺遠方3分鐘等;另安置合宜的視覺環境,如室內採光充足、調整適合學(幼)童身高的桌椅高度;並注意營養均衡及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兒童整合性社區篩檢服務不同於醫療儀器檢查之確立診斷,主要為初步找出高危險幼童,若初檢疑似異常的幼童,請家長於2週內攜帶幼童及「篩檢報告單」至醫療院所完成複檢或矯治,並將複檢(矯治)結果交回幼托園所轉交轄區健康服務中心;若您對於幼童視力保健或臺北市學齡前兒童整合性社區篩檢有任何問題,歡迎洽詢各區健康服務中心或撥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免付費電話)。

想要高挺鼻子擔心有感染、位移、莢膜攣縮風險?卡麥拉鼻模呈現自然感

想要高挺鼻子擔心有感染、位移、莢膜攣縮風險?卡麥拉鼻模呈現自然感

東方人的美感深受西方文化薰陶,就像北韓天然系國民美女鄭美香呈現出的精緻的五官甜美的笑容,高挺線條完美的鼻子,讓人驚嘆於她的清新美感。對鼻雕整形技術有研究的整形外科王祥亞醫師表示,塌鼻子一直是讓東方人困擾的五官問題,最近通過衛生署核准的卡麥拉鼻骨能夠做到自然的高挺鼻形。王祥亞醫師指出,東方人的鼻軟骨比較不發達,所以很多人除了鼻樑低的問題,常見的還有鼻頭太短、太大、太圓、缺乏鼻珠…等等。以往放入傳統的矽膠鼻模容易造成移位、線條太硬不夠自然、形成強韌的莢膜攣縮等問題,而矽膠鼻模長期由內向外壓迫鼻頭皮膚,導致鼻頭表面張力不足造成鼻頭皮膚變薄,甚至可能發生矽膠鼻模穿出皮膚的併發症狀。王祥亞醫師表示,卡麥拉鼻模就是將人工矽膠鼻膜外面再包覆上一層Gortex材質製成的人工鼻模,可以減少術後鼻內莢膜產生造成的不自然感,以及植入後移位的問題,又可以減少只使用Gortex透氣墊片隆鼻產生術後體積被壓縮、鼻形左右不對稱的問題。 此外,單純的L型卡麥拉鼻模隆鼻傷口在鼻孔內側,外人不易察覺,儘管是施行可以修飾鼻頭的韓式隆鼻手術,利用卡麥拉鼻模加上部分自體軟骨,延伸出想要的鼻子長度,整體鼻形既具備矽膠的硬度,又融合Gortex透氣墊片的柔軟觸感,術後均能達到滿意的隆鼻整形狀態。王祥亞醫師說明,山根低的馬鞍鼻、鼻頭大的蒜頭鼻、鼻子短朝天鼻、駝峰鼻、鷹鉤鼻、歪鼻、和鼻翼過度外張的獅子鼻是東方人五官中最常見的七大問題鼻形,只要可以慎選材質和手術的方法,再加上領有專業證照的整形外科專科醫師,將會降低手術風險及後遺症的可能性發生!

東方女性下半身脂肪含量高 夏日紛紛尋求抽脂,美化身型

東方女性下半身脂肪含量高 夏日紛紛尋求抽脂,美化身型

根據報導指出,大腿及臀部囤積脂肪的人可能活得比較久,因為這些地方的脂肪不但能吸收有害的脂肪微粒,同時主動分泌有益的化合物,這則報導讓不少下半身較寬大的女性認同自己的身形,但畢竟女為悅己者容,女性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自己的另一半欣賞,整形醫師蔡豐州表示,即便有這樣的新聞出現,仍然有許多女性前來尋求雕塑下半身的方法。科學研究表示,臀部和大腿似乎能儲存過多的脂肪酸,這些脂肪對身體具有保護作用,但卻也是典型的梨型身材,這樣的身形的確不能說十分的吸引人,因此愛美的女性,只能選擇運動或使用瘦身霜,但是效果都不怎麼理想,於是紛紛求助大腿及臀部抽脂,希望能雕塑出誘人的下半身。蔡豐州醫師表示,東方女性的大腿及臀部脂肪含量很高,不輸西方人,改善空間很大,但是如何運用有效的方法來雕塑下半身,才是關鍵,大腿3D環狀抽脂、或是全腿雕塑都是相當多女性爭相選擇的方式,與其用運動讓大腿越來越粗壯,直接將脂肪消去反倒是更輕鬆愜意。遠離梨型下半身,用抽脂的方法較快又有效率,跟減肥或瘦身SPA相比可以說是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整形醫師蔡豐州強調細胞就像汽球一樣會忽大忽小,只要直接將它抽掉,所有的煩惱就能一次消除,省去相當多不必要的麻煩。即使研究證明了梨型下半身的人能活得比較久,但是女性們認希望能活得美麗活得漂亮,尋求醫師專業到位的幫助,才能快速雕塑出誘人的下半身曲線,想讓自己煥然一新,姐姐妹妹不用等,讓自己活出自信,讓美麗曲線跟隨著妳。

