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飯後趴著睡 小心導致腦缺氧

飯後趴著睡 小心導致腦缺氧

文/養生保健學會理事長楊思標、秘書長李春興從小學起,各級學校就有強制午睡制度,要求學生午餐後趴桌小睡半小時或一小時;長大後進入職場,許多上班族仍習慣午餐後趴在辦公桌上午睡片刻。短暫午睡固然能有效補償體力及腦力消耗,但長期趴桌午睡卻易因不當睡姿,在不知不覺中壓迫耳朵、眼晴、臉部、頸動脈、頸椎、肺部、心臟、胃腸等部位,影響血液循環和神經傳導,輕則使身體不適,嚴重的可能導致其病變。這幾年趴桌午睡的安全性屢受醫界質疑,前一陣了也傳出有中年上班族因趴桌午睡而致頸動脈剝離中風的不幸。國內知名中醫師、養生專家莊淑旂,很早就開始呼籲學童午休趴睡影響健康問題,常在各種演講場合提醒學校老師:千萬不要硬性規定學生飯後趴著午休。為什麼醫學專家不主張趴桌睡即伏案睡?這是由於長時間嚴重彎曲頭頸部及胸部,身體曲度增加,會壓迫到耳朵、眼晴、臉部、頸動脈、頸椎、心、肺、胃腸等器官,此不良睡姿對身體健造成的威脅,分析如下:心、腦血管慢性疾病:中午是人體全身血液循環最快時刻,趴桌午睡因嚴重彎曲頭頸部及胸部,會壓迫頸動脈、心、肺、胃腸等器官,增加心、肺負擔,加上午餐後,體內需較多血液流向胃腸來幫忙消化吸收,導致頭部血液供應不足,氧氣供應不足,引起呼吸不順,醒後會出現頭昏、眼花、耳鳴等大腦缺血缺氧症狀;加上午睡時心率逐漸減慢,流入腦部的血液減少,又加重腦部缺血,會造成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出現暫時性紊亂,導致頭暈、耳嗚、腿軟、腳麻;故對心、腦血管系統係一長期傷害,將來亦可能誘發這些心、腦血管慢性疾病的形成。呼吸道疾病:趴桌午睡使身體彎曲度增加,會壓迫肺部,增加肺部負擔,又因血液、氧氣供應不足,肺部不能好好舒展,導致呼吸不順,會影響呼吸功能,尤其在女性更會因壓迫胸部,還會誘發將來心臟或乳房等之疾病。消化道疾病:午餐後體內需較多血液流向胃腸道,來幫忙消化吸收,至少需一小時才能把胃部食物排空;若餐後隨即桌上趴睡,因身體彎曲度增加,胃腸會受到壓迫,增加蠕動負擔,又體內需較多血液流向胃腸道來幫忙消化吸收,易因心臟供血不足,不利於腸胃正常蠕動,降低消化能力,易造成胃腸氣脹,引發慢性胃炎,這可能就是東方人消化道疾病較多主因。眼睛疾病:趴睡時壓迫的眼球,使眼球漲大、眼軸增長,很容易損傷眼角膜和視網膜,引起角膜變形、弧度改變,還可能導致眼壓升高,誘發青光眼。除了會影響視力,形成高度近視,增加青光眼發病率,很可能加速散光。這可能是台灣學生普遍近視原因之一。脊椎肌肉神經疾病:長時間歪扭頸部及壓迫上半身,會使頸部、肩、腰部肌肉處於緊張狀態,形成肩頸部肌肉痠痛,造成頸椎及胸椎輕微變形。一個人長期保持低頭狀態,頸部的生理彎曲呈開口向後的「C」形狀,趴桌睡時,脖子前彎,違反了頸部生理,所以睡後常感脖子酸痛,手腳麻痹。又趴桌睡時,頭部扭向一邊,造成兩邊肌肉不平衡,一邊收縮,一邊拉伸,頸部的韌帶和肌肉加倍緊張,令頸部後面肌肉疲勞過度,將重力全部集中在頸椎的骨頭上,時間一久將造成頸椎骨椎盤突出,引發頸椎病。又因長時間壓迫上半身,會引發脊柱彎曲,出現腰肌勞損等症狀。手肘尺神經疾病:趴桌睡或手托下巴睡時,手肘需向外側彎,角度較大或倚靠桌面,而尺神經在肘部內側神經處非常表淺,僅介於皮膚與硬骨間,最容易因長時間壓迫而受傷,形成尺神經病變,或神經粘連,致使無名指與小指酸痛麻,即所謂「肘隧道症候群」,嚴重時會出現「爪狀手」。手臂橈神經疾病:趴在桌上,以手臂當枕睡,會因壓迫手臂橈神經,造成手臂神經麻痹,影響正常血液循環及神經傳導,致使大姆指與食指酸痛麻,無法拿筷、筆,並導致肩痛、手臂酸痛等局部性神經麻痺。此外,趴桌午睡時,臉的顏面神經受壓迫、損傷,引發神經麻痺或臉部變形,單側頸動脈的血流量因趴睡姿勢而變小,易引發宿疾。伏案趴桌睡雖有上述七大缺點,但由於方便,在尚無有效改善方法前,至今仍為多數人採用。養生保健協會秘書長李春興博士表示,傳統趴桌午睡因其睡姿不良,可能危害人體健康,長期以往,不止個人需付出健康代價,也將增加政府及人民龐大財政支出;因而在此呼籲:國人及當局應正視這個小問題的大影響,倡導國人正確午睡習慣,睡出健康來。

