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女流產3次好苦惱!新基因技術助懷孕

女流產3次好苦惱!新基因技術助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來自高雄的武姓夫婦相當苦惱,因35歲的武太太在懷孕時有習慣性流產的情形,曾有3次懷孕至3個月左右發生流產的紀錄,夫妻接受染色體檢查,發現先生的染色體第6對及14對有平衡轉位,因此容易造成懷孕時流產機率增加。(圖:染色體晶片可以檢查23對染色體,操作上較容易,訊號清楚,不會互相干擾,因此診斷正確性較高。台大醫院提供)武姓夫婦很希望育有自己的小孩,於是到台大醫院婦產部門診,經婦產部陳思原醫師詳細解釋試管嬰兒及囊胚期胚胎切片的療程,決定採取此方法。結果接受1個週期治療即達成懷孕,共取卵28個,21個成熟卵有20個正常受精,其中11個發育至囊胚期,切片診斷發現有2個胚胎染色體正常,解凍植入後成功受孕,懷孕過程順利,也順利產下一女嬰。陳思原醫師指出,囊胚期胚胎切片是從滋養層細胞取出5~10個細胞,不會傷害到胎兒細胞,是一種早期的絨毛膜取樣,為基因及染色體遺傳疾病提供了一個新防線;而染色體晶片除了可檢查轉位的兩對染色體外,同時可檢查出其他21對染色體,選擇植入正常染色體的胚胎,降低流產機率,減少植入的數目到1~2個,可減少多胞胎的機率,避免減胎。染色體晶片可以檢查23對染色體,操作上較容易、訊號清楚,不會互相干擾,因此診斷正確性較高。台大醫院生殖醫學團隊目前治療10對因染色體平衡轉位的夫婦中,有6對是因為有習慣性流產病史,3對過去曾產下染色體異常胎兒,1對有嚴重的男性因素,經過囊胚切片及染色體晶片檢查,7對夫婦檢查出有正常胚胎而接受植入,平均植入1.3個胚胎,有3對夫婦成功懷孕,達成30%的成功懷孕率。而囊胚切片基因疾病檢查可預先診斷遺傳性疾病,包括脊髓小腦萎縮症、神經母纖維瘤、肌肉萎縮症、地中海貧血、先天性耳聾、血友病等,預期此技術及診斷治療策略,將成為未來國際上進行著床前遺傳疾病診斷的主流方法。

分裝藥品問題多 民眾千萬藥注意!

分裝藥品問題多 民眾千萬藥注意!

您是否有遇過以下兩種狀況呢?  常見狀況【狀況一】 看病領藥時,藥師從櫃子拿了一瓶事先分裝好的塑膠罐裝藥水,再加兩包也是預先裝在小夾鏈袋的藥丸後,放入藥袋給我。 大藥袋上雖有張紙條寫著這三種藥名,但心中不免疑惑,這種給藥方式有沒有問題?有沒有違法?【狀況二】 因為頭痛到社區藥局買藥,藥師從大藥罐中倒了幾顆止痛藥,裝到塑膠藥袋後賣給我,並交代我一天吃三次。 我問藥師為何藥袋沒有寫清楚藥名等資訊,藥師說這是比較安全、副作用較少的「指示用藥」,不必像調劑「處方藥」一樣有完整的藥袋標示。但我心中還是很擔心…醫改會的叮嚀食品藥物管理局規定,藥師須在收到醫師處方後,才將大包裝藥品拆裝調劑成民眾所需的小包裝藥品,以免汙染或變質。 如果事前先分裝預包後,則違反藥事法57條,可罰3-15萬。 購買指示藥雖然不適用藥袋標示規定,但是如果在藥妝店購買時,應提供完整原廠包裝;如在社區藥局購買,藥師應先詳閱說明書後,提供民眾用藥指導。 醫改會的叮嚀: 一、選擇提供完整原包裝藥品的專業地點領藥、買藥,不買標示不明的分裝藥。 二、勇敢開口請藥師參照藥品說明書提供專業的用藥指導。 三、食品藥物管理局完整規定之公文,請上醫改會網站查詢。

