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切胃患者注意!術後小心「殘胃癌」

切胃患者注意!術後小心「殘胃癌」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外科楊銘棋醫師表示,40幾歲的陳女士因解黑便,頭暈來醫院就診,就診時有嚴重貧血現象,血色素只有6.8m/dL左右(正常應有13以上)。臨床上懷疑是上消化道出血,故安排了上消化道的內視鏡檢查。陳女士在約30年前曾因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而接受了切胃手術,所以只殘存約1/3的胃。內視鏡檢查時發現,在之前手術所做的胃腸吻合處有一個潰瘍,臨床上稱為邊緣性潰瘍,切片檢查結果赫然發現是胃癌,所幸癌症並未轉移到其它部位,陳女士在接受了全胃併淋巴清除手術後,恢復良好,現在正定期門診追踪中。楊銘棋醫師指出,像陳女士這種之前曾做過胃部分切除手術,於超過5年後發現剩下的胃長出胃癌的情形,臨床上稱為「殘胃癌」。如果之前是因良性疾病而切除部分胃者,如陳女士一樣,則殘胃癌好發於術後的20~30年。這類病患發生胃癌的機會是沒有切胃病史者的4~7倍,這可能與切胃後因胃腸吻合,膽汁回流到胃部引起的慢性胃發炎有關。楊銘棋醫師表示,目前學界建議,之前曾因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等良性疾病而接受部分胃切除手術者,至遲於手術15年後應接受初次胃鏡檢查,之後每3年仍需定期胃鏡檢查,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下咽癌患發揮愛心 用香包與病友結緣

下咽癌患發揮愛心 用香包與病友結緣

端午節即將到來,下咽癌患徐瑞雍用愛心發揮創意,親手縫製愛心香包與大林慈濟醫院來院民眾及病友結緣。一顆顆小巧的心型香包,在他粗糙的手掌中顯得格外精緻,拿起針線笑稱自己「笨手笨腳」,要幫忙做這個手工藝實在不容易,不過為了對腫瘤中心友情贊助,100個香包在他手腳不靈活情況下終於如期完成。今年46歲的徐瑞雍,四年前發現罹患下咽癌,在接受全喉切除裝上人工食道後,從此就只能藉由人工發聲器與外界溝通,儘管脖子上所開的氣切洞口讓人怵目驚心,外出時還必須克服攜帶一大堆麻煩的清潔用具,同時也要注意氣切孔遭受異物感染問題,使得日常生活平添許多不便,但徐瑞雍卻仍然保持一顆樂觀、開朗的心。因為積極樂觀,並主動協助病友,徐瑞雍走出了生命的幽谷,更獲得大家的肯定,在九十八年獲得「第三屆抗癌鬥士」,成為勇敢抗癌的生命鬥士。曾經面對漫長而艱辛的治療與抗癌過程,化療後整個嘴部潰爛,嚴重體力衰退只好裝上鼻胃管,這些驚心動魄的身體負荷,對徐瑞雍而言「既然遇到了,就該積極去面對,」他看待病情的不二法門即是如此。對一位建築工,外加個性豪邁的徐瑞雍而言,要完成100顆香包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原本只是陪著妻子黃秋芳到腫瘤中心拿材料幫忙做幾顆,想不到最後在妻子的指導下,友情贊助了好幾個,他笑著說:「這個手工藝女人家比較做得來啦,我只是在旁幫忙而已。」從氣切後咿咿嗚嗚無法再順利由「嘴巴」開口講話,到現在已能藉由發聲器唱歌、教導病友,徐瑞雍勇敢跨出他的第一步,他說「因為我很愛講話,所以隨身都要準備五支發聲器才夠用」。之後徐瑞雍在大林慈濟醫院癌症資源中心當起「人工發聲器老師」,每週二的門診時間,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來回穿梭腫瘤中心,不僅如此,他將這裡當作是自己的第二個家,每當有活動他就會報名參加,或是遇到有相同病友需要學發聲器時,徐瑞雍就會和太太開車著子「隨傳隨到」,全力以赴並不時地用自己的例子當活教材,致力投入幫助病友的行列,讓許多病友及家屬感動不已。

