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天冷抵抗力降 「齒源性膿瘍」好發

天冷抵抗力降 「齒源性膿瘍」好發

天冷溫差大,抵抗力下降就容易有病菌入侵,但是現在不只流感人數增加,根據豐原醫院牙科門診發現,看牙的人也變多了,衛生署豐原醫院牙科醫師陳梅玉指出,當身體免疫系統降低,抵抗力減弱就容易受到細菌感染,且最近發現,罹患「齒源性膿瘍」患者有增加趨勢,近期住院治療的10名患者中,有9人未立即接受治療,引發顏面蜂窩性組織炎。(照片翻攝自維基百科)當牙齒初期感到疼痛時,大部分的人總是不以為意,總是要拖到疼痛不堪時,才肯到醫院就診,陳梅玉牙醫師表示,若是在初期牙痛階段,一忍再忍,當自體免疫系統降低、身體抵抗力減弱,就容易受到細菌感染,此時衍生出的牙痛問題就不是清潔口腔可以解決的,像是近期住院治療的10名病患中,就是因為其中9人在初期牙痛階段,未及時就醫才讓細菌有機可趁,引發感染,這些病患就診時,通常臉部已紅腫疼痛不堪,口腔內則常可見到齒源性膿瘍穿透齒槽骨流至周圍軟組織,造成局部齒齦有腫脹、膿竇出現,嚴重者會不斷復發導致敗血症、菌血症甚至影響到生命,輕忽不得。陳梅玉牙醫師表示,當齒源性膿瘍無法控制,穿通顎骨進入軟組織變成骨髓炎及蜂窩性組織炎,嚴重者甚至會影響呼吸造成窒息,因此牙醫師提醒,初期有牙痛症狀時,就應立即就醫,另外平時牙齒清潔動作要確實、至少每半年要到牙科門診檢查一次,養成口腔衛生的好習慣。

新年時狂吞糖果 小心身材走樣

新年時狂吞糖果 小心身材走樣

距離農曆新年假期的到來不到一週,家家戶戶開始準備年菜與年節零嘴,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營養師周千欽提醒民眾,新年糖盡量不要吃太多,光是一個20克牛軋糖的熱量就高達160大卡,當心連假9天肆無忌憚地吃下來,馬上實實在在肥出一圈。連續9天的新年假期即將到來,和家人吃團圓飯一餐熱量無疑熱量達600大卡以上,若加上看電視時手上抱著一堆零嘴,連假吃下來的後果相當驚人。營養師周千欽表示零食的熱量都很嚇人,如20克牛軋糖有160大卡、開心果10粒有320大卡、30粒夏威夷豆將近400大卡、鳳梨酥1塊也約有173大卡、花生麻荖1個也有111大卡,甚至1個松子酥熱量就高達390大卡。根據行政院衛生署金門醫院的衛教資訊指出,每人累積多攝取達到7700大卡,即會胖1公斤;如50公斤的人每天該攝取熱量為1500至2000大卡,倘若減去正常活動量後,多攝取的熱量累計達7700大卡就會胖。因此營養師周千欽提醒民眾,每天隨口吃吃零嘴最好不要超過300大卡,以免過量導致肥肉上身。而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林硯農醫師建議民眾,想要維持美好體態最好從平常生活做起,如用快走代替正常走路的節奏,保持雙腳與肩同寬,大步行走,手肘呈90度的擺動,並可增加腰部的動作,燃燒腰部脂肪,這個動作是屬於有氧性的運動,可以消耗全身的脂肪。林硯農醫師提醒,快走必須至少維持20分鐘才會有明顯效果。

