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婦女中年後常見尿失禁 輕微症狀復健可改善

婦女中年後常見尿失禁 輕微症狀復健可改善

根據網路媒體表示,1名中年婦女飽受漏尿之苦,因羞於求診,導致症狀更嚴重,大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任許鈞碩指出,中年婦女常有難於啟齒的尿失禁困擾,有人提重物、打噴嚏就會漏尿,也有人只要走路就會漏尿,尤其生產過後的婦女,或是肥胖、停經後老化、長期便祕等,都可能引起漏尿問題。臺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林鶴雄在衛教文章中表示,婦女尿失禁的定義為無法用意識來控制的漏尿情形,林鶴雄醫師在文章中指出,約有三分之一女性有尿失禁的困擾,且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但有不少人會羞於啟齒,不會主動尋求治療,因此常延誤就醫,醫師表示,其實尿失禁有許多不同的成因,最常見的是「應力性尿失禁」,具高移動性尿道或尿道本身機能不全,當病患的腹壓上昇時,如咳嗽、打噴嚏、提重物、跳躍或大笑時,導致漏尿之發生,這樣的病患最常見,佔70%~80%,另外長期憋尿也會導致滿流性尿失禁,甚至造成腎功能傷害,膀胱容積變大且缺乏張力,尿失禁的診斷需由醫師作決定,患者可以簡單地記錄每日排尿時間、次數及尿失禁之頻率等,來協助診斷。在治療方面,林鶴雄醫師在文章表示,有行為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其他輔助辦法等,治療方法中,也可以同時使用多種方法來治療,則其效果會更佳,許鈞碩主任表示,若是輕微漏尿,通常做提肛運動的復健即可改善,雖然無法根治,但可以延緩接受手術的時間;但若是連走路、輕微咳嗽都會漏尿,就會建議患者進一步檢查,確認是否接受手術治療。婦女尿失禁之診斷與治療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6504打噴嚏就漏尿 產後容易尿失禁?!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9949該如何避免「尿失禁」呢?http://www.uho.com.tw/pantology.asp?year=2010&mon=6&id=309

一周吃3次薑母鴨 少女皮脂分泌旺成痘花妹

一周吃3次薑母鴨 少女皮脂分泌旺成痘花妹

天氣漸冷,免疫力易下降,正好是進補祛寒的好時節,許多人都會吃一下薑母鴨、人參雞、羊肉爐,調養生息、強健補身,不過醫師提醒,補過頭小心變成「痘」花妹,根據電視媒體報導,台北一名22歲的女子,因為家就住在薑母鴨店的隔壁,每個禮拜都至少吃3次,沒想到2個禮拜下來,雙頰甚至到頸部,都長滿痘痘,整個左臉頰紅腫、潰爛,嚴重到有的還發黑。根據電視媒體報導指出,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解釋,薑母鴨中含有很多的薑及一些酒精的成分,那些成分對皮膚的刺激,都是比較大的,假如大量吃的話,就會造成皮膚的發炎組織發炎,因此,醫師建議皮膚油脂分泌旺盛的人,薑母鴨、麻油雞等燥熱食物,一個月吃一次就好,還有甜食,像是巧克力、花生或者辛辣物,也是能避就避,另外想要擁有好皮膚,除了平時清潔一定要做好外,可以多吃一點含維他命C的蔬菜水果。此外根據台中杏豐醫院衛教文章表示,我國傳統的進補烹調方法,大多習慣使用家禽、家畜等富含蛋白質又多油的食材,這種含有較高量的油脂、膽固醇、熱量、蛋白質及普林的食物吃下肚之後,對年長及身體已有「三高」(血糖高、血脂高、膽固醇高之代謝症候群)及腎臟疾病的患者而言,勢必會增加身體的代謝負擔,對一般人而言,大吃大喝的結果恐會增加腸胃負擔,不但無法補身,還可能引發腸胃疾病、肥胖、痛風等疾病,因此在冬令進補時,一定要注意均衡飲食,正確進補才能增進健康。鴨肉很毒恐致皮膚病惡化?薑母鴨能進補嗎?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11&mon=11&id=459陸教授來台發表「湯的威力」 強調熬煮河蜆湯可護肝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72挑食材、三餐聰明搭配 立冬進補健康吃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81

