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老是忘掉紀念日的老公 真的愛我嗎?

老是忘掉紀念日的老公 真的愛我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反正我怎麼樣,你也不在乎,對吧?」如果男性忘記紀念日,也可能會被撂下這句話。男性腦與女性腦對紀念日的意義各不同,這一點務必牢記在心。女性腦是過程導向型,比起成果,她們的意識會傾向集中在努力至今的歷程。例如,與客戶發生糾紛時,比起糾紛的內容,女性腦會更集中注意在過去與客戶的對應中,是否有造成嫌隙的地方。因此,她們比起掌握狀況,或是當面對應,會更優先注重人際關係的齟齬。當然,女性注重的點很重要,但當主管希望她能客觀,且明瞭的傳達糾紛狀況時,她卻不斷回想過去:「其實,在三個月前,他們的部長就說過……。」主管對這樣的描述一定吃不消。男性主管會覺得只聽到一堆抱怨與藉口,但這正是女性最真誠的表現,因為她們認為,問題的本質潛藏在過程中。若是女性主管聽到女性部屬開始長篇大論,她會提醒她:「詳細的來龍去脈之後再談,先說說看妳對現況的掌握。」請各位男性主管記得,以後要這樣說。結婚紀念日或家人、伴侶的生日等,對男性來說,不過是必須要做點特別活動的日子。他們頂多對十週年、五十週年,這種人生的階段比較有感,會感慨一下:「原來已經走了這麼久啦。」但對於七週年、十三週年,這種不是特別的整數,他們一點感覺也沒有。但是對過程導向型的女性腦來說,紀念日是她回憶過往的重要日子。結婚十三週年,對女性所代表的意義,是把十三年的回憶串連起來的日子,像是「已經十三年了啊。對了,我想起來了,那時候我們做了○○○,發生了×××」。女性腦會用情感來編織回憶。她們會回想與現在的情感相同的記憶,而且是一個接著一個不斷回想。這一點非常重要,請各位男性注意。如果她在結婚紀念日那天感受到老公很疼自己,內心因而感到滿足,那她就會自動串聯過往的幸福回憶。反過來說,假設那天老公不重視這個日子,也不把老婆當一回事,那她就會開始串聯以前就覺得不爽、當時哪一口氣吞不下去的回憶。男人和女人在一起生活,一定有數也數不完的幸福和不幸福。女性會在紀念日那天,澈底進入串聯回憶模式。我建議男性在那天,一定要溫柔對待女性,這樣她就會覺得嫁給你真幸福;相反的,假設那天,你沒有太大的作為,那她可能就覺得嫁給你真不幸。天國與地獄之路由此而分,請各位男性以後千萬別忘記這個可怕的紀念日。在兩星期前說出你的規劃接下來,我來傳授各位,如何有效度過紀念日的祕訣。第一招,就是先預告紀念日那天要做什麼。大概兩到三個星期前,你可以先跟她提到紀念日的事:「今年的結婚紀念日是星期六耶,要不要去品嘗美味的紅酒?」這麼一來,在紀念日到來之前,女性已經不斷在腦海中重複想像這些畫面,內心充滿期待,開始思考要穿什麼服裝、鞋子,什麼時候上美容院等。這段時間,她會不自覺得認為老公很重視她,因此心情大好。在紀念日到來之前,只要簡單的一句話,就能創造出期待的樂趣。這對於喜歡仔細反覆玩味過程的女性腦來說,可以產生非常大的效果。這一招也可以用在平時約會。「梅雨季節過後,一起去喝美味的啤酒吧」、「天氣變冷的話,一起去吃相撲火鍋吧」等。這樣女性會在梅雨季節中,一直期待那天的到來,然後在梅雨季節結束的那天,看著夕陽啜飲一口啤酒,達到人生最幸福的顛峰。有些男性會很擔心:「她這麼期待這一天到來,要是毀約的話,後果一定很恐怖。」其實沒那麼嚴重。對女性來說,比起真正的約會,期待的過程更重要,女性腦就是這麼不可思議。就算約會延期,她也會原諒你:「沒關係啦,夏天喝啤酒更美味唷!」第二招,在紀念日當天,和她互聊過去這段時間的努力,互相說些慰勞的話。不用很豪華的慶祝,只要適時的說出類似「那時候發生了那些事情,謝謝妳一直在旁邊陪著我」這樣的話即可。週年紀念的時候,可以試著感慨良多的說:「喝妳做的味噌湯,也已經喝了三十年了,比喝我老媽做的還久呢。」男性永遠不曉得,女性有多麼喜愛願意和她聊過去心歷路程的男性。在紀念日那天聊,還能加乘一百倍的點數,不多加利用實在說不過去。翻譯蒟蒻:認真憤慨的說:「我怎麼可能不在乎?」‧女性腦覺得不被重視的心情會不斷累積下去,所以最好說句好聽的話,去除她的疑慮。‧對過往(一起經歷的日子)容易產生愛戀的女性腦來說,紀念日是最重要的大事,忘記紀念日,等同於你不珍惜她。(本文摘自/女孩心翻譯蒟蒻/大是文化)

