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肩膀酸痛難道只是姿勢不正確?

肩膀酸痛難道只是姿勢不正確?

肩膀僵硬或痠痛,幾乎是每一個上班族或勞動工作者都曾面臨的毛病。但你有沒有發現,無論試過多少藥劑貼布、換過多少枕頭、泡熱水澡,甚至花錢請人按摩做SPA,卻遲遲不見好轉;或者,只有結束按摩療程的當下感到放鬆舒緩的,隔天早上起床──尤其當你回到工作崗位,惱人的痠痛又陰魂不散的糾纏而來。這個時候,也許你該問問自己:「我最近是否對於肩負的責任(事業或家庭)感到疲憊不堪,且壓力過大?」肩膀,常常是責任的象徵,如同大家耳熟能詳的那句話:「一肩挑起責任(家庭)的重擔。」當我們背起背包、書包或提袋時,肩膀也確實做到了「承擔」與「扛起」的工作。因此,肩膀本身既有「負荷」的功能與意義,可想而知它在疾病的隱喻上,就是攸關個人的責任與壓力。另外,肩膀也在表達情感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當我們對一個人有好感或愛慕時,通常會把肩膀傾向對方;而聳肩的動作是世界共通「不知如何是好」「不贊同」(但未必反對)「不想涉入」的消極肢體語言。關於肩膀與疾病訊息:肩膀緊繃與僵硬:代表自我壓抑與無法抵抗的壓力、逆來順受。肩膀下塌(駝背):內疚感、負擔過重或面臨生命困境。肩膀不自覺聳起:恐懼與焦慮,因而時時陷入一種自我防備狀態。肩膀後推造成的不自然挺胸:虛張聲勢背後的不安與脆弱。肩膀骨折或骨頭相關問題:事與願違;事實與理想產生衝突,進而帶動的負面情緒與能量。進一步來談,除了肩膀疾病所反映的訊息,左右對稱的人體也會因病痛發生點的不同,帶有不同的涵義:右肩:身為男性的自我價值低落、與父系族親(或職場主管)之間的衝突、工作與事業不順遂、生活重擔與人際關係不圓滿等。左肩:生育力、外貌等女性特質的過分追求或消極態度;母系族親所帶來的壓力與矛盾衝突,對應人際上的敏銳度、表達能力,或者開創力。綜觀以上訊息,我們一般以為太操勞或睡不好造成的肩膀問題,其實都可以更深一層的對應到其他生活細節。下次當你的肩膀產生病痛,在拿起撒隆巴斯或痠痛藥酒前,必須注意這其實是身體在提醒你,應該先解決那些造成不愉快卻未正視的負面情緒。本文摘自:情緒排毒治百病,由方智出版社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books/9/207.html

