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吃芭樂要去籽 不然會便秘?!

吃芭樂要去籽 不然會便秘?!

現代很多人因為生活、飲食習慣不正常、壓力大,加上水喝得少,而有便秘困擾,但竟有人說「芭樂籽會導致便秘」!網路上就有人說,聽老人家講芭樂籽會導致便秘,也有中醫師持相同說法。到底芭樂籽會不會造成便秘?優活記者深入調查,找到種植芭樂的達人、權威中醫師以及資深營養師,要幫大家解答疑惑,另外專家也告訴大家要怎麼吃,才能最直接攝取芭樂的營養。優活大解密(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11&mon=12&id=467)

腸病毒仍肆虐 手足口病就診率持續升

腸病毒仍肆虐 手足口病就診率持續升

時序入冬,腸病毒71型疫情未見明顯趨緩,疾病管制局公布新增1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為居住花蓮縣的3歲5個月男童,本月2日出現發燒、口腔潰瘍等腸病毒感染症狀,後續出現活動力減低、肌抽躍等疑似重症病徵,所幸及時就醫,已順利康復出院。疫調發現,該名腸病毒幼兒重症個案發病前曾接觸親友中的生病幼童,疾管局呼籲,面對腸病毒71型疫情,不管大人小孩都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正確勤洗手,生病應儘速就醫,落實「生病不上課」,在家充分休息以降低傳播的機會,使身體儘快恢復健康。本年50例重症個案皆為感染腸病毒71型所致,其中3名幼兒不幸死亡,目前由腸病毒71型引發手足口病的就診率持續上升,除中南部地區疫情仍未平息,近期其他地區也有零星重症個案發生,且社區監測發現北部地區的腸病毒71型個案有明顯增多的趨勢。疾管局提醒民眾,臺灣地狹人稠,各地區往來密切,極利於腸病毒傳播,各地區的醫師及家有幼兒的民眾均應小心防範。疾管局提醒民眾,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場所最容易傳播,應避免攜帶嬰幼兒至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並避免與腸病毒病人接觸。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的黃金治療時間,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醫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牙周病患福音 新療法不用再拔牙了

牙周病患福音 新療法不用再拔牙了

牙周病太嚴重的時候,通常都需要拔掉牙齒,重建牙周配合植牙及做牙橋等治療,不過三軍總醫院牙科部昨天(22日)發表了一項牙周病患福音,發表跨領域的雞尾酒療法,這項獨步全球的技術,至今已成功治療10幾位嚴重牙周病患,未來將不必磨掉健康牙齒做矯正,替許多人省去昂貴的植牙費用。台灣的牙周病發生率高,根據三軍總醫院統計,約9成民眾至少有1顆牙有牙周病,且因為東方人下顎第一大臼齒多出一根名為「遠心舌側牙根」的牙根所致,造成牙齒向內歪斜,牙刷較難深入清潔,如果加上本身刷牙習慣不良,牙周病情況可能又更嚴重,為了保住臼齒,三軍總成功研發出雞尾酒療法。三軍總醫院牙科部牙周病科主治醫師黃仁勇表示,一整排下顎牙齒中,最內側也最靠近喉嚨的是第二大臼齒,接下來是第一大臼齒,是負責咀嚼的重要牙齒之一,為了保住臼齒免於遭到拔牙的命運,雞尾酒治療是所有牙周病患的福音,所謂雞尾酒療法就是先切除東方人容易多出來的「遠心舌側牙根」,再拉開留下來兩牙根的距離,接著分別套上一個牙冠,將第一大臼齒一分為二,方便清潔,進而可控制牙周病,避免繼續惡化。 

