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以遊戲作媒介 讓自閉孩童提升人際關係

以遊戲作媒介 讓自閉孩童提升人際關係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為協助亞斯伯格與高功能自閉症兒童提升人際關係,預計自明(100)年1月起,舉辦兒童人際成長團體,透過心理師的帶領,以及同儕間的互動,協助其覺察情緒並學習社交技巧。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王怡仁表示,在門診常見到擔心孩子人際的家長,陪同眼眶泛紅又自述不需要朋友的孩子前來求助,顯示其有人際需求又受挫,這是亞斯伯格症特徵之一,且近年人數有增加的趨勢。她表示,亞斯伯格症主要是在社會互動與人際溝通有明顯障礙,例如無法理解他人語意、缺乏適切的社交技巧等,再加上不擅表達想法及情緒,易產生人際衝突與行為失控,導致人際孤立、自尊低落等,更可能影響學習、情緒或是人格發展。帶領團體的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表示,團體是社會縮影,兒童會呈現平常的人際模式,透過團體遊戲協助成員體驗當下感受、練習表達想法與情緒,若發生衝突,會透過彼此核對,提供孩子新的溝通經驗,進而協助其提升人際互動能力,而為使兒童能將團體所學應用至生活中,帶領者也會針對家長需求提供親職諮詢。王怡仁進一步指出,為協助該類型孩子提升人際能力,自95年即開始辦理兒童團體,已舉辦33梯次。根據參與過的家長表示,孩子的固著行為頻率降低、情緒也較為穩定,而在黃宜靜的個案研究中,參加團體的兒童在溝通表達行為與社會適應能力皆有提升。仁愛院區精神科主任許豪沖表示,該科醫療團隊致力於協助患者穩定病情、期能協助其回歸健康與有品質生活,除門診外,亦針對病患需求而提供個別、團體心理治療或日間照護等服務。她表示,首梯次的兒童人際團體將自100年1月5日起舉辦,為期10週,歡迎國小二至五年級亞斯伯格症與高功能自閉症兒童參加;有意參加民眾可洽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之仁愛院區詢問。

買素食製品標需睜大眼 避免吃到葷成份

買素食製品標需睜大眼 避免吃到葷成份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了解市面上素食加工食品在製作時是否任意添加動物性成分,同時為避免危害純素食者飲食的價值觀,因此針對市售素食食品進行抽驗,動物性成分檢驗及素食分類標示查核結果,全數符合規定。除抽驗產品外,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並針對「素食分類標示」進行查核,抽驗產品中,包含包裝產品,散裝食品(由大包裝分裝販售及散裝批發販售),除散裝批發販售之產品外,其餘產品外包裝標示均依素食分類規定明確標示。行政院衛生署99年10月14日署授食字第0991302600號公告「真空包裝食品良好衛生規範」、「市售真空包裝食品標示相關規定」,並自公告日起6個月實施,北市衛生局為響應中央政策,同時檢視本次抽驗的包裝產品外包裝標示是否均為符合規定。臺北市衛生局表示,素食製造業者為使產品有更好的味道或口感,可能在其製程中添加動物組織,或因生產線有葷素產品而致交叉污染,或其使用的添加物含有動物組織,如動物膠、魚漿或肉漿,導致所生產之素食有摻葷情形。北市衛生局呼籲素食製品進貨商應自主檢驗或慎選合格來源廠商,以確保產品品質。同時呼籲製作素食加工品業者應秉持職業道德良知,於加工過程及食材的選擇均應符合素食原則,不可添加動物性成分之食材、亦不可過量或非法使用食品添加物,若食材有添加動物性之成分應標示清楚,以免危害素食者之權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更呼籲民眾在選購素食製品時,最好向信用良好的廠商購買並適量採購與食用、選購完整包裝、清楚標示的素料,避免選購散裝、價廉、口味重及標示不清之素料。建議素食者多食用天然蔬果及傳統豆製品,少吃素食加工製品,如素魚、素雞、素肉羹…等等,以免食用過多食品添加物(粘稠劑、結著劑、漂白劑、殺菌劑等);且食材的種類亦應多樣化,以達到均衡飲食。此外,由於純素食者的食材來源較缺乏維生素B12,應額外補充維生素B群,以符合身體生理所需。民眾若發現素食產品有動物骨頭…等異物,可主動向該局反映,以共同遏止黑心食品流入市面危害民眾健康。民眾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1061。以上稽查結果,可上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查詢相關訊息。

老年人易陷入憂鬱症 該如何調適?