健康粽大集合 蔬菜入粽減熱量

健康粽大集合 蔬菜入粽減熱量

國民健康局在端午節前,邀集10家衛生署醫院的營養師,設計了減熱量、採用在地食材,並經營養師精心調整的健康粽,減油量可達15~20公克、纖維增加3~4公克,一個健康粽的熱量可以控制在300大卡以下。端午節已近,在粽香之中,很多人垂涎等待著美味粽端上桌,期盼撥開粽子時享受到的色香味與驚喜,但也有人裹足於粽子前,可能是怕胖,可能是怕油,也可能怕糯米的消化不良。對於一位坐辦公室上班族,輕度活動,體重60公斤的媽媽而言,一天熱量需要1600~1800大卡。而一個250公克,包了豬肉、香菇、蛋黃、蝦米並用油炒過的傳統肉粽,約有500~600大卡,相當於一餐的熱量。若再搭配貢丸湯或小菜,一不小心就會導致熱量過盛。一般粽子的油脂比例多、油脂又常是飽和高的不健康油脂,加上蔬菜不足,要拿健康粽當一餐確實需要一些修正。衛生署表示,此次集合的健康粽,特點有:減油、白肉取代紅肉、減鹽、高纖、蔬菜入粽等特色、口感特色。減油:採用南部粽方式僅炒餡料、或者外省粽方式,包粽後直接水煮至熟,不但可以減少15~20公克油脂量、還能提增粽葉的香味。餡料採用瘦豬肉、雞肉取代五花豬肉也可以去掉不少不健康的油脂。風味減鹽:用辛香料、花草調味,如野薑花葉包粽子、咖哩、紅麴醃製肉料,都可以減少鹽分的調味。高纖:糯米摻入部分雜糧,既可改善糯米不易消化的特性,又可以增加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的提供。衛生署醫院採用的五穀雜糧琳瑯滿目,有糙米、黑糯米、薏仁等。蔬菜入粽:傳統粽子除了香菇外,鮮有蔬菜加在粽子中。本次設計,青江菜、杏鮑菇都可以加入粽子中。口感特色:魚肉之類的白肉也可以入粽。衛生署花蓮醫院發展以曼波魚取代三層肉的質感,更是取用在地食材的創意設計。國民健康局提醒民眾,如以健康粽作為正餐,因粽子能放入的蔬菜仍偏少,建議民眾吃健康粽時,還是多搭配蔬菜、水果,細嚼慢嚥,將更符合「聰明吃」的原則。當使用在地食材、減碳救地球的意識愈來愈受重視時,米食的飲食文化,也漸成為風尚。健康粽既符合傳統飲食文化,又將現代人健康需求納入調整。衛生署醫院營養師們的聯合精心傑作,國民健康局將放置於「健康100 臺灣動起來」網頁(http://obesity.bhp.gov.tw/)的「聰明吃」專區,讓民眾參考使用。民眾可以在端午節,自行準備材料,家人一起回味包粽子文化。除了端午節,也期望健康粽愈來愈風行,成為街頭巷尾富饒文化的傳統美食。延伸閱讀「健康粽比較表」: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0544

排「塑」毒餐點?醫師:噱頭、騙人的!

排「塑」毒餐點?醫師:噱頭、騙人的!

編輯中心報導塑化劑風暴至今人心惶惶,除了各地醫院開設的塑化劑特別門診詢問度高之外,業者趁機推出號稱可以排「塑」毒的料理餐,還有業者甚至推出排毒按摩以及水療排毒等產品,但醫師指出,這些全都是噱頭、騙人的!塑化劑風波擴及食品、飲品及藥品,許多人擔心體內早已累積了大量的毒素,於是紛紛尋求坊間宣稱有排毒功效的產品或排毒療程。但毒物科醫師表示,多喝水就是最好的排毒方式,根本沒必要亂吃或購買各種所費不貲的排毒產品。過去早有多項研究實際比對吃排毒餐者的排泄物和代謝速率,發現使用這些排毒產品前後根本沒什麼變化,不要說排出塑化劑等化學毒物了,就連一般宣稱的排毒功能都十分有限。動物研究發現,停用塑化劑產品後的六十五天生殖器官會開始回復正常。專家也指出,多喝水、停用塑化劑產品兩天,毒素便可自動排出體外。因此,是否真的有必要服用排毒餐或者是進行排毒療程,就看消費者如何選擇,否則花大錢又沒有效果,毒素還沒排出,荷包早已大失血!