年紀越大朋友越少 一個人也能開心玩

年紀越大朋友越少 一個人也能開心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終於放假了,可以找誰一起去玩呢?隨著年紀越來越大,隨叫隨到的朋友反而越變越少,他們總是有各式各樣的原因,例如放假時間不一樣、有家庭要照顧、有工作要處理,甚至因為工作的關係,離家到很遠的地方等。我現在就是離家工作的人,因此能跟朋友們一起出門的機會就漸漸變少了。雖然如此,但也總不能自己孤零零的蹲在地上沮喪,所以請試著找出一個人也能玩得開心的事情吧!我個人最推薦畫畫,要問為什麼的話,因為畫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畫出漂亮的作品,所以空閒時間越長越好。從運動到學習 挖掘有趣的事充實生活在我大學的暑假時,曾因為完全沒有任何假期計畫,而擔心接下來的假期只是無所事事的睡覺。因此,我最後決定利用這段閒到發慌的時間,拿色鉛筆在超大張的白紙上,一筆筆的畫。眼看有這麼多時間可以拿來仔細描繪,哪怕畫壞或畫錯,頂多就是擦掉重來,時間多的是。終於在暑假結束前,這幅打發我暑假無聊時間所繪製的作品也完成了。後來在偶然間看到有繪畫比賽,於是我就把這幅作品送去參賽,沒想到竟然還因此獲得優勝。不論在任何領域,時間通常都是最好的武器。從運動到學習等,都要投注自己的時間,才能獲得成果。與其擔心空閒時間找不到人一起玩,不如轉念去挖掘有趣的事來打發時間,這樣一來,空下來的時間也不會覺得無聊,反而會變得讓人期待,不是嗎?不老實上班指南:把閒暇時間拿來磨練自己的技能。(本文摘自/老實上班,你會憂鬱到睡不著/大是文化)

高血糖視力剩0.1 長效類固醇救視力

高血糖視力剩0.1 長效類固醇救視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年近六十的小吃店老闆娘,因血糖控制不佳,導致雙眼黃斑部水腫,單眼視力僅剩0.1,由於小吃店的工作經常需要切菜,黃斑部水腫引起的視力模糊也讓她時常切到手。起初她施打5次新生血管因子抑制劑,但其中一眼的水腫狀況毫無改善,所幸今年健保通過給付,得以申請新型眼內注射長效型類固醇轉換使用,施打一次後,兩眼的水腫明顯改善,視力也進步到0.4,目前又能恢復正常工作。血糖失控恐失明 黃斑部水腫應優先治療高血糖與隨之而來的糖尿病,是民眾最熟悉的慢性病之一,高雄榮總眼科部醫師陳世洲指出,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台灣共有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每年又以新增2萬5000例的速度增加,算是台灣的國民病之一,此外,因血糖控制不佳,恐導致從頭到腳不同的併發症,像是神經病變、中風、心血管疾病、腎病變等,但最常被患者忽略的共病是糖尿病造成的眼睛視網膜病變,其中對視力造成最大影響的是黃斑部水腫。許多糖尿病患者因沒妥善控制血糖,造成眼睛不正常發炎及血管新生因子生成,導致血管增生,其滲漏的水分累積在黃斑部,形成黃斑部水腫,進而導致視力模糊、視野扭曲等問題,若遲遲未就醫治療恐產生失明危機。此外,多數的糖尿病患者皆可能同時患有黃斑部水腫與白內障等共病,建議應以治療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為優先,待黃斑部水腫改善後再進一步做白內障手術。健保給付 新型藥物助擺脫黃斑水腫之苦陳世洲醫師指出,目前針對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治療有兩種眼內注射方式,透過施打新生血管因子抑制劑,阻止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增生,減少微血管的滲漏,但無法抑制其他發炎因子,且部分的患者未能明顯改善水腫狀況,今年健保已通過給付,患者可依據病況申請轉換使用新型眼內注射長效型類固醇,其能抑制新生血管因子外,更能阻斷眼內發炎因子,且注射一次可提供3至6個月的治療效果,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療順從性。縱使部分患者對類固醇治療仍有既定的高副作用印象,陳世洲醫師呼籲,配合醫師治療計劃,妥善使用藥物,類固醇會改善疾病,此外,糖尿病患者平時應妥善控制血糖,定期回診,每周應自我檢測視力狀況,一旦有出現視力模糊、扭曲等狀況,應及早就醫檢查治療,才不會錯過治療黃金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醫美也推「滿千送百」周年慶 違法