刮舌苔竟將湯匙吞下肚 直呼「以後不敢了」

刮舌苔竟將湯匙吞下肚 直呼「以後不敢了」

高雄有一位二十多歲的張小姐,習慣在飯後刮舌苔,幾天前她在刮舌苔的時候,竟然不小心將長達十公分湯匙一口吞下肚,結果湯匙通過胃部,滑到十二指腸裡,急診醫師只好利用胃內視鏡,加上切除息肉的圈套,花了兩小時的功夫,才將這根湯匙取出,讓張小姐直呼「不敢刮舌苔了」。原來張小姐在刮舌苔的時候,會把湯匙往喉嚨的方向放,沒想到刮著刮著,不小心觸動反射性的吞噬反應,於是湯匙就吞下肚了。高雄大同醫院胃腸內科醫師蘇育正表示,在人體咽喉的地方,很容易引發自然吞嚥的反射作用,當張小姐把湯匙放在喉嚨附近,引發吞嚥的動作,結果就順勢把湯匙吞下去,如果湯匙沒有移除的話,腸道會容易破裂。至於為什麼要刮舌苔呢?因為很多人認為,常刮舌苔可以讓身體更健康,但是刮舌胎真的有效嗎?記者也不知道,不過刮舌苔卻把湯匙吞下肚,這就真的太危險了。無獨有偶,最近《每日郵報》(Daily Mail)也報導一位76歲的婦人,因為肚子痛就醫,經過X光後才發現到,婦人的肚子當中有一支筆狀的物品,經過手術之後取出,發現到是一支鋼筆,而且這支鋼筆還可以寫字。該婦人表示,這支鋼筆應該是25年前,因為扁桃腺發炎,結果她拿鋼筆去戳扁桃腺,沒想到卻不小心將鋼筆吞下肚。

美魔女馬承芝來台 青春不老的秘訣

美魔女馬承芝來台 青春不老的秘訣

美魔女這一個流行詞源自於日本,指的是超過35歲但外表看起來像是20幾歲的熟女,這些女性擺脫中年婦女就是黃臉婆的稱號,細緻的肌膚,凹凸有致的身材,完全猜不出實際年齡,近期韓國綜藝節目,也開始興起選拔美魔女的活動,而之前獲得冠軍的馬承芝,擁有22吋的小蠻腰和修長美腿,實際年齡45歲,完全看不出來已經是2個高中生的媽。馬承芝原是參加韓國的綜藝節目,但因為外型出眾,且實際年齡令所有人大吃一驚,讓她瞬間爆紅,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日前馬承芝來台灣接受媒體專訪,還透露常被20歲的年輕人搭訕,從她吹彈可破的肌膚來看,也難怪實際年齡會被誤會,她也向媒體表示,在保養方面,最推薦豬皮加工面膜,另外她自己也勤做Face Yoga,就是臉部的瑜珈,按一些經絡的部位,再加上敷面膜來保持年輕肌膚,飲食上馬承芝也非常注重,除了很少吃肉類食物外,每天固定200下的仰臥起坐,多吃堅果類食物,就是她維持青春的秘訣,真的是印證大家常說的一句話,只有懶女人,沒有醜女人。根據衛生署台桃園醫院衛教文章表示,維持健康,保持年輕,一直是大家所追求的,但是如何能夠保持青春呢?其實只要保持心情輕鬆愉快,培養正向思考習慣,常保笑容,因為常常憂鬱的人也會老的比較快,最後一點就是規律的生活起居,多喝水,均衡飲食加上適當的運動,就能對抗老化!

腹腔鏡手術除腫瘤 傷口小恢復良好

腹腔鏡手術除腫瘤 傷口小恢復良好

一位22歲林小姐無特殊病史,但平時食量很小易有飽足感,偶爾出現上腹疼痛的情形,有時會需要使用止痛藥。日前凌晨又突發性的上腹疼痛至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急診室就診,經急診醫師安排X光腹部攝影與腹部電腦斷層檢查後,在上腹部赫然發現一個大小約五到六公分的鈣化性腫瘤,腫瘤的位置就長在胃前壁、肝左葉和脾臟之間,而且對胃部造成明顯的壓迫。後經一般外科莊育權醫師建議以腹腔鏡的手術方式切除腫瘤,不僅傷口小,疼痛的情形也較輕微,術後恢復也較快。林小姐手術數日後復原狀況良好即出院,迎接她展新的人生。(圖:腹腔鏡手術講解)成大醫院斗六分院一般外科莊育權醫師表示,目前腹腔鏡手術的運用範圍十分廣泛。在消化系外科中,食道、胃、小腸、大腸以及肝膽胰脾等,都可以利用腹腔鏡做有效的治療。此外,急診常見的急性盲腸炎、急性膽囊炎等,也都可以接受腹腔鏡手術。腹腔鏡手術的優點包括傷口小,疼痛較輕微,所以可以較早下床活動;而且因為術後的發炎反應較輕微,所以術後腸沾黏的情形也比傳統手術少。同時,腸胃道的恢復比傳統手術快上許多,病人可以較早進食、早點出院。

