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有機生活崛起 教你怎麼選購蔬果?

有機生活崛起 教你怎麼選購蔬果?

「有機」,是近幾年興起的新生活概念,它讓人們開始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也讓環境保護、飲食健康融合成一種生活態度,因此,越來越多人開始回歸自然,提倡簡單生活,強調與這塊土地共生、共長與共榮。綠色週末 有機樂活東西向高速公路與快速道路開通,城市與臨近農村型縣市的距離縮短,讓許多嚮往樸實農村生活的人趨之若鶩,利用閒暇之餘享受有機農耕的樂趣。週末到農田工作,或到農莊拜訪農民已經是現代的休閒生活新時尚。連歌星甄妮放下五彩繽紛的演藝生活,也隱居田野買地自種,實現現代陶淵明的生活,真正體驗「種豆南山下」的滋味。從產地到餐桌,原本說的是以在地食材減少食物里程的環保意識,但在許多小農故事的被媒體報導或被食材達人介紹下,開始引起都市上班族興趣尋訪食材產地。他們脫掉平日上班的襯衫、皮鞋,赤腳踏上泥土地,釋放雙腳的束縛,深吸一口青草香,感受大地所釋放的溫度,不只讓身體和心靈像植物般愉悅地伸展,甚至更從親身接觸小農們的栽種與故事中,試圖找回近乎失去的生活動力。有機蔬果選購小叮嚀有機蔬果種植成本比一般化農困難,售價相對高出許多,讓消費者難以選購。康聯預防醫學資深營養師趙思姿醫師建議,民眾購買蔬果時多花點時間留意,就可以買到農藥汙染最少的蔬果。她建議民眾到可至有品牌的有機店購買蔬果,購買一般蔬果的話有以下原則可供參考:■ 儘量購買當季蔬果:提早上市的蔬果可能採強制催花法,殘留農藥可能性高。■ 選購有品牌的安全蔬菜:政府單位認証合格的蔬果,雖然不表示沒有農藥殘留,但至少不必擔心買到使用禁用農藥的蔬果。■ 不購買連續採收的蔬果:噴灑農藥的蔬果有安全採收期,在安全採收期之後採收的蔬果比較不會有農藥殘留過量的問題。■ 選購時不只看外觀:外表翠綠無蟲孔的蔬菜,常因噴灑過量化學肥料或農藥所致。■ 注意產地:勿挑選排煙工廠、火力發電廠、焚化爐旁等戴奧辛落塵處附近所種的蔬果。■ 少買易遭蟲害的蔬果或水耕蔬菜:如高麗菜、花椰菜、小白菜、玉米等,都是易遭蟲害的蔬菜,室外種植若不灑農藥幾乎無法收成;而水耕蔬菜所使用的培養液都是化學肥料配方,使用過的水耕廢液也容易造成二次汙染。 ■ 盡量選擇能去皮的蔬果:如馬鈴薯、蘿蔔、冬瓜等。■ 多選購少病蟲害的蔬果:像是九層塔、洋蔥、秋葵、羅勒、香椿、山蘇、野蓮等。【有機資訊參考網站】各地有機農夫市場資訊http://agsafe.coa.gov.tw/market.php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http://www.coa.gov.tw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 http://info.organic.org.tw/supergood/front/bin/home.phtml

睡眠障礙有哪些?一般人睡多久才夠?

睡眠障礙有哪些?一般人睡多久才夠?