醫美也推「滿千送百」周年慶 違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館周年慶1+1」、「9周年快樂,本月活動 肉毒桿菌1688」、「周一雙機皮秒派對日」,看到醫療院所大打周年慶促銷優惠,千萬別衝動購買,因為全部違法!台北市衛生局公布,今年1到9月台北市裁處違規醫療廣告案件36件,開出罰鍰共189萬元。G緊雷射影射性關係 也禁廣告抓住民眾想要撿便宜的心態推出醫美療程專案,台北市衛生局醫事管理科科長何叔安表示,近期被抓到違規的醫療院所宣傳促銷廣告,包括有「活動期間滿千就送百,滿3萬還可以抽獎」、「歡慶周年活動來囉,雙人行超優惠」、「購買親友特約方案,可享有特約合作折數,保證是全年最便宜」等。台北市衛生局強調,上述宣傳違反《醫療法》第86條規定:「醫療機構不得以優惠、團購、直銷、消費券、預付費用、贈送療程或針劑等具有意圖促銷之醫療廣告宣傳。」Y不只大打促銷、優惠違法,台北市衛生局也發現,有部分違規業者是刊登仿單外適應症或影射性關係的廣告,像是使用「G緊雷射,她了解女性改善私密處困擾,除了健康因素也要照顧到『另一半的需求』」等字眼,亦違反《醫療法》第86條規定:「無法積極證明廣告內容為真實之宣傳及醫療機構不得使用陰道回春或影射陰道整形有助改善性關係等相關文句刊登醫療廣告」,可開罰5萬至25萬元罰鍰。購物頻道不得刊播醫療廣告攬客台北市衛生局表示,電視購物台如果刊播醫療廣告販售票券,協助醫療機構招徠生意,同樣違反醫療法第84條規定:「非醫療機構,不得為醫療廣告」,一樣可以開罰5萬至25萬元罰鍰。台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購買醫美療程前,應先至診所與醫師進行諮詢評估,妥善與醫師溝通,確實瞭解療程效果,選擇適合的醫美療程,切勿輕信醫療廣告或行銷手法而衝動購買。並注意醫療機構不得向民眾收取預約治療項目的費用,就醫記得索取並保留醫療收據,並由醫事人員親自執行療程以降低醫療消費風險並保障自身權益。

海鹽比食鹽健康?破解鈉含量7個迷思

海鹽比食鹽健康?破解鈉含量7個迷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破解鹽類迷思!根據國健署指出,飲食中的鈉鹽攝取過多是血壓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減少鈉鹽的攝取,不論是一般人或是高血壓患者,都能降低血壓。而鄰近國家日本也因為大力推動民眾於飲食中減少鹽量之攝取,造成血壓下降,進而使腦中風之死亡率亦有明顯的降低。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毫克(即食鹽6克),但你真的達標了嗎?快來看看美國心臟協會提出的7大迷思!1完全不吃鹽最健康?食鹽中鈉是控制血壓的必需營養素,也是神經和肌肉正常運作的必需營養素,因此你需要適量食鹽確保生理機能運作正常。2海鹽比食鹽的鈉還少?海鹽近年非常風行,許多人都擁抱海鹽,聲稱其鈉含量較低,比較健康。但是海鹽就像食鹽一樣,通常含有40%鈉。3吃東西都不另外加鹽,所以不會進吃太多的鈉?據統計,超過75%的美國人攝取的鈉來自加工食品,而不是額外添加的食鹽。專家強調,這就是為什麼查看營養成分標籤和分量如此重要的原因,許多食品製作過程中,已經添加了高量的鈉,不需要再另外調味,但也讓民眾不知不覺中吃盡太多的鈉。4只有食物才有高鈉的問題?事實上,一些非處方藥品含有高含量的鈉。務必仔細閱讀藥品標籤,並記住一些公司生產低鈉非處方產品,若你對鈉含量攝取有控制的需求。5不加鹽食物就沒有味道?有許多創意和豐富的調味料可以替代鹽,幫助食物添加風味。可以嘗試使用香料、香草和柑橘增強食物的天然風味,更加健康。6我的血壓正常,所以不必擔心吃了多少鈉?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天最好攝取少於1500毫克的食鹽。如此,即使對於沒有高血壓的人,減少鈉含量也會明顯抑制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高血壓風險,還可降低多鈉而引起其他疾病風險,如腎臟疾病。7我不吃太多太鹹的食物,所以我的鈉攝取量不高?小心家禽、奶酪和麵包等食品,這些食物可能含有過量的鈉,可能會增加罹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貪杯害骨壞死 「喝酒不是通血路?」

