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菸害防治三年有成 國健局:仍須努力

菸害防治三年有成 國健局:仍須努力

菸害防制法修正後於98年上路,至今已三年,臺灣的菸害防制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國民健康局表示,有持續進步,但仍有改善空間。局長邱淑媞指出,新法有效保護民眾減少二手菸暴露,不論是在禁菸場所,甚至是在家中,二手菸暴露率都持續下降,青少年吸菸率也首度全面獲得有效壓制,但成人吸菸率僅些許下降,吸菸者的平均吸菸量卻上升,因此戒菸推廣、宣導工作等其他策略,仍須長期努力。 國健局進一步表示,菸害防制新規定上路三年,透過嚴格禁菸、廣告管理與教育宣導,已可以看到成果。例如各縣市衛生局仍主動執法稽查輔導近39萬餘家禁菸場所,較99年全年38萬餘件更高,使禁菸場所二手菸暴露率持續下降。此外,吸菸人口下降以及政府的重點宣導,也使家庭二手菸暴露呈現明顯下降。在青少年吸菸率方面,93年以來持續呈上昇趨勢的「國中男性」與「高中職女性」吸菸率,都首度壓制下來。不過,調查也發現,成年吸菸率雖些微下降、吸菸者之平均吸菸量卻增加,且吸菸者平均每日吸菸量有回升的趨勢。對此,國健局推測有幾種可能原因,一是吸菸量較低者已經戒菸、繼續吸菸者菸癮較重;二是98年菸捐調漲的效應已經疲乏;三是2011年國際上有類似的吸菸量上升趨勢,不排除經濟風暴等外因造成吸菸者壓力增加、吸菸量上升之可能。國民健康局表示,隨著新法上路時間拉長,基層衛生局的稽查工作不但沒有放鬆,相反的更加提高;我國的禁菸政策與青少年吸菸的預防都有顯著成效,但戒菸推廣與宣導工作等其他面向,則仍須長期努力。

春節顧腸胃/讓年菜清爽不油膩的祕訣

春節顧腸胃/讓年菜清爽不油膩的祕訣

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常有「高油、高鹽、低纖維」的三大缺點,尤其在過年期間常會與親友一起小酌一番,但若是患有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或痛風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小心。新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千萬不要因為心情愉快而過量飲酒,以免造成疾病惡化。新北市衛生局說,其實要讓春節的菜餚不油膩,清鮮爽口並不難。只要遵守「低鹽、低油、高纖維」的飲食原則,再多使用新鮮食品,少用加工食品,運用天然具有特殊氣味的食物,如九層塔、香菇、檸檬汁、香橙汁或中藥材當歸、五香、八角等來提味,減少調味品的使用,即可作出清爽又可口的菜餚。儘量選用不帶油脂的肉品之外,還要儘量選擇蒸、煮、燉、烤、滷、拌等低油烹調法。如家家戶戶必備的年菜「年年有餘」,可用蒸魚代替油炸,再淋上檸檬汁或蔥薑蒜酒汁即可。傳統上,年菜為了表示豐盛,肉類常常太多,因此年菜中代表「長長久久」的長年菜,「發財好彩頭」的髮菜和菜頭(白蘿蔔)都是很好的選擇,記得多以各式蔬菜水果做為配料或墊底,飯後一道水果代替高熱量的甜點,便可以增加許多膳食纖維的攝取,照顧自己與家人的健康。此外,衛生局指出,大家過年最愛吃的零食像開心果10顆就有320大卡、魷魚絲1包(80公克)也有230大卡,汽水、含糖茶類等清涼飲料,所含的熱量都很高,應該要少喝。雖然天然純果汁熱量也不低,喝多了仍然會發胖的,尤其是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更應注意節制。如果能夠自己泡茶最好,因無熱量和糖份又能消油解膩,是最佳選擇。衛生局提醒大家,年節期間記得注意飲食、減少零食多運動,大家都過個健康好年。

