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上班族身心休憩/簡單的冥想 讓心情放鬆

上班族身心休憩/簡單的冥想 讓心情放鬆

現在的上班族,每天至少工作8、9個小時,有時候甚至需要把工作帶回家,整天敢進度、敢報告、拼業績等,一定會累積很多的壓力,要怎麼樣抒解龐大的工作壓力呢?很多人會選擇打電動、吃東西、看電視、出去玩等休閒活動,但是通常這樣的方式,只是暫時的放鬆,等到回到現實的時候,更容易產生壓力,無法真正達到紓壓的目的,因此有些科學家研究發現,透過冥想與運動兩種方式,可以更容易放鬆、抒解壓力。(圖片說明:冥想的時候,要把所有的念頭都當做雲煙,隨風消逝。攝影/林又旻。)《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的研究發現,透過冥想或是靜坐等方式,可以對我們的身體有相當大的助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改變免疫系統,降低血壓,並且增強認知功能。耶魯神經治療診所(Yale Therapeutic Neuroscience Clinic)布魯爾(Judson Brewer)博士表示,過去的研究發現到,靜坐冥想可以改變大腦的結構,增強大腦的活動力。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的神經科學主任柯爾(Catherine Kerr)博士表示,靜坐冥想是透過一種神奇的方法,可以讓我們的大腦不會淹沒在無意識的負面思維中,還可以降低憂鬱症的風險。最簡單的冥想方法,就是選擇一個不會被人打擾的地方,然後靜靜地坐著,然後調整一下自己的坐姿,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來進行冥想,剛開始的時候會建議使用坐姿,這樣才不會變成睡覺。當調整好自己的坐姿之後,就可以開始慢慢地集中專注力,為了提高專注力,你可以開始數自己的呼吸,慢慢地從一數到十,數到十之後,在慢慢地從一數到十,剛開始的時候,會感受到自己紛亂的思緒,一邊數呼吸,一邊腦袋還在想其他事情,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千萬不要強力制止,而是慢慢地將注意力放到呼吸上,這樣就會訓練自己專注的能力,也是最簡單的冥想法。

上班族身心休憩/簡易的氣功 讓身體舒暢

上班族身心休憩/簡易的氣功 讓身體舒暢

很多人提到氣功的時候,總是會想到武術的或是太極拳等,但是這些都可以說是氣功的一部份而已。到底什麼是氣功呢,在維基百科上面的說法是:氣功是透過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調息、調形、調心),進而鍛煉自己的方法,然後達到強身健體、健康身心、抗病延年、開發潛能等目的。維基百科上面還解釋,氣功的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動功和靜功。動功是指以身體的活動為主的氣功,如導引派以動功為主,特點是強調與意氣相結合的肢體操作。而靜功是指身體不動,只靠意識、呼吸的自我控制來進行的氣功。大多氣功方法是動靜相間的。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會練習導引、內丹術氣功,佛教裡的禪定、靜坐也包含氣功。知名的氣功大師李鳳山先生,曾經整理了一套簡單易學、容易上手的氣功,稱之為平甩功,動作如下:就是將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自然呼吸,雙手伸直舉至胸前,與地面平行,掌心朝下,讓手像鐘擺一樣地往後甩,保持放鬆,然後利用慣性,把手甩回胸前。雙手輕鬆打直,保持平行,到了第五下,手往後甩的時後雙膝微蹲,輕鬆的上下彈動兩次。每天三次,每次至少10分鐘。別小看這個動作看起來十分簡單,事實上平甩功是一套簡單,卻不容易的氣功,因為他的功法容易學習,所以說簡單;但是要持之以恆地練習,就不容易了!

上班族身心休憩/準備上班時該如何收心?

上班族身心休憩/準備上班時該如何收心?