老年人易陷入憂鬱症 該如何調適?

目前台灣已是老年化的社會,每天都無可避免的與年長者接觸,當我們談到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的時候,首先都需要明白一點,我們需要瞭解自己,我們需要認識自己,在一個人步入老年這個人生階段的時候,那麼會發生哪些心理上的變化?老年人的心理活動有些什麼特點?這是需要我們瞭解才能更好地去跟老年人打交道。為恭紀念醫院精神醫療中心兼老人心智科主任黃照醫師表示,老年朋友變得心情低落,變得心情緊張焦慮,變得長時間地陷入憂鬱狀態,專業的話來說,這個人有了憂鬱症了。但憂鬱症通常是怎麼發生的呢?黃照醫師進一步說明幾個產生的原因:非邏輯的思維:當一個人採取一種非理性,非邏輯的思維方式看待自己的生活,看待周圍的事物和其他人的時候,就很容易產生憂鬱症。在潛意識中的一些過去壓抑的事件:就是在我們以往的生活當中,有一些挫折,有一些創傷,有一些消極的生活事件,作用於我們,在我們內心裡產生了一些陰影。由於年輕的時候,或者成年的時候,或者在早年青少年的時候,還有很多其它的事情,而且經歷了多麼多年,這樣一些事情在我們腦子裡已經不清晰了,但實際上它還存在於我們的內心裡,存在於自己的潛意識裡,它會或多或少對我們的行為有影響。憂鬱症產生的主要來源,就是生活意義的失去:大家都知道,人生活就是要獲得一些意義的。當一個人覺得他生活沒有意義的時候,這個人的心理狀態就會陷入很消極的狀態。我們知道,有一些人,他們患了憂鬱症,跟他談話你就會發現,在他眼睛裡任何東西都沒有意義。所以我們人生活裡邊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自己的生活還是有意義和有價值的。黃照醫師強調一點,就是環境和個人經歷的不良作用。就是自己的周圍環境,比如家庭,比如鄰里親友,中間有一些人,他們跟我們有不可調和的衝突,對我們有一些不良的作用,或者有一些攻擊和傷害,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也容易產生憂鬱症,如常見的婆媳關係問題便是一個例子。黃照醫師認為想克服掉這些憂鬱情緒,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跟它反其道而行之及求專業人員如醫師的幫助。非邏輯的思維容易造成自己心理障礙,所以出現憂鬱情緒的思維時,不如先自己反思一下,哪些想法是非理性的,非邏輯的,再加以調整一下。當生活環境中,如有一些人和事物會對心情造成不良的刺激,對於老年人來說,比較智慧的辦法就是有預見性地避開這樣的刺激,已保持好心情。黃照醫師提醒年長者起居要有規律、節制飲食、少逸多勞,並希望年輕或中年的朋友,時刻想念著,惦念著你們的老年父母,最好能抽時間常回家看看陪伴他們。延伸閱讀「邁入老年心理變化八個特點」: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623

