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整合最新設備 台北榮總設內視鏡中心

整合最新設備 台北榮總設內視鏡中心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侯明志主任表示,為提高內視鏡治療服務品質,加強感染管控並提升病人安全,本院將分散於各科的胃鏡、大腸鏡、食道鏡及支氣管鏡等檢查整合,引進最新式的懸臂系統,成立國內最完善的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期以最先進的設備,完善的空間設計,最高標準感染管控,提供國人最安全舒適的就醫環境。參考日本先進的內視鏡中心作法,率先引進國內最大規模最有系統的懸臂系統,可將大部分的醫療螢幕、甚至內視鏡主機等設備懸空,除可減少地面雜亂的管路外,懸臂有較大的活動範圍,可增加螢幕以及主機的活動性,並配合操作者需求移動改善視野,大幅增進診斷的準確性及方便性。為改善受檢者與陪伴家屬於同一空間等待,環境吵噪混亂,更增加受檢者的緊張不適,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特別將陪伴家屬及受檢者區隔,不但可減少感染的風險,受檢者在舒適的等候區接受給藥、注射,並觀看衛教影片,緩解緊張情緒,檢查完成後亦可於專屬休息區獲得充份休息。藉由動線設計將住院、急診受檢者與一般門診病患檢查動線分開,並區隔醫事人員與受檢病患動線,減少相互接觸感染機會;而各項器械於專用洗滌室分類清洗消毒,檢體標本採集中管制,由電腦管控,以最高規格的感染管控,提升病人安全。各項內視鏡檢查設備原分散於各臨床單位,造成重複購置及空間的浪費,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成立可集中各項設備,利用有限經費充實尖端的設備,並大幅提高使用效益。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除了提供一般內視鏡檢查服務,很多傳統上必須外科手術的疾病都可藉由內視鏡治療,如胃食道靜脈曲張出血內視鏡硬化與結紮治療、膽道結石以內視鏡碎石取石、進行癌胃腸道阻塞置放人工支架、食道、胃、大腸表淺癌可以內視鏡摘除等等,侯主任表示除了先進的儀器設備外,人才的培育更是不容忽視,該中心將經由不斷的努力,致力將內視鏡的診斷及治療提升至國際先進水準,並發展特色臨床醫療與尖端醫學研究。

五育加「食」育 低納在地食材好健康

五育加「食」育 低納在地食材好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有鑑於,近來國人對「食」的不放心及不安心,台南市推廣學校營養午餐選用在地食材及低碳飲食,期許台南市營養午餐做到最好,台南市長賴清德昨日表示,未來台南市學校營養午餐將朝五大方向努力,將「食育」正式納入教育政策。(照片取自台南市政府網站)賴清德市長首先宣示將「食育」納入教育政策,他表示,在「德智體群美」五育之外,台南市將加入第六育「食育」,讓孩子從小就建立正確的飲食知識和能力,以減少文明病的發生。並表示營養午餐的重點應在於興利與防弊併重,他說,讓孩子吃的健康最重要。因此,營養午餐不應謹限於防範採購弊端,應提升至「食品安全衛生」、「低碳飲食資源回收」、「產地產銷」、「飲食禮儀」領域的綜整,希望在孩子吃的健康、安全、衛生、營養的前提下,同時符合低碳飲食理念。也以「同心圓理論」說明在地食材的重要,亦即以學校所在地之行政區向外擴展;以柳營區學校為例,學校營養午餐宜使用柳營當地食材最佳,再向外擴張至鹽水、新營,甚至大新營地區,期望每所學校都能在最近的距離,採買到所需食材。賴清德市長並提出,未來一年營養午餐政策方向,包含採用在地食材、每週選定一日「無肉日」、不浪費食物政策、提供老人及獨居者午餐、採購透明化、不定期稽查、營養師把關菜單、營養午餐預算執行確實等。台南市有272所中小學,包含9所小學分校,共281所中小學,每日供應約16萬學童營養午餐。賴市長也說既要吃的衛生,也要吃的營養,讓孩子能健健康康長大,快快樂樂學習,同時希望所有的採買能夠落實低碳城市理念。