睡眠和吃飯一樣都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如果人餓了就會吃東西,那為什麼累了會有睡不著的狀況呢?因為影響睡眠的因素實在太多了,包括:個別差異(個性、文化背景、生活習慣)、年齡(老年人交感神經活動增強容易失眠,生理所需睡眠時間減少)、生活事件(如:考試、升遷)、環境因素(如:旅行時差、工作輪班)等。(圖:睡眠障礙讓人頭疼)行政院衛生署台南醫院耳鼻喉科林政佑醫師表示,睡眠就像吃飯一樣,吃太多或太少對身體不好;睡的太多或太少對身體都有不良影響。正常「睡眠需求」有很大的個別差異,少則四~五小時,多則將近十小時,但大多數成人所需的睡眠時間約為六~八小時,國小兒童所需的睡眠時間則約為八~十小時。只要以能「提供白天工作精神所需」即算足夠。常見的睡眠障礙●失眠:睡得太少或睡醒後覺得沒睡夠、難以入睡、半夜覺醒或是睡眠品質不好。●嗜睡:睡得太多,整個睡眠時間已經足夠,但是該清醒時還在打盹。●睡眠關聯呼吸疾患:由於睡眠中的呼吸困難引起大腦的微覺醒,而造成的睡眠片斷,使得無法得到完整且良好的生理及精神的休憩。●類睡症:睡眠時或前後出現異常的行為,例如:夢遊、惡夢驚醒(夢魘)、夜尿、夜驚等。●睡眠關聯運動疾患:睡眠中陣發週期性的肢體動作所造成的覺醒而影響睡眠品質,例如不寧腿、磨牙。如果您有以下狀況:(1)連續睡眠障礙時間長達一個月以上(2)睡眠障礙的程度足以造成主觀的疲累、焦慮或客觀的工作效率下降、角色功能損傷。尤其已經明顯影響你的日常生活及功能時,林政佑醫師建議應尋求醫師的專業協助,醫師會評估您的睡眠狀況、相關症狀、生活影響的嚴重度,給予適當的建議。目前也有許多的大型醫院具備完善的睡眠中心,經過一晚的睡眠檢查更能提供醫師治療時的依據。

月經週期變化 也會誘發哮喘!?

月經週期變化 也會誘發哮喘!?

近日氣溫變化大、冷熱無常,使得各類病毒活躍,造成上呼吸道疾病盛行。其中支氣管性哮喘病患更是反覆發作,疾病病程時好時壞,嚴重者會造成呼吸衰竭而需要插管治療,甚至有些患者因為來不及急救,變成植物人或是死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鄒志翔表示,哮喘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發炎疾病,症狀反反覆覆、好壞可持續相當久。事實上,很多患者罹患哮喘而不自知,經常認為只是一般感冒,咳嗽較不容易好,而疏於治療。其他哮喘發作的特殊症狀還包括:呼吸困難、喘鳴、胸悶。除了氣溫因素之外,其他重要誘發哮喘的因子包括:過敏原(花粉、黴菌孢子、動物毛屑、家塵)、呼吸道感染、藥物、情緒因素、運動,此外如油漆、香水、香煙、空氣污染、月經週期的變化、胃食道逆流等,都會誘發哮喘發作。鄒志翔指出,最近在醫學上已經對於哮喘治療有非常長足進步,目前的藥物(尤其是吸入性類固醇等藥物)對於病患疾病控制與生活品質提升具有相當療效,並且很少產生嚴重副作用。哮喘雖無法痊癒,但可以控制,如果控制得宜,可以跟一般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

不只感染人 A型流感還恐跨物種傳播

不只感染人 A型流感還恐跨物種傳播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李俊秀提醒民眾,流感疫情雖漸趨緩,但仍需提高警覺,年度流感疫苗應即時提早接種,可儘早獲得保護力。李俊秀表示,人類流感病毒依據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為A、B、C三型,其中只有A型和B型可能引起大規模的季節性流行,A型流感病毒除了感染人類,還可能出現跨物種間的傳播,如豬、馬、雞等。除海豹外,B型流感至今只曾出現在人類。流感病毒高突變性也不斷引起人類族群感染。即使已經感染過流行性感冒,但仍有可能因為疏於自我健康照護,再度感染流行性感冒其他型別,此外,雖然近日流行性感冒疫情已逐漸趨緩,但衛生署提醒,流感流行期可能持續至三月底,民眾仍須做好自我保護。李俊秀強調,流感傳染途徑為飛沫或接觸傳染,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及勤洗手對預防感染很有幫助。他再次提醒,本身有呼吸道或其他感染症狀時,因抵抗力降低,出入公共場所請戴口罩,避免將病菌傳給他人,同時也避免他人將病菌傳染給自己,造成病情惡化。至於疫苗接種效果,除了決定於接種的疫苗株是否與流行的病毒株相吻合外,也和接種者的年齡健康狀態有關,依據疾病管制局「認識流感疫苗教學手冊」中記載疫苗保護力有80%,接種疫苗後通常需要14天後才會產生有效的保護抗體,因此若有接種需要,請務必提早,以即時產生抵抗力。