立秋過,把握節氣針灸「轉大人」

立秋過,把握節氣針灸「轉大人」

今年立秋已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門診中心中醫科主治醫師申一中提醒家長把握節氣,利用針灸刺激經絡穴道促進青春期的孩子「轉骨」、「轉大人」,同時針灸沒有副作用並不會使生長板提前癒合,加上規律運動,較容易達到預期效果。每年立秋(8月7日或8、9日)或白露(9月7日或8、9日)過後,是促進青春期孩子發育的最佳期間,申一中指出,除了服用轉骨方或開脾健胃食補方劑,讓孩子胃口好、吸收力強,固然有助生長,但其實針灸或穴道按摩、運動,非常有幫助成長的功效。申一中說,根據中醫理論,「肝主筋、腎主骨,肝腎強固則筋強骨健」,同時要有良好脾胃來幫助吸收,才能長的更好。所以一般轉骨針灸都是以健脾、補肝腎或疏肝理氣為主,在適當體穴上施針調理身體,就會獲得適當輔助,通常再搭配中藥材或食療,可以使效果更明顯。他還說,人體常用於刺激生長的穴道為湧泉穴,湧泉穴位於腳掌中線前三分之一的地方,每天按摩30至50次,用力碰觸穴道可加速循環幫助生長,騎腳踏車、打籃球、跳繩也是很好的刺激運動。人的身體會長高,最主要和生長板有關,如果生長板一旦癒合,不管用什麼方法就不會再長,所以小孩長高,青春期是一個關鍵點,因為青春期荷爾蒙活動旺盛,加速對鈣質吸收,所以青春期是人體快速成長的最後時期。申一中表示,長高治療時機,通常女生在初經來潮後,大約國小六年級。男生則是在開始長鬍子,聲音開始轉變,大約在國一或國二就可以開始長高治療。在適合年齡方面,由於男女之間發育時間有異,女孩一般比男孩較早開始發育,大約到16歲結束。男孩則比女孩遲約2~3年,大約到18歲結束。但是根據臨床經驗,有些女生14歲初經才來,所以其青春期理論上可至19歲,所以年紀只是大約的判斷,須依個人實際情形而定。以針灸調理體質幫助長高,針灸沒有副作用並不會使生長板提前癒合,所以沒有年齡限制。長高的成效和治療時間長短有很大關係,針灸長高1週針灸2~3次效果最好,但是學生課業壓力重,治療常斷斷續續,通常建議持續治療完成針灸療程,才能達到明顯成果。申一中強調,影響長高的因素很多,如遺傳、營養、運動和生活作息等。遺傳是一個重要因素,也有可能隔代遺傳,持續運動也是很重要,尤其是跳躍運動,如打籃球、排球和跳繩等,可以使生長板減緩癒合,持續刺激生長。飲食方面可以多吃ㄧ些膠質和鈣質食物,如海參、豬腳、山藥、小魚乾等,也可以幫助生長。睡眠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充足睡眠才能幫助長高。另外他呼籲,人的生長有一定時序,如果還沒到青春期,太早服長高藥物,就很容易揠苗助長,造成生長板癒合,真正到青春期反而不長,所以不要隨便亂買來路和成份不明的長高藥,有任何問題最好請教有合格執照的中醫師。同時按照中醫理論,立秋後是適合調整體質幫助長高的季節,建議在孩子出現第二性徵的時候進行針灸轉骨或吃食補方劑,並先由醫師診斷,搭配暑假有更多時間運動、睡眠,效果比較好。

國際失智症月周六登場 智不可失、做就對了!

國際失智症月周六登場 智不可失、做就對了!

全世界每7秒鐘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隨著國內老年人口增多,失智症患者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因此,為響應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發起國際失智症月「智不可失、做就對了!」的宣導活動,花蓮慈院將在二十一日上午十點於協力樓三樓會議室,連續舉辦三場系列講習課程,藉由失智症篩檢及衛教諮詢活動,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提升失智症治療及照護成效。首場講座將在八月二十一日登場,由花蓮慈院精神醫學部蔡欣記醫師與神經內科莊閔妃醫師要帶大家正確認識「失智症」與各期失智症的因應及照護,希望藉著講習課程,提升社區民眾對於失智症照護的相關知識以及照護技巧,減輕家屬照顧負荷並能改善失智症長者的生活品質。而「智不可失、做就對了!」系列講習課程從八月二十一日開始,接連九月四日與十八日將分享失智症非藥物治療護理「娃娃治療」與失智症之安寧緩和照護,地點在協力樓三樓會議室與合心樓五樓交誼廳,歡迎有興趣的醫療相關人員、失智症家屬及社區民眾報名參加。報名電話:(03)856-1825轉2347、2058、3354e-mail報名:[email protected]傳真電話:(03)857-8252

懷孕期間妳有分泌物困擾嗎?

懷孕期間妳有分泌物困擾嗎?

