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每天3杯紅茶 有助降血壓

每天3杯紅茶 有助降血壓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喝茶有益身體健康。日前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喝茶可以增進免疫機能,而現在科學家發現,每天喝三杯紅茶可以降血壓。主導這項研究的霍奇森教授(Jonathan Hodgson)表示,透過實驗可以發現到,喝茶可以有效地降低收縮壓與舒張壓,如果搭配正確的飲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圖片為紅茶,攝影/林又旻。)霍奇森教授找了95位35到75歲的受試者,每天喝下3杯紅茶,或是跟紅茶色澤類似的安慰劑,經過六個月之後,霍奇森教授測量這些人的血壓,發現到喝紅茶組比起安慰劑組,不管是收縮壓或是舒張壓,都下降了2到3毫米汞柱(mmHg)。霍奇森教授表示,他猜測會有這樣的現象,可能是紅茶當中的多酚或是抗氧化劑的影響,但是真正的原因,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才能證明。至於喝奶茶有沒有幫助,霍奇森表示,沒有進行相關研究,所以不清楚奶茶是否一樣有效。

學童的「第一口菸」 父親影響大

學童的「第一口菸」 父親影響大

苗栗縣政府衛生局為了解縣內青少年吸菸行為與動機,去年結合元培科技大學及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針對縣內國小4年級學童進行吸菸行為問卷調查,其結果已經出爐;發現有一成學童認為他們的同儕中有人吸菸,甚至有5.6%的學童承認自己曾經嘗試吸菸,而已經成為菸癮者的人也有0.45%,更讓人訝異的是,他們多數在自己家裡吸第一口菸,而吸菸兒童的菸多數是自己從商店買的,顯示縣內大部份學童吸菸行為除了在家中學得外,也和菸品取得容易有很大的關係。 苗栗縣青少年吸菸率徧高,衛生單位為找出問題癥結,對症下藥,計劃自100年起結合教育處,以全縣100年學度國小4年級學生,為問卷施測對象連續6年,作為未來實施青少年菸害防制工作的參考資料。 100年問卷共計5461份,這份成果分析報告指出,6成學童表示家裡有人抽菸,其中爸爸抽菸的比率超過5成,媽媽抽菸的比率將近1成,而同儕中有人抽菸的比率是7.6%,2.9%的小朋友甚至指出班上同學中至少半數吸菸。 在禁菸環境方面,有6成學童表示,他們在過去一周內有暴露在二手菸下的經驗,而天天暴露在自家二手菸下者更高達25%。在校園的禁菸環境方面,有6成學童表示其就讀的學校有在非常嚴格地實施禁菸、也只有4成學童表示從來不曾在校園裡看過有人吸菸,另外有7成學童未在過去一年裡未曾上過有關菸害防制的課程。 而造成吸菸的原因,多數是因為好奇,而且在國小三年級以前就有吸第一口菸的經驗,而第一次吸菸主要是受到父親吸菸的影響;至於吸菸的頻率,多數是一個月1~2天;每天最多5支菸,而所吸的菸多數是自己從商店買的,同時有6成學童表示,當自己到商店買菸時並沒有因為年齡而受到影響。衛生局長羅財樟表示,從以上分析顯示,苗栗縣國高中學生吸菸率偏高,是因為他們從小就被暴露在有菸環境下,而且家長顯然未予適時禁止,另外國小校園環境的禁菸宣導亦有待加強,而學童到便利商店買菸並未被拒,也凸顯店家並未落實禁售菸品給18歲以下學童的規定。他說,這份分析報告十分珍貴,衛生局將依此做為未來施政修正的參考。

常被媽媽兇 小孩日後容易生病

常被媽媽兇 小孩日後容易生病

媽媽對於小孩的影響有多大呢,最新的一份研究顯示,如果小孩在充滿愛與關懷的環境中長大,日後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機會較低;但如果小孩是在緊張的環境中長大,中年以後罹患糖尿病或高血壓的機會將會大幅上升。心理學家拉赫曼教授(Margie Lachman)表示,可能是童年事件會在人體中形成一種生物性殘留,進而影響到成年以後的健康。拉赫曼教授調查了1千位童年環境不佳的成人,發現到當中較能夠調適壓力的人,通常都有一個慈藹的母親。研究人員發現,如果母親常常關心自己的小孩,小孩未來罹患代謝症候群、糖尿病或高血壓等疾病的機會較小。但是如果小孩在責罵、被要求等緊張的環境下成長,那麼得到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機會,就會大大提高。拉赫曼教授表示,綜合這項研究跟之前的報告,可以發現到童年其實對於人有很大的影響。一個慈愛的母親,可以幫助小孩在未來能夠順利脫貧,並且擁有健康的身體。透過這項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小孩的抗壓性可以被訓練,只要給予足夠的耐心與愛心,就能幫助他們養成自我尊重和應對策略,還能確保他們成年後的健康。

