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男性吃太油不健康 小心精蟲量變少

男性吃太油不健康 小心精蟲量變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據美國哈佛大學近期的一項研究當中指出,如男人吃太多含有「飽和脂肪」的垃圾食物,精蟲量將相對減少40%,活躍度也不如一般人足。而攝取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與精子品質較佳可能有關。此研究為刊登在《人類生殖》(Human Reproduction)期刊上的論文,以99名35歲的男性從2006至2010年間進行追蹤調查,99名受試者中有百分之七十的人超重,一半以上的人不吸煙。試圖找出飲食習慣和精蟲數的關聯,結果發現每餐攝取越多的飽和脂肪(saturated fats),長時間下來精蟲數不但減少了43%,精蟲密度驟降38%;相對的,固定攝取深海魚類或植物性油脂,當中的Omega-3脂肪酸反而強化了精子的結構和活力。研究當中也指出,如果男性改變飲食習慣,少攝取飽和脂肪,多攝取omega-3,這不只能改善整體的健康狀態,也可能增進生殖能力。且因為已知高飽和脂肪飲食也是許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所以少吃些過油且不健康的垃圾食物,不僅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對男性生殖能力也有相對的影響。

重慶一女愛吃蛙肉 裂頭蚴寄生於腦

重慶一女愛吃蛙肉 裂頭蚴寄生於腦

青蛙肉也就是所謂的田雞,在中國大陸被認為是美味佳餚且十分普及。日前重慶一名女子,常因不明原因頭暈目眩、噁心想吐。某日突然昏倒,送醫後赫然發現大腦左側有寄生蟲感染,醫生開刀從她腦中取出一條長約10公分的裂頭蚴;醫生說,裂頭蚴一般大多寄生在青蛙、蛇的體內。女子術後回想,有一陣子蠻愛食用青蛙火鍋。醫生說,裂頭蚴一般寄生在青蛙和蛇的體內,透過口腔或血液循環一路進到腦組織,並在人腦中 發育長大。這種活體蟲存活在人類腦部的個案,全球大概只有70例。裂頭蚴對腦部會造成永久性損害,留下癲癇後遺症,即使寄生蟲裂頭蚴取出,仍無法治癒。病從口入!醫師也提醒家屬千萬別再食用青蛙,因為此類寄生蟲並不會在高溫烹煮下死亡,否則類似的事件恐怕再度上演。

天仁進口蔘茶 驗出殘留禁用農藥

天仁進口蔘茶 驗出殘留禁用農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被視為長期服用能延長壽命的人蔘,除了有促進血液循環、恢復疲勞、增強體力、及預防貧血的多種效能。而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於昨天公布不合格食品公司,竟赫見國內知名品牌天仁茗茶,來自加拿大進口的西洋蔘茶包、蔘粉、蔘片三項品項,被檢出含有禁用的6種農藥殘留,其中居然連國際上已經禁用十幾年以上的DDT都有,將近700公斤的產品將依規定退回或銷毀。衛生署食藥局食品輸入管理科長吳宗熹表示,抽驗的三種加拿大進口「TEN REN西洋參片」、「TEN REN西洋參(茶包)」和「TEN REN 西洋參粉」,各被驗出五、六種農藥殘留。 由於同一貨號已經累計有三批不合格,衛生署將對天仁及來自加拿大同一製造廠的產品採逐批檢驗。由於遭檢出的都是禁用多年的農藥,甚至連DDT都在列,食品藥物管理局也說,這有可能是環境殘留的遺毒,因為這些禁用農藥存在環境中將久久都無法分解。天仁茗茶也表示,本產品在自主品管過程中即驗出有農藥殘留,所以天仁便主動發布消息自主回收、並下架相關產品。