貪杯害骨壞死 「喝酒不是通血路?」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中年男性走路微跛地進診間,「蔡醫師,我兩腳都痛,這是我在大醫院照的X光片。」把光碟遞過來後,他接著說,「剛開始以為是扭到,就自己吃止痛藥,但腳還是痛,醫院檢查後,骨科醫師說我是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還說是因為我常喝酒引起的!骨頭壞掉為什麼和喝酒有關?喝酒不是通血路嗎?」局部骨質不斷減少 形成崩塌的破壞性疾病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剛開始的症狀常被誤認為是髖關節的扭傷、拉傷或退化性關節炎,再加上X光片上的變化並不明顯,所以很難早期發現,都要等到患者痛到受不了,進一步檢查才會確認是骨壞死。骨壞死(osteonecrosis)又稱失血管性壞死(avascular necrosis, AVN)、缺血性壞死(ischemic necrosis)、無菌性壞死(aseptic necrosis),是一種因為供應骨頭的血液被中斷而造成骨細胞及骨髓壞死的疾病,局部骨質不斷減少,並形成崩塌的一種破壞性疾病。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一般來說,除了外傷使血管損傷之外,其他較常見的就是喝酒、使用類固醇,臨床上超過90%幾乎都和酗酒及使用類固醇有關,其他像是會讓血液變黏稠的疾病(像是糖尿病、高血脂、肝病等),或是會讓血管損傷的疾病(抽菸、高血壓、自體免疫疾病等),還有化療、放射線、潛水等,都是常見的。為什麼喝酒會早成缺血性骨壞死呢?經研究證實,長期或過度飲酒時所吸收的酒精成分會增加血液中的脂肪微粒數量,這些脂肪微粒經由血液循環送到髖關節內時,會阻塞供應股骨頭營養的微細血管,而剛好這個部位的動脈呈現又小又迴旋的分布,所以特別容易受到影響,當這些小血管受到阻塞之後,就會進一步造成股骨頭壞死與塌陷,引起髖部疼痛及跛行。治療不是一味補骨 需依體質調理搭配針灸缺血性骨壞死,在中醫屬於「骨蝕」、「骨痺」、「骨痿」的範疇。骨蝕這個名字最先出現在《黃帝內經》的《靈樞·刺節真邪》篇中,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正常的骨骼組織被破壞或者是被腐蝕。在中醫古籍《諸病源候論》中則詳細說明了缺血性骨壞死的疾病過程,因為「血氣隔絕,不能周榮」,致使氣血瘀滯,痺阻不通,筋脈失于溫煦,久之則骨頭壞死。治療上,並不是一味的補骨就可以,而是要依照體質不同加以不同調理,再搭配針灸治療,療效才會較明顯,像是活血祛瘀行氣止痛,滋補肝腎壯骨填精,清熱化痰和中通絡,清肝利膽瀉火通絡,益氣養血滋腎壯骨等方法,讓氣血不通的問題根本解決,進一步使新生的骨小樑數目增加,而破壞的骨小樑數目減少,骨質越來越強壯、骨量越來越增加,骨壞死的問題就會慢慢改善了。他後來不但戒酒了,還很認真配合治療。半年之後,他看診時特別說,「我最近幾乎都沒有痛的感覺了,回去骨科檢查,骨科醫師說X光片上有好轉的現象,新長出來的骨小樑還不少喔!」骨壞死是麻煩的問題,治療上十分需要耐心及醫病配合,雖然進展不快,但是每天一點點的進步,還是會慢慢改善的。(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連環屁代表消化好?腸道想告訴你的事

