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壓力大,想學習紓壓技巧,來參加壓力紓解團體課程,你「職得快樂」-董氏基金會和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合辦「摒除憂鬱互助團體-壓力調適」課程,活動費用全免。若您急切需要學會因應職場壓力,或想學習紓壓方法來調整身心,即日起到至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或是到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報名,詳情請上http://www.jtf.org.tw/psyche/ 或http://mental.health.gov.tw/ 。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工作壓力大,想學習紓壓技巧,來參加壓力紓解團體課程,你「職得快樂」-董氏基金會和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合辦「摒除憂鬱互助團體-壓力調適」課程,活動費用全免。若您急切需要學會因應職場壓力,或想學習紓壓方法來調整身心,即日起到至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或是到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報名,詳情請上http://www.jtf.org.tw/psyche/ 或http://mental.health.gov.tw/ 。
羅東博愛醫院跳蚤市場愛心義賣活動開跑!在為期長達一個半月的物資募集作業中,感謝各界人士踴躍響應,此次義賣物品,除了縣長林聰賢及夫人林素雲的壓箱寶二手服飾外,開賣首日將推出民視八點檔當家小生李政穎及當家花旦方馨的戲服,於現場進行限時競標。活動日期自2月6日(一)至2月10日(五)止,每日上午九點至下午五點,於羅東博愛醫院醫療大樓一樓大廳舉辦,義賣物品琳瑯滿目,包括各類服飾、鞋包配件、兒童用品及書籍等,此外,活動期間還安排每日「限時競標」及「精選好康」物品,歡迎民眾前來挖寶作愛心。本次活動收入將全數捐贈給蘭馨婦幼中心,作為宜蘭縣受暴婦女的租屋補助。
接二連三的新春活動,很多人不知不覺吸收過多的熱量與蛋白質,體重也跟著直線上升,元宵節將至,應景美味的湯圓在吃跟不吃之間,讓不少人又愛又怕,臺中慈濟醫院營養組推出「輕食湯圓」,比市售湯圓少了百分之四十熱量,希望大家過個沒有負擔的元宵節。年前尾牙到農曆年接著新春聚餐,一個年節過下來,許多人都發現自己愈來愈有「份量」,元宵節又將報到,應景的湯圓一定得吃,但市售包餡湯圓以一顆20到30克重量計算,每顆熱量近七十大卡,四顆等於一碗飯,對於體重控制或有三高的民眾來說,湯圓的攝取不得不當心。臺中慈濟醫院營養組今年推出「輕食湯圓」,重量跟市售差不多,外皮以糯米磨成,內餡則是高麗菜、香菇與皮絲,取代傳統鮮肉、芝麻或是花生湯圓,一顆熱量約四十大卡,較市售湯圓少了百分之四十的熱量,烹調上搭配以蔬菜熬煮的素高湯為湯底,減少調味料與鹽的使用,再加入對味的茼蒿與其它當季蔬菜。為宣導證嚴法師八分飽、兩分助人的理念,臺中慈濟醫院醫護行政人員及志工穿起圍裙,在陳子勇院長等人帶動下一起動手做「輕食湯圓」、市政府提供的小飛龍燈籠,並送進護理站與病房,提前歡度有健康、環保概念的元宵節。營養師陳開湧說,湯圓外皮是用糯米製成,有較高的枝鏈澱粉,因此較不易消化且黏性高,消化不好的人,還有年長者與小朋友都要特別注意,建議過節還是淺嚐即可,就算是輕食湯圓還是當成點心,吃兩顆就好,如果想當正餐也要減少其它主食的攝取,避免熱量攝取過多。此外,陳開湧也提醒代謝異常的民眾食用湯圓注意事項,有血糖問題應注意主食代換,包餡湯圓一顆或小湯圓十到十二顆等於四分之一碗飯,甜湯圓可以代糖取代二號砂糖或白糖,如加入紅棗或枸杞應減少當日水果量,鹹湯圓則應少油少鹽清淡口味,放入蔬菜加飽足感。有血壓、血脂問題的民眾,不要忘了芝麻、花生等甜湯圓,通常會拌入動物性油脂,注意攝取量。慢性腎病患者,則要當心甜湯圓花生與芝麻都屬含磷高食物,建議挑選無餡湯圓或以地瓜圓、芋圓代替,鹹湯圓的蔬菜最好先用清水燙過再加入,減少湯汁攝取,增加腎臟的負擔。
