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年輕墮胎未調養 小心不孕症找上門

年輕墮胎未調養 小心不孕症找上門

龍年瘋求子,但據統計,台灣每六對、七夫妻就有一對不孕。推究其原因,除了工作壓力大與晚婚造成生育年齡上升之外,不少女性年輕時曾意外懷孕墮胎,卻輕忽流產調養的重要性,造成生殖系統受損,也是台灣婦女不孕率上升的隱性原因。(圖:紫金堂提供)根據健保統計,每年進行流產的婦女約有23萬人,但中山醫院陳福民醫師表示,實際墮胎人數可能遠遠不止於此,且不論是主動或是被動進行人工流產手術,都會出現一些常見的後遺症,包括出血、感染、手術中穿孔等等,臨床上有所謂的阿休曼症候群(Asherman's Syrdrome),特指因進行多次墮胎手術或因手術刮除過程中不慎造成子宮內膜受傷,引起子宮內膜沾黏,導致月經異常、胚胎難以著床,導致不易受孕的狀況。中醫婦科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徐慧茵中醫師也指出,臨床上,不少因不孕症來求診的病人都有過去流產的病史,這些流產卻沒有進行調養的患者往往會有氣血虛弱、月經量減少、唇色暗沉、瘀血內停導致法令紋或下巴出現黃青色等病症,反應出不同程度的體內受損情形,也影響了生育能力;所以建議小產的女性們,至少需經7天到14天的身體調養,讓身體恢復正常機能,避免未來受小產後遺症所苦,也減少不孕的可能性。針對現代女性繁忙的工作型態或是對於小產低調的處理方式,資深護理師陸廣貞表示,藥食同源,亦可選擇使用食補的方式來調養。現在坊間已有月子餐業者根據中醫原理提供小產藥膳食補的服務,亦是不錯的選擇;只是必須注意不同小產方式(如進行手術或是服用藥物等方式)對身體的影響不同,在食補上的重點也不盡相同,所以最好要找有專業護理人員可先進行諮詢服務的業者,才能根據個別情況進行最好的食補調理。

完美情人林依晨 發表口腔宣言

完美情人林依晨 發表口腔宣言

情人節當天林依晨票選成為知名入口網站「異性眼中的完美情人」第一名!林依晨透露她的桃花運祕訣即是保持口腔的衛生,不但在自己的微博上號召大家一起擔任「健康口腔小天使」,更抽空帶著熱情粉絲發表「2012健康口腔宣言」。究竟口腔細菌有多驚人,讓林依晨如此重視?知名開業牙醫柯俊澤醫師表示,口腔內的細菌不容小覷,當口腔細菌過多時會造成口臭,或是齲齒、牙周、牙髓等疾病,如忽視任細菌恣意繁殖的下場可能會引起全身性的併發症,如菌血症、肺炎、腦膜炎等,故維持口腔衛生的習慣是相當重要的!柯醫師說明,在口腔衛生較差的病患口中,一顆牙齒上就有一百萬到一億隻細菌,等於口腔內的細菌總數可能達一兆以上。由於口腔內的細菌實在太驚人了,林依晨除了呼籲大家要重視外,更透露自己在片場的小祕密,「大家看我吻戲拍那麼多,我最在意的不是技巧,而是口腔防菌保護!所以無論到哪拍戲,我一定帶著有長時間防菌的全效牙膏,維持自己的口腔衛生,如果對方口氣不佳,我可是會請他去好好刷個牙再來拍喔。」柯醫師也強調,若要維持良好的口腔環境,每天早晚刷牙、使用牙線等動作不可省略,在選擇口腔清潔用品時也要注意,選擇可完整清潔口腔的用品為優先,牙縫、舌頭等也應列入清潔的區塊。牙膏的選擇,應該優先選擇有長時間防菌保護效果的牙膏,牙刷則應選操作順手及軟毛材質,在刷牙時力度應適中,太用力反而會有傷口而引發牙周疾病。柯醫師再次呼籲,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才免受口腔疾病纏身煩惱。

