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肌肉放鬆就脫臼?習慣性脫臼惹禍

肌肉放鬆就脫臼?習慣性脫臼惹禍

乍聽之下像是卡通中才會出現的橋段,不過以下舉的例子,卻是實際發生的案例,阮綜合醫院骨科醫師陳正彥表示,一名二十歲的大學生每天肩關節脫臼,還有人開車打方向盤時,聽到啪搭的一聲,竟然肩關節脫臼,這兩個案例都是典型反復性肩關節脫臼,一般稱為習慣性脫臼的病例。甚麼是脫臼?簡單來說,當骨頭末端脫離關節的位置時就是脫臼,通常是跌倒或骨頭受打擊所造成,最常發生在肩膀、臀部、肘部、指頭、拇指和膝蓋骨,其中又以肩關節是人體最容易脫臼的關節,但先天性肩關節脫臼極為少見,幾乎都是後天如運動或外傷所引起,大致分為三類:(1) 外傷性:因嚴重外傷引起,(2) 非外傷性:主要因關節本身鬆動,(3) 因持續性小外傷引起。陳正彥醫師表示,有大學生因為運動造成外傷性肩關節脫臼,卻沒有用吊帶固定,發現只要肌肉放鬆,肩關節立即脫臼,因為覺得好玩,一再重覆肌肉放鬆、緊縮的動作,但時間一久,只要手一放鬆,肩關節立即脫臼,痛苦萬分,嚴重影響生活及就學。反復脫臼一再發生,不但讓人長年在肩關節可能隨時脫臼的陰影下過日子,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將來更可能變成退化性關節炎,甚至須換裝人工關節,發生脫臼時,會有疼痛、三角肌膨隆消失及肩峰角狀突出引起變形、無法運動等症狀,這時需要照 X 光,一方面看是往那個方向脫臼,一方面確定有沒有伴隨骨折的發生,但更重要的是要檢查有沒有神經、血管的損傷,或腱板的損傷。陳正彥醫師建議,通常外傷性肩關節脫臼發生後,可先採取保守治療,固定二到四周後再進行積極復建訓練,但是保守非手術治療有相當高的脫臼復發率,年紀越輕的病人越易復發再次脫臼,若是演變成反復性肩關節脫臼,因反復脫臼將來可能會變成退化性關節炎,且病人長年生活在肩關節可能隨時脫臼的恐懼中,最好接受手術治療。近年來對肩關節的脫臼病理已探討很透徹,固定方法亦很牢靠,只要作適當關節鏡手術,其成功率在九成以上。

夏天悶熱狂流汗 如何消除惱人狐臭?

夏天悶熱狂流汗 如何消除惱人狐臭?

台灣天氣悶熱,有些人汗腺發達,身體容易發出陣陣異味,阮綜合醫院整形外科醫師蔡永福建議,像是盡量選擇待在有冷氣的地方,減少出汗,保持腋下乾爽,或是使用香水、體香劑等來吸附造成狐臭的分泌物質或遮蓋臭味,又或是塗抹一般藥妝店都有販售的止汗劑來抑制流汗,但式想要長久且更有效的抑制狐臭異味的方法,其實可以靠外科手術切除頂漿腺來達到。蔡永福醫師解釋,人體有兩種汗腺分為大汗腺和小汗腺,小汗腺分佈於全身,主要用來調節體溫及排汗,大汗腺又稱為頂漿腺,分佈在身體的腋下、會陰部、乳頭等處,狐臭是來自於身體頂漿腺的分泌物,其分泌物本身是沒有味道的,但受到人體皮膚上細菌的分解後形成令人難聞及惡臭的氣味。  狐臭大部份發生在青春期,會受到情緒及荷爾蒙影響,同時狐臭也有遺傳性,父母親皆有狐臭者其子女有80%會遺傳到,若雙親中只有一方有狐臭者其子女有50%會遺傳到狐臭,青少年在青春期若自身會散發出狐臭氣味,會造成他們的自卑感,影響到他們社交生活及與異性朋友的交往。嚴重者則會防礙人格發展。蔡永福醫師說,利用外科手術來解決狐臭困擾是最有效的,而傳統手術是局部麻醉後在腋下切二道平行的傷口,傷口約6~7公分,翻開皮膚,將頂漿腺切除,此方式傷口較長,造成疤痕較明顯,同時會限制肩關節的活動達二週,恢復時間長,目前最新的方式是局部麻醉後使用旋轉刮刀刮除真皮層的頂漿腺,傷口約一公分,傷口小,術後復原快,可解決惱人的狐臭,讓汗腺發達的民眾,夏天不再尷尬、困擾。

