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全台1/4中學生吃過檳榔 比例最高的是台東縣

全台1/4中學生吃過檳榔 比例最高的是台東縣

國健局最新調查發現,國內竟有高達五萬多名國高中生在過去一個月內曾經吃過檳榔,其中有26%國中生早在七歲之前就吃了檳榔,最扯的是提供檳榔的來源有40.7%來自家人、長輩。其中最嚴重的縣市是台東縣,比例是全國最高。這項調查是針對二萬一千名國中生及二萬五千多名高中職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2%國中生及3.8%高中生過去一個月曾吃過檳榔,較民國95年微幅上升。在縣市分布上,台東縣的國高中生曾吃檳榔的比例高居全國之冠,其中國中生近30%,高中生則是35%。其他青少年吃檳榔比例高的縣市還包括花蓮縣、苗栗縣、屏東縣、南投縣、基隆市及新竹縣等。這些檳榔供應的來源有40.7%來自長輩、家人,35.6%來自同學、朋友,顯示家庭及同儕對青少年食用檳榔有顯著的影響性。專家表示,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於二○○三年正式宣布檳榔為第一級人類致癌物,對人體影響分為物理性及化學性,長時食用將有極大的罹癌風險。此外,教育部針對青少年食用檳榔的情形,已研擬「防檳」計畫多年,但學校只能勸導不能記過,致使青少年食用檳榔的情形仍呈現增加的趨勢。

吃肉比較聰明? 營養專家:半素半葷最好

吃肉比較聰明? 營養專家:半素半葷最好

姑且不論吃素究竟對人體健康有多少幫助,看在環保專家眼裡,吃素既能減緩暖化又有益生態何樂而不為,不過,研究人類學家 Leslie Aiello根據研究結果指出,「吃肉的人比吃素的人聰明」!Aiello表示:早期老祖宗為了獲取更多能量,耗費很多時間在進食與消化,腸子的發育反而排擠掉腦部發展,從2300萬年前開始吃肉,而有足夠的智能發明更好的維生工具並烹調食物。靈長類動物學家 Richard Wrangham也認為,烹調肉類在人類大腦的進化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另一項由英國Southampton大學的科學家所進行的調查研究則發現,愛吃肉的人智商比幼年平均提高15%,愛吃素食的人平均提高38%,進而提出「吃肉會使智商下降」的結論,到底吃葷好?還是吃素好?營養學專家認為,葷素兼吃,比例得當,半素半葷才是最佳的飲食之道。

揮灑歡笑與淚水 為家庭照顧者來趟喘息之旅

揮灑歡笑與淚水 為家庭照顧者來趟喘息之旅

為提供家庭照顧者放鬆、疏壓、透透氣,台東馬偕醫院社區護理中心於6月17日一個「家庭照顧者喘息之旅」活動中,帶領一群辛苦的家庭照顧者,享受難得一日的海洋生態之旅。家庭照顧者的辛苦、重擔、壓力是外人無法想像的,本次行程除了幫助他們舒解壓力,並可多認識朋友,分享照顧經驗及心情,擴大社會支持網絡,讓照顧的路上不再孤單、無助;希望此次的活動能讓這些照顧者喘口氣,獲得能量再出發。主辦單位特別安排一系列活動,讓旅程充滿歡笑聲,彼此交流,拉近距離,互相分享長期照顧的辛苦並互相加油打氣。一位楊媽媽表示,楊爸爸原在北部工作,當班時顱內出血,經治療後回台東休養,10多年來一直由楊媽媽和外籍看護照顧,最近看護逃跑,照顧重擔全部落在楊媽媽身上,幸好此次活動有補助喘息費用才得以一起出遊,楊媽媽表示雖然照顧楊爸爸壓力很大,但一路上遇到許多貴人相助,才能夠從困境中走出。參加人員對此趟行都表示滿意,希望未來可以繼續辦理,讓家庭照顧者不再寂寞。

遠離塑化劑塑化劑成為您的臨門大敵了嗎?

遠離塑化劑塑化劑成為您的臨門大敵了嗎?