通常長假結束之後,伴隨而來的就是工作的無力感,所以需要在還沒有正式上班的時候,就要讓自己收心。有一家醫學中心曾表示,春節後的門診病患通常都是以疲勞倦怠居多,高達8成以上,再來就是注意力不集中,這也佔了7成,疏離和厭煩的感覺則是了5成以上。(圖片為黃金博物館第五礦坑的參觀門票,攝影/林又旻。)台大醫院的衛教文章指出,休假後許多人會出現「收假症候群」,無法從休假狀態回復到平常的生活狀態,因此醫師建議民眾,最好在休假結束的2到3天前,就開始把作息時間逐漸調整成上班時間,尤其是起床時間最重要,要調整成上班時的起床時間,這樣睡覺時間就會跟著提早。至於起床後要活動,最好能出去走走、曬曬陽光,這樣白天才會有精神,等到最後一天的時候,就可以開始規劃明天上班的事情,讓自己鬆懈的心回復到積極的態度,相信這樣的規劃,第一天上班時就比較快能恢復工作效能,快快樂樂地休假,健健康康地工作!

上班族身心休憩/開工如何避免BlueMonday

上班族身心休憩/開工如何避免BlueMonday

很多上班族或是學生,在開工的第一天都會產生Blue Monday的狀況,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法,「藍色星期一」是指人類在星期一總會感到特別憂鬱,心情亦比較低落。這大概是因為星期一是每週假期過後的第一個工作天。在這天人們要收拾之前假日的愉悅心情,重新面對工作接受壓力,故此一些比較眷戀假日的人,就會覺得星期一相當難過。(圖片為示意圖,攝影/林又旻。)根據台大醫院的衛教文章指出,為了調適放假之後的工作壓力,最好能夠保持良好的時間規劃,將當天的任務依據重要的優先排序,訂定當日的工作進度;以集中腦力、體力、心力的行動順序,把眼前規劃的工作完成;下班之後,把工作壓力留在辦公室裡,多留些時間、空間給自己。除此之外,還可以每隔一個小時就起來走一走,不要一直盯著電腦看,在排定當日工作的時候,就要記得把休息的時間排進去,這樣一來不但可以促進身體健康,還可以活絡腦細胞。最新的研究發現到,適度地運動不但可以讓人更健康,還可以幫助自己的思維能力與記憶力更上一層樓,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好方法。

上班族身心休憩/怎麼玩才不會累

上班族身心休憩/怎麼玩才不會累

很多家庭到了過年的時候,都會準備出遊的計畫,可是往往出遊回來,不但沒有讓自己心情或精神更好,反而會有一種累到快趴的感覺。台大醫院衛教文章表示,一般來說,旅遊應該是悠閒的,怎麼會是壓力呢?但其實過年期間交通阻塞、寸步難行,想到為了旅遊行程的安排就已經手忙腳亂了,沒想到出發旅遊後,發覺是一場惡夢,猛按喇叭也沒用,旅遊景點人又多,什麼都要排隊,對心情不好或沒耐心的人而言,可是最大的折磨。(圖片為瑞芳車站等待往平溪的遊客,攝影/林又旻。)於是很多人就會使用不健康的行為來反應。譬如,有的拚命吃東西,有的就喝很多酒,或者用抽煙來解壓,但是用不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來因應壓力,也許可以暫時減緩一點壓力,但長期而言,會造成更多的問題與壓力,譬如憂鬱、焦慮、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其實是得不償失的。因此台大醫院的衛教文章建議民眾,如果準備要出遊的時候,一定要提早事先規劃,把休假前後的事情安排妥當,譬如事先購買高鐵或台鐵票,可以避免年節期間塞車的痛苦。還有大年初一要去旅遊的話,年夜飯不一定要自己煮,可以出去吃或叫外燴,以避免自己帶著不愉快的心情出遊。並且嘗試新的度假方式,比較有新鮮感,還有最重要的就是要謹記16字箴言;活在當下、正向思考、健康飲食、練習放鬆。這樣就可以快快樂樂地出遊,元氣滿滿地回家。

