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退化性自閉男童大腦大 社交能力差

退化性自閉男童大腦大 社交能力差

美國研究,發現退化性自閉症的男童大腦,因不正常的發育導致擁有比同齡還要大的大腦,腦容量也增加百分之六,不過退化性自閉症女童並沒有發現這種現象,可見針對不同性別,有不同現象。美國加州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使用核磁共振影像(MRI)掃描,評估180名2~4歲間的兒童大腦,研究指出,自閉症的發展障礙範圍廣泛,從輕微社交退縮到完全沒有溝通能力、重複性動作、對特定聲光敏感以及行為問題等都有,且症狀不一。研究發現,61位退化性自閉症兒童,在18~24個月間腦部變大且語言和社交能力變差,其餘53位早發性自閉症與66位沒有自閉症兒童都沒有腦部不正常發育的情形。自閉症是一種複雜的發育障礙,在英國影響超過58萬人。 目前此研究堪稱是「學齡前自閉兒腦部發展迄今最大型研究」,研究人員發現,退化性自閉症者腦部會發生不正常發育,喪生原有的語言與社交技能,且退化性自閉症的男童大腦,相較於一般發育的同儕及幼兒期就顯現自閉症徵兆的早發自閉症幼童,大了6%。優活推薦:自閉症孩童多 需建立適合學習的環境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984自閉症孩童早期療育 重在促進正常發展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1984孕婦若服抗抑鬱劑 恐讓胎兒患自閉症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193

抽菸肥胖致肺動脈栓塞 婦昏倒險死

抽菸肥胖致肺動脈栓塞 婦昏倒險死

C小姐是一位41歲女性,長期抽菸,且有病態肥胖(體重126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44)、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她在一周內產生進行性呼吸困難、雙腳腫痛,以及近乎昏厥等症狀,而被送至急診就醫。經胸部及下肢電腦斷層檢查,赫然發現她的雙下肢產生了深部靜脈血栓栓塞,以及脫落的血栓造成左右肺動脈近端近乎完全阻塞的情形。心臟超音波檢查也顯示,她的肺動脈栓塞造成了嚴重肺高壓及右心室擴大與收縮功能受損的併發症。藉由及時給予血栓溶解劑、抗凝血藥物,與置放下腔靜脈濾網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繼續回流產生致命性的大量肺栓塞,幸而成功地將C小姐從鬼門關前拉了回來。(圖:雙下肢深層靜脈血栓栓塞)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周玉蘭指出,肺動脈栓塞是一個不少見,但容易被誤診或遲診的致命疾病。知名女網前球后小威廉斯在長途飛行後,以及漁人的搏鬥裡柯妮瑪莉號的菲爾船長在久坐航行中都成為肺栓塞的受害者。未經及時診治,肺動脈栓塞死亡率可高達30%。周玉蘭說,肺栓塞是指肺動脈因阻塞物造成血流受阻的危症,阻塞物的來源可能為血栓、腫瘤、空氣、脂肪、羊水、或靜脈系統植入物脫落,其中以下肢深層靜脈脫落的血栓最為常見(70-80%)。周玉蘭提醒,生活方式調整以避免危險因子(如避免久坐/臥、運動、減重、戒菸等)是預防肺動脈栓塞與靜脈血栓的不二法門。肺栓塞的診斷工具,除了醫師臨床判斷,還需要合併多種診斷工具,如心電圖、胸部X光片、動脈血氧氣濃度、D-D雙合蛋白(D-dime)、螺旋電腦斷層攝影、肺通氣灌流核醫掃描、心臟超音波、或侵入性的肺動脈攝影等,即時診斷給予正確治療是病患能否存活的關鍵。

孩子偏食 恐致免疫力不足、情緒不穩

孩子偏食 恐致免疫力不足、情緒不穩

營養諮詢門診中,常會有許多家長詢問;「營養師,我的孩子只吃肉不吃青菜,怎麼辦?」、「我的孩子正餐吃不多,但是零食卻可以吃很多,甚至不吃飯只吃零食」、「我的小孩一頓飯常要吃三個小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營養科營養師詹雅涵說,以上都是偏食表現。根據長庚兒童醫院研究發現,2到4歲的孩子,63%有偏食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有4成9的父母以為自己孩子飲食營養正常,事實上,小孩已經有偏食情況出現。因此,如何讓家中偏食的孩子輕鬆吃完一頓飯,已成為父母必修課程。詹雅涵解釋,「偏食」是指孩子的飲食中偏向多吃或拒吃某一大類食物,造成營養攝取不均衡。嚴重的偏食常會有食慾不振的情形,易造成營養素攝取不足,導致生長遲滯、學習發展障礙,進而引起免疫力不足、情緒不穩定等現象。「挑食」是指孩子只排斥某樣食物,但可利用同類中其他食物取代,對孩子身體健康影響不大。但如果硬強迫孩子吃下去,反而會造成孩子對食物反感,可以漸進式增加不喜歡食物的份量,或變更烹調習慣,逐步改善飲食習慣。詹雅涵強調,均衡飲食和規律活動是幫助孩子生長發育的重要元素,所以父母應觀察孩子的日常生活狀況,了解孩子偏食原因,對症下藥,並鼓勵孩子多嘗試,只要多付出一些關懷,多運用一點技巧,孩子必然會感受到父母的真心,讓用餐變成一個好吃又好玩的事情。