食品加營養劑就是好?當心對健康有害

食品加營養劑就是好?當心對健康有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和謙/綜合報導)現在市面上許多食品都強調添加營養成分或是維生素等,但這些食品吃下肚真的對身體都是有益嗎?董氏基金會今年初調查41支市售奶粉,發現僅2件單純無額外添加營養添加劑,其他都有額外添加如鈣、鐵、維生素、膳食纖維等,且還有市售牛奶脂肪含量高,對身體恐造成負擔。(右圖:均衡飲食才是正確觀念)此次所調查的市售奶粉幾乎都添加營養劑,董氏基金會指出,其實奶粉本身就含有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沒有營養添加劑不表示它不夠營養,況且營養強化食品應是提供給有特殊需要的人,一般人若均衡飲食,從三餐中就可獲得足夠完整的營養,而不必再額外攝取。董氏基金會還發現某廠牌兩款宣稱有鈣及維生素D3、鐵和葉酸的營養強化牛乳,由於其包裝、品名或陳列方式易讓消費者誤會為鮮乳產品,且乍看之下比一般鮮乳含有更豐富的營養素,但仔細看成份卻發現它並非100%鮮乳,其成份含有脂肪含量高的鮮奶油,甚至其中一款產品的脂肪含量高達4.1%(16.4公克/瓶),比一般全脂鮮乳脂肪含量還高。此外,某廠牌「LP33益敏優多」(稀釋發酵乳),在包裝上以「與LP33優酪乳菌種相同,輕鬆調整好體質」說明,並使用「LP33優酪乳產品經過健康食品認證」的圖片做為宣傳,誤導消費者以為自己買到的也是健康食品,其實含糖量過高。董氏基金會提醒,多樣化的均衡飲食才能吃到各種營養素、對健康有助益,許多營養素其實我們從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攝取得到,比如喝可幫助腸道健康的發酵乳,不如多攝取高纖維的牛蒡、木耳、香菇、全穀、海菜類等蔬果,更可營造腸內益菌的生長環境,並能吃到多種營養素;欲攝取豐富植物固醇,可多攝取核果、全穀類等食物。

置放支架 讓糖尿病患免於截肢

置放支架 讓糖尿病患免於截肢

一名55歲的婦女最近2、3個月左後腳跟出現傷口,雖然接受治療,但傷口疼痛、化膿的情況仍未改善,轉送雙和醫院並接受電腦斷層掃描後發現,患者的下肢動脈血管阻塞嚴重,經施予氣球擴張術,並置放支架後,病情才趨穩定,避免進一步需要截肢的命運。(圖:經氣球擴張術並置放支架後,傷口慢慢復原)雙和醫院最近一連接獲數例周邊血管阻塞的患者,患者都合併有糖尿病史。雙和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宋立勤表示,周邊動脈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吸菸、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慢性腎功能不全,其中吸菸與糖尿病的危害最為顯著。另一名69歲的女士有多年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且為洗腎患者,最近因右後腳跟傷口感染,在雙和醫院接受清創、壞骨切除術及抗生素注射後,仍持續有傷口疼痛、潰爛及發燒的情形。經踝肱動脈血壓指數、電腦斷層及血管攝影檢查顯示,患者下肢動脈血管嚴重阻塞,藉由氣球擴張術打通血管,並置放支架後,血流明顯獲得改善,之後再配合肌肉皮瓣移植及植皮手術,讓患者得以免除被截肢的命運。宋立勤指出,若下肢傷口長期癒合不良、持續疼痛且冰冷,或是患者為動脈血管疾病的高風險群,建議接受下肢動脈血管硬化的檢查。若只是早期阻塞,可以藉由減少並控制危險因子、接受抗血小板等藥物加以改善,但若阻塞嚴重,則得評估是否適合接受氣球擴張術並置放支架。

媽媽哺乳喝咖啡 寶寶一起睡不著!