失眠未必要吃安眠藥 找出原因最重要

失眠未必要吃安眠藥 找出原因最重要

失眠型態通常因人而異,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神經精神科醫師賴俊揚,一般可簡單分為三種類型,入睡困難型失眠,睡眠中斷型失眠,清晨早醒型失眠,不同類型的失眠各有其可能原因及不同處理原則,應就臨床上個別情況來量身打造治療計畫。找出失眠的原因,經常不是一件簡單任務,除了需要配合醫師問診提供詳細的病史之外,也需要相關的理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甚至睡眠檢查的幫助,才能找出真正造成失眠的原因,也才能實際解決失眠的痛苦。例如,一個晚上常睡眠中斷、白天卻昏昏欲睡的人,如果睡覺時也時常會打鼾或呼吸不順,這就可能是所謂的「睡眠呼吸中止症」,若吃安眠藥往往會越吃越嚴重,而且睡覺時呼吸不順或中止,腦中血氧濃度就會下降,大腦得不到充分的氧氣供應,隔天就會覺得昏昏沉沉、精神無法集中、疲倦、有睡不飽的感覺,若延誤治療,長期缺氧下來,也會增加心臟血管的負擔,容易衍生出高血壓、心臟病、腦血管等疾病。或像是,一個時常入睡困難的人,如果一躺床準備睡覺,兩條腿就開始不舒服,好像蟲在爬或針在刺,非得下床動一動、跳一跳,才會感覺比較舒服,等舒服了再去躺床時,那奇怪的感覺又來了,如此一再循環,搞到快天亮才睡得著,這就可能是所謂的「不寧腿症候群」。由以上兩個案例可知,造成失眠的原因不一定是安眠藥可以解決的,也就是說,治療失眠絕不是和安眠藥畫上等號,所以對安眠藥有偏見的人,應當破除迷思,不要繼續以為「失眠就一定要吃安眠藥」、「吃安眠藥就一定會上癮」,因此而延誤了治療失眠的契機。 其實失眠的原因不勝枚舉,其診斷與治療常需要整合眾多不同醫療專科之資源,往往不是單看一科就能獲得解決,可見失眠影響之廣泛,的確是不容忽視。

擊退腎臟病贏得「腎」利人生

擊退腎臟病贏得「腎」利人生

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臺北市十大死因第6位在臺灣,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為國人99年十大死因之第10位、臺北市更高達第6位。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透析病患登錄資料庫顯示,至98年12月31日止台灣地區共有56,578名末期腎衰竭病患(ESRD)正接受長期透析治療,盛行率為每百萬人口2,447人。98年全年新進入長期透析患者有8,028人,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347人。近年來慢性腎衰竭病患在醫療照護上,因健保透析治療水準與照護品質的進步,降低透析死亡率,延長病患存活率,使得近年來臺灣地區接受透析治療的患者人數逐年提高,致醫療支出大幅增加。腎臟病高危險群腎臟病的高危險族群包括三大類:(一)體質因素:具腎臟病家族史、老年人、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二)誘發因素:三高患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自體免疫疾病(如全身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惡性腫瘤(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癌)、受感染者(如泌尿道感染)、泌尿道結石或阻塞,以及服用腎毒性藥物(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鋰鹽)。(三)惡化因素:重度蛋白尿、血壓或血糖控制不佳、抽菸等。檢視三大徵兆、糖尿病人每年檢測微量白蛋白及早發現腎臟病變依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溫啟邦教授在2008年針對近50萬人的大型前瞻性世代研究發現,臺灣罹患慢性腎臟性疾病的患者推估高達12%,全國約有2百多萬患者,但是知道自己罹患慢性腎臟病的人只有3.5%,也就是每28人僅一人被診斷告知,因為腎臟病早期症狀容易被忽略,多數患者都是要到快洗腎時才知道自己罹病,民眾需檢視腎臟病三大徵兆:第一是尿液中有氣泡產生或帶血,第二是眼睛、小腿周圍水腫,第三是持續而找不到原因的容易疲倦。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隨時注意自己是否有腎臟病變的可能,及早到腎臟科進行檢查。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人腎病變最早期的臨床證據,提醒糖尿病人每年需檢測微量白蛋白,以及早檢查出腎臟病變。

