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後天色素異常 糖尿病患者罹患白斑症機率高

後天色素異常 糖尿病患者罹患白斑症機率高

黑眼圈、熊貓眼是許多愛美人士的煩惱,但有人卻是為了白眼皮而困擾。家住高雄的45歲陳先先生國中開始右上眼皮開始冒出白斑,因為位置明顯,遠遠看起來就像是上了白色的「眼影」一般,到處求醫都無效,讓他30年來飽受眾人嘲笑和異樣的眼光,45歲了還是光棍一個。後在光田綜合醫院接受顯微黑色素移植手術後,3個月內白斑區域終於恢復正常膚色。  「別人都怕黑眼圈,我卻破除不了自己的白眼魔咒!」陳姓患者到醫院看診時,跟醫護人員大吐苦水,他表示自己在青春期的時候開始發病,由於一般人對白斑症認識不多,都誤會他得了會傳染的皮膚病,不是嘲笑就是保持距離,右眼白斑擴及眉毛,連右邊眉毛都變白。光田醫院整形外科吳文宏主任指出,白斑症是一種後天性色素異常的病症,會侵犯臉、乳頭、鼠蹊、肛門會陰、四肢、腳踝等各處,患處的毛髮也會跟著轉白。白斑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但依照統計,有50%的人是在10~30之間發作,男女的比例均等,白斑症的發生佔總人口的2%,推算全台灣可能有48萬人有程度不一的白斑症困擾。 發生原因目前尚未定論,但目前研究認為可能和自體免疫系統破壞黑色素細胞、黑色素細胞構造缺陷、生長因子缺陷、黑色素細胞的神經化學性傷害等多種原因有關,因此基因和環境均可能是致病的因素。門診中也發現某些患者因為外傷或情緒壓力而發病。如果家族中有甲狀腺疾病、糖尿病或其他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則罹患白斑症的機會也比較高。 吳文宏主任提醒,有些民眾過度塗抹含類固醇的藥物或偏方,結果導致皮膚變薄甚至受傷糜爛。因此若出現白斑,不要自行塗抹或服用偏方,應找合格有經驗的專科醫師來診治。延伸閱讀「白斑症治療可分為三種」:http://www.uho.com.tw/plasty.asp?aid=10574

止血藥勿亂吃 發現血尿應立即就醫

止血藥勿亂吃 發現血尿應立即就醫

現代民眾對於自身的健康愈來愈注重,大多數的人都會接受健康檢查,而許多人的健康檢查報告中,尿液檢查或多或少會出現血尿情形,到底血尿代表什麼意義?什麼樣的血尿要小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鄭玠豪解釋,所謂血尿,不單指肉眼可見的尿中有血,更大一部分的血尿是肉眼看不見,須借由顯微鏡才檢查的出來。血尿形成的病因很多,依年齡不同,可能的致病原因也不同。鄭玠豪提出以下幾種可能引發血尿的疾病:先天性泌尿道異常。泌尿道感染、發炎:腎臟發炎、膀胱發炎。泌尿道結石:如腎臟、輸尿管、膀胱以及尿道結石。血管病變:如腎血管瘤。血液因素:先天性及後天性的凝血病變、治療性抗凝血狀態。人為因素:性行為後、陰道出血、精血。外傷:受到撞擊。泌尿系統腫瘤:包括良性的多囊腎和惡性的泌尿道上皮癌。鄭玠豪說,其中較常見的發炎、感染或是尿路結石,常常會伴隨者其他症狀,如發燒、解尿疼痛、解尿困難、頻尿、腰痛…等。其中,無痛性或無症狀的血尿最常被一般民眾所忽略,特別是有部分血尿是以間歇性出現來表現,時有時無,有些民眾誤以為複檢結果無血尿就沒問題了。雖然癌症不常見,但腎臟癌及膀胱癌患者約有七成是以無痛性血尿來表現,因此,對於一個無痛性血尿的患者在未確切找出病因前,不能輕易排除泌尿道癌症的可能性。鄭玠豪強調,出現血尿時,流血的量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找出造成血尿原因,發炎、尿路結石或癌症,預後是完全不同,即使所有進一步檢查報告都正常,一般還是會建議至少每年回診追蹤一次。他最後提醒,切記!止血藥勿亂吃,也不要因為血尿時有時無就掉以輕心,無論是肉眼可見的血尿,或是顯微鏡檢查的血尿,一旦發現有血尿情形,應該立即就醫,以免錯失早期診斷良機。延伸閱讀「血尿進一步檢查方法」: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11&mon=6&id=417