夏天潮濕悶熱 小心暑熱後遺症

夏天潮濕悶熱 小心暑熱後遺症

炎熱暑假已經過了三分之二,時序上雖已過「立秋」,但此時臺灣氣候仍然很熱,一般要等到「白露」後,天氣才會漸漸涼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黃詩硯表示,近來天氣溫度有愈飆愈高的趨勢,其中在中醫科門診中,亦發現暑熱後遺症患者有漸漸增加現象,以中醫角度來看,暑熱後遺症可分為下列幾類型:第一類型,就是俗稱「中痧」的患者,因為長時間在太陽下曝曬,出汗過多,造成頭暈目眩、口渴、尿少的情形,中醫認為在汗出過多的狀況下容易耗氣,所以會有頭重腳輕、嗜睡的症狀發生,且因暑熱就像蒸籠一樣,讓熱氣在人體內悶燒,如果熱氣不能去除,甚至會發生煩躁、坐立不安的情形,嚴重時甚至會熱昏厥、熱痙攣。用中醫方法如何迅速讓體表熱氣降低呢?黃詩硯建議,可使用刮痧、拔罐方式;刮痧方法:沿著後髮際頸部偏外側向肩部(風池穴到肩井穴)及背部(膀胱經)刮、上臂外側及下臂前及側面(肺經)刮痧。刮痧完,會感覺刮痧處表面溫度增高,熱氣不斷往外散出。但是對於太過勞累、有心臟疾病的患者要小心慎用。她提醒,平日飲食保健應減少冰品及涼飲的食用量,多飲溫水,溫熱飲品可以幫助血液循環,體內熱氣就容易散去,多喝些能幫助散熱的飲品,並且要趁溫熱時喝,才能真正達到體內散熱目的。第二類型的患者,在酷暑天氣中,常要奔波於烈日下,而且常常進出冷氣房;或者是在烈日下工作、打球後,立即沖涼浴或灌冰水的青壯年,在身體盛熱狀況下,沖涼浴或灌冰水雖然很暢快,但這類型患者可能發現自己容易頭痛、肩頸僵硬、肌肉痠痛,晚上睡覺甚至會容易落枕,這是因為在大太陽下,毛孔是張開的,張開的毛孔容易被冷氣、涼水(中醫稱之為「寒邪」)入侵,寒氣進入體內後,因為有收緊特性,所以肌肉容易緊繃、用力不當或姿勢不良就容易拉傷,造成肌肉僵硬或是落枕。黃詩硯教導民眾,自我保健可以從穴道按摩著手,除了上述的尺澤穴和少海穴外,如果頭痛狀況加重,可加強按壓合谷穴,若是疼痛牽連到頸部造成肩頸僵硬,可以使用後谿穴緩解。後谿穴在握拳時,手腕外側,本節後的橫紋尖端骨邊凹陷處,可減緩肩頸肌肉僵硬不適。第三類型的病人以濕疹居多,由於臺灣夏天潮濕悶熱,再加上冰涼飲料已經是夏天必需品,暑熱容易夾雜著濕氣膠著在身體裡,這類型病患在流汗多又不容易散熱的手彎處及腳掌、脖子,或者女性陰部都容易發生如過敏般小紅疹,這是體內濕氣與熱氣因為不能順利排除,散發在皮膚上形成的,在門診治療上,黃詩硯使用桂麻各半湯加減,幫助熱氣從體表發散,或者用豬苓湯幫助清利體內濕熱,都可以幫助病患濕疹症狀緩解。黃詩硯提醒民眾,在平時個人衛生上應注意儘量穿寬鬆衣物,容易患濕疹的患者應選擇棉、麻質等吸汗透氣質料,避免悶熱;分泌物多、容易陰道發炎的女性,在悶熱夏天應避免穿緊身牛仔褲,避免使用護墊時間太長,形成濕熱環境,成為細菌孳生的溫床。延伸閱讀「穴位圖」: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030