媽咪窩雜誌 採訪/陳紹綺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詹景全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科主任 徐明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 陳曉萱懷孕的婦女,陰道分泌物增加本屬正常現象,但若分泌物的量、顏色、氣味出現異常,甚至伴隨外陰部搔癢、紅腫熱痛、尿道燒灼感、性交疼痛、下腹痛等症狀,就必須懷疑陰道是否受到感染了。孕媽咪常見的陰道感染問題與一般婦女大同小異,但為了胎兒著想,可是一點都不能大意喔!為此,本刊特別在5月份Baby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上舉辦問卷調查,以了解孕期媽咪的分泌物問題。「孕期分泌物調查」問卷結果公佈調查時間:98年5月調查對象:孕期及產後媽媽調查媒體:Baby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有效樣本:1,000份懷孕時是否有分泌物增多情形?分泌物增多的原因為何?是否有接受藥物治療(一般為陰道塞劑)?從以上的調查結果可發現,超過一半(53.1%)的孕媽咪在孕期都有分泌物增加的情形,不過這當中有高達三成的媽咪皆為正常的分泌物,僅有一成多的孕媽咪陰道曾受到感染,另外一成的孕媽咪則是不清楚自己分泌物變多的原因為何。因懷孕而分泌物增多的孕媽咪中,有7.7%為受到白色念珠球菌感染;其次則是細菌性陰道炎,佔了2.3%;而受到滴蟲感染與其他性病感染的孕媽咪,分別各佔0.2%。在治療方面,只有16.0%的孕媽咪曾接受過藥物治療,另外未接受治療的37.1%的孕媽咪中,扣掉為正常分泌物的31.9%孕媽咪,顯示有5.2%孕媽咪,雖有異常分泌物卻完全沒有接受治療。有鑑於半數以上的孕媽咪都有正異常分泌物增多的困擾,後續將為您一一介紹常見的孕期陰道感染原因及其治療方式,並教您在孕期中正確保養私密處,讓陰道維持乾爽、舒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詹景全表示,一般婦女陰道的PH值在3.8~4.5之間,容易感染的時機有二,一為性行為之後,由於男性的精液是鹼性的,所以在陰道射精之後,會破壞陰道的酸鹼值,使陰道呈現偏鹼性的環境,造成細菌增生,引發黴菌或滴蟲類的感染。其次經期的前後也會改變陰道的酸鹼值,增加感染的機會。然而,懷孕後的婦女,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轉變,包括:腸胃道、泌尿道及陰道等。以陰道來說,懷孕後陰道的酸鹼值會偏酸性,一般細菌雖然不容易增生,但過酸的環境反而容易滋生黴菌,所以很多孕媽咪在懷孕初期、中期時,會抱怨外陰部搔癢及分泌物變多,事實上高達80%都是源自於黴菌感染。想了解更多: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1743

疾管局提醒H1N1新型流感威脅持續存在,並呼籲民眾接種疫苗

疾管局提醒H1N1新型流感威脅持續存在,並呼籲民眾接種疫苗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確定新增一例H1N1新型流感重症死亡病例,該個案為國內第47起H1N1新型流感重症死亡病例。該個案為56歲住南部之男性,曾接受心臟手術,自7/12起陸續出現發燒、呼吸短促、乾咳,及咳血等症狀,至附近診所就醫,惟因症狀無改善,於7/17至當地一家醫院就醫並轉至高雄某醫院急診,經診斷有發燒合併咳血及肺炎現象,而住院治療,7/20因呼吸急促使用呼吸器,且出現兩側嚴重肺炎症狀,7/22因血液含氧量下降轉入加護病房,7/23插管治療,並因血壓下降使用升壓藥劑,雖經院方近三週的全力救治,仍因病情加劇於8/8往生。7/22該局已檢驗證實其感染H1N1新型流感病毒,未接種H1N1新型流感疫苗,但有心臟血管方面之慢性病史,其子亦因感染 H1N1併發重症,於7/19死亡(第45例),目前與該對父子同住之其他家屬,未出現疑似流感症狀。依據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目前國內發生之47名因感染H1N1新型流感而往生者,其中46人均未曾接種該項疫苗,一名17歲個案在發病前19日曾接種新型流感疫苗,已於3/25排除與疫苗相關。近幾週我國流感重症個案分離病毒型別以AH3為主;社區流感病毒流行型亦以AH3為主(佔49%),H1N1新型流感病毒比例與B型季節流感病毒相當,分別佔23%與28%。流感會引起的臨床症狀包括急性發燒(耳溫≧38℃)、咳嗽、喉嚨痛、頭痛及肌肉酸痛,發燒的情況可能持續2至3天,民眾如出現類流感症狀,應儘速採取個人防護措施並視需要就醫。而目前疾管局亦持續針對符合重症定義之住院病例及機構集體感染者提供免費克流感之治療。此外,雖然目前H1N1新型流感之威脅不若去年,但仍然會對包含健康年輕族群及青壯年族群在內的人造成健康及生命威脅,鑑於施打疫苗仍是目前公認最有效和安全的預防方法,且近日陸續發現的四例因感染H1N1新型流感而往生個案,該局呼籲尚未接種疫苗之民眾,應接種疫苗,以避免感染H1N1新型流感併發重症。國內目前仍有五百多家醫療院所持續提供免費的H1N1新型流感疫苗接種服務,這些院所資訊請參閱H1N1新型流感網頁專區(http://www.h1n1.gov.tw/),或撥打民眾疫情通報及諮詢專線1922洽詢。