隱睪症降生育力!有家族史為高危險群

隱睪症降生育力!有家族史為高危險群

彰化溪州鄉一名7歲張姓男童日前在洗澡時,被媽媽發現找不到右側的睪丸,到署立彰化醫院泌尿科就診,經醫師檢查後發現,右側睪丸在腹股溝與陰囊的交界處,雖然可以拉到陰囊,但是一旦放開會立刻回縮到原來的位置,診斷為隱睪症,醫師呼籲「隱睪症」會影響生育力,應及早治療。(圖:隱睪症會影響生育力,醫師籲別輕忽)泌尿科林易霆醫師表示,家長在幫男幼童換尿布、洗澡時,要主動摸一下陰囊,確認睪丸是兩顆,如果兩側都摸不到或少一顆,應帶到醫院檢查,若確診是隱睪症,就需安排手術,將睪丸引導到陰囊內。較適合手術的年齡是滿6個月到2歲,超過2歲,睪丸會因腹腔內的較高溫度影響,逐漸喪失製造精子的能力,隨著年齡愈大,睪丸就會完全失去製造精子的能力。 林易霆醫師指出,「隱睪症」會降低生育能力,單側隱睪症對身育能力的影響較小,約有90%都可以成功生育,雙側睪丸都隱睪症就只有33%到65%的患者可以成功生育,因為陰囊內的溫度較低,較適合精子了生成,如果睪丸長期在腹部,因溫度較高,會把睪丸熱壞,醫學案例,兩歲的隱睪幼兒,睪丸切片檢查就可見到睪丸組織被熱壞的痕跡。林易霆醫師進一步指出,胎兒時期睪丸是在腹腔內的器官,胎齡24週以後開始下降,在足月出生的男嬰中有97%睪丸已經在陰囊中,約3%的男嬰睪丸未降至陰囊,稱為隱睪症,出生時隱睪症的男嬰,約有70%睪丸會繼續下降,所以三個月大的男嬰,僅有1%患有隱睪症,出生三個月後,睪丸的位置就不太會變動,一般而言早產兒、體重不足或有家族史是患隱睪症的高危險群,若父親有隱睪症,會增加小孩患隱睪症的機會4.6倍,若兄有隱睪症,會增加弟患隱睪症的機會達6.9倍。林易霆醫師說,目前對隱睪症的治療主要還是以手術為主,藥物治療效果非常差,反應率不到兩成,建議手術的年齡是六個月大以後,手術主要先找出隱睪的藏身處,然後將隱睪移到陰囊內,並加以固定,較低位靠近陰囊的隱睪,較容易矯正,較高位遠離陰囊或在腹腔內的隱睪較難矯正,目前內視鏡技術的發達,已經可以做到兼具效果好,傷口小,恢復快,疤痕小的微創手術,因此,每個父母都應該仔細檢查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有這樣的現象,如果有,及早矯正,可免遺珠之憾。