過輕、過重都不好 易有骨質疏鬆問題

過輕、過重都不好 易有骨質疏鬆問題

國民健康局98年針對20,927名15歲以上國人所做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有7.6%經醫師確診為骨質疏鬆症,男、女比率分別為4.6%、10.5%,女性明顯高於男性,並隨著年齡而增加。前述調查結果亦發現,在骨質高峰期(30歲以前)的骨質疏鬆情形,男、女均低於1%;但30歲以後骨質逐漸減少,到了50歲以後骨質流失更形嚴重,75歲以上老人將近每四人就有一人有骨質疏鬆的問題,而女性在停經後骨質疏鬆比率亦高達20%~35%。骨質疏鬆症患者只要一個輕微的跌倒,或是彎腰搬運物品就會造成骨折,50歲以上骨質疏鬆症患者過去一年跌倒次數平均都在2次以上,比沒有骨質疏鬆症患者的跌倒次數來得多,在骨鬆和跌倒的加成效應下,容易發生跌倒、骨折、住院、失能等不良預後,不僅增加整體醫療耗費與社會公共健康照護體系之負擔,骨折的老人長期臥床的結果經常併發感染而造成死亡。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民國99年年底,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為2,487,893人,佔全國總人口數10.74%,以20%的老人骨質疏鬆盛行率估計,約有50萬左右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正遭受骨質疏鬆的威脅。經常節食及體重過輕會減少雌激素分泌,加速骨質流失,造成骨質含量變少及肌耐力降低而容易發生骨質疏鬆,過重、肥胖則會增加骨頭、關節的負擔,根據國民健康局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相較於正常體位的民眾,過輕、過重、肥胖有較高的骨質疏鬆比率。健康局建議民眾,維持理想體重,不但可以減少骨質疏鬆問題,同時也可以預防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因此當身體質量指數[BMI計算方式=(體重(公斤)/身高的平方(公尺)2] <18.5或BMI≧24,就要注意維持及控制自己的體重了!民眾一旦證實罹患骨質疏鬆,仍需養成正確的飲食和運動習慣,以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應提高警覺,慎防跌倒,以降低骨折發生的機會。

積水多孑孓孳生 登革熱疫情拉警報?

積水多孑孓孳生 登革熱疫情拉警報?

臺南市在今年歲末辦理第四季登革熱防治跨局處工作會報,由賴清德市長親自主持,除了解目前全國及本市的疫情趨勢外,並檢視今年各單位在登革熱防治工作上應盡的責任。全國截至12月2日止,入夏以來的總病例數為1,190例,病例集中於南部縣市 ,其中高雄市病例達874例、屏東縣130例、澎湖縣91例,本市為62例。今年的疫情,高雄市最為嚴峻且病例數仍持續增加,屏東縣今年的病例集中於東港鎮(107例)、及往年極少發生登革熱疫情的澎湖縣也達93例的病例。高雄與台南相鄰,且常為不同病毒型別,民眾更要注意,加強家戶內外孳生源清除工作。台南市入夏以來的病例皆集中於中西區(33例)及北區(15例),疫情調查發現因中西區及北區的地緣性關係,病例皆於武聖夜市週圍、文賢路週圍的環境中感染,上述地點多為商業區,人口密度高往來的人潮亦多,除發現民眾戶內積水容器孳生孑孓外,在戶外的環境中也發現建築工地、水溝、路面人孔蓋、污水下水道的集水井,都發現因積水導致孳生斑蚊孑孓。為保障市民健康,南市市府團隊自今年2月啟動防制登革熱工作後,以清除孳生源的正確方法防堵登革熱的發生,並於今年5月開始在每月第2個星期六配合環境清潔日辦理各區里的登革熱評比,並在病例數增加後,分別於10月、11月由區公所主導在中西區及北區成立區級指揮中心,積極動員社區里民清除孳生源及容器減量。另與成大醫院合作在原臺南市6區及仁德、永康區辦理登革熱病例分享及研討會,以提升醫療院所對登革熱警示症狀之認知,強化通報時效性,避免因症狀不明顯,而輕忽甚至延遲通報。今年原可能發生的4年1次大流行,在衛生單位的積極努力下,目前已將疫情掌控未爆發流行。

