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肺結核早期難發現 世衛推七分篩檢法

肺結核早期難發現 世衛推七分篩檢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行結核病的簡易自我檢測「七分篩檢法」,知道及運用的民眾並不普遍。由於結核病早期症狀不明顯,除了每年定期胸部X光檢查外,七分篩檢法是最簡單實用的方法,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主任呼籲民眾若有久咳、有痰等身體不適症狀,可以「七分篩檢法」來自我檢測:咳嗽兩週(2分),有痰(2分),胸痛(1分),沒有食慾(1分),體重減輕(1分),達5分以上,建議趕快就醫,以即早診斷及接受治療。 (圖片翻攝自疾管局。)台大醫院竹東分院網路衛教文章上表示,結核病是一種傳染病,傳染途徑主要是飛沫傳染,傳染性的肺結核患者經由咳嗽、打噴嚏、說話、唱歌等將包在分泌物的細菌排在空氣中,被健康的人吸入造成感染,遭受到結核菌的感染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期後就會發病。文章上指出,肺結核病情進展緩慢,不治療的話會愈來愈嚴重,也會傳染給別人,但並非所有結核病都具有傳染性,多數病人都屬於非開放性,痰內不含結核桿菌,不會傳染給別人,但是非開放性的結核病人若不接受治療,會變成開放性病人,容易傳染給別人。肺結核的症狀以咳嗽、有痰等呼吸道的症狀為主,肺結核的特色在於症狀嚴重性的變異很大,早期的病人甚至可以毫無症狀。張賢助主任表示,結核病人經醫師診療規則服藥兩週、痰檢驗呈陰性後,即不會傳染給別人,結核病持續服藥6~9個月即可治癒。接觸者若被醫師診斷為潛伏結核感染,也無須驚慌,因潛伏結核感染者不具傳染力,只要依醫師評估進行預防性投藥治療,可減少日後發病的機會。

勿輕忽蛋白尿 當心腎臟功能衰竭

勿輕忽蛋白尿 當心腎臟功能衰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民眾千萬不要輕忽蛋白尿!一名76歲的老翁發現有蛋白尿,不以為意,也未進行追蹤,直到他的雙下肢出現嚴重水腫,由家人帶來童綜合醫院急診室就醫,經檢查發現患者罹患「快速進行性腎衰竭合併腎病症候群」。所幸給予藥物治療後,患者腎臟功能有進步,已出院休養。童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簡孝文說,76歲的黃姓老翁因雙下肢與鼠蹊部嚴重水腫來就醫,檢查他的病史,發現去年8月的尿液檢查報告的蛋白尿數值,已經超過150毫克/天,正常人為150毫克/天以下,但在短短的4個月時間內,患者的蛋白尿已達5712毫克/天,幾乎是正常人的40倍;而去年的腎臟功能還有77毫克/分鐘,今年的腎臟功能卻只有22毫克/分鐘,診斷結果為「快速進行性腎衰竭合併腎病症候群」,進行腎臟切片檢查病理報告為「局部節結性腎絲球硬化」。經過藥物治療約2個禮拜,他的腎臟功能已進步為40毫克/分鐘,免於走上洗腎一途,日後只須定期回診追蹤治療。簡孝文醫師說明,所謂的「快速進行性腎衰竭」是指短時間內,腎功能急速衰退;「腎病症候群」是指蛋白尿有分輕、中、重度,若達到3500毫克/天以上,就是最嚴重的蛋白尿,也稱之為「腎病症候群」。所以民眾發現有尿白尿,千萬不可輕忽,就要提高警覺,最好到醫院尋找專業腎臟科醫師,進行尿液檢查。檢查是為了找出真正病因,若所有檢查皆無法查出造成蛋白尿的原因,可藉由最重要的腎臟切片查明原因。簡孝文醫師表示,做腎臟切片的適應症包括不明原因的血尿、不明原因的蛋白尿、腎病症候群、急性腎炎及不明原因的急性腎衰竭,在臨床上只要提到進行腎臟切片檢查,患者與家屬常會存著抗拒的心,因為他們誤以為只要做切片就是罹患癌症,或可能造成癌症轉移,因而不想做腎臟切片檢查。簡孝文醫師強調,任何的侵入性檢查具有風險性,腎臟切片檢查也不例外,在臨床上是為了找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幫患者治療,民眾應聽取醫師的專業建議,不明之處或疑惑儘量向醫師詢問,清楚的了解後,讓患者接受最適合的治療。