上天的禮物 子宮肌腺症婦女喜獲麟兒

上天的禮物 子宮肌腺症婦女喜獲麟兒

38歲的李小姐,罹患子宮肌腺症多年,每逢月事便劇痛難耐,服用止痛藥均無效,月事儼然成了李小姐的夢魘。二年前經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劉偉民主任進行手術,將纖維化的子宮部分摘除,僅保留三分之一。李小姐術後復原良好並遠嫁日本,去年底自然受孕後回台生產,懷孕34週雖然合併「植入性胎盤」,經劉偉民主任手術,於7月7日順利剖腹產下一子,重2454公克。子宮在切除「植入性胎盤」部位後,仍然保留且母子均安。北醫附設醫院婦產部劉偉民主任表示,二年前為李小姐進行手術時,因她仍強烈渴望能懷孕生子,故雖然日後受孕機會微乎其微,仍為她保留三分之一的子宮。直到今年二月初,李小姐再次出現在門診,表示她遠嫁日本後已懷孕約12週,經與家人商量評估後,決定回台生產。劉偉民主任指出,調閱李小姐之前的手術紀錄,對於她能受孕感到不可思議,經超音波檢查證實胎兒心跳正常,懷孕過程大致順暢,17週時經羊膜穿刺顯示為正常男嬰。劉偉民主任評估李小姐身材嬌小,孕前體重約39公斤,擔心僅剩三分之一的子宮無法承受遂漸長大的胎兒,有可能導致子宮破裂,會危及母子性命,於是決定在34週為她剖腹產,提早取出胎兒。劉偉民主任表示,李小姐於7月7日中午順利剖腹產下一子,重達2454公克,生產過程中意外發現胎盤有一大塊約6~7公分的組織已植入子宮壁內,不但無法自然剝離,且子宮壁僅薄到僅剩一層膜,即將破裂,即是一般醫學所稱的「植入性盤胎」。劉劉偉民主任說:「我們先將子宮生產的傷口縫合,再把植入性胎盤的部位切開後,一小塊一小塊的切除剝離,之後再將植入性胎盤取出時造成的一個大洞縫合,順利解決了「植入性胎盤」常導致的產後大出血,也避免直接將子宮整個切除的傳統做法,仍然保住了李小姐的子宮,也保住她懷第二胎的希望與機會。李小姐表示,劇烈經痛的問題困擾她十幾年了,也曾尋訪其他醫師,都勸她切除子宮一勞永逸,但她對懷孕生子有相當強烈的渴望,縱使只有一絲機會也不願放棄。後來遇到了劉偉民主任,第一次進行子宮肌線症手術前,她還特別叮嚀,不管剩下多少好的子宮組織,都一定要保留下來。術後復原良好,她也找到好歸宿,遠嫁日本。結婚後夫妻倆都沒有放棄懷孕的希望,先後在三間日本醫院求診,日本醫師皆表示,就算懷孕、外孕的機會很高。雖不放棄懷孕,但夫妻倆都順其自然,終於在去年12月發現懷孕了。李小姐說,初懷孕時心裡其實覺得很不真實,不敢相信自己真的懷有小生命,常常會焦慮擔心自己粗手粗腳不小心流產,夫妻倆不敢抱太高期望,擔心若有意外,失落感會更大。後來她跟先生、公婆商量後,決定回台待產,一直到24週她的心情才比實篤定,胎兒胎動頻繁,就像是在告訴她,胎兒仍安全的存在。對於這次順利產子,李小姐相當感謝劉偉民主任及北醫婦產部團隊的照護及關懷,現在首要的是好好照顧這個得來不易的寶貝,至於未來,李小姐笑著說:「不排斥為他添個弟弟或妹妹喔!」