上班族身心休憩/把愉快能量帶到工作上

上班族身心休憩/把愉快能量帶到工作上

有很多人會覺得,休假的時候出去玩,會感覺到活力滿檔、能量無限,但是到了工作上的時候,卻常常呈現無力疲憊、能量耗盡的狀態;很多人會想,如果把假日的快樂情緒帶到工作上,那該多好呢?因為如果工作的心情愉快,工作效率自然就很容易提升,當然成果相對也會比較好。其實要將休假的愉悅能量帶進工作,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只要注意幾個大原則,就可以輕易地轉換自己的思維。(圖片為演唱會的歡樂畫面,攝影/林又旻。)要將快樂能量帶到工作上的原則,包括注意晚上的睡眠、冥想紓壓、專注且適當的飲食,以及適度的休息。通常夜間的睡眠品質會影響到白天的工作效率,因為睡眠是大腦重新整理與活化的重要時刻,如果缺乏睡眠的話,白天的資訊無法得到充分的整理,自然會影響到白天的工作效率。此外,還可以在休息的時候,透過想像的方法,把自己拉回到旅遊休假的快樂時光當中,去感受到哪種輕鬆愉快的感覺,自然就可以緩解目前的工作情緒,重新建立工作的衝勁。還有在飲食方面,要記得不要吃太多、吃太快,因為吃太快的話,身體往往會吃進過多的食物,如此一來就會產生腸胃的不舒服,當腸胃不舒服的時候,容易影響到上班的心情,所以吃飯的時候,記得要把自己當作在度假一樣,悠閒地、慢慢地吃,並且適度地飲食,這樣就可以保有較好的情緒,工作效率也就能夠提高。

健康小智慧/天然感冒藥 檸檬汁加熱喝

健康小智慧/天然感冒藥 檸檬汁加熱喝

過年期間很多診所都不營業,如果在過年期間來個小感冒,雖然有些大醫院的急診不打烊,但是小感冒恐怕難以進大醫院掛號,這時該如何解決感冒問題?其實優活健康網先前就報導過感冒不吃藥也能痊癒的方法,如果真要食療,那就一有感冒症狀就趕緊煮檸檬汁來喝,會是天然的感冒藥。(檸檬含有豐富維生素C,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Andre Karwath aka)坊間許多感冒成藥成份裡多半是Acetaminophen,為一解熱鎮痛劑,有些成藥甚至含有抗生素、抗組織胺、咖啡因,不管哪一種成藥,這些成份都對人體有一定某些副作用。優活健康網日前訪問中醫,就曾建議喝熱鹹檸檬茶,對於改善感冒症狀有相當的益處。 熱的檸檬茶就是用新鮮檸檬切薄片,再放些鹽巴在內,沖入熱開水泡來喝,中醫師表示這樣的熱鹹檸檬茶能順氣化痰、消除疲勞,喝起來不會太酸稍帶些鹹味,其實就有點市面某種用泡的成藥一般,如果剛開始有感冒症狀就開始喝,就能讓症狀減緩改善。代謝型態公司營養師袁毓瑩表示,這樣作法道理很簡單,檸檬中富含豐富的維他命C,國外多篇醫學論文研究有提到,罹患感冒時如果服用高劑量的維他命C,確實可以改善症狀甚至縮短病程,因此泡檸檬水是有益無害;熱開水加上了一點鹽,這樣其實就是生理食鹽水的道理,感冒初期如果開始有疲憊感,表示體力消耗,這樣的食鹽水是能有效的補充體力。

上班族身心休憩/閱讀讓心靈更平靜

上班族身心休憩/閱讀讓心靈更平靜

很多歷史上的名人都很喜歡閱讀,但是現在的人卻越來越少閱讀,甚至因為網路的興起,閱讀的風氣逐漸地下降,但事實上閱讀不只可以增加知識與資訊,還可以促進大腦的健康與心靈的平靜。文建會主委曾志朗就曾經表示,閱讀可以為人類帶來好奇與創新,更重要的是,閱讀可以活化人腦,並且提高思考能力,還能夠延長壽命。(圖片攝影/林又旻。)曾志朗曾經表示,文字是人類思維的展現,透過不斷地閱讀,可以讓人類產生愈來愈多的創新和好奇。科學的研究發現,每一個人出生的時候,就有一百兆個腦神經,進行閱讀的時候,文字的訊息會進入大腦前顳葉,經過一連串的接收器,然後產生一種類似嗎啡的作用,讓人產生快樂的感覺。當愈多新訊息進入接受器的時候,就會產生更多的類嗎啡,快樂的感覺也就愈強烈,這就是閱讀會讓人快樂的原因。他還強調,人類之所以與猩猩猿猴不同,正是因為腦部多了這塊前顳葉的三角形區域接收器,而越常閱讀的人,大腦當中的接收器會更活躍,大腦神經元的連結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密集;因此如果每天都可以持續地閱讀的話,就會一直保持大腦的活躍;久而久之,活化的大腦便會提高理解能力,對事物的理解能力愈來愈好,也就是所謂的「變聰明」。