菸比塑化劑毒?菸品影響「性」福、致癌、致死

菸比塑化劑毒?菸品影響「性」福、致癌、致死

自爆發塑化劑事件後,人人恐懼,就怕吃了會影響健康及「性」福,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負責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客座教授溫啟邦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將塑化劑列為「二B的疑似致癌物」,台灣環保署則公布列屬第4類毒化物,但菸品中的69種致癌物是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A級致癌原」,不但導致精蟲品質變差、活動力弱,對性福的影響絕不亞於塑化劑,菸品每一年更奪走600萬人生命,其中因二手菸致死亦多達60萬人。為此,由213個團體組成的「台灣拒菸聯」,特地在六三禁煙節,卑微的請求立法院儘快審查及通過菸害防制相關法案,讓「A級致癌原」的菸品,獲得更積極的控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要促使成人戒菸的兩大方法為:室內公共及工作場所全面禁菸,世界銀行也公開支持WHO的研究,強調無菸環境政策將有助於戒菸及降低菸草總消費量4%~10%。提高菸稅及菸價,根據研究顯示,高收入國家,菸價每提高10%,菸品消耗量就能減少4%,而青少年對稅收和價格變化的敏感度是成年人的2~3倍。而預防青少年吸菸最有效的方法為:菸盒採用素面包裝並印製大幅警示圖文,素面包裝可改變菸品時尚的錯誤印象、讓下一代對菸品無辨識度,而大幅警圖才可以將菸害真相與戒菸介紹完整呈現。禁止菸品展示,有毒的塑化劑商品無一倖免、全部下架,而含69種致癌物質的菸品,「台灣拒菸聯盟」卑微請求修法先做到禁止陳列展示,研究證實,菸品的陳列展示易增強孩子們嘗試接觸菸品,同時,讓成人因為「衝動性購買」而削弱戒菸嘗試。禁止菸草產業的廣告、促銷及贊助,台灣現行法令對於菸草公司違法廣告與促銷的處罰與菸草公司的獲利不成比例,導致菸草公司違法行為更時有所聞,還以贊助來增加曝光及拉攏年輕人,應符合國際公約將菸草產業的廣告、促銷及贊助統一禁止規範,以避免菸商的各種變形手法。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強調,不只芬蘭政府宣布「2040年將達成全國禁菸」,紐西蘭政府也發表健康政策白皮書,宣布2025年全國禁菸,且宣布從7月1日起監獄不再有特權,跟紐西蘭境內所有室內公共及工作場所一樣「百分百禁菸」,紐西蘭政府進一步提供及建議收容人改以吃紅蘿蔔及唱歌來轉移菸癮。而台灣呢?「菸草控制框架公約」是WHO唯一施行的公約,今年又是國際落實「菸草控制框架公約」年,推動符合FCTC規範的「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是我們責無旁貸的選擇,台灣絕對有能力也做得到。

毒塑引恐癌慌! WHO:對人體沒立即危害

毒塑引恐癌慌! WHO:對人體沒立即危害

針對台灣起雲劑遭黑心廠商加入塑化劑,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該單位從國際的觀點看待這個事件,並與世界各國的食品安全衛生主管當局交換資訊,這個化學物質雖有致癌風險有害生殖系統,不致對人體有立即危害。根據衛生署所公佈最新全國稽查結果,截至6月6日6時止,各縣市稽查販賣商家數12,907家,1,340家遭要求產品下架,下架產品數21,230項次。D-Day之後稽查抽驗產品,已送驗369件,完成161件,未篩檢出。據全球預警暨因應組提供由WHO出版的刊物「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標準」(WHO 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第12章「化學品事實列舉」(Chemical fact sheets),由於摻入塑化劑的產品相當多元,每個人接觸塑化劑的途徑不盡相同,但一般來說,食物的攝取為主要來源。WHO說,人體對塑化劑的「每日可容忍攝取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TDI)為每公斤0.025毫克(mg)。也就是說,若以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為例,則人體對塑化劑的每日可容忍攝取量為1.5毫克。此外,因塑化劑具環境賀爾蒙特性,WHO表示,無論飲用的或被汙染的地表水、地下水中,都含有這種化學物質,而WHO對於飲用水中塑化劑含量的建議「指引值」(Guideline value)為每公升不超過0.008毫克。