媽媽哺乳喝咖啡 寶寶一起睡不著!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編譯)新手媽媽常為了照顧新生兒日夜顛倒,作息不正常讓媽媽好累!但不管怎麼努力,寶寶為什麼還是特別亢奮、不乖乖睡覺呢?這個問題國外的哺乳專家找到解答,原因可能出在媽媽們為了提神把咖啡、茶飲裡大量的咖啡因喝下肚,而咖啡因隨著乳汁也讓寶寶喝下去了,所以不管怎麼哄、怎麼騙,寶寶還是越哭越大聲!根據《每日郵報》報導,喝茶、咖啡等含有咖啡因的軟性飲料,甚至是吃巧克力,都能夠讓媽媽們提神。但這些媽媽體內的咖啡因也會隨著乳汁讓寶寶喝下肚,讓嬰兒變得更清醒,甚至焦躁不安。而「母乳餵養醫學」雜誌(Breastfeeding Medicine)的編輯勞倫斯(Ruth Lawrence)也指出,寶寶剛出生的兩個禮拜內,還無法代謝體內的毒物,因此正在哺餵母乳的媽媽們應該限制每天咖啡因的攝取量,以一天不超過300毫克(約3杯咖啡)為主。但專家也提醒,目前針對哺乳時攝取咖啡因的安全劑量還沒有確切的數據,且不同體質對咖啡因也有不同的敏感度,如果寶寶出現焦躁的情形,就應減少咖啡因的攝取。※圖為邊喝咖啡邊哺餵母乳的媽媽。(翻攝自每日郵報dailymail.co.uk)

影音/瘦肉精若開放 宜縣將禁入

影音/瘦肉精若開放 宜縣將禁入

繼民進黨執政的南部五縣市發表「拒絕瘦肉精」聲明後,宜蘭縣長林聰賢先宣布,如果政府開放含瘦肉精的美牛進口,將拒絕相關肉品運到宜蘭縣,且不准縣內機關學校訂購相關肉品。而宜蘭縣則是第一個明確拒絕美牛進入的地方縣市。林聰賢表示,如果真開放含瘦肉精的美牛進口,宜蘭縣會訂出比中央更嚴格的做法,同時不准縣內機關學校採購含瘦肉精的美國牛肉,並擴大抽驗,要求餐廳賣場標註牛肉產地,將含瘦肉精美牛的業者名單對外公布。(公視新聞)

影音/醫界前輩黃崑巖病逝享壽79歲

影音/醫界前輩黃崑巖病逝享壽79歲

2004年總統大選辯論,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黃崑巖,向兩位候選人連戰、陳水扁提出教養問題,但兩人並未確切回答,之後黃崑巖就以「談教養」為題出書,希望激發大眾思考何謂教養,讓社會各界,對黃崑巖留下深刻印象,其實他對醫學教育奉獻一生,台大醫學院畢業後前往美國深造,1982年在前成大校長夏漢民力邀下,兩人攜手創立成大醫學院,是培育南部地區醫療人才的主要推手。近年來黃崑巖身體不適,2008年移居美國與家人團聚,行動漸漸不便,20號美東時間清晨不幸病逝美國,享壽79歲,不過,他終身致力於醫德教育,強調醫學系不能只有成績好,品德、醫學倫理更是重要,深深影響醫界後輩。 除此之外,黃崑巖一手打造全國醫學院評鑑委員會,積極改進,讓美國承認台灣的醫學院評鑑,貢獻良多,如今醫界重要改革推手與世長辭,對國內醫學教育無疑是重大損失。(公視新聞)

