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妹捐腎助兄 完成秀傳首例活腎移植

妹捐腎助兄 完成秀傳首例活腎移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雲林38歲的張先生接受妹妹捐贈的腎臟,昨天他順利出院,這是秀傳紀念醫院完成第一例活體腎臟移植,院方表示,器官移植也可以使用腹腔鏡微創手術,捐贈者不但傷口小、出血量少,而且疼痛少、復原快,提早回復正常生活。秀傳醫院器官移植小組巫奕儒醫師表示,張先生本身患有高血壓、痛風,更因糖尿病引起慢性腎病變,近幾年來身體容易疲倦、精神不佳,也因為代謝不好的關係,皮膚黑且暗沉,這種腎病變最終無法避免要洗腎,他擔心要工作又要照顧家庭,怕洗腎影響生活。在和家人討論後,妹妹主動表示願意捐贈腎臟移植給哥哥,期望他能恢復健康。通過各科專業評估後,移植手術於3月底進行,因捐贈者雙腎功能差異很大,故決定摘取右腎,因捐贈者右腎血管較短,技術上有較多考慮,幸而手術相當成功,張先生和妹妹的恢復情況均良好,張先生在加護病房一天後即轉入普通病房觀察,腎功能指數逐漸恢復正常,妹妹也在手術後5天出院返家休養。巫奕儒醫師表示,秀傳醫院自97年開始進行器官移植,至今已完成21例移植手術,張先生是活腎移植第一例,由於醫院積極發展微創技術,所以這起捐贈者是以腹腔鏡的微創方式進行,有別於傳統的開刀,腹腔鏡手術傷口小、恢復快,且較不會疼痛,移植手術過程相當順利。張先生昨天要健康的出院,院方準備了蛋糕與張先生一起慶祝他的新生,張先生貼心的準備了鮮花送給器官移植團隊,他說透過器官移植團隊的醫術,妹妹的腎臟在他的身上幫助重生,創造美好的生命,真是太感動了。

醫訊/家庭照顧者支持性關懷活動

醫訊/家庭照顧者支持性關懷活動

照顧者這個角色不分國籍、種族、年齡及性別,人人皆有機會擔任,照顧的感受可能因為人、事、時、地、物的影響而有所不同,它可能讓人感覺是甜蜜、辛勞、疲憊或無奈的,而負面的感受通常多於正面,所以照顧者的情緒及壓力問題是非常值得重視且需積極去解決的。照顧者透過團體活動的參與可獲得支持及放鬆,我們期待照顧者能勇敢的走出來,能夠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情緒、紓解心中的壓力,並透過成員彼此資源的交換及人際關係的拓展,讓照顧者感覺自己不孤單、不寂寞且能得到其他照顧者及相關社會資源的支援。有鑑於此,奇美醫學中心附設居家護理所自2005年起至今陸續辦理各式各樣的家屬支持團體活動,成效良好;所以2012年將繼續舉辦,期待可以給「家庭照顧者」放鬆與成長的空間,希望照顧者放下手邊的照顧工作,在這裡有機會可以認識與自己同樣心情的照顧者,透過彼此分享照顧經驗,獲得更好的照顧技巧及心靈安慰,讓照顧者們能互相支持順利地過生活。1.時間:2012年4月、6月、8月、10月(第二週的星期六,上午九點至十一點)。2.參加對象:家庭照顧者或有興趣民眾。3.地點:奇美醫學中心教學大樓B1會議室4.報名方式:電話報名06-2812811轉53051-53055聯絡人:居家護理所黃麗娟護理長、魏秀慧護理師