慢性腎病難纏 高危險群是哪些人?

慢性腎病難纏 高危險群是哪些人?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趙瑩解釋,腎臟病早期症狀容易被忽略,包括多尿、頻尿、水腫、疲倦及下背痛等。許多慢性腎臟病患原先都不在腎臟科追蹤,而在其他臨床科別,原因是這些病患常伴隨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骨病變、糖尿病等,但不認為有腎功能問題。若醫師未考慮腎功能變化使用腎毒性藥物,對病患而言可能加速其病程進展。趙瑩表示,腎功能主要依腎絲球過濾率(GFR,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判定,GFR分為五階段,當達到第三階段標準時,也就是GFR小於60ml/min/1.73m2,超過三個月以上;或腎臟損傷超過三個月以上,而同時發現病理異常、腎功能標記異常(如出現蛋白尿、微蛋白尿),即可定義為慢性腎臟病。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近年積極推廣定期驗血、驗尿、量血壓來防治慢性腎病。趙瑩說,40歲前至少每三年一次,40歲後建議每年一次,而高危險群則應每三個月一次,包含:(1) 65歲以上老年人 (2)三高疾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3)長期服用藥物或用藥不當 (4)代謝症候群(肥胖、三高) (5)有腎臟病家族史 (6)蛋白尿 (7)痛風 (8)抽菸者 (9) C型肝炎等。高危險群中,三高、肥胖、吸菸、不當用藥等危險因子,其實可以透過自我控制加以避免。高血壓患者應控制血壓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應控制糖化血色素小於7%,餐前血糖在90~130mg/dL。血脂方面,總膽固醇應≦200 mg/dL,三酸甘油脂應≦160 mg/dL。肥胖者應可透過適度運動、飲食控制,飲食原則包含少鹽、少油、少糖,多蔬果、纖維,將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維持在18.5~24,男性腰圍應小於90cm(35吋),女性則應小於80cm(31吋)。若診斷為慢性腎臟性疾病,也不需過度擔憂,應定時回診腎臟科,配合醫師進行相關檢驗及各項治療。血壓、血糖、血脂等應控制在如上述標準,阻緩腎功能惡化以及對併發症(如:電解質不平衡、骨病變、貧血)加以控制是最重要的治療目標。趙瑩說,其實一般民眾只要把握正確飲食、運動習慣,慢性腎臟病友則要確實遵守醫師所訂治療計畫,配合鹽分、水分、蛋白質控制及藥物治療,同時注意定期篩檢,便能有效預防及控制慢性腎臟病。她最後強調,以積極態度防治,掌握治療先機,必能改善國人目前慢性腎臟病現況。

冷氣團發威 長者外出活動保健小撇步

冷氣團發威 長者外出活動保健小撇步

根據天氣預報顯示,今明兩天將會是這波冷氣團威力最強的時候,對此,國健局呼籲有晨間外出運動習慣的長者,應特別注意保暖,以免因天冷誘發心血管疾病等宿疾。國健局建議,長者於晨間外出運動時,應避免太早出門,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運動,且最好結伴而行。在運動前要做暖身運動,慢慢開始,逐漸增加強度,運動後也要有數分鐘的緩和運動。此外,外出活動的裝備也很重要,要選擇合適的運動鞋,鞋子以富彈性具止滑效果為佳,運動地點則應選擇平整陰涼的運動場地。吃飯前後一小時內不宜運動,若運動中有任何不舒適現象,例如頭暈、胸痛、心悸、盜汗等情形時,應立即停止運動。國健局建議,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腰肩頸酸痛、手腳關節急性扭傷等個別健康問題者,應請專業醫師診察,接受醫師的評估,再選擇適合的運動種類與強度,以確保長者活動安全。