外食族吃得更健康 打卡還享9折優惠

外食族吃得更健康 打卡還享9折優惠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現代人因生活忙碌、外食比例高,為了打造健康飲食,讓廣大的外食族吃的更健康,台北市中山區健康中心特別結合當地健康餐食商家,推出「低油、低脂、低鹽、高纖維」的健康飲食原則,為了推廣健康餐食,自即日起至5月10日期間,市民只要至指定的健康餐食商家透過智慧型手機的「打卡」功能完成「打卡」,即可享有健康餐食九折優惠。一般餐食業者常為吸引客人烹調較重的口味,無法兼顧健康飲食原則,又無法得知餐食熱量,導致體重控制不易,為配合臺灣臺北市衛生局「健康減重管理」活動,中山區健康中心結合健康餐食商家共同推出起司蔬菜蛋吐司加豆漿(半糖)505大卡、花壽司536大卡、特製泡菜蒟蒻飯捲(390大卡)、鄉村田園蔬菜麵(440大卡)等健康餐點九折優惠活動,要市民能吃得營養、吃得健康達到體重控制的目的。目前配合打卡優惠的健康飲食商家包括中山區民權東路的米露屋韓國海苔飯捲專賣店、大直街的頂好速食、大直街的美而美早餐店、民權東路的芽米義麵坊、農安街的韓味韓式豆腐鍋、長安東路的舍香味精緻理餐廳、長安東路的太元日式大眾化料理,及錦州街的越南美食等。臺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室聯合輔導商家推出健康餐食,並結合商家藉由市民透過臉書打卡功能傳送健康餐點訊息分享親朋好友,將「低油、低脂、低鹽、高纖維」的健康飲食原則傳遞出去,使市民能吃得營養又健康並支持餐食熱量及營養標示。

眼睛不適習慣性揉眼 小心恐失明

眼睛不適習慣性揉眼 小心恐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日前,北市一名二十歲的男大生,近日念書壓力大,時常感到疲勞時就會習慣的去揉眼睛,後來查覺眼睛視力有異,經過醫師檢查,發現是罹患圓錐角膜,目前還未有藥物可治療,嚴重可能會導致失明。 台北榮總桃園分院眼科主任劉宛成表示,圓錐角膜是一種常見疾病,圓錐角膜病變目前病因不明,患者在疾病初期,會導致近視及散光度數增加,目前還未有藥物可治療,可用配戴特製硬式隱形眼睛矯治,但嚴重時須移植角膜,且一旦疾病惡化,沒有及時治療,嚴重的話可能會有失明的後果。 醫師也提醒民眾,不論是眼睛或者情緒上的壓力,千萬不要用揉眼睛動作,以免傷害眼角膜。而許多病患揉眼睛的動作除了眼睛發癢或者風沙大等因素之外,有些主要是情緒上的壓力所致,想透過揉眼睛的舉動,來紓解壓力,放鬆心情,但是也養成慢性反覆揉眼的不良習慣。因此如眼睛上有任何搔癢不適等,應立即找醫師診斷,不要習慣性揉眼及亂點眼藥水。

年輕人熬夜、火氣大 口腔傷口未癒合竟爆口腔癌

年輕人熬夜、火氣大 口腔傷口未癒合竟爆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罹患口腔癌的原因,眾所皆知,與抽菸、嚼食檳榔或喝酒習習相關,不過高雄一名20歲的少女,不碰菸酒、不嚼食檳榔,也患口腔癌,其實這位少女原本只是牙痛,經拔牙後,傷口遲遲無法癒合,臉頰甚至長出10公分肉瘤,經高醫切片後確認罹患口腔癌,且屬於較惡性的軟組織癌化。(圖片取自國民健康局)據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耳鼻喉科主任侯勝博在衛教文章指出,口腔癌泛指口腔內產生的癌症,在國人最常見的是舌癌與頰膜癌,更可怕的是,罹患口腔癌的年齡層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以民國94年的統計而言,在25至44歲的青壯年年齡層的男性十大癌症中,口腔癌更是排名第1,口腔癌病人中約有88%的個案,有長期嚼食檳榔的習慣,另外抽煙又喝酒也是罹患口腔癌的主因。不過20歲少女,無不良嗜好,就患口腔癌的機率確實十分罕見,但現代人經常熬夜、作息不正常、又偏好吃重口味食物,常常火氣大、嘴巴常破等,若是傷口久不癒合就需要特別注意了,此外侯勝博主任在文中也提醒民眾,除了應該戒除嚼檳榔、抽菸、喝酒等習慣,多食新鮮蔬果,避免食用過度處 理過的,如高溫油炸、醃漬的食物,多食蕃茄、胡蘿蔔、木瓜、有顏色的蔬菜等抗氧化食物,若有2星期以上未癒合的口腔潰爛、硬塊則馬上看耳鼻喉科,必要時切片,另外做好自身口腔衛生,定期口腔篩檢(每2~3個月一次),都是防範口腔癌的不二法門。