腸胃炎導致大腸穿孔 男童險致命

腸胃炎導致大腸穿孔 男童險致命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小兒科,日前診斷一位腸胃炎併大腸穿孔的五歲男童,照會小兒外科黃元惠醫師緊急手術後,救回一命。小兒外科黃元惠主任表示,這位五歲男童的祖母發現小孩腹痛、腹瀉及食慾不佳已經兩天,曾到小兒科診所求診,初步診斷是腸胃炎,經過藥物治療之後,病情沒有明顯改善,且出現發燒的症狀,於是轉介到該院小兒科急診做進一步診斷及治療。小兒科急診醫師診察後,發現小孩腹部輕微腫脹,驗血報告顯示白血球及發炎指數均超過正常值,X光檢查看到有部分阻塞和脹大的大腸腸氣,認為腸胃炎情況較為嚴重,收住院治療及檢查。經過一天的藥物治療,小孩的病情無明顯改善,且腹部腫脹更為厲害,再次腹部X光檢查看到腹內出現游離空氣,懷疑這位男童是急性腸胃炎併發腸胃穿孔,於是照會小兒外科黃元惠醫師,黃醫師診察後認為男童的症狀是腸胃穿孔併發腹膜炎的特徵,有致命的危險,立刻安排緊急手術治療。手術中發現,男童腹腔內已有二百毫升的膿液,原因是腸胃炎造成大腸穿孔,經手術清除堆積在腹腔內的膿瘍及做人工肛門造廔後,男童第五天即可進食,二週後出院回家,恢復良好。細菌培養結果是一般的腸內菌「大腸桿菌」,並沒有發現其他致病菌。黃元惠主任表示,會造成兒童腸胃穿孔常見的致病菌是沙門桿菌、赤痢桿菌、彎曲桿菌或阿米巴原蟲等。一般性腸胃炎,造成大腸穿孔的案例並不多,新竹醫院曾經治療過五個案例,發生率低於百分之一。黃元惠主任指出,夏日兒童腸胃炎常見原因是吃入被細菌污染的食物或飲水,如被雞糞便污染的雞蛋、在室溫下放置過久的奶製品或魚肉類食品、微波爐加熱的食物中心溫度不夠熱、在遊樂場或游泳池接觸到不乾淨的水等,都有可能造成細菌性腸胃炎。另外一類急性腸胃炎是病毒感染,輪狀病毒是引起兒童腹瀉的最常見病原體,除此之外,可引致胃腸炎的病毒還有腺病毒、腸病毒、手足口病毒等。黃元惠主任提醒家長,平常需保持個人清潔衛生,隨時注意勤洗手;食物及飲水需充分加熱煮沸;全家出遊踏青時,不可生飲山泉水、溫泉水或地下水,才能預防腸胃炎的感染。若不幸發生腸胃炎,因嘔吐及腹瀉喪失太多水份,必需盡快帶小孩到醫院給醫師診治,必要時醫師會用靜脈注輸液以補充的水分,甚至住院治療及檢查是否感染致病菌。