男子2樓摔落 腰椎骨折下半身癱瘓

男子2樓摔落 腰椎骨折下半身癱瘓

一名42歲男性,是一位建築工地工人,施工時不慎從2樓摔落,屁股與下背部著地,經救護車轉送本院急診時,表示嚴重背部疼痛與下肢無力,經急診醫師迅速診療與安排脊椎斷層掃描後,發現是第二腰椎爆裂性骨折,爆裂出的骨頭碎片已經嚴重壓迫到後方的脊髓神經!造成病患到院時已經逐漸呈現下半身完全癱瘓,且大小便已經失禁,所幸經過醫師給予劑量保護神經的藥物、緊急進行手術後總算慢慢改善。阮綜合醫院腦神經外科謝榮豪醫師表示,脊椎外傷是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常發生的嚴重外傷,多半因為交通車輛的增多、車速增快,或者工地的高處墜樓意外而產生,脊椎外傷可能造成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等身體上終生的病痛。手術後當天晚上,病患已經能在床上緩緩舉起雙腿,術後第三天,可以穿著脊椎專用背架以助行器慢慢行走,而手術後,追蹤男子斷層掃描影像,確定了整個脊柱結構的穩定性與內固定的正確性,之後便協助男子做復健運動與教育男子正確的復健概念在,男子在,手術後第12天順利出院,而且是步行出院!

早期乳癌難察覺 乳房攝影保健康

早期乳癌難察覺 乳房攝影保健康

女性十大癌症中乳癌發生率排名占第一位,每年造成全球46萬名婦女死亡,依據97年癌症登記及99年死因統計,當年計有8,136人被診斷罹患乳癌及1,706人死於乳癌,也就是台灣每天約有22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及5名婦女死於乳癌,臺北市各區健康服務中心運用多元行銷宣導癌症篩檢服務,於社區、機關、職場、學校等定點設站辦理乳癌篩檢活動,接受市民網路報名、電話預約、傳真及親臨現場等服務,松山區100年共6,318人做乳房攝影檢查,篩檢後發現疑似陽性個案有432人,經進一步衛教複診,追蹤後確診為乳癌個案有24人。早期乳癌因癌細胞侷限在乳腺管內,未侵犯其他組織,摸不到腫塊,臨床也沒症狀,只靠自我檢查、醫師觸診很難察覺發現,乳房攝影下可清晰顯示微小的乳房組織鈣化點,憑此診斷早期發現治癒率可達九成。部份婦女因為害怕乳房攝影過程造成不適或疼痛而拒絕受檢,其實進行乳房攝影時,壓緊乳房是要幫助固定乳房位置以獲得清晰的影像,讓腫塊無所遁形,並能降低輻射量,目前新型乳房攝影儀造成的不適感亦已大幅降低,婦女朋友只要忍受3秒鐘的不適感換來乳房的健康,還是值得。另外,婦女月經來前一週乳房較腫脹,建議不要受檢以免不適。檢查結果異常的婦女朋友,勿因自覺健康或害怕被診斷為乳癌而不去就醫,應儘速至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以免延誤病情,錯失早期發現診治的黃金時間。臺北市衛生局為關心市民健康,自即日起至5月31日止,舉辦「首次四癌篩檢 刮刮樂拿獎金」活動,凡設籍臺北市且首次參加免費癌症篩檢的市民,請大家把握此項福利政策;另為便捷市民癌症篩檢服務,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及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開放預約癌症篩檢網站網址http://screening.health.gov.tw/,民眾可線上申辦癌症篩檢預約服務或利用電話預約。