亞洲舞王難當?小豬生病咳血還禁假

亞洲舞王難當?小豬生病咳血還禁假

「小豬」羅志祥已感冒一周,據傳近來因工作太忙,睡眠時間嚴重不足,感冒未得到充分休息,因此除了頻頻咳嗽外,竟還咳出血來,但目前新專輯「有我在」的宣傳期已經展開,雖然小豬嚷嚷想請假,但6月份前確定已遭禁假。工作滿檔的小豬,昨日(15日)清晨更是摸黑下南部拍廣告,據說這是他今年第11隻代言,吸金超過2億,但是感冒卻無法好好休息的小豬,心情似乎受到影響,近日南部艷陽高照,所幸好天氣也讓他心情瞬間轉好。根據台中林新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張光照在衛教文章表示,由於氣溫變化大,免疫力易下降, 許多慢性疾病就容易在此時復發,上呼吸道黏膜經常因為日夜溫差大, 導致容易出現喉嚨癢及乾咳,一旦免疫力不足,人體就容易因為細菌及病毒的入侵, 而誘發感冒、過敏性鼻炎、氣喘及慢性肺部疾病的復發或惡化。 張光照醫師接著表示,低溫冰冷的空氣尤其容易刺激支氣管收縮,所以氣喘、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疾病等呼吸道疾病患者, 尤其需要注意保暖,防止病情發作或惡化。因此,最好多利用口罩、圍巾保暖。 以避免室內外溫差大所造成的傷害。

潛伏性梅毒 多因捐血、健檢才發現

潛伏性梅毒 多因捐血、健檢才發現

近日,一名患者因捐血或健康檢查後發現梅毒抗體陽性被建議來感染科治療,患者抱怨不知如何感染梅毒,也不記得曾出現過相關的症狀,再次接受梅毒抗體檢查,呈現陽性反應但數值極低,檢查發現可能感染多年後成為潛伏性梅毒而無任何症狀,潛伏性梅毒多不需治療(於感染初期即自癒),是需要詳細詢問可能的感染途徑與定期追蹤的疾病。感染科主任王唯堯表示,梅毒為俗稱花柳病中最常見的一種性病,台灣地區大多數的梅毒病人皆無症狀,梅毒抗體檢查結果均為陽性但抗體數值不高,屬於潛伏性梅毒,病人多因健康檢查或捐血檢驗發現感染。梅毒一般的傳染途徑多為性行為,少部份可以經由未消毒完全的針頭和輸血等途徑傳染,醫療行為因曝觸體液造成梅毒感染的機會則極為罕見。王唯堯主任也說,潛伏性梅毒無論是否接受過治療,均須每半年至一年於門診接受血清學追蹤檢查。臨床上也發現,台灣多數潛伏性梅毒的病人多為年輕時因性行為或其他未知途徑被感染,且沒有出現明顯症狀,男女皆有可能被感染,因此常常被忽略直到健康檢查或捐血檢查時才被被告知感染,王主任也呼籲如果民眾自覺可能有被前述途徑感染的可能,千萬不要利用捐血來確認,建議到醫院接受進一步諮詢與血清學檢查。

擾人的腰痛 椎弓根固定手術可解決

擾人的腰痛 椎弓根固定手術可解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下背痛很多人都曾經歷過,有的人疼痛只有兩三天,有些人則是經年累月的痛,沒有一天舒服過。下背痛一般亦稱為「腰痛」,根據研究,約有80%的人在一生中曾發生過下背痛的經驗。國立成大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阮威勝解釋,一般下背痛發生的部位通常是在第四和第五腰椎或第五腰椎和第一薦椎間,下背痛一般亦稱為「腰痛」。而其中椎弓骨折(pars fracture)是成年人下背痛常見的原因之一,若椎弓骨折後沒有癒合則會造成缺陷可能進一步導致小應力骨折,降低脊椎骨穩定度。很多人沒有症狀,所以大多不自知,而在例行X光檢查時意外被發現。然大多數此類患者有腰部沈重疲勞感或有使不上力氣的感覺。發生腰痛的原因乃脊椎不穩,或發生解離部位所分佈的神經受到刺激,因而引起下肢的放散痛、麻木或步行困難。在脊椎滑脫的情形下,腰部肌肉緊張,有時還會引起類似坐骨神經痛的症狀。此類症狀在運動或工作時會惡化,但躺下休息就好轉。但嚴重時甚至會一走路就引起腰部抽痛、痙攣甚至痛至蹲下的慘況。而漸對自己的身體失去信心,擔憂往後的大半輩子,不知如何渡過。阮威勝醫師說,治療以簡單方式開始,如運動、復健或背架支持,當確定所有簡單性治療無效後,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是以椎弓骨釘、椎體支架以及骨移植達到脊椎復位及骨融合手術。目前經皮微創椎弓根固定手術則只需要在皮膚中線外劃開4個約一點五公分的小傷口,不用經歷冗長的肌肉剝離的程序,直接將椎弓骨釘打入便完成手術,明顯縮短手術時間及失血量,術後因傷口小,許多病人在隔天就可以下床活動,甚至有病人住院不到一個禮拜便趕著回家上班。

