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過年也能瘦/為什麼會胖?

過年也能瘦/為什麼會胖?

每年到了過年的時候,還是少不了要大魚大肉一番,但是又怕自己發胖。其實現在的人每天都吃得很好,每餐都少不了魚、肉,加上長期外食,所以造成很多人的體重越來越重,身材越來越走樣。於是很多減肥專家、醫師都發明了很多方法,像是只吃肉的阿金飲食法、熱量控制節食法、抽脂手術、胃繞道手術等,就是為了要讓體重過重的人,可以順利瘦下來。但是很多人因為缺乏瘦身的觀念,導致這些人很快地瘦下來,沒多久卻又胖回去;所以如果要瘦身,就必須要瞭解肥胖的成因,才能瘦下來而不復胖。(圖片說明:胖真的只是吃太油嗎?攝影/林又旻。)剛開始醫學界在面對肥胖的時候,單純地認為肥胖就是熱量的問題,於是剛開始的減肥方式都是使用熱量控制、節食等方法;但是後來慢慢地發現到,肥胖並不只是熱量的問題,還包括遺傳、運動不足、罹患食慾亢進的疾病、荷爾蒙發生異常等問題,而這些都是屬於身體的代謝出現問題。至於中醫也有異曲同工的看法,在大陸高官御用中醫師胡維勤教授的著作中就提到,人的胖瘦取決於氣血的運行,如果一個人的血足氣不足,那麼人體中消化的力道就會下降,代謝能力就會下降;如果一個人的氣足血不足,就會造成消化過快,身體的新陳代謝出現病理性的亢進。綜合中西醫的觀點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到,其實胖瘦最重要的一個關鍵字就是「代謝」,如果一個人的代謝好,那麼體重自然就減輕;相反地如果代謝變差,體重自然就會上升。現在的科學研究並沒有辦法完全證明肥胖的原因,但是如果我們要讓自己變瘦,我們只需要知道最關鍵的一個方法,那就是增進新陳代謝,要增進新陳代謝,除了飲食、運動之外,像是心裡的狀態、身體的狀態,都是很重要的指標。

過年也能瘦/節食無法瘦身

過年也能瘦/節食無法瘦身

一般人想到瘦身,很自然地就會想到少吃、多運動,基本上這是一個正確的想法。可是很多人卻常常把「少吃」跟「節食」給劃上等號,因此有蠻多減肥的人都選擇節食當作瘦身的不二法門。但是根據最近的研究發現,節食瘦身法的確可以很快速地讓人體重減輕,但是身體將會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容易產生「溜溜球效應」,很快地瘦下來,很快地胖回來,體重可能比之前還要重。(圖片為竹筍,當中有纖維質可以幫助排便,攝影/林又旻。)根據《秘密瘦身法》一書提到,我們的大腦中有一種機制,那就是如果強迫自己節食,那麼就會讓大腦認為食物是有限的,如此一來身體就會啟動肥胖計畫,想盡辦法儲存熱量與脂肪,並且想辦法節省新陳代謝的能量;當人體的新陳代謝下降以後,就容易造成皮膚失去光澤、內臟受損,進而造成荷爾蒙失調,這時候就需要就醫治療。除此之外,節食法最大的問題在於,因為節食所啟動的肥胖計畫,會讓人體攝取脂肪的需求大增、食慾大增;也就是說,透過節食瘦身的人,如果開始正常進食的時候,非常容易吃進過量的食物,而且對於脂肪的需求會大增,所以如果要瘦身的話,絕對不要選擇節食來瘦身。但是如果不節食的話,要怎樣才能夠少吃呢?其實這是有很多小秘訣,像是吃符合身體的食物,還有慢慢吃,都可以幫助身體吃的越來越少。