三高患者腎病率高 護腎秘訣不可少

三高患者腎病率高 護腎秘訣不可少

根據國民健康局「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顯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脂者(簡稱三高)罹患腎臟病之發生率及危險性均顯著增加,分別為非三高患者的2.35倍、1.66倍及1.58倍,顯示高血壓、糖尿病人,若血壓、血糖沒有控制好,容易引起腎臟病。因此,中老年人除控制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病情之外,應避免不當藥物對腎臟的傷害,共同迎接腎利人生。另外國民健康局提出「護腎33,預防3高、3檢不漏」口號,呼籲三高族群應定期進行3項檢查,驗血、驗尿、量血壓,作好慢性疾病保健,可預防腎臟病的發生或疾病病情的惡化;及用藥的「五不原則」口號,(1)不聽別人推薦的藥;(2)不信神奇療效的藥;(3)不買地攤、夜市、遊覽車上所販賣的藥;(4)不吃別人贈送的藥;(5)不推薦藥給別人,提醒大家安全用藥!國健局也為防範腎病建立了「七大法寶」分別如下:一、多做運動、保持身體健康多做運動和保持身體健康有助降低血壓和慢性腎臟病的風險。二、控制血糖值糖尿病人需要定期檢查腎功能,以減少或預防腎臟進一步受到傷害。三、定期監測血壓值高血壓會導致中風或心臟病,也是損害腎臟的最常見因素。如果高血壓再加上其他風險因素,如糖尿病、高膽固醇和心血管疾病等,則更容易對腎臟造成損害。四、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及控制體重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及控制體重有助於預防糖尿病、心臟病和其他由慢性腎臟疾病引起的情況。尤其減少鹽分(鈉)的攝取,可採新鮮食材烹調,並避免食用加工食品。五、戒菸吸菸會減緩血液流動,導致流到腎臟的血液減少,使腎臟無法正常運作。同時,吸菸亦會增加患腎癌的風險達50%。六、請勿長期使用非處方藥物一般常見的藥物中,例如非類固醇消炎藥-布洛芬,長期使用會對腎臟造成損害和引起腎臟疾病。七、定期檢查腎功能如果係糖尿病、高血壓、肥胖或有腎臟疾病的家族史者之ㄧ,請定期檢查腎功能。最後還是提醒所有民眾,一定要定期做檢查,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男性激素受體 抑制肝癌細胞

男性激素受體 抑制肝癌細胞

促進肝癌發生的原凶之一,已證實為男性激素受體。出人意料的是,在肝癌轉移的過程中,男性激素受體搖身一變,竟發揮抑制的功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性荷爾蒙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馬文隆說,這種刀之兩刃的角色若能運用得當,將是肝癌患者的一大福音。器官移植中心院長鄭隆賓指出,目前肝癌病患能得到的最好治療,就是肝臟切除,或者肝臟移植。很不幸,手術後的高復發率仍然無解。藥物治療方面,四年前通過人體試驗的唯一標靶藥物蕾莎瓦,在國人身上卻看不到顯著效果,只有某些病患反應良好,算是現階段一則無奈的選項。換言之,想要突破困境,只能發展新藥,或是改善蕾莎瓦的療效。鄭隆賓認為,過去幾十年來經過數以千計的臨床試驗,證明發展新藥困難重重,回過頭來加強藥物療效,成功的機會反而比較大。從這個觀念出發,描繪出來的遠景是,在投藥之前,區分出患者男性激素受體的表現程度,搭配標靶治療,讓藥物的作用充分發揮,使肝癌轉移的進程戛然而止,病患的存活期延長。發展出促進男性激素受體表現的療法,也是可能的途徑。馬文隆說,如能達到這種個人化醫療的設計,即使不考量藥物,肝臟移植高復發率的隱憂,必將迎刃而解。男性激素受體在B型肝炎轉為肝癌的早期,展現促進作用的定論,是性荷爾蒙研究中心講座教授張傳祥及馬文隆的研究突破。2008年和2010年發表的相關論文,已經獲得醫界公認。男性激素受體在肝癌後期的抑制轉移作用,也在2012年美國消化學會的肝臟醫學期刊(HEPATOLOGY)上刊載,為肝癌研究帶來新的視野。研究指出,男性激素受體可以透過促進癌細胞飄零,以及抑制癌細胞的爬行,進而達到抑制癌細胞轉移的奇妙機轉。