購買要當心!基因改造食品須明確標示

購買要當心!基因改造食品須明確標示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台灣僅開放基因改造「黃豆」及「玉米」2品項,並須辦理查驗登記通過安全審查取得許可證後,始得輸入或上市,而且凡使用基因改造黃豆或玉米為原料之食品,必須明確標示,作為消費者選購產品之參考。基因改造黃豆及玉米的申請案審查,將經由衛生署邀集的分子生物、農藝學、農業化學、毒理學、免疫學、營養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醫學、生物技術及食品科學等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組成基因改造食品諮議會,且依據基因改造食品的安全評估方法及混合型基因改造食品安全性評估原則,嚴格審查,並持續監測。審查重點包括產品的毒性、過敏誘發性、營養成分及抗生素標識基因等,以確保民眾食用基因改造食品的安全。目前核准計有42件玉米及7件黃豆基因改造食品。按法規規定,以基因改造黃豆或玉米為原料佔最終產品總重量5%以上之食品,必須強制標示「基因改造」或「含基因改造」字樣。醬油、黃豆油(沙拉油)、玉米油、玉米糖漿、玉米澱粉等產品因不會含有轉殖基因片段或蛋白質,因此得免標示,但衛生署仍呼籲民眾應選購標示清楚的基因改造產品。

雙酚A加塑化劑 毒性加倍遺留下一代

雙酚A加塑化劑 毒性加倍遺留下一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塑化風波是去年炒得沸沸揚揚的話題,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外帶塑膠餐盒容器、金屬食品罐頭和PC製嬰兒奶瓶等用品,都會使用到塑化劑和雙酚A,近來學者研究發現,雙酚A和塑化劑具有類似的毒理基因組特性,且如兩種化學物質同時進入人體,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加倍的傷害,其中以對心、肝、腎臟功能的危害機率極大。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雙酚A和塑化劑,真是無所不在,且當這些產品經過加熱、為波處理或強力清潔劑洗滌時,都會導致雙酚A釋出或增加,而隨著食物或飲料一起進入人體。過去已有研究證實雙酚A是危害健康的環境賀爾蒙,會造成男性性特徵不明,及性別錯亂等;而如在嬰幼兒身上則會影響大腦發展,及影響幼兒發育。現在學者更發現,雙酚A和塑化劑有類似的毒理基因組合特色,如同時且長期進入人體,將造成更重大的傷害。學者也呼籲大眾,因塑膠製品在現代生活中被廣泛使用,不可避免會接觸到「雙酚A」和「塑化劑」,大眾可改用玻璃容器或鋼製盛裝容器會更為安全。