現代人多「多吃少做」 進補要適度

現代人多「多吃少做」 進補要適度

冬天到寒流來襲,常讓人冷得直打哆嗦,為去寒保暖,國人多會選擇進補來抗寒,但你補的方式對嗎?實際上,補方應視體質不同而有平補、溫補或涼補的差別,豐盛的十全大補湯未必適合每個人。阮綜合醫院營養室陳香吟主任說,農業社會中,因為只有在冬至和農曆年間才有機會吃到大魚大肉,當時的人工作型態多屬「少吃多做」型,體質以虛寒者為多,自然需要進補。但現代人卻是「多吃少做」型,生活既然習慣改變,冬至就沒有必要再補,但因傳統很難扭轉,時間到了大家還是會張羅一番。首先要澄清的是,並不是人人都適合進補,以平補的四君子湯、四神湯,或涼補的麥門冬湯、知柏地黃丸來應景。陳香吟主任表示,喜歡吃炸雞、薯條的小朋友,或常有口臭、便秘、口瘡、失眠、心浮氣躁、口苦、口乾舌燥困擾者,就絕對不能再吃補,即使是涼補也要敬謝不敏,否則火上加油,會越補越糟。反倒是體質虛寒者,可以藉天氣轉寒而以溫補的方式來調理,比較不會上火。平時四肢冰冷、畏寒、怕風、會頭暈、常腹瀉、氣短易喘、不喜說話、精神萎靡、稍微動一下便有氣無力者,就是需要在冬至好好補一補的人。大家常吃的大眾化進補食品分為薑母鴨、燒酒雞、羊肉爐,但吃多了可能產生三個營養問題,一是是攝取過量肉類,二是油脂含量過高,三是青菜攝取不足。這些食品湯中油脂含量高,有些還刻意將肉加入麻油先爆炒,所含油脂就更高,肉類攝入過量對腎臟是一種負擔。現代人飲食豐富,反而有營養過剩的危機,冬季不一定要進補;只要注意飲食節制,六大類食物均衡攝取,並配合適當的運動及正常的生活作息,才能常保健康。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可先和營養師討論了解如何選擇冬令飲食。在大快朵頤之際,多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才是安身保命的上上策。患慢性病者,冬令進補時請

春節專題/春節就醫小叮嚀

春節專題/春節就醫小叮嚀

今年春節假期有9天之久,健保局提醒民眾,為方便民眾查詢春節期間特約醫療院所開診情形,已請特約醫療院所將看診時段登載於健保局網站,民眾可至健保局全球資訊網依循一般民眾/健保醫療服務/掛號費及看診時段查詢服務專區,輸入欲查詢院所之縣市、鄉鎮市區、地址或院所名稱即可。此外,若民眾如於春節期間發生疾病需要就醫而未帶健保卡者,可於自費就診後七日內(不含例假日)攜帶健保卡至原就診院所辦理退費。如因不可歸責於民眾之事由,以致未能於就醫日起7日內(不含例假日)回到原就醫院所補證退費者,可在急診、門診或出院之日起6個月內備齊核退申請書、收據正本等相關單據,向就醫院所所在地之健保局轄區業務組申請退費。因緊急傷病或分娩必須於非全民健保之特約醫事服務機構就醫者,或出國旅遊發生不可預期的傷病或緊急分娩,必須在當地醫療院所立即就醫,可於就診完畢6個月內檢附自墊醫療費用核退申請書、醫療費用收據正本及費用明細、診斷書或證明文件,於國外就醫者需另備當次出入境證明文件,向投保單位所在地所屬之健保局轄區業務組辦理退費。有關自墊醫療費用核退相關規定及申請書表格,可至健保局全球資訊網站依循一般民眾/自墊醫療費用核退的網頁查詢及下載。亦可撥打健保諮詢服務專線0800-030598,春節假期上午9時至下午5時,將有輪值人員提供健保相關問題諮詢服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