醫療走入社區 學齡前兒童全面健檢

醫療走入社區 學齡前兒童全面健檢

衛生署台北醫院秉持服務鄉親,以社區醫療理念,結合民眾醫療需求,自98年度起,該院小兒科與新莊市公所合作,針對137所幼稚園托兒所的8,030位小朋友進行全面健康檢查,其中1,481位(18.44%)有過敏疾患,高居此次篩檢項目第一名。此次,篩檢項目涵括共分為八大類(眼科、耳鼻喉科、脊柱胸廓、心肺腹、泌尿生殖器、四肢、皮膚、生長發育)15項,其中檢查發現有視力異常、齟齒、蠶豆症、泌尿系統及心血管系統疾病之幼童計有3,044人,而罹患齟齒的幼童竟有2,670人。全程除了由專業醫護人員細心檢查,後續也針對檢查結果發通知給家長,並提出檢查相關建議,其中像是現今社會最常見的發展遲緩問題,因為家長們較不易察覺,錯過疾病治療的最佳時機,將帶給父母及小孩一輩子的遺憾,如果需要進一步轉介治療,也能及早了解該如何面對,並共同擬定孩子未來就醫就學計畫,讓孩子在後續的發育成長,能夠以較快的速度趕上,學齡前階段不但是為孩子健康打底的重要時期,更是發育遲緩、感覺統合異常等疾病的治療黃金期。提醒家長,千萬別忽視兒童健檢的重要性。依國家醫療衛生保健政策,衛生署所屬醫院被賦予照護社區居民健康的任務,而社區幼童巡迴健檢服務,是落實社區幼童的健康照顧的第一步,為達到預防疾病效果的基礎工作,衛生署台北醫院除了在97、98年培訓2位過敏專科醫師外,更於99年起針對疑似過敏疾患的兒童提供免費的皮膚試劑檢測、並辦理過敏衛教講座來教導民眾正確的預防與保健之道。「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落實社區幼童的健康照顧的第一步,署立醫院責無旁貸!