肺癌治療新利器 電腦刀手術更精準

肺癌治療新利器 電腦刀手術更精準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肺癌在國人癌症發生率的排行中,不論男性女性皆為第3位,肺癌患者被發現時多為第三、四期,早期的肺癌檢出率僅約 15% 左右,適合開刀切除約不到10%,但過去傳統放射療法因為無法隨時百分之百瞄準腫瘤位置,因此無法一次發射太多劑量,怕會影響正常的細胞,故療效一直不太理想,所幸拜放射治療發展突飛猛進之賜,近幾年以電腦刀放射線手術能達到更精準的治療。。(圖為主講者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郭珍妮及其講題,圖由奇美醫學中心提供)奇美醫學中心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郭珍妮表示,開刀切除是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首選,五年存活率可達45~65%,如無法切除,傳統放射治療為次要選擇,但治療控制率並不理想,兩年控制率少於 40%,2~3年存活率僅20~35%,五年存活率大約剩下6%,其他如化療或標靶治療,目前效果並不明顯。在台南地區,肺癌患者被發現時多為第三、四期,早期的肺癌檢出率僅約 15% 左右,適合開刀切除約不到10 %。如此的結果促使五年的存活率下降到約二成,第四期肺癌的平均存活率則僅一年,讓人感到非常遺憾。近年來,拜放射治療發展突飛猛進之賜,最近幾年放射治療陸續導航式光子刀、螺旋刀及銳速刀,到新進的電腦刀,其中以電腦刀放射線手術較精準,新放射治療儀器如電腦刀是採用巡戈飛彈的概念,將精密的600萬伏特高能量直線加速器,架設在靈活的機械手臂上;治療病人時,利用高速電腦控制目標定位系統,以X光影像進行3D立體方位導引,偵測及追蹤位置的準確性,當系統確認準確時,就會用高能量X光集中於腫瘤標靶追殺治療,精準地照射到腫瘤。這項新利器,歐美與日本早在2004年就開始利用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治療在無法開刀切除的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初步結果非常好,三年局部控制率達到97.6%,2~3年存活率增加到55~60%,並於2010年正式公告於國家綜合癌症網絡指引(NCCN guideline)為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無法開刀切除病患的主要替代治療。奇美醫學中心電腦刀中心於2008 年11月引進第四代含機械手臂電腦刀。迄今已治療12例,這12例的治療在一年內局部控制率達到85%,一年內存活率更達到91.6%,且治療並無產生嚴重肺炎或其他併發症,使用電腦刀治療肺癌,須先經過肺癌團隊醫師的專業評估,檢討出完善的治療方式。治療後最重要的就是定期追蹤檢查及對身體異狀保持警覺,萬一發現復發或轉移,才能及早治療。

檢查骨質密度 能評估十年內骨折風險

檢查骨質密度 能評估十年內骨折風險

台灣65歲以上老人,因骨質疏鬆骨折的比率,超過五分之一,署立嘉義醫院提供民眾優質的骨質密度檢查,引進新式的平躺式骨質密度檢查儀器,讓您十分鐘內,即可瞭解是否有足夠的骨本,更可評估十年內骨折的風險,做為進一步醫療的依據,保障您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定義成年人骨質疏鬆症為「因骨量減少或骨密度降低,使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的疾病,結果將導致骨骼脆弱、增加骨折的危險性」。依台灣地區全民健保資料顯示,2001年65歲以上男性每年髖部骨折約5000例,女性約7000例。據此推估三分之一的台灣婦女在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髖部或腕部骨折,男性也有五分之一的風險。署立嘉義醫院指出,骨折相關的照護,耗費極大醫療資源及家庭人力,因此預防骨質疏鬆症及其引起的骨折為當前重要的健康議題,新型的骨質密度檢查儀器,可針對不同部位做檢查,讓患者瞭解,全身各處骨質密度的差異、十年內骨折的風險及各節脊椎狀能,檢查時間短暫、舒適,從更衣至照射完畢,十分鐘內即可完成。署立嘉義醫院骨科醫師潘毅軒表示,骨質疏鬆往往沒什麼症狀,很多人是骨頭突然斷掉,才會發覺自己骨質疏鬆,他建議民眾平常要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多曬太陽、補充鈣質;女性停經五年後,男性超過65歲至70歲,是骨質疏鬆發作的年齡,可以做自費檢查,瞭解自己骨質的狀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