影音/喝咖啡少運動 一成熟女骨流失

影音/喝咖啡少運動 一成熟女骨流失

每天忙著工作、三餐老是在外,還咖啡不離手,小心骨密度越來越低,一項針對35到49歲,572位女性做的檢測發現,有11.7%有骨流失現象,換算起來,超過30萬人。醫師表示,女性35歲以後,骨量就會慢慢減少,累積到更年期,骨量可能已經少了15%,而這些骨流失的熟女,五成以上沒有運動習慣還經常喝咖啡,甚至有七成五是外食族,長期飲食不均衡。 營養師表示,衛生署建議女性一天應該攝取1000毫克的鈣質,但光吃便當、速食,一天下來,鈣質往往只有建議量的一半,除了改變飲食習慣、多運動,還有多曬太陽、增加維生素D,也可以幫助維持骨骼健康。(公視新聞)

影音/陽明大學研究 腦退化疾病可治

影音/陽明大學研究 腦退化疾病可治

國片「帶一片風景走」,劇中丈夫推著罹患小腦萎縮症的妻子,走遍台灣看風景,不離不棄的愛情,感動許多觀眾。事實上,這種遺傳性疾病,目前仍無藥可醫,臨床上也找不到治療的方法,不過陽明大學歷經八年研究終於發現,這種疾病是因為特定突變基因,產生具有毒性的蛋白質,才導致腦細胞凋零死亡。學者表示,像「亨氏舞蹈症」及「小腦萎縮症」,都是所謂的「腦性退化疾病」,初期症狀包括走路不穩、寫字困難;到了末期,更因為神經退化嚴重,連吞嚥功能,以及呼吸系統的肌肉也開始萎縮,最後很可能因心臟衰竭而死亡,目前全台大約有兩千多名患者。從酵母菌實驗中,證實SPT4這類基因,可以做為治療腦部退化疾病的標靶分子,學者說,這項全球首次新發現,已經被刊登在國際期刊上,而且正在申請多國的發明專利,相關的動物實驗及藥物開發也正積極進行中,相信未來對於患者的臨床治療,將有重大突破。(公視新聞)

睡眠品質差 糖尿病患者血糖易增高

睡眠品質差 糖尿病患者血糖易增高

研究顯示,糖尿病患有較高的比例有睡眠障礙,而睡眠障礙會使得血糖增高,兩者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危害糖尿病病患的生活品質並造成併發症。根據國外研究,第2型糖尿病病患有高達38%以上的比例有睡眠障礙,此外,使用安眠藥的比例亦是正常族群的4倍多。糖尿病患睡不好乃多重因子導致:包括:血糖的不穩、睡眠呼吸中止症、神經病變造成的肢體麻痛、不寧腿徵候群(restless leg syndrome)與夜間盜汗等等都會造成睡眠問題。此外由於糖尿病患患有憂鬱症的比例亦較一般人高也可能是睡眠障礙的原因之一。 睡眠為何會影響血糖的代謝呢?睡眠經由調節飢餓激素(ghrelin)、瘦素(leptin)、胰島素與可體松(cortisol)等賀爾蒙而影響血糖代謝與交感神經,而睡眠障礙會刺激交感神經活化與壓力性荷爾蒙造成身體的發炎反應,睡得不好的人傾向吃得比較多、白天容易疲累、懶洋洋而活動少,造成肥胖與胰島素阻抗,使得發炎更厲害,惡性循環使得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增多或使糖尿病病患血糖控制不良。此外,糖尿病患相關症狀與併發症干擾正常的睡眠,又再加重此惡性循環。要打斷這個惡性循環要由根本的原因下手,應包含完整的評估與多專科的治療:增加血糖的穩定性避免夜間低血糖,治療不寧腿徵候群與使用藥物改善神經疼痛,如果有憂鬱的傾向,應諮詢精神科醫師。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患有極高的比例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而睡眠呼吸中止症易造成心血管疾病,可能患加重糖尿病本身易得到心血管疾病的狀態,因此,更應該積極發現並給予治療。    血糖與睡眠是健康狀況的一體兩面不容我們忽視,糖尿病患的失眠問題不容忽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