小智慧大健康 三招對付小肚子

小智慧大健康 三招對付小肚子

現在上班族生活比打零工或兼職工作的人還悲慘,天天忠於公司忙碌工作,根本沒時間運動,甚至沒時間好好吃飯,年僅30歲就可能開始培養了中年的中廣身材。如果開始邁入小肚子出現的狀況,這時可能除了運動也沒有其他辦法能解決了,可是硬要上班族擠出時間運動是天難地難,唯一就是教你四招簡單運動對付小肚。(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 BotMultichill)通常到了30歲有小肚子,已經表示從大學畢業或當兵退伍之後,有五六年時間沒有運動了,如果要避免中年嚴重發福,避免出現雙下巴,只有簡單的運動來幫你減緩中廣身材。1.起立蹲下:找不到時間運動,下班回到家洗澡前,來個簡單運動,甚麼樣的運動能讓你達到效果?只要做起立跟蹲下的兩個動作即可,充分讓你的腹肌以及大腿肌肉運動,每天十分鐘的起立蹲下,就能讓你滿身大和消除肚肚。2.躺著屈腿:如果沒有太大體力做仰臥起坐,不用勉強自己,每天睡前在床上,無論多晚睡都可以,平躺床上作屈腿動作,左右輪替彎曲10分鐘,膝蓋盡量貼近腹部,簡單消除腹部贅肉,也讓你睡眠更舒適。3.彎腰:上班族起床別急著上電腦桌,一從床下起身後,讓自己頭腦清醒不再昏昏欲睡後,來的10下大彎腰,能彎多深就多深,還是要對付你的小肚子,讓腹部肌肉不再沉睡,精神氣爽上班去。簡單三招應付肚子,不敢說是很有效的運動,但是對於長年工作不運動的上班族來說,這三招長久下來,不會只有消除小肚子的,男人練出小腹肌,女人美腿小豐胸。

春節顧腸胃/春節吃太好 慎防腸胃炎

春節顧腸胃/春節吃太好 慎防腸胃炎

過年不忌口,當心疾病纏身壞了休假的興致!馬偕醫院淡水分院指出,去年農曆春節期間急診室常見的疾病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含發燒)、胃腸炎,整整佔了將近五成的急診就診人數。進一步分析,主要是因為季節因素,如冬季氣溫較冷時,容易發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提醒民眾無論居家或出遊都應注意保暖。此外,春節期間親友團聚或相互拜年,人際關係互動頻繁也容易造成上呼吸道疾病傳染。而年節期間飲食過於油膩也是影響腸胃道疾病發生的因素,提醒民眾應適時適量均衡飲食及注意衛生。新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春節期間無論與家人團圓或與親友出遊,要注意避免意外,如有感冒症狀務必配戴口罩及儘早就醫,並養成進食前洗手的良好習慣,以免疾病發生。春節期間有就醫需求,仍應儘速就診以免影響病情,民眾可至衛生局網站查詢各急救責任醫院農曆春節期間門診服務時段及接駁車時間表。

春節顧腸胃/動一動 整年腸胃都健康

春節顧腸胃/動一動 整年腸胃都健康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統計,大腸癌已為國人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位,民國97年有1.1萬人被診斷罹患大腸癌。幸好,大腸癌是可以預防的,只要把握三要原則─「多蔬果、多運動、定期篩檢」,就可以有效預防大腸癌。因此,國健局建議民眾春節期間除了吃喝玩樂外,也可以在年後幫自己預約個潛血檢查,也預訂一整年的健康。國健局指出,食用過多的肉類,會造成腸道不易吸收,若再加上油炸或是燒烤的處理方式,腸道負擔更是沉重。因此,建議民眾在春節時期的飲食,肉類的攝取上,儘量多以白肉(魚肉、雞肉)代替紅肉(牛肉、豬肉),烹調方式以清淡或水煮方式為佳,少油炸食物。此外,記得多搭配一些蔬菜,飯後食用一些水果,讓蔬果的纖維能夠幫助腸道蠕動,保持腸道的健康。除此之外,運動可以幫助腸道蠕動,讓消化及排便更順暢,減少糞便停留在大腸的時間,就可減低大腸內膜接觸糞便內致癌物的機會。在春節長達9天連續假期中,建議民眾除了聊天、看電視之外,也可以趁著連續假期,安排到戶外走走、活動活動筋骨,除了增進家人情感,還可以幫助腸道運動。研究證實,定期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檢查),可以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2至3成。因此,國民健康局提供50至69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只要持健保卡至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即可獲得該項篩檢服務。國健局也提醒,吃過多的熱量容易導致肥胖,而肥胖會使男性得到大腸癌的危險性增為1.6倍、女性增為1.2倍。因此,年菜要健康吃、飲食要適量,並多吃高纖蔬菜,吃完了,也別忘了多動動,可以全家一起散步、運動,除可增進健康,還可培養家人感情。此外,也別忘了善用假期,陪同家人去做大腸癌篩檢,以維護家人健康。

何謂攝護腺肥大?生活該注意什麼?

何謂攝護腺肥大?生活該注意什麼?