塑化劑、起雲劑掀起軒然大波,造成人心惶惶,都不知什麼東西可吃什麼東西不可吃,一些癌症,腎衰竭,長期洗腎,陰莖短小發育不良,男性女性化,性功能低下,不孕(女);不育(男),也不知是不是與長期吃了不該吃的東西有關,除了塑化劑以外,我們每天是否還吃了一些具有毒性而不自知的東西,包括各種香料,色素,空氣的污染,水質的污染等等。及其它不知名但還沒曝光的毒物呢?簡直防不勝防,無處可逃,可怕之至。所以本診所列出我們平常經常接觸到常見的塑化劑如下:一、較毒之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雙-2-乙基己基酯(DEHP):例如雨衣、鞋類、室內裝潢材質、皮革類仿製品、防水手套、桌布、浴室的窗廉、包裝食物的材料、地板瓷磚,以及小孩子的玩具都可發現DEHP的存在。鄰苯二甲酸二酯(MEHP):台灣孕婦DEHP代謝物MEHP,為美國的3.3倍。「成大醫院經院內76位孕婦同意,以收集尿液、問卷等方式調查,結果MBP(鄰苯二甲酸酯DBP代謝物)達81%,比美國高4.5倍,DEHP則高13倍。」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台灣孕婦普遍來說,應該不會比美國孕婦更愛化妝、擦指甲油,體內DBP的量卻比美國孕婦高,十分不合理。DBP不只會提高女性得乳癌風險,也會傷害男性精蟲的活性。鄰苯二甲酸丁苯甲酯(BBP):美發現BBP影響女性荷爾蒙,口紅、指甲油塑化劑 恐致乳癌 美國一項最新化學實驗發現,口紅和指甲油可能會導致乳癌。這份研究報告指出,口紅和指甲油中的鄰苯二甲酸丁酯苯甲酯(簡稱BBP),會危害乳房組織健康,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鄰苯二甲酸二丁酯(MBP):成大曾針對七十六位孕婦的尿液、血液、飲食狀況等作調查,發現孕婦的尿液中DEHP的代謝物MBP、MEHP是偏高的,且是美國的十三倍。少喝手搖杯的飲料,若要喝也建議自戴鋼杯等。李教授表示,像是市場販賣的佛跳牆、豬腳等,若是將熱的食物直接放置塑膠容器中,會產生有毒物質;建議用瓷器、甕等來裝。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泛用可塑劑,為塑膠加工中廣泛使用的可塑劑,可使用於70℃之線材。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DIDP):泛用可塑劑,使用於90℃之線材,具優良之電氣性質,廣泛的應用於90度電線的被覆與絕緣。鄰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耐寒可塑劑,一次可塑劑,具有優異的耐寒性,揮發性較低。二、塑膠材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寶特瓶) 塑膠回收代碼1號是PET,用在容器上就是俗稱的寶特瓶。PET最初的用途是做為人造纖維,及底片、磁帶等,在1976年才用於飲料瓶。 寶特瓶的硬度、韌性極佳,質量輕(僅玻璃瓶重量的1/9~1/15),攜帶和使用方便,生產時能量消耗少, 加上不透氣、不揮發,耐酸鹼,是碳酸飲料的好包材,廣為大容量的汽水瓶使用。而國際的趨勢亦顯示PET將是容器的主流,除碳酸飲料外,如清潔劑、洗髮精、礦泉水、食品用油、調味品、甜食品、藥品、化妝品、及含酒精飲料的包裝瓶子,都已在大量使用寶特瓶。辨識法:寶特瓶通常是無色透明的,有的加色成淺綠淺藍或茶色。 圓的PET瓶底下方有一圓點,瓶身其他地方無接縫,是最簡單的辨識方法。