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的症狀,有時甚至是反覆性的頭痛,或是痛得厲害時出現噁心嘔吐現象,此外連走路、或是輕微晃痛頭部都會加劇疼痛,實在是一件困擾的事,根據加拿大最新研究表示,傳統「針灸」療法對於偏頭痛,確實有其效果,能減少偏頭痛的天數,不僅如此還可能可以達到持久治療效果,這篇研究被刊登在加拿大醫學協會期刊(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上。在這項研究中,針對500為成人進行中國傳統針灸穴位治療與其他治療,實驗對象在不知道自己接受何種治療的情況之下,連續四個星期後,所有的參與者皆表示偏頭痛天數有減少,從一個月6天件減少到3天,然而只有接受針灸治療的參與者表示,3個月後仍然持續有減少偏頭痛的效果,而其他治療者則沒有繼續減少頭痛的現象。針灸專科醫師Albrecht Molsberger在醫療研究上曾表示,即使只是將針簡單插入皮膚,沒有插入確切的穴位時,都可能可以減少偏頭痛的次數及疼痛感,不過若確實的插入確切穴位則效果可以更持久,不過根據美國webMD健康網站中則表示,國家頭痛研究基金會的執行長Seymour Diamond醫師不同意此項研究,並認為這是一項嚴重的錯誤,因為任何治療結果都將因人而異,他認為針灸並非真正有效果。
最近氣溫驟降,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寒冬的來臨,當然伴隨著天冷之下,相信有許多中風或行動不便的患者,更有身體上的感受,例如:坐或站起來的時候,產生了臉色蒼白,頭昏、眼花或心跳變快,手足冰冷等現象,有可能是「姿勢性低血壓」,若發生此狀況,請儘速就醫。而在復健科,可以使用傾斜床來改善這些問題。阮綜合醫院復健黃光聖主任指出,Tilting table又叫傾斜床,是一種復健科常會用到的工具,它是一種可調整角度的床,能讓病人感受各種高低時的角度所帶給身體的感覺,及血壓、心跳的變化,所以能依病患的情況來做最好的調整;在腳踏板的部份,可以對患者增加腳的刺激。◆CVA中風、SCI脊髓損傷的病人可以藉由傾斜床來訓練下肢承重,因腳上有腳踏板,刺激傳到腦部,降低下肢張力。◆意識不清的病人可感受到一些外來刺激,因為在躺著及站著時所看到的事物及重力,對身體的感受、刺激都不同,因此可將這類病人移到傾斜床,等於強迫患者站立。◆牽拉腳踝、跟腱。◆改善姿勢性低血壓。◆肢體控制不好的病人、平衡功能不良的病人。◆要放置病人前,先注意床是否已經做好固定,卡榫是否卡牢,才能將病人放置上去。◆姿勢性低血壓的病人傾斜床的角度要從低角度開始(如30~45度左右),然後再依病人情況慢慢加高角度,在增加角度時,也要注意病人的感受及反應。◆本院的傾斜床最大承受重量為 125KG,市面上每一台的最大承重公斤數,大概也差不多是這樣。◆在腳踝方面,要注意病人是否有穿限制dorsiflexion的AFO 足踝輔具支架,因為有可能會影響到病患腳的感覺輸入和反應,或者有可能會造成足部過大的壓力點,所以最好要記得脫下。◆無論病人狀況如何,都盡可能的讓病人的腳踩平,因為中風的病人腳內翻和垂足是很常見的問題,不要因為這樣而讓不正常的張力持續。◆在角度的調整方面,不用一下子就直接讓病人站到90度,這樣易讓病人感到恐懼害怕,進而病人會不喜歡躺在上面。◆注意病人在上面的姿勢和擺位,因為姿勢的正確可以給病人帶來良好的感覺輸入。◆綁帶的部份,當然,高一些對病人是很安全的,但這會影響到後面的一些治療運動,所以還是以病人的情況來做調整;功能好的病人,或是要做運動的病人,就可綁低一些;情況較差的病人,就建議可以綁高一些,以增加安全性;在綁帶的部份,注意不要綁到骨頭,以免疼痛,在骨突處也可加一些小毛巾,可以降低不舒服的感覺。◆一天約練習 5至30分鐘,視病人的忍受程度而定。而每次練習時角度調整多少,也視情況而定,要注意病人的臉色、是否盜汗、血壓、心跳…等不適反應,若有不適,必須躺下休息五分鐘,再試低一點的角度,仍有不適,則每次訓練的時間必須短一點,角度也調整低一點。黃光聖主任說,骨質疏鬆嚴重的病人,以及下肢骨折的病人,較不適合傾斜床。雖然下肢骨折的病人並不是完全不能使用,但因為在骨頭還未完全癒合時使用,其實是有危險性的,因為,有可能這樣過度承重,會造成第二次的受傷,所以建議先不要使用。