台灣健保制度完善 CNN專題報導

台灣健保制度完善 CNN專題報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題報導我國、英國及瑞士之健保醫療制度,探討如何拯救美國健保制度。該項報導已於今年3月18日於美國地區頻道播出,並於3月24在該電視網之國際頻道上播出,對於我國健保醫療優異經驗之國際傳播與交流有相當正面的助益。該報導內容探討及比較各國健保制度優缺點,以各國相關經驗討論如何拯救美國本身的健保制度。有關台灣的健保制度部分,藉由專訪美國哈佛大學蕭慶倫教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鄭宗美教授及拍攝採訪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說明我國在1995年起全力推動全民健保,以全民投保模式,由政府擔任單一保險人,創造了高水準及成本控制很成功的醫療系統。在健保開辦一年後,台灣民眾健保未納保率從41%降到8%,目前並已使用健保IC卡,有效監控每天的健保醫療支出。台灣之健保支出只占國內生產毛額(GPD)的7%,以相當低的醫療費用,讓全民受到完善之醫療照護。節目主持人Fareed Zakaria特別以健保費用支出為比較,報導提及英國係以高稅率來支付龐大的醫療費用,且其醫療排隊等候時間過長;台灣卻是提供如此便宜的醫療服務,並且涵蓋了全民。而在美國,健保支出占其國內生產毛額高達17%,遠高於其他國家,但美國人民的平均壽命、嬰兒死亡率及病患滿意度等卻不如其他國家,他認為若有國家想重整自己的健保醫療系統,台灣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機會。衛生署表示,感謝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此次相當難得的專題報導我國健保醫療制度,讓台灣制度經驗能與各國分享。同時藉此機會,衛生署亦再度表達對於國內所有第一線的醫療服務提供者之感謝,因為他們的辛勞付出,是台灣健保醫療制度成功的重要關鍵。

