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想要延年益壽?請定期健康檢查!

想要延年益壽?請定期健康檢查!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教研部發表最新研究結果顯示,以90年參加臺北市老人健康檢查的24,457位長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其在90~92年間參加老人健檢的次數,分為只參加一次檢查者及兩次以上兩組,並追蹤比較兩組在後續四年(93~96年)的存活狀況。在控制其他可能的干擾因素(年齡、性別、其他疾病狀況等因素)後,發現參加超過一次以上老人健康檢查的長者,明顯比只參加一次的長者(如果參加一次健康檢查者的死亡率是1),有較低的死亡風險(RR=0.589)。今年三月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著手成立公共衛生資料中心,整理衛生局及聯合醫院每年針對臺北市民健康所進行的各項健康服務資料,以評估各項服務對提升市民健康的成效。老人健康檢查服務在臺北市已行之多年,每年提供約4萬多個名額給臺北市65歲以上長者,一次健康檢查的服務,並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各院區及其他20幾個醫院共同參與為市民服務。老人健康檢查檢查內容涵蓋健康史、身體評估、糞便潛血免疫分析、檢查結果之保健諮詢及轉介、憂鬱症篩檢及認知功能評估、跌倒風險評估暨居家安全訪視轉介、甲狀腺刺激素免疫分析、心電圖檢查、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口腔篩檢、胎兒蛋白檢查、胸腔X光檢查、腹部超音波、攝護線特異抗原等檢驗。臺北市公共衛生資料中心成立之後,計畫針對目前衛生局資訊處所例行收集的19個資訊系統,進行整理與加值,以評估其服務成效。老人健康檢查資料庫是臺北市公共衛生資料中心成立之後,第一個整理分析的資料庫。研究目的想要了解參加健康檢查是否可降低受檢者的死亡率?公共衛生資料中心進一步解釋研究意涵認為,此研究的初步分析顯示參加多次健檢者,比只參加一次健檢者有較高的存活率,但健康檢查如何達成延年益壽的機轉,仍有待進一步的分析,才能釐清兩者的關係。從初步分析結果來看,應鼓勵臺北市長者每年參加健康檢查,以維持身體健康狀態。

想耍帥,不需要吸菸 周董阿嬤挺你拒菸做自己!

想耍帥,不需要吸菸 周董阿嬤挺你拒菸做自己!

周杰倫(周董)不僅百忙中應富邦文教基金會及董氏基金會之邀請,拍攝拒菸廣告,為了公益,87歲的阿嬤獻出了公益廣告初體驗,同時與杰倫一起拍製拒菸短片與廣播,鼓勵全國460萬青年學子「不吸菸,做自己」!87歲的阿嬤個性活潑,除了拍過周董的「外婆」、「迷迭香」MV,更曾在演唱會上與杰倫大秀國標舞,面對鏡頭很有大將之風的阿嬤在片場始終笑臉盈盈,連工作忙碌的周董做起公益都顯得精神百倍,還不時與阿嬤調皮互動。在訪談中阿嬤驕傲且欣慰的說,「杰倫不吸菸!我們家的囝仔都不吸菸!不吸菸,阿嬤也挺你!」,阿嬤也說,希望年輕人都不要吸菸!此次拒菸宣導,在教育部、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大力支持之下,將直接深入全國4,032個學校,每個校園內有設有「不吸菸、做自己」杰倫挺你的人型立牌、海報與傳單;還有下課了、中午吃飯了及放學了的拒菸廣播,其中中午吃飯鈴聲後的拒菸廣播,還有「阿嬤也挺你」的幽默獻聲;同時兩人聯手拍製的八分鐘短片,也提供予各校老師於班會中播放及討論,加上從國小到大學全國四千個學校,將同步在校牆外拉起四公尺長的「不吸菸、做自己」杰倫挺你的大型布條,全面迎戰國內日益嚴重的青少年吸菸問題!此支公益廣告不同於以往輕鬆溫馨的訴求,周董以堅定及鼓勵的口氣對青少年表示「有自信,不需要吸菸、想耍帥,不需要吸菸、有煩惱,也不需要菸,如果吸菸變成你的習慣,請改掉你的壞習慣,給不吸菸的自己一個掌聲,不吸菸,做自己,我挺你!」。大家的生活裡也許有許多來自朋友慫恿抽菸的誘惑,在短片中杰倫也提及,「他是個很愛面子的人,但是該拒絕的時候,他也不會怕拒絕!」