萊克多巴胺–培林–瘦肉精

萊克多巴胺–培林–瘦肉精

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商品名為培林,是腎上腺乙型受體作用劑的一種,俗稱受體素,具有類交感神經興奮作用,原本是開發為氣喘治療用藥。培林與其他相關藥物,如克崙特羅(Clenbuterol)、沙丁胺醇(Salbutamol)、濟帕特羅(Zipaterol)等,添加於飼料,具有蛋白質合成功能,增加瘦肉的比例,因此通稱為瘦肉精。培林的使用方式是動物在最後的肥育階段,大約使用一個月左右即上市。培林在動物體內代謝很快,六小時即可排出約一半,但殘留於屠宰後肌肉或內臟的瘦肉精不易消失,加熱烹煮亦不易破壞。使用瘦肉精飼養動物後如無適當停藥期而殘留於肉品,即可能為消費者所食入。過去有相關毒性較高瘦肉精經食入後,發生人類急性中毒報告,出現心血管不適等症狀,因此限制使用,以避免吃入含大量瘦肉精的肉品與內臟,造成不利健康的效應。培林相對於其他瘦肉精而言是毒性較低的受體素,但並非無毒。目前有26個國家(地區),如美、加等登記核准供豬隻或牛隻與火雞等使用。相對的,歐盟與中國等國家則將培林列為禁藥,台灣目前亦是將所有的瘦肉精都公告為禁用的動物用藥,所有在台灣使用與食用的農畜產品皆不得檢出,當然也不可能訂定動物用藥物殘留容許量(maximum residual limit;MRL)。國際食品標準委員會(CODEX)自2008年起依食品添加物專家委員會(JECFA)評估,研擬培林MRL草案,但至今皆無法達成一致的決議,即尚無統一適用的國際殘留標準,如直接引用並稱之為CODEX的MRL是不正確的說法。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針對JECFA的報告有相關研究數據差異與可信度的質疑,對於人體安全評估不足,尤其是缺少敏感族群的評估,亦持不確認的態度。培林不是自然的產物,也不是用於治療動物疾病目的,是人工添加於飼料而改變動物體質的。歐盟反對非治療目的的所有促進成長之非天然物質的添加使用,因此歐盟27國持續反對。中國則提出內臟,尤其是肺臟等仍有高殘留的資料,質疑MRL草案考量不足。華人飲食習性不同,食用較多量的臟器,而婦女坐月子時更是以腰子等進補,特定的食材與飲食習慣未納入JECFA考量,中國認為低估健康風險,因此反對MRL訂定。中國與歐盟合計佔了全球 70%豬肉的生產與消費量,如無中國與歐盟的支持,MRL的訂定並執行將損及CODEX的信譽。近幾年台灣邊境與市售牛肉抽驗,不時發現瘦肉精殘留,尤其多與美國進口肉品有關,如去年抽驗市售牛肉59件,其中培林殘留10件,不合格六分之一,全是美牛,邊境查驗172批,有45批不合格,亦是美牛。執行三管五卡僅有部分成效在邊境與境內發生,原意要阻隔與決戰於境外,即從源頭限制管控,明顯未達。台灣的飲食習慣與中國相近,考量亦可參照,不可以美國評估方式直接套入適用。培林的人體健康風險評估資料相當不足,添加飼養動物不是必須的,而且豬隻餵飼後出現包括敏感、焦躁不安與具攻擊性等緊迫的相關現象,這些特定藥物刺激產生的反應是不人道的,是與動物福利背道而馳,文明的消費者食用前當有進一步的考量。(資料提供:看守台灣協會《網址:http://www.taiwanwatch.org.tw/》)

醫訊/長者快樂生活 定期健檢不能少

醫訊/長者快樂生活 定期健檢不能少

臺北市衛生局101年提供42,105名老人健康檢查服務,凡設籍於臺北市今年年滿65歲以上老人(民國36年12月31日前出生)或55歲以上的原住民(民國46年12月31日前出生)皆可參加,自3月1日開始可至本市各特約醫院現場預約,長者可撥打市民熱線1999查詢特約醫院。除現場預約外,另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3月1日亦提供網路取號,相關訊息可至臺大醫院網站http://www.ntuh.gov.tw查詢,請長者多加利用。臺北市老人健康檢查服務,凡符合資格的長者(或委託代理人)可持健保卡與相關身分證件(55~64歲原住民長者請多攜帶戶口名簿或證明文件),至鄰近住家或方便就醫的臺北市老人健康檢查特約醫院,辦理現場預約登記。衛生局呼籲近年未曾接受老人健康檢查的長者,為自身健康,請踴躍受檢。不過每位長者參加老人健康檢查次數以每年1次為限,若重複、超次或自行要求增加檢查項目者,其費用由受檢者自行負擔。若要瞭解各特約醫院登記預約情形,可洽詢臺北市市民當家熱線(電話:1999轉1805)、臺北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衛生局(電話:1999轉1801~1808),或上網參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資訊公告/老人健檢或各特約醫院網站,查詢各項老人健康檢查資訊。