蠟黃、老化、痘疤通通OUT!皮膚專家教你急救法寶

蠟黃、老化、痘疤通通OUT!皮膚專家教你急救法寶

女人最怕肌膚蠟黃,皮膚一黃看起來就像一副沒睡飽又操勞過度的苦命相,非常可怕!除跟個人本身的膚質、膚色有關之外,若生活作息不正常,常熬夜、應酬,或是平時沒有做好防曬,那麼長久下來,肌膚便很容易顯得蠟黃粗糙。皮膚專家張芹醫師建議可採一些較溫和的治療(如:淨膚雷射或脈衝光),來改善肌膚黯沉的問題,並搭配美白排毒點滴促進體內循環。毛孔粗大的可能原因包括油脂分泌旺盛、角質層肥厚、老化、不當擠壓皮膚等所致,張芹醫師表示,飛梭雷射與淨膚雷射皆有助於改善毛孔粗大的問題,其原理皆是透過雷射光束,促進真皮層膠原蛋白增生與彈性纖維重組,來改善毛孔粗大及鬆弛。飛梭雷射約需5~7天的修復期,不過相對改善的幅度也會更為顯著,且針對痘疤、膚色黯沉、眼周細紋等均有改善效果;淨膚雷射的恢復期短、術後可立即上妝,除了具縮小毛孔的功用,也有緊緻、除斑、均勻膚色等效果,因此也被許多人拿來當作約會前的急救法寶!許多人常問「痘痘、粉刺長不停,還有宛如月球表面的凹陷痕跡,有救嗎?」 張芹醫師指出,導致痘痘生成的原因分為內因性及外因性,形成的因素非常多,就連不當的洗臉習慣都有可能是致使長痘痘的原因,建議先諮詢專業皮膚科醫師,了解問題所在,並搭配醫師開立的口服藥或外用藥膏治療。療程上可採脈衝光,有助於抑制痘痘一再形成;如有較為嚴重的凹洞、疤痕,則可用治療深度較深的飛梭雷射或微針滾輪,來改善坑坑疤疤的問題。可能造成青春痘加重的6因素:使用不當的美容化妝品成分造成毛孔阻塞,進而產生粉刺;建議應選擇不會引致粉刺生成的美容化妝品。 職業上常接觸油脂、含氯的碳氫化合物(如:多氯聯苯)。 反覆摩擦肌膚而造成發炎如:托腮或戴安全帽與面部摩擦。 藥物(如:男性荷爾蒙、皮質醇、溴化物等),都可能引起或使青春痘惡化。 氣候,諸如日曬、濕度過高。 生活作息不正常,像是生活不規律、壓力太大、情緒不佳、睡眠不足、不良飲食習慣等,都會降低自我修復作用,使青春痘增加及惡化。張芹醫師最後建議,做完雷射治療的7~10天內,應避免使用含果酸、酒精、A酸、杜鵑酸等含刺激性成分的保養品;此外,去角質、煥膚、泡溫泉或蒸氣浴也不宜進行,建議此時應使用無刺激性、成分溫和的醫美保養品,做為防曬及保濕之用,並減少在陽光下曝曬的機會,才能擁有美麗的臉龐。

八旬阿嬤心臟亂跳 原來已罹患心房顫動!

八旬阿嬤心臟亂跳 原來已罹患心房顫動!

您是否曾經出現心臟亂跳、心跳又快又亂的情況?小心!這可能是心房顫動的徵兆。80歲的陳阿嬤(化名),最近幾個月老覺得心臟亂跳、喘不過氣,有時更伴隨胸悶、心悸、暈眩等症狀。她的家人納悶:「阿嬤沒有特別的情緒起伏,為什麼心臟會噗噗跳?」,於是帶陳阿嬤前往心臟科做心電圖檢查,才確診已罹患心房顫動。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徐國基指出,心房顫動為心律不整的一種,像是陳阿嬤的心臟亂跳、心跳又快又亂等症狀,且症狀時有時無,就屬於陣發性心房顫動。心房顫動通常好發於老年族群,年紀愈大,其發生率愈高,估計在70~80歲的老年人中,每10人就有1人有心房顫動的問題。除了年齡因素外,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也可能因心房組織退化,而造成心房顫動,因此民眾若出現心跳又快又亂、心跳變化異常等症狀,應儘速前往就醫確診心跳過快原因。根據研究指出,心房顫動患者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5~7倍。徐國基醫師說明,這是因為心房血液需打通到心室,因此一旦心房功能變差或喪失,血液可能卡在心房打不出去,此時就容易造成血塊阻塞,進而產生腦中風現象。若是嚴重的心房顫動患者,更可能導致心臟衰竭,甚至猝死的極高風險。經由研究得知,平均每12位心房顫動病人中,每1年就有1位死亡;也有患者必須頻繁出入醫院而影響生活品質,因此民眾切勿輕忽心房顫動潛在的疾病威脅。徐國基醫師表示,協助心房顫動病人心跳恢復正常的藥物,大多以毛地黃或β阻斷劑為主;在控制心律方面,健保目前雖然有給付藥物如amiodarone,但可能有肝指數變高、甲狀腺亢進或低下,或肺部會纖維化等副作用。且上述這些傳統藥物,經過許多的研究證實,皆無法改善心房顫動患者的死亡率及住院機率。不過令人振奮的是,衛生署已於今年六月核准心房顫動藥物的新選擇-脈泰克(Dronedarone),經研究發現,該藥物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危險性29%,減輕中風相對危險性34%,減少心血管疾病住院風險達24%,副作用也較少。Dronedarone為目前第一且唯一具有此一特性的藥物,而今年九月歐洲心臟醫學會也公布了心房顫動治療準則,將脈泰克(Dronedarone)列為第一線抗心律不整藥物,這項治療準則成為佐證其特性的證明。徐國基醫師建議,有心房顫動病情的患者,除了應積極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還須記得定時服藥,以免病情惡化。民眾若出現心臟亂跳、心跳又快又亂的情況,也應立即就醫診治,確認心跳過快原因,以免延誤診治,導致腦中風或死亡等嚴重併發症。