癌友、家屬、醫師、護士,為「抗癌必勝」一同走上街頭

癌友、家屬、醫師、護士,為「抗癌必勝」一同走上街頭

癌症是全世界首要的死因之一,因此,為降低癌症發生率與減少死亡率,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及癌症希望協會特別響應國際抗癌組織所發起的「世界抗癌宣言」簽署募集行動,動員癌症病友、家屬、醫師、護士及關懷癌症的企業等共計160位,有的穿著紫色T恤、有的拿著紫色氣球、有的拿著紫色加油棒,在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主任秘書林金富及癌症希望協會王正旭理事長的帶領下,由台北市政府前廣場出發,沿途拿著請支持世界抗癌宣言的標語並呼著「我們要抗癌必勝」、「我們要消除癌症」、「我們要建構無癌環境」3大口號,用最大聲、最整齊的步伐,告訴大家,要注意自身健康外,更希望更多人加入抗癌的行列、一起建立無癌環境!8月才參與第21屆世界抗癌大會的癌症希望協會王正旭理事長表示:「癌症不僅是健康問題。它所牽涉的層面很廣,無論是身體、經濟、心理等,在大家生活型態與環境的改變下,每個人都有可能面對癌症,所以,全民都必須做好對抗癌症的準備,無論是預防、篩檢、積極治療、罹癌後生活品質的維持、臨終關懷等,這些癌症的全程照護,更是需要政府、民間機構、醫療單位等共同透過資源的整合,讓民眾能建立良好的健康意識、讓癌症治療效果能達到最佳的成效,讓全民都能健康樂活。」應邀出席的柳營奇美醫院曹朝榮榮譽院長,除了自己全心投入癌症醫療工作外,同樣也是癌友的他,這次是以癌友身分帶領著所有癌友遊行在熱鬧的信義商圈中,他說:「每個人都會生病,罹癌不可怕,只要勇敢面對,積極治療,每個人都可以像他一樣,站在這裡,當更多癌友的榜樣」,而因淋巴癌復發正接受治療的病友藍小姐,也同樣在遊行的行列中,她也要為自己、為更多的淋巴癌病友、為全民的健康走出來,和所有人一起大聲宣讀:「提高診斷、治療、康復和緩和醫療水準、推廣篩檢,提昇民眾防癌意識,提高癌症存活率」等9條世界抗癌宣言,讓台灣抗癌的腳步與世界同步,也希望更多人能加入世界抗癌宣言的連署,一起為自己的健康努力!為了讓全民都能享受健康人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主任秘書林金富也呼籲民眾多利用政府所推廣的4大免費癌症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提高癌症存活率。

更年期到小心容易誘發躁鬱症

更年期到小心容易誘發躁鬱症

一位五十歲婦女,有精神病史,原本控制的不錯,但是最近卻因更年期,造成身體不適,竟讓她的躁鬱症再度發作,嘉義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許哲華表示,患者經過藥物控制與心理師的諮商治療,已趨向穩定。許哲華醫師說明,入秋後精神疾病的患者漸多,天氣變化大會引起病人心情浮動,甚至荷爾蒙失調,引起人的行為與對事物認知的轉變,一般人經過藥物治療後,病情會好轉,但是一位五十歲婦人,卻異於平常,躁鬱症上身。這位婦人原本控制不錯,但最近開始劇烈變化,心情低落、焦慮、無望,甚至有罪惡感,許哲華醫師指出,進一步瞭解後發現,婦人已年滿五十歲,到了更年期,時常心悸冒冷汗,不停的抱怨自己的身體,才誘發躁鬱症。許哲華醫師解釋,治療方式除了給予相關藥物,並會婦產科做更年期治療,另外也請心理師給予心理諮商,嘉義醫院心理師劉怡汝表示,透過傾聽、支持與同理心,讓患者瞭解是那些因素造成自己的行為異常,會引起那些後果,再加上適當的藥物控制,婦人的情況才又回復穩定。許哲華醫師強調,外在環境的變遷或身體內部的變化,很容易誘發躁鬱症,家中有更年期的婦女,而且有精神病史者,家人必須特別注意。