先排隊後補缺!矯正後再處理缺牙 植牙成大局

先排隊後補缺!矯正後再處理缺牙 植牙成大局

眼看暑假轉眼又過了一半,放大檢視出遊照片,才發現亡羊補牢談何容易?不重視牙齒健康的下場,竟讓繪圖軟體也無力回天。多數患者因受不了一口亂牙開啟矯正之路,但齒列不整者又易因清潔不易導致蛀牙或牙周病,最後衍伸出缺牙問題。臨床矯正及植牙經驗豐富的蔡忠翰醫師指出,需要矯正外加植牙的病患,難免期待能利用矯正將缺牙空間關閉,但臨床上除少數病患適用此法外,多數人仍需在矯正完成後再施以植牙或牙橋療程,方可將缺牙部位復原。蔡忠翰醫師指出,牙醫師若未經審慎評估就冒然將患者缺牙空間關閉,將可能導致患者矯正後齒列內傾、中線無法對齊等問題。此外,倘若患者缺牙空間過大,牙醫師即使利用矯正將缺牙部位前後牙齒位移,也可能會因施力過大反造成牙根動搖,最後甚至只得拔掉杜絕後患;就算勉強將缺牙空間閉合,也可能造成患者上方的牙冠傾倒,原牙根卻不動如山的窘況,這也將會讓牙冠下方因牙縫過大而卡食物殘渣,因此臨床上醫師多不建議此一作法。然而,滿口凌亂又有缺牙的患者,究竟是先矯正還是先植牙好呢?蔡忠翰醫師解釋,因植牙是將人工牙根植入缺牙部位,待齒槽骨與人工牙根穩固結合後,再將假牙接在牙根上恢復咀嚼功能與美觀,故患者若在植牙後再施以矯正,人工牙根很可能受矯正裝置的外力影響造成鬆動,進而使植牙壽命減短甚或失敗。一般來說,牙醫師多不建議患者在植牙後再進行齒列矯正,但病患若仍有改善參差齒列的需求,可考慮改以全瓷牙冠或美白貼片做快速矯正治療。患者若經醫師判斷需將缺牙空間暫時留置,待矯正完成後再以植牙方式復原時,蔡忠翰醫師建議,病患可選擇矯正與植牙能力兼具的醫師,如此一來,醫師不僅可確切了解病患口腔狀況,在療程開始前即擬定通盤治療計畫,確實掌握矯正時程,也能在適當時機進行人工植牙,使總療程時間更為精簡,亦可省去病患轉診的麻煩。不過,因矯正與植牙皆屬牙科領域中的高階能力,要找到兩者專精的醫師並非易事,而矯正療程需定時回診,患者還需考量交通遠近及與醫師溝通順暢等問題。蔡忠翰醫師提醒,若矯正醫師無法完成後續植牙療程時,建議病患可選擇同家診所的不同醫師進行矯正與植牙療程,以利醫師轉診及資訊交流。

漢堡、速食愛好者注意!你知道吃下了多少熱量嗎?

漢堡、速食愛好者注意!你知道吃下了多少熱量嗎?