除了疫苗 運動、飲食均衡也助防流感

除了疫苗 運動、飲食均衡也助防流感

氣候逐漸轉涼,流感病毒蓄勢待發,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今年流感季7月至11月已確診16例流感併發症病例,雖較99年同期(37例)減少,但歷年來流感疫情自11月下旬始開始升溫,並持續至農曆春節,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不可輕忽,每年應接種流感疫苗。北市衛生局統計本年度流感疫苗使用率截至11月24日止已達八成五,65歲以上長者計有10萬5千人接種,滿6個月以上至學齡前兒童計有2萬5仟人接種,北市目前成人劑型(0.5mL)僅餘3萬劑,幼兒劑型(0.25ml)僅餘9千劑,該局呼籲符合計畫接種資格的民眾,請攜帶身分證、健保卡等儘速至臺北市合約醫療院所完成流感疫苗接種。為避免遭受流行性感冒病毒侵襲,衛生局提醒民眾除了接種疫苗外,平時應注意攝取均衡飲食、定時運動、足夠休息及減少出入公共場合,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並隨時做好勤洗手、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如有咳嗽、流鼻水或發燒等症狀,應立即配戴口罩並就醫。●注重衛生禮節 流感免上身!http://w3.uho.com.tw/hotnews.asp?aid=9984●秋冬來臨打流感疫苗 但到底有沒有副作用?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3329●益生菌可提高流感抵抗力?北歐最新研究顯示可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54

男染愛滋雙眼失明!妻壓力大身心俱疲

男染愛滋雙眼失明!妻壓力大身心俱疲

臺北市衛生局為響應世界愛滋日「朝零邁進」(Getting to zero)-零成長、零歧視、零死亡之目標,結合民間醫事檢驗所辦理全民免費愛滋篩檢,活動期間自11月21日至12月4日止。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資料顯示,統計至今年10月底全國計有22,491位愛滋確診個案,臺北市有2,913位(占13%),北市衛生局分析其中以20~39歲的年輕族群最多,占73%。衛生局表示,愛滋感染常會合併有其它症狀,列管關懷個案中曾有1名中年男性,婚後被醫師診斷罹患淋巴癌,經進一步檢查發現感染愛滋病毒,感染原因不明,因治療時機延誤,自發病2年內便因為伺機性感染而導致雙目失明,早晚均需家人照料,妻子經檢查後未被愛滋病毒感染,但面對沉重的照顧負擔及壓力,全家人已感身心俱疲。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應正視自我健康,除了年輕及特殊族群外,若曾與感染者親密接觸或有危險性行為者更需要定期進行篩檢,以免延誤治療時機。至於是否感染愛滋病毒?要驗血才知道,光從外表看不出來,愛滋病毒抗體大約需要6~8週才能測得出來。若第一次的驗血結果為陰性反應,應3個月後再複查一次,以確定是否排除感染。愛滋病防治需要全民來關心與重視,除了「單一性伴侶」、「安全性行為」及「全程使用保險套」可以預防愛滋病毒感染與杜絕傳播外,「愛滋篩檢」是守護健康更有效的方法。●愛滋病不是絕症?專家:已如慢性病可控制!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007●愛滋血液空窗期長難檢驗 捐血者的良心最重要!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095

讓自律神經達平衡!右躺讓你好眠

讓自律神經達平衡!右躺讓你好眠

近期陽明大學醫工所副教授陳高揚發表的「躺位與心率之調控」研究結果顯示,右躺比左躺或仰睡健康得多,右躺時可達到最佳的睡眠效果。陳高揚研究對象包括健康的年輕人、健康的老年人與心肌梗塞患者各30人,要求他們在床上躺10分鐘進行心電圖檢測,結果研究顯示,這三種族群在右躺時休息效果較好。心率的變異程度,自律神經活性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台灣醫學年會文章表示,自律神經中的交感神經系統可使心率增加,副交感神經則負責抑制心率。陳高揚研究發現,右躺可以使交感神經活性會降低,副交感神經則產生最高活性,使自律神經達到平衡狀態,間接調整心率,對於心臟疾病患者有很大的幫助。陳高揚指出,左躺時心跳速率會加快,無法有好的休息效果。秀傳醫院衛教文章表示,仰睡或趴桌睡對於身體有很大的傷害,有如慢性中毒,仰睡可能造成打鼾、胸悶、肺功能受影響,甚至造成心肺、腦部、血液的傷害。雖然右躺對心臟很有益處,但是有兩種人不適合右躺、而是適合左躺,就是孕婦與氣喘病患者;陳高揚指出,孕婦採左躺最佳,因為腹中胎兒長大會壓迫到大靜脈,而大靜脈通常分布在身體右半邊,左躺有類似氣喘病抑制劑的效果,可幫助舒緩氣喘症狀。怕打呼吵到別人嗎? 熟睡君幫你「喬」位置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553婦女中年後常見尿失禁 輕微症狀復健可改善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98&HN_Yr=0&HN_Mon=0透過靜坐冥想 能改善過動症、老人癡呆症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50&HN_Yr=0&HN_Mon=0