國人對臉部整形,有較多的嚮往與迷思,在診間最常聽到就是「可以訂做一個明星臉嗎」?阮綜合醫院整形外科周治剛主任說,身為整形醫生很歡迎和病患一起討論,了解其對整形結果的期待,有助於術前溝通,一般對整形的要求要讓「需要的人」做決定,醫生只站在提供資訊及專業意見的立場提出建議,除非臉部嚴重破相,或需要做顏面重建,就另當別論。因此,訂做一個明星臉,理論上是可行的,只是要看需要者願意付出多少代價,包括有形和無形的。周治剛主任表示,醫師通常會在手術前,依據個人條件點出病患本身的需求是否符合實際,以及盲目整成所企盼的明星臉,整體感覺是否合諧,如額頭太低、下巴小的人,鼻子就不能墊太高;雙眼皮形狀、高低也要配合臉形,才不會令人覺得突兀。黃金比例的臉孔只存在教科書裡,現實生活中,即使俊男美女明星臉也不見得符合黃金比例。要整形成「明星臉」仍要視個人體質及實際條件而定。因此,整形醫師通常強調「期望」與「心理調適」,有意整形者要勤於蒐集資訊或問人,依照自己條件,信任醫師,才不會與預期差距太多。周治剛主任指出,一旦諮詢過醫師後仍決定要手術,必須提醒的是,做任何手術一定有副作用。傷口癒合過程會腫、痛,外觀不好看,是短暫現象,記得不要過於心急,不要劇烈運動,切勿割了眼袋長時間看電腦、雷射後跑去曬太陽等等,才會使傷口癒合快,減少後遺症。 術後兩週內千萬不要抽煙或吃阿斯匹靈,否則傷口癒合變慢。一般來說,手術後腫、痛約一週內消失,兩週後可以完全恢復正常。整形產生併發症,比例不高,但是要問清楚,並配合醫師,以減少到最低。
根據民國97年衛生署年報統計,膀胱癌發生個案數為2040人,男女比例約 2.8:1,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 8 位,女性為第15位,死亡個案數為 811 人,死亡率於男性排名為第12位,女性為第11位。膀胱癌盛行率在開發工業化國家與都市比較未開發國家與鄉村地區為高,文獻報告其危險因子可能有抽煙者、某些行業(如染料、橡膠、皮革、油漆、有機化學、紡織、印刷、電纜等)、長期在使用導尿管的病人(如中風病患)、膀胱結石病患、以及曾受埃及住血吸蟲感染者,但潛伏期有些可長達15至25年。在台灣烏腳病流行的台南縣北門地區盛行率亦較高,其流行病學仍有待研究。阮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朱銘祥醫師說,膀胱癌最常見的症狀為血尿,約佔病患主訴的八成。這種血尿與結石病患最大的不同就在它是無痛的,且在小便整個過程都會發生。至於膀胱癌的確定診斷,必須由醫師進行膀胱鏡檢查,對懷疑的區域做切片然後送病理化驗,確認腫瘤的型態及分化等級。此外電腦斷層攝影可以診斷腫瘤是否侵犯膀胱附近器官及腹腔淋巴腺,並可使用胸部X光及核子醫學骨頭攝影來偵測是否有肺或骨的遠處轉移。朱銘祥醫師表示,治療膀胱癌最常用的就是手術,具體手術範圍和方法應根據腫瘤的分期、惡性程度和病理類型以及腫瘤的大小、部位、有無累及鄰近器官等情況綜合分析確定。
根據疾病管制局國際疫情監測資料顯示,鄰近國家日本流感疫情有明顯流行,近期國際間值得注意的傳染病,包括黃熱病、錐蟲症等。疾病管制局提醒民眾,如有出國計畫,應先查詢當地流行病資訊,並預先做好自我保護,避免感染。(圖片是導致昏睡病的錐蟲,翻攝自維基百科)國際間重要疫情訊息摘述如下:日本近4週流感定點監測平均報告數急遽上升,第4週的報告數已超越去年流感季最高紀錄,估計全日本每週流感就診人數約173萬人,42個都道府縣的285個衛生區所疫情超過警戒,並新增7,219所學校因流感停課,主要流行AH3型流感病毒。非洲迦納中西部3區發生黃熱病疫情,共確診3例,含2例死亡。喀麥隆自2011年10月起,北部地區共報告23例黃熱病,含7例死亡,至少13例確診。