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收假專題/年後減重 藥可別亂吃!

收假專題/年後減重 藥可別亂吃!

年假將盡,大家在享用豐盛佳餚後,體重難免增加,部分民眾可能興起減肥的念頭,不過衛生署提醒民眾,勿隨意購買市面上之減肥藥,以免破財又傷身。衛生署指出,目前衛生署核准的減肥藥有「處方藥」與「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兩種。「處方藥」須要經過醫師診斷,確有必要以藥物減肥時,才可依照處方劑量服用;而「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必須由專業人員如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下方可使用,民眾一般可至藥局或藥房取得,但應由藥師或藥劑生提供相關諮詢服務。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藥品尤其是「處方藥」更必須對症及適量使用才可治病。以衛生署核准之減肥藥為例,常見副作用即包括腸胃道不良反應:腹痛、脹氣、直腸疼痛、牙齒牙齦不適等。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經衛生署核准的藥品會於標籤、仿單或包裝上標示許可證字號。藥品許可證字號,包括衛署藥製字第xxxxxx號,衛署藥輸字第xxxxxx號,衛署成製字第xxxxxx號。衛生署再次提醒民眾,配合飲食控制,規律運動,經由醫師處方選擇安全有效藥品,再加上耐心和毅力,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勻稱的身材。

收假專題/調理身體 防止心血管疾病

收假專題/調理身體 防止心血管疾病

長長的年假在一波波溼冷的寒流中度過,期間又免不了大魚大肉、喝酒助興,作息不正常在所難免,但這些卻又都是影響心血管的不良因子。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黃兆康醫師建議民眾,年假接近尾聲,該好好檢視及照顧自己的身體,以防止心血管疾病發作。收假調理身體,首先從飲食方面著手。黃兆康醫師建議,最好食用低脂奶類,但每日限飲二杯。新鮮的肉、魚與蛋類、豆類及其製品如豆腐、豆漿、豆干等適量攝取,也可增加五穀根莖類及新鮮蔬菜類的攝取,但芹菜、胡蘿蔔等含鈉量較高的蔬菜宜少食用。黃兆康醫師指出,對心血管患者而言,按時吃藥仍是最重要的,是防止突然發作的關鍵,病友不仿利用年後作息回歸正常,好好回診,調整使用的藥物。值得注意的是,冬季入春時氣候變化較大,早晨最好等太陽升起溫度升高再出門及需注意出入溫差太大的環境。出門時要注意衣物的保暖,最好吃些點心,喝點溫水並隨身攜帶如硝化甘油類急救藥品,防止冠狀動脈痙攣及心肌缺血。適量的運動可以消耗多餘的能量及精神上的壓力,可以增加心搏輸出,降低血中膽固醇的含量,可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可以選擇打太極拳、慢走等非劇烈運動。改變生活型態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起居有規律,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同時保持快樂的心情,加上正確的飲食、按時服藥及適度的運動,就可以遠離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以上資訊由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圖片為優活資料照片。

收假專題/假期症候群 收假好痛苦

收假專題/假期症候群 收假好痛苦

長達九天的年假結束,代表著寒假已接近尾聲,新的學期即將開始,大人們也準備返回工作崗位。但醫師指出,不少學生在假期最後這幾天出現焦慮、精神萎靡等情形,誤以為是感冒了,但事實上是因為即將回歸日常生活所產生的「假期症候群」。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科醫師段永章解釋,「假期症候群」是指假期作息過於鬆散與放縱,導致忽略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因而產生身心危害,並且在假期結束時發生適應不良的現象,這經常發生在時間較長的寒暑假。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們在假期前缺乏妥善運用假期的計畫與準備,因而當假期來臨時,不是整日補眠睡覺,就是通宵達旦或日夜顛倒,造成作息紊亂。醫師指出,不少學生在放假期間因課業壓力減少,可以使用電腦的時間增加,因而容易中沉迷於電腦,不但生活作息不正常,同時也會造成視力、飲食習慣與肌肉骨骼的傷害。當耗費在電腦前的時間增加,也會喪失從事或戶外活動與運動的機會,加上年假中容易大魚大肉的飲食,常常也導致學生們在假期中產生肥胖的問題。醫師建議,當假期的尾聲來臨時,家長應協助孩子們開始收心,將注意力逐漸轉回到課業上,重新熟習坐在書桌前的感覺,作息也應緩步調整回接近上課期間的步調,以避免到了開學時還調整不過來,產生身心適應不良的症狀,甚至導致拒學的情況,失去了假期原有的意義。※以上資料由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收假專題/團圓過後 身體不能圓!