高密度聚乙烯HDPE:(塑膠袋)PE(聚乙烯)是工業、生活上應用最廣的塑膠,一般常分為高密度聚乙烯(HDPE)與低密度聚乙烯(LDPE)兩種,HDPE較LDPE熔點高、硬度大,且更耐腐蝕性液體之侵蝕。PE對於酸性和鹼性的抵抗力都很優良,目前市面上所見到的塑膠袋及各種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塑膠瓶幾乎都是PE所製造,像清潔劑、洗髮精、沐浴乳、食用油、農藥…等,大部份以HDPE瓶來盛裝。辨識法:多半不透明,手感似臘,塑膠袋揉搓或摩擦時有沙沙聲。聚氯乙烯 PVC:(礦泉水瓶)PVC材質的發明相當早,且多方應用於工業產品中,由於PVC同樣具有其他塑膠材質的優點,且在加工上、可塑性上相當優良,加上價錢便宜,使用量很普遍,但大多在非食品方面,像水管、雨衣、書包、建材、塑膠膜、塑膠盒等等。 由於PVC瓶透氣性高,不會用來盛裝碳酸飲料,在食品容器上以礦泉水為最大宗,沙拉油瓶亦有部份使用PVC。另外PVC膜遇熱收縮度很好,廣泛用於盒外包裝及瓶外標籤上。辨識法:圓的PVC瓶底部為一條直線,是與寶特瓶的差別所在。PVC用力折會有白痕出現,在太陽底下長時間曝曬後會變鐵紅色;用火燒在邊緣會有青色火焰,延燒性差,所以火源一離開就停止燃燒是其特色。註:燃燒PVC時可能會釋出氯乙烯有毒單體,請在空曠通風處試驗。聚乙烯PE:是工業、生活上應用最廣的塑膠,一般常分為高密度聚乙烯(HDPE)與低密度聚乙烯(LDPE)兩種,HDPE較LDPE熔點高、硬度大,且更耐腐蝕性液體之侵蝕。PE對於酸性和鹼性的抵抗力都很優良,目前市面上所見到的塑膠袋及各種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塑膠瓶幾乎都是PE所製造,像清潔劑、洗髮精、沐浴乳、食用油、農藥…等,大部份以HDPE瓶來盛裝。 辨識法:多半不透明,手感似臘,塑膠袋揉搓或摩擦時有沙沙聲。聚丙烯PP:(豆漿瓶)熔點高達167℃,耐熱,製品可用蒸氣消毒是其特點;PP與PE可說是二兄弟,但若干物理性能及機械性能比PE好,因此製瓶商常以PE製造瓶身,瓶蓋和把手用有較大硬度與強度的PP來製造,當然也有直接以PP製瓶的,最常見的是豆漿、米漿瓶,另有部份沙拉油瓶及乳品瓶罐。不過比較大的容器像水桶、垃圾桶、洗衣槽、籮筐、籃子等等多是以PP做成。PP做成的免洗餐具在台灣也相當風行,像「辦桌」宴會上常見的紅色塑膠碗、以及盛裝微波食品的塑膠盒,就是以PP做成。聚苯乙烯PS:(養樂多瓶、保麗龍餐具)PS吸水性低,且其尺寸安定性佳,可用射模、壓模、擠壓、熱成型加工,PS主要應用於建材、玩具、文具、滾輪、鑲襯(像冰箱的白色內襯)等,及工業的包裝緩衝材料。未發泡的PS在食品容器上有乳品業的瓶罐如養樂多、優酪乳、布丁盒、外帶奶茶杯、速食店飲料的杯蓋…等。發泡後的平板經真空成型廣泛用於一次性餐具,如保麗龍免洗餐具;另有以模具發泡成型者(上面有粒狀物)用於部份泡麵碗及咖啡杯、包裝用如冰淇淋盒、蛋糕盒等;衛生署規定以聚苯乙烯為原料的餐具不適合盛裝100℃以上的食品,所以保麗龍餐具也不適合裝100℃以上的食品,剛炸好的食品還是請稍冷卻後再放進去,也不要把油性食品包在保麗龍容器內放進微波爐裡加熱。辨識法:未發泡的製品,輕折就有白痕出現,並有擴散現象,通常以手即可撕裂。聚碳酸酯PC聚碳酸酯的耐磨性差。一些用於易磨損用途的聚碳酸酯器件需要對表面進行特殊處理。 聚碳酸酯是日常常見的一種材料。由於其無色透明和優異的抗衝擊性,日常常見的應用有CD/VCD光碟,桶裝水瓶,嬰兒奶瓶,防彈玻璃,樹脂鏡片、銀行防子彈之玻璃、車頭燈罩、動物籠子、登月太空人的頭盔面罩等等。