女大生卵巢妊娠異位 少見的子宮外孕

女大生卵巢妊娠異位 少見的子宮外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19歲女大學生由男友陪同,因月經過期且下腹劇痛、心悸、頭暈、冒冷汗至衛生署台南醫院急診室就診,經婦產科蔡永隆主任以超音波檢查後,研判應是子宮外孕併腹腔內大出血。衛生署台南醫院婦產蔡永隆醫師表示,臨床症狀呈現為血壓下降、心跳加速、冒冷汗且下腹部反彈痛,通知家屬後緊急安排住院治療,以腹腔鏡手術吸出腹腔內約1600c.c.之內出血血塊,並發現異位妊娠並非一般常見之輸卵管而是在左側卵巢內而引起卵巢破裂大出血,故予切除患部且儘量保留功能正常之卵巢組織,以利日後再懷孕及避免卵巢早衰症甚至發生早發性停經症。蔡永隆醫師提醒一般月經過期、下腹劇痛就要懷疑是否子宮外孕,應找婦產科醫師做超音波檢查,平常約5至6周可掃描到胚囊,7-8周可掃描到胎兒心跳,若無則需再抽血檢驗β絨毛激素及做直腸子宮陷凹穿刺或子宮內膜刮除術甚至腹腔鏡來確立診斷。蔡永隆主任表示卵巢異位妊娠極為少見,常易被診斷為輸卵管妊娠、卵巢囊腫或黃體囊腫破裂出血甚至急性闌尾炎,鑑別診斷不可不慎。

降低油脂攝取 遠離心血管疾病

降低油脂攝取 遠離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脂肪除了是人體主要的儲能形式、熱量提供者之外,食品中的脂肪,有助於脂溶性維生素A、D、E及K的吸收,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但是脂肪攝取過多與不足,都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尤其現代人飲食逐漸精緻化,攝取的食品不但多油脂又常缺乏纖維素,長期下來,這些過量的脂肪極容易增加心臟病、肥胖症、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罹患風險。不過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避免脂肪過量攝取? 澎湖縣衛生局提供幾個可以巧妙避開隱藏大量脂肪的方法給大家,在烹調技巧上,盡量選用低脂產品,選擇脂肪較少的肉類或在烹調時減去外皮及肥肉,烹調方式盡量使用蒸或煮、避免油炸,且減少調味包的使用,增加蔬菜量。在飲食方面,衛生局建議,在喝湯前可先撈掉浮油,炸豬排等食品先去除粉衣再食用,盡量少選焗烤或有奶油乳酪的主菜,可先吃菜、再吃肉,而在點心的選擇方面,酥皮點心、甜甜圈、乳酪、洋芋片、沙茶醬、燒餅 、油炸物等都最好避免。依據衛生署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國人普遍對維生素E嚴重攝取不足,因此特別呼籲國人,雖然腰果、核桃、杏仁、花生等堅果種子類食品是富含油脂的食品,人們還是要適量攝取,一天約一湯匙的量,促進身體健康。 澎湖縣衛生局鄭鴻藝局長也呼籲,除減低脂肪攝取外,選擇植物性油脂及魚油等不飽和脂肪則較動物性脂肪及反式脂肪為佳,選購食品時要多留意包裝上的營養標示。同時還要提醒減重者,低脂產品不等於低熱量,若不加以節制,效果也可能適得其反。正確的飲食觀念,配合適量的運動,如此才能遠離心血管疾病,健康久久。

養成低碳生活習慣 婚禮也走環保風

養成低碳生活習慣 婚禮也走環保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講求環保愛地球的世代中,有人吃素、開油電混合車、蓋綠色建築等,更有人舉辦綠色婚禮!不過究竟什麼是綠色婚禮?是吃素?還是穿自然花材的婚紗禮服?環保署結合台灣幸福聯盟於4月4日至8日期間舉辦「台北喜事暨綠色伴手禮展」,鼓勵新人發揮創意舉行健康且環保的低碳婚禮,製作低碳婚禮指引手冊、低碳婚禮活動宣導網頁、辦理低碳婚禮示範案例徵選活動及低碳婚禮示範案例宣導影片等推廣低碳婚禮。環保署指出,綠色婚禮是綠色生活及消費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從新人籌辦婚禮開始,以較環保的各種作法,降低碳排放量,不但是兼具創意與環保,也為新人未來一輩子的綠色生活打基礎,養成低碳生活習慣。為讓大家響應全球低碳環保意識,以及推廣綠色婚禮概念,特別結合相關業者辦理台北喜事展活動,發現綠色生活及消費的秘訣,環保署呼籲國人、婚禮顧問公司及其他婚禮相關產業能共同響應節能減碳新運動(綠色婚禮),以降低能源耗竭、全球暖化等環境問題,創造優質生活環境。