過年也能瘦/吃對食物,瘦身好容易

過年也能瘦/吃對食物,瘦身好容易

在很多的瘦身法當中,很多都是鼓吹單一食物的減重法,也就是只吃一種或是某一類的食物,像是低碳水化合物瘦身法、吃肉瘦身法、蘋果瘦身法等,這些瘦身法最顯著的就是可以在短時間內讓人體重下降,但是對身體的傷害卻是非常巨大。所以營養學家大都強調,想要瘦身不可以偏重某種食物,而是要懂得均衡自己的飲食,才能夠同時減肥又賺到健康。(圖片為水果沙拉,多吃蔬菜水果也可以幫助瘦身。攝影/林又旻。)在《這輩子最後一次瘦身》書中提到,自由基是身體在氧化過程當中所衍生出來的產物,而這些自由基會對食慾產生影響。根據波士頓大學醫學博士約翰肯尼的研究報告指出,肥胖者體內破壞細胞的自由基會比一般人還要多,耶魯大學醫學系的腦神經研究小組則發現,大腦食慾控制中樞所使用能量來源就是脂肪,在使用脂肪的過程,自由基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所以該小組認為,自由基對於控制食慾很有大的影響,所以如果減少自由基,就可以降低食慾。因此該書認為,多吃一點對抗自由基的抗氧化物,就可以對抗日益旺盛的食慾,並且可以增加身體的活動力。什麼是抗氧化物呢?抗氧化物就是可以中和自由基的營養素,最常聽見的就是維他命C、E,還有β胡蘿蔔素、花青素等,如果常常吃這些抗氧化物,就可以逐漸控制食慾。至於哪些食物含有這些抗氧化物呢?像是堅果類食物、水果、蔬菜等,都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所以只要均衡地攝取蔬菜水果,就可以有助於降低食慾;如此一來,身體會自然而然減少對食物的需求,這樣才能真正地讓自己成功瘦身並得到健康。

過年也能瘦/慢食威力大

過年也能瘦/慢食威力大

如果想要控制食慾,除了要吃對食物之外,還有一個簡單的小「撇步」,可以幫助降低食慾。其實想要減肥的人都知道,少吃其實很困難,因為被養大的胃口,如果突然一下子要少吃,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所以很多人在這一關就會認輸投降,但其實透過慢慢吃,好好地享受食物,不但可以逐漸控制自己的體重,還可以享受到食物真正的味道,最重要的是,這個方法沒有副作用、效果好。(圖片為慢食示意圖,攝影/林又旻。)台中大里仁愛醫院趙世晃醫師認為,現在的人吃東西大部分都是囫圇吞棗,很少有時間去品嚐食物的滋味,因此趙醫師近年來一直提倡味覺智能(TASTE QUOTIENT,簡稱TQ) 的概念,透過享受食物的過程,讓身體更容易產生滿足的感覺,因此只要少量的食物就可以產生飽足感,自然就可以瘦下來。英國諾丁漢(Nottingham University)的麥當納教授(Ian McDonald)表示,吃太快會讓我們身體的飽足機制混亂,讓身體誤以為沒有吃飽,一直感覺到肚子餓,因此最好進食的時間應該在20分鐘以上,才可以讓大腦接受到飽足的訊息。至於要怎樣訓練自己慢慢吃呢?首先要「看」食物,欣賞食物的美好,然後慢慢地將食物放到口中咀嚼,一般來說咀嚼的次數最好要超過30下,這樣可以讓食物在口腔內充分地跟唾液混合,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還可以降低進食的速度。最後就是在咀嚼的過程中,去感受食物的味道,像是米飯類的食物,就可以感受到米飯的甜味。當身體逐漸習慣這樣的進食速度之後,食慾自然就會下降,當然就不需要辛苦地節食。

過年也能瘦/吃東西會感覺到罪惡感嗎?

過年也能瘦/吃東西會感覺到罪惡感嗎?

很多體重過重的人,雖然很想要不吃東西,但是常常會有小惡魔在耳邊響起,不斷地鼓吹自己「吃吧!吃吧!」,當意志力敗給了小惡魔,開始吃東西的時候,小惡魔又會譴責自己,「為什麼這麼貪吃,晚上吃東西容易胖還一直吃」、「你這個大肥豬,難怪你瘦不了」等言詞,然後就會產生吃東西的罪惡感。(圖片說明:你連吃桑椹都會感到罪惡嗎?攝影/林又旻。)這種罪惡感看起來無害,好像是督促自己瘦身的動力,其實並非如此。因為罪惡感是一種心理壓力,當每次吃東西就會產生罪惡感的時候,心理的壓力又會不斷地累積,然後就會像昨天所說的,壓力會啟動肥胖計畫,讓自己開始增胖;當你看到體重記得數字飆升之後,就更會譴責自己的懦弱,連節食的意志力都沒有,然後又產生心理壓力,惡性循環之下,反而會讓自己變的更胖。所以如果真的是因為肚子餓,需要吃東西的時候,就讓自己快樂地吃東西吧!快樂地享受美食,讓自己的心情處在一個正向、好的狀態,反而有助於瘦身。但要提醒讀者的是,這邊說的快樂並不是毫無節制地吃東西,而是遵循之前提到的,慢慢地吃,好好地享受食物的味道,讓自己處在一個愉悅的心理狀態,這樣一來,就會讓身心感覺到放鬆,身體自然就會逐漸地瘦下來。

過年也能瘦/心理對於肥胖有影響嗎?