高危險腎細胞癌末期現曙光 健保新給付標靶藥物

高危險腎細胞癌末期現曙光 健保新給付標靶藥物

腎細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雖然不是國人前十大癌症之一,但由於初期沒有任何症狀,過去藥物發展尚未純熟,常見的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對於腎細胞癌來說治療效果有限,加上有症狀發現時通常都為末期,致死率極高,被認為是一種極惡性又難治療的癌症。尤其是高危險群的腎細胞癌末期病患,往往預後效果不佳,病人難以存活。所幸,治療這類疾病的標靶藥物問世,更令病友開心的是,健保在今年元旦開始,將給付Torisel(特癌適)作為第一線治療高危險腎細胞癌晚期的藥物,未來除提升病患的整體存活率與生活品質外,更可大幅減輕病患家庭的經濟負擔。高雄榮總泌尿科余家政主任表示,腎細胞癌多發生於50歲以上男性,60-70歲為高好發年齡層,台灣每年約有800-900個新增病例,佔所有癌症發生率的2%-3%。腎細胞癌是腎臟近端腎小管發展出來的腫瘤,由於腎臟位於後腹腔深部,非常容易被忽略,此外,腫瘤較小時多半沒有任何症狀,通常都是在健康檢查時透過腎臟超音波意外被發現;或是腫瘤越長越大,才出現腰痛、小便帶血等症狀,此時前往就醫,通常都已經是第三、四期,有時甚至已合併其他器官轉移。針對早期腎細胞癌患者,開刀是主要的治療方式,大於4公分以上的腫瘤可考慮將整個腎臟拿掉,降低未來可能復發的機率,然而小於4公分的腫瘤通常只需將腫瘤切除或局部冷凍療法,而不需將腎臟整個切除,余主任強調,腎臟局部切除仍可保持部分腎臟功能,維持病患生活品質並且減少心臟血管問題的發生,但僅限於初期罹癌病患。然而針對晚期腎細胞癌患者,通常仍會先進行腎臟的全切除,再輔助其他藥物治療。由於腎細胞癌對於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的療效不佳,過去標靶藥物尚未問世時,皆以免疫治療為主,利用干擾素(Interferon)及白介素2(interleukin-II)兩類藥物激活並啟動免疫系統,進行攻擊癌細胞,現在則以標靶藥物做為晚期病患的第一線的治療選擇。用於治療腎細胞癌的標靶藥物分成兩類,一類是阻斷血管增生,包括紓癌特(Sutent)及蕾莎瓦(Nexavar);另一類則是抑制細胞增生,包括特癌適(Torisel)以及癌伏妥錠(Afinitor)。目前紓癌特(Sutent)已被健保核准給付在手術後轉移的第一線使用,針對晚期腎細胞癌預後較差的病患可使用最新的特癌適(Torisel),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余家政醫師解釋,Torisel(特癌適)是目前核准用於高危險群的晚期轉移腎細胞癌的標靶藥物,可治療包含亮細胞腎癌及非亮細胞腎癌的病患,對於預後不佳的高危險群,或其它藥物治療反應不好的晚期病人而言,是治療上的另一新選擇。所謂轉移性腎細胞癌的高危險群必須符合以下六點中的三點(含)以上:1.距離初次診斷出腎細胞癌之時間未達一年;2.Karnofski Performance Scale (KPS)介於 60至70之間;3.血色素低於正常值(12gm/dL);4.矯正後血鈣值超過 10mg/dL;5.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超過 1.5 倍正常值上限;6.超過一個以上的器官有轉移病灶。轉移性腎細胞癌預後較差的病患,約佔所有病患的1/3,臨床上也發現Torisel的副作用相較其他標靶藥物是較輕微,可能出現嘴巴破皮、皮膚疹及食慾不振的狀況。而且高危險群的腎細胞癌患者有福了,過去使用Torisel(特癌適)的病患,每個月須額外負擔將近13萬的治療費用,不過從今年1月1日起,Torisel(特癌適)納入健保給付第一線治療藥物,讓病患家庭的經濟負擔大大減輕,並提高病患的存活時間與生活品質。若能早期發現腎細胞癌早期接受治療,第一期腫瘤小於7公分的病患,五年存活率可高達95%,余主任也提醒已經罹患末期腎臟癌的民眾,要確實遵照醫師的治療指示,定期服用藥物,才能提高整體療效,此外,維持運動的習慣、保持正面積極的態度,若有困難要主動尋求協助,目前有藥廠針對癌友推出「STAR program」,提供電話關懷服務,癌友可多加利用。余主任特別叮嚀,腎細胞癌的發生可能跟基因、環境因素都有關聯,除了有家族史的民眾要特別注意外,一般人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抽菸以及高脂肪性的食物攝取,化學物質及重金屬的接觸也需特別留意,建議五十歲以上的民眾要定期接受包括影像學掃描的健康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遠離癌症的威脅。