青少年拉K 當心影響智力、傷害膀胱

青少年拉K 當心影響智力、傷害膀胱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和謙/綜合報導)有一名21歲的李姓男子吸食K他命長達5年,每半小時一定要上廁所一次;當年他會吸食K他命,主要是朋友介紹自己又好奇,強調吸K絕對不會上癮、不會對身體有害、也不會被關,就這樣吸了5年左右,曾經想說不要再吸,但心癮還是無法克服,導致自己現在需要經常跑廁所,體力也非常不好,根本沒辦法外出工作。18歲的小志(化名)有一天和一群朋友在夜店,其中一位友人分享了「玩K」經驗,在好奇心作祟下,小志進入了K世界。(圖:K他命,食品藥物管理局提供)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進入「K」世界,迎接你的是一種難以用言語形容的「暈眩」,不是轉圈圈後眼冒金星的頭暈,而是覺得自己所處的空間在扭曲、會旋轉,彷彿把你放進3D遊戲的虛擬時空,好像與現實隔絕,不管周圍的朋友怎麼叫你,你都不會有反應;在不知不覺中,用量會變得越來越多,根本就沒有心情工作,不工作就沒辦法賺錢,小志後來在戒治醫療專業人員協助下,已3個月沒有使用K,這段時間,必須用鋼鐵般堅強的意志,很努力的工作來告別K世界。青少年在好奇心驅使下,容易染上毒癮,如K他命、k2、喵喵等,短期內使用,感覺不出這些成癮性藥物對身體的危害性,如影響腦部智力、膀胱萎縮等,因此許多青少年常因同儕朋友的鼓吹與慫恿,以及用一次毒品不會上癮,應該沒關係的天真想法,而踏上毒品這條不歸路。近年K他命已成為青少年等年輕族群最常濫用藥物之一,食品藥物管理局也製作宣導海報以及影片,提醒青少年及民眾認識K他命對膀胱功能的危害,並教導民眾如何拒絕毒品。食品藥物管理局提醒,「2012墾丁春天音樂季」將於4 月7日在屏東恆春機場熱烈展開,近年來,有不法人士利用音樂季活動,進行毒品交易及使用非法藥物,在這段期間,提醒青少年在參加音樂季活動時,切莫因一時的好奇而濫用藥物,並且注意自身的安全,提高警覺不隨意接受陌生人的飲料、香菸,以免誤食毒品。

風濕性憎帽瓣狹窄 台大兩院跨合作完成手術治療

風濕性憎帽瓣狹窄 台大兩院跨合作完成手術治療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科吳志成主任表示,一位80歲老太太,因呼吸衰竭插管,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原來是罹患風濕性憎帽瓣狹窄。由於瓣膜開口狹小,血流不順,引起肺部積水不退。這類風濕熱引起的瓣膜疾病,由於醫療的普及及公衛的進步,在國內已日漸少見。憎帽瓣狹窄又稱二尖瓣狹窄,造成憎帽瓣狹窄的原因多半是因為小時候受鏈球菌感染咽喉炎,幾個禮拜後引發心瓣膜的發炎反應所造成,多半發生在醫療落後地區。但近年來,由大陸、東南亞地區來台工作或定居的人口日增,在台灣又逐漸有增加的趨勢。此例乃為該院之首例「憎帽瓣氣球擴張術」。這類憎帽瓣狹窄的傳統治療方法,是開刀把治療處切開。但自從心導管的技術進步以來,氣球擴張術便逐漸成為首選。由於此類病患日漸減少,有此類心導管經驗的醫師也不是很多,特別是這位老太太不僅年紀大,且合併肺部與感染等多重疾病,加上插管接受呼吸器治療,轉院辛苦與風險更是相形增加。吳志成主任表示,台大新竹分院改制後與台大總院互相交流密切,經與國內擅長此類治療的台大黃瑞仁教授聯絡後,黃教授親自到新竹分院指導,由該院心臟內科團隊及黃教授合力完成擴張術治療。術後病患窄小的瓣膜獲得改善,肺積水亦獲得有效的控制。吳志成主任指出,新竹分院改制後,在醫療專業上與台北總院密切聯繫與合作,短期內期盼藉由邀請總院特殊專長的專家到新竹分院指導的合作模式,就地治療複雜且重、難症病患,此「病人不動、醫師動」的模式不僅減輕特殊病患奔波的風險及辛苦,更可進一步提升新竹地區的心血管疾病治療的水準。