兒童感染蟯蟲 與父母教育程度有關

兒童感染蟯蟲 與父母教育程度有關

臺北市學齡前兒童蟯蟲感染陽性率,從2008年的0.62%大幅下降至2011年的0.12%,下降幅度達80.65%,與全國最新研究調查結果比較,顯示臺北市是全國蟯蟲感染陽性率最低的城市。北市衛生局表示本項研究委託臺灣寄生蟲學會辦理,針對北市254所之公、私立幼托機構及12所早期療育機構共13,871名及機構內供餐廚工221名,共計14,092人,使用蟯蟲膠紙肛門貼片進行檢驗,檢驗結果為陽性之個案及其家人,衛生局皆予免費治療與複檢。蟯蟲感染是世界性常見寄生蟲疾病,在人口密集的地區傳播更為容易,衛生局的研究調查顯示,父母親的職業別並不是造成蟯蟲感染的因素,但是與父母親教育程度則有關聯性,顯示雙親在家庭教育及幼兒照護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另學童個人的衛生及飲食習慣,便後洗手頻率高者,較不易經糞口途徑感染蟯蟲。蟯蟲感染係經由糞口傳染,嚴重的蟯蟲感染可能導致營養不良、食慾不振、失眠、體重減輕、過動、遺尿、情緒不穩、磨牙、腹痛、噁心及嘔吐等症狀。衛生局提醒應教育小朋友吃東西前要洗手、避免在不乾淨的地上遊玩,以及不把手放在口中 (如咬手指、咬指甲等);如有小朋友感染,全家人應一起治療。

肝炎病毒基因檢測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肝炎病毒基因檢測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治療肝炎若能做病毒基因檢測,可讓治療更有效率,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李壽東昨天(27日)在國父紀念館舉辦的健康講座中指出,病毒基因檢測越來越能幫助診斷、治療病毒性肝炎,以B型肝炎來說,基因型為C型的病毒較容易引起肝硬化、肝癌。根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在衛教文章中表示,十年來,雖然感染者比率有下降,但其中有51.9%的B型肝炎患者在篩檢之前,並不知道自己已罹患B型肝炎,而不知自己罹患C型肝炎的個案比率更高達86.9%,這數據告訴我們,每二位B型肝炎患者即有一位經由篩檢才發現,而超過八成的C型肝炎患者根本不知自己有肝炎疾患,且由台灣全國肝癌家屬篩檢得知慢性 B型肝炎帶原者,35歲以後每年以0.25%死於肝癌。慢性 C型肝炎患者在50歲後,每年以 0.75%死於肝癌。而慢性B與C型肝炎合併感染比率更高。李壽東副院長表示,肝炎診斷需看肝細胞壞死程度、膽管受損程度、肝功能受損程度等。病毒性肝炎有分疾病肝炎、慢性肝炎,發並持續六個月內為急性肝炎,其中有百分之一患者會出現猛爆性肝炎,此時肝臟細胞大量壞死,患者可能在一、兩天就神志不清,甚至失去生命,因此,藉由進行肝炎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苗栗縣衛生局「救肝」心 行動醫療車開進部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86小心「肝」!肝病年奪萬人性命 肝基會舉辦萬人篩檢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72死於肝癌病患 約70%為B型肝炎帶原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25