運用科技腹腔鏡,造福罹癌婦女!

運用科技腹腔鏡,造福罹癌婦女!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李隆乾說,腹腔鏡手術又稱為內視鏡手術、窺視孔手術和微創手術。隨著科技突飛猛進,固態影像微處理器及纖維光學系統被應用於腹腔鏡上,手術者不再需要彎腰駝背、就管窺肚,而能輕鬆站在電視螢幕前面,觀看腹腔和骨盆腔中的各個器官,進而執行各種細微且複雜的手術。因此,腹腔鏡已成為現代大外科手術的最新利器。李隆乾表示,在婦產科領域內,除了生產以外,舉凡各種婦科疾病的手術治療,包括女性不孕症、婦女泌尿問題、各種骨盆腔內的良性腫瘤切除等,已多能藉由腹腔鏡手術來完成。而自1990年,Harry Reich發表世界首例的腹腔鏡淋巴擴清術來治療卵巢癌以後,腹腔鏡應用在婦癌手術的觀念與技術,在婦產科界就如雨後春筍般地蓬勃發展。迄今,腹腔鏡手術已不只是婦科良性疾病或腫瘤的治療利器,在各種婦科癌症初期手術治療上,包括子宮頸癌、子宮體癌和卵巢癌,其治療過程已達真善美的境界,而其治療結果也可媲美於傳統剖腹手術。

外食族 你用的餐具是安全的嗎?

外食族 你用的餐具是安全的嗎?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日前至食品器具及容器專賣店、賣場、餐飲店、連鎖速食業及藥局等販賣場所,執行品質安全性抽樣調查,並針對花博園區餐飲業使用之餐具抽樣檢驗,不合格率達10.5%。分析此專案抽驗結果,不合格產品原因分別為:餐墊紙檢出螢光增白劑陽性、免洗衛生杯及塑膠袋受熱收縮變形、塑膠吸管檢出重金屬鉛超過標準,調查內容如下:塑膠袋、塑膠器具(免洗杯、塑膠碗、沙拉盒、保鮮膜)、塑膠奶瓶、塑膠水壺:檢驗耐熱度,塑膠製品之耐熱溫度依不同塑膠材質而異,若容器受熱變形,易釋放毒性物質,以產品標示之耐熱溫度加熱1小時進行試驗,檢驗結果4件受熱收縮變形(1件免洗衛生杯、3件塑膠袋),衛生局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0條輔導業者參照產品實際測試耐熱溫度正確標示使用方法,提供消費者明確資訊,並全面檢視其他產品有無相同情事,以免觸法。餐墊紙:檢驗甲醛、螢光增白劑,甲醛對細胞具有毒性,螢光增白劑則為合成化學物質,少部分有腐蝕性,可造成皮膚過敏或腸胃不適,惟安全性目前仍未定論,本次抽驗結果10件均未檢出甲醛,但其中1件檢出螢光增白劑(標準:不得檢出),衛生局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0條爰依同法第29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要求業者將案內產品下架,並通知製造業者限期改善,於改善期屆進行複抽時,業者已不再提供餐墊紙。塑膠吸管:檢驗重金屬(鉛、鎘),顏色鮮豔之產品或塑膠製品易有重金屬過量之疑慮,若經吸入或食入方式進入人體,可能會傷害腦部及周邊神經系統,故本次就顏色鮮豔之塑膠吸管檢測其重金屬含量,檢驗結果1件黃色吸管檢出重金屬鉛200.64ppm(標準:100ppm以下),外縣市製造商所轄衛生局已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0條爰依同法第29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要求業者將案內產品下架回收,並限期改善,期屆複抽結果若仍不符規定,將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33條規定,處分新臺幣3~15萬元罰鍰。塑膠奶瓶、塑膠水壺:檢驗雙酚A,該化學物質是一種有機化工原料,可能干擾人體內分泌。行政院衛生署99年11月22日署授食字第0991303265號令公布修正「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增列聚碳酸酯(PC-奶瓶除外)、聚苯碸樹脂奶瓶(PPSU)、聚醚碸樹脂奶瓶(PES)之衛生管制試驗標準,規範其雙酚A(bisphenol A)溶出限量,此次特別針對奶瓶、PC材質水壺之雙酚A溶出量進行調查,結果10件樣品均未檢出雙酚A(標準:PC奶瓶除外:0.6 ppm以下;PC奶瓶、PPSU奶瓶、PES奶瓶:30 ppb以下)。花博園區餐飲業使用之餐具:包括花精靈便當PP盒、雙層甜蜜PP餐盒、雙層甜蜜PP餐盒內含之筷子;花博便當紙盒;碗、盤各1件,分別檢驗著色劑、重金屬(鉛、鎘)、螢光增白劑等,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衛生局提醒民眾,不同塑膠材質會有不同之特性,使用食品塑膠器具或餐具前,應確認產品上標明之材質、耐熱度資訊,再進行食物的盛裝、加熱或保存,若非耐熱材質,不宜盛裝熱食或微波加熱。各類塑膠之本色多為白色或無色透明,使用時請盡量選擇塑膠本色之餐器具,減少使用過度鮮豔或色彩豐富之塑膠餐器具,以避免重金屬超量之疑慮。民眾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衛生局市民當家熱線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1061。民眾亦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或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塑膠食品容器宣導網站(http://jensen.happywin.com.tw/main.php)查詢相關訊息。