阮綜合醫院泌尿科醫師蔡秉儒表示,50歲以上的男性,攝護腺幾乎有不同程度的肥大,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60歲的男性,約有50%的發生率,80歲的男性,約有90%的發生率。肥大的真正的原因,可能是跟年齡及男性賀爾蒙變化有關。攝護腺肥大是由病患的臨床症狀而定,而非是由攝護腺的大小而定。如甲病患攝護腺為30GM,但他卻常為解小便而苦,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作息,乙病患攝護腺為60GM,但他卻絲毫不受影響,那我們臨床上定義甲病患才是具有攝護腺肥大而需積極處理者。蔡秉儒醫師指出,在門診,除了問診之外,最常利用的方式是幫病患做肛門指診,攝護腺就位於肛門直腸的前方,十分容易在肛門指診時觸摸到它,體積的大小、質地、是否具有硬塊及有無惡性化的可能。抽血檢驗其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的數值,目前國際上以4 ng/ml 為界定,數值愈高者,攝護腺癌症的發生率就愈高。其他診斷的工具包括:經直腸超音波、膀胱鏡、尿流速等。 輕微的攝護腺肥大病患,日常生活請注意以下的情形應可改善,避免憋尿,多吃低脂肪飲食,避免辛辣、咖啡因、酒精及吸煙,多食穀類、堅果與蔬菜類食物,補充維它命C、維它命E,鋅及南瓜子。醫師依病情不同,會為您決定下列各種方式中,最適當的一種治療方式。1.服藥治療。2.放置存留導尿管。3.經尿道攝護腺切除手術。(傳統電刀)4.經尿道攝護腺雷射治療手術。(綠光雷射、銩雷射、鈥雷射)。

腸躁症也是「身心症」?該怎麼改善?

腸躁症也是「身心症」?該怎麼改善?

「最近進行業務報告的次數增多,我的腸胃也越來越不聽話,總是像要故意拖延我出門的時間一樣,讓我一直跑廁所。」擔任業務員的詹小姐為此愁眉不展;她的困擾也是大多數忙碌的「都會人」共同的苦惱~大腸激躁症。阮綜合醫院消化系內科蕭偉成醫師說,大腸激躁症也稱腸躁症,是一種功能性胃腸障礙,主要症狀為腹痛,解完大便後會緩解,經常性腹脹、腹瀉、便秘,或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排便有黏液狀物、排便困難,常有解不乾淨的感覺、解了又想解、排便急迫、肛門口有異物感等。即使做過各種檢查卻常找不到原因,因此也被認為是「身心症」的一種。一般來說,引發腸躁症和長期累積的飲食、作息、生理因素、憂鬱、焦慮、生活壓力等原因,造成胃腸蠕動不正常有關;多發生在女性身上,尤以先進國家最多。關鍵在於進步中國家的生活步調較快、競爭激烈,相對的壓力也跟著較大,對「如廁」這件看似簡單的事,看在女性眼裡卻沒這麼容易。由於女性比男性容易緊張,有些人不習慣在不熟悉環境中上大號,等到有空時,大腸蠕動收縮力卻減緩了,造成腸收縮機能不正常,便秘就此產生。還有一部份患者是遇到情緒不穩或焦慮時,就會腹瀉不止。蕭偉成醫師指出,台灣約有一至二成的人罹患腸躁症,程度輕微者偶爾腹痛、腹瀉、便秘;中等程度的病人則需要看醫師、服用藥物才能改善,嚴重者即使一再就醫服藥仍無法得到緩解,往往嚴重干擾日常生活、工作,甚至需求助精神科醫師。一般來說,生活避免緊張壓力、三餐定食定量、勿進食太快、選擇高纖少油食物、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多運動等,都可改善腸躁症的不適。嚴重時則應找胃腸科醫師,考慮使用止痛、止瀉、通便、整腸、抗痙攣、抗憂鬱、抗焦慮等藥物。

春節醫訊/署立雙和醫院開診情形

春節醫訊/署立雙和醫院開診情形

署立雙和醫院公告春節開診情形,供民眾參考。1月23日(初一)上午內科門診;1月24日(初二)上午內科門診;1月25日(初三)上午全院門診;1月26日(初四)起恢復正常看診。此外,雙和醫院表示,春節期間急診照常提供24小時服務。

胃部切除後恐面對 傾倒症候群是啥?

胃部切除後恐面對 傾倒症候群是啥?