皮癢嗎?過敏體質者夏季抗敏教戰守則

皮癢嗎?過敏體質者夏季抗敏教戰守則

夏季氣候時而高溫炎熱,時而多雨潮濕,此氣候型態易使環境過敏原增加,讓許多有過敏體質的民眾,容易因為接觸到過敏原而產生過敏反應!其中最為惱人的就是發生頻率較秋冬兩季高的異位性皮膚炎與蕁麻疹兩種皮膚問題。奇美醫院皮膚科醫師廖怡貞表示,依其看診經驗夏季因體質發異位性皮膚炎與蕁麻疹,導致皮膚搔癢不已而就醫比率確實較冬季高。醫師強調,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過敏體質者容易發生的專一性疾病,病人從幼兒時期,兩頰或關節處就會經常出現紅疹、脫屑及搔癢不已等症狀。而蕁麻疹的起因較多是因過敏體質者接觸到過敏原後,導致全身性的搔癢症狀,可能是偶發性(急性)或是慢性,與異位性皮膚炎大不相同。不論是異位性皮膚炎或蕁麻疹,兩者「癢」起來可真是要人命!醫師建議,如要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發病機率,最好是從改變居住環境開始,盡量讓患者處在溫度與濕度皆舒適的環境、盡量不要流汗,患部要做好保濕護理工作,嚴重時需配合醫師用藥,來減輕患者的不適。而經常好發蕁麻疹患者則應避免與過敏原接觸,常見過敏原可經由接觸途徑分為:吸入性:如塵螨、花粉、黴菌等。經皮膚接觸:如蟑螂、外用藥物等。食入性:如牛奶、蛋、堅果類、海鮮、巧克力、藥物等。除盡量避免與過敏原接觸外,民眾如欲改善過敏體質,不妨可透過適度攝取可以調節過敏體質的健康食品,例如部分益生菌產品,可能有助於改善免疫失衡的狀況。但廖醫師強調,補充營養食品是一個日常保養的動作,但如果皮膚搔癢的狀況嚴重,甚至是初次出現的異常狀況,建議還是第一時間先諮詢醫師並藉由藥物改善及穩定症狀。此外,針對皮膚需長時間接觸的衣服,應選擇吸汗且柔軟的純棉材質,尼龍、聚酯纖維的衣服雖然不會引發過敏,但長期摩擦患部恐怕會加深搔癢症狀造成症狀惡化。在其他方面,盡量維持居住環境乾淨整齊,避免出入大量過敏原聚集的地方,也能避免其他如呼吸道過敏症狀的發生。台灣氣喘衛教學會與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共同推出「過敏指數」指標,以室內外溫差、相對濕度、空氣污染指數等三項指標,透過紅綠燈過敏指數預報,幫助民眾可隨時了解外在環境變化,以降低過敏發作機率。民眾不妨可下載「過敏指數」小工具,有效提供自我照護、提升生活品質!下載「過敏指數」小工具:http://lp33.moo.com.tw/

陪伴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孩童發掘創意力

陪伴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孩童發掘創意力

「注意力不足」、「過動」及「衝動」是伴隨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又稱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童的三大核心症狀,家長往往太過於關注孩童症狀而忽略孩童的自身才能。事實上,患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孩童也有絕佳的創意與創造力,家長應正視孩童的優點,共同陪伴孩童發掘潛能,提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孩童的自我價值、增加自信心,幫助孩童快樂成長!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王雅琴醫師表示,許多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孩童具有創意及行動力,家長可針對個別不同的專長,提供多元發展及學習的機會,讓孩童盡情發揮才能。王雅琴醫師說,每位孩子都具有與生俱來的天賦,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家長不應將課業成績視為第一優先,或以此與孩童的表現劃上等號,忽略了原來出色的才華及專長。家長若能正視孩子的優點及創意,並適度給予肯定及鼓勵,可以大幅提升孩童的信心及自我認同感,讓孩子成長得更有自信與自尊。通常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孩童常有注意力分散、健忘、情緒起伏明顯、重覆犯錯、沒有耐心及暴力破壞等症狀,面對新的事物,孩童容易產生不假思索、衝動及過度好奇的反應,此時家長需適時教育及培養孩童明辨是非的能力,並告知思考及等待的重要性,以免孩童做出脫序或偏差的行為。面對這群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孩童,王雅琴醫師建議,家長及老師應與孩童共同討論制定簡單扼要的學習內容,清楚明白的條例式,盡量避免以嘮叨、長篇大論的說教方式或唱作俱佳的誇張表情叮嚀孩童,否則孩童被表情吸引忘了說話的內容或只記得最後的幾個字,反而達不到溝通目的。平時家長也可以設計簡單的學習口訣,引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孩童的學習動機,並適時調整學習策略及增添有趣的創意元素,以提升孩童的學習興趣。王雅琴醫師提醒,每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孩童的學習狀況及進度不同,家長及老師應視孩童個案狀況,與孩童討論及調整適當的學習計劃,並用心看到孩子學習的進步及改變,避免將家中孩童與兄弟姊妹或其他同齡學童比較,以免讓孩童產生挫折感,導致降低孩童的學習意願。王雅琴醫師表示,目前治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以藥物合併行為治療最為有效。目前在藥物治療方面,主要分為中樞神經興奮劑(Methylphenidate,利他能、專思達)與非中樞神經興奮劑(Atomoxetine,思銳)。利他能為短效藥物,孩童約每4小時需服用一次;專思達具有長達12小時的藥效較方便;Atomoxetine則可維持24小時全天候藥效,一天只需服用一次。王雅琴醫師提醒,治療藥物的選擇,家長需經由專業醫師建議與討論而定,配合醫師擬定的治療計劃下,共同幫助孩童治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王雅琴醫師呼籲,家中成員在陪伴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孩童治療時,應該先詳加了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症狀及病因,知道孩童的問題來自生理因素,再者,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受歡迎、受肯定的,ADHD的孩童也不例外,可站在同理心的立場為孩童著想,才能協助孩童跨出治療的第一步。除此之外,家長及老師也應多加正視孩童的感受,並不吝給與孩子肯定與鼓勵,藉以創造更多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孩童無限的可能,幫助孩童過得更加快樂及自信!