運動後按摩 可減少發炎、增加肌肉

運動後按摩 可減少發炎、增加肌肉

很多人運動之後,會想要泡個熱水澡或是好好按摩一下,根據最新的研究發現,按摩或許是正確的選擇。加拿大的科學家發現,如果運動之後進行適度的按摩,可以幫助減少發炎反應,增加肌肉的生長,達到更好的效果。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兒科暨神經肌肉學的教授馬克博士(Mark Tarnopolsky)招募了11位男子進行研究,要求他們做出高難度的運動,通常這種運動會造成肌肉疲勞酸痛。運動過後,研究人員對受試者其中一條腿進行10分鐘的按摩,然後從腿部肌肉取出部分細胞做研究。實驗結果發現,經過按摩後的細胞會產生抗發炎物質,減少體內發炎反應,且會刺激細胞基因作用,讓細胞中產生更多的粒線體,而粒線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越是強壯的肌肉細胞,粒線體越多。馬克博士表示,透過實驗了解到,運動後按摩,除了恢復疲累的肌肉組織,還能強化肌肉。他強調,傳統的冰敷或是噴消炎藥,對身體會產生副作用,阻礙肌肉的生長,但是透過按摩,就沒有這種副作用。但是研究運動後肌肉酸痛的專家克拉克森博士(Priscilla Clarkson)則表示,雖然按摩對肌肉組織有這些好處,但實際上是否能改善疼痛,卻沒有深入地研究,所以他認為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證明是不是真有這樣的好處。

醫訊/呼吸照護中心擴建啟用嘉惠病人

醫訊/呼吸照護中心擴建啟用嘉惠病人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為服務大新竹地區民眾,呼吸照護中心新增病床至16床,孫瑞昇院長表示,新的呼吸照護中心有全新的硬體設施,明亮寬敞,由內科部主任兼胸腔內科主任柯政昌醫師率領張建仁醫師以及由台大醫院總院所延攬的年輕優秀主治醫師-梁勝鎧醫師、溫岳峰醫師、林敬凱醫師,以及護理師、呼吸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等專業的照顧醫護團隊,秉持一貫的熱誠、愛心與專業,讓使用呼吸器輔助呼吸之病人,能儘早脫離呼吸器,回復日常生活。柯政昌主任表示,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原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於民國89年7月起為配合健保局試辦的呼吸照護整合計畫,成立了竹苗地區第一間呼吸照護中心,迄今11年,收治病人數已逾2000人次,成功脫離呼吸器機率平均達55%,成效卓越。新竹分院自改制後即致力於提昇急重症醫療的軟硬體設施,為了讓使用呼吸器的病人,能得到胸腔專科及呼吸治療專業的照護,增聘胸腔科主治醫師至5位,呼吸治療師增至5位,今年7月份會再增加3位主治醫師及1位呼吸治療師;而硬體方面,除了將整個4樓辦公區改建為全新的呼吸照護中心外,亦購置了10餘台的全新呼吸器。未來,呼吸照護中心將繼續地以病人為中心之服務宗旨,提供全人,全家,全團隊,全方位的照護,為大新竹地區鄉親提供最佳的健康照顧品質。