縫雙眼皮後浮腫 避免吃刺激性食物

縫雙眼皮後浮腫 避免吃刺激性食物

東方人單眼皮的比率不少,很多人都相信漂亮的雙眼皮可增加桃花運及工作運,想要擁有一雙美麗電眼,雙眼皮手術就能達成心中的夢想,因此雙眼皮手術始終高居整形手術中的第一名。雙眼皮手術具有畫龍點睛的功效,看似簡單,但要達到完美境界卻並非容易,成功關鍵除了醫師專業技術外,更重要的是醫師是否根據每個人的條件與要求,站在患者的角度來選擇適當的手術方式。而事先評估眼睛條件也相當的重要,例如過多下垂的皮膚、多餘的脂肪、眉眼間距離、眼睫毛的角度、眼瞼下垂等情況,這樣才能成就一個漂亮的雙眼皮。雙眼皮手術,到底該選哪一種才適合自己?整形外科李久恆醫師表示,雙眼皮的手術方式可分為兩種,包括「用割的」和「用縫的」手術方式。割雙眼皮手術是在所希望的雙眼皮高度之上,切除皮膚並進行雙眼皮的固定,同時可合併進行一些軟組織的處理,如眼輪匝肌及脂肪的切除、提眼肌筋膜加強等。其手術優點在於可根據個人眼睛周圍的條件做較大的修正及改變,所形成的雙眼皮不易消失,但缺點就在於需要較長的時間消腫及復原。李久恆醫師表示,韓式六點縫雙眼皮手術,採用韓式六點縫法,經由打開6個小孔似的傷口,以一條線穿過眼皮,造成一條相當自然的雙眼皮皺摺。優點在於恢復迅速不留下疤痕,較傳統三點式縫合更牢固不易鬆脫、恢復時間短、消腫快,而且沒有疤痕,手術全程僅需二十分鐘,適合眼皮薄、眼窩脂肪少、眼皮鬆弛下垂不嚴重的人。進行韓式六點縫雙眼皮之後,如果術後不喜歡,還可以把線頭拆掉再回復為原本的模樣。眼睛是靈魂之窗,期待一雙明亮的眼眸,能增加更多的自信與活力。李久恆醫師提醒,無論選擇哪一項手術,術前都必須和醫師充分諮詢溝通,並有良好心理準備。術後需冰敷三天,局部的眼皮上傷口則使用藥膏塗抹,每日兩次。此外要減少水份攝取或含鈉量高的食物,睡覺時盡量抬高頭部,應避免菸、酒、咖啡、辣椒、茶等刺激性食物及熬夜,都是減少腫脹幫助復原的好方法。

搶救急性心肌梗塞 分秒必爭

搶救急性心肌梗塞 分秒必爭

日前一名69歲邱先生突然發生嚴重胸悶,合併冒冷汗,由家人送至急診室,經過診斷後為急性心肌梗塞,經緊急進行氣球擴張術,並完成心導管治療後,驚險撿回一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心臟內科主任李政祐指出,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狀動脈心臟急症中最嚴重的疾病。(圖片取自維基百科)李政祐主任表示,計數據顯示,急性心肌梗塞死亡者有一半發生在頭一小時內,死因以發生惡性心律不整最常見,因此治療急性心肌梗塞分秒必爭,愈早打通阻塞血管以救回瀕臨壞死心肌,減少心臟受損範圍最為重要。冠狀動脈心臟急症的危險因子包括:抽菸、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李政祐主任表示,其中以抽菸及糖尿病為主,而急性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包括明顯胸悶、盜汗、呼吸困難,但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卻不ㄧ定有明顯典型症狀。除了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外,目前打通冠狀動脈的方式有2種:注射血栓溶解劑或心導管術(以高壓氣球及血管支架來維持血管暢通)。此兩種治療方式各有優缺點,需要心臟科醫師專業判斷。近幾年來,心導管術的進步,讓急性心肌梗塞治療一躍千里,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死亡率,從過去20年的15-20%降低至5-10%,只是從急性發作的頭一個小時內,死亡率降幅有限,所以減少延誤就醫,的確是當務之急。另外許多病患以為心臟血管放置支架後,就可以高枕無憂,從此不需吃藥,甚至可以照常抽菸及大魚大肉,李政祐主任說,那就大錯特錯,他解釋,心血管病變是全身性的疾病,其實不只冠狀動脈,往往其他處動脈血管病變也在進展中,就連放置支架處及他處冠狀動脈,也都容易發生病變或再狹窄,病人必須服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達一定時間,這段期間之內絕對不能冒然隨意停藥,以免發生栓塞的不良事件。此外李政祐主任提醒,要預防再度發生心血管事件,不只要戒除不良習慣(例如抽菸、酗酒、攝取高鹽、高油脂、高熱量食物),更要配合醫囑,按時服用藥物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