頭皮屑長到眼睛裡? 檢查驚見微胞子蟲

頭皮屑長到眼睛裡? 檢查驚見微胞子蟲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四十八歲男性,十日前去了一趟溫泉之旅後,因為淚流不止及視力模糊前往門診就醫,檢查赫然發現角膜上有如頭皮屑般點狀病灶,視力為0.4。經由雷射共軛焦顯微鏡、特殊染色病理學檢查,發現為角膜的微孢子蟲感染,經抗生素及角膜表皮輕刮術治療後痊癒。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醫師郭巾慈表示,微胞子蟲普遍存在於生活環境及土壤中,通常會造成腸胃及呼吸道感染。以往有免疫不全患者感染到眼睛的報告,但近幾年陸續在世界各地的報告中發現,免疫正常的人也會產生感染,多半和塵土接觸、溫泉水接觸眼睛及梅雨季節時的潮濕環境有關。如果在早期發現,侵犯角膜的深度尚未深及角膜基質,適當用藥及耐心追蹤是可以完全恢復,且不會留下後遺症。但若發現得較晚,侵犯到角膜基質,甚至形成角膜潰瘍,即使治療好以後,仍會留下角膜瘢痕影響視力。郭巾慈提醒民眾,泡溫泉的時候不要用溫泉水沖眼睛,在接觸土壤揚塵或梅雨時節,若眼睛有異物感、畏光流淚或刺痛,則要盡速就醫。   

員工午餐外食增 8成蔬果攝取不足

員工午餐外食增 8成蔬果攝取不足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職場上班族工作繁忙以及雙薪家庭的普及,造成外食人口日益增多,大家都成了「老外」一族,面對三餐老是在外的外食族,如何選擇好吃又健康的餐點是重要生活議題。依縣市地區及行政院主計處就業人口結構比例進行分層隨機抽樣,調查發現8成以上職場員工每日攝取未達3蔬2果之建議量,另有近七成員工中餐外食。衛生署「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每日需有3份以上蔬菜攝取,調查指出,有超過五成受訪員工每天蔬菜攝取未達3份以上的建議量,其中男性員工有57.2%、女性員工有50.2%未達每天攝取3份蔬果以上的建議量。另100年調查結果,蔬菜攝取不足3份之比率皆高於99年。「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每日需攝取2份以上水果,但結果顯示有60.0%受訪職場員工每天食用水果未達2份以上,男性員工及女性員工攝取水果不足2份之比率亦高於99年調查。受訪員工每週超過五天以上早、午、晚餐外食的比例與99年度調查結果外食人口比例及天數均有增加。國民健康局建議外食族「三少、三多外食健康方法」,分別是少油、少鹽、少加工,多水、多穀、多蔬菜。外食盡量少買油炸食物,也不要選擇醃、燻、滷調味的料理,減少精緻食品、加工食品的攝取,應多選擇天然食物如蔬果、五穀類,飯後外食族也常買杯飲料,國健局建議多喝白開水,或以無糖茶飲取代含糖飲料,且下午最好可用水果或蔬菜棒來替代點心零食,早餐可以選擇有蔬菜、水果的三明治或漢堡,每日建議3蔬2果,增加纖維的攝取及飽足感。