收假專題/團圓過後 身體不能圓!

春節假期少不了吃吃喝喝,加上長達9天的年假,打打麻將、上上電腦之餘,新北市衛生局籲請民眾也務必要兼顧運動,才不會身材走樣、賠了健康。除了多爬樓梯、利用唾手可得的物品當作運動器材,健走也是方便又簡單的運動,又可減肥、降血壓,揪團健走更可增進感情,一舉數得。新北市衛生局說,春節團圓身材可不能圓,除均衡飲食外,維持動態生活也不可或缺,如上下樓層多爬樓梯、步行前往超市或傳統市場、或是與家人從事戶外休閒活動等。也可利用手邊易取得的物品,如利用空寶特瓶加水代替啞鈴,達到運動的目的。健走則是方便又簡單的運動,不佔場地、老少咸宜、隨時隨地都可以動起來。健走可以提升心情狀態、睡眠品質,每天健走30分鐘以上還可幫助減肥、降低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罹患機率,而親朋好友一起揪團健走,更可以增進感情、促進健康。衛生局健管科表示,健走可以先鎖定次數、時間,或距離、步數為目標,循序漸進的增加其中一項來提高健走的運動量,等到體能狀況有所改善,再增加健走的強度。但健走前需先暖身,健走後則需緩身運動,健走時身體不適就要適度休息,也要注意適時補充水分。衛生局建議民眾每天規律運動至少30分鐘;或每次運動10分鐘,每日累積至少30分鐘以上。若是無法出門,也可在家原地踏步維持動態生活。※以上資訊由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新年新希望/掌握健康密碼 健康整年

新年新希望/掌握健康密碼 健康整年

新年新希望,許多人都會在新年許下身體健康的願望,但該怎麼讓願望成真呢?國健局指出,近4成1的民眾過年期間體重平均約增加1.7公斤,而有近7成的國人不知道如何計算判斷肥胖標準的指數,但只要遵循「1824」的健康密碼,就能幫助你維持健康體重、擺脫慢性病威脅,健康一整年!國健局解釋,身體質量指數(BMI,Body Mass Index)是世界衛生組織用來簡易判定肥胖程度的指標,而BMI指數愈高,罹患肥胖相關疾病的機率及死亡率也愈高。因此建議成人的BMI應維持在18.5至24間,是疾病發生率較低的範圍,也就是所謂的「1824健康密碼」。國健局表示,該局自100年推動「健康100 臺灣動起來」健康體重管理計畫,教導民眾學習將「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等健康技巧融入日常生活,實踐健康飲食及運動生活化,活動廣收成效。今年也將繼續推廣此活動,民眾可向各縣市衛生局、衛生所報名,如果有任何相關疑問,可撥打健康體重管理電話諮詢專線0800-367-100(瘦落去、要動動),在新的一年裡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旅遊返台 慎防國際傳染疾病