令人食指大動的漢堡、炸雞等速食食品熱量究竟是多少,在點餐前您知道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了臺北市民朋友的健康權益著想,邀請麥當勞、肯德基、摩斯漢堡、漢堡王等4大速食連鎖業者,以方便市民朋友選購前就得知熱量資訊的方式及原則,針對店內販售之產品標示熱量,作為選購的參考,讓市民朋友更容易做出健康選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自91年起推動「健康飲食新文化」運動,並輔導業者製作符合健康化的食品,及產品加標營養與熱量標示。今(99)年6月份特別輔導4大速食連鎖業者,針對速食產品之熱量標示,要求業者提出配套規劃,以便讓市民朋友吃速食也能有更健康的選擇。在衛生局的努力與速食業者的響應下,大型速食連鎖業者起帶頭作用,在店內明顯處或速食產品包裝容器外標示熱量與營養資訊。首先,衛生局要求4大速食業者將產品熱量直接標示於點餐板,或以海報、單張方式,以簡單、清楚、容易辨識的方式,讓消費者可在選購前就能先獲得熱量資訊。 其二,為引導兒童餐在點餐時能朝向更健康的選擇,因此將較健康或熱量較低之兒童餐餐點選項,置於點餐板上最顯眼處,以便於民眾優先選購。 第三,提供各款飲料杯容量資訊,並建議統一以毫升(ml)呈現,以方便消費者點餐選購,同時也是熱量資訊的參考。為使消費者在選購前能更容易的獲得產品熱量資訊,自99年7月起,4大速食連鎖業者,除原有的營養標示資訊之外,已陸續將產品熱量標示於「點餐板」或在點餐櫃旁張貼「熱量與營養標示海報」及在點餐檯上提供「產品營養標示單張」,做為市民朋友選購前的參考。而在兒童餐部份,業者分別以取消熱量較高餐點選項來配合,同時主動推出蔬菜相關產品,以供民眾增加攝取蔬果的機會。在飲料容量標示,目前各家業者均積極與國外總公司研擬相關事宜。隨著健康議題越來越受重視,食品的營養資訊也越來越全面,在提供市民美味、便利的速食餐點之際,亦應考量營養與健康。市民如有相關問題可撥打市民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108將有專人為您服務,亦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相關訊息http://www.health.gov.tw/。延伸閱讀「熱量標示重要事項列表」: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057

打開遲緩兒溝通大門 腦性麻痺兒也能當小記者

打開遲緩兒溝通大門 腦性麻痺兒也能當小記者

「不會說話」經常是父母開始擔心孩子發展可能有問題的一項因素,但父母擔心孩子說話有沒問題時,往往都是寶寶兩三歲以後的事,因為「語言發展遲緩」問題是難發現、晚發現、容易被混淆!心路基金會指出,語言發展遲緩往往伴隨著其他障礙,例如認知與學習的障礙、聽力損失、社會互動的障礙、環境刺激的不足等等,當家長抱持「大雞慢啼」、「長大就會好」的心態看待幼兒不會說話這個問題時,很可能錯過孩子早期療育的時機,家長不能不慎。五歲的志軒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三歲時因為仍不會說話,家長帶他就醫求診,診斷後才發現,志軒的主要問題其實是自閉症,因為互動、理解的能力不足,導致語言發展也出現困難。小閣在近三歲時,雖然各項生理發展跟一般孩子無異,也能用口語表達,但家人發現她只會說簡單句,而且對於超過兩個指令的句子就不知道怎麼反應,經過評估才確認她有認知發展遲緩的問題。心路基金會語言治療師王道偉指出,語言溝通是一種複雜的能力,許多的研究發現,孩子學習走路大約在二歲完成,但是要發展出成熟的語言溝通能力,至少要到六、七歲;而生理因素與環境因素都會影響語言能力的發展。再加上語言發展往往要到二、三歲才能比較看得出差異化,若孩子沒有其他較外顯的發展問題,通常家長發現孩子的語言發展明顯落後一般孩子時,幾乎都要到孩子三歲左右了。因此,難發現、晚發現,以及容易與其他障礙混淆,是發現孩子語言發展遲緩的三大困難。一般而言,學前兒童有相當比例會有語言發展遲緩、構音不清、說話不流利等問題,而發展遲緩兒童,無論是自閉症、亞斯伯格症、腦性麻痺、聽力障礙或智能不足兒童都會因為互動、聽覺、肌肉或神經系統、認知等障礙,而伴隨不同程度的語言發展困難,亟需早療專業人員的協助。心路基金會服務總督導林麗英指出,臨床上有許多心急的家長,期待幾次的語言治療門診就能讓不說話的孩子開口說話,但語言發展的成因複雜,與其執著於要孩子「說」,不如先努力提升孩子學習、認知的能力,和發展孩子多元性的溝通能力。在點燃生命之火的贊助下,心路基金會特別規畫「語言認知療育服務」,結合專業語言治療師和資深療育老師為發展遲緩及障礙幼兒提供服務。林麗英表示,該課程的特色,除了有語言治療師針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及溝通能力、口功能與構音能力做整體評估,也運用許多科技與非科技的溝通輔具,並結合認知訓練,以及生活情境中的互動,來提升孩子整體的溝通能力。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執行秘書卓長興表示,發展遲緩與障礙幼兒在語言發展上幾乎都有困難,若能及時提供療育機會,有正確的溝通學習策略,就能大大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進而在日後的學習、情緒表達、人際互動等方面都有幫助。因此,中信慈善基金會很期待透 過心路基金會這項「語言認知療育」計劃,幫助更多有發展困難的孩子。溝通互動能力與孩子的學習、人際、情緒等發展息息相關,林麗英總督導提醒家長,寶寶的發展是整體性的,例如,從寶寶三、四個月大開始,對大人的逗弄就會有反應,也會嘰咕出聲回應,這都是語言發展的基礎,若寶寶沒有正常的發展出現,家長就應該多加觀察注意。目前心路設有「幼兒發展網站」http://baby.syinlu.org.tw,家長可以利用其中的發展篩檢功能,以初步評估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是否正常;網站內還有許多刺激幼兒語言發展的生活小撇步,歡迎家長上網參考。延伸閱讀「聽!遲緩兒說故事」:http://www.uho.com.tw/focus.asp?sid=5&id=637