「愛兒工作坊暨社區兒童篩檢」活動,歡迎新手爸媽踴躍報名

「愛兒工作坊暨社區兒童篩檢」活動,歡迎新手爸媽踴躍報名

「嬰兒晚上不睡覺又哭鬧,日夜作息顛倒怎麼辦?」、「寶寶厭奶怎麼辦?」、「什麼時候應該戒尿布?」,新手爸媽常常遇到上述問題,卻又苦於無人可以詢問!    天主教耕莘醫院與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共同於下(九)月四日(星期六)上午九時半假院內E棟14樓E1及E2會議室,舉辦「愛兒工作坊暨社區兒童篩檢」活動,即日起接受報名,歡迎家中有三歲以下小朋友的新手爸媽踴躍參加,解決養兒育兒的疑問。院方指出,想參加的民眾可撥打(02)29105-055向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報名或親自至耕莘醫院E棟大樓服務台索取報名表,名額有限,額滿為止,敬請儘早報名。「愛兒工作坊暨社區兒童篩檢」活動邀請育兒經驗豐富的優質保母,讓新手爸媽有機會可以與保母面對面對談;活動中,保母也將示範嬰幼兒按摩,讓新手爸媽們學習嬰兒按摩的程序、手勢、力道,體驗寶寶親密溝通的法門!除希望讓新手爸媽做好為人父母的心理準備,並解決長久以來的養育困擾,同時把多年經驗分享給所有家庭,發揮回饋社會的功能。耕莘醫院表示,活動完全免費,現場並備有精美小贈品,歡迎新手爸媽踴躍報名。

七夕情人有一套,愛滋性病不來擾

七夕情人有一套,愛滋性病不來擾

行政院衛生署竹東醫院將於明天8月16日(星期一)上午九點到中午十二點,與新竹縣政府衛生局共同舉辦「七夕情人有一套」活動,活動地點在竹東醫院一樓醫學美容中心。活動當天除了有各種保險套的展示及有獎徵答活動,更由院方精神科及檢驗科專業團隊提供免費的諮詢及愛滋性病匿名篩檢服務,讓民眾「知識、健康、禮物一把抓」,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與。精神科蘇柏文主任表示,院方之所以在七夕情人節當天舉辦這次的活動,是為了提醒民眾愛不只要大聲的「說」,更要安全的「做」!透過安全性行為,用最實際的行動保護自己的伴侶,讓愛傳久久,健康也久久。當日活動的有獎徵答活動寓教於樂,除了提醒大家重視健康,所提供的獎品更是精美實用。若民眾對於自己的健康有疑慮,更可以由本院精神科專業人員進行一對一諮商,或更進一步由檢驗科專業人員即時提供免費、匿名的愛滋與性病篩檢。篩檢完全不需任何證件,輕鬆又方便,只需提供可供辨識的代號或名字及聯絡電話,即可在篩檢後七天內知道自己的健康狀況。竹東醫院性病衛教諮詢及愛滋、性病匿名篩檢活動自即日起展開,有需要之民眾歡迎來電諮詢或預約篩檢時間,聯絡電話為(03)5943248轉1192謝大勇護理師,或轉4073陳泰尹先生或鍾瑞敏小姐。