「國寶」消失了!茂伯疑心肌梗塞猝逝

「國寶」消失了!茂伯疑心肌梗塞猝逝

飾演電影《海角七號》中的「茂伯」林宗仁(見圖,圖片翻攝自《海角七號》官方網站),28日下午因心肌梗塞病逝,享年66歲。林宗仁在《海角七號》飾演「茂伯」一角,親自彈奏片中的台灣月琴,因個性鮮明而成為影迷最關注的「國寶」。並以此片入圍2008年第45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根據馬偕醫院衛教中心指出,心肌梗塞是冠狀動脈阻塞或栓塞,心肌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及營養,而引起心臟肌肉壞死,嚴重時危及病人的生命。一般而言,病患需要立刻住院及接受治療。 心肌梗塞臨床的表現,胸痛是最常見、最突出的症狀,疼痛比一般心絞痛更嚴重,持續時間更長,通常硝化甘油不能緩解,病情輕微者,只是感到有點胸悶;重者可出現嚴重心律異常,發生猝死或出現休克、心臟衰竭而死亡。

研究:木糖醇甜味劑可能會抑制細菌的生長

研究:木糖醇甜味劑可能會抑制細菌的生長

幼童常會發生中耳炎情形,但是,只要嚼含有木糖醇(xylitol)這種甜味劑的口香糖,就可以幫他們有效預防,這是根據三篇芬蘭對健康孩童所進行的研究結果,研究者發現,有合理的證據能支持「孩童嚼含有天然木糖醇甜味劑的口香糖可以降低耳朵感染風險」的結論。  這次的研究檢視了包括1,826名健康孩童的三篇研究,以及一篇包括1,277名呼吸道感染、發生耳朵感染風險較高之孩童的研究,研究對象是芬蘭日托中心的小孩,定期食用含有木糖醇的口香糖、口含錠或糖漿,則與中耳炎風險降低25%有關,不過研究人員也表示,雖然仍需要更強力的研究證實木糖醇可預防中耳炎,但他們指出,迄今為止的結果是令人鼓舞的。研究人員表示,木糖醇又稱樺木糖,木糖醇是用在許多低熱量產品,包括牙齦,糖果,和一些烘焙產品上,因為它已被證明是抑制某些細菌的生長,有些牙醫建議咀嚼木糖醇甜口香糖,以防止蛀牙,許多中耳感染時出現的細菌堆積在鼻子和耳朵連接的耳咽管,使思想一直木糖醇還可以防止以防止細菌生長有耳部感染。多數孩童到了5歲時都曾發生過至少一次的中耳炎感染,美國每年約有1,600萬名孩童因中耳炎就醫,多倫多大學的Amir Azarpazhooh表示,這些研究都來自芬蘭的同一個研究團隊,雖然有合理證據支持有幫助,仍需要更多研究以獲得定論,才可以建議使用木糖醇來預防耳朵感染。無糖口香糖防蛀牙? 專家:吃多了反而會蛀牙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03口香糖每天吃 當心咀嚼肌肥大!http://w3.uho.com.tw/hotnews.asp?aid=8704男大生嘴歪眼斜 原來是中耳炎作祟http://w3.uho.com.tw/sick.asp?aid=12070

美研究指出 手足差兩歲對智力發展有益

美研究指出 手足差兩歲對智力發展有益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刊載,兒童研究人員發現,不需要昂貴的補習費或家教補習,若想生出聰明的寶寶,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每一胎的間隔最好能在2年左右,美國聖母大學科學家Kasey Buckles的研究首倡兄弟姊妹間的年齡間隔2年,可以為每個家庭帶來好處。在Kasey Buckles的研究中顯示,手足的年齡間隔相差2年左右對家庭最有利,因為若相隔太近或相隔超過2年時,就越容易讓好處減少,因為當父母照顧下一胎幼齡子女時,很可能會忽略到在學孩子的學業成績,所以若下一胎間隔時間在2年左右,父母就不會因為照顧幼齡子女,而忘了投資學齡子女,有助於提升子女們的腦力發展。研究也指出,歷史上有幾個相差兩年可使腦力提升的例子,最著名的像是科學家愛因斯坦與他的妹妹瑪雅。此外這項研究在收入較低的家庭影響更加顯著,因為收入較高的家庭可以用金錢彌補照顧時間的缺乏。無糖口香糖防蛀牙? 專家:吃多了反而會蛀牙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03口香糖每天吃 當心咀嚼肌肥大!http://w3.uho.com.tw/hotnews.asp?aid=8704男大生嘴歪眼斜 原來是中耳炎作祟http://w3.uho.com.tw/sick.asp?aid=1207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