大腸桿菌肆虐、加拿大淪陷 歐盟將開緊急會議因應

大腸桿菌肆虐、加拿大淪陷 歐盟將開緊急會議因應

加拿大安大略省出現加拿大第一宗疑似與歐洲出血性大腸桿菌有關的病例,對於外傳來自德國北部1家有機農場的豆芽菜可能是造成大腸桿菌疫情的主因,德國官員則表示,檢驗報告還無法證實。外電報導,德國下薩克森邦(Lower-Saxony)農業廳今天表示,他們們針對來自疑似引發疫情農場的40個豆芽樣本進行相關病菌檢驗,其中23個樣本檢驗結果呈陰性。而加拿大安大略省衛生廳及長期治療署表示,染病的是一名男子,住在多倫多西方的皮爾郡(Peel Region)。今年春天曾赴德國,並食用當地的沙拉,初步檢驗確定,染病男子體內的大腸桿菌與在歐洲爆發的大腸桿菌相同。歐洲聯盟(EU)主席發言人則說,歐盟各國農業部長將針對致命大腸桿菌疫情和對蔬菜生產者的影響,召開緊急會議。

也中「塑」毒?! 郭元益:研發階段喊卡未上市

也中「塑」毒?! 郭元益:研發階段喊卡未上市

衛生署公布郭元益的葡萄果汁粉等原料,疑來自昱伸的問題產品,再度引發消費恐慌,郭元益公司強調,這些原料是郭元益內部測試使用,並沒有製成產品上市販售,地方衛生局將再進一步了解。衛生署公布郭元益食品等24家公司所進的葡萄、紅蘋果、草莓汁粉,採購自恆宜貿易公司,且恆宜是問題廠商金饌公司的下游,原料疑來自昱伸公司。郭元益出面喊冤,強調5月初採購的葡萄果汁粉以及草莓和蘋果口味原本是要拿來做為中秋水果月餅,但經過試吃口味後,剛好爆發昱伸下游廠商的毒物鏈,因此在研發階段就此打住。據調查,郭元益接洽的廠商恆宜其實是昱伸和金饌的 下游廠商,5月初提供郭元益,1公斤草莓、3公斤蘋果、15公斤葡萄共19公斤果汁粉,郭元益說,在使用200公克葡萄口味試吃後發現香味口感怪怪的,就沒有繼續使用。郭元益強調,「衛生局公布我們這次整個塑化劑,廠商供應鏈脈絡圖後,發覺恆宜公司跟金饌公司有關係,我們立即在5月30日將全部所有商品封存,退回給廠商。」

太陽毒辣、台東恐焚風! 多喝水注意防曬是王道

太陽毒辣、台東恐焚風! 多喝水注意防曬是王道

中央氣象局表示,今(7)日、明日白天氣溫偏高,預測各地白天高溫可飆上攝氏33到35度,氣象局提醒民眾,外出時應該注意防曬及補充水分,避免曬傷及中暑。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天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為晴到多雲的天氣,山區午後有局部短暫陣雨,馬祖亦有短暫陣雨;明天台灣各地及澎湖為多雲到晴,北部、東北部地區及中南部山區午後有局部短暫陣雨,馬祖及金門亦有短暫陣雨。氣象局表示,由於太平洋高壓勢力仍盛,今天全台降雨機率偏低,預測台北市在中午左右高溫可能因熱島效應達35度或以上,台東局部地區也不排除出現焚風,預測高溫也上看35度,其他地區高溫也有33、34度。