大陸修職災法 滑鼠手、頸椎病將列入職業病

大陸修職災法 滑鼠手、頸椎病將列入職業病

很多人上班的時候,都需要打電腦,當同樣的姿勢久了,就很容易出現頸椎的毛病,造成一些職業傷害;根據大陸網站報導,大陸最近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時,打算將滑鼠手和頸椎病等列入職業病。這個消息一出,很多上班族大表贊成,但是也有雇主質疑如何判定滑鼠手與頸椎病是工作造成,造成雙方的爭論。大陸新版職業病防治法主要發起人之一的黃漢林表示,新版職業病防治法中最為重要的觀念就是對職業病定義的修正,像是過勞死、長期盯著螢幕致眼部損傷、職業性腰背痛、頸椎病、滑鼠手等上班族容易得到的疾病,都有機會納入職業病的範疇當中,可以說是中國大陸對於職業保障的進步。但是有專家就指出,頸椎病可以分為五級,到底是哪一級的時候可以列為職業傷害;還有打電動、在家沉迷上網,也都會導致頸椎病,該如何認定是職業傷害。再來就是賠償問題,一旦被認定是職業病,該如何賠償、需不需要區分等級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該專家還表示,如果勞工要訴請職業傷害,要找誰來界定,如何進行調解與仲裁,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有大陸的醫學專家表示,這次修訂職業病的標準,是非常值得給與鼓勵,因為這十多年來,職業傷害的狀況已經大大不同了,但是該專家也表示,與其去煩惱職業傷害,還不如學習正確的坐姿與習慣,才能更有效預防滑鼠手的發生。工作的時候,上臂和前身夾角保持45度以下,並且每隔一個小時就要活動一下雙手,如做一下握拳、捏指等動作,才能有效預防滑鼠手。至於想要維持頸椎的健康,就要保持正確的睡姿,挑選合適的枕頭是防止頸椎病的好方法。此外,看書、看電視和使用電腦的時候,每隔1小時就應該起身活動一下,做一做頸椎保護操,這樣才是避免自己頸椎受損的不二法門。

上網成癮如吸毒 損害大腦神經

上網成癮如吸毒 損害大腦神經

隨著平板電腦、無線網路的普及,現代人的生活似乎已離不開網路,因此有越來越多的現代科技疾病出現,像是「上網成癮症」,別以為上網成癮症沒什麼,根據中國科學院一項新研究發現,網癮患者的大腦白質纖維束受損、灰質明顯萎縮,受損程度類似毒癮患者,對正值成長期的青少年腦部影響甚大,更會改變大腦邏輯理解、判斷、推理能力等。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組成研究小組,研究對象年齡介於14~21歲,共35人,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方法研究了青少年網癮患者腦結構的改變,研究中發現,其中的17人被界定為上網成癮,他們不能成功控制、減少、甚至停止使用電腦,於是研究人員針對這17名上網成癮的青少年進行腦部掃描,領導這項研究的雷皓表示,青少年網癮患者的大腦灰質、白質均出現了結構性改變,連倫敦國王學院生物心理學教授舒曼也表示,在電子遊戲上癮的人中,也發現了類似的腦部結構性改變。中國這項研究對青少年網癮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因此倫敦帝國理工大學的講師伯頓-瓊斯博士說,這一研究有突破性的意義,不過,目前還需要更大規模的研究調查來進一步確認這一研究結果。為避免正在發育的青少年出現網路成癮症,行政院衛生署草屯療養院的衛教文章中指出,對於網路成癮症的問題,「預防勝於治療」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為最佳準則,呼籲家長能更重視孩子,早期治療,才不至於過度影響正常生活。

網路成癮改變大腦結構 變化類似吸毒

網路成癮改變大腦結構 變化類似吸毒

根據中國科學院針對,上網成癮的青少年腦部結構改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網路成癮患者的大腦白質纖維束受損、灰質明顯萎縮,受損程度類似毒癮患者,對正值成長期的青少年腦部影響甚大,更會改變大腦邏輯理解、判斷、推理能力等,大腦結構這樣的變化與吸毒或酗酒的大腦變化很類似,對發育中的青少年影響甚大,這項發現對青少年網癮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草屯療養院衛教文章指出,網路成癮症是指因過度使用網路,不自覺地心理依賴,一但無法上網,即陷入焦躁、易怒、沮喪、心神不寧,且一上網就無法停止,這些人沉溺在網路上的聊天室、互動遊戲,並忽視現實生活的存在,或對現實生活不再滿足。網路日漸普及,越來越多人使用網路、離不開網路,根據兒福聯盟調查發現,兒童青少年上網頻率與時間均高,其中三成每天上網,有1/3的人每天上網超過3小時,甚至有6.2%學生每天上網時間超過8小時,這些網路成癮的患者,起初只是精神上的依賴,渴望上網,而後可能發展成為身體上的依賴,出現情緒低落、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食欲不振等症狀,造成兒童、青少年,有認知偏差和不能控制上網時間。文章中更指出,家長應多關心孩子,對於網路成癮症的問題,「預防勝於治療」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為最佳準則,治療方式以認知治療和行為矯治、家庭治療最為常見,如果有情緒問題,可加入抗焦慮劑或抗憂鬱劑,才不至於嚴重影響兒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以及生涯發展。