腸病毒高峰期 衛生局稽查校園衛生

腸病毒高峰期 衛生局稽查校園衛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編輯報導)台中市政府衛生局指出,每年四到九月是腸病毒的好發季節,為了提前防止腸病毒疫情蔓延,台中市衛生局於昨(21)日上午,由衛生局長黃美娜帶隊,會同教育局、社會局等相關單位,展開「校園及公共場所腸病毒防治聯合稽查」。稽查對象有速食店、豐田國小、豐田國小附設幼稚園等場所,業者及校方都有依照規定放置洗手用品,學校教師也在晨會、課堂中宣導洗手五步驟,提醒學童要維持手部清潔。台中市衛生局表示,針對轄區內國小238所學校、幼兒園791家、托嬰中心76家及幼兒常去的場速食餐廳、大型百貨賣場、與遊樂區等,隨機抽驗場所是否有放置肥皂與擦手紙、是否有正確調配500ppm的漂白水進行環境消毒、學童是否有落實洗手5步驟與5時機等。若稽查場所未達標準,將要求於一週內改善完畢,並於二週內完成複查,如仍未依規定改善,將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台中市政府衛生局表示,防疫人員除了會加強宣導、稽查外,也呼籲民眾加強洗手五步驟,並落實洗手五時機。如吃東西前、和小寶寶玩前、上廁所後、擤鼻涕後及看病前後,一定要洗手達20秒,並擦乾雙手,儘量減少感染腸病毒的機會。※圖為稽查人員到校園裡教導學童正確的洗手時機及方式。(台中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自動通關要蓋章 就醫申請健保才方便

自動通關要蓋章 就醫申請健保才方便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台北報導)移民署自去年八月試辦自動查驗通關系統,讓民眾通關時的便利性大為增加,不過卻發生有民眾使用這套系統,出國就醫返台時因護照未蓋戳章而無法順利申請健保給付的情形。對此,健保局建議使用自動查驗通關系統的民眾於當日至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查驗公務櫃台」,請求人工補蓋當次入出國查驗章戳,以避免事後補正花錢又費時。健保局表示,民眾在境外發生不可預期的傷病或緊急分娩,應自急診、門診治療當日或出院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自墊醫療費用核退申請,並檢附醫療費用核退申請書、醫療費用收據正本及費用明細、診斷書或證明文件及當次出入境證明文件影本或服務機關出具證明。不過開始有民眾使用自動查驗通關系統後,護照上並不會有出入境的戳章,造成返國後要申請健保核退,必須再跑一趟相關單位補開證明,花錢又費時。因此,健保局建議,使用自動查驗通關系統的民眾,可於通關查驗當日於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查驗公務櫃台」請求人工補蓋當次入出國查驗章戳,作為當次出入境證明,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二代健保7月上路 民意團體不看好

二代健保7月上路 民意團體不看好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又旻/台北報導)衛生署長邱文達昨天(21)表示,二代健保將會在今(101)年7月正式上路,二代健保除了現行的「一般保費」之外,將會加收「補充保費」。健保局長戴桂英表示,目前衛生署還在審議二代健保的相關子法規,預定4月份前將會擬出相關的規定,目前規劃是只要額外收入超過2千元,就要扣2%的補充保費。民間監督機構表示,衍生問題多,倉促上路並不恰當。邱文達署長日前曾經表示二代健保有可能會延宕,但昨天卻強調健保局已經準備好了,二代健保將會在今年7月份就可以正式上路。戴桂英局長則表示,衛生署正在加速審議二代健保子法規,最快4月初就會確定補充保費的扣繳辦法。目前的方案是只要額外的收入超過2千元的部分,就要補繳2%的補充保費。也就是只要有3千元的額外收入,就要多付60元的補充保費。補充保費的上限是1千萬,下限則是2千元。民間團體卻不如健保局樂觀,民間監督健保聯盟表示,目前看不出衛生署可以順利在7月將新制推行上路,因為二代健保母法通過一年,但是去年8月中沒有公布任何子法規或施行細則,更別說是如何認定額外收入與扣繳,而且這不只關係到2100萬的問題,還有財政部的權責問題、更遑論是全台灣上萬個企業體。所以若草率上路,恐怕會有更多問題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