乳癌荷爾蒙療法治療新趨勢

乳癌荷爾蒙療法治療新趨勢

乳癌是婦女好發的癌症之一,傳統荷爾蒙治療藥物泰莫西芬有子宮內膜增生的副作用,讓婦女在與乳癌對抗的同時,還得懷著一個不定時炸彈,而芳香環酶抑制劑卻有造成骨質疏鬆的機率,醫界建議,將兩種藥物接替使用,不但可以減可降低副作用的發生率與抗藥性,亦有助於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健保局已於六月核准通過,結合使用泰莫西芬與芳香環化酶抑制劑exemestane的給付方案。臨床上,乳癌的治療方式十分多元化,其中荷爾蒙療法就有傳統的「泰莫西芬」與新型的「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以下簡稱AI)」兩大類。很多人誤以新藥的上市可以完全取代傳統藥物,其實不然,長庚醫院乳癌治療中心主任陳訓徹醫師指出:AI適用於停經後婦女,但因國內乳癌患者較為年輕,第一時間使用並不符合國內患者的需求。陳訓徹醫師進一步解釋:國內乳癌婦女的平均年齡比國外提早十年,多數患者檢出時仍有月經,雖然接受化學治療會導致提早停經,但卻可能只是假性停經。因此建議在接受荷爾蒙治療時,先服用二年泰莫西芬,等確定停經後,再改用AI藥物,這種接替式的荷爾蒙治療,比較吻合國內乳癌婦女的需求;而兩種藥物合併使用,不但可以大幅降低抗藥性的機率,更可減少長期使用特定藥物引起副作用的風險。高雄醫學大學癌症中心主任、高雄市乳癌防治衛教學會理事長侯明鋒醫師表示,已有研究顯示,服用泰莫西芬二年後,會開始出現復發的情形,服用五年的復發率則有二至三成,復發意味患者對藥物已出現抗藥性。若服用二年泰莫西芬後,後續三年改用芳香環酶抑制劑,由於兩者的作用機轉不同,可以降低抗藥性出現的機率。備註1在一項追蹤長達91個月的跨國性研究報告IES發現,服用泰莫西芬二至三年,轉用exemestane二至三年,與單純服用泰莫西芬五年相比,可降低18%的復發機率,提高14%的存活率。國泰醫院乳房中心主任杜世興醫師表示,exemestane是AI類藥物中唯一有文獻報告證實,對於乳癌患者整體存活率的提升有統計上的顯著意義。AI 比泰莫西芬更能延長無疾病存活期,但唯有exemestane不但可以延長無病存活期,還可提高整體存活率。抗藥性與副作用 乳癌患者的另一隱憂此外,侯明鋒醫師更強調,接替使用不同藥物的方式,不但可藉由不同的藥物機轉,解決抗藥性的問題,也可降低長期使用特定藥物,帶來的副作用風險。長期服用泰莫西芬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生機率,而AI類藥物有發生骨質疏鬆、關節疼痛等副作用之機率;雖然可透過生活、飲食習慣,或藉助藥物緩解,但若縮短服藥時間,相對地,副作用出現的機率也可降低。此外,泰莫西芬具有保護骨頭與心臟的作用,先服用二年也可增強病友面對停經後身體變化的條件。以往,使用exemestane必須自費,但自六月起,健保局已核准給付,患者接受二年泰莫西芬後,可轉用三年exemestane,大幅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exemestane一個月的藥物支出約四千元,納入健保後,病友三年約可省下十五萬元的藥費支出。exemestane也是目前健保給付唯一可與泰莫西芬接替使用的AI藥物。健保局通過泰莫西芬與exemestane組合用藥的給付方案,提供病友更完善的治療。健保給付讓乳癌患者卸除心理壓力高家姐妹從民國95年起先後診斷出乳癌,在手術切除後,兩人接受化療和放療,並在兩年前進入荷爾蒙治療的階段,接受傳統的泰莫西芬治療。傳統泰莫西芬會有子宮內膜增生的副作用,增加子宮內膜癌發生的機率,姐姐固定接受婦產科追蹤。在服用泰莫西芬前,她的子宮內膜有三處增生,大約是0.8公分,但最近一次的追蹤卻發現,增生處已增加到六處,厚度從1.5公分到3公分不等,對她而言,子宮內膜增生的確是服藥後極大的心理壓力。由於符合健保局服用泰莫西芬兩年,且停經的給付要求,兩姐妹陸續改用exemestane,因為換藥時機剛好在六月健保給付後,稍稍抒解兩姐妹自從發現乳癌之後,很多治療都得自費的經濟負擔。備註1:泰莫西芬的作用機轉是阻斷雌激素與雌激素接受體的接合,至於芳香環轉化酵素抑制劑則是阻斷身體器官將雄性激素轉化為雌激素的路徑。Exemestane在台灣註冊的商品名稱為Aromasin諾曼癌素。

你知道傷口該如何保養才能減少疤痕產生嗎?!

你知道傷口該如何保養才能減少疤痕產生嗎?!

文/澄清醫院平等院區三樓外科病房 陳美秀護理長在外科病房工作,最常被病人或家屬問到:「護理長!這傷口要怎麼照顧才不會留下疤痕?」、「傷口不能碰水那怎麼洗澡?」、「我需不需要貼人工皮?」、「去疤痕藥膏真的有效嗎?」。這些林林總總傷口的照護的問題,在這裡詳細告訴大家,也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萬一不小心受傷了,可以成為你的小幫手喔!在西元1971年英國的George Winter博士發現「傷口保持適度的濕潤,可加快癒合速度高達60%,並降低疤痕產生的機會」。所以一些保持傷口濕潤的親水性敷料因應而生,如最火紅的人工皮就是藉由保持傷口的方式來促進傷口快速癒合。所以在面臨各種傷口的時候,有一些新的做法可以提供大家參考:一、手術傷口的照顧:傷口有縫線時,傳統上會用優點棉棒擦拭,再使用生理食鹽水(或者是煮過放冷的開水)棉棒擦拭,最後再用乾的棉棒將傷口擦乾。記住棉棒由內往外或由上往下,不要來回擦;通常在7~10天會拆線,更要注意縫線周圍有沒有紅腫?有沒有分泌物?這些都是感染的情況。縫線拆線之後,可使用美容膠布或薄片的人工皮或者是去疤痕藥膏,但是要有耐心,需要3~6個月效果才會明顯,並注意減少陽光的曝曬,才可以減少疤痕的產生。二、擦傷:小朋友常常不小心跌倒,在手肘或膝蓋處常常造成擦傷,傷口內常含有沙子或小石頭,首先必須用生理食鹽水(或者是煮過放冷的開水)棉棒擦拭,將傷口內的異物清洗乾淨;可以貼薄片的人工皮,人工皮要比傷口大1~2公分,必要時四邊可用紙膠加強固定,若有滲液滲出或傷口紅腫愈來愈多,人工皮需要更換了,這個方式可以保護傷口避免感染,也可以減少因為需要換藥的疼痛。三、燒燙傷:要記住「沖、脫、泡、蓋、送」的原則不變,必需先立刻用清水沖洗或浸泡約20分鐘,再小心剪開脫除衣服。若產生水泡最好不要弄破,以免感染,如果水泡過大可使用無菌空針,將組織液抽出,也可以貼薄片的人工皮,使用方式與上述方式相同。如果傷口有感染的情況或燒燙傷的面積太大,就必須使用燙湯藥膏,一樣使用生理時鹽水棉棒清洗傷口,再用棉棒塗上一層燙傷藥膏,再蓋上紗布每天需要更換2~3次藥,若傷口變小了或乾淨了一樣可以貼人工皮,直到傷口完全癒合。這些新的傷口敷料的運用,減少了換藥時的疼痛也加速傷口的癒合,在日新月異的科技時代,可以善加利用。