研究/皮膚彈性較佳與骨質密度較高有關

研究/皮膚彈性較佳與骨質密度較高有關

根據一份美國耶魯大學6日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女性臉上的皺紋也許是預測骨折機率的依據,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因為人體皮膚與骨骼的蛋白質含量息息相關,女性的臉部和頸部如果皺紋多,就會因骨質密度流失而導致骨折的機率就會比較高,而美國內分泌學會(Endocrine Society)也在麻州波士頓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皮膚彈性較佳與骨質密度較高有關。這項調查是耶魯研究人員對114名停經後初期、也就是距離最後一次來經不足3年的婦女進行檢查,研究人員使用目測和硬度計(durometer)對這些女性臉部和頸部11個部位的皮膚進行測定,而硬度計是用以評估額頭和臉頰的皮膚硬度。至於測量骨質與密度的方法,則是透過攜帶式超音波機和X光機。耶魯大學醫學院產科、婦科及生殖學系副教授巴爾(Lubna Pal)說,他們發現,研究對象的皮膚皺紋日益加深和增多,與骨質密度降低有關;皺紋愈多,骨質密度愈低,這種關係與年齡和已知會影響骨質的因素無關。

上班族外食變「中廣」 走路留意、少去吃到飽餐廳

上班族外食變「中廣」 走路留意、少去吃到飽餐廳

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99年全國職場健康促進暨菸害防制調查,其中男性早餐一週外食5天以上者占51%,午餐占64%,晚餐占28%。女性早餐一週外食5天以上者占49%,午餐占56%,晚餐占25%,各有超過4成的員工過去一週每天早餐、午餐都外食,顯示上班族在外上班,加上工作忙碌,多半成為外食一族。營養師表示,外食通常為使消費者覺得美味願意掏出鈔票購買,多半以高油、高鹽及高糖等方式烹調,這樣會使消費者覺得口感較佳,味道較足夠,但卻在不知不覺中攝入過多的脂肪。此外,該調查亦顯示,22.7%的職場員工過重(24≦BMI<27),11.8%的員工有肥胖(BMI≧27)的情形,由此可知,外食可能是造成上班族過胖的原因之一,上班族一不小心就成為中廣一族,如何有技巧的採購及攝取食物,避免吃到多餘脂肪及熱量,是外食一族最關心的事。國民健康局則說,目前上班族多半是雙薪家庭或單身型態,家庭人口數不多,在家開伙多半不易,外食為多數上班族獲得三餐的來源,因此該局也提供上班族10個外食健康小撇步:1. 在選擇餐飲店時,會以供應健康飲食的店家為優先考量,例如可提供較多蔬菜種類的餐飲店。 2. 到餐廳、自助餐店時進食,儘可能選擇含有五穀雜糧為主食。3. 到餐廳用餐主動要求以白開水或無糖茶取代含糖飲料。4. 每餐點到足夠的蔬菜,以增加纖維的攝取及飽足感(每人每天需要3份的蔬菜,約1.5碗)。5. 儘量不買油炸的食物。6. 不會因為促銷、折價券的引誘購買不必要的零食點心。7. 購買包裝食品時會注意熱量和營養成分。8. 儘量優先選取高纖低脂的食物。9.儘量不選擇吃到飽、點到飽的餐廳用餐或聚餐。10.瞭解自己的生活圈,走路時儘量避開容易購買到零食及油炸食物的路線。

運動有助分泌腦內啡 讓你心情high!

運動有助分泌腦內啡 讓你心情high!

根據研究發現,劇烈運動可以幫助人提振精神、使大腦分泌腦內啡,讓心情更振奮、愉快,自信心更強;亞東醫院健康諮詢中心表示,經由運動可以讓人體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作用更趨平衡,可以幫助穩定心情、產生愉悅感。國外醫學研究發現,劇烈的運動幫提振精神,使心情更振奮,不過如果是較為溫和運動,則不會產生這種效果。研究發現,民眾在做完溫和運動後,情緒沒有什麼明顯變化,不過做完劇烈運動約20分鐘後,大部份的人感覺心情變得更好,情緒與思維更加正面、積極。亞東醫院健康諮詢中心說,現在政府積極提倡「333運動方案」,所謂「運動333」意指每週至少運動3天,每天至少30分鐘,每次運動時心跳至少達到130次/分以上,能流汗的話感覺會更好。該中心建議,運動可以讓人體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作用更趨平衡,幫助大腦分泌腦內啡,幫助穩定心情、減除壓力,「不過若是有較嚴重的憂鬱症或是心理疾病患者,除了規律運動外,建議還是輔助藥物以及搭配飲食來治療。」該中心也提醒,雖然劇烈運動可以讓心情變好,不過若有心臟病或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則不太能做太劇烈的運動,因此建議病人配合醫師的指示與安排,做適合的運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