長時間戴隱形眼鏡 小心眼睛初老上身

長時間戴隱形眼鏡 小心眼睛初老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人為了美觀或其方便性,會選擇配戴隱形眼鏡,但一整天出門在外,上下班加玩樂聚餐等,導致許多隱形眼鏡族每天配戴隱形眼鏡超過12小時。這時,要小心「眼睛初老」的找上身;台北馬偕醫院眼科醫師鄭惠川指出,「眼部初老」起因於長時間配戴、保養液無法兼顧溫和、長效保濕、有效殺菌等原因。鄭惠川醫師說,淚液是眼睛健康運作與否的重要關鍵之一,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有可能引發眼部乾澀、異物感、視線模糊等因眼淚分泌減少而產生的問題。眼淚是否能健康分泌,也是眼睛老化的參考指標之一,多數人在50歲左右,眼淚分泌會慢慢減少,但如果日常生活中有長期配戴隱形眼鏡的人,則眼睛老化的現象有可能會更早出現;而一般市售常聽到的保濕型的隱形眼鏡,則相對需要更多水分,才能維持鏡片濕度。鄭惠川醫師也提醒,隱形眼鏡每天配戴時間應盡量不要超過十小時,以免加重眼睛乾澀、眼睛紅癢、分泌物增加等症狀;而上班族如果必須加班或熬夜,最好改配戴一般眼鏡,不宜過度依賴人工淚液。

管灌配方營養足夠? 缺納引發低血鈉

管灌配方營養足夠? 缺納引發低血鈉

日前,新竹一名80多歲大腸癌患者,術後體力不佳且進食量少,必須採鼻胃管餵食,可是經過半年的商業管灌配方餵食後,卻出現嘔吐、嗜睡、反應遲緩及意識混亂等症狀,就醫檢驗後,醫師發現可能因一般商業配方的鈉含量過低或清洗管子的用水過量,造成電解質不平衡,因而出現低血鈉的症狀。營養師也表示,雖然商業管灌配方的熱量和營養足夠,但並非一體適用於所有患者。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癌症中心營養師鄭竹芸表示,一般大眾認為商業管灌配方應該是足以提供病患術後所需的營養需求。實際上,商業配方有其限制性,使用於不同的病患也許會產生差異。即使,管灌配方提供的總熱量足夠,病患仍可能發生電解質不平衡的問題,例如低血鈉症。 低血鈉的症狀包括噁心、嗜睡、反應遲緩、意識混亂,昏迷等。發生低血鈉的原因,與疾病本身的影響有關之外。一般而言,病患從商業配方所攝取的鈉量,通常低於經口正常進食所應獲得的鈉量。長期使用商業配方灌食者,若因體內代謝改變造成鈉的需求量增加,或是灌食時配方過度稀釋、清洗管子用水過量,導致過多水分輸入,亦可能出現低血鈉,建議可添加食鹽,加入配方或沖洗管子的溫水中,再持續監控血鈉值的變化。