連環屁代表消化好?腸道想告訴你的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屁放得越多越健康嗎?那可不一定。有些情況會導致放屁頻率增加,透露腸道的狀態,若伴隨排便習慣、形狀改變,應提高警覺,進一步就醫檢查。放屁是人體的正常生理反應,不過網路流傳「連環屁恐怕是大腸癌前兆」,引發網友熱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蕭奕宗指出,民眾毋需過度緊張,連環屁與大腸癌之間並非劃上等號,很多原因會導致連環屁,其實每天排氣十來次都算正常。蕭奕宗進一步分析,以下幾種情形可能影響增加放屁頻率:‧飲食:吃進太多容易產氣的食物,像是豆類、肉類、蛋、牛奶等,使得排氣增加。腸道細菌分解蛋白質後,會產生不好的氣味。‧吃太快:進食速度太快,或是邊吃邊講話,大量空氣一併跑進腸道,會造成排氣變多。‧腸道環境不佳:腸道是消化器官,也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除了負責吸收營養,也要對抗入侵的細菌與病毒,所以全身免疫細胞IgA最多的地方就在腸道,有著精密的神經系統,又有「腹腦」之稱。理想狀態下,腸道好壞菌需保持恆定,一旦壞菌增多,可能導致頻繁排氣。‧排便習慣不良:上廁所時間不固定,使得腸菌增生、排便不順,也容易腹脹、排氣。‧腸道腫瘤:阻塞性腸道腫瘤會導致脹氣,容易出現連環屁。但不是所有腸道腫瘤都容易放屁,大腸包括升結腸、盲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幾個部分,腫瘤若位在右側的升結腸、盲腸,因此處腸道空間較大,腫瘤易到晚期才被發現,導致已轉移肝臟或腫瘤腸道出血,表現在外徵兆主要是貧血;另外可能出現連環屁的腫瘤,大多長在左側的乙狀結腸、降結腸或直腸,如果合併發生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形狀變細小、容易脹氣等情形,應盡早就醫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大腸癌若能早期發現、加以早期治療的話,初期的大腸癌5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不排氣也有問題 至少要打嗝有「出口」連環屁要注意,不排氣也有問題。蕭奕宗說,能吃能睡能拉最幸福,如果不排氣,至少要打嗝,吃進的東西一定要有「出口」,只進不出會變死水,長期可能引發阻塞性腸炎。此外,腹腔或骨盆腔開過刀的病人,術後可能腸道沾黏,發生腸阻塞,食物無法順利通過腸道,導致不排氣,所以「排氣」也成了醫護人員觀察病人術後能否進食的重要指標。排氣順暢代表消化好,身心較為舒暢,無法正常排氣,不只影響食欲,心情也會跟著低落。蕭奕宗建議,民眾最好養成固定排便時間,同時也要保持規律運動習慣,因為腸道蠕動除了受地心引力作用,也仰賴腹部肌肉力量,強化肌力可促進腸道蠕動。是否需額外補充益生菌?蕭奕宗表示,如果作息不正常、排便不順或是有慢性疾病,可以考慮吃益生菌。市售益生菌百百款,對自己有效的最適合,不必迷信品牌或是跟著別人吃,畢竟每個人腸道環境不同。腸道好壞關係著一個人的健康與否,放屁是自然現象,下回在公共場合聽到聲響,可別再投以異樣眼光了。