過年也能瘦/心理對於肥胖有影響嗎?

其實肥胖除了身體的因素之外,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心理的問題。其實現在的腦神經科學逐漸認知到,身體與心理是一體的兩面,身體會影響心理,心理也會影響到身體,所以如果真的要讓自己變受不復胖,除了照顧自己的身體之外,心理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圖片說明:美食當前,吃或不吃有時候不是只有肚子餓不餓的問題。攝影/林又旻。)根據《秘密瘦身法》一書的作者指出,身體會把所有心理的、情緒的壓力,都當作是真實肉體的威脅,也就是說,如果感受到壓力的時候,身體就會以為受到生存威脅,於是就會啟動肥胖計畫。這些心理的壓力包括:心理上的匱乏、對匱乏的恐懼、情緒壓抑、不正常的信念等。在書中也提到,如果沒有解決這些心因性的肥胖因素,那麼即使瘦身之後,還是有很高的比例會胖回來,所以如果要讓自己能夠順利瘦身,就必須要面對心理的問題。該怎麼樣處理心理壓力呢?其實紓解壓力有很多方法,像是聽音樂、唱歌、跳舞、旅遊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在書中提到一個有力的方法,那就是透過冥想、觀想來紓解壓力,譬如說觀想自己理想的身材,想像自己放鬆的狀態等,都可以有效地紓解壓力。其實最近有許多的研究已經發現到,透過冥想可以增加免疫力、紓解壓力,甚至可以改善心血管疾病,所以如果需要紓解壓力的人,也可以透過冥想來達成。

過年也能瘦/小零食可以幫助瘦身

過年也能瘦/小零食可以幫助瘦身

很多的人在減肥的時候,非常忌諱吃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因為他們認為,碳水化合物是熱量的來源,所以只要少吃碳水化合物,就可以讓自己變瘦。基本上就熱量的觀點來說是沒有錯,但是事實上卻不是這樣。根據研究發現,碳水化合物不但是熱量的來源,還會影響大腦的作用。如果要能夠瘦得健康,就不能忽略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圖片說明:蛋糕不是健康的小零食!攝影/林又旻。)根據科學實驗發現,大腦當中有一種稱為「血清素」的化學物質,它可以降低人體的食慾,也就是說它像是一個食慾開關,如果血清素升高,人體的食慾就會下降;除此之外,血清素還可以提升人們的情緒,讓人們的心情處在愉快的狀態。但是要形成這種血清素,就需要一種稱為「色胺酸」的氨基酸,但是偏偏這種色胺酸要進入腦中,就必須要跟其他氨基酸一起競爭,就像是百貨公司週年慶的時候,人群爭先恐後進入的情況一樣,所以實際上大腦能夠合成的血清素並不多。那麼要怎樣才能讓色胺酸可以大量進入腦中,形成控制食慾的血清素呢?這時候就需要碳水化合物的幫忙了。研究發現到碳水化合物可以幫助色胺酸快速進入大腦,就像是百貨公司的店長幫你開了一條貴賓通道一樣,讓色胺酸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進入大腦,因此攝取碳水化合物對於想要瘦身的人士有必要的。但是為什麼零食可以幫忙瘦身呢?首先要先澄清,這裡所說的零食並不是炸洋芋片,而是對身體有幫助的五穀雜糧食品,這些食品可以在每餐中間,當作是補充熱量以及抑制食慾的工具,如此一來,不但可以少量多餐,減少熱量的過度攝取,還可以幫助大腦攝取色胺酸,形成血清素,讓身體的食慾下降,還可以讓自己更快樂,這樣的瘦身方法才能持久有效。