早熟小大人 親職化兒童的故事

早熟小大人 親職化兒童的故事

根據家扶基金會和兒福聯盟進行的「2011臺灣弱勢兒童親職化現況調查」結果公佈,發現臺灣地區有八成以上的弱勢家庭兒童少年不僅需要幫忙做家事,還需要協助照顧工作或任務、提供情感支持與陪伴。這些孩子,因為過度的親職化,而成為早熟的小大人,而不少小大人因協助照顧家庭而忽略課業,甚至承受極大的壓力,自覺對未來沒希望,令人心疼。家扶基金會社工處處長翁慧圓指出,承擔過多原屬家長的工作與責任的小孩,國外稱為親職化兒童(Parentified Children),此類兒童與一般兒童分擔家事最主要的差異在於從事家務的類型、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完成家務所花費的時間、從事家務或任務的過程中缺乏指導、完成時沒有獲得任何讚美,甚或是在承擔家務的責任沒有選擇性。也因此,他們只能犧牲放學後的有限時間,幫助家人承擔物質及精神上的困境,自幼就要背負來自家庭的壓力。在記者會中,由家扶基金會所扶助的兩位早熟小大人也現身說法。今年11歲的小羚,因父母親離婚離家,是典型的隔代教養家庭。雖然年紀小,但她不僅幫忙阿嬤做家務、照顧三名年幼弟妹,假日更是清晨五點就起床幫忙整理蔬菜,陪阿嬤到菜市場做生意,叫賣、找零、打包樣樣不含糊。小羚說,這樣的生活很累,可是這是她可以為家裡做的事。同樣也是11歲的小風,因阿嬤中風、爸爸小中風,家中生計全靠媽媽。阿嬤長期臥病在床,生活無法自理,爸爸生活雖然能自理,行走需人攙扶,兩個病人的照料工作全都落在小風和哥哥三兄弟身上。因此,小風兄弟放學後都直接回家,因為家裡有一堆事等著他們,煮飯、洗衣,還有為阿嬤餵飯、換尿布、洗澡。但阿嬤不喜歡穿尿布,大、小便直接留在床上,屋內空氣瀰漫著令人作嘔的味道,清理是小風的工作,雖然不喜歡,卻每天不厭其煩的做。小風說,如果他不幫阿嬤的話,她會很臭很可憐!兩個病人加三個小孩,小風媽媽為了賺更多的錢,每天從早上九點工作到晚上九點,白天雖有居家服務員幫忙,晚上仍須小風兄弟三人輪流照顧爸爸及阿嬤,兄弟三人放學後及假日的時間,全部都待在家裡,與外界的接觸形成半封閉狀況。家扶基金會表示,為了扶助經濟弱勢家庭的孩子,將透過各項協助方案,幫助他們解決家庭面臨的困境,協助親職化兒童減輕身心負荷、重建正常童年的生活經驗,因此推動「弱勢兒童親職分擔服務方案」,希望結合社會各種資源給予「小大人」們實質上的幫助,期盼社會大眾共同參與。※分擔家計的小羚(左2)及分擔家務的小風與家扶王明仁執行長(左)、中信慈善基金會執行長高人傑一同呼籲愛心捐款幫助弱勢孩子快樂上學。(家扶基金會提供)