擺脫蝴蝶袖與貴妃香困擾 抽脂手術帶你一起魅力迎戰夏天

擺脫蝴蝶袖與貴妃香困擾 抽脂手術帶你一起魅力迎戰夏天

炎炎夏日來臨,隱藏已久的身材終於有機會解放,滿街都是穿著細肩帶、小可愛、與無袖洋裝的女生,特別是在陽光揮灑的海灘上,女性們絕不甘於躲在保守的T恤裡,無不希望換上性感的比基尼,吸引眾人目光,這時候只有需要穠纖合度的體態才能夠將它穿出自信,所以不論是大腿上的鬆垮贅肉,腰上的游泳圈,手臂上總是在晃動的蝴蝶袖,還是肚皮上的小山丘,都絕不容許它們出來見人,畢竟多一點脂肪,就少一分魅力。看到辣妹們展現甜美性感的姿態,自己卻只能怨嘆天生條件不佳,除了要遮遮掩掩,忍受熱汗侵襲,有時還會因腋下不時飄出濃濃的貴妃香而感到尷尬。狐臭、腋毛、蝴蝶袖、及副乳榮登女性夏季的手臂四大困擾,排名不相上下。整形外科醫師張宇正表示,狐臭是與另一種俗稱大汗腺的頂漿腺有關,因受到荷爾蒙影響分泌旺盛而導致的,患者男女比約1:4。頂漿腺多分布以腋窩最多,其分泌液是黏稠呈乳黃色的液體,原本是沒有味道的,但是當分泌液經與皮膚表皮上的細菌混和而被分解發酵,散發出類似脂肪酸、阿摩尼亞而產生特殊體味。而腋下多汗的患者,因為細菌容易孳生,味道會特別濃烈,若民眾有狐臭困擾者,可以尋求專業整形外科醫師進行像狐臭的內視鏡旋轉刀手術,傷口約一公分,手術後約有8成至9成的人身上味道會減少,也有些人可以完全沒有味道。若想要增加舉手投足間的個人魅力,可再搭配腋下除毛及淨白療程,可一併解決腋下問題,不用再擔心有人問你「腋下」如何了。蝴蝶袖也是很多人的共同困擾,明明已經照著明星的舉水瓶瘦手臂方法,卻總甩不掉雙臂上那兩坨肥肉。許多人試著以各種減肥方式消除蝴蝶袖,但體重減輕了,蝴蝶依舊茁壯,而且有蝴蝶袖的人多半也伴隨副乳的困擾。本身對抽脂領域頗有研究的整形外科張宇正醫師表示,最快速且根本的解決方法是「減少脂肪細胞數目」的抽脂方式。現在醫美整形技術非常進步及普遍,可輕鬆解決大家的煩惱,手術療程時間極短,術後恢復快,醫術好的醫師會讓人分不清是否有作過手術。張宇正醫師提醒,抽脂手術雖然在國內目前已相當普遍成熟,但很多人對抽脂手術沒有正確的認知,也不一定適合抽脂,所以術前諮詢是不可或缺的,過度肥胖的人其實並非抽脂的最佳人選,反而體重正常的人更適合抽脂手術。抽脂手術的目的並非用來減輕體重,而是雕塑身體的曲線,最適合針對局部過胖或不均勻的體態加以修正,而過胖的人建議先以運動和飲食控制,減輕至正常體重後再運用抽脂手術調整局部肥胖。抽脂手術的治療原理是利用真空將過剩的脂肪吸出。蝴蝶袖及副乳皆屬於女性夏季體態關注的前幾名,若藉由運動或減肥無法解決,建議可尋求專業整形診所,透過抽脂方式進行改善。