另類外交官 呂怡慧讓國際看見「嘉」

另類外交官 呂怡慧讓國際看見「嘉」

一個當過國際集團總裁秘書的女孩,卻放下商場上的風雲,返回家鄉投入社會服務,協助身心障礙機構經營、提倡學生社會教育、鼓勵銀髮族學習,更多次讓阿里山登上國際舞台。(圖:閒暇時呂怡慧(左)仍會跟著母親江秀李一同在社區內擔任環保志工。)    她是嘉義基督教醫院社區服務部呂怡慧,因為擁有國、台、英、日等多種語言的專長,出社會便擔任國際集團總裁專任秘書,每天協助處理集團內銀行、百貨、飯店等事業,無形中累積了豐富的國際觀。在返回家鄉工作後,呂怡慧運用過去的經歷及一股「把事情做好的」熱忱,成功將嘉義推上國際,讓阿里山通過國際安全社區認證,更曾促成阿里山民宿業者與北歐人士對談、協助召開安全社區「世界看見台灣」記者會、辦理台灣安全社區成果發表會、也曾獲得第四屆亞洲區國際安全社區的邀請前往泰國參與研討會等,讓國際看見「嘉」鄉美好,成為另類外交官。今年38歲的呂怡慧,就讀大同商專時每年寒暑假便前往日本打工,也因此學得一口流利的日語,原本在台北打拼的她,因著對「嘉」鄉的思念而選擇返鄉工作,當過業務秘書、百貨服務課長,後來就讀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所,投入社會服務的領域,至今十年。由平地到山地,執行過無數個專案的呂怡慧說,當初只是想把工作做好,沒想到在過程中發現許多「意外的驚喜」,例如因著協助再耕園業務推廣,而主持了三年社服相關的廣播節目;陪著身障者學習壓花技能後自行精進,後來取得壓花技藝專業認證;為了向長輩宣導交通安全而學習各項課程,後來獲得交通部頒發金質獎「路老師」的肯定等,呂怡慧更從中和服務的銀髮族、身障者、原住民培養了深厚的情感。雖然有過國際集團總裁秘書經驗,也身兼多職的呂怡慧仍有著南部人的親切與樸質,每項專案幾乎都親力親為,多年前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再耕園,她跑遍嘉義市各級學校,逐一拜訪校長邀請學生前來參訪及身心障礙的學習體驗;為了協助阿里山通過國際安全社區認證,她由和居民培養感情做起,終於讓世界衛生組織的委員們簽下國際安全社區認證,呂怡慧說那一剎那是十年來最感動的一刻,至今無法忘懷,而意外的,她也突然發現自己不再暈車。呂怡慧笑說自己的願望是「服務到退休」,雖然聽起來輕鬆但並不容易,因為她每年為自己立下了許多不同的「突破」目標,希望讓所有接受服務的對象都能一起成長、有不同的嘗試;而在服務背後,已為人母的呂怡慧說自己的母親現在是嘉義市王田里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也因自己從小跟著母親當志工而對於社會有了更多的關懷,盼望藉著自己在社區的服務為3歲的女兒做示範,「因為我做的是好事,希望女兒未來也能有著一份關懷社會的心」。

及早切除瘜肉 防止大腸癌!

及早切除瘜肉 防止大腸癌!

依據衛生署癌症登記,民國97年共有1萬1000人罹患大腸癌,大腸癌已成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死亡率更高居十大癌症死因第3名。罹癌患者中約87%為50歲以上,其發生率為50歲以下者的17倍;亦即 50歲以上的國人,每天有26人被診斷罹患大腸癌。但其實大腸癌只要能在發現瘜肉時即予以切除,就能避免發生病變,其中彰化基督教醫院民國99年就以六成的瘜肉高篩出率,減少受檢者癌症發生。癌症雖然可怕,但其實只要能及早發現異狀,是可以預防的。尤其是大腸癌,只要能早期發現大腸癌的癌前病變(即瘜肉),經切除就可以避免進展為癌症。因此,為減少大腸癌對國人健康的危害,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乃積極推動糞便潛血檢查。只是至民國99年底,50~69歲民眾2年內曾接受糞便潛血篩檢的比率僅22%,仍是偏低。彰化基督教醫院分析民國99年配合國民健康局推行的大腸癌篩檢結果,民國99年共有12507位民眾到院做糞便潛血篩檢,確診陽性人數約661人。再進一步分析陽性個案:瘜肉發生率約61%、癌症發現率約4.2%。意指藉由糞便潛血篩檢,本院發現了4.2%的大腸癌患者並及早阻止六成以上(高於國健局平均值)的陽性個案進一步演變為大腸癌的可能性。彰化基督教醫院內科部副部長暨胃腸肝膽科主任蘇維文醫師表示,糞便潛血篩檢除了可早期發現瘜肉及癌症外;根據彰基民國91~97年的癌症登記資料與民國99年藉由糞便潛血篩檢發現的個案期別分布顯示,藉由糞便潛血篩檢發現為0~1期大腸癌的個案比率大大提高,且第2.4期個案所佔的比率亦有減少趨勢,顯示糞便潛血篩檢確實可早期發現大腸癌,價值真的很高。此外大腸直腸外科陳宏彰主任亦建議糞便潛血檢查異常的民眾,不應該只接受乙狀結腸鏡檢查;因為統計資料顯示,有相當比率的瘜肉與大腸癌亦可能發生於直腸、乙狀結腸、盲腸或升結腸等,故建議陽性個案應該接受全大腸鏡確診,以避免漏失位於盲腸或升結腸的瘜肉和大腸癌。 目前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提供50~69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千萬不要因為沒有症狀就心存僥倖不做篩檢,喪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平日民眾也應多攝取蔬果及纖維,並保持適當體重,以減少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機會。