職場新鮮人尋找夢幻職缺?淚溝填平增加面試機!

職場新鮮人尋找夢幻職缺?淚溝填平增加面試機!

民間人力銀行評估,今年第三季將有近23萬畢業新鮮人投入人力市場,面對國内職缺供不應求的職場生態,職場新鮮人如何在千萬份履歷中讓面試官眼前一亮?輕鬆取得面試機會!根據面試官評估求職者履歷相片調查顯示,炯炯有神的雙眼是最能直接傳達自信的重要關鍵!亦是面試管篩選求職者的重要評估關鍵之一。整形外科張至德醫師表示,每年六、七月份正值新鮮人求職旺季,許多職場新鮮人希望透過簡單又快速的美容複合式療程,增加求職機會及運勢。依據美容門診統計資料顯示,職場新鮮人整形接受度最高部位以雙眼皮整形為首,其次為淚溝填平手術,其中淚溝填平手術,今年夏天接受度大幅提高,醫師表示,原因可能為求職熱門時期,新鮮人於拍攝畢業照與履歷照前,希望藉由淚溝手術,讓相片更添朝氣!剛成為職場新鮮人的Rita就說:「充滿自信的履歷照得確是尋找夢幻職缺的第一步。」,兩個月前Rita至少投了上百封履歷,卻處處碰壁得不到面試機會。她的整形外科主治醫師張至德說,Rita明顯的淚溝,已無法用化妝遮掩,導致履歷相片雙眼顯得無神,看似疲累老態,當然無法吸住面試官的注意!經由評估後,建議Rita進行眼袋脂肪位移術,將淚溝填平。Rita說:「淚溝填平後,看到新履歷照中的自己顯得很有元氣,術後工作面試機會也增加許多!」。淚溝容易帶給人疲倦且精神不濟的印象,實為影響新鮮人於求職面試頭號殺手!張至德醫師說明,淚溝手術須依患者淚溝問題的嚴重程度做手術選擇,如為輕微型小細紋,可採用玻尿酸與脈衝光的複合式療程,使淚溝填平;若是淚溝塌陷太深且同時有眼袋問題,則建議採用眼袋脂肪位移術達到更顯著的改善。張醫師進一步說明,眼袋脂肪位移術是於眼結膜下做切口,不取出眼袋脂肪,而是將脂肪平均位移到下眼眶組織,使眼袋消失並且將淚溝填平,手術時間僅需約一小時,術後一週後即可拆線,恢復期短,與傳統手術相較之下,術後不易留下疤痕的特性,也較受女性的青睞,是現在畢業後即將進入職場的新鮮人接受度最高的整形手術之一。張至德醫師提醒,不論採用何種淚溝填平術,建議術前應先經專業醫師診斷,根據個人眼周皮膚的鬆弛度、眼脂肪量與分佈情況、淚溝的嚴重度等狀況評估,以求最適合的淚溝填平治療方式。現在的畢業生就業壓力大,加上電腦網路的科技化,長時間使用電腦,導致許多年輕人眼部老化進程提早,提醒民眾預防甚於治療,平時即應避免用眼過度,搭配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抽煙少喝酒,以防提早眼部老化,如此才可輕鬆擁有自信的雙眼並更具備職場競爭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