「到您家」服務 藥師關心老人用藥安全

「到您家」服務 藥師關心老人用藥安全

高齡化的社會,造成很多老年人出現獨居現象,有慢性疾病的老人更是普遍,而治療藥物更是琳瑯滿目,藥物服用方式又分為三餐、二餐、飯前、飯後、睡前,這麼多種吃法阿公阿嬤「那知啊!」,好消息報呼你知,署立彰化醫院為公立醫院,平日就積極推動社區健康活動,近期更積極加入藥劑科藥師到府,關懷弱勢族群用藥安全的藥師「到您家」服務。署立彰化醫院自從實施藥師「到您家」服務後,發現老年人的用藥安全有很多是需要提醒的,特別是吃藥問題,及藥物存放問題,就像有一名68歲的阿伯,他除了長期吃高血壓治療藥物外,還聽信親友介紹買了對腎臟及眼睛用的成藥,阿伯吃的藥物加總起來有12種之多,而阿伯因為視力不好,所以會將藥物放在窗戶旁,以致於藥物被陽光直接照射,造成有些藥物已經出現變色的情形,藥師就在當下對阿伯做特別提醒,請阿伯要把藥品放在乾燥陰涼處避免陽光直曬而變質,並且衛教成藥不宜隨意自己服用等問題給予立即指導。還有一位高齡80歲的陳奶奶,把藥從冰箱拿出來給藥師檢查時,藥師發現怎麼有些藥袋上不是陳奶奶的名字,經過藥師了解才發現是一位與陳奶奶一起跳土風舞的張太太患有高血壓,因為最近血壓控制得不錯,而張太太固定拿降血壓的藥都是一整瓶,常有多的藥覺得丟掉很浪費,所以分享給其他土風舞朋友一起用。因此藥師發現陳奶奶在用藥安全上的問題,立即提醒陳奶奶降血壓藥不用冰只要室溫貯存即可,但最重要的是藥物是不可以彼此分享亂吃的,而且適時的給予陳奶奶正確的就醫習慣,讓陳奶奶了解如果自覺病情穩定想停藥或調整藥物,都應與醫師討論才正確,而關於用藥問題請問藥師就可以的觀念!由上述二個例子發現藥師到府服務是比較容易發現患者在用藥安全上出現了什麼問題,因為藥師到府服務就會現場看見患者對藥的置放與用藥情形,同時也呈現出患者對所服用藥物的認知程度的真實狀況,所以透過藥師到府服務,可以讓藥師運用「現場發現、立即指導」的方式,讓藥師在現場發現老人家對藥使用的錯誤情況,並可立即指正,而達到有效修正用藥錯誤的效果。署立彰化醫院藥劑科施拔海主任表示,日前民眾帶到藥局來回收的藥物愈來愈多,回收藥品分類整理時,發現藥物泛濫嚴重,造成環境污染及資源浪費,所以不只是在藥物服用及貯存上有問題,藥物泛濫也普遍存在社區中,所以深感藥師需走出藥局,進入社區為民眾居家用藥安全作把關。署立彰化醫院藥劑科也為了落實成為社區民眾安心用藥的貼心好鄰居政策,目前藥師「到您家」教導社區民眾如何用藥的服務對象是:設籍彰化縣市的弱勢族群「含老年人(65歲以上)、重大傷病病患、低收入者、失業者、單親家庭、身心障礙者…等」,且目前正接受4種以上藥物治療中的民眾,都是醫院藥師走入社區執行特別關懷訪視的對象,歡迎與藥劑科聯繫安排至家中訪視;還有如果民眾家中或鄰居有用藥相關問題,也歡迎來電(04)8298-686轉1251或1255洽詢,將由藥師親自解答,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