旅遊返台 慎防國際傳染疾病

春節連續九天假期,民眾出國旅遊,新移民返國探親,疾管局提醒國人做好防疫準備!根據統計,2011年境外移入病例,亞洲地區以蟲媒與腸道傳染病居多,如登革熱、阿米巴性痢疾、桿菌性痢疾等;非洲與大洋洲則須慎防瘧疾與登革熱傳染。疾管局表示,為避免傳染病境外移入造成國內疫病散佈,影響民眾健康,將持續在各港口、機場實施檢疫措施。疾管局指出,兩岸交通直航旅客逐年增加,今年冬季全球多處國家或地區氣溫偏低,國人出國旅遊除加強保暖外,出國旅遊前也要先瞭解旅遊地點的潛在傳染病風險,並採取適當傳染病預防措施。根據疾病管制局統計,2011年1至11月我國各機場港口篩檢有症狀旅客共計1萬3千多人,其中檢出法定傳染病個案以登革熱74例居冠,其次為桿菌性痢疾29例、傷寒1例、瘧疾1例及屈公病1例,多數病例為前往東南亞、中國大陸旅遊或探親之民眾。疾管局提醒,出國旅遊或返母國探親期間,應注意飲食衛生,以防範感染腸道傳染病,不吃生冷食物及路邊攤食品,飲用煮沸或瓶裝水,並注意飯前、便後洗手等個人衛生習慣。預防登革熱、瘧疾及屈公病等蟲媒傳染病,應著淺色長袖衣物,塗抹防蚊液,以防範病媒蚊叮咬;如前往發生H5N1禽流感疫情之地區,旅遊期間應避免接觸禽鳥及其排泄物,在國外如有發燒等疑似傳染病症狀,應適時就醫。 民眾於返國入境時,應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如有發燒、咳嗽、嘔吐、腹瀉、皮膚出疹或黃疸等症狀,應主動向檢疫人員通報,並填寫「傳染病防制調查表」;如返家後15天內出現上述不適症狀,亦請儘速就醫並清楚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以提供醫師診治參考。

收假專題/吃太好?當心血管油膩膩!

收假專題/吃太好?當心血管油膩膩!

過年期間大魚大肉,不忌口享受美食,不只會讓體重悄悄上升,其實更可怕的是囤積在血管裡面的脂肪!醫師表示,現在人飲食精緻,生活壓力大又少運動,導致高血脂的患者越來越多,且有年輕化的趨勢,但高血脂初期又沒有明顯症狀,往往當發生嚴重的疾病時,才被發現。醫師解釋,高血脂症就是因血中的脂肪過高所產生的疾病,也是造成動脈硬化症和心臟病發生的危險因子,嚴重的話將造成血管阻塞、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腦中風和心臟病。而引發高血脂症的「血脂肪」,就是在血管內隨血液流動脂肪,包括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兩種,其中膽固醇分為高密度膽固醇(好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兩種。造成高血脂症的原因有兩種,一是先天遺傳,二是後天疾病如肥胖、糖尿病所引起。但現代人因飲食太過精緻、油膩,年紀輕輕就出現高血脂的情形,也是某些重大疾病的危險因子。控制高血脂的情形,醫師建議,應先調整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包括規律運動、戒菸、控制飲食與維持理想體重。此外,像是動物的內臟、蛋黃和動物性的油脂都是高膽固醇的來源,這些食物應盡量少吃;但魚和植物油屬於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多吃,蔬菜含有豐富纖維質又熱量低,多吃也有助降低血脂肪。※以上資料取自優活資料庫,若想知道更多關於「高血脂」的知識,可至優活健康網首頁鍵入關鍵字搜尋。

電療會痛嗎?皮膚會被電到焦黑?!

電療會痛嗎?皮膚會被電到焦黑?!

癌症已經蟬聯國人死因第一名有超過二十年了。現在人人聞癌色變,都不想得到它。可是如果還是不幸得到了,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面對它並且接受治療。阮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白立柱醫師表示,目前癌症治療的主流是以西醫為主,其中包括手術切除,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等。依照不同的癌症與不同的期別,這些治療方式可單獨使用或是合併使用。多數病患對放射線照射治療並不太熟悉,知道「電療」,但是對放射線照射治療的了解卻不是很正確,常常有許多疑問,以下就為大家解答。Q : 電療會痛嗎?聽親戚朋友說皮膚會被電到焦黑。A : 放射線照射治療使用的是高能量 X 光,在照射當下是沒有感覺的。皮膚的反應會因照射部位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對於頭頸部癌症,乳癌,與皮膚部位治療會有較強的反應。約在治療兩星期後慢慢發紅,會有癢,輕微刺痛的感覺。到了四~五個星期後,就有可能破皮。不過醫師會因不同的症狀給予藥物治療,在副作用變嚴重前就會介入。皮膚的反應在治療結束兩星期後會慢慢恢復。Q : 接受放射線照射治療會掉頭髮嗎?A : 如果是照射頭部,兩星期後會漸漸掉髮,在整個療程結束後也會慢慢再長出來。不過如果是照射身體其他部位,是不會掉頭髮的。Q : 接受放射線治療嘴巴破,吃不下怎麼辦?A : 對於頭頸部癌症的病患,接受放射線照射治療是會有嘴破的影響。醫師可給予止痛藥,口內藥膏,漱口水,與口內麻藥噴劑來減緩病患的不適。專業營養師也會指導如何飲食。在治療療程結束1~2星期後會慢慢恢復。