台灣勇士熊出草 守護目睹暴力兒

台灣勇士熊出草 守護目睹暴力兒

台灣近年來家暴事件層出不窮,很多人都把關注點放在被虐的爸爸或是媽媽,但是其實最受傷的並不是當事人,而是目睹家暴事件的小孩。勵馨基金會的執行長紀惠容表示,目前家暴的直接受害者,可以接受法定的心理諮商服務,但是目睹這些暴力行為的孩子,其實是受傷最重的人,可是卻沒有對他們做出任何的輔導行為,因此勵馨推出捐款認養台灣勇士熊活動,希望能夠幫助這些無助的孩子。(圖片為勇士熊,翻攝自勵馨基金會網站。)參加台灣勇士熊活動的藝人六月表示,她從小就看到爸爸對媽媽施暴,不管是言語上或是身體上的暴力,都對她的內心產生不良影響,無法相信任何人,到了國中的時候,還是無法好好和別人相處。直到接觸了宗教信仰之後,才能慢慢走出心中的痛,對人逐漸有了信任感。所以六月強調,家人間的暴力傷害,受傷最重、最痛的人其實是孩子。勵馨基金會資深專員杜瑛秋表示,家暴受虐兒很容易出現心理創傷,像是自閉、人際關係不佳、發展遲緩、用暴力解決問題的傾向;至於目睹家暴的小孩,雖然沒有受到家暴,但是親眼看見暴力的時候,也很容易受到施暴者的言語暴力所影響,也會造成上述的心理創傷,往往這樣的小孩卻容易被社會忽視,這些無聲小孩人數是受虐兒童的好幾倍,表示有很多小孩的心理正等著別人來關懷與照顧。執行長紀惠容表示,勵馨從1997年開始,就已經開始提供目睹暴力兒童的心理療癒服務,每年約服務200位孩子和家長受到幫助。活動代言人六月與童星吳亞鄀則是率先認養台灣勇士熊,並邀請民眾認養台灣勇士熊,共同守護婦女與兒童。執行長紀惠容解釋,只要一次捐款超過3千元,或是每個月固定捐款5百元超過6個月,就可以帶一隻可愛的台灣勇士熊回家,還能夠幫助這些目睹暴力的兒童,能夠治療心理的創傷。

子宮頸癌疫苗接種愈年輕愈好 4成不願施打

子宮頸癌疫苗接種愈年輕愈好 4成不願施打

依照世界各國的研究報告顯示,青少女在11至14歲接種子宮頸癌疫苗的效果最好,不僅體內產生的抗體價數高,且保護期限也較其他年齡長,但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調查指出,約有近4成左右的未滿26歲女性不願施打疫苗,其中最大主因是由於價錢過高。儘管新北市在去年11月底利用公費替家長省下萬元,幫國中青少女施打子宮頸癌疫苗,接種率高達77%,但對於未受惠的女性來說施打意願大大降低。根據國健局針對9至26歲女性做調查,發現有近4成的女性不願接種子宮頸癌疫苗,除了質疑疫苗效果之外,多達8成8的人由於疫苗價格過高施打不想施打。另外調查報告也顯示,超過半成女性不曾聽過人類乳突病毒(HPV)與子宮頸癌的關連性,代表只有近4成3的女性曉得HPV,且愈偏遠地區與教育程度愈低的女性對HPV的認知愈少,也顯示出城鄉差距。人類乳突病毒(HPV)是造成女性子宮頸癌的元凶,若檢驗為良性也可能演變成為菜花。而HPV主要的感染途徑是性行為,因此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叮嚀婦女朋友們,只要有過性行為,最好一年至少做一次一般性子宮頸抹片,而目前只要年滿30歲的女性一年都有一次免費的抹片檢查。但倘若真的很害羞去做抹片檢查,邱淑媞局長提醒女性,36歲以上且6年以上未做抹片的婦女,可前往各縣市衛生局索取「HPV自我採檢套組」在家自行採檢,以避免錯失及早發現的黃金治療時間。

漸凍人的一句話 點醒無數失落者

漸凍人的一句話 點醒無數失落者

漸凍人陳銀雪這一句「我是永遠監禁的,你們是有刑期的」話語,十多年來陸續點醒在獄中服刑的獄友、學途中迷失墮落的孩子、及同樣患有漸凍人疾病的病友,鼓勵他們從新找回自己與家人相處的快樂時光。西元1995年下旬,41年次的陳銀雪突然右手無法施力發動汽車,之後雙腳也出現無力感,診斷後發現自己罹患漸凍人,當時被醫師宣判只能活兩年,那時的大兒子剛考上加州柏克萊大學,為了陪伴媽媽毅然決然轉學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就讀,每天放學後就陪在媽媽身旁。 畢業後,大兒子更貼心的在家中陪伴媽媽長達兩年的時間,帶媽媽去逛街、看電影等,媽媽每天都是笑容滿面的度過每一天,甚至陳銀雪也因為大兒子及其他家人的支持陪伴,鼓起勇氣參加漸凍人協會,每個月固定和病友聯誼互相激勵成長。 現在的銀雪,雖然肢體無法行動,只能養賴看護照顧,但是堅強樂觀的她,並沒有被病魔打垮,反倒是每天坐在電腦前約10小時,用她靈所活的左腳拇指操控電腦,透過網路聊天室和網友哈拉、激勵病友在勇敢走出來,還積極參加各項演講,並將講師費回贈受邀單位,家人更期盼在今年能全家出遊,搭著郵輪到北歐享受親子時光。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這次中部能在衛生署臺中醫院成立曙光照護中心,除了要提供漸凍人患者良好的照顧醫療環境,漸凍人陳銀雪分享他個人的小故事,無不希望更多漸凍人能跨出自己的圈圈,展現生命的創造力。