8歲童誤吞磁鐵 腸道互吸穿孔險送命

8歲童誤吞磁鐵 腸道互吸穿孔險送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8歲王小弟連續七天反覆出現嘔吐、肚子痛等症狀,媽媽起初以為是腸胃炎,先至診所求診,吃藥後卻不見效,再赴醫院透過X光檢查,赫然發現大腸竟有多個磁鐵條和鐵珠已連成一排,導致腸道壁整層發炎且形成廔管,經緊急安排手術取出後,才免於罹患嚴重併發症,幸運撿回一命。腹痛一周當腸胃炎 照X光發現磁鐵連成一排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童腸胃科醫師陳德慶表示,患者本身為中度智能障礙患者,事發時,家長未在身旁,故不清楚吞下磁鐵的正確時間點,不過因患者嘔吐、腹痛長達一周,代表磁鐵無法自行排出,雖然沒有出現緊急症狀,但仍需開刀取出,否則當時間一久,被吸住的地方會因缺血,導致腸子壞死、穿孔、潰爛,進而引發腹膜炎、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 經轉院透過大腸鏡檢查,發現有些磁鐵落在小腸,無法透過大腸鏡取出,且因兩段腸子被磁鐵吸住時間過長,導致腸道潰瘍、破洞,進而衍生膿瘍、廔管等併發症,所幸透過手術切除廔管,並修補腸道破洞後,王小弟恢復良好,也順利出院。 陳德慶指出,臨床上經常可見小朋友誤食磁鐵、巴克球、鈕扣、皮帶扣、鑰匙等金屬物品,若小朋友吞下兩顆以上磁鐵,或是一顆磁鐵加上另一種金屬物品,因彼此會在消化系統中吸附,對腸壁產生壓力,有可能引起腸胃穿孔或腸阻塞,須立刻赴醫接受治療,否則嚴重時恐危及性命。具強磁性零件玩具 8歲以下孩童應禁玩 陳德慶提醒,家長避免讓8歲以下孩子玩具有強磁性小零件的玩具,若出現突發性腹痛、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應立即送往急診治療,且必須禁食、禁水,一來可安排緊急胃鏡或大腸鏡檢查,二來防止異物損傷或阻塞食道,若透過檢查仍無法取出誤食的磁鐵或金屬物,則可能需手術取出,不可不慎。

廚師感冒出現幻覺 竟是炒菜炒出酒癮

廚師感冒出現幻覺 竟是炒菜炒出酒癮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50多歲的黃先生是一名廚師,平常自認身體健康,沒想到暑假被孫女傳染感冒後,竟出現幻覺症狀,原本以為是「煞到」,後來就醫檢查評估,才發現其實這是酒精成癮的脫癮症狀。黃先生表示,暑假期間孫女感冒在家休息,沒想到自己也被傳染,看了醫生拿了治療流感的藥物之後就在家休養。有一天晚上突然睡不著,一直覺得房間裡有鬼;隔天症狀更嚴重,開始覺得地上好像有很多蛇在爬來爬去、身上有很多蟲,就一直抓,抓到身上都破皮,整個人非常害怕,家人也覺得不對勁,好像變成精神疾病,才趕快就醫。幻覺很多蛇爬來爬去 酒精脫癮現象花蓮慈院精神醫學部主任沈裕智表示,常見的精神疾病都會有一段潛伏期,通常精神疾病不會像這樣來的又急又快,大部分也不會有「視幻覺」,大多是以「聽幻覺」為主,所以他就問黃先生:「平常有沒有喝酒習慣?」黃先生很不好意思的回答:「有。」開餐館的黃先生表示,因為平常會用酒炒菜,就順便喝兩口,一天喝比較多的時候大概會喝到二、三瓶,而這個酒可能就是造成他出現幻覺的原因。因為他平常長期喝酒,這次罹患流感歇業在家休養,加上生病有特別注意不要喝酒,所以,就產生酒精脫癮的狀況。酒精會抑制中樞神經的作用,沈裕智指出,很多人都誤會以為酒精是興奮劑,但其實酒精進入體內,會抑制人體中樞神經的作用。簡單來說,酒精平常會把腦袋給壓下來,當你持續喝酒一段時間,腦袋習慣被壓的時候,突然沒有喝,腦袋就會有一個反彈的狀況,就是酒精脫癮的症狀,整個腦袋處在非常興奮,所以就會看到一些幻覺。 治療酒癮 有3種藥物選擇在戒酒治療中,除了精神上的支持,也可以透過藥物輔助。目前戒除酒癮的治療藥物有三種,其中一種藥物可以讓喝酒跟喝水一樣,平常喝酒會有舒服的感覺,但是這個藥會讓酒癮患者感覺喝酒跟喝水一樣無味;第二種藥物會讓酒癮患者變成不會喝酒,可能平常喝個二、三瓶沒問題,但是這個藥吃下去就變得好像不會喝酒,聞到酒就滿臉痛苦、想吐;第三種藥物可以平衡酒精影響中樞神經的狀況。 沈裕智呼籲,想有效戒酒要靠動機,藥物只是輔助,他常會鼓勵酒癮患者,可以把酒錢轉用去做一些對家庭、社會有意義的事情,再加上家人好友的支持,這也是一種有效戒除酒癮的方式。