開學流感恐流行 家長注意學童防護

開學流感恐流行 家長注意學童防護

元宵節將到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為了給予住院病童關懷與支持,日前各綜合院區院長特別前往病房探視病童,並贈送造型可愛的金龍小提燈,希望每位住院病童,也能享有過節氣氛。北市聯醫提醒大家,近來氣溫變化大,各類病毒蠢蠢欲動,類流感疫情更於春節連續假期達到高峰,不少民眾紛紛前往醫院就診。近日疫情雖有逐漸降溫趨勢,但仍須提醒民眾,尤其家中有孩童的家長,下週開學後,恐又是一波小流行,包括流感及腸病毒等傳染病,請教導孩童做好自我保護措施,除注意個人衛生外,若有呼吸道或其他感染症狀時,應即時就醫,並務必戴口罩,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愛吃糖容易生病 專家呼籲要管制

愛吃糖容易生病 專家呼籲要管制

外電SFGate報導,根據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糖就像酒或是香菸一樣是種毒物,具有高度的成癮性,容易改變身體的代謝型態進而產生諸多慢性疾病,因此學者呼籲政府該立法或是課稅,甚至規範買糖的年齡限制,以維護民眾健康。這份研究報告,也在日前被刊登在《自然》(Nature)雜誌中。 UCSF小兒內分泌學者羅伯特(Robert Lustig)指出,「糖」不論是在美國或是其他國家的飲食習慣中,都佔有一席之地。羅伯特在其研究中強調,糖類會改變身體的代謝型態,進而導致糖尿病、心血管等慢性疾病,而且糖就像是酒或是香菸容易讓人成癮,會讓人越來越愛吃甜食。另一份研究是由羅伯特和其他兩位公衛專家Laura Schmidt及Claire Brindis共同發表,內容證實造成疾病的原因可能不是肥胖,而是吃太多的糖。研究發現,20%肥胖的人,其代謝正常,並沒有其他疾病是由肥胖導致;但卻有40%體重正常的人,體內的代謝問題及慢性疾病正悄悄發生,而主因正是糖類攝取過多。不過美國的飲料協會(American Beverage Association)跳出來反駁這樣的說法,他們認為酒和香菸本來就是沒有任何優點的物質,不應該和糖相提並論。此外,他們也強調,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減少糖分的攝取可以改善公眾的健康。

元宵送暖 台中病童做花燈過節

元宵送暖 台中病童做花燈過節

台中市衛生局指出,入冬以來,流感病例在全國陸續傳出,沙鹿區域醫院統計約增加七成住院病童,因此副市長蔡炳坤及衛生局長黃美娜,特別到院內關懷住院病童病情,並應景元宵節,分送住院病童小龍花燈,期許病童趕快康復。另外,蔡炳坤及黃美娜也到安寧病房探視因食道癌末期住院的患者,患者的女兒為了照顧父親,在半年前還辭去幼保工作,每天專心在院內陪伴父親,幫爸爸按摩身體、盥洗的工作,希望陪伴的這一段時間裡,能夠無遺憾的走完最後旅程。副市長蔡炳坤看到民眾如此孝順,除了非常感動以外,也送上燈籠傳遞佳節溫情。台中市衛生局呼籲民眾,流感期還未減退,如果有持續發燒、肌肉痠痛、呼吸困難、活動力減弱等明顯症狀,應立即轉往送大醫院就醫。民眾平時也應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咳嗽時戴口罩,生病患者盡量在家休養、避免進出公共場所,才能降低罹患流感的機率。※圖為台中市副市長蔡炳坤及衛生局長黃美娜與病童一起動手做花燈。(臺中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