心血管疾病患者注意!不當運動換來的不是健康而是腦中風

心血管疾病患者注意!不當運動換來的不是健康而是腦中風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神經科葉伯壽主任表示,日前廣告才子孫大偉先生因腦中風過世的消息,令許多人相當惋惜他的英才早逝,也引起許多民眾對心血管疾病的關注。葉伯壽主任表示,腦中風一向是十大死因的第二位,雖然近年已降至第三位,但無論是第二位的心臟病或第三位的腦中風,皆同屬於心血管系统的疾病,而40%的病人是同時患有心臟病、腦中風或週邊血管阻塞的情況。60~75%的中風是發生在65歲以上的民眾,有30~50%會造成中度至重度的失能障礙。葉伯壽主任指出,對於曾患腦梗塞及心肌梗塞的病患,便需長期服用抗血小板凝固藥物或抗血栓藥物,以期有效預防再發的危險。但藥物過量或血壓控制不良,反而增加出血的機會(約千分之一),所以除了預防藥物的使用外,血壓的控制,尤其最近氣温變化較大的時候,更需注意。至於血壓控制到多少才安全?一般建議是低於140/90mmHg,對糖尿病或腎臟病患者則建議為130/80mmHg,但仍需依病患平常血壓及降血壓後是否會出現不適的情形再作調整。此外,更要避免血壓瞬間急昇或急降的情形,以避增加危險。所以運動不宜太興奮、劇烈,同時注意氣温變化,才能確保安全。那甚麽是安全、適當的運動呢?葉伯壽主任表示,第一是量力而為,不可勉強。第二是建議每週至少三次,每次半小時的活動,如:散步、慢速騎脚踏車、球類或水中慢行。第三是持之以恆做運動。葉伯壽主任指出,腦中風和心肌梗塞的疾病,是因為身體的潛在危險因子未能及早發現,或未得到妥善照顧而發生的。所以預防才是最有效的治療。但如果不幸發生了,更應積極治療、固定服用藥物,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脂的飲食控制,戒除煙、酒習慣,保持愉快心情,加上適當運動,才能真正有效防止不幸的再次發生。

衛生局呼籲:選購化妝品時應遵守「一不二要」原則

衛生局呼籲:選購化妝品時應遵守「一不二要」原則

正逢百貨周年慶開打,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目前市售化粧品的成分非常多樣化,且富含微生物生存所需的養分,由於臺灣的氣候溫暖潮濕,容易招致微生物滋生,一旦產品遭受污染而引起變質,則會影響消費者使用化粧品之衛生安全。為確保化粧品之品質, 行政院衛生署公告訂定化粧品中微生物容許量基準,規定嬰兒用、眼部周圍用及使用於接觸黏膜部位之化粧品,生菌數限量應低於100 CFU/g或CFU/mL,其他類化粧品之生菌數限量應低於1,000 CFU/g或CFU/mL,且不得檢出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或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違反者,經確認有損害消費者生命、身體、健康或財產之虞者,應限期改善、回收或銷燬,必要時企業經營者應立即停止該商品之設計、生產、製造、加工、輸入、經銷或服務之提供,或採取其他必要措施。臺北市政府衛生局7~8月間另亦對化粧品進行外包裝之標示檢查。依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之規定,化粧品外盒包裝及容器均需顯著標示「產品名稱」,而產品同時具外盒包裝及容器時,應標示「製造廠名稱、地址(國產者)」、「進口商名稱、地址(輸入者)」、「內容物淨重或容量」、「用途」、「用法」、「批號或出廠日期」、「全成分」、「保存方法及保存期限(經指定公告者)」、「許可證字號(含藥化粧品者)」等9項於外盒包裝上。除此之外,一般化粧品不得有誇大或涉及醫療效能之宣稱,違者將依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第6條之規定,爰依同條例第28條處新臺幣10萬元以下罰鍰;其妨害衛生之物品沒入銷燬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再次呼籲消費大眾,在愛美之餘,也要注意化粧品的品質與衛生安全,購買化粧品時,應遵守「一不二要」原則:「不輕信誇大療效宣稱、要購買來源清楚產品、要認明完整中文標示」,民眾如有發現疑似違規之化粧品,可撥打市民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撥打02-27208889)轉7105,將有專人為您服務。以上訊息刊登於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

體內毒素多 該如何化解毒素危機?

體內毒素多 該如何化解毒素危機?