挺過乳癌衝擊 王小棣拍微電影鼓勵病友

挺過乳癌衝擊 王小棣拍微電影鼓勵病友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乳癌長年佔據台灣女性好發癌症之首,根據近五年的癌登資料顯示,乳癌新發生個案數成長高達20%。新世代女性身兼家庭、職場多重角色,忙碌生活與飲食習慣改變,每年逾三成新個案為低於50歲的「年輕型乳癌」,五年整體存活率雖可達90%,但長期追蹤仍有近三成患者恐面臨復發或轉移,嚴重影響生涯規劃、身心健康。曾深陷乳癌衝擊的知名導演王小棣攜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台灣諾華股份有限公司,於國際乳癌關懷月發布首支乳癌關懷微電影《小豬撲滿計畫》,鼓勵更多年輕女性重視乳癌議題。母女倆面對乳癌復發與轉移 同天開刀成室友「從沒想過,乳癌會這麼早找上我!」一頭俏麗短髮、笑聲爽朗的41歲乳癌患者波麗露露說。由於母親是乳癌患者,屬於高風險族群的她,常透過自我檢測確認乳房是否有硬塊,卻從未想到乳癌竟然發生得突然。「2016年6月我剛生完二寶,重返職場不到一年,就在右側乳房摸到一個極大的硬塊。夾在高壓職場與幼兒照顧家庭間的我,因為分身乏術,一直無暇正視自身的健康狀況。」直至該年9月,因腫塊日趨變大,露露才至醫院就診,隨即確診乳癌第二期,讓原本安逸的家庭生活被迫面臨180度的轉變。2017年歷經多次標靶藥物治療,病灶縮小,露露準備入院接受局部切除手術時,陪同在側的媽媽,卻在十多年後,於例行檢查中,發現對側乳癌復發!如同命運捉弄般,農曆年後,母女二人被安排在同一天開刀、入住同一間病房,成為「鄰」床夥伴,「原本該是我要照顧你的,現在卻無法好好陪伴你。」露露愧疚地對母親說。不可輕忽乳癌年輕化 從馬拉松變成障礙賽經歷一年半療程後,原以為終於可以從乳癌畢業的露露,卻在2019年6月不時感到後背肌肉疼痛,11月回診追蹤,檢查出第一大肋骨、脊椎與肺部的乳癌轉移病灶,後期更因暈眩無力、無意識肢體動作,進一步做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報告顯示腦中有4.33公分大腫瘤。罹病僅三年,乳癌病灶竟轉移至骨頭、肺臟、腦部,猶如青天霹靂,命運迫使她重新面對乳癌「重修」難題。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北榮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曾令民表示,根據臨床研究發現,年輕型乳癌普遍具有腫瘤較大、惡性度高、增生力活躍且易轉移,以及不易早期察覺等特性,特別是35歲以下的極年輕乳癌患者。儘管經早期篩檢及適當治療後的五年存活率已有大幅改善,整體存活率可高達90%,然近三成癌友仍可能面臨晚期復發或轉移性乳癌。精準醫療躍進 延長存活實踐更多人生夢想曾令民醫師表示,隨著醫學科技的演進,近兩年在各亞型乳癌的治療上都有很顯著的進步,已邁入精準治療時代,當乳癌不幸復發或轉移時,包含化療、抗荷爾蒙治療、卵巢抑制、標靶治療、基因檢測與免疫療法,皆可依據不同乳癌型態量身打造不同的治療方針,助力病友與癌和平共存。例如以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之晚期復發或轉移性乳癌患者為例,現在第一線已可使用口服CDK4/6抑制劑搭配荷爾蒙治療,與傳統治療相比可有效延長「整體存活期」、其「疾病未惡化時間」也可達近24個月,多數患者可繼續維持工作與日常生活品質,讓晚期復發或轉移性乳癌癌友得以追求工作成就與實踐更多人生夢想。早在2001年確診乳癌二期、同樣屬於「年輕型乳癌」的王小棣導演說,得知罹癌時,感受自己與身旁的行人彷彿畫了一條界線,自己在一個世界被孤立,而其他人仍在快樂的陽光下享受人生。陷入癌風暴低潮的她,在家人鼓勵與陪伴下,積極接受治療與改變生活習慣,終於從乳癌畢業,找回健康,她也向癌友喊話,勇敢面對乳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