腎細胞癌末現曙光 健保給付標靶藥物

腎細胞癌末現曙光 健保給付標靶藥物

腎細胞癌雖然不是國人前十大癌症之一,但由於初期沒有任何症狀,過去藥物發展尚未純熟,常見的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對於腎細胞癌來說治療效果有限。所幸,治療這類疾病的標靶藥物問世,未來除提升病患的整體存活率與生活品質外,更可大幅減輕病患家庭的經濟負擔。高雄榮總泌尿科余家政主任表示,腎細胞癌多發生於50歲以上男性,60-70歲為高好發年齡層。腎細胞癌是腎臟近端腎小管發展出來的腫瘤,由於腎臟位於後腹腔深部,腫瘤較小時多半沒有任何症狀,通常都是在健康檢查時透過腎臟超音波意外被發現;或是腫瘤越長越大,才出現腰痛、小便帶血等症狀,此時前往就醫,通常都已經是第三、四期,有時甚至已合併其他器官轉移。針對早期腎細胞癌患者,開刀是主要的治療方式,腎臟局部切除仍可保持部分腎臟功能,維持病患生活品質並且減少心臟血管問題的發生,但僅限於初期罹癌病患。然而針對晚期腎細胞癌患者,通常仍會先進行腎臟的全切除,再輔助其他藥物治療。用於治療腎細胞癌的標靶藥物分成兩類,一類是阻斷血管增生,包括紓癌特及蕾莎瓦;另一類則是抑制細胞增生,包括特癌適以及癌伏妥錠。目前紓癌特已被健保核准給付在手術後轉移的第一線使用,針對晚期腎細胞癌預後較差的病患可使用最新的特癌適,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余家政醫師解釋,特癌適是目前核准用於高危險群的晚期轉移腎細胞癌的標靶藥物,可治療包含亮細胞腎癌及非亮細胞腎癌的病患,對於預後不佳的高危險群,或其它藥物治療反應不好的晚期病人而言,是治療上的另一新選擇。不過從今年1月1日起,特癌適納入健保給付第一線治療藥物,讓病患家庭的經濟負擔大大減輕,並提高病患的存活時間與生活品質。余主任特別叮嚀,腎細胞癌的發生可能跟基因、環境因素都有關聯,除了有家族史的民眾要特別注意外,一般人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建議五十歲以上的民眾要定期接受包括影像學掃描的健康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遠離癌症的威脅。

春季氣候變化大若長期有咳嗽或胸痛症狀要當心是肺癌的徵兆!

春季氣候變化大若長期有咳嗽或胸痛症狀要當心是肺癌的徵兆!

「春天後母臉」,有時早上出門時頭頂大太陽,到了下午就風雨大作。氣候變化太大,如果民眾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感冒。癌症希望基金會提醒您,在這感冒及呼吸道疾病的流行高峰期,如果有久咳不癒或咳血絲等情況,要當心是肺癌的徵兆!肺癌是常見的癌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肺癌的發生率在世界各地持續增加,死亡率也快速攀升,依衛生署的最新統計,台灣2008年肺癌的總發生人數共有9516人,同時名列男性或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第3名,當年度肺癌死亡人數共計8094人,更為十大癌症死亡率之首,有鑒於此,肺癌的預防與罹病後的照護,更是全民不能忽視的健康議題。肺癌之所以快速增加的重要原因,可能與抽菸、二手菸與空氣污染等因素有關,以美國肺癌死亡率變遷(1930年~2003年)為例,因長期推動戒菸,其肺癌死亡率從預估的137%降至71.9%,更可見吸菸與肺癌的關連性,除了菸害外,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每年國內新增9千多例的肺癌病例中,約有五成為肺腺癌患者,其中更有高達九成的女性患者無抽菸習慣,顯示女性雖無抽菸史,但因長期暴露在二手菸、廚房油煙與工業污染等潛藏於生活的危險因素中,亦會導致肺癌發生。由於肺癌早期較無明顯症狀,且其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狀又近似呼吸道發炎,為避免民眾延誤治療,癌症希望基金會除呼籲社會大眾若出現持續性咳嗽三週以上,有胸痛、咳血或血痰、呼吸喘、疲勞倦怠或食慾不振等不適感時,請至醫院進一步檢查,以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吳翠娥表示:「雖然肺癌是高死亡率的癌症,但並非不治之症。罹癌後,若能立即獲得正確的癌症與照護資訊,接受完整治療,培養正確的飲食觀念與運動習慣,並建立良好的情緒抒發管道,都能增加邁向康復的機會!」為了幫助罹癌病友及家屬建立正確的疾病與照護知識,提供病友間的經驗交流及分享,癌症希望基金會將於4月28日於北高兩地舉辦「肺癌學習營」,邀請專業醫師及營養師開講,還有康復病友的分享,歡迎病友與家屬報名參加,請洽詢癌症希望基金會服務電話(02)3322-6286或至癌症希望基金會官網(www.ecancer.org.tw)瀏覽。