每個人的體內都有「毒」,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排毒,排毒是一種全面維護身體健康與平衡的健康觀念,學會「生活中解毒」的方法,能有效預防疾病、淨化身心,由內而外造就強健體 魄,擺脫疾病的困擾。生活過程中正常代謝所產生的廢物,從外界吸收的有害物質,如:食物 中的食品添加物、殘留農藥、空氣及水的污染等。能量醫學博士鍾傑醫師表示,身體有解毒和排毒的功能,人能獨自解毒是要通過化學反應;如何排除,則要仰賴於物理作用。健康排毒的核心是:全面養成良好的生活 習慣。人體新陳代謝可產生400多種化學廢物,每人每天要排出細菌、病毒、寄生蟲卵等約400億個;而人體大便中2/3是雜菌和致病菌,如果24小時內不能排出,它就能繁殖出2兆 以上的病菌。該如何排除、如何自保,人體自有一套動態、立體、完善的排毒系統,只要充分善用,就能打出一場漂亮的「排毒戰爭」有效地預防疾病、淨化身心,幫助體內排除化學物質 及食物中的毒素,讓營養素健康地循環運作,減少脂肪囤積,消滅有害細菌,活化身體機能, 減緩老化。鍾傑醫師說明,現代人生活節奏緊張,工作壓力又大,往往導致了生活節奏的不規律。早起晚睡、一日三餐不準時、坐上餐桌就狼吞虎嚥,身體消化系統無法規律地運作,不僅嚴重消耗胃、十二指腸 等器官,也不利於體內毒素的排出。停留在體內的毒素隨著時間的增加而不斷地積聚,最終必然會作用在自己身上。胃痛、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的發生率就持續上升。「煙酒無益」的評語 大家都不陌生,但是煙酒仍然充斥在現代人的生活當中,不分男女老少,都深受煙酒的毒害。香煙中的尼古丁、酒裏的酒精不單對吸煙或者喝酒的人產生影響,而且周圍的人也無辜地被迫 吸入二手煙。煙霧中的放鬆、酒醉裏的痛快都只會讓身體承受更多的折磨。毒素是身體內的垃 圾,這些「垃圾」的最主要的來源有兩個,一是食物消化、吸收後產生的代謝廢物滯留,另外 一個則是環境中的各種污染的體內沉積。基本上毒素可概略分為有形的有機或無機的化學毒素、微生物、輻 射線電磁波等等;另外無形的如壓力、負面情緒、 潛意藲資訊等等。在健康意藲高漲的現代社會,人們面對如何化解毒素危機,可以從自我檢測中發覺出來,是否有皮膚黯淡無光、容易起紅疹、色斑、小疙瘩和過敏,精神疲倦、精力不足、胸悶氣短, 免疫力差、經常感冒,口臭、屁較臭、打嗝、脹氣、便秘,頭腦混沌、記憶力下降,情緒波動 大、煩躁、易怒,肥胖等症狀的出現來作指標。鍾傑醫師提醒民眾排毒的方法,可從飲食、運動和生活環境與方式四個方面來進行,首先要調理身體狀態, 然後再透過排毒方法解除體內毒素,恢復原來的狀態,在身心都恢復良好自然的情況下,再來 治療疾病。用訊息來調整人體細胞頻率的和諧共振,使人感受到身體的輕盈和精神的煥發,重塑由內到外的健康和美麗。延伸閱讀「生活中解毒」: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401