老人家注意!3個30秒,減少心血管問題

老人家注意!3個30秒,減少心血管問題

很多人一聽到鬧鐘響,習慣性的動作就是像蝦子一樣彈跳而起,這樣的方式是非常不好的。整合醫學暨心臟內科林承箕醫師表示,根據研究顯示,在早上6點~12點,人們發生中風、心肌梗塞等腦血管、心血管問題的機率,比其他時段高出20%~25%!因為經過一夜長眠、身心鬆弛,尚未暖身、做好調適就匆忙下床,心和腦的血液循環應變不及,就容易發生心肌梗塞、中風等意外。所以我建議在睜開眼睛之前,預留一些時間,在床上做兩個簡單的暖身動作,讓你充滿愉悅、更有活力。首先,「眼睛先不要睜開」,林承箕說明,因為此時我們的腦子剛從一個完全放鬆的狀態,即將進入白天正常運作的狀態,適合先進行一種靜態的暖身,也就是「觀想」。把心思專注在一些美好的、幸福的畫面,例如與最喜愛的人一起,面對蔚藍的海岸、享受溫暖的陽光。觀想的時間不用太久,約半分鐘到一分鐘,這些美好、幸福的畫面,就能溫和喚醒你的身心及應變反應,並且讓你充滿正面的能量和愉悅的心情。做完觀想以後,就可以接著做動態的暖身,也就是躺在床上伸伸懶腰、動動手和腳,接著雙手互搓,搓到掌心發熱後,蓋住雙眼3~5秒鐘。再用手抹一抹臉,就可以慢慢睜開眼睛了。我們常會聽到有一些長輩在半夜上廁所時昏倒、摔得鼻青臉腫,剛開始常被誤認為是中風了,搞得家人親友緊張得不得了。林承箕認為這是因為下床的動作太急、太快,而發生「姿勢性低血壓」的狀況,年長、貧血、經常頭暈的人較容易發作。不管你是否屬於以上說的那三種族群,平常養成起床「三個三十秒」的習慣,就可以降低「姿勢性低血壓」發生的機率。所謂「三個三十秒」指的是:先躺在床上,睜開眼睛,花三十秒動動手、動動腳。 再慢慢起身,在床沿坐三十秒,同樣動動手、動動腳。 最後慢慢站起來,在床邊站三十秒,全身動一動,再輕鬆開步走。本文作者:林承箕醫師摘自:24小時健康行事曆:林承箕醫師整合醫學DIY,由自然主義出版社發行文章來源: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3/4/384.html