打造安全學習環境 校園通過國際認證

打造安全學習環境 校園通過國際認證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自民國95年開始推廣安全學校,截至今年11月止,台灣已有4所幼稚園、29所國小、3所國中、3所高中(職)、5所大專院校,計44所學校通過世界衛生組織社區安全推廣協進中心(WHO CCCSP)評鑑,成為全球70個國際安全學校網絡成員之一。根據行政院衛生署99年死因統計結果顯示,1至24歲兒童及青少年最主要的死因為事故傷害。因此,國民健康局委託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辦理「建構支持性的安全學習環境暨輔導國際安全學校認證計畫」,以保護學生在校園及社區之安全。今年透過專家團隊輔導臺北市興德國小、辛亥國小、新北市南山中學、秀峰國小及嘉義市博愛國小、世賢國小等6所學校申請國際安全學校認證,並透過學生傷病統計資料持續監測易造成事故傷害的環境,針對政策面、教育面及環境面的改善作為目標,讓學童的事故傷害明顯的下降。優活聚焦:今晚變好冷 先別急著去喝酒、吃麻辣、泡湯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24&HN_Yr=0&HN_Mon=0醫療無國界 愛在倫比尼、做衛教宣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899&HN_Yr=0&HN_Mon=0溫度降低蚊子不怕!又有登革熱疫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31&HN_Yr=0&HN_Mon=0

毒蟲痛改前非當牧師 助百人戒毒成功

毒蟲痛改前非當牧師 助百人戒毒成功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昨(3)日在中山醫學大學舉辦「大臺中毒品防制論壇」,邀請中央及地方主管單位、臨床醫師、專家學者及民間機構人員等人到場參加。其中還有財團法人基督教台中更生團契傳道李當選(見圖,臺中市政府衛生局提供),也到場分享當年自己的「毒癮人生」故事,如何從毒癮轉而從事牧師工作,輔導其他更生人戒毒。李當選表示,22歲那年,因為離婚的衝擊,遲遲無法走出婚姻的陰霾,導致自己每天沉迷於賭場,隔年還染上毒癮,毒品在不知不覺中持續陪伴他20年之久。期間進出監獄3次,還是無法將他的毒癮戒掉,直到進入主愛之家進行福音戒毒,才成功擺脫毒品的束縛。結束與毒品為伍的漫長歲月,李當選接著到神學院進修,並在那裡遇見了他的另一半董月春,兩人從此展開「毒癮者輔導」工作,一起進入財團法人基督教台中更生團契,希望幫助更多人能夠成功戒心中的毒癮,並協助重回職場。李當選夫妻倆,在財團法人基督教台中更生團契服務12年來,輔導上百人成功戒掉心中的毒癮、也順利找到工作,甚至還找回與家人間的關愛,讓他們夫妻倆在這一個工作領域中可說是越做越開心、越做越有心得。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透過民間的協助,能夠幫助更多毒癮者戒毒,並且提供他們正確的戒毒管道。衛生局也會積極輔導毒癮者就業工作、心靈衛教、提供弱勢家庭其他社服服務管道,讓大家一起向毒品說不! 優活聚焦:多吃魚、玩猜謎 可以預防老人癡呆症?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34&HN_Yr=0&HN_Mon=0免費戒菸專線諮詢 少女成功戰勝菸癮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49&HN_Yr=0&HN_Mon=0菸酒、檳榔都來 罹口腔癌機率破百倍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47&HN_Yr=0&HN_Mon=0