王妃也瘋狂?牙齒美容塑造微笑曲線

王妃也瘋狂?牙齒美容塑造微笑曲線

英國皇室的平民王妃在結婚前秘密進行牙齒美白矯正,可見牙齒美容的重要性,淺淺的笑容與整齊潔白的牙齒可打造受人矚目的微笑曲線。資深美容牙科蔡忠翰醫師指出,不論先天牙齒條件不佳或後天牙齒遭破壞的病患,透過牙齒美容療程,包括高階不拔牙LH矯正、全瓷牙冠、美白貼片等治療,都可讓牙齒更好看、笑起來更自在。打造牙齒門面刻不容緩,但是美容牙科療程何其多,該如何選擇才能讓預算花在刀口上,相信才是重點所在。其實,若是齒列不正的問題如牙齒凌亂、暴牙、戽斗等,建議還是尋求齒列矯正的作法才能徹底改善。蔡忠翰醫師提出的「高階LH不拔牙矯正」是現在頗受歡迎的矯正方式,可以破解一般矯正需要拔牙的迷思。這種矯正方式不需拔除小臼齒,反之利用臼齒往後推移的矯正技巧創造出等同於小臼齒的牙弓空間使牙齒順利位移,因為臼齒後移空間可依照個人需求調整,因此矯正後的齒列不會有倒凹的困擾。蔡忠翰醫師強調,除30%重度暴牙與嚴重混亂病患可能還是需採用拔除小臼齒的方式來創造空間外,絕大多數矯正病患都可受惠這種新式矯正技巧,進而保留小臼齒。另外,若是牙齒參差不齊狀態嚴重卻有快速重整齒列的需求,或是蛀洞過大和已經根管治療過的牙齒,蔡忠翰醫師則建議病患採取全瓷牙冠重建,利用以假亂真的高透感全瓷牙冠將牙齒包覆起來,美感雕塑門面六~八牙齒,將齒形、色澤、比例重新調整,療程完成時不但齒列變整齊,顏色也可以隨心所欲的選擇。另外,美白貼片則是另一種改造門面的方式。美白貼片就像是一層薄薄的「磁磚」,只要將它貼於牙齒表面,就可以使牙齒的顏色和形狀改觀,臨床主要應用於輕微齒列不整、齒形不佳、門縫,或四環黴素染色的病患。而美白貼片與全瓷牙冠在許多門面美觀重建的案例裡,也常常搭配使用以求得最佳術後效果。此外,前牙美觀區缺牙也會讓人自信心受損。蔡忠翰醫師指出,若是骨頭條件許可,醫師一般會建議以植牙復原,但建議植體上方假牙可選擇透光度及擬真性高的全瓷牙較能與鄰近牙齒相襯。倘若病患具有缺牙合併齒列改造需求,也可以選擇全瓷冠牙橋,療程完成更能展現整體和諧美觀。蔡忠翰醫師提出,針對牙齒問題只要持之以恆治療,並尋求美容牙科經驗豐富的醫師諮詢,牙齒健康美麗不是夢想。

肝癌最大禍首?B、C型肝炎者注意

肝癌最大禍首?B、C型肝炎者注意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一般人對於肝病的警覺不足,是導致肝炎惡化演變成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主因,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死因統計,肝癌死亡率近10年來一直位居台灣癌症死因之第1或第2位,每年約有8千人死於肝癌。造成國人肝癌的最大禍首是B型肝炎,其次則是C型肝炎。高雄市立大同醫院余明隆院長提醒民眾B型肝炎、C型肝炎應藉由篩檢,及早積極治療。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內科病房主任謝明彥醫師表示,B肝在台灣十分常見,帶原者高達306萬人感染B型肝炎,盛行率約17.3%,B肝較多來自母體的垂直感染,所以民國73年前出生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平均每6人就有1人有B型肝炎,台灣每年約有一萬三千人死於肝炎、肝硬化、肝癌,其中有7成是由B型肝炎引起。B型肝炎帶原者發生肝癌的比例比一般人高10~60倍。謝明彥醫師說明B型肝炎治療,需要達到e抗原陽轉陰(病毒活力下降)及表面抗原清除(病毒清除)兩階段目標。研究發現,若僅e抗原轉陰,但表面抗原未清除,引發肝癌的機率仍為常人之9.6倍。所以最新治療標準,均以清除表面抗原為最終目標,表面抗原清除將有效大幅減少肝硬化及肝癌發生率。B型肝炎患者血液篩檢確診B肝後,依據患者疾病期別,體質及健康狀況,安排口服抗病毒藥物或針劑型長效型干擾素治療。高雄市立大同醫院保健科主任黃釧峰醫師說明,C肝主要是因為血液感染,容易發生在早期醫療資源較不足的地區,民眾可能因為使用消毒不完全的針頭,在針灸、打營養針等過程感染。甚至在某些高盛行區C肝罹患率高達3~6成!但C肝較B肝治癒機率高,也可望完全治癒。C肝治療目前有長效型干擾素合併口服藥物Ribavirin治療,合併療法治療6個月至一年。目前台灣地區治療效果遠高於歐美,基因型第一型治療48週可以達到7~7.5成治癒率,基因型第二/三型治療24週更可以達到8至9成治癒率。