三、塑化劑之應變多數民眾以為,只要避免保鮮膜受到高溫,就可避免有毒物質吃進嘴裡,但其實塑化劑是屬「親脂性」的物質,只要碰到油脂就容易溶出,最好不要讓保鮮膜直接碰觸到食物或加熱。經由飲食進入人體的DINP會排出體外嗎?DINP會被人體迅速代謝,72小時內有85%由糞便中排出,其中主要是在前24小時排出;其餘部分則由尿液排出。若曾食用或飲用含(高量)塑化劑的產品,是否需要去驗血或驗尿?醫院是否需要開特別門診來檢驗尿液中塑化劑之含量?A:因為絕大部分的DEHP及其代謝物在24~48小時內會隨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而DINP在72小時內有85%由糞便中排出,其中主要是在前24小時排出,故驗血或驗尿來偵測體內塑化劑是不切實際的作法。「殘留身體內的塑化劑」或其他化學毒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如影響生殖系統及增加癌症或然率,其偵測應以量子頻率方式比對「組織內的殘留量」方是正確的方法。因為成人排出塑化劑毒需要2~3天,但小孩要排出塑化劑毒則需要2~3個月,所以您家中的小朋友若有長期吃果凍、飲料、零食、微波食品…等可能有長期遭受到塑化劑影響的家長?請注意!本院已有塑化劑的自然醫學特別門診,擔心小孩受到塑化劑不良影響的家長,請善加利用,意者請先來電預約。醫學上,可有其他方法不用藥物而能加強排除體內塑化劑等化學毒?A:我們身體雖然有自然代謝的功能,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及排毒能力,也是不可獲缺的觀念。生活日用品中(牙膏、沐浴乳、洗髮精等合成洗潔精、化妝品等等)還含有各種有害化學物質,正經由皮膚悄悄地毒害你的健康、飲水中的鉛、補牙的汞合金、生魚片裡的重金屬,這些有毒礦物質正無聲無息地侵害你的身體。而這些因素正是引發過敏與疾病的病源。你不可不知!四、塑化劑之常見的食品、用品、化妝品汞:汞對人體的毒性作用的報導較多,並已引起醫學界的普遍重視。 近年來報導了很多與汞有關的,過敏反應,例如:空氣,深海大魚。早期的化妝品,為了達到美白的目的,常會添加汞鹽,消費者若是不慎使用到含汞的美白化妝品,剛開始,可達到美白效果顯著,但經過長時間後,汞累積在體內,反而會讓皮膚色素沉著,產生棕色、灰色的斑點,甚至會伴隨有發炎、脫皮等副作用,嚴重的還會導致腎病變及汞中毒等,因此早已禁止使用多年。 但含汞化妝品其實並沒有真正絕跡,由於國際交流日益頻繁,消費者出國自行攜回的化妝品,也發現有汞化合物的蹤跡存在。汞合金:用於牙體修復的汞合金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牙科充填材料,是補牙用的銀粉物料,也存在食物、食水及空氣。苯:在若干軟性飲品,如部份汽水、果汁飲品、果汁味飲品、葡萄適中,其中的苯甲酸鹽類防腐劑(包括苯甲酸鈉、苯甲酸鉀、苯甲酸鈣)[16] 會跟維他命C(抗壞血酸)或異抗壞血酸發生化學作用,脫羧,形成少量的致癌物質苯。氯丁二烯:氯丁二烯橡膠防水膠是使用氯丁二烯橡膠(Chloroprene Rubber)此種耐水性、耐候性、耐化學藥品性極佳的橡膠所製備。其優異的耐候性與防水性在美國此材料做為防水用途已有70年歷史之久,建築物屋頂、地下室外牆、中庭花園、水箱、花台等防水及舊防水層之維修用。戴奧辛:像是火力發電、焚燒植物、聚氯乙烯(PVC)、垃圾焚化及吸煙等等,另外也可以透過非燃燒的環境中產生,例如漂白紙張或布料、生產含氯苯酚物質的作業。乙酸乙酯:主要使用作為溶劑和稀釋劑,傾向由於它的低成本、低的毒性和愉快的氣味。 