過年也能瘦/運動:加速減重的利器

過年也能瘦/運動:加速減重的利器

說到瘦身,有一件事情絕對不能不提,那就是運動;很多胖子提到運動就覺得累,總是在想說可不可以不要運動就瘦身。但是對於想要瘦身的人而言,除了少吃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運動。因為常常運動的人,他的基礎代謝可以慢慢增加,自然就可以提高熱量的消耗,只要搭配少吃一起執行,就會加速瘦身的速度。(圖片說明:運動可以加速瘦身喔!攝影/林又旻。)很多的科學研究都指出,適度且持續的運動,可以幫助身體提升基礎代謝。什麼是基礎代謝呢?就是當一個人整天完全都不動時,維持身體器官正常運作所需要的熱量;至於提高基礎代謝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運動,因為透過運動可以增加肌肉,而增加肌肉就可以增加基礎代謝,讓瘦身的動力持續而長久。至於要怎樣運動才會有瘦身的效果,其實要瘦身的運動不一定要很劇烈,有些人對於運動減肥有很多的迷思,像是運動不流汗沒有效果、偶爾運動就可以,其實都是錯誤的觀念。要瘦身的運動不一定要很劇烈,並不是汗流得愈多,就愈有瘦身效果。還有時間短、爆發力強的運動,消耗的是體內的蛋白質,並沒有消耗體內的脂肪,只有持續20分鐘以上的運動,才能夠燃燒脂肪。所以下次做運動時,至少要達到20分鐘哦!

過年也能瘦/便宜有效的運動

過年也能瘦/便宜有效的運動

很多人提到運動,很容易想到健身房、打籃球、棒球等,但是想要瘦身真的要這麼劇烈或是花錢嗎?其實這倒是不一定,根據日本醫學博士大島清強調,最便宜有效的運動,就是健行。因為健行不但可以鍛鍊肌肉、瘦身減肥,還可以預防癌症,避免許多生活習慣疾病的產生,更棒的事情,是透過走路還可以讓大腦更健康,預防老化的發生與老人癡呆症。(圖片說明:登山、走路、健行都是不錯的運動,免費又健康。攝影/林又旻。)最有效率的健走方法,就是抬頭挺胸並且要縮小腹,然後雙手微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走。同時上半身不能向前傾,手肘必須彎曲成九十度,擺動時雙拳微握,往前擺時不能超過胸部、向後擺時停在腰部,擺動愈快、走路的速度就會愈快,還能運動到胸大肌與背肌。至於雙腳前進踏地時,要以腳跟先著地,同時注意讓膝蓋保持彈性,才能避免健走造成肌肉拉傷、關節受損等運動傷害。健走時若感覺不舒服或有腳部關節毛病,都應馬上停止並徵詢醫師意見。除此之外,當健走的習慣慢慢養成之後,就要逐漸配合呼吸,因為健走配合呼吸可以讓身體的機能更加活化,還能幫助腦部更年輕,可以說是一石二鳥。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林菀茹醫師表示,想要透過健走瘦身的人,可以使用漸進式的方法,增加健走運動量;例如靜態生活者每日行走約1千到3千步,可以在未來一週增加為每日3千5百步,再下一週為每日4千步,經過數週加強之後,可漸漸增加至日行萬步,如果養成這種習慣,想要瘦下來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春節流感奪五命 皆感染B型病毒

春節流感奪五命 皆感染B型病毒

衛生署本(27)日公布新增5例流感併發症死亡病例,分別為91歲女性、101歲女性、91歲男性、75歲女性及44歲女性,其中前四名個案分別具有糖尿病、高血壓、肺病、腎臟病及失智症等慢性疾病史,發病後分別因肺炎併呼吸衰竭、敗血症、嚴重低血氧及血壓降低死亡;而44歲女性個案家屬未表示其有潛在性疾病,該個案發病二週後因肺炎與敗血性休克死亡。5名個案中僅有1名個案接種過流感疫苗,5名個案感染之病毒型別均為B型。依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急診監測資料顯示,急診就醫人數在農曆初二達到最高,計有3萬4千人,其中約1萬人為類流感病患;農曆初四急診就醫人數已降至2萬3千人,其中5100人為類流感病患,顯示今年急診流感病患較去年減少。依據該署疾病管制局流感疫情監測資料顯示,本年流感季迄今,累計共787例流感併發症確定病例,其中41例死亡,流感併發症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33.1,死亡率為1.8。衛生署提醒,春節返鄉及旅遊人潮眾多,民眾互動及接觸頻繁,有咳嗽症狀的民眾,請務必戴上口罩,盡可能與旁人保持一公尺以上的距離,咳嗽時摀住口鼻。國內目前正處於流感高峰期,衛生署呼籲,家中若有發生流感併發症之高危險族群,如嬰幼兒、年長者及具慢性疾病患者,於感染流感後應多加留意,儘速就醫治療,避免併發嚴重併發症,並須特別注意是否出現流感危險徵兆(如呼吸短促、呼吸困難、發紺、血痰或濃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或高燒持續72小時等),如有上述病徵應即刻前往適當醫院,掌握複雜疾病黃金治療時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