世衛首認手機致癌 業者反駁:證據不足

世衛首認手機致癌 業者反駁:證據不足

編輯中心報導手機電磁波是否致癌的問題,一直是外界相當關注的課題,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首度對外坦承,根據旗下研究團隊的報告指出,長期使用手機確實可能罹患神經膠質瘤(惡性腦瘤)。而對此研究馬上引起手機業者的反駁,直言世衛僅是將研究數據重整,仍無法證明手機電磁波是否對腦部造成傷害。過去針對手機電磁波會影響健康的說法,長期以來因證據不足,都是爭議性很大的說法,世衛也不曾直接回應電磁波致癌的問題。但世衛這次罕見的主動提出研究報告來證實,是根據旗下31名專家的研究報告,破天荒的坦承手機電磁波的確會讓腦部長神經膠質瘤。這份世衛研究報告立即引發無線通訊業者的質疑與反駁,痛批世衛是危言聳聽,質疑這份研究只是把過去的研究數據重新整理比對,根本還是提不出證據來說明,而且沒有其他新的研究可佐證有罹癌危險,說服力不足。但世衛在這次的研究後,也正式將手機列為人類「致癌因子分類表」中的2B級可能致癌因子,與廢氣、汽油、電銲煙霧、咖啡等致癌物品是為同等級。因為在「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把致癌因子分成5級,分別為1級確定為致癌因子、2A級極有可能為致癌因子、2B級可能為致癌因子、3級無法歸類為致癌因子,以及4級極有可能為非致癌因子。因此可確定的是,世衛確實認為手機會致癌。

毒到國外!港澳驗出台製「胃藥」含塑化劑

毒到國外!港澳驗出台製「胃藥」含塑化劑

編輯中心報導國內知名藥廠生達化學製藥生產的胃藥「保胃懸乳液」及中國化學製藥生產的胃藥「益胃片」分別被澳門、香港政府驗出塑化劑DIBP、DEHP,其中DIBP竟然沒有列在衛生署檢驗的6種塑化劑中。事件爆發後,兩種藥品已在當地下架停售,衛生署也指示國內各通路將生達保胃懸乳液下架。健保局估計,每年約有1萬人使用此藥物,可能已遭到毒害。生達製藥表示,保胃懸乳液主要外銷澳門與越南,生產過程無加塑化劑、起雲劑,推論應是容器滲出微量塑化劑。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康照洲說,生達製藥被驗出塑化劑DIBP,但自行送驗沒有驗出政府規範的6種塑化劑。至於中化製藥生產的益胃片被香港政府驗出含有1.2ppm微量的DEHP,很可能是從含有塑化劑的容器中所溶出,但仍需再追查來源,所有產品已下架停售。政府提出D-Day措施,對會用到起雲劑的五大類食品,要求若沒提出未檢出6種塑化劑的安全證明,就不得販售。塑化劑有11種,但政府只驗6種,民間團體批政府鴕鳥心態,擔心事件越來越嚴重而不願意全面檢驗。有民眾更直言政府「丟臉丟到國外」再這樣下去,根本不知道還有什麼東西能吃。政府應該提出有效徹底的解決之道,挽回人民的信心及國際的觀感。

柔妍膠囊含塑化劑DBP 林杰樑:這比DEHP「更毒」!

柔妍膠囊含塑化劑DBP 林杰樑:這比DEHP「更毒」!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今(2)日公布第1起食品添加塑化劑DBP的案例,衛生局表示,添加塑化劑DBP的「柔妍」膠囊由「優活醫藥生技有限公司」提供原料及配方,委託「昱倫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代工製造,並由「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科技事業中心」代銷。對於這起首例,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DBP具睪丸、精子毒性,對生殖方面影響更甚DEHP,但不具致癌性,不過他說,與DEHP同樣具睪丸、精子的生殖毒性,可能造成男童女性化、女童性早熟、男嬰生殖器畸形,或生殖器官與肛門距離縮短等症狀。林杰樑說,就影響生殖功能而言,DBP比DEHP「更毒」,美國規定人體對DBP的承受度為每天每公斤100微克,而歐盟(EU)認為DBP對生殖系統影響嚴重,標準更嚴格,每人每天每公斤上限僅10微克。北市府衛生局表示,環保署民國88年將DBP列管為第4類毒性物質,具生殖毒性,大部分DBP進入人體會在24小時內排出,48小時內幾乎全部排完。