例如,它是常用的清洗电路板和在一些指甲去膜劑(也使用丙酮和乙腈)。 咖啡豆和茶葉是脫除咖啡因的與這種溶劑。[3]也用于油漆作為活化計或硬化者。「需要的引證」乙酸乙酯是存在糖果店、香水和果子。 在香水,它迅速蒸發,留下香水的僅氣味在皮膚。氟:存在於食用水,應用於工農業,日常生活中及高科技中,如冶金、化工、農藥、化肥、玻璃、電鍍、塑膠、人造革、橡膠、航大工業,還有不少商家在牙膏中加入含氟化合物,可以有效防止蛀牙。甲醛:甲醛樹脂被用於各種建築材料,包括膠合板、毛毯、隔熱材料、木製產品、地板、煙草、裝修和裝飾材料,甲醛對皮膚及黏膜有刺激性作用,接觸過甲醛的皮膚可能出現過敏現象,嚴重者甚至會導致肝炎、肺炎及腎臟損害。鉛:可用於建築材料、電鍍的油漆、汽車廢氣、鉛酸蓄電池、槍彈和炮彈、焊錫、獎盃和某些合金。甲基乙基酮:用作溶劑、脫蠟劑,也用於多種有機合成,及作為合成香料和醫藥的原料。正丁醇:主要用作製造正丁酯類增塑劑的原料,包括鄰苯二甲酸酯、脂肪族二元酸酯和磷酸酯等,此類增塑劑廣泛應用於橡膠和塑料製品之中。此外,正丁醇還是有機合成中製取丁醛、丁酸、丁胺和乳酸丁酯等物質的原料,也用作有機染料,醇酸樹脂塗料添加劑,印刷油墨的溶劑,藥物(如維生素、抗生素和激素)、油脂和香料的萃取劑以及脫蠟劑。硝基苯:是工業上製備苯胺和苯胺衍生物(如撲熱息痛)的重要原料,同時也被廣泛用於橡膠、殺蟲劑、染料以及藥物的生產,硝基苯被用於塗料溶劑、皮革上光劑、地板拋光劑等,也被用於肥皂的廉價香料。四氯乙烯:又稱全氯乙烯,是一種有機化學品,被廣泛用於乾洗和金屬除油,也被用來製造其他化學品和消費品。苯酚:是一種常見的化學品,是生產某些樹脂、殺菌劑、防腐劑以及藥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鈉:在很多種重要的工業化工產品的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鈉鉀合金可以用作核反應爐的冷卻材料,有機合成的還原劑。可用於製造氰化鈉、維生素、香料、染料、鈉汞齊、四乙基鉛、金屬鈦等,還可用於石油精製等方面。鈉可用在鈉蒸氣燈中,尤其在內燃機用的致冷閥中作為一種傳熱劑。甲苯:在現今實際應用中常常替代有相當毒性的苯作為有機溶劑使用,還是一種常用的化工原料,可用於製造炸藥、農藥、苯甲酸、染料、合成樹脂及滌綸等。同時它也是汽油的組分之一。三氯乙烯:主要用作金屬脫脂和羊毛及織物的乾洗劑,樹脂、瀝青、煤焦油、醋酸纖維素、硝化纖維素、橡膠和塗料等的溶劑。在醫藥上用作麻醉劑,農藥上是合成一氯醋酸的原料。以上如此多種塑化劑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預防之道,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排毒的方法,每個月固定排毒幾天,把一些已知未知的身体中多餘的污染物全部排除,但要如何排毒,對身体會不會有不良的影響,就要有一定的自然醫學療法,例如:無病的人如何排毒,有病的人如何排毒,為了讓大家有機會深入瞭解自然醫學,所以有一個好消息要報給大家知道!「免費自然醫學講座」時間:每週四上午11:00~11:40地點:本院3樓主講人:羅大恩院長,有興趣者,請洽櫃檯預約登記。關於近日有毒塑化劑事件有如滾雪球一般,波及層面越來越大,引起廣大民眾關注及擔心,專家學者提醒大家不必過度恐慌,只要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及排毒能力,塑化劑便可排出體外 。