胃癌對國人健康威脅日益加大,阮綜合醫院消化外科曾譯諏醫師說,胃癌是因為胃的黏膜細胞不正常繁殖與增生所形成的。起初只是胃壁稍為增厚,但相對整個胃而言,很難產生警訊,以致胃癌在初期沒有顯著的症狀和特異性,極容易被忽略掉,臨床出現症狀期間可能達20個月以上。(圖:胃癌手術之後的切片,翻攝自維基百科)常見的症狀是消化不良,肚子不大舒服或是上腹疼痛,輕微的噁心、反胃、胃灼熱感、腹脹、打嗝、胃口不好、全身倦怠或者是下痢等,和消化性潰瘍相似,若是症狀持續兩星期以上就應該做進一步的檢查,消化道內視鏡(胃鏡)是最直接且普遍的方法。曾譯諏醫師表示,手術仍是目前對胃癌最有效,並且達到根治的唯一方法。外科醫生視情況切除部分的胃,或切除全部的胃,以及胃附近一些組織。早期的診斷並儘早接受手術,可得到較好的預後。但接受胃部切除手術後可能須面對不同的問題:  1.體重減輕:在手術後初期可能會有暫時性消化不良的問題,必須改變飲食習慣。剛開始宜從液體食物開始,再來是軟軟的食物,最後才是正常的固體食物,高蛋白、低脂防的食物,並採取水量多餐,以減輕胃部負擔。2.傾倒症候群:主要是因為食物和液體太快進入小腸,而使高濃度的碳水化合物在小腸內迅速被消化、吸收,使血醣呈現過度增高,促使胰島素分泌過量,因而發生反應性低血醣情形。因此在術後初期應需嚴格限制甜食,再慢慢增加醣類的攝取。3.腹瀉:部分胃切除病人會出現腹瀉,這是因為神經性損傷,尤其是迷走神經主枝切除者,發生率較高。儘量不要進食含乳醣食物,症狀會隨著時間改善。4.貧血:因在胃切除後,鐵質、維生素B 12和葉酸會有吸收不良的情形,而容易出現貧血的現象。建議多攝取含鐵質的食物,如:瘦肉、貝類、全穀類及綠色蔬菜等來補充身體所欠缺的養分。曾譯諏醫師指出,雖然胃癌的死亡率在台灣有逐年下降趨勢,但依舊是一個嚴重的疾病。以五年存活率來看,早期胃癌可高達90%以上。所以,若能早期接受手術治療,恢復原本的生活並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雖然在手術後,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會改變不少,但若能在飲食上加以調適配合,也一樣可以吃出健康。

膿胸是什麼?!怎麼發生、治療?

膿胸是什麼?!怎麼發生、治療?

阮綜合醫院胸腔外科林鴻生醫師表示,膿胸最典型的症狀是單側劇烈胸痛,疼痛嚴重時會影響呼吸。此外,同時會有畏寒、發高燒等典型細菌感染的症狀,延遲治療會有敗血症及休克等致命情況發生。造成膿胸最常見的原因是先有肺炎感染,再引發肺表面的肋膜發炎或感染,甚至化膿。林鴻生醫師說,膿胸病患會先給予廣效性的抗生素治療,待肋膜積液細菌培養結果出來,據以調整抗生素的使用,一般需抗生素治療二週時間。若病患為糖尿或肝硬化病患者、或有較嚴重敗血的症狀,則需要更長時間的抗生素治療。引流膿瘍方式會因發病時間及肋膜液分析結果而有所不同。若在發病最早期,可於超音波導引下在胸腔置入細管引流。若肋膜液分析結果中發炎指數高或有細菌存在,則需以外科方式放置較粗口徑的胸管引流。若較晚期才診斷發現膿胸,通常此時已發展為濁狀或膿狀膜積液且有間隔產生,此時光置管引流效果不佳,需以外科手術進行清創與引流。林鴻生醫師指出,當前的外科手術治療膿胸方法,以胸腔鏡輔助手術清創及引流為主流,比起傳統開胸手術,有傷口小、恢復快等優點。胸腔鏡手術只需在胸壁上打 2 個一至兩公分的傷口,即可清除發炎化膿組織及間隔,清洗整個肋膜腔,再從胸壁傷口置入引流胸管,手術時間一般僅需約 2 小時左右。手術後會在加護病房休息一晚,隔天視恢復情形可轉入一般病房。但病患因接受麻醉及原本就有肺炎,手術後需積極咳痰,儘早下床活動,可加快恢復、減少併發症產生。一般而言,手術後約 7 至10天,胸腔引流管出來的液體若量少於 100cc 且乾淨,就可以拔管出院,但肺炎仍須持續抗生素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