毒品濫用低齡化 衛生專家研擬對策

毒品濫用低齡化 衛生專家研擬對策

因國內毒品濫用出現吸食者逐漸低齡化、替代性毒品不斷衍生,反毒工作已經面臨新的挑戰,因此臺中市政府衛生局於昨(3)日上午在中山醫學大學舉辦「大臺中毒品危害防制論壇」(見圖,臺中市政府衛生局提供)。依據衛生局統計,目前列管之出監1、2級毒癮個案每月新增約150人,總列管約3000人,平均年齡35歲。截至今年11月止被警方查獲施用及持有3、4級毒品者計有950人,平均年齡25歲,其中K他命占97.1%,第一次使用毒品年齡18歲以下就有3成,施用地點有7成為聚會場所(KTV、PUB、旅館)。94年因施用海洛因而感染愛滋病的新增個案為158人,在衛生局95年積極推動藥癮愛滋減害計畫(施行美沙冬替代療法及提供清潔針具)下,至今年11月下降至7人,藥癮者占愛滋病新通報個案人數比例亦由95年的62.9%下降至3.29%。目前有10家美沙冬替代療法戒治服務醫療院所及2個衛生所服藥點,協助1400人進行一級毒品海洛因替代療法治療。衛生局黃美娜局長表示,在中央及地方主管單位、臨床醫師、專家學者及民間團體人員討論下,提出防制對策。包含持續「社區型中小盤毒販」緝毒模式、推廣正確拒毒觀念,並結合民間團體,提供戒毒者戒癮治療輔導的社會復健服務,以利毒癮者順利復歸社會及提供完整的毒癮戒治等。優活聚焦:新北市藥局「五心」服務 戒菸防癌更便利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15&HN_Yr=0&HN_Mon=0販菸業者反彈 衛生局重申販菸原則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16&HN_Yr=0&HN_Mon=0中醫治產後憂鬱 重產婦個別差異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32&HN_Yr=0&HN_Mon=0

桿菌性痢疾添一例 峇里島飲食惹禍

桿菌性痢疾添一例 峇里島飲食惹禍

疾病管制局昨(3)日發佈1例境外移入桿菌性痢疾個案,為65歲女性,11月赴印尼峇里島旅遊期間,疑似因食用當地冷飲及燻鴨料理感染,發生腹瀉、發燒等症狀。疾管局呼籲,民眾出國應注意飲食衛生,確保自身健康。疾管局指出,該病例於11月17日至21日參加旅行團至印尼峇里島旅遊,11月20日於當地出現發燒、嘔吐、腹瀉及水樣便等症狀,21日於機場入境時經發燒篩檢站檢測該病例體溫異常且表示有腹瀉症狀,隨即進行通報與採檢送驗。25日證實為桿菌性痢疾確定病例,衛生單位追蹤27位團員健康狀況,發現2位團員亦於旅遊期間出現發燒及腹瀉等症狀,採檢後已排除感染。桿菌性痢疾之潛伏期為12至96小時(通常1至3天),有時長達1週。症狀包括程度不等的腹瀉、發燒、噁心、嘔吐、痙攣及裏急後重(有便意,卻上不出來)、血便及粘液便等症狀,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發生。出國時如遭受桿菌性痢疾感染不但會嚴重影響旅遊情緒及行程,更可能將致病原帶入國內散播,危害家人及親友的健康。依據疾管局疫情監測資料顯示,截至目前,今年共185例桿菌性痢疾確定病例,其中121例為境外移入,主要來自印尼(68例)、中國大陸 (16例)、菲律賓(10例)、柬埔寨(7例)。疾管局呼籲,國人於國外旅程中或返國入境時,若曾出現不適症狀,均應主動聯絡機場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就醫時應確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以利確診並通報衛生單位執行必要之防疫措施,維護國人與親友的健康。優活聚焦:毒蟲痛改前非當牧師 助百人戒毒成功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51&HN_Yr=0&HN_Mon=0早餐與中餐之間吃零食 瘦身效果較差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836&HN_Yr=0&HN_Mon=0戰「腎」糖尿病!新藥物更安全方便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26&HN_Yr=0&HN_Mon=0

早餐與中餐之間吃零食 瘦身效果較差

早餐與中餐之間吃零食 瘦身效果較差

隨著全球肥胖人口越來越多,研究飲食跟肥胖關係的發現也越來越多,根據美國研究發現,那些致力於減肥的人,如果在早餐跟午餐之間吃東西,那麼將會降低瘦身的效果。西雅圖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的主任研究員麥克締爾南博士(Anne McTiernan)表示,在早餐跟中餐之間吃東西,通常不是代表真正的飢餓,而是盲目飲食習慣的反射,也就是說你並不是真的飢餓,而是過去錯誤飲食習慣所養成的不良行為。這項刊登在美國飲食協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的研究發現,參加減肥研究的婦女,如果在早餐跟中餐間吃零食的話,通常只能瘦下約7%的體重,但是如果在早餐跟中餐之間沒有吃零食的婦女,可以瘦下約11%的體重。研究人員表示,如果身體真的感覺到飢餓,利用健康的零食的確可以幫助減重,但是會在早餐跟中餐間吃零食的人,通常並沒有飢餓的需求,而是心理性的行為,一種為了吃而吃的習慣,所以通常瘦身的成效都不好。中學生在意外表瘋瘦身 23%還有憂鬱傾向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95正常吃三餐 反而容易變胖?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39瘋狂運動加上飲食改變 百斤胖男甩肉36公斤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9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