暑假親子遊首選 親子感情增溫術

暑假親子遊首選 親子感情增溫術

暑假慢慢進入尾聲了,2個月的假期中是否有特別安排個假期陪陪自己的家人呢?快帶自己的家人一起到「怡園渡假村」遊玩,讓同遊的歡樂回憶一起深印在腦海中。怡園渡假村為了拉近親子間的距離,將18頃的園內打造成可玩的開心、住的舒適的大公園,在怡園裡可找尋親子間的彼此回憶。歪七扭八的跳格子是爸爸的童年回憶;刺激的滑水道,則是小孩的最愛,在怡園裡,爸爸教小孩跳格子,而小孩則是帶著爸爸玩著滑水道消暑一下,讓親子間無距離。為了讓親子間玩的開心,怡園渡假村針對年長者推出民歌謠演唱,讓五年級生陷入往年回憶,而小孩們則可進KTV高歌一曲,讓歌聲環繞在幽靜的花蓮。此外,怡園渡假村更是整合在地資源,讓親子間一同共遊,讓親子間的感情更加緊密。暑假就快結束了,趁這個機會快約家人一起同遊,讓親子間的感情更加溫,建立更親近的關係吧!花蓮怡園渡假村:(03)8651-166轉11花蓮縣壽豐鄉豐坪村豐坪路三段17號

想管理自己的健康?請先從體重控制開始!

想管理自己的健康?請先從體重控制開始!

「健康享瘦集點活動」開跑!3個月健康減重3公斤,集市民健康卡10點,歡迎台北市民踴躍向各區健康服務中心報名參加。肥胖是健康的隱形殺手!管理自己的健康,從體重控制開始!為推廣健康減重,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即日起至12月31日止舉辦「健康享瘦集點」活動。凡是設籍台北市市民及市民新移民配偶的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大於或等於24者,皆可攜帶身分證至臺北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報名參加。報名及前測的時間為即日起至9月30日止。自報名起算3個月後,於99年11月8日至12月31日期間,再回至原報名之健康服務中心量測體重(後測),減重3公斤(含)以上者,即可獲得「市民健康卡」點數10點,歡迎市民踴躍參加。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98年8月推動健康減重活動,有314人報名參加,72位(23%)民眾成功3個月健康減重3公斤!為持續維護及促進市民健康,衛生局今年希望透過「市民健康卡」點數加碼的方式,吸引更多市民維持健康體位,提高健康生活品質。市民健康卡集點兌換項目包含就醫免門診掛號費(集2點)、市立動物園及天文科學教育館之購票優惠券(集8點)以及初、高階健康檢查(集12~24點),藉由市民參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舉辦的各式健康活動,落實個人健康照護與管理,並且回饋市民更多的健康服務及獎勵。

器官捐贈讓愛99 我支持器官捐贈!

器官捐贈讓愛99 我支持器官捐贈!

署立彰化醫院全體同仁一起響應成效顯著,呼籲大家讓愛動起來!台灣每年器官捐贈移植人數約一佰多人,經過多方宣導後98年度的移植人數才終於突破二百人,只是每年依舊有六千多人在等待接受移植,供需比例差距懸殊,讓許多人來不及等到捐贈就憾然離世。今年度衛生署聯合所署各機構發起「器官捐贈讓愛99~我支持器官捐贈活動」,希望藉由活動讓民眾知曉台灣器官捐贈的概況以及器官捐贈對生命的意義,進而激發民眾發揮大愛精神,支持器官捐贈勸募活動。署立彰化醫院過去雖極力推動器官捐贈勸募,但同意簽卡數都是十幾位甚至是個位數,為了推廣器官捐贈意義讓更多人知道,所以在99年度署立彰化醫院增加每季二天(週六、日)在員林火車站進行器官捐贈勸募活動,因此99年1-6月同仁與民眾的簽卡數有較往年上升,可是截至6月止,半年來也只有15位簽卡。但自6月底起署立彰化醫院積極參與響應衛生署的「器官捐贈讓愛99~我支持器官捐贈活動」,在短短將近約一個月的時間,經由院內多管道的全面宣導與教育後,竟出現預想不到的結果,醫院內的同仁陸續響應簽署器官捐贈意願書已達266位(佔全院總員工比率35.3%),而民眾在這個月就有18位民眾簽署器官捐贈意願書,就民眾簽署意願的部分,僅一個月時間簽署人數就已經超過前半年的累積數,醫院只是社會裡的一個小角落,透過近一個月時間醫院同仁及民眾的熱情響應可以知道,台灣社會裡熱愛生命的民眾應該是很多的,只是缺少認識器官捐贈及有機會去思考生命也可以有另一種非凡意義的管道。署立彰化醫院器官捐贈勸募洽詢電話:(04)829-8686轉1953或1955社工人員。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