女性專利生理期減肥法 「韓國辣媽」鄭多蓮瘦身實錄

女性專利生理期減肥法 「韓國辣媽」鄭多蓮瘦身實錄

生理期真的是讓女生們又愛又恨,因為老公的一句夢話,下定決心瘦身成功的「韓國辣媽」鄭多蓮說:「好好把握這個女性的專屬權利,配合生理期減肥,將會事半功倍。」衛生署桃園醫院肥胖防治中心主任蕭敦仁就曾指出,經期減重效率多5成,可達到1到1.5公斤,但是不宜過度減肥,避免月經不順。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兼任助理教授吳映蓉也提出,月經期、濾泡期後減肥,黃體期時不過量飲食,有助達到減重效果。曾經胖到70公斤的鄭多蓮瘦身有成,不僅擁有勻稱的魔鬼身材,完全看不出已經44歲,還是兩個孩子的媽。針對生理期減肥法,鄭多蓮不吝分享自身經驗:「我自己在黃體素分泌較多的生理期前,會無法抑制的想要吃東西。這時我不會勉強壓抑,反而會在不造成壓力的狀況下吃一點。在生理期結束後,進入減肥狀態,尤其是生理期後兩星期,因為動情激素的影響,效果顯而易見。」

HPV疫苗防子宮頸癌無效?國外證據反顯示有效

HPV疫苗防子宮頸癌無效?國外證據反顯示有效

先前新竹議員才針對免費補助國中女生施打HPV(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的方案提出質疑,國外就在這個時機,反倒拿出了HPV疫苗可能有效預防子宮頸癌的證據。據了解,澳洲對全國學校女生打HPV疫苗已施行多年,日前有正面回應,報告指出該國維多利亞州17歲以下的子宮頸異常率已下降近40%,直接顯示疫苗多少可預防子宮頸癌的發生。子宮頸癌通常是HPV所引起,而HPV疫苗在2006年上市後,澳洲隨即在隔年實施針對全國學校女生(12至26歲)施打疫苗的3年計畫。日前報告出爐後,顯示維多利亞州17歲以下女生的子宮頸異常率下滑38%左右。不過研究專家Julia M. Brotherton亦強調,目前這項研究僅能推測可能有效預防,無法直接證明有百分百防治功效,「但這是個令人振奮的結果,至少第一步是值得開心的。」HPV疫苗主要適合9至25歲女性施打,且最好是HPV的DNA檢查為陰性。而國內醫師提醒民眾,HPV疫苗是一種能幫助預防的工具,但並不代表等同於HPV病毒、子宮頸癌的終結者。(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知識庫)

宣導游泳入選十口號 要你「泳」抱健康!

宣導游泳入選十口號 要你「泳」抱健康!

行政院體委會為宣導游泳安全並鼓勵全民參與游泳運動、提升游泳運動風氣,並提醒民眾注意水域遊憩安全,打造健康、安全、進步的親水環境,徵選「泳起來!專案」創意口號。此活動的第1階段已評選出10則,將進行第2階段由網友票選出得票數最高的前3名。體委會表示,經網友票選第1名獎金20,000元及獎狀一張、第2名獎金10,000元及獎狀一張、第3名獎金 5,000元及獎狀一張。第一階段入選創意口號有:1.泳有健康,泳有人生、2.「全民泳起來,台灣勇起來!」、3.泳樂,游你開始、4.「游」我決定,「泳」抱人生!、5.游樂百年,泳健台灣、6.全民暢快泳起來,水域安全做伙來、7.泳起來●動起來●全民健康跟著來、8.I  swim,I  win、9.悠「游」奔fun、「泳」保安康、10.「泳」抱健康 Let's go。歡迎網友到網站http://www.sac.gov.tw/swim100進行第二階段投票。而為了鼓勵第2階段網路投票的網友,前100名贈送「打造運動島」悠遊卡一張,序號逢100之倍數及其前後10位即送「打造運動島」手機吊飾1枚或兔年紀念章1個。得獎名單公布於體委會網站(https://www.sac.gov.tw)。

高雄中小學食物中毒 疑「旗魚排」造成的!

高雄中小學食物中毒 疑「旗魚排」造成的!

21日河濱國小及前金國中發生疑似發生食品中毒,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抽驗河濱國小、前金國中營養午餐食物檢體,旗魚排供應商庫存同批產品檢體送驗中。初步檢驗結果:1件旗魚排【學校留樣檢體檢出組織胺為872.27ppm含量】,佐以患者之潛伏期及症狀等綜合研判,為組織胺引起之食品中毒事件。 其他食材檢驗結果將儘速公布,若釐清責任,將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1條第4款規定處新台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何啟功局長表示,為確保學校供應午餐衛生安全,未來將配合教育局對學校午餐食材廠商要求提供食品產銷履歷,並加強學校食材驗收品質等作為,衛生局將針對學校營養午餐風險適度提高食材抽驗比例,以避免類似情事再發生。 組織胺中毒之劑量,所呈現症狀輕重之程度,依個人體質而異,具有過敏體質者較易中毒。一般而言,人體攝食腐壞之魚肉,研究指出,組織胺含量在50ppm為安全含量,200-1000ppm為極可能中毒的含量。組織胺中毒常發生於已腐敗之鮪魚、鯖魚、鰹魚等鯖魚科魚類水產品,但在鬼頭刀、秋刀魚、沙丁魚等非鯖魚科魚類亦常發生。中毒症狀通常於食用後0.5至數小時內出現。食材未經適當條件保存,易造成腐敗而引起組織胺中毒事件。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提醒餐飲從業人員及消費大眾購買水產品原料,如無法馬上調理應置放於5℃ 以下冷藏或冷凍儲存,避免水產品在高溫度環境下放置太久產生腐敗,且調理流程、環境設備等應符合衛生規定,以避免造成食品中毒發生。