過年團圓吃太補 小心滿臉「痘花」

過年團圓吃太補 小心滿臉「痘花」

春節假期即將到來,團圓桌上總是少不了一大鍋補品,如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等等,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郭鈺君醫師提醒民眾,若本身已屬易冒痘痘的體質,千萬別吃太多藥膳補品,建議最好不要喝太多的湯,否則可能愈補愈糟,到時身子沒補好倒讓臉上長滿痘花。在今年冬天感覺上較往年冷的情況下,薑母鴨、麻油雞等補品的銷售量特別好,但相對地皮膚科門診的掛號率也悄悄攀升,郭鈺君醫師中醫師表示由於補品的食材通常較為燥熱,常常吃容易讓體質變得燥熱,倘若原本就屬於燥熱體質的民眾,吃過量自然容易導致皮膚發炎、長痘痘。因此,郭鈺君醫師建議皮膚油脂分泌旺盛者、擁有燥熱體質的人,如面紅目赤、口乾舌燥、便秘、舌苔黃膩症狀者,切忌溫補,一個月盡量只吃一次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等的燥熱食物,也可將鍋中食材以蔬菜為主且避免喝湯。而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師詹雅涵建議,民眾除了減少肉量之外,也將調味量、食量與藥材補力減輕,如可用當歸、黃耆、枸杞等熬製的高湯做湯底,非常養生且不失美味。另外營養師詹雅涵也提供民眾在過年維持低熱量的吃法,除了建議以中藥蔬菜做為鍋底燉湯之外,民眾最好多吃蔬菜與菇類食物,如茼蒿、高麗菜搭配香菇、金針菇、海帶等,以及吃豆腐、低脂魚肉與瘦肉(雞胸肉、花枝等)為主,並少吃炸豆皮捲、貢丸等丸類、以醬油取代沙茶醬,以及用地瓜取代、南瓜、山藥等(仍需注意攝取量,勿超過3份)取代白飯、麵條與冬粉。而營養師詹雅涵也提醒大家,每天最好吃1至2份水果,以維持飲食均衡。

扯!學生去年染肺結核 今年才要同學檢查

扯!學生去年染肺結核 今年才要同學檢查

台北市一家補習班今天驚傳一名學生在去年7月感染肺結核,在10月份通報衛生單位後,近日才以簡訊通知百名學生做胸部X光調查,不禁令外界質疑補習班是否刻意隱匿消息。不過衛生局日前對外強調,絕對沒有隱匿疫情,目前都在仔細做追蹤當中。(圖片翻攝自疾管局。)根據電視報導指出,北市某家補習班一名學生在去年7月感染肺結核,但10月才向衛生局通報消息,且期間該名學生都有持續在補習班上課,事隔近半年,補習班近日才開始以簡訊通知曾接觸病患的百名學生,前往衛生局做胸部X光檢查,讓外界懷疑有隱匿疫情的行為。台北市衛生局解釋,在10月接獲通報後,開始緊急展開調查並在11月要到補習班的學生名單,經過1個多月的逐一比對後,才曉得有多達百名的學生曾與病患接觸,並通知補習班告知這些學生做胸部X光調查,衛生局表示很可能檢查人數還會增加,呼籲大家盡力配合,不要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而目前該名感染肺結核的學生,病情已在服藥的情況下受到控制。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衛教資訊指出,肺結核也稱為肺癆,主要經由飛沫傳染。肺結核在感染初時,約有95%的人會因自身免疫力未發病,但仍有終身再活化的潛在危險,只有5%的人在初感染後結核菌會經由血行或淋巴液之散播造成肺內或肺外結核(如結核性腦膜炎)。而臨床上,肺結核病人常見的症狀有咳嗽、胸痛、體重減輕、倦怠、食慾不振,發燒、咳血等等,由於早期的感染症狀並不明顯,當出現病徵時大都已是中度或重度肺結核。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