德國確診1例非洲錐蟲症境外移入病例,患者曾至肯亞Mombasa區旅遊及Masai Mara自然保護區露營。非洲錐蟲症是由采采蠅叮咬感染的寄生蟲病,初期症狀為發燒、出疹,會引起腦膜腦炎,嚴重者神智下降、甚至死亡。肯亞最後一例的非洲錐蟲症感染報告病例發生於近11年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昏睡病又稱錐蟲症(trypanosomiasis),采采蠅會藉由叮咬將錐蟲注入人體內,入侵神經系統,容易造成大腦的病症。病人會不斷陷入昏睡,直到永遠醒不過來。疾管局呼籲,預防呼吸道疾病,請記得戴上口罩,注意咳嗽禮節,出門在外注意飲食飲水衛生,勤洗手,穿著長袖衣褲,避免蚊蟲叮咬。建議民眾行前可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針對國外流行的傳染病提高警覺,如需施打黃熱病疫苗,請出國前2週完成接種。返國後,如發生相關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
歌手馬兆駿在去超市買尿布時,突然倒下,送醫時宣告死亡,嚇得很多人到門診問醫生,「我常常走幾步路就氣喘噓噓、胸口悶,會不會有天因為心肌梗塞,死在半路上?」阮綜合醫院心臟內科蔡坤炎主任說,造成心肌梗塞的關鍵,在於供應心臟的血管發生阻塞,心肌無法及時獲得足夠的氧氣和營養,以致心臟肌肉細胞受傷甚至死亡,引發心律不整或心室顫動、心臟衰竭等,肇禍元兇多是動脈硬化、動脈炎或血栓等;突發心肌梗塞的人有一半會休克,不少人在到院前死亡。在臨床表現上,心肌梗塞好發於早晨後數小時內,發病時會出現持續性的前胸部劇痛,比一般心絞痛更嚴重,時間多長達三十分鐘以上,有人會合併左手臂疼痛、冒冷汗並感到全身無力、嘔吐;病情輕微者或是糖尿病、高齡者通常只會感到有點胸悶。但並非人人都會有徵兆,很多人在病發前根本沒有任何預警、說來就來,有時是在運動、過度工作,或長期壓力下突然發作,即使事前做健康檢查,也不一定可以看出異狀。目前醫界對心肌梗塞的治療,藥物方面首重血栓溶解劑,將冠狀動脈內的血塊溶解,使血管暢通,供應心肌所需養分和氧氣,但須在發作後十二小時內服用,也因此僅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病患受惠,而近年心導管術的進步;如果能在胸痛後十二小時之內馬上送醫,即時施行冠狀動脈擴張術,其效果優於注射血栓溶解劑,所以「儘早送醫」是救命的關鍵。但不是每一位患者都適合作心導管治療,仍要視患者整體狀況而定。最重要的還是要「及早發現、及早就醫」,千萬不要存著「撐一下就過了」的心態,此外,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以及戒菸、減重等,尤其是適當運動,才是防止心肌梗塞的不二法門。
之前一名年輕女性與友人在吃到飽火鍋店用餐,在一個半小時的用餐時間裡,與朋友邊吃邊聊,用餐氣氛良好,並吃了許多火鍋料、丸類與涮肉片,用餐完畢後她感到嚴重腹脹不適與噁心感,原來是「急性胃擴張」。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患者的胃占據整個腹部及骨盆腔,且內部充滿食物與空氣,胃部脹大後的體積達正常的數倍之多,因此醫師立即安排以鼻胃管引流及輸液治療,患者在八小時的治療後,共引流出3公升的未消化食物,原先不適的症狀立即獲得改善。馬偕紀念醫院胃腸肝膽內科主治醫師賴建翰表示,急性胃擴張是因為短時間內吃下大量食物後,胃內的壓力一下子上升,而引起胃出口產生類似阻塞的情況,以往急性胃擴張的症狀多出現在神經性厭食症或貪食症患者身上,但因近年來民眾飲食習慣的改變,暴飲暴食所造成的急性胃擴張病例有增加的趨勢,並有越來越多的病例是發生在健康狀況良好的人身上。急性胃擴張的患者需立即以鼻胃管引流,並給予足夠的靜脈輸液,一旦治療效果不佳,便需緊急開刀治療,否則可能引起急性胃壞死、胃破裂,甚而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