長期臥床易壓瘡 怎麼解決翻身問題?

長期臥床易壓瘡 怎麼解決翻身問題?

一般人躺臥翻身擺位是稀鬆平常的動作,但台南市立醫院表示,根據年度收住病患估算,內科加護病房收治病患有65%為長期臥床病患,翻身擺位必須仰賴他人協助,否則極容易造成壓瘡等相當大的困擾。(圖:製作水球model)南市醫內科加護病房護理長徐華吟表示,正確的翻身擺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合併症產生,如壓瘡、骨折等;不論是要翻身還是要舒適的躺臥,都必須利用功能良好的枕頭、水球來幫忙,才能達到正確翻身擺位的目的。有鑑於此,南市醫內科加護病房團隊集思廣益,由義大利麵量麵器的原理,想出製作枕頭與水球model的創意。量麵器上孔洞大小決定義大利麵的標準份量,所以翻身枕model以合格枕頭的高度設計,若不符合model表示太扁不合格;相同地,以標準的水球外形大小來製作水球model,超過標記的大小即不合格。這項巧思不但帶給醫療人員工作上的便利、省時,對於枕頭與水球汰舊換新有一致性的做法,工作人員對於合不合適有了共同的標準,不再有分歧的意見,透過工具簡單的操作馬上就可確認功能,節省大家不少工作時間,也提升對病人醫療照護的品質。有護理人員表示,有了這項檢測工具後,很少發生因為枕頭、水球不合適,造成翻身時間點還沒到,病人的翻身姿勢就已經回復原狀的情況,也不再有找不到合適枕頭、水球的窘境,對於預防病患發生褥瘡的貢獻不少。

V臉黃金角度!如何變小S的有型下巴?

V臉黃金角度!如何變小S的有型下巴?

年節將至,許多民眾已經開始預約「變臉計畫」,為自己打理門面,隨著年節假期將至,門診人數相較以往多達三成。由於今年流行小臉風,許多過去習慣施打肉毒桿菌瘦臉的民眾,尤其是被稱為「本壘板」、「國字臉」、「大餅臉」的民眾,為了達到小臉又立體的臉型,則選擇了削骨手術,其中更有50多歲的熟女求診,萬芳醫院整形美容中心黃俊源醫師打造V型臉30度立體線塑造小臉。藝人小S尖翹有型的下巴、隋棠的錐子臉,都是現在女性流行的下巴整型指標。小S的下巴更是票選為女性整形最受喜愛下巴的常勝軍。黃俊源醫師表示,自耳垂延伸至下巴尖端的連線與水平線交角約30至40度,是最順眼的V臉角度,如調整臉骨角度,即可在視覺上達到小臉效果。而下巴尖端交角90度最性感,如此外型猶如鵝蛋、形似瓜子般,上方豐潤,下方呈倒三角型,V臉曲線自然呈現。黃俊源醫師指出,五官可以靠神奇化妝術改善,但臉型卻難以掩飾。如何追求小巧、尖翹臉型,告別大餅臉?就要運用削骨手術或注射肉毒桿菌來達成瓜子臉。一般而言,要改造成瓜子臉,可用咀嚼肌注射肉毒桿菌的方式,使正面U型臉變成V型臉;但若光注射肉毒桿菌沒辦法改變重要的V臉黃金角度,則必須進行下顎骨角削骨手術打造側面V臉黃金角度;另外下巴內縮或過短者,即建議以下巴削骨方式延長下巴長度、弧度、及翹度,強化V-line視覺效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