怕老鼠也怕滑鼠 別讓強迫症影響生活

怕老鼠也怕滑鼠 別讓強迫症影響生活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強迫症是一個很讓人困惑的疾病,到甚麼程度「強迫」才算是病呢?每天強迫自己舉啞鈴一百下、跑操場十圈,是不是強迫症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醫務長湯華盛表示,強迫症必須每天重複做一些動作,主觀上覺得已經太超過了,極其荒謬無聊,但是又不得不做,因為會不放心,只要重複做了之後,心中就比較舒坦。湯華盛醫務長說,一般人多少都會有強迫想法或行為,若時間一天不超過一小時,且強迫症狀不影響人際關係或工作表現,那就不是強迫症,而只是強迫症狀而已。他進一步解釋,強迫症的種類以強迫清洗或檢查為主,強迫清洗主要是怕髒或怕感染,如怕髒方面包括:怕人或動物的排泄物、怕廚房油污。病人會盡量避免接觸這些害怕的東西,因為怕路上有狗屎所以不敢外出;不敢下廚房,因為油污很可怕;有些病人只是單純的強迫思考而已,並沒有強迫行為,例如有人認為只要想到不幸事件,事情就已經發生了,所以驚恐萬分,不如何是好。有人怕老鼠,連帶著也怕「滑鼠」,因為他們都是鼠輩,也怕麥當勞,因為他們都是M開頭的!湯華盛醫務長表示,這些病人是因為腦中的額葉與基底核發生問題,所以會不斷地檢查、清洗。基底核的尾狀核是資訊篩選守門員,一般正常人只檢查大項而忽略小項目。但是強迫症的尾狀核已經壞掉,所以大小項目都檢查,以致資訊流通緩慢。並且尾核通知腦額葉,加緊手腳神經系統重複檢查的動作,所以強迫行為就出現了。研究顯示,若藥物加上認知行為治療,症狀可以減少八成左右。其實一般人多少都有強迫想法或行為,但是不會太在意,一切都順其自然,不求太完美,即使有症狀也可帶著症狀去做當下該做的事。找到對的醫師,做對的診斷,然後持續正確治療,強迫症就不會影響生活。

為偏遠居民提供醫療救護 居民讚:好貼心

為偏遠居民提供醫療救護 居民讚:好貼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自921地震後,台中梨山地區對外交通受阻,當地民眾要到外地就醫就得花費近6小時的車程,導致黃金治療時機延誤,當時梨山衛生所也立即成立「24小時醫療緊急醫療」服務,卻又因地形、及醫護人員的缺乏,只能提供基本的醫療救護。    為了提供當地民眾多元性醫療服務,今年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團隊承辦健保局「和平區整合式醫療」計畫,廣邀醫院、診所,共同提供眼科、牙科等專科診療、及復健居家醫療等多項服務。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團隊與其他6家醫院診所,還會到獨居長者及行動不便老人家中進行到宅醫療服務,讓長輩不用出門也能感受到醫療團隊的用心;和平與梨山2家衛生所則定時定點到部落進行巡迴診療,提供民眾衛生保健、預防針、慢性病治療等基本的醫療服務。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在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合作下,將能提供偏遠山區更多醫療服務,未來更希望結合谷關當地溫泉特色,規劃一套「谷關溫泉復健醫療」,讓來訪和平區旅遊的國內外遊客都能享有最完善的觀光醫療服務。

男子餐後急性腹痛 檢查竟已是肝癌

男子餐後急性腹痛 檢查竟已是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58歲男性,B型肝炎帶原已十多年,曾經在醫院追蹤一段時間,但因平日繁忙,近十年來未追蹤。某天下午吃完飯後,肚子大痛、冒冷汗,被緊急送醫,發現內出血休克,疑似消化性潰瘍出血,之後緊急轉送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經檢查發現是肝硬化併多發性肝癌,直接開刀切除腫瘤已不合適,因此安排血管栓塞治療,病患才得以離開加護病房,現於門診繼續追蹤治療。在台灣,肝癌盛行率與死亡率近年來均高居國人罹癌的前三名,新發個案每年約9,440人(民國97年),民國99年死亡人數共7,744人,死亡率33.5%,死亡人數逐年增加中,其中B型肝炎帶原者是高危險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張原肇指出,雖然知道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肝癌和其他癌症治療的不二法門,也知道手術是唯一可治癒肝癌病患的方法,但大部份病患被檢查發現時,可以開刀的機率已不高。他說,其實肝癌篩檢或慢性肝炎的追蹤很簡單,腹部超音波檢查及甲型胎兒蛋白就可以診斷出大部份的肝癌,只是諱疾忌醫或繁忙造成檢查發現的時間都太晚。為了服務市民,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外科門診均提供腹部超音波檢查服務,只要經醫師診斷符合醫療需求,可享健保給付,事先空腹六小時即可當場檢查,檢查後可立即得知檢查結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