小感冒也會送命 小心「肺炎鏈球菌」

小感冒也會送命 小心「肺炎鏈球菌」

夏日到來,大家除了時常進出冷氣房得小心熱感冒之外,也不能忽視小感冒的厲害。日前一名6歲孩童才剛因小感冒就診不到3天,隨即從小咳嗽的輕微病情,演變成幾近休克的狀態差點送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表示,原來這小孩是感染肺炎鏈球菌,而醫院也提醒民眾感冒若會喘,很可能不是單純的感冒。艷陽高照,在每天高溫狂飆30度以上的情況下,室外與冷氣房內的溫度差異非常大,除了注意熱感冒之外,更要小心因為感冒引發的肺炎。近期有名6歲男童因咳嗽、發燒的小感冒情況就醫,原以為只要吃吃藥就康復,沒料到返家後才2天過去,男童隨即出現呼吸心跳快,與差點休克的情形,送醫後馬上住進加護病房,檢驗後才曉得感染肺炎鏈球菌;而小男童在11天後已康復出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醫師謝欣洋提醒,倘若家中小孩感冒時發現一直喘且活動力愈來愈差,必須緊急送醫看診。而要防止小朋友染上肺炎鏈球菌,謝醫師表示就是施打疫苗。肺炎鏈球菌亦稱肺炎雙球菌,它會引發許多疾病,包括肺炎、急性鼻竇炎、中耳炎、骨髓炎、膿毒性關節炎、心包膜炎、腹膜炎、心囊炎、血性反毒症、蜂窩組織與腦膿腫。而容易受感染的族群大約是嬰幼兒與老年人,且致命程度不低。(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弱勢族群口腔居家醫療照護 台灣落後日本20年

弱勢族群口腔居家醫療照護 台灣落後日本20年

同樣是弱勢族群,但生活在台灣跟日本卻差很大,國內重度身障患者到牙科就診率不到三成,許多人是因為重病臥床或行動不便而需要醫療院所提供口腔居家醫療照護服務,但因採自費無健保補助,即使醫院每次僅收300到500元,不過因為需要多次看診,不少患者家屬還是打退堂鼓。 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研究中心院長周明勇醫師表示,日本在20年前即開始推行口腔居家醫療照護服務,幾乎每家牙醫診所及部份醫院都有提供這項服務,治療項目從一般口腔檢查、洗牙、拔牙、牙周病治療、根管治療到活動假牙裝置都有,民眾看診享有政府部份補助,每次到宅服務配有三名牙科醫師及二名口腔護理人員,並由專車司機載運到患者指定地點,而且每天都有提供服務。 反觀國內,許多重症患者根本無力到醫院牙科就診,超過10年都沒有看過牙醫的老人及重病臥床患者不在少數。為了照顧這群弱勢患者,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研究中心特地前往日本觀摩考察,並於去年三月開始推動口腔居家醫療照護服務,到目前服務對象近150人次,不過礙於經費考量,僅能開放台中地區重度身障患者、極重度身障患者或臥病在床老人申請治療。 負責執行口腔居家照護服務的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研究中心一般牙科余權航醫師無奈表示,儘管近年來國內不斷提升對特殊需求者口腔治療的環境及照護品質,但仍有多數行動不便、臥床者、缺少人力照護或載送者,無法得到應有的口腔照護,造成多發性蛀牙、牙周病、口腔衛生不良等口腔疾病。目前在國內推廣口腔居家照護是件苦差事,除了每次出診皆需動用三名以上醫護人員及器械耗材外,自己還必須擔任司機,往往一個上午只能跑2-3個地方,每次出診醫院花費成本超過3000元,看到這些急需口腔醫療照護的患者及家屬,還是為了不到500元花費而感到有壓力,期待政府可以重視這些弱勢族群的就醫權益,開放健保補助申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