「捐腎救母」金友莊出院 術後狀況良好

「捐腎救母」金友莊出院 術後狀況良好

藝人金友莊因不忍母親長年受洗腎之苦,於3月13日捐出其一腎臟,並於昨日出院。她受訪時說,相當開心母親之後不用洗腎,生活能回歸正常。金友莊於12日入住雙和醫院,並於13日摘除左腎,手術進行相當順利。金友莊昨日傍晚出院,母親也預計本週可望出院。金友莊昨日下午出席記者會,分享手術前後的心路歷程。她說,對於只剩一邊腎臟,並不後海;因為母親長年受洗腎之苦,已洗腎十多年了,不趕快移植便會有生命危險,她很高興自己能完成這「捐腎救母」的心願。她也說,術後的第1天,全身非常痠痛,「像是被卡車輾過一般」比剖婦產時還痛!到了第3天這情況才比較好。其負責這次手術的,雙和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陳信安表示,人只要一顆腎就能生活,而金友莊目前腎臟功能都在正常範圍內;其母親恢復狀況也良好,手術當天就有大量尿液排出,第2天腎功能就恢復正常,比預期還好。

糖尿病患者染結核菌 高出一般人6倍

糖尿病患者染結核菌 高出一般人6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根據國內一項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染結核菌,研究中也指出,糖尿病患血中帶有結核菌的比率達30%,也就是患肺結核潛伏感染率,高出一般人6倍之多,醫師建議,這類肺結核高危險群,最好每年進行胸部X光檢查。若出現長期咳嗽等症狀,應格外注意,及早就醫診斷。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委託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執行結核病整合型研究計畫,針對近2千例肺結核高危險族群進行潛伏感染篩檢,發現肺癌病患的結核菌帶菌率為35%、糖尿病患的結核菌帶菌率為30%、洗腎病患的結核菌帶菌率為18%、長期使用呼吸器病患的結核菌帶菌率為17%、長期照護機構住民的結核菌帶菌率為25%、呼吸照護病房的結核菌帶菌率為21%,都高於一般人5%。生策會研究員雙和醫院主任謝安慈指出,「結核病潛伏感染」是指患者尚未發病,但體內已可測得結核菌抗體,代表過去曾接觸結核菌,且未來有可能發病,而糖尿病患之所以成為高危險族群,原因是糖尿病會降低患者的免疫力,而且長期高血糖會減弱免疫細胞的殺菌能力,再加上高血糖環境有利細菌生長繁殖,因此,提高糖尿病患結核病潛伏感染率。疾管局提醒,糖尿病患、洗腎病患、長期使用呼吸器的病患等結核病高風險族群,宜定期進行X光篩檢,期能及早診斷治療,另外,出現咳嗽、胸痛超過3週、體重減輕等疑似肺結核症狀,就應儘速就醫,進行結核病診斷,以避免發病後,增加原有疾病的嚴重度與治療難度。

腸病毒升溫 花蓮衛生局籲正確洗手

腸病毒升溫 花蓮衛生局籲正確洗手

每年三月下旬腸病毒疫情便開始升溫,花蓮縣衛生局叮嚀小朋友做好衛生習慣,要充足睡眠、營養均衡、多運動,並養成正確洗手的五步驟「濕、搓、沖、捧、擦」,提升免疫力才能趕走腸病毒和流行性感冒。 衛生局也叮嚀民眾,腸病毒的預防方法,可從日常生活中著手;如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正確完成「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確實搓洗手心、手背與指縫,是提升免疫力與趕走腸病毒和流行性感冒的重要步驟,洗完手也記得發揮公德心,將經過肥皂污染後的水龍頭開關沖洗乾淨。 腸病毒的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染,或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腸病毒潛伏期為二到十天。 腸病毒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其中多數感染者沒有明顯症狀,有些則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少數會出現一些特殊的症狀,包括手足口病、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心肌炎等。 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監控統計顯示,101年1月~3月12日止,全國共通報42例疑似腸病毒重症病例,14例確定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預估3、4月後腸病毒的活躍度將隨著氣溫上升而提高,屆時全國疫情可能快速攀升,於5月底~6月中達到高峰,雖然目前花蓮縣尚未有重症病例,衛生局提醒,腸病毒以五歲以下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培養正確的洗手習慣、充足睡眠、營養均衡、多運動都能減低受感染的機會。 另外,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兒童玩具要經常清洗、消毒,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腸病毒流行期間,盡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如發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請假在家休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