單親母圓兒子生前心願 器捐遺愛人間

單親母圓兒子生前心願 器捐遺愛人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單親媽媽李淑茹,為車禍中不治的兒子,圓滿器官捐贈的心願,年僅十八歲的李韋,奉獻了他的心、肝、腎、眼角膜、皮膚、骨骼後,讓六位生命垂危的病患重生,所捐贈的骨骼、皮膚日後能嘉惠更多病患。這份捨得,讓母親對孩子的愛得重生,李淑茹期待每個人都能顧好自己的身心,直到生命盡頭的那一刻,當離開陪著我們這輩子的軀殼時,能將最重要的器官,捐贈給等待一線生機的人,讓生命更有意義。「安寧療護」是近代醫學新興的專業領域,善生與善終的目標來自於醫療團隊「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的周全照顧。「器官捐贈」則是付出大愛,延伸生命的奉獻。在臺中市衛生局指導下,由中醫療區域管理委員會、臺中慈濟醫院共同主辦「安寧療護暨器官捐贈家屬支持團體論壇」。臺中市衛生局長黃美娜指出,此次邀請中區醫療機構參與活動,活動目的是透過經驗分享,促進末期病患得到更先進、積極、人性化的醫療照護模式,提供器官捐贈者的家屬更完整、更符合其需求的陪伴與協助,進而達到慈善醫療及生命教育目的。 在臺灣,有勇氣作下器官捐贈決定的病人家屬並不多,有感於捐贈者家屬極需要一個友善的捐贈環境以及安全聯誼交流平台,擬以捐贈者家屬的需求為基礎,結合衛生主管機關、中區器官勸募移植醫院以及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之社工關懷及社區宣導資源,讓中區的器官捐贈者家屬們日後無論在中區任何一家醫院,均可以在捐贈過程中獲得更完整、更符合其需求的陪伴與協助;同時亦能在關懷支持團體中結交新朋友、互相鼓勵支持。

氟有毒性?塗氟、吃氟錠可預防蛀牙?

氟有毒性?塗氟、吃氟錠可預防蛀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前有新聞報導,相較於日韓等其他亞洲國家,國內飲用水因為沒有添加氟,可能因此導致台灣學童齲齒高居亞洲之冠,但是除了飲用水加氟,我們還可以選擇什麼方法來保護牙齒呢?康聯預防醫學蔡志孟醫師表示,預防蛀牙有三種途徑方式,一是飲水加氟,二是由牙醫師執行局部塗氟,每半年一次,三是吃氟錠或使用含氟漱口水或牙膏,可每日居家自行使用。氟可以預防蛀牙?康聯預防醫學團隊表示,氟化物是一種自然存在的元素,它存在於許多我們平常食用的食物,包括茶、芋頭、海鮮及飲用水中。氟跟鈣有非常好的親和力,能將牙釉質中的羥磷灰石(Calcium Hydroxyapatite)轉化成溶解度更低的氟磷灰石(Calcium Fluoroapatite),進而降低牙釉質在酸中的溶解性。氟還能跟被酸游離出來的鈣結合在一起回到牙齒裏面,這個過程稱為再礦化(Remineralization),使早期齲齒過程逆轉,降低蛀牙的速度,而達到預防蛀牙的目的。許多家長可能認為氟是一種具有毒性且可能致癌的危險因子,所以到底要不要使用氟來預防蛀牙? 康聯預防醫學團隊解釋,一般人對所謂「毒性」的討論,都流於「是非」的意氣之爭,忽略了「量」 跟 「使用時機」的考量。我們每天使用的牙膏含氟約1000PPM,停留在口中的時間每次約2分鐘,95%以上會在漱口時被吐掉,加上牙膏用量很少,所以吃進去的量很低,因此沒有安全顧慮。口服的氟錠有0.25mg及1mg兩種包裝,溶解在1000cc的水中期濃度是2.5~10 ppm,濃度比牙膏更低,也是很安全的防蛀牙方式。平常吃氟錠是一種緩慢的塗氟,預防的功用大於治療,並可在牙齒形成過程中,從內部強化牙齒的抗蛀牙能力,適用於牙齒正在萌發中的嬰幼兒。三歲前的小朋友每天吃0.25毫克,三歲到六歲每天吃0. 5毫克,六歲以上是吃1毫克。小朋友在吃氟錠前的三十分鐘不能喝牛奶或其它高鈣食物(例如大骨湯),否則氟錠裏面的氟會和鈣結合在一起,它就不會再跟牙齒結合,也就無效了。當牙齒已經長好露出口腔,可以藉由全口塗氟從表面再強化牙齒,讓蛀牙的速度降低,或讓初期的蛀牙再礦化。但漱口水或局部塗氟使用濃度較高,因此需要專業控制以免過量,建議遵照牙醫師指示使用。(資料來源:康聯預防醫學團隊)