反覆嘴破造成潰爛 小心癌已上身

反覆嘴破造成潰爛 小心癌已上身

口腔,就像是人類疾病的一扇窗,口腔可以看出人體的免疫功能,自律神經狀況,並與身體各部位息息相關,所以成為治療疾病的重要參酌關鍵。口腔黏膜疾病,是指發生在口腔黏膜和軟組織的病變;和許多全身系統疾病有著密切關係,因為口腔黏膜病況,也是判斷這些疾病處於早期或已到晚期的表徵之一。雖然身體有許多病痛,會從口腔反應出來,例如來自細菌或病毒的感染、藥物過敏、缺乏鐵質、缺B12、葉酸…等等,會出現唇炎、嘴角炎、舌炎等症狀表現,但是如果傷口拖了一段時間,時好時犯反覆發生,久潰不癒很難收口,就要小心是不是有癌病變的潛藏?口腔有著許多功能,是咀嚼食物的地方、品味和發音之處;同時還具有保護性質,對抗許多有害的細菌和物理創傷。口腔黏膜的結構,和唾液的相互關係,幫助我們完成了消化開端的功能。口腔由一層黏膜層所覆蓋,由上皮層、結締組織固有層所構成。保護和感覺是口腔黏膜最大功能,保護是幫我們防禦外來的創傷刺激、生物、微生物、病毒的侵襲。在感覺刺激部份,味覺之外,還有疼痛、碰觸、擠壓以及對冷熱溫度的反應。而唾液分泌出的免疫球蛋白,可以幫助溶解某些細菌,消滅某些病毒。口腔潰瘍就是俗稱的「嘴破」,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症狀,嘴巴裡會有發熱和疼痛的感覺,吃東西時非常不舒服,如果病灶是發生在頰黏膜處,不小心被牙齒咬到傷口,可就成了二次傷害,又得多疼幾天。好在發生在口腔粘膜上的淺表性潰瘍,多是一至兩個星期,便可以自己痊癒。一般口腔潰瘍,講話和吃喝東西時,一碰到傷口就疼痛不堪,有人張嘴困難、有人還會伴隨口乾現象。通常會持續三到十天,嚴重時、還要忍耐兩個禮拜左右,痊癒後不會留下疤痕。有些口腔潰瘍病患,老是在反復發生,醫學上稱之為「復發性口腔潰瘍」。也叫復發性(鵝)口瘡性潰瘍。有人一年發病數次,也有人一個月頻繁發病幾次,甚至新舊病變交替出現。但若這般反復發作,請務必問診就醫了。咬傷或燙傷的水泡,所造成的潰瘍,比較容易復原,但是「自體免疫疾病」所形成的潰瘍,會較難收口,請別自行隨便塗抹藥膏,還是要經醫師診斷,如果不使用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很難痊癒,必要時需佐以免疫檢查。若是濾過性病毒所感染的潰瘍,常需要十天到十四天的病程,才會恢復。正常的口腔黏膜,濕潤光滑,呈粉紅色,除皮脂腺外,沒有其他,口腔黏膜的防禦作用,主要在物理化學細胞免疫的屏障。我們的口水、唾液,就是口腔黏膜的第一道關卡。唾液的沖洗作用,可以用來排除有毒物質,使微生物不易附著於黏膜或牙齒表面。本文作者:孫安迪 醫師摘自:小心嘴破:身體免疫拉警報,由大塊文化發行延伸閱讀「口腔潰爛的原因」:http://www.uho.com.tw/mouth.asp?aid=9464

燒燙傷所引發的後遺症廣 復原之路需親友共同支持

燒燙傷所引發的後遺症廣 復原之路需親友共同支持

日前S.H.E.成員之一的Selina在大陸拍戲時,因爆破過程失誤而受到嚴重燒傷,經過初步處理後返台繼續於林口長庚醫院接受燒燙傷的後續治療,引發國人對燒燙傷治療相關議題的高度重視,媒體也不斷報導其治療復原過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林政宜說,其實燒燙傷治療除了大眾一般所熟悉的傷口照護外,復健治療在其中也扮演了相當重要的部份。林政宜表示,在過去的統計中,台灣地區燒燙傷發生率約為249/100000,雖然比例上較其他意外事故如交通傷害等為低,但此類病患住院期間的死亡率卻高達8.6%,是所有傷害中最高的。且受傷後所引發的後遺症,包括皮膚疤痕、肢體攣縮變形、功能障礙、外觀影響(甚至截肢),及其衍生出的社會問題,像是醫療費用、經濟負擔、就學就業,以及對傷者及其家人身心靈層面所造成的影響更是難以估計。復健治療此時所扮演的角色就在於減少相關後遺症發生,增加受傷後的日常生活功能,甚至精神心理層面的重建。以期幫助傷者重新回到正常生活環境,減少因受傷所造成的功能障礙。林政宜解釋,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也是燒燙傷最常受到影響的部位。其下有肌肉、軟組織、神經、骨骼等結構,隨著燒燙傷的嚴重度,這些組織受傷程度也隨之不同。一般而言,燒燙傷後疤痕的產生,主要發生於燒傷的皮膚或新植上的皮膚,為無彈性組織。在修復過程中,這些疤痕會傾向收縮狀態。疤痕產生的嚴重度與燒燙傷程度、發生位置、燒燙傷面積,以及病患本身皮膚特性有關。除了外觀上與一般皮膚不同,因其收縮特性,特別在關節附近的皮膚容易讓關節緊縮,甚至變成關節攣縮,影響活動角度,進而影響傷者的生活功能。由於傷口的劇烈疼痛,傷者通常不太敢動,甚至只願意維持某一姿勢以減輕痛楚,但隨之而來的就是關節缺乏活動所導致的僵硬、攣縮,以及心肺功能與肌肉耐力下降。他還說,此時若能有適當復健治療介入,搭配良好傷口照護,不但可以維持可接受的皮膚柔軟程度及肢體功能,透過運動治療訓練,也能夠有效幫助傷者恢復關節活動度、心肺功能與肌肉耐力,從而回到正常生活。林政宜表示,在漫長復健過程中,復健相關人員會教導傷者正確肢體擺位,減輕水腫,預防攣縮。並透過副木保護傷口,維持關節角度預防變形。使用壓力治療從皮膚外部給予適當壓力,減少水腫,保持疤痕平順與柔軟。教導傷者進行主動或被動關節運動以維持關節活動度,避免關節攣縮,減緩肌肉萎縮。待傷口恢復至一定程度,後續皮膚照顧包括水泡、皮膚搔癢、防曬等注意事項,中長期更積極的運動指導、職能治療、輔具建議及環境調整等,都屬於復健治療中重要的一環。他強調,以現代燒燙傷醫學的進步,若傷者能好好配合治療與復健進行,相信對其預後以及將來所遭遇日常生活功能的問題,都能獲得具體而有效改善,同時協助傷者順利渡過此恢復期,早日回到正常生活。