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增 疾管局籲加強防蚊措施

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增 疾管局籲加強防蚊措施

疾病管制局表示,依據疫情資料顯示,最近一週共計確診3例境外移入登革熱個案,分別來自泰國、孟加拉、印尼,其中1例由於就醫診斷時已距發病6日,增加登革病毒於本土擴散之風險,疾管局並呼籲民眾回國如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疾管局表示,最近1例登革熱病例為前往印尼旅遊民眾,在5月19日入境、5月24日開始出現頭痛、關節痛、口乾、舌燥、食慾不振、發燒、皮膚發癢等症狀,患者在5月24日、5月27日兩度前往不同診所就醫,但遲至5月29日前往區域醫院第3度就醫,才診斷為疑似登革熱個案。另兩例境外移入確定個案分別為機場發燒篩檢及第1次就醫即被通報。依據疾管局的統計,本(100)年截至5月31日止,共有28例登革熱境外移入個案,其中以越南9例最多,其次為印尼6例,菲律賓4例,泰國3例,馬來西亞及緬甸各2例,新加坡及孟加拉各1例。疾管局表示,東南亞地區登革熱持續流行,前往登革熱流行地區探親、旅遊或工作時,務必做好防蚊措施,包括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部位塗抹衛生署核可防蚊劑。疾管局也提醒,出國旅遊或是工作的民眾在回國後如有發燒、頭痛、出疹、肌肉或關節痠痛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資訊;另外醫師應於病患就醫時,提高警覺,若發現登革熱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以利衛生機關及時採取防治措施,以避免疫情擴大。

降低手機致癌風險 世衛:傳簡訊、多用有線耳機

降低手機致癌風險 世衛:傳簡訊、多用有線耳機

編輯中心報導現今社會上,手機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首度坦承手機電磁波有致癌的可能性後,不免造成外界人心惶惶。世衛針對這問題建議民眾,縮短通話時間、少撥打手機改利用簡訊、多使用有線耳機,抑或是電話撥通前使用擴音,以降低罹患腦癌的可能性。全球使用手機的人口估計多達50億,幾乎可說人手一支的產品,在世衛確定電磁波有致癌可能後,如何降低風險成為全世界的重要課題之一。世衛的專家列出幾項可用辦法,包括盡量縮短通話時間、少撥打電話多利用簡訊功能、利用擴音功能、使用有線耳機(藍芽耳機少用)、少在電梯與建築物內講電話、避免在收訊差的地方用電話,以及用手機時盡量與手機保持2公分以上的距離。世衛亦強調手機用乎必須詳閱說明書,例如iPhone4、Blackberry(黑莓機)皆在說明書中要用戶與手機保持最少1.5公分的距離。除此之外,由於根據研究報告指出手機電磁波可透穿腦部,且會嚴重影響孩童的腦部發展,因此國內專家強烈建議政府效法英德,禁止讓14歲以下孩童長期使用手機。

塑化劑DBP汙染食品首例 恐有第3家源頭

塑化劑DBP汙染食品首例 恐有第3家源頭

中油生技委外代工的柔妍膠囊食品被檢出2種塑化劑,其中DBP還是首例,由於昱伸與賓漢起雲劑所含的塑化劑種類是DEHP、DINP,昱倫表示未使用起雲劑,卻檢出國內食品首見的DBP。究竟是國外進口原料出問題,還是國內另有新的塑化劑污染源頭,衛生機關正在調查是否有第3家塑化劑污染食品源頭。塑化劑事件持續擴大,不僅飲料、果凍、果醬等食品淪陷,不少兒童保健食品也驗出含有塑化劑。台灣兒科醫學會日前召開記者會表示,塑化劑的確會影響孩童發育,造成「女童性早熟、男童雌性化」。醫師表示,新生男兒生殖器長度要是低於2公分,女童還沒8歲就有乳房發育、出現月經的問題,就可能是遭到塑化劑影響,要進一步檢查。小兒科醫師建議,父母可以拿量尺幫孩子測量肛門到生殖器間的距離,判斷是否有性早熟的情況。醫生指出,根據國外研究資料顯示,男孩從肛門到生殖器長度約7公分、誤差在1公分,女孩是4.7公分、標凖偏差0.7公分,如果低於這數字,可能就有問題,要做進一步檢驗。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許銘能說,地方衛生局衛生局初步調查顯示,柔妍膠囊是由優活醫藥生技有限公司提供原料及配方,委託昱倫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代工製造,昱倫聲稱原料從以色列進口,萃取物檢出DBP,依據嘉義市、台北市的檢測結果顯示,中油柔妍膠囊的DBP檢出量分別是19ppm及24.6ppm,是食品容器包裝材料檢出限量0.3ppm的63到82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