聖馬爾定春季運動會 精障朋友動起來

聖馬爾定春季運動會 精障朋友動起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加油!加油!」此起彼落的加油聲、歡呼聲,響徹整個院區,嘉義市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民權院區,於上週五舉辦一年一度的春季運動會總決賽,鼓勵精神障礙患者踏出戶外,一起動起來!這次運動會總共有慢性病房、急性病房與日間病房等約90名病友參加。  聖馬爾定醫院舉辦春季運動會主要目的,希望精神障礙患者利用團隊合作的方式,學習人際間的互動與社交,同時訓練精神病友合群觀念,並且培養運動家精神,藉由競賽讓病友們走出戶外、活動筋骨,避免慢性疾病產生,寓遊戲於比賽中,讓身、心、靈三方面充充電,以達到復建之目的。 聖馬爾定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李俊人表示,希望患者養成定時運動的良好習慣,而春季運動會就成為平日病友們上體育課的努力目標,彼此良性競爭相互鼓勵,院方也會依不同個案設計不同比賽項目,且規定每位病友在六項比賽項目中,必須選擇四種活動參與,以達到治療的預期效果。為了鼓勵精神障礙患者活出自我,提升精神病友生活品質、激發潛力,院方也會定時會舉辦像春季運動會、家屬座談會之團圓圍爐、中秋節烤肉、奇夢子秘密花園義賣活動、棋藝大賽、手工藝品製作和烹飪課程等活動,讓病友們的生活能如同一幅美麗的風景畫般多采多姿,藉由各種多元豐富的活動內容達到復建治療之目的,不僅培養病友們的興趣,更鼓勵病友能從人際互動中,展開心胸接觸人群,建立自信心與提升社交能力,避免產生自我封閉與社會脫節的情形。

美冷凍生黃鰭鮪魚有毒?台灣未輸入

美冷凍生黃鰭鮪魚有毒?台灣未輸入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 日前傳出美國爆發疑似冷凍黃鰭鮪魚汙染沙門氏桿菌造成食物中毒事件,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表示,這些用來製作壽司及生魚片的黃鰭鮪魚遭到沙門氏菌污染,美國加州生產加工魚製品之Moon Marine USA Corp公司,在13日宣布回收26,683公斤冷凍生黃鰭鮪魚(涉案商品標示名稱為Nakaochi Scrape AA或AAA),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昨(15)日表示,這些問題產品未輸入我國,請消費者安心。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將會持續關注事件發展,並採取必要邊境輸入管理措施。食品藥物管理局並說明,若食物遭到沙門氏桿菌汙染,則可能引發腸胃炎,但沙門氏桿菌不耐熱,因此若能妥善料理,加上高溫烹調,就可殺滅細菌。食品藥物管理局同時也建議民眾,防範細菌性食物中毒,除了選購衛生乾淨的食品、妥善保存、生熟食分開、食物料理加熱要完全,用餐時還要注意個人衛生習慣,並提醒國人若赴美國旅遊應注意美國當地回收資訊,在餐廳用餐或自行於賣場購買壽司或生魚片等食品時,應注意產品衛生安全。

Menu