影音/木炭不隨意販賣 自殺防治新招

影音/木炭不隨意販賣 自殺防治新招

新北市政府統計,自殺方式排名第一的就是燒炭自殺,因此目前計畫未來仿效國外,讓木炭購買「相對不易取得」,擺在不是開放式的貨架上,民眾在購買時,必須經由店員拿取。燒炭自殺事件,時有所聞,新北市政府統計發現,燒炭是最常見的自殺方式,為遏止悲劇,新北市政府計畫,未來讓木炭取得不容易,例如像香菸一樣,陳列在非開放式貨架,民眾購買時必須經過店員拿取,同時也會請店員特別關懷買炭的民眾。新北市政府表示,部分連鎖超商店員目前都已經是自殺防治守門員,每年定期都會受訓,未來還可以加強對其他系統店員的教育訓練,而防治自殺,新北市政府也規畫,未來要加強建築的安全設計。新北市政府表示,目前除了里長和轄區內部分便利超商店員都是自殺防治守門員外,也定時招募自殺防治志工,協助形成綿密網絡,也呼籲民眾能珍惜生命。

影音/台灣人愛減重 比例全球最高

影音/台灣人愛減重 比例全球最高

坊間減重診所一家一家開,台灣人真的很愛減重,有時也傳出因為減重造成身體不適等等的醫療糾紛!根據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有在減重的國人高達66%,比例是調查的56個國家最高的,但有國內醫師指出,臨床上常看到年輕女性為了身材強迫減重,反而造成新陳代謝變慢,人也昏昏沉沉,最後傷了身體,實在是不值得。 現代人注重身材,不少人都有減重的經驗。一項針對全球56個國家的調查顯示,平均有五成三受訪者自認體重過重,其中台灣人自認過重的比率更高達六成,更有66%的國人正在減重,這項比率是各國最高。但國內醫師指出,身體質量指數BMI值超過27才是需要減重,很多年輕女性BMI值根本不到19,卻前來門診求助。醫師指出,臨床上常有許多民眾不是不吃澱粉等特定食物,就是只吃蔬菜水果,搭配非常激烈的運動來減重,反而因為營養不均衡,加上運動過度,造成新陳代謝速率變慢,人也容易昏沉。醫師強調,BMI值超過27是門診上認定應該要減重,而24到27之間的民眾,則是建議適度減重,請專業醫師診斷之後,用清淡飲食搭配適度運動減重,否則減重不成卻傷了身體,實在是得不償失。

影音/瘦肉精解禁? 政府再評估

影音/瘦肉精解禁? 政府再評估

在馬英九總統昨天表示新內閣對美國牛肉的議題會有新的作法之後,外界就開始猜測台灣可能即將對瘦肉精解禁。而即將接任農委會主委的陳保基今天說他對這個問題沒有預設立場目前還在評估,但他同時也強調瘦肉精培林對人體的危害其實非常低,世界上也有很多國家在使用,台灣如果沒有按照國際規範將會很難跟其他國家打交道。但問題是一旦針對進口牛肉開放那麼國內呢?還有豬肉呢?新政策擬訂的複雜性和難度都非常高。瘦肉精在台灣是禁藥,但美方不斷催促,希望我方盡早開放進口美牛可含瘦肉精,瘦肉精是不是會一舉解禁呢?即將接任農委會主委的台大動科系教授陳保基,只強調還在評估,真的沒有預設立場。不過他卻很肯定的說,瘦肉精「培林」,對人體的危害很低。是不是為了跟美國打交道,才把瘦肉精解禁,陳保基仍不鬆口,反倒是養豬業開始擔心。由於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每一百公斤,成本只有四千多元,比台灣生產的還少一兩千塊,尤其是內臟更是便宜。一旦開放含瘦肉精的美牛進口,會不會就緊接著開放豬肉呢?國內養豬協會非常擔心受到衝擊。早在2007年8月民進黨執政時代,就傳出要將瘦肉精解禁,引發豬農北上,用臭雞蛋蛋洗衛生署,還丟豬糞表達強烈抗議,促使政府承諾,絕對不將瘦肉精解禁,事隔五年,開放瘦肉精壓力,又捲土重來,現在傳出台灣可能依照日本雙軌模式,瘦肉精只禁國內不禁進口;還傳出可能牛、豬分開處理,禁豬不禁牛,以降低對養豬業的衝擊,瘦肉精要不要開放、或是怎麼開放,就等政府說清楚講明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