不要再當冤大頭!醫美診所種類多,如何選擇才安全?

不要再當冤大頭!醫美診所種類多,如何選擇才安全?

隨著愛美意識的逐漸抬頭,許多女性除了埋首工作之外,「投資自己」變成每月必作的課題,也會願意每月固定提撥一筆資金在美容保養上,許多醫美診所意識到這樣龐大的商機而紛紛開立;然而,有些未合格診所也想搶搭這班順風車,這些診所不僅醫師素質良莠不齊,就連美容材質也都有灌水嫌疑,不僅讓消費者荷包失血,其術後的醫療糾紛更是不計其數;因此如何正確選擇合格安心的醫美診所,並能擁有完美的醫美體驗,相信需要更加小心。醫學美容診所何冠旻醫師表示,患者想施作醫美療程,就是認為自身還有需要改善的空間,而這些瑕疵患者通常不希望他人知曉,所以如何讓患者從進入診所一直到療程結束離開,都能感到備受尊重,是醫美業者必須努力的課題。因此許多患者比較喜歡採預約制,除了不會有患者同時抵達人潮壅塞的情形,獨立的諮詢空間,也讓患者能夠安心進行變美改造。面對患者詢問諮詢師專業度的問題,何冠旻醫師建議,其實大多數的醫美診所對於諮詢師的訓練都相當嚴格,因為身處「第一線」與患者接觸的她們,除了服務態度有所要求外,療程專業知識更是首當要件。坊間醫美診所素質良莠不齊,患者質疑自己所使用的美容材料是否合法安全?對此何冠旻醫師表示,患者平日應多充實醫療相關知識,可藉由上網搜尋或書籍閱讀了解目前合法廠商名稱,進行醫美療程前可與診所再次確認,確保自己所使用材質的安全。許多患者下定決心到醫美診所施行變美改造,滿懷期待想來個完美的醫美體驗,最後卻因為種種原因敗興而歸,從此不想再接觸相關療程;有鑑於此,何冠旻醫師表示,針對療程分段敘述,可歸納出以下4大重點:貨比三家不吃虧:選擇醫美診所進行療程前,切勿因為急躁而胡亂選擇,挑選符合個人美容需求與口碑較好的診所施做療程,較不易發生術後糾紛。事前功課不馬虎:患者如果對於自己準備施作的療程有基本認知,較不會有因為知識不足而誤選療程的情況發生。認明產品標示,不當實驗白老鼠:醫美診所使用的美容材料,一定要經過衛生署認可,患者切勿因為貪小便宜就選用來路不明的產品;花錢冤枉事小,若是出了問題,相關單位也無法追查。了解自我需求,不當散財童子:患者在醫美診所施行療程,諮詢師也會提供其他療程建議,若消費者對於自我需求明確了解,將可避免誤買不適用療程的情況。何冠旻醫師最後表示,經過醫師專業的治療,術後患者也必須依照醫師指示,選用適合個人膚質的產品搭配照護;經過一段時間修護,相信患者會對治療效果感到滿意,接下來就是保持愉悅心情,等待下次再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