天氣寒冷「冬病」報到 中醫籲:三九貼改善過敏體質

天氣寒冷「冬病」報到 中醫籲:三九貼改善過敏體質

剛過了11月立冬,冬至轉眼也要到了,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中醫科廖敏宏醫師表示,平時就患有氣喘、慢性咳嗽、過敏性鼻炎等毛病的人,最近應更能感受到氣候的變化。冬季天氣寒冷,寒邪最易乘虛襲人,引發疾病,尤其是平時就屬陽虛體質的人。傳統上中醫將氣喘、慢性咳嗽、過敏性鼻炎等冬季多發疾病稱之為「冬病」,認為是人體「陽氣不足」的緣故,因此選在「三九天」這個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使用益氣助陽的藥物進行穴位貼敷,不僅幫助人體抵抗寒邪,同時還能鞏固夏季三伏貼的療效,減輕氣喘或鼻炎發作時的症狀。 廖敏宏說明,「三九貼」的治療方式類似「三伏貼」,即於「三九天」時選用具有溫經通絡、益氣助陽效果的中藥製成外敷膏藥,貼敷於穴位皮膚上30分鐘~2小時,使藥物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經由氣血直達病所。根據文獻及臨床經驗顯示,施行此治療法後咳嗽、氣喘、鼻過敏的症狀會有明顯的改善,身體的免疫力會提升,呼吸道過敏現象會減輕以及較不容易感冒。除了敷貼治療外,建議也可搭配藥物或針灸,如此才能較徹底地改善過敏體質。 什麼人、什麼情況下不能貼敷? 廖敏宏提醒孕婦以及一歲以內嬰兒;感冒、急性呼吸道感染、發燒、過去對中西藥物有過敏史、皮膚容易過敏、皮膚破損、嚴重心肺功能不足者,都不適宜貼敷。

老翁突然腳無力 原來是急性血管栓塞

老翁突然腳無力 原來是急性血管栓塞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心臟科蔡貴嶔醫師表示,一位70多歲的先生,兩個多星期前的晚上忽然發生整隻右腳無力,疼痛麻木的現象,於是立刻被送到住家附近的醫院急診,當時診斷為急性中風,住院一個星期後右腳力量慢慢恢復於是出院,但是出院後只要下床走路,右腳就疼痛且還有冰冷的感覺,於是病人轉至該院就醫。理學檢查發現右腳溫度較低且摸不到脈搏,明顯是血管阻塞缺血的狀況,因病人有慢性心房顫動心律不整的病史,才會懷疑是心臟血栓脫落,掉到右腳所引起的急性栓塞,造成右腳缺血疼痛及無力,而非中風引起的無力,經過進一步的週邊血管超音波檢查,發現右大腿鼠蹊部的大動脈有血栓阻塞的情況,因已超過兩星期,無法使用血栓溶解酵素來治療,於是在做完右大腿血管攝影後,立刻請血管外科醫師處理,經切開右大腿股動脈,用氣球將血栓拉出後,血流立刻恢復,病人症狀完全消失,出院後,目前長期使用抗凝血劑以預防血栓再生。蔡貴嶔醫師表示,急性下肢血管栓塞是個不算少見但有時會被誤診的急症,血栓的來源可以是由心臟疾病產生出來的,或是患肢血管硬化內皮損傷產生的,一般症狀發生時都相當危急,患肢會有突然疼痛、肌肉無力、麻木、冰冷的感覺,而更嚴重會癱瘓完全無知覺,診斷上並不困難,但有時會被誤診為中風、肌腱炎或關節炎等,理學檢查會發現脈搏消失、患肢血壓測量不到,目前週邊血管超音波診斷相當準確,再配合電腦斷層或傳統的導管血管攝影都可正確的看出阻塞的位置及血栓的大小,儘早診斷是很重要的。蔡貴嶔醫師指出,因為如果阻塞嚴重而未在4~6小時內開刀除血栓的話,就有截肢及生命的危險,若血栓阻塞沒那麼厲害而時間來得及,則可以用心臟血管導管將血栓吸除,再加上血栓溶解酵素將血栓溶掉來治療,所以這種急症必須立即診斷、儘早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