每天攝取五份蔬果 降20%癌症風險

每天攝取五份蔬果 降20%癌症風險

惡性腫瘤再度蟬聯國人的十大死因首位,令很多人聞癌色變,也因此造成市面上聲稱「抗癌」的保健食品,無不大賣。其實,只要飲食內容做些改變,就可有效降低罹患癌症的機率。阮綜合醫院營養室陳香吟主任說,世界衛生組織即曾提出預防癌症,從生活就可以做起,如不抽菸、吃得正確、持續身體活動,加上維持適當體重,就可以減少60%至70%的罹癌機率,另外,每天至少攝取五份蔬菜水果,也可以降低20%癌症風險。既然正確選擇食物可以預防癌症的發生,到底哪些食物有防癌作用呢?陳香吟主任表示,最健康的飲食結構組合是:水果、蔬菜、堅果、全穀類、魚、低脂乳製品和少量瘦肉。大蒜及洋蔥類:大蒜、洋蔥在流行病學調查上都發現有降低胃癌及大腸癌的作用。還有降低膽固醇及抗凝血的保護作用,包括青蔥、韭菜等含有強烈氣味的青菜也具有類似功能。但只吃大蒜精或大蒜藥片是沒有功效的。 薑:薑含有薑黃素,所以有抑制突變的抗癌作用。但薑生吃會對食道產生刺激,也有抗凝血作用,因此調理食用較安全,而胃潰瘍或要手術的人要小心使用。富含纖維素的食物:食物纖維可以減少糞便在腸道的停留時間,減少致癌物質與腸黏膜接觸的機會。如芹菜、大蒜、青椒、芫荽等富含纖維質食物,都可以稀釋脂肪濃度,以減少致癌物質對人體代謝的影響。

遺傳父親「頂上無毛」 青年好哀怨

遺傳父親「頂上無毛」 青年好哀怨

三十歲的陳男早上起床面對鏡子,看到的不是意氣風發的青年,而是一個看似四十多歲的中年外表,他心中滿是怨懟,卻無處發洩。因為若不是從頂上無毛的父親遺傳而來,他怎會年紀輕輕卻已有著地中海禿頭?也因此,老是被朋友的年幼孩子叫著「阿伯、阿伯」。阮綜合醫院皮膚科黃裕文主任說,遺傳性雄性禿是男性最常見的異常落髮現象,大多數人大約在三十到四十歲左右,就出現大量落髮的症狀,最早甚至二十幾歲就有徵兆,因人而異。早在青壯年就出現雄性禿的大有人在,面對嚴重落髮導致髮型形成中空半屏山的窘境,第一要務是先控制落髮狀況。面對這類人求診,醫師多會先嚴格控制掉髮狀況,並了解家族遺傳的掉髮情況,才能給予治療上的建議,進而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事實上,對付落髮並非不可行,首先要從生活習慣改變做起,戒菸之外並要調整飲食與作息,少吃刺激性食物、避免熬夜。黃裕文主任指出,治療上,如果是未成年,可先使用外用生髮水。若已經滿十八歲以上,如有必要可經醫師處方口服藥。生髮水抹在頭皮上,有助患者停止掉髮及新髮再生,但臨床